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

作者:許雲輝

"

作者:許雲輝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周邦彥)

一頂儒巾風雅,一襲白衣飄逸,一把摺扇瀟灑,如一朵風中秀菏挺舉,秋分晨曦中,北宋詞人周邦彥攜手營妓嶽楚雲,漫步龍山頂(明始名玉皇山),賞青石小徑旁花木扶疏怪石嵯峨,聽嵐霧繚繞處樟柏蒼翠鳥聲啁啾,俯瞰杭州秀麗雄奇景象:北眺西湖,三面雲山,一水抱城,斷橋靜臥,平湖泛波,柳浪翻舞,自在黃鶯翩翩飛,天門雙闕拔地起;南瞰錢塘怒潮奔湧,潮如千軍吼,濤似萬鼓鳴,壯美天下無。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周邦彥悵然吟誦白居易名句,明亮的眼眸佈滿離愁,俊朗的面容鐫刻別恨。

從此,懷古羈旅、寄情風月、詠物抒懷,成為這個“大晟詞人”詞作的主旋律。

他為小鳥依人般的嶽楚雲拭去眼角的淚:“七妹,西湖再美一湖水,錢塘縱狂一條江,邦彥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化龍翔。此去京師,自當盡展所學,揚名天下。七妹且靜候佳音,定有鳳冠霞帔迎娶之日!”

"

作者:許雲輝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周邦彥)

一頂儒巾風雅,一襲白衣飄逸,一把摺扇瀟灑,如一朵風中秀菏挺舉,秋分晨曦中,北宋詞人周邦彥攜手營妓嶽楚雲,漫步龍山頂(明始名玉皇山),賞青石小徑旁花木扶疏怪石嵯峨,聽嵐霧繚繞處樟柏蒼翠鳥聲啁啾,俯瞰杭州秀麗雄奇景象:北眺西湖,三面雲山,一水抱城,斷橋靜臥,平湖泛波,柳浪翻舞,自在黃鶯翩翩飛,天門雙闕拔地起;南瞰錢塘怒潮奔湧,潮如千軍吼,濤似萬鼓鳴,壯美天下無。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周邦彥悵然吟誦白居易名句,明亮的眼眸佈滿離愁,俊朗的面容鐫刻別恨。

從此,懷古羈旅、寄情風月、詠物抒懷,成為這個“大晟詞人”詞作的主旋律。

他為小鳥依人般的嶽楚雲拭去眼角的淚:“七妹,西湖再美一湖水,錢塘縱狂一條江,邦彥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化龍翔。此去京師,自當盡展所學,揚名天下。七妹且靜候佳音,定有鳳冠霞帔迎娶之日!”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一)風流少年

周邦彥,出生於“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的錢塘(今杭州),其父周原據《詩經.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彥兮”與晉陸機的“邦彥應運興,粲若春林葩”為其取名邦彥。

周原終身未仕,以布衣終其身,然家學淵源,對詩書典籍頂禮膜拜,“家有藏書,清晨必焚香發其覆拜之。有笑者,輒曰:'聖賢之道盡在是,敢不拜耶?’”。良好家境與家教,使周邦彥“性好音律”,與詞曲結下不解之緣。

他天性聰穎,自幼“博涉百家之書”“涉獵書史",西湖美麗的山水和洶湧狂放的錢塘潮時刻陶冶洗滌著他的心靈。

弱冠時的周邦彥風流倜儻,才華出眾,"詩文之外,兼善書法"、"箋奏雜著,皆是傑作"。

"

作者:許雲輝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周邦彥)

一頂儒巾風雅,一襲白衣飄逸,一把摺扇瀟灑,如一朵風中秀菏挺舉,秋分晨曦中,北宋詞人周邦彥攜手營妓嶽楚雲,漫步龍山頂(明始名玉皇山),賞青石小徑旁花木扶疏怪石嵯峨,聽嵐霧繚繞處樟柏蒼翠鳥聲啁啾,俯瞰杭州秀麗雄奇景象:北眺西湖,三面雲山,一水抱城,斷橋靜臥,平湖泛波,柳浪翻舞,自在黃鶯翩翩飛,天門雙闕拔地起;南瞰錢塘怒潮奔湧,潮如千軍吼,濤似萬鼓鳴,壯美天下無。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周邦彥悵然吟誦白居易名句,明亮的眼眸佈滿離愁,俊朗的面容鐫刻別恨。

