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談起三國,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人肯定是天才軍師諸葛亮。三顧茅廬、火燒曹營、借東風、草船借箭、空城計等緊隨其後,充分突出了諸葛亮的天才智謀。雖然其中一些典故都是來自《三國演義》的編撰,但諸葛亮的聰慧和歷史作用卻是人所共知的。

那麼這麼一個經天緯地的大天才,放著現成的大軍閥曹操、孫權等不選,卻出其不意的選擇當時要什麼沒什麼的劉備,而且終其一生都為劉備打拼江山和治理蜀漢,這是什麼原因呢?難道他真的一眼就看出了劉備將會成為帝王嗎?

"

導語:談起三國,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人肯定是天才軍師諸葛亮。三顧茅廬、火燒曹營、借東風、草船借箭、空城計等緊隨其後,充分突出了諸葛亮的天才智謀。雖然其中一些典故都是來自《三國演義》的編撰,但諸葛亮的聰慧和歷史作用卻是人所共知的。

那麼這麼一個經天緯地的大天才,放著現成的大軍閥曹操、孫權等不選,卻出其不意的選擇當時要什麼沒什麼的劉備,而且終其一生都為劉備打拼江山和治理蜀漢,這是什麼原因呢?難道他真的一眼就看出了劉備將會成為帝王嗎?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作為實現自己抱負的人

諸葛亮(劇照)

靜待隆中觀天下

諸葛亮的才華是眾所周知的,不論是當時,還是後世,對他的評價都是很高的,而再經過《三國演義》的渲染,諸葛亮成為迄今為止名聲最大的被譽為天才的人,他不僅是智慧的代表,也是忠義的代表,是後世學習的典範。

他在出山之前,在隆中時就得到了圈內人的很高的認可,曾多次有人向劉表等人推薦諸葛亮,但是任誰去請諸葛亮,諸葛亮都無動於衷,只是自顧自的在自己院內種地,讀書。但是,他並不是種一下地,讀一下書就能夠知道天下大勢了。

"

導語:談起三國,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人肯定是天才軍師諸葛亮。三顧茅廬、火燒曹營、借東風、草船借箭、空城計等緊隨其後,充分突出了諸葛亮的天才智謀。雖然其中一些典故都是來自《三國演義》的編撰,但諸葛亮的聰慧和歷史作用卻是人所共知的。

那麼這麼一個經天緯地的大天才,放著現成的大軍閥曹操、孫權等不選,卻出其不意的選擇當時要什麼沒什麼的劉備,而且終其一生都為劉備打拼江山和治理蜀漢,這是什麼原因呢?難道他真的一眼就看出了劉備將會成為帝王嗎?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作為實現自己抱負的人

諸葛亮(劇照)

靜待隆中觀天下

諸葛亮的才華是眾所周知的,不論是當時,還是後世,對他的評價都是很高的,而再經過《三國演義》的渲染,諸葛亮成為迄今為止名聲最大的被譽為天才的人,他不僅是智慧的代表,也是忠義的代表,是後世學習的典範。

他在出山之前,在隆中時就得到了圈內人的很高的認可,曾多次有人向劉表等人推薦諸葛亮,但是任誰去請諸葛亮,諸葛亮都無動於衷,只是自顧自的在自己院內種地,讀書。但是,他並不是種一下地,讀一下書就能夠知道天下大勢了。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作為實現自己抱負的人

劉表(劇照)

其實諸葛亮出生是很好的,也算是世家子第,而且跟劉表等人其實關係極為密切。除了複雜的親戚關係,還有存在於士族之間重要的關係來往,可以說他對天下大勢的分析和掌控,與他的出生和關係網有非常密切的關係,至少有一半功勞要歸功於外在關係網。

諸葛亮在隆中的時候,除了讀書和種地,更重要的是跟他的親朋好友們來往交談,從他們那裡瞭解到天下形勢的變化。強有力的情報網,加上他自身的智慧,使他對天下英雄和天下大事有了深刻的洞見。

君擇臣,臣亦擇君

在三國那個亂世,漢帝雖然名義上存在到了公元二二零年,但其實早在董卓之亂時,漢王朝已經名存實亡了。而在這樣的亂世之中,必然英雄輩出,有的人是天生的霸主,有的則是天生良臣。

