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

現代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愛國教育,三國時期的愛國教育就是忠誠於漢王朝的皇權,在漢朝名存實亡的時刻,出現了三個國家,作為開國之君: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更加愛國?更加忠誠與漢王朝呢?

"

現代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愛國教育,三國時期的愛國教育就是忠誠於漢王朝的皇權,在漢朝名存實亡的時刻,出現了三個國家,作為開國之君: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更加愛國?更加忠誠與漢王朝呢?

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以仁義忠心著稱的劉備當真忠心於漢室嗎?

劉備給後世的印象一向非常好,不僅有皇室血統,做人謙卑有禮,而且還有一顆仁慈之心,最重要的是劉備一直以漢臣自居,曾經還大喊漢賊不兩立的口號,但劉備後來稱帝了,還是在漢獻帝沒有去世的情況下稱帝的,那麼劉備是否真心忠誠於漢王朝呢?

其實劉備對於漢室一直是有著抱怨的,自己怎麼說也是漢室宗親的一員,可劉備人到中年之時混到了擺地攤去賣草鞋的地步。

雖然漢室依然是劉備心中的目標,但是他忠於的卻是自己心中的那個漢室而已,至於誰來當這個漢室的皇帝就不太重要了,如果可能的話自己來做可能會讓漢朝更加的強大。

當時劉備跟曹操一起在許田圍獵之時,關羽就曾經勸過劉備直接將曹操殺掉,但劉備認為曹操內心還是以漢室為主這樣的理由拒絕了關羽。

"

現代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愛國教育,三國時期的愛國教育就是忠誠於漢王朝的皇權,在漢朝名存實亡的時刻,出現了三個國家,作為開國之君: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更加愛國?更加忠誠與漢王朝呢?

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以仁義忠心著稱的劉備當真忠心於漢室嗎?

劉備給後世的印象一向非常好,不僅有皇室血統,做人謙卑有禮,而且還有一顆仁慈之心,最重要的是劉備一直以漢臣自居,曾經還大喊漢賊不兩立的口號,但劉備後來稱帝了,還是在漢獻帝沒有去世的情況下稱帝的,那麼劉備是否真心忠誠於漢王朝呢?

其實劉備對於漢室一直是有著抱怨的,自己怎麼說也是漢室宗親的一員,可劉備人到中年之時混到了擺地攤去賣草鞋的地步。

雖然漢室依然是劉備心中的目標,但是他忠於的卻是自己心中的那個漢室而已,至於誰來當這個漢室的皇帝就不太重要了,如果可能的話自己來做可能會讓漢朝更加的強大。

當時劉備跟曹操一起在許田圍獵之時,關羽就曾經勸過劉備直接將曹操殺掉,但劉備認為曹操內心還是以漢室為主這樣的理由拒絕了關羽。

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可隨後劉備就偷偷造了曹操的反,說白了就是當時殺掉了曹操,自己也許要把命交代在那個地方,所以才會找了一個很爛的藉口而已。

其實劉備只是表面上看起來仁義而已,當時荊州被破,曹操帶著大軍前來捉拿劉備的時候,劉備居然拿著十幾萬的百姓來當自己的擋箭牌。

當時說的真好聽,為了讓百姓有一條活路,可是等真正到了蜀國之後才發現,壓迫的比曹操狠多了,在劉備的心中根本就沒有百姓這麼一說,只是單純的認為這些百姓將來可以成為了自己的士兵,再加上後方的曹操在追殺自己,也許這些百姓還可以擋一下曹操大軍的追擊。

如果曹操當真對百姓下手,自己就會用仁義的制度點來對曹操進行譴謫,這樣一來百姓就會對劉備更加的忠心,可以說這小算盤打得非常不錯。

"

現代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愛國教育,三國時期的愛國教育就是忠誠於漢王朝的皇權,在漢朝名存實亡的時刻,出現了三個國家,作為開國之君: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更加愛國?更加忠誠與漢王朝呢?

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以仁義忠心著稱的劉備當真忠心於漢室嗎?