從此,懷古羈旅、寄情風月、詠物抒懷,成為這個“大晟詞人”詞作的主旋律。

他為小鳥依人般的嶽楚雲拭去眼角的淚:“七妹,西湖再美一湖水,錢塘縱狂一條江,邦彥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化龍翔。此去京師,自當盡展所學,揚名天下。七妹且靜候佳音,定有鳳冠霞帔迎娶之日!”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一)風流少年

周邦彥,出生於“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的錢塘(今杭州),其父周原據《詩經.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彥兮”與晉陸機的“邦彥應運興,粲若春林葩”為其取名邦彥。

周原終身未仕,以布衣終其身,然家學淵源,對詩書典籍頂禮膜拜,“家有藏書,清晨必焚香發其覆拜之。有笑者,輒曰:'聖賢之道盡在是,敢不拜耶?’”。良好家境與家教,使周邦彥“性好音律”,與詞曲結下不解之緣。

他天性聰穎,自幼“博涉百家之書”“涉獵書史",西湖美麗的山水和洶湧狂放的錢塘潮時刻陶冶洗滌著他的心靈。

弱冠時的周邦彥風流倜儻,才華出眾,"詩文之外,兼善書法"、"箋奏雜著,皆是傑作"。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年少成名者,難免恃才傲物,放曠不拘,因此不僅流連勾欄瓦肆依紅偎翠,更與營妓嶽楚雲情投意合,小妹妹唱歌郎填詞,前期代表詞作《花心動》《青玉案》等充滿“玉體偎人情何厚,輕惜輕憐轉唧溜”之類低俗色情詞句,以至頗受物議。

"疏雋少儉,不為州里推重",可見,出沒於杭州青樓楚館的周邦彥,的確是個放浪形骸的風流少年。

宋元豐二年(1080年),京都傳來喜訊:朝廷把原定招收一千名太學生的定額,擴大到二千四百人。進入太學參加科考以備仕取,是北宋讀書人的為官必經之道。

周邦彥早已不甘蟄伏杭州一隅,在粉脂堆裡揮霍青春,於是毅然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運,告別年少輕狂的荒唐,作別西湖錢塘的雲彩,離別俏語嬌音的姑娘,一舉考入太學,"布衣西上"京師。從此,錢塘少了一個多作富貴風流之詞的文學浪子,北宋出了一個“負一代詞名”的“集大成者”。

"

作者:許雲輝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周邦彥)

一頂儒巾風雅,一襲白衣飄逸,一把摺扇瀟灑,如一朵風中秀菏挺舉,秋分晨曦中,北宋詞人周邦彥攜手營妓嶽楚雲,漫步龍山頂(明始名玉皇山),賞青石小徑旁花木扶疏怪石嵯峨,聽嵐霧繚繞處樟柏蒼翠鳥聲啁啾,俯瞰杭州秀麗雄奇景象:北眺西湖,三面雲山,一水抱城,斷橋靜臥,平湖泛波,柳浪翻舞,自在黃鶯翩翩飛,天門雙闕拔地起;南瞰錢塘怒潮奔湧,潮如千軍吼,濤似萬鼓鳴,壯美天下無。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周邦彥悵然吟誦白居易名句,明亮的眼眸佈滿離愁,俊朗的面容鐫刻別恨。

從此,懷古羈旅、寄情風月、詠物抒懷,成為這個“大晟詞人”詞作的主旋律。

他為小鳥依人般的嶽楚雲拭去眼角的淚:“七妹,西湖再美一湖水,錢塘縱狂一條江,邦彥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化龍翔。此去京師,自當盡展所學,揚名天下。七妹且靜候佳音,定有鳳冠霞帔迎娶之日!”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一)風流少年

周邦彥,出生於“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的錢塘(今杭州),其父周原據《詩經.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彥兮”與晉陸機的“邦彥應運興,粲若春林葩”為其取名邦彥。

周原終身未仕,以布衣終其身,然家學淵源,對詩書典籍頂禮膜拜,“家有藏書,清晨必焚香發其覆拜之。有笑者,輒曰:'聖賢之道盡在是,敢不拜耶?’”。良好家境與家教,使周邦彥“性好音律”,與詞曲結下不解之緣。

他天性聰穎,自幼“博涉百家之書”“涉獵書史",西湖美麗的山水和洶湧狂放的錢塘潮時刻陶冶洗滌著他的心靈。

弱冠時的周邦彥風流倜儻,才華出眾,"詩文之外,兼善書法"、"箋奏雜著,皆是傑作"。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年少成名者,難免恃才傲物,放曠不拘,因此不僅流連勾欄瓦肆依紅偎翠,更與營妓嶽楚雲情投意合,小妹妹唱歌郎填詞,前期代表詞作《花心動》《青玉案》等充滿“玉體偎人情何厚,輕惜輕憐轉唧溜”之類低俗色情詞句,以至頗受物議。