跟現在政府鼓勵創業一樣,很多人趁著好形勢,紛紛去創業,都想當大老闆。但是在這些人當中,有的人能夠成為大老闆,有的人會勉強堅持下去,但也免不了被吞併的威脅,有的則由於經營不善或者種種原因,早早的就宣佈破產。

而在很多人創業初期,必然需要人才。有的人會選人,也會用人,而且也有好資源,像曹操那樣,招攬了一大批各色人才,以漢獻帝的名義來帶領著他們打天下,最後成就了一番霸業,得封魏王。

"

導語:談起三國,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人肯定是天才軍師諸葛亮。三顧茅廬、火燒曹營、借東風、草船借箭、空城計等緊隨其後,充分突出了諸葛亮的天才智謀。雖然其中一些典故都是來自《三國演義》的編撰,但諸葛亮的聰慧和歷史作用卻是人所共知的。

那麼這麼一個經天緯地的大天才,放著現成的大軍閥曹操、孫權等不選,卻出其不意的選擇當時要什麼沒什麼的劉備,而且終其一生都為劉備打拼江山和治理蜀漢,這是什麼原因呢?難道他真的一眼就看出了劉備將會成為帝王嗎?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作為實現自己抱負的人

諸葛亮(劇照)

靜待隆中觀天下

諸葛亮的才華是眾所周知的,不論是當時,還是後世,對他的評價都是很高的,而再經過《三國演義》的渲染,諸葛亮成為迄今為止名聲最大的被譽為天才的人,他不僅是智慧的代表,也是忠義的代表,是後世學習的典範。

他在出山之前,在隆中時就得到了圈內人的很高的認可,曾多次有人向劉表等人推薦諸葛亮,但是任誰去請諸葛亮,諸葛亮都無動於衷,只是自顧自的在自己院內種地,讀書。但是,他並不是種一下地,讀一下書就能夠知道天下大勢了。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作為實現自己抱負的人

劉表(劇照)

其實諸葛亮出生是很好的,也算是世家子第,而且跟劉表等人其實關係極為密切。除了複雜的親戚關係,還有存在於士族之間重要的關係來往,可以說他對天下大勢的分析和掌控,與他的出生和關係網有非常密切的關係,至少有一半功勞要歸功於外在關係網。

諸葛亮在隆中的時候,除了讀書和種地,更重要的是跟他的親朋好友們來往交談,從他們那裡瞭解到天下形勢的變化。強有力的情報網,加上他自身的智慧,使他對天下英雄和天下大事有了深刻的洞見。

君擇臣,臣亦擇君

在三國那個亂世,漢帝雖然名義上存在到了公元二二零年,但其實早在董卓之亂時,漢王朝已經名存實亡了。而在這樣的亂世之中,必然英雄輩出,有的人是天生的霸主,有的則是天生良臣。

跟現在政府鼓勵創業一樣,很多人趁著好形勢,紛紛去創業,都想當大老闆。但是在這些人當中,有的人能夠成為大老闆,有的人會勉強堅持下去,但也免不了被吞併的威脅,有的則由於經營不善或者種種原因,早早的就宣佈破產。

而在很多人創業初期,必然需要人才。有的人會選人,也會用人,而且也有好資源,像曹操那樣,招攬了一大批各色人才,以漢獻帝的名義來帶領著他們打天下,最後成就了一番霸業,得封魏王。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作為實現自己抱負的人

曹操

相比於曹操各種手段招攬人才,劉備似乎天生就有好運氣,或者天生就有吸引奇才的氣質。從出道便得到武將關羽和張飛,在荊州又得到了給他的職業生涯帶來鉅變的諸葛亮。

因此雖然他的公司起步點非常低,但有幾個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幫手,最後也奇蹟般地獲得了成功,當了幾年漢中王,過了一把皇帝的癮。

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眼光,一眼就相中了這個實現他畢生理想的好老闆。當然除了劉備運氣好以外,他也肯定是有一定看人的眼光,也會用人,而且對待下屬是真的好,不然這些奇才也不會死心塌地的跟著他。

為什麼非得是劉備?