劉備給後世的印象一向非常好,不僅有皇室血統,做人謙卑有禮,而且還有一顆仁慈之心,最重要的是劉備一直以漢臣自居,曾經還大喊漢賊不兩立的口號,但劉備後來稱帝了,還是在漢獻帝沒有去世的情況下稱帝的,那麼劉備是否真心忠誠於漢王朝呢?

其實劉備對於漢室一直是有著抱怨的,自己怎麼說也是漢室宗親的一員,可劉備人到中年之時混到了擺地攤去賣草鞋的地步。

雖然漢室依然是劉備心中的目標,但是他忠於的卻是自己心中的那個漢室而已,至於誰來當這個漢室的皇帝就不太重要了,如果可能的話自己來做可能會讓漢朝更加的強大。

當時劉備跟曹操一起在許田圍獵之時,關羽就曾經勸過劉備直接將曹操殺掉,但劉備認為曹操內心還是以漢室為主這樣的理由拒絕了關羽。

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可隨後劉備就偷偷造了曹操的反,說白了就是當時殺掉了曹操,自己也許要把命交代在那個地方,所以才會找了一個很爛的藉口而已。

其實劉備只是表面上看起來仁義而已,當時荊州被破,曹操帶著大軍前來捉拿劉備的時候,劉備居然拿著十幾萬的百姓來當自己的擋箭牌。

當時說的真好聽,為了讓百姓有一條活路,可是等真正到了蜀國之後才發現,壓迫的比曹操狠多了,在劉備的心中根本就沒有百姓這麼一說,只是單純的認為這些百姓將來可以成為了自己的士兵,再加上後方的曹操在追殺自己,也許這些百姓還可以擋一下曹操大軍的追擊。

如果曹操當真對百姓下手,自己就會用仁義的制度點來對曹操進行譴謫,這樣一來百姓就會對劉備更加的忠心,可以說這小算盤打得非常不錯。

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尤其是等到曹丕篡漢建魏之後,果斷就自立為帝,難道就不可以來個清君側嗎?當時的十八路諸侯一起討伐的事不就是所謂的清君側嗎?只能說劉備早就有自己想當皇帝的想法。

只是一直以來漢獻帝還在,自己就這樣做的話有點名不正言不順,當曹丕廢掉漢獻帝之後,劉備可以說是最開心的一個,畢竟自己努力了這麼久就是為了給自己的子孫後代一個佑大的基業。

如果他要是真得忠誠於漢王朝,那麼漢獻帝或者漢獻帝的後人在他心中應該永遠是皇帝,而不是自己取而代之,所以那些好聽的口號只是收買人心的幌子而已。

天高皇帝遠的孫權

孫權是最晚稱帝的一位君主,表面上看好像他比較忠心,其實孫權也是不會忠誠於漢王朝的,他之所以最晚登基主要是為了韜光養晦,在實力相處弱小的情況下保護自己的一個策略,如果孫權早早稱帝的話,那麼他會成為眾矢之的,很可能會步了袁術的後塵,成為全天下攻擊的目標,所以孫權無奈只能臣服於曹操。

"

現代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愛國教育,三國時期的愛國教育就是忠誠於漢王朝的皇權,在漢朝名存實亡的時刻,出現了三個國家,作為開國之君: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更加愛國?更加忠誠與漢王朝呢?

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以仁義忠心著稱的劉備當真忠心於漢室嗎?

劉備給後世的印象一向非常好,不僅有皇室血統,做人謙卑有禮,而且還有一顆仁慈之心,最重要的是劉備一直以漢臣自居,曾經還大喊漢賊不兩立的口號,但劉備後來稱帝了,還是在漢獻帝沒有去世的情況下稱帝的,那麼劉備是否真心忠誠於漢王朝呢?