"疏雋少儉,不為州里推重",可見,出沒於杭州青樓楚館的周邦彥,的確是個放浪形骸的風流少年。

宋元豐二年(1080年),京都傳來喜訊:朝廷把原定招收一千名太學生的定額,擴大到二千四百人。進入太學參加科考以備仕取,是北宋讀書人的為官必經之道。

周邦彥早已不甘蟄伏杭州一隅,在粉脂堆裡揮霍青春,於是毅然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運,告別年少輕狂的荒唐,作別西湖錢塘的雲彩,離別俏語嬌音的姑娘,一舉考入太學,"布衣西上"京師。從此,錢塘少了一個多作富貴風流之詞的文學浪子,北宋出了一個“負一代詞名”的“集大成者”。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二)汴梁揚名

汴梁作為中原勝地,本已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又經北宋百餘年苦心經營,雕樑畫棟美輪美奐,花開四季繁花似錦,王安石新法全面實行更如錦上添花,皇城空氣中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新氣象。

周邦彥到皇城,好比鳳凰舞九天,蛟龍入大海,“遊太學,有俊聲”。京師的恢弘氣度,汴都的宏偉繁華,時刻刺激著他滿腔的創作熱情。他必須用如椽大筆歌頌這個偉大的時代和這個古老而年輕的城市。

元豐六年(1083)七月,在朝廷舉辦的主題為“謳歌新法”的徵文活動中,周邦彥文思飛揚,嘔心瀝血,“頗頌新法”的七千字的成名作《汴都賦》“期月而成”。

文章不遺餘力地讚頌了在英明皇帝領導下、經過新法洗禮後古都煥發出的蓬勃生機:“大哉炎宋!帝眷所矚。而此汴都,百嘉所毓......玉帛駿奔者萬國,冠冕充塞乎寰宇......"

本次徵文活動,“以太學生獻賦頌者以百數,”但惟獨周邦彥的傑作使宋神宗十分受用,認為“獨邦彥文采可取”,於是"命侍臣讀於邇英閣,召赴政事堂,自太學諸生一命為正。”

周邦彥一步登天,被破格提拔為大學教導處主任(太學正)。

周邦彥陡然從一介寒士擢升為中層領導幹部,自然"聲名一日震耀海內",從此過上愜意瀟灑的“上馬人扶殘醉”的幸福生活,盡情與《玉樓春》裡“大堤花豔驚郎目,秀色穠華看不足”的美貌靈秀女子尋歡作樂。

"

作者:許雲輝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周邦彥)

一頂儒巾風雅,一襲白衣飄逸,一把摺扇瀟灑,如一朵風中秀菏挺舉,秋分晨曦中,北宋詞人周邦彥攜手營妓嶽楚雲,漫步龍山頂(明始名玉皇山),賞青石小徑旁花木扶疏怪石嵯峨,聽嵐霧繚繞處樟柏蒼翠鳥聲啁啾,俯瞰杭州秀麗雄奇景象:北眺西湖,三面雲山,一水抱城,斷橋靜臥,平湖泛波,柳浪翻舞,自在黃鶯翩翩飛,天門雙闕拔地起;南瞰錢塘怒潮奔湧,潮如千軍吼,濤似萬鼓鳴,壯美天下無。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周邦彥悵然吟誦白居易名句,明亮的眼眸佈滿離愁,俊朗的面容鐫刻別恨。

從此,懷古羈旅、寄情風月、詠物抒懷,成為這個“大晟詞人”詞作的主旋律。

他為小鳥依人般的嶽楚雲拭去眼角的淚:“七妹,西湖再美一湖水,錢塘縱狂一條江,邦彥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化龍翔。此去京師,自當盡展所學,揚名天下。七妹且靜候佳音,定有鳳冠霞帔迎娶之日!”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一)風流少年

周邦彥,出生於“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的錢塘(今杭州),其父周原據《詩經.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彥兮”與晉陸機的“邦彥應運興,粲若春林葩”為其取名邦彥。

周原終身未仕,以布衣終其身,然家學淵源,對詩書典籍頂禮膜拜,“家有藏書,清晨必焚香發其覆拜之。有笑者,輒曰:'聖賢之道盡在是,敢不拜耶?’”。良好家境與家教,使周邦彥“性好音律”,與詞曲結下不解之緣。

