涿鹿縣----中華文明從這裡走來

涿鹿東門城樓

涿鹿縣隸屬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地處中國河北省西北部、桑乾河下游,總面積2802平方公里,總人口35萬。《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涿鹿之戰,開啟了中華文明的先河。

涿鹿縣----中華文明從這裡走來

清朝時期的涿鹿

一、建制沿革

1、漢朝時,置涿鹿(因涿鹿山得名,治今礬山鎮三堡)縣。2、南北朝北齊時期,撤涿鹿縣,改置懷戎縣,屬北燕州。

3、唐朝,改置永興縣,為新州治;金朝改永興縣為德興縣,屬德興府。

4、元朝復改永興縣,屬保安州;明朝屬保安州地;清為保安州,屬宣化府。

5、1913年改保安縣,1914年因與陝西省保安縣重名,複名涿鹿縣,屬直隸省口北道。

6、1928年屬察哈爾省;1952年劃歸河北省張家口專區。

7、1958年併入懷來縣,1961年復置涿鹿縣,屬張家口專區(1968年改地區)。

8、1993年劃歸張家口市。

二、三祖文化 源遠流長

五千年前,涿鹿大地上曾經發生過黃帝與炎帝兩個集團間的阪泉之戰,黃帝與炎帝聯合與蚩尤又發生過涿鹿之戰。戰後,三個集團不斷融合,中華民族三大人文始祖黃帝、炎帝、蚩尤創造了中華民族共認的“龍”圖騰,開創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用“千古文明開涿鹿”來評價涿鹿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三祖文化”成功列入了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文明從這裡走來”已成為河北省三大文化品牌之一。

三、與黃帝相關的旅遊景點

涿鹿縣----中華文明從這裡走來

1、黃帝泉

黃帝泉位於涿鹿縣礬山鎮黃帝城東0.5公里處。黃帝泉為自流泉,水自平地湧出,積聚成池,池圍97.2米,直徑31 米,北有一出水口,潺潺流向千年形成的天然河道,黃帝泉水為地下1700米至5000米的深層水,日流量約4600-4800 噸,水色清澈,泉湧 如泣注。冬不結冰,夏不生腐,久旱而不竭,黃帝泉水,滋潤肌膚,醫治許多慢性疾病。

涿鹿縣----中華文明從這裡走來

2、黃帝城遺址

黃帝城亦被稱為涿鹿故城,是黃帝開基立業的根基,也是合符釜山後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都城。黃帝城遺址呈不規則方形,南北長510~540米,東西寬450~500米,總面積約30萬平米。城牆下層為疊土層,上層為夯土層,南、西、北城牆比較完整,東城牆南段浸於軒轅湖中,被列為河北省重點保護文物。

涿鹿縣----中華文明從這裡走來

中華合符壇

3、中華合符壇

中華合符壇位於三祖堂正南,是為了紀念黃帝在涿鹿釜山合符、中華民族實現首次融合這一偉大歷史事件,弘揚合符文化而建。一期工程佔地總面積30萬平米,與中華三祖堂在同一條中軸線上。在縱貫中華合符壇的千年文化神道上,依次排列著嫘祖浣紗、三祖橋、華表、中華一統廣場、中華合符壇、民族圖騰柱、九龍柱等景觀。

涿鹿縣----中華文明從這裡走來

中華三祖堂

4、中華三祖堂

中華三祖堂位於軒轅湖以東,黃帝泉北200米處,是中華三祖聖地黃帝城文化旅遊區的核心景點,分別由大門、甬道、平面祭壇、三祖堂組成,總面積7萬平方米,主體建築中華三祖堂仿照中國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唐朝建築佛光寺建造,屋頂坡度平緩,出簷深遠,格調古樸莊重,雄偉壯觀。殿內供有黃帝、炎帝、蚩尤三位中華民族祖先塑像供遊人瞻仰。四壁彩繪 “涿鹿大戰”、“合符釜山”、“定都涿鹿”、“阪泉大戰”四幅大型壁畫。

圖文丨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