其實劉備對於漢室一直是有著抱怨的,自己怎麼說也是漢室宗親的一員,可劉備人到中年之時混到了擺地攤去賣草鞋的地步。

雖然漢室依然是劉備心中的目標,但是他忠於的卻是自己心中的那個漢室而已,至於誰來當這個漢室的皇帝就不太重要了,如果可能的話自己來做可能會讓漢朝更加的強大。

當時劉備跟曹操一起在許田圍獵之時,關羽就曾經勸過劉備直接將曹操殺掉,但劉備認為曹操內心還是以漢室為主這樣的理由拒絕了關羽。

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可隨後劉備就偷偷造了曹操的反,說白了就是當時殺掉了曹操,自己也許要把命交代在那個地方,所以才會找了一個很爛的藉口而已。

其實劉備只是表面上看起來仁義而已,當時荊州被破,曹操帶著大軍前來捉拿劉備的時候,劉備居然拿著十幾萬的百姓來當自己的擋箭牌。

當時說的真好聽,為了讓百姓有一條活路,可是等真正到了蜀國之後才發現,壓迫的比曹操狠多了,在劉備的心中根本就沒有百姓這麼一說,只是單純的認為這些百姓將來可以成為了自己的士兵,再加上後方的曹操在追殺自己,也許這些百姓還可以擋一下曹操大軍的追擊。

如果曹操當真對百姓下手,自己就會用仁義的制度點來對曹操進行譴謫,這樣一來百姓就會對劉備更加的忠心,可以說這小算盤打得非常不錯。

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尤其是等到曹丕篡漢建魏之後,果斷就自立為帝,難道就不可以來個清君側嗎?當時的十八路諸侯一起討伐的事不就是所謂的清君側嗎?只能說劉備早就有自己想當皇帝的想法。

只是一直以來漢獻帝還在,自己就這樣做的話有點名不正言不順,當曹丕廢掉漢獻帝之後,劉備可以說是最開心的一個,畢竟自己努力了這麼久就是為了給自己的子孫後代一個佑大的基業。

如果他要是真得忠誠於漢王朝,那麼漢獻帝或者漢獻帝的後人在他心中應該永遠是皇帝,而不是自己取而代之,所以那些好聽的口號只是收買人心的幌子而已。

天高皇帝遠的孫權

孫權是最晚稱帝的一位君主,表面上看好像他比較忠心,其實孫權也是不會忠誠於漢王朝的,他之所以最晚登基主要是為了韜光養晦,在實力相處弱小的情況下保護自己的一個策略,如果孫權早早稱帝的話,那麼他會成為眾矢之的,很可能會步了袁術的後塵,成為全天下攻擊的目標,所以孫權無奈只能臣服於曹操。

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說實話孫權在自己偏遠的江東就屬於土皇帝的哪種,不論朝中傳出來的任何命令,都是聽聽而已,要讓他執行,只能說漢獻帝想多了。

雖說孫權給出的藉口是曹操挾天子在號令自己等人,但是不臣之心早就昭然若揭,而且整個東吳的規格直接就是以帝王的層次來進行的,不論是宮殿的形勢,還是後宮的規模,再加上朝中百官的稱謂,這就是一個皇帝的行頭,只是名號上依然還是自稱漢朝的臣子而已。

孫權的野心不少,而且城府極深,他對漢王朝的忠誠度是很低的,如果不是因為勢力弱小,如果把他和曹操的位置換一下他可能都會提前稱帝,孫權這種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才保得東吳最後滅亡,但要論對漢王朝的忠誠度,他是比不上劉備和曹操的。

"

現代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愛國教育,三國時期的愛國教育就是忠誠於漢王朝的皇權,在漢朝名存實亡的時刻,出現了三個國家,作為開國之君: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更加愛國?更加忠誠與漢王朝呢?

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以仁義忠心著稱的劉備當真忠心於漢室嗎?

劉備給後世的印象一向非常好,不僅有皇室血統,做人謙卑有禮,而且還有一顆仁慈之心,最重要的是劉備一直以漢臣自居,曾經還大喊漢賊不兩立的口號,但劉備後來稱帝了,還是在漢獻帝沒有去世的情況下稱帝的,那麼劉備是否真心忠誠於漢王朝呢?