《出師表》裡諸葛亮說自己想"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說自己其實是被劉備三顧茅廬感動得不行了才出來死心塌地跟著劉備的,其實自己並不想做什麼大官,幹什麼宰相。

"

導語:談起三國,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人肯定是天才軍師諸葛亮。三顧茅廬、火燒曹營、借東風、草船借箭、空城計等緊隨其後,充分突出了諸葛亮的天才智謀。雖然其中一些典故都是來自《三國演義》的編撰,但諸葛亮的聰慧和歷史作用卻是人所共知的。

那麼這麼一個經天緯地的大天才,放著現成的大軍閥曹操、孫權等不選,卻出其不意的選擇當時要什麼沒什麼的劉備,而且終其一生都為劉備打拼江山和治理蜀漢,這是什麼原因呢?難道他真的一眼就看出了劉備將會成為帝王嗎?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作為實現自己抱負的人

諸葛亮(劇照)

靜待隆中觀天下

諸葛亮的才華是眾所周知的,不論是當時,還是後世,對他的評價都是很高的,而再經過《三國演義》的渲染,諸葛亮成為迄今為止名聲最大的被譽為天才的人,他不僅是智慧的代表,也是忠義的代表,是後世學習的典範。

他在出山之前,在隆中時就得到了圈內人的很高的認可,曾多次有人向劉表等人推薦諸葛亮,但是任誰去請諸葛亮,諸葛亮都無動於衷,只是自顧自的在自己院內種地,讀書。但是,他並不是種一下地,讀一下書就能夠知道天下大勢了。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作為實現自己抱負的人

劉表(劇照)

其實諸葛亮出生是很好的,也算是世家子第,而且跟劉表等人其實關係極為密切。除了複雜的親戚關係,還有存在於士族之間重要的關係來往,可以說他對天下大勢的分析和掌控,與他的出生和關係網有非常密切的關係,至少有一半功勞要歸功於外在關係網。

諸葛亮在隆中的時候,除了讀書和種地,更重要的是跟他的親朋好友們來往交談,從他們那裡瞭解到天下形勢的變化。強有力的情報網,加上他自身的智慧,使他對天下英雄和天下大事有了深刻的洞見。

君擇臣,臣亦擇君

在三國那個亂世,漢帝雖然名義上存在到了公元二二零年,但其實早在董卓之亂時,漢王朝已經名存實亡了。而在這樣的亂世之中,必然英雄輩出,有的人是天生的霸主,有的則是天生良臣。

跟現在政府鼓勵創業一樣,很多人趁著好形勢,紛紛去創業,都想當大老闆。但是在這些人當中,有的人能夠成為大老闆,有的人會勉強堅持下去,但也免不了被吞併的威脅,有的則由於經營不善或者種種原因,早早的就宣佈破產。

而在很多人創業初期,必然需要人才。有的人會選人,也會用人,而且也有好資源,像曹操那樣,招攬了一大批各色人才,以漢獻帝的名義來帶領著他們打天下,最後成就了一番霸業,得封魏王。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作為實現自己抱負的人

曹操

相比於曹操各種手段招攬人才,劉備似乎天生就有好運氣,或者天生就有吸引奇才的氣質。從出道便得到武將關羽和張飛,在荊州又得到了給他的職業生涯帶來鉅變的諸葛亮。

因此雖然他的公司起步點非常低,但有幾個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幫手,最後也奇蹟般地獲得了成功,當了幾年漢中王,過了一把皇帝的癮。

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眼光,一眼就相中了這個實現他畢生理想的好老闆。當然除了劉備運氣好以外,他也肯定是有一定看人的眼光,也會用人,而且對待下屬是真的好,不然這些奇才也不會死心塌地的跟著他。

為什麼非得是劉備?

《出師表》裡諸葛亮說自己想"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說自己其實是被劉備三顧茅廬感動得不行了才出來死心塌地跟著劉備的,其實自己並不想做什麼大官,幹什麼宰相。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作為實現自己抱負的人

《出師表》

其實這只是他的官話,謙詞而已。從他出山之前,"每自比管仲,樂毅"(見《三國志》)就可以隱約感覺到,他是有大志向的人,絕不會甘心在隆中種一輩子的地。他是要做宰相、做將軍的人。

其他人選

對於有這麼大的理想的人來說,選老闆是尤其重要的。選到能力過強的人,自己年紀輕輕,得不到重用。初入職場就選大公司,肯定短期內得不到重用,而且必然受到老員工的排擠和壓榨,自己的理想就很難實現。所以諸葛亮沒有選曹操,也不能選曹操。

如果選到能力太弱的人,自己雖然能夠被重用,但公司領導不行,肯定半路夭折,自己就算不死,也只能做敗兵之將,做俘虜,要實現出將入相的理想就更難了。

而且能力太弱的人,必然不是很會用人,決策上也很難準確,即使自己得到重用,但建議得不到採納,也是惘然。比如說劉表,劉備就在他那待了六年,結果只做了個小將,還屢受猜忌。