他天性聰穎,自幼“博涉百家之書”“涉獵書史",西湖美麗的山水和洶湧狂放的錢塘潮時刻陶冶洗滌著他的心靈。

弱冠時的周邦彥風流倜儻,才華出眾,"詩文之外,兼善書法"、"箋奏雜著,皆是傑作"。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年少成名者,難免恃才傲物,放曠不拘,因此不僅流連勾欄瓦肆依紅偎翠,更與營妓嶽楚雲情投意合,小妹妹唱歌郎填詞,前期代表詞作《花心動》《青玉案》等充滿“玉體偎人情何厚,輕惜輕憐轉唧溜”之類低俗色情詞句,以至頗受物議。

"疏雋少儉,不為州里推重",可見,出沒於杭州青樓楚館的周邦彥,的確是個放浪形骸的風流少年。

宋元豐二年(1080年),京都傳來喜訊:朝廷把原定招收一千名太學生的定額,擴大到二千四百人。進入太學參加科考以備仕取,是北宋讀書人的為官必經之道。

周邦彥早已不甘蟄伏杭州一隅,在粉脂堆裡揮霍青春,於是毅然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運,告別年少輕狂的荒唐,作別西湖錢塘的雲彩,離別俏語嬌音的姑娘,一舉考入太學,"布衣西上"京師。從此,錢塘少了一個多作富貴風流之詞的文學浪子,北宋出了一個“負一代詞名”的“集大成者”。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二)汴梁揚名

汴梁作為中原勝地,本已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又經北宋百餘年苦心經營,雕樑畫棟美輪美奐,花開四季繁花似錦,王安石新法全面實行更如錦上添花,皇城空氣中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新氣象。

周邦彥到皇城,好比鳳凰舞九天,蛟龍入大海,“遊太學,有俊聲”。京師的恢弘氣度,汴都的宏偉繁華,時刻刺激著他滿腔的創作熱情。他必須用如椽大筆歌頌這個偉大的時代和這個古老而年輕的城市。

元豐六年(1083)七月,在朝廷舉辦的主題為“謳歌新法”的徵文活動中,周邦彥文思飛揚,嘔心瀝血,“頗頌新法”的七千字的成名作《汴都賦》“期月而成”。

文章不遺餘力地讚頌了在英明皇帝領導下、經過新法洗禮後古都煥發出的蓬勃生機:“大哉炎宋!帝眷所矚。而此汴都,百嘉所毓......玉帛駿奔者萬國,冠冕充塞乎寰宇......"

本次徵文活動,“以太學生獻賦頌者以百數,”但惟獨周邦彥的傑作使宋神宗十分受用,認為“獨邦彥文采可取”,於是"命侍臣讀於邇英閣,召赴政事堂,自太學諸生一命為正。”

周邦彥一步登天,被破格提拔為大學教導處主任(太學正)。

周邦彥陡然從一介寒士擢升為中層領導幹部,自然"聲名一日震耀海內",從此過上愜意瀟灑的“上馬人扶殘醉”的幸福生活,盡情與《玉樓春》裡“大堤花豔驚郎目,秀色穠華看不足”的美貌靈秀女子尋歡作樂。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周邦彥創作《汴都賦》,絕非無良文人的政治投機,而是一個熱血青年在激情燃燒的歲月裡的一曲引吭高歌,更是牛刀小試鋒芒初露的清鳳之聲。

所以,他雖然一飛沖天,卻並未再接再厲歌功頌德。

他的詞集《片玉集》(亦稱《清真集》)不僅“集中又無一頌聖貢諛之作”,更無和韻、步韻的應酬之作,始終保持著文人的清高節操與風中疏荷挺立的那份“清圓”意味。《汴都賦》因“多古文奇字”,佶屈聱牙、冷僻艱深,使“左丞李清臣讀於邇英閣”也只能“多以偏旁言之,不盡悉也。”如此曲高和寡,顯示出的是他“博文多能”。

在流行歌詞領域,他也是深受追捧的一哥:“以樂府獨步。貴人、學士、市儇、侍女知美成詞為可愛。”飆高的人氣並沒有帶來相應的官職,反而授人以柄,微詞不斷,以至在領導崗位上連續五年原地踏步。但生性疏散的他依舊樂此不彼,政治上不思進取,醉心於詩辭歌賦的研究:“居五歲不遷,益盡力於辭章。”

"

作者:許雲輝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周邦彥)