其實劉備對於漢室一直是有著抱怨的,自己怎麼說也是漢室宗親的一員,可劉備人到中年之時混到了擺地攤去賣草鞋的地步。

雖然漢室依然是劉備心中的目標,但是他忠於的卻是自己心中的那個漢室而已,至於誰來當這個漢室的皇帝就不太重要了,如果可能的話自己來做可能會讓漢朝更加的強大。

當時劉備跟曹操一起在許田圍獵之時,關羽就曾經勸過劉備直接將曹操殺掉,但劉備認為曹操內心還是以漢室為主這樣的理由拒絕了關羽。

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可隨後劉備就偷偷造了曹操的反,說白了就是當時殺掉了曹操,自己也許要把命交代在那個地方,所以才會找了一個很爛的藉口而已。

其實劉備只是表面上看起來仁義而已,當時荊州被破,曹操帶著大軍前來捉拿劉備的時候,劉備居然拿著十幾萬的百姓來當自己的擋箭牌。

當時說的真好聽,為了讓百姓有一條活路,可是等真正到了蜀國之後才發現,壓迫的比曹操狠多了,在劉備的心中根本就沒有百姓這麼一說,只是單純的認為這些百姓將來可以成為了自己的士兵,再加上後方的曹操在追殺自己,也許這些百姓還可以擋一下曹操大軍的追擊。

如果曹操當真對百姓下手,自己就會用仁義的制度點來對曹操進行譴謫,這樣一來百姓就會對劉備更加的忠心,可以說這小算盤打得非常不錯。

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尤其是等到曹丕篡漢建魏之後,果斷就自立為帝,難道就不可以來個清君側嗎?當時的十八路諸侯一起討伐的事不就是所謂的清君側嗎?只能說劉備早就有自己想當皇帝的想法。

只是一直以來漢獻帝還在,自己就這樣做的話有點名不正言不順,當曹丕廢掉漢獻帝之後,劉備可以說是最開心的一個,畢竟自己努力了這麼久就是為了給自己的子孫後代一個佑大的基業。

如果他要是真得忠誠於漢王朝,那麼漢獻帝或者漢獻帝的後人在他心中應該永遠是皇帝,而不是自己取而代之,所以那些好聽的口號只是收買人心的幌子而已。

天高皇帝遠的孫權

孫權是最晚稱帝的一位君主,表面上看好像他比較忠心,其實孫權也是不會忠誠於漢王朝的,他之所以最晚登基主要是為了韜光養晦,在實力相處弱小的情況下保護自己的一個策略,如果孫權早早稱帝的話,那麼他會成為眾矢之的,很可能會步了袁術的後塵,成為全天下攻擊的目標,所以孫權無奈只能臣服於曹操。

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說實話孫權在自己偏遠的江東就屬於土皇帝的哪種,不論朝中傳出來的任何命令,都是聽聽而已,要讓他執行,只能說漢獻帝想多了。

雖說孫權給出的藉口是曹操挾天子在號令自己等人,但是不臣之心早就昭然若揭,而且整個東吳的規格直接就是以帝王的層次來進行的,不論是宮殿的形勢,還是後宮的規模,再加上朝中百官的稱謂,這就是一個皇帝的行頭,只是名號上依然還是自稱漢朝的臣子而已。

孫權的野心不少,而且城府極深,他對漢王朝的忠誠度是很低的,如果不是因為勢力弱小,如果把他和曹操的位置換一下他可能都會提前稱帝,孫權這種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才保得東吳最後滅亡,但要論對漢王朝的忠誠度,他是比不上劉備和曹操的。

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忠奸難辯的曹阿瞞

曹操給後世的印象是漢賊,他制服了漢室皇帝,還打著皇室的名義號令諸侯,因此被很多三國迷認為是當時最大的漢賊,表面上看是這樣的,但深入分析後發現其實曹操不是漢賊,他才是最忠誠於漢王朝的人,因為他的一生都沒有稱帝,也一直以漢臣自居,當年討伐董卓的時候,曹操是最積極的,各路諸侯勾心鬥角為自保不肯出兵追擊董卓時,只有曹操出兵並且大敗而回,可見曹操想要振興漢室而不是暗中發展自己的勢力。