孫權又為什麼不行呢?因為孫權有周瑜和魯肅等"前朝舊臣",他諸葛亮過去怎麼也不可能超過他們的地位。而且江東集團的水,比曹操集團更深,自己過去,想施展拳腳,必然施展不開,甚至可能連生存下去都困難。

"

導語:談起三國,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人肯定是天才軍師諸葛亮。三顧茅廬、火燒曹營、借東風、草船借箭、空城計等緊隨其後,充分突出了諸葛亮的天才智謀。雖然其中一些典故都是來自《三國演義》的編撰,但諸葛亮的聰慧和歷史作用卻是人所共知的。

那麼這麼一個經天緯地的大天才,放著現成的大軍閥曹操、孫權等不選,卻出其不意的選擇當時要什麼沒什麼的劉備,而且終其一生都為劉備打拼江山和治理蜀漢,這是什麼原因呢?難道他真的一眼就看出了劉備將會成為帝王嗎?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作為實現自己抱負的人

諸葛亮(劇照)

靜待隆中觀天下

諸葛亮的才華是眾所周知的,不論是當時,還是後世,對他的評價都是很高的,而再經過《三國演義》的渲染,諸葛亮成為迄今為止名聲最大的被譽為天才的人,他不僅是智慧的代表,也是忠義的代表,是後世學習的典範。

他在出山之前,在隆中時就得到了圈內人的很高的認可,曾多次有人向劉表等人推薦諸葛亮,但是任誰去請諸葛亮,諸葛亮都無動於衷,只是自顧自的在自己院內種地,讀書。但是,他並不是種一下地,讀一下書就能夠知道天下大勢了。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作為實現自己抱負的人

劉表(劇照)

其實諸葛亮出生是很好的,也算是世家子第,而且跟劉表等人其實關係極為密切。除了複雜的親戚關係,還有存在於士族之間重要的關係來往,可以說他對天下大勢的分析和掌控,與他的出生和關係網有非常密切的關係,至少有一半功勞要歸功於外在關係網。

諸葛亮在隆中的時候,除了讀書和種地,更重要的是跟他的親朋好友們來往交談,從他們那裡瞭解到天下形勢的變化。強有力的情報網,加上他自身的智慧,使他對天下英雄和天下大事有了深刻的洞見。

君擇臣,臣亦擇君

在三國那個亂世,漢帝雖然名義上存在到了公元二二零年,但其實早在董卓之亂時,漢王朝已經名存實亡了。而在這樣的亂世之中,必然英雄輩出,有的人是天生的霸主,有的則是天生良臣。

跟現在政府鼓勵創業一樣,很多人趁著好形勢,紛紛去創業,都想當大老闆。但是在這些人當中,有的人能夠成為大老闆,有的人會勉強堅持下去,但也免不了被吞併的威脅,有的則由於經營不善或者種種原因,早早的就宣佈破產。

而在很多人創業初期,必然需要人才。有的人會選人,也會用人,而且也有好資源,像曹操那樣,招攬了一大批各色人才,以漢獻帝的名義來帶領著他們打天下,最後成就了一番霸業,得封魏王。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作為實現自己抱負的人

曹操

相比於曹操各種手段招攬人才,劉備似乎天生就有好運氣,或者天生就有吸引奇才的氣質。從出道便得到武將關羽和張飛,在荊州又得到了給他的職業生涯帶來鉅變的諸葛亮。

因此雖然他的公司起步點非常低,但有幾個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幫手,最後也奇蹟般地獲得了成功,當了幾年漢中王,過了一把皇帝的癮。

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眼光,一眼就相中了這個實現他畢生理想的好老闆。當然除了劉備運氣好以外,他也肯定是有一定看人的眼光,也會用人,而且對待下屬是真的好,不然這些奇才也不會死心塌地的跟著他。

為什麼非得是劉備?