一頂儒巾風雅,一襲白衣飄逸,一把摺扇瀟灑,如一朵風中秀菏挺舉,秋分晨曦中,北宋詞人周邦彥攜手營妓嶽楚雲,漫步龍山頂(明始名玉皇山),賞青石小徑旁花木扶疏怪石嵯峨,聽嵐霧繚繞處樟柏蒼翠鳥聲啁啾,俯瞰杭州秀麗雄奇景象:北眺西湖,三面雲山,一水抱城,斷橋靜臥,平湖泛波,柳浪翻舞,自在黃鶯翩翩飛,天門雙闕拔地起;南瞰錢塘怒潮奔湧,潮如千軍吼,濤似萬鼓鳴,壯美天下無。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周邦彥悵然吟誦白居易名句,明亮的眼眸佈滿離愁,俊朗的面容鐫刻別恨。

從此,懷古羈旅、寄情風月、詠物抒懷,成為這個“大晟詞人”詞作的主旋律。

他為小鳥依人般的嶽楚雲拭去眼角的淚:“七妹,西湖再美一湖水,錢塘縱狂一條江,邦彥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化龍翔。此去京師,自當盡展所學,揚名天下。七妹且靜候佳音,定有鳳冠霞帔迎娶之日!”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一)風流少年

周邦彥,出生於“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的錢塘(今杭州),其父周原據《詩經.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彥兮”與晉陸機的“邦彥應運興,粲若春林葩”為其取名邦彥。

周原終身未仕,以布衣終其身,然家學淵源,對詩書典籍頂禮膜拜,“家有藏書,清晨必焚香發其覆拜之。有笑者,輒曰:'聖賢之道盡在是,敢不拜耶?’”。良好家境與家教,使周邦彥“性好音律”,與詞曲結下不解之緣。

他天性聰穎,自幼“博涉百家之書”“涉獵書史",西湖美麗的山水和洶湧狂放的錢塘潮時刻陶冶洗滌著他的心靈。

弱冠時的周邦彥風流倜儻,才華出眾,"詩文之外,兼善書法"、"箋奏雜著,皆是傑作"。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年少成名者,難免恃才傲物,放曠不拘,因此不僅流連勾欄瓦肆依紅偎翠,更與營妓嶽楚雲情投意合,小妹妹唱歌郎填詞,前期代表詞作《花心動》《青玉案》等充滿“玉體偎人情何厚,輕惜輕憐轉唧溜”之類低俗色情詞句,以至頗受物議。

"疏雋少儉,不為州里推重",可見,出沒於杭州青樓楚館的周邦彥,的確是個放浪形骸的風流少年。

宋元豐二年(1080年),京都傳來喜訊:朝廷把原定招收一千名太學生的定額,擴大到二千四百人。進入太學參加科考以備仕取,是北宋讀書人的為官必經之道。

周邦彥早已不甘蟄伏杭州一隅,在粉脂堆裡揮霍青春,於是毅然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運,告別年少輕狂的荒唐,作別西湖錢塘的雲彩,離別俏語嬌音的姑娘,一舉考入太學,"布衣西上"京師。從此,錢塘少了一個多作富貴風流之詞的文學浪子,北宋出了一個“負一代詞名”的“集大成者”。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二)汴梁揚名

汴梁作為中原勝地,本已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又經北宋百餘年苦心經營,雕樑畫棟美輪美奐,花開四季繁花似錦,王安石新法全面實行更如錦上添花,皇城空氣中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新氣象。

周邦彥到皇城,好比鳳凰舞九天,蛟龍入大海,“遊太學,有俊聲”。京師的恢弘氣度,汴都的宏偉繁華,時刻刺激著他滿腔的創作熱情。他必須用如椽大筆歌頌這個偉大的時代和這個古老而年輕的城市。

元豐六年(1083)七月,在朝廷舉辦的主題為“謳歌新法”的徵文活動中,周邦彥文思飛揚,嘔心瀝血,“頗頌新法”的七千字的成名作《汴都賦》“期月而成”。

文章不遺餘力地讚頌了在英明皇帝領導下、經過新法洗禮後古都煥發出的蓬勃生機:“大哉炎宋!帝眷所矚。而此汴都,百嘉所毓......玉帛駿奔者萬國,冠冕充塞乎寰宇......"