另外還有一件事可以表明曹操一心為了漢王朝而不是為了自己,那就是把討伐董卓的聯盟之主位置讓給了袁紹,曹操被想要袁紹的家世和聲望集合各路諸侯滅掉漢王朝的禍害董卓,只可惜袁紹並沒有那麼愛國。在董卓和袁紹想要新立皇帝時曹操都非常反對,就在漢王朝氣數將盡的時候,也是曹操力挺獻帝才讓漢王朝延續了下去,看曹操一生,對漢王朝忠心耿耿,從來沒想過篡位稱帝,他才是最愛國的漢臣。

"

現代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愛國教育,三國時期的愛國教育就是忠誠於漢王朝的皇權,在漢朝名存實亡的時刻,出現了三個國家,作為開國之君: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更加愛國?更加忠誠與漢王朝呢?

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以仁義忠心著稱的劉備當真忠心於漢室嗎?

劉備給後世的印象一向非常好,不僅有皇室血統,做人謙卑有禮,而且還有一顆仁慈之心,最重要的是劉備一直以漢臣自居,曾經還大喊漢賊不兩立的口號,但劉備後來稱帝了,還是在漢獻帝沒有去世的情況下稱帝的,那麼劉備是否真心忠誠於漢王朝呢?

其實劉備對於漢室一直是有著抱怨的,自己怎麼說也是漢室宗親的一員,可劉備人到中年之時混到了擺地攤去賣草鞋的地步。

雖然漢室依然是劉備心中的目標,但是他忠於的卻是自己心中的那個漢室而已,至於誰來當這個漢室的皇帝就不太重要了,如果可能的話自己來做可能會讓漢朝更加的強大。

當時劉備跟曹操一起在許田圍獵之時,關羽就曾經勸過劉備直接將曹操殺掉,但劉備認為曹操內心還是以漢室為主這樣的理由拒絕了關羽。

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可隨後劉備就偷偷造了曹操的反,說白了就是當時殺掉了曹操,自己也許要把命交代在那個地方,所以才會找了一個很爛的藉口而已。

其實劉備只是表面上看起來仁義而已,當時荊州被破,曹操帶著大軍前來捉拿劉備的時候,劉備居然拿著十幾萬的百姓來當自己的擋箭牌。

當時說的真好聽,為了讓百姓有一條活路,可是等真正到了蜀國之後才發現,壓迫的比曹操狠多了,在劉備的心中根本就沒有百姓這麼一說,只是單純的認為這些百姓將來可以成為了自己的士兵,再加上後方的曹操在追殺自己,也許這些百姓還可以擋一下曹操大軍的追擊。

如果曹操當真對百姓下手,自己就會用仁義的制度點來對曹操進行譴謫,這樣一來百姓就會對劉備更加的忠心,可以說這小算盤打得非常不錯。

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尤其是等到曹丕篡漢建魏之後,果斷就自立為帝,難道就不可以來個清君側嗎?當時的十八路諸侯一起討伐的事不就是所謂的清君側嗎?只能說劉備早就有自己想當皇帝的想法。

只是一直以來漢獻帝還在,自己就這樣做的話有點名不正言不順,當曹丕廢掉漢獻帝之後,劉備可以說是最開心的一個,畢竟自己努力了這麼久就是為了給自己的子孫後代一個佑大的基業。

如果他要是真得忠誠於漢王朝,那麼漢獻帝或者漢獻帝的後人在他心中應該永遠是皇帝,而不是自己取而代之,所以那些好聽的口號只是收買人心的幌子而已。

天高皇帝遠的孫權

孫權是最晚稱帝的一位君主,表面上看好像他比較忠心,其實孫權也是不會忠誠於漢王朝的,他之所以最晚登基主要是為了韜光養晦,在實力相處弱小的情況下保護自己的一個策略,如果孫權早早稱帝的話,那麼他會成為眾矢之的,很可能會步了袁術的後塵,成為全天下攻擊的目標,所以孫權無奈只能臣服於曹操。