《出師表》裡諸葛亮說自己想"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說自己其實是被劉備三顧茅廬感動得不行了才出來死心塌地跟著劉備的,其實自己並不想做什麼大官,幹什麼宰相。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作為實現自己抱負的人

《出師表》

其實這只是他的官話,謙詞而已。從他出山之前,"每自比管仲,樂毅"(見《三國志》)就可以隱約感覺到,他是有大志向的人,絕不會甘心在隆中種一輩子的地。他是要做宰相、做將軍的人。

其他人選

對於有這麼大的理想的人來說,選老闆是尤其重要的。選到能力過強的人,自己年紀輕輕,得不到重用。初入職場就選大公司,肯定短期內得不到重用,而且必然受到老員工的排擠和壓榨,自己的理想就很難實現。所以諸葛亮沒有選曹操,也不能選曹操。

如果選到能力太弱的人,自己雖然能夠被重用,但公司領導不行,肯定半路夭折,自己就算不死,也只能做敗兵之將,做俘虜,要實現出將入相的理想就更難了。

而且能力太弱的人,必然不是很會用人,決策上也很難準確,即使自己得到重用,但建議得不到採納,也是惘然。比如說劉表,劉備就在他那待了六年,結果只做了個小將,還屢受猜忌。

孫權又為什麼不行呢?因為孫權有周瑜和魯肅等"前朝舊臣",他諸葛亮過去怎麼也不可能超過他們的地位。而且江東集團的水,比曹操集團更深,自己過去,想施展拳腳,必然施展不開,甚至可能連生存下去都困難。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作為實現自己抱負的人

孫權(劇照)

就拿他在蜀漢實行的"依法治國"的方針,在江東就絕無成功的可能,必然受到江東整個士族的反對,他的治國方案自然就無法實施,所以就無法取得他在蜀漢的治理上的成功。

剛剛好的劉備

劉備在諸葛亮投奔他之前,可以說是光桿司令,一無所有。當時的劉備,除了兩個武將關羽和張飛,再沒有拿的出手的部下了,而且屈居劉表之下,可以說是要什麼沒什麼,所以他不夠強。

劉備堅韌不拔,屢敗屢戰,又多次有貴人相助,更加重要的是,劉備是一個有英雄氣、英雄志、英雄義和英雄魂的人,並且他又是名正言順的皇室宗親,又有帝王相,帝王志,所以他也並不特別弱。

"

導語:談起三國,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人肯定是天才軍師諸葛亮。三顧茅廬、火燒曹營、借東風、草船借箭、空城計等緊隨其後,充分突出了諸葛亮的天才智謀。雖然其中一些典故都是來自《三國演義》的編撰,但諸葛亮的聰慧和歷史作用卻是人所共知的。

那麼這麼一個經天緯地的大天才,放著現成的大軍閥曹操、孫權等不選,卻出其不意的選擇當時要什麼沒什麼的劉備,而且終其一生都為劉備打拼江山和治理蜀漢,這是什麼原因呢?難道他真的一眼就看出了劉備將會成為帝王嗎?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作為實現自己抱負的人

諸葛亮(劇照)

靜待隆中觀天下

諸葛亮的才華是眾所周知的,不論是當時,還是後世,對他的評價都是很高的,而再經過《三國演義》的渲染,諸葛亮成為迄今為止名聲最大的被譽為天才的人,他不僅是智慧的代表,也是忠義的代表,是後世學習的典範。

他在出山之前,在隆中時就得到了圈內人的很高的認可,曾多次有人向劉表等人推薦諸葛亮,但是任誰去請諸葛亮,諸葛亮都無動於衷,只是自顧自的在自己院內種地,讀書。但是,他並不是種一下地,讀一下書就能夠知道天下大勢了。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作為實現自己抱負的人

劉表(劇照)

其實諸葛亮出生是很好的,也算是世家子第,而且跟劉表等人其實關係極為密切。除了複雜的親戚關係,還有存在於士族之間重要的關係來往,可以說他對天下大勢的分析和掌控,與他的出生和關係網有非常密切的關係,至少有一半功勞要歸功於外在關係網。

諸葛亮在隆中的時候,除了讀書和種地,更重要的是跟他的親朋好友們來往交談,從他們那裡瞭解到天下形勢的變化。強有力的情報網,加上他自身的智慧,使他對天下英雄和天下大事有了深刻的洞見。

君擇臣,臣亦擇君

在三國那個亂世,漢帝雖然名義上存在到了公元二二零年,但其實早在董卓之亂時,漢王朝已經名存實亡了。而在這樣的亂世之中,必然英雄輩出,有的人是天生的霸主,有的則是天生良臣。

跟現在政府鼓勵創業一樣,很多人趁著好形勢,紛紛去創業,都想當大老闆。但是在這些人當中,有的人能夠成為大老闆,有的人會勉強堅持下去,但也免不了被吞併的威脅,有的則由於經營不善或者種種原因,早早的就宣佈破產。