本次徵文活動,“以太學生獻賦頌者以百數,”但惟獨周邦彥的傑作使宋神宗十分受用,認為“獨邦彥文采可取”,於是"命侍臣讀於邇英閣,召赴政事堂,自太學諸生一命為正。”

周邦彥一步登天,被破格提拔為大學教導處主任(太學正)。

周邦彥陡然從一介寒士擢升為中層領導幹部,自然"聲名一日震耀海內",從此過上愜意瀟灑的“上馬人扶殘醉”的幸福生活,盡情與《玉樓春》裡“大堤花豔驚郎目,秀色穠華看不足”的美貌靈秀女子尋歡作樂。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周邦彥創作《汴都賦》,絕非無良文人的政治投機,而是一個熱血青年在激情燃燒的歲月裡的一曲引吭高歌,更是牛刀小試鋒芒初露的清鳳之聲。

所以,他雖然一飛沖天,卻並未再接再厲歌功頌德。

他的詞集《片玉集》(亦稱《清真集》)不僅“集中又無一頌聖貢諛之作”,更無和韻、步韻的應酬之作,始終保持著文人的清高節操與風中疏荷挺立的那份“清圓”意味。《汴都賦》因“多古文奇字”,佶屈聱牙、冷僻艱深,使“左丞李清臣讀於邇英閣”也只能“多以偏旁言之,不盡悉也。”如此曲高和寡,顯示出的是他“博文多能”。

在流行歌詞領域,他也是深受追捧的一哥:“以樂府獨步。貴人、學士、市儇、侍女知美成詞為可愛。”飆高的人氣並沒有帶來相應的官職,反而授人以柄,微詞不斷,以至在領導崗位上連續五年原地踏步。但生性疏散的他依舊樂此不彼,政治上不思進取,醉心於詩辭歌賦的研究:“居五歲不遷,益盡力於辭章。”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春風得意的周邦彥未忘舊情,曾重返杭州尋找嶽楚雲。然錢塘難覓倩影,西湖不見芳蹤。原來,嶽楚雲已據宋制,五年官妓期滿從良別嫁遠去。

周邦彥心灰意冷,幾日後強打精神,赴杭州太守為他準備的洗塵宴。

酒入愁腸愁更愁,忽聽歌女即席演唱:"朝雲漠漠散輕絲,樓閣淡春姿。”這正是周邦彥與嶽楚雲淚別時為她而作的《少年遊》。他抬起醉眼端詳歌女,一顰一笑,竟然極似嶽楚雲。仔細查問,恰為嶽楚雲之妹。

周邦彥感慨萬千,趁著酒興寫下了著名的《絳脣曲》,傾訴對戀人刻骨銘心的思念和一往情深。作為時常走馬章臺“贏得青樓薄倖名”的周邦彥,能有如此情真意切之作,殊為難得。

"

作者:許雲輝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周邦彥)

一頂儒巾風雅,一襲白衣飄逸,一把摺扇瀟灑,如一朵風中秀菏挺舉,秋分晨曦中,北宋詞人周邦彥攜手營妓嶽楚雲,漫步龍山頂(明始名玉皇山),賞青石小徑旁花木扶疏怪石嵯峨,聽嵐霧繚繞處樟柏蒼翠鳥聲啁啾,俯瞰杭州秀麗雄奇景象:北眺西湖,三面雲山,一水抱城,斷橋靜臥,平湖泛波,柳浪翻舞,自在黃鶯翩翩飛,天門雙闕拔地起;南瞰錢塘怒潮奔湧,潮如千軍吼,濤似萬鼓鳴,壯美天下無。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周邦彥悵然吟誦白居易名句,明亮的眼眸佈滿離愁,俊朗的面容鐫刻別恨。

從此,懷古羈旅、寄情風月、詠物抒懷,成為這個“大晟詞人”詞作的主旋律。

他為小鳥依人般的嶽楚雲拭去眼角的淚:“七妹,西湖再美一湖水,錢塘縱狂一條江,邦彥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化龍翔。此去京師,自當盡展所學,揚名天下。七妹且靜候佳音,定有鳳冠霞帔迎娶之日!”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一)風流少年

周邦彥,出生於“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的錢塘(今杭州),其父周原據《詩經.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彥兮”與晉陸機的“邦彥應運興,粲若春林葩”為其取名邦彥。

周原終身未仕,以布衣終其身,然家學淵源,對詩書典籍頂禮膜拜,“家有藏書,清晨必焚香發其覆拜之。有笑者,輒曰:'聖賢之道盡在是,敢不拜耶?’”。良好家境與家教,使周邦彥“性好音律”,與詞曲結下不解之緣。

他天性聰穎,自幼“博涉百家之書”“涉獵書史",西湖美麗的山水和洶湧狂放的錢塘潮時刻陶冶洗滌著他的心靈。

弱冠時的周邦彥風流倜儻,才華出眾,"詩文之外,兼善書法"、"箋奏雜著,皆是傑作"。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年少成名者,難免恃才傲物,放曠不拘,因此不僅流連勾欄瓦肆依紅偎翠,更與營妓嶽楚雲情投意合,小妹妹唱歌郎填詞,前期代表詞作《花心動》《青玉案》等充滿“玉體偎人情何厚,輕惜輕憐轉唧溜”之類低俗色情詞句,以至頗受物議。