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說實話孫權在自己偏遠的江東就屬於土皇帝的哪種,不論朝中傳出來的任何命令,都是聽聽而已,要讓他執行,只能說漢獻帝想多了。

雖說孫權給出的藉口是曹操挾天子在號令自己等人,但是不臣之心早就昭然若揭,而且整個東吳的規格直接就是以帝王的層次來進行的,不論是宮殿的形勢,還是後宮的規模,再加上朝中百官的稱謂,這就是一個皇帝的行頭,只是名號上依然還是自稱漢朝的臣子而已。

孫權的野心不少,而且城府極深,他對漢王朝的忠誠度是很低的,如果不是因為勢力弱小,如果把他和曹操的位置換一下他可能都會提前稱帝,孫權這種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才保得東吳最後滅亡,但要論對漢王朝的忠誠度,他是比不上劉備和曹操的。

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忠奸難辯的曹阿瞞

曹操給後世的印象是漢賊,他制服了漢室皇帝,還打著皇室的名義號令諸侯,因此被很多三國迷認為是當時最大的漢賊,表面上看是這樣的,但深入分析後發現其實曹操不是漢賊,他才是最忠誠於漢王朝的人,因為他的一生都沒有稱帝,也一直以漢臣自居,當年討伐董卓的時候,曹操是最積極的,各路諸侯勾心鬥角為自保不肯出兵追擊董卓時,只有曹操出兵並且大敗而回,可見曹操想要振興漢室而不是暗中發展自己的勢力。

另外還有一件事可以表明曹操一心為了漢王朝而不是為了自己,那就是把討伐董卓的聯盟之主位置讓給了袁紹,曹操被想要袁紹的家世和聲望集合各路諸侯滅掉漢王朝的禍害董卓,只可惜袁紹並沒有那麼愛國。在董卓和袁紹想要新立皇帝時曹操都非常反對,就在漢王朝氣數將盡的時候,也是曹操力挺獻帝才讓漢王朝延續了下去,看曹操一生,對漢王朝忠心耿耿,從來沒想過篡位稱帝,他才是最愛國的漢臣。

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曹操一生都是以丞相自稱,就是對漢朝天子表示了應有的尊重,也許在朝中的行事風格可能讓大家看起來不順眼,畢竟我們要知道整個大漢朝當時都是曹操一個人在支撐。

當時的漢獻帝還很年輕,也許自己身邊的那些所謂的忠臣一句話就會讓他相當曹操就是一個有二心之人,其實所謂的忠奸誰又能看得清楚。

王允如果不是被李傕等人給反攻都城,說不定就是第二個董卓而已,只是他的時運不濟才會在自己快要成功的那一瞬間走入了深淵。

漢獻帝從小就經歷了各種的暗殺與宮鬥,自己的哥哥也因為帝王之位被毒殺,可以說漢獻帝從小就沒有一丁點的安全感,在他的眼中全天下就沒有一個人是忠臣。

所以漢獻帝才會儘自己的全力尋找可以讓自己掌權的機會,比如說劉備這個所謂的劉皇叔,就是漢獻帝拋出去的一個誘餌而已,說白了就是讓整個局勢更亂一些,也許自己還有機會可以重新掌握大權。

"

現代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愛國教育,三國時期的愛國教育就是忠誠於漢王朝的皇權,在漢朝名存實亡的時刻,出現了三個國家,作為開國之君: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更加愛國?更加忠誠與漢王朝呢?

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以仁義忠心著稱的劉備當真忠心於漢室嗎?

劉備給後世的印象一向非常好,不僅有皇室血統,做人謙卑有禮,而且還有一顆仁慈之心,最重要的是劉備一直以漢臣自居,曾經還大喊漢賊不兩立的口號,但劉備後來稱帝了,還是在漢獻帝沒有去世的情況下稱帝的,那麼劉備是否真心忠誠於漢王朝呢?