而在很多人創業初期,必然需要人才。有的人會選人,也會用人,而且也有好資源,像曹操那樣,招攬了一大批各色人才,以漢獻帝的名義來帶領著他們打天下,最後成就了一番霸業,得封魏王。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作為實現自己抱負的人

曹操

相比於曹操各種手段招攬人才,劉備似乎天生就有好運氣,或者天生就有吸引奇才的氣質。從出道便得到武將關羽和張飛,在荊州又得到了給他的職業生涯帶來鉅變的諸葛亮。

因此雖然他的公司起步點非常低,但有幾個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幫手,最後也奇蹟般地獲得了成功,當了幾年漢中王,過了一把皇帝的癮。

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眼光,一眼就相中了這個實現他畢生理想的好老闆。當然除了劉備運氣好以外,他也肯定是有一定看人的眼光,也會用人,而且對待下屬是真的好,不然這些奇才也不會死心塌地的跟著他。

為什麼非得是劉備?

《出師表》裡諸葛亮說自己想"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說自己其實是被劉備三顧茅廬感動得不行了才出來死心塌地跟著劉備的,其實自己並不想做什麼大官,幹什麼宰相。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作為實現自己抱負的人

《出師表》

其實這只是他的官話,謙詞而已。從他出山之前,"每自比管仲,樂毅"(見《三國志》)就可以隱約感覺到,他是有大志向的人,絕不會甘心在隆中種一輩子的地。他是要做宰相、做將軍的人。

其他人選

對於有這麼大的理想的人來說,選老闆是尤其重要的。選到能力過強的人,自己年紀輕輕,得不到重用。初入職場就選大公司,肯定短期內得不到重用,而且必然受到老員工的排擠和壓榨,自己的理想就很難實現。所以諸葛亮沒有選曹操,也不能選曹操。

如果選到能力太弱的人,自己雖然能夠被重用,但公司領導不行,肯定半路夭折,自己就算不死,也只能做敗兵之將,做俘虜,要實現出將入相的理想就更難了。

而且能力太弱的人,必然不是很會用人,決策上也很難準確,即使自己得到重用,但建議得不到採納,也是惘然。比如說劉表,劉備就在他那待了六年,結果只做了個小將,還屢受猜忌。

孫權又為什麼不行呢?因為孫權有周瑜和魯肅等"前朝舊臣",他諸葛亮過去怎麼也不可能超過他們的地位。而且江東集團的水,比曹操集團更深,自己過去,想施展拳腳,必然施展不開,甚至可能連生存下去都困難。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作為實現自己抱負的人

孫權(劇照)

就拿他在蜀漢實行的"依法治國"的方針,在江東就絕無成功的可能,必然受到江東整個士族的反對,他的治國方案自然就無法實施,所以就無法取得他在蜀漢的治理上的成功。

剛剛好的劉備

劉備在諸葛亮投奔他之前,可以說是光桿司令,一無所有。當時的劉備,除了兩個武將關羽和張飛,再沒有拿的出手的部下了,而且屈居劉表之下,可以說是要什麼沒什麼,所以他不夠強。

劉備堅韌不拔,屢敗屢戰,又多次有貴人相助,更加重要的是,劉備是一個有英雄氣、英雄志、英雄義和英雄魂的人,並且他又是名正言順的皇室宗親,又有帝王相,帝王志,所以他也並不特別弱。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作為實現自己抱負的人

劉備(劇照)

正是這個不高不低的劉備,正好是諸葛亮實現自己志向的唯一人選。所以諸葛亮其實很早就看中劉備了,只是他在等一個吸引劉備的機會。而正是劉表的孱弱,給諸葛亮帶來了一展拳腳的機會,最後使得劉備不惜禮賢下士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自諸葛亮出山以後,劉備有如神助,屢戰屢勝,僅數年時間便統一了西南腹地,自封漢中王,於公元二二一年稱帝,蜀漢在諸葛亮的治理下成為三國之中治理得最好的,只不過在諸葛亮死後,劉禪把父輩打下的江山給葬送了。

所以說,諸葛亮出山,絕不僅僅是因為劉備的三顧茅廬,而是諸葛亮原本就選定了劉備作為自己實現理想的目標,只不過恰好有了劉備誠心誠意三顧茅廬,他才有了一個完美的理由來盡心盡力的扶持劉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