"疏雋少儉,不為州里推重",可見,出沒於杭州青樓楚館的周邦彥,的確是個放浪形骸的風流少年。

宋元豐二年(1080年),京都傳來喜訊:朝廷把原定招收一千名太學生的定額,擴大到二千四百人。進入太學參加科考以備仕取,是北宋讀書人的為官必經之道。

周邦彥早已不甘蟄伏杭州一隅,在粉脂堆裡揮霍青春,於是毅然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運,告別年少輕狂的荒唐,作別西湖錢塘的雲彩,離別俏語嬌音的姑娘,一舉考入太學,"布衣西上"京師。從此,錢塘少了一個多作富貴風流之詞的文學浪子,北宋出了一個“負一代詞名”的“集大成者”。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二)汴梁揚名

汴梁作為中原勝地,本已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又經北宋百餘年苦心經營,雕樑畫棟美輪美奐,花開四季繁花似錦,王安石新法全面實行更如錦上添花,皇城空氣中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新氣象。

周邦彥到皇城,好比鳳凰舞九天,蛟龍入大海,“遊太學,有俊聲”。京師的恢弘氣度,汴都的宏偉繁華,時刻刺激著他滿腔的創作熱情。他必須用如椽大筆歌頌這個偉大的時代和這個古老而年輕的城市。

元豐六年(1083)七月,在朝廷舉辦的主題為“謳歌新法”的徵文活動中,周邦彥文思飛揚,嘔心瀝血,“頗頌新法”的七千字的成名作《汴都賦》“期月而成”。

文章不遺餘力地讚頌了在英明皇帝領導下、經過新法洗禮後古都煥發出的蓬勃生機:“大哉炎宋!帝眷所矚。而此汴都,百嘉所毓......玉帛駿奔者萬國,冠冕充塞乎寰宇......"

本次徵文活動,“以太學生獻賦頌者以百數,”但惟獨周邦彥的傑作使宋神宗十分受用,認為“獨邦彥文采可取”,於是"命侍臣讀於邇英閣,召赴政事堂,自太學諸生一命為正。”

周邦彥一步登天,被破格提拔為大學教導處主任(太學正)。

周邦彥陡然從一介寒士擢升為中層領導幹部,自然"聲名一日震耀海內",從此過上愜意瀟灑的“上馬人扶殘醉”的幸福生活,盡情與《玉樓春》裡“大堤花豔驚郎目,秀色穠華看不足”的美貌靈秀女子尋歡作樂。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周邦彥創作《汴都賦》,絕非無良文人的政治投機,而是一個熱血青年在激情燃燒的歲月裡的一曲引吭高歌,更是牛刀小試鋒芒初露的清鳳之聲。

所以,他雖然一飛沖天,卻並未再接再厲歌功頌德。

他的詞集《片玉集》(亦稱《清真集》)不僅“集中又無一頌聖貢諛之作”,更無和韻、步韻的應酬之作,始終保持著文人的清高節操與風中疏荷挺立的那份“清圓”意味。《汴都賦》因“多古文奇字”,佶屈聱牙、冷僻艱深,使“左丞李清臣讀於邇英閣”也只能“多以偏旁言之,不盡悉也。”如此曲高和寡,顯示出的是他“博文多能”。

在流行歌詞領域,他也是深受追捧的一哥:“以樂府獨步。貴人、學士、市儇、侍女知美成詞為可愛。”飆高的人氣並沒有帶來相應的官職,反而授人以柄,微詞不斷,以至在領導崗位上連續五年原地踏步。但生性疏散的他依舊樂此不彼,政治上不思進取,醉心於詩辭歌賦的研究:“居五歲不遷,益盡力於辭章。”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春風得意的周邦彥未忘舊情,曾重返杭州尋找嶽楚雲。然錢塘難覓倩影,西湖不見芳蹤。原來,嶽楚雲已據宋制,五年官妓期滿從良別嫁遠去。

周邦彥心灰意冷,幾日後強打精神,赴杭州太守為他準備的洗塵宴。

酒入愁腸愁更愁,忽聽歌女即席演唱:"朝雲漠漠散輕絲,樓閣淡春姿。”這正是周邦彥與嶽楚雲淚別時為她而作的《少年遊》。他抬起醉眼端詳歌女,一顰一笑,竟然極似嶽楚雲。仔細查問,恰為嶽楚雲之妹。