其實劉備對於漢室一直是有著抱怨的,自己怎麼說也是漢室宗親的一員,可劉備人到中年之時混到了擺地攤去賣草鞋的地步。

雖然漢室依然是劉備心中的目標,但是他忠於的卻是自己心中的那個漢室而已,至於誰來當這個漢室的皇帝就不太重要了,如果可能的話自己來做可能會讓漢朝更加的強大。

當時劉備跟曹操一起在許田圍獵之時,關羽就曾經勸過劉備直接將曹操殺掉,但劉備認為曹操內心還是以漢室為主這樣的理由拒絕了關羽。

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可隨後劉備就偷偷造了曹操的反,說白了就是當時殺掉了曹操,自己也許要把命交代在那個地方,所以才會找了一個很爛的藉口而已。

其實劉備只是表面上看起來仁義而已,當時荊州被破,曹操帶著大軍前來捉拿劉備的時候,劉備居然拿著十幾萬的百姓來當自己的擋箭牌。

當時說的真好聽,為了讓百姓有一條活路,可是等真正到了蜀國之後才發現,壓迫的比曹操狠多了,在劉備的心中根本就沒有百姓這麼一說,只是單純的認為這些百姓將來可以成為了自己的士兵,再加上後方的曹操在追殺自己,也許這些百姓還可以擋一下曹操大軍的追擊。

如果曹操當真對百姓下手,自己就會用仁義的制度點來對曹操進行譴謫,這樣一來百姓就會對劉備更加的忠心,可以說這小算盤打得非常不錯。

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尤其是等到曹丕篡漢建魏之後,果斷就自立為帝,難道就不可以來個清君側嗎?當時的十八路諸侯一起討伐的事不就是所謂的清君側嗎?只能說劉備早就有自己想當皇帝的想法。

只是一直以來漢獻帝還在,自己就這樣做的話有點名不正言不順,當曹丕廢掉漢獻帝之後,劉備可以說是最開心的一個,畢竟自己努力了這麼久就是為了給自己的子孫後代一個佑大的基業。

如果他要是真得忠誠於漢王朝,那麼漢獻帝或者漢獻帝的後人在他心中應該永遠是皇帝,而不是自己取而代之,所以那些好聽的口號只是收買人心的幌子而已。

天高皇帝遠的孫權

孫權是最晚稱帝的一位君主,表面上看好像他比較忠心,其實孫權也是不會忠誠於漢王朝的,他之所以最晚登基主要是為了韜光養晦,在實力相處弱小的情況下保護自己的一個策略,如果孫權早早稱帝的話,那麼他會成為眾矢之的,很可能會步了袁術的後塵,成為全天下攻擊的目標,所以孫權無奈只能臣服於曹操。

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說實話孫權在自己偏遠的江東就屬於土皇帝的哪種,不論朝中傳出來的任何命令,都是聽聽而已,要讓他執行,只能說漢獻帝想多了。

雖說孫權給出的藉口是曹操挾天子在號令自己等人,但是不臣之心早就昭然若揭,而且整個東吳的規格直接就是以帝王的層次來進行的,不論是宮殿的形勢,還是後宮的規模,再加上朝中百官的稱謂,這就是一個皇帝的行頭,只是名號上依然還是自稱漢朝的臣子而已。

孫權的野心不少,而且城府極深,他對漢王朝的忠誠度是很低的,如果不是因為勢力弱小,如果把他和曹操的位置換一下他可能都會提前稱帝,孫權這種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才保得東吳最後滅亡,但要論對漢王朝的忠誠度,他是比不上劉備和曹操的。

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忠奸難辯的曹阿瞞

曹操給後世的印象是漢賊,他制服了漢室皇帝,還打著皇室的名義號令諸侯,因此被很多三國迷認為是當時最大的漢賊,表面上看是這樣的,但深入分析後發現其實曹操不是漢賊,他才是最忠誠於漢王朝的人,因為他的一生都沒有稱帝,也一直以漢臣自居,當年討伐董卓的時候,曹操是最積極的,各路諸侯勾心鬥角為自保不肯出兵追擊董卓時,只有曹操出兵並且大敗而回,可見曹操想要振興漢室而不是暗中發展自己的勢力。

