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給諸葛亮開了一支空頭支票,這才迫使孔明疲於北伐

是非成敗轉頭空,劉備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可誰曾想自己辛苦打拼得來的成果卻因夷陵慘敗,付之一炬。

夷陵一戰,一敗塗地。蜀軍數萬人死的死、降的降,也僅有劉備勉強逃走了。不久後,劉備病逝、劉禪繼位。諸葛亮領益州牧,開始總領政務。

孫權給諸葛亮開了一支空頭支票,這才迫使孔明疲於北伐

劉備給諸葛亮留下了一副爛攤子,外有魏、吳如此強敵,夷陵慘敗元氣大傷;內部幼主劉禪闇弱,不能主事。民力凋零,南中地區又爆發了叛亂。如此局面,孔明固然是才智過人。可內憂外患之下,孔明一時間沒了主意。

本該立即去平定南中叛亂,卻因政局未穩拖了兩年才出兵。當年赤壁之戰時,曹操揮師百萬東征孫權。形式緊迫,孫劉聯盟達成。

孫權背盟攻取荊州,這才讓劉備惱怒。先主腦子一熱貿然進兵、東征孫權,這才招致慘敗。如今的蜀漢百廢待興,又如何能對抗強大的曹魏呢?

孫權給諸葛亮開了一支空頭支票,這才迫使孔明疲於北伐

按照隆中對的策略,等到時機成熟,蜀軍兵分兩路由荊、益出兵攻伐曹魏。而荊州失守,蜀漢僅佔益州一隅。天下九州得一州,雖說是三國,硬實力上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蜀漢丟了荊州,隆中對的計劃已經泡湯了。

孫權雖然見利忘義、背信棄義,然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如果還想對付曹魏,東吳就是諸葛亮必須爭取的盟友。大勢所趨,諸葛亮也只能摒棄前嫌與東吳再次結盟了。

劉禪繼位之初,孔明便奉行“外結東吳,內修政理”的政治主張。他遣鄧芝去往東吳面見孫權,意在重建吳蜀聯盟、共抗曹魏。

孫權假意向曹丕稱臣,實則只是緩兵之計。這時鄧芝到訪吳國,孫權也有吳蜀交好之意,雙方是一拍即合。

孔明重新制定作戰方針,他先是平定了南中叛亂,為北伐積蓄物資。到了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開始北伐。曹魏的實力雄厚,諸葛亮螞蟻撼大樹並不能給魏國帶來實質性的打擊,反而更像是七傷拳一樣,把自己給打沒了。

就在1年後的黃龍元年(公元229年),孫權稱帝。他除了昭告天下以外,更是直接給蜀漢發佈了盟誓:“自今日漢、吳既盟之後,戮力一心,同討魏賊,救危恤患,分災共慶,好惡齊之,無或攜貳。若有害漢,則吳伐之;若有害吳,則漢伐之。各守分士,無相侵犯。”

孫權給諸葛亮開了一支空頭支票,這才迫使孔明疲於北伐

看似慷概激昂的陳詞,可誰曾想日後卻淪為一張廢紙。孔明亦是深受其累,曹魏佔據中原,人口眾多。在古代,人口就是生產力、就是創造力。

人多固然會需要更多的糧食養人,但不是每個人都不幹活;人多就能創造更多的生產價值,曹魏以此養兵、練兵,日後,就算吳蜀聯合也不是魏國的對手。

孫權給諸葛亮開了一支空頭支票,這才迫使孔明疲於北伐

自曹丕稱帝以後,魏國比之曹操時實力更勝,曹魏南御吳、蜀,北面還要防範公孫淵和遊牧民族的侵擾。即使如此,曹魏還是能抽調20萬兵力防禦東吳,曹魏再也不用遇到合肥之戰時“八百破十萬”兵力不足的窘境,留給東吳和蜀漢的時間不多了。

當年官渡之戰袁紹兼具四州、兵精糧足,他只要拖下去必勝。可袁紹貿然進兵,給了曹操可乘之機,這才招致敗北。曹魏只要拖下去就必勝,所以他並不著急吞併吳、蜀。

本身處於劣勢的吳蜀聯盟,哪怕是同仇敵愾都不能戰勝曹魏,況且兩家是面和心離、各懷鬼胎。孫權的登基盟誓只不過是一張空頭支票,他還妄想魏蜀爭鬥,從中取利。

盟誓說得很明白,大致意思就是我們兩家不能自相殘殺,如果魏國攻打我們兩家任意一家,對方必須幫忙。這話說得沒毛病,卻讓曹魏笑開了花。魏國現在不用著急進攻啊,等到我積蓄足夠力量南下進攻時,兩家合力也沒用了。

魏蜀吳三家都在發展,但蜀國底子薄發展的慢。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拖下去,蜀漢就是等死。諸葛亮得到孫權答覆,他只能無奈的選擇北伐。

孫權給諸葛亮開了一支空頭支票,這才迫使孔明疲於北伐

自孫權稱帝后,你可以看見一個奇怪的現象。強大的魏國屯田練兵、隱忍不發;而蜀漢和東吳卻對魏國發起了一波接一波的進攻。

諸葛亮連續六次北伐,但是收效甚微;東線的吳國雖得到些便宜,卻難以撼動曹魏。兩家的進攻只是零敲碎打,而蜀漢更是因連年征戰空耗國力,導致士族動盪、民心不穩。

說到底第二次吳蜀聯盟只能當做是兩家的停戰協議,若想對付曹魏就必須組成聯軍,由聯軍統率統一指揮、調配,這樣才方有勝算。只可惜這樣的事情根本就沒有發生,兩國僅僅是各自為戰,難以對曹魏進行根本性的打擊。

孫權給諸葛亮開了一支空頭支票,這才迫使孔明疲於北伐

人的心底往往是存在最陰暗的一面,兩家因一荊州就大打出手,誰還能指望他們同仇敵愾?這簡直是痴人說夢。

等諸葛亮、孫權相繼離世以後,到了鄧艾、鍾會分兵伐蜀之時,東吳自己也因內亂而分兵乏術沒能派兵去救蜀漢,當年孫權的盟誓當真就是一張白紙。

孫權給諸葛亮開了一支空頭支票,這才迫使孔明疲於北伐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關東聯軍停步不前。曹操因而憤恨,轉頭自己創業去了。他曾因其寫詩:“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這不正映了吳蜀後期的現狀嗎?諸葛亮空有才智,但在大勢之下,個人的能力卻也顯得微不足道,丞相不得其時也!

求關注o(* ̄︶ ̄*)o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