另外還有一件事可以表明曹操一心為了漢王朝而不是為了自己,那就是把討伐董卓的聯盟之主位置讓給了袁紹,曹操被想要袁紹的家世和聲望集合各路諸侯滅掉漢王朝的禍害董卓,只可惜袁紹並沒有那麼愛國。在董卓和袁紹想要新立皇帝時曹操都非常反對,就在漢王朝氣數將盡的時候,也是曹操力挺獻帝才讓漢王朝延續了下去,看曹操一生,對漢王朝忠心耿耿,從來沒想過篡位稱帝,他才是最愛國的漢臣。

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曹操一生都是以丞相自稱,就是對漢朝天子表示了應有的尊重,也許在朝中的行事風格可能讓大家看起來不順眼,畢竟我們要知道整個大漢朝當時都是曹操一個人在支撐。

當時的漢獻帝還很年輕,也許自己身邊的那些所謂的忠臣一句話就會讓他相當曹操就是一個有二心之人,其實所謂的忠奸誰又能看得清楚。

王允如果不是被李傕等人給反攻都城,說不定就是第二個董卓而已,只是他的時運不濟才會在自己快要成功的那一瞬間走入了深淵。

漢獻帝從小就經歷了各種的暗殺與宮鬥,自己的哥哥也因為帝王之位被毒殺,可以說漢獻帝從小就沒有一丁點的安全感,在他的眼中全天下就沒有一個人是忠臣。

所以漢獻帝才會儘自己的全力尋找可以讓自己掌權的機會,比如說劉備這個所謂的劉皇叔,就是漢獻帝拋出去的一個誘餌而已,說白了就是讓整個局勢更亂一些,也許自己還有機會可以重新掌握大權。

曹操、孫權和劉備誰才是真正的漢賊?從愛國的角度看,也許都錯了

所謂的奸忠在漢獻帝的眼中已經不重要,因為這些人的實力強大與否都不如自己掌權來得真實與可信。

也正是這樣的原因,所以大多數時候漢獻帝在曹操的眼中就是一個長不大的小屁孩,每天處於叛逆期,不論大人說任何的話都要反對,單純的反對而反對,根本就無法分辯所謂的對與錯。

於是曹操直接改變了自己的執政方式,很多時候會強硬的改變漢獻帝的某些不正確的理念,這才會導致大家看到在朝中對漢朝天子無理的曹操。

其實人家根本就沒有想過要謀奪漢獻帝的位置,只是想好好的培養一下漢獻帝如何在當一個英明的皇帝而已,只是愛之深恨之切,用的手段可能會過激一些,讓大家看起來不那麼友好,於是奸臣曹操的名聲就這樣傳了出去。

總結

在當時的情況下,劉備所謂的忠義也只是為了給自己一個機會,畢竟快四十歲的人了還一事無成,大丈夫怎麼可能窩囊的活一生,再加上劉皇叔的名頭實在是好用,於是劉備就打著這麼一個仁義的旗號開始招搖撞騙,還真讓他成就了一個偌大的蜀漢。孫權就不用說了,從頭到尾就沒有對漢朝有過什麼忠誠度,如果不是看到袁術當時的下場,也許下一個要稱帝的人就是孫權,只是謹小慎微而已。唯一可能對漢朝還保留著自己最後一點忠心的可能就是曹操了,以當時曹操的勢力,如果他要當皇帝,誰敢不從,怎麼也比自己的曹丕要強上數倍吧,可是一直到曹操死後依然還保留著丞相的稱號,這就說明在曹操的內心當中自己一直是一個臣子,只是沒有將漢獻帝這個孩子撫養好而已,畢竟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很多事情做的太多就是過頭了,做的太少又無法讓對方學到精華,曹操也是為難的很呀,明明自己是最愛國的一個人,卻在三國當中留下了奸臣的名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