周邦彥感慨萬千,趁著酒興寫下了著名的《絳脣曲》,傾訴對戀人刻骨銘心的思念和一往情深。作為時常走馬章臺“贏得青樓薄倖名”的周邦彥,能有如此情真意切之作,殊為難得。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三)浮沉州縣

宋神宗去世後,高太后垂簾聽政,罷黜新政,起用舊黨。

以一賦成名的周邦彥處境可想而知。

兩年後,他被迫開始了漂泊的京官外放生活:先被貶廬州教授,次年徙荊州,又改任溧水知縣。

動盪生活固然使他深刻體會到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但也拓寬了視野,更深切體味到羈旅別離況味。疏散豁達的文人天性使他淡化了物化環境,少了失意文人慣有的怨天尤人,多了道家老莊的曠達灑脫。

周邦彥素以“風流自命”,即便在孤寂苦悶的溧水任上,也善於為情感尋找新歸宿。

在溧水,他的一個下屬的侍妾美麗聰慧,才貌雙全,且彈得一手好琴。周邦彥在其家宴上見到她後,驚為天人,一見傾心。隨後經常找藉口在一起把酒言歡,暢談詩詞歌賦,人生理想,還專為她創《風流子》,把男子對伊人的渴望思念通過想像表達得淋漓盡致。

但畢竟她已名花有主,所以後人對周邦彥以權謀私的風雅行為及《風流子》評價不高:“此詞雖極情致纏綿,然律以名教,恐亦有傷風雅已!”

"

作者:許雲輝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周邦彥)

一頂儒巾風雅,一襲白衣飄逸,一把摺扇瀟灑,如一朵風中秀菏挺舉,秋分晨曦中,北宋詞人周邦彥攜手營妓嶽楚雲,漫步龍山頂(明始名玉皇山),賞青石小徑旁花木扶疏怪石嵯峨,聽嵐霧繚繞處樟柏蒼翠鳥聲啁啾,俯瞰杭州秀麗雄奇景象:北眺西湖,三面雲山,一水抱城,斷橋靜臥,平湖泛波,柳浪翻舞,自在黃鶯翩翩飛,天門雙闕拔地起;南瞰錢塘怒潮奔湧,潮如千軍吼,濤似萬鼓鳴,壯美天下無。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周邦彥悵然吟誦白居易名句,明亮的眼眸佈滿離愁,俊朗的面容鐫刻別恨。

從此,懷古羈旅、寄情風月、詠物抒懷,成為這個“大晟詞人”詞作的主旋律。

他為小鳥依人般的嶽楚雲拭去眼角的淚:“七妹,西湖再美一湖水,錢塘縱狂一條江,邦彥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化龍翔。此去京師,自當盡展所學,揚名天下。七妹且靜候佳音,定有鳳冠霞帔迎娶之日!”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一)風流少年

周邦彥,出生於“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的錢塘(今杭州),其父周原據《詩經.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彥兮”與晉陸機的“邦彥應運興,粲若春林葩”為其取名邦彥。

周原終身未仕,以布衣終其身,然家學淵源,對詩書典籍頂禮膜拜,“家有藏書,清晨必焚香發其覆拜之。有笑者,輒曰:'聖賢之道盡在是,敢不拜耶?’”。良好家境與家教,使周邦彥“性好音律”,與詞曲結下不解之緣。

他天性聰穎,自幼“博涉百家之書”“涉獵書史",西湖美麗的山水和洶湧狂放的錢塘潮時刻陶冶洗滌著他的心靈。

弱冠時的周邦彥風流倜儻,才華出眾,"詩文之外,兼善書法"、"箋奏雜著,皆是傑作"。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年少成名者,難免恃才傲物,放曠不拘,因此不僅流連勾欄瓦肆依紅偎翠,更與營妓嶽楚雲情投意合,小妹妹唱歌郎填詞,前期代表詞作《花心動》《青玉案》等充滿“玉體偎人情何厚,輕惜輕憐轉唧溜”之類低俗色情詞句,以至頗受物議。

"疏雋少儉,不為州里推重",可見,出沒於杭州青樓楚館的周邦彥,的確是個放浪形骸的風流少年。

宋元豐二年(1080年),京都傳來喜訊:朝廷把原定招收一千名太學生的定額,擴大到二千四百人。進入太學參加科考以備仕取,是北宋讀書人的為官必經之道。

周邦彥早已不甘蟄伏杭州一隅,在粉脂堆裡揮霍青春,於是毅然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運,告別年少輕狂的荒唐,作別西湖錢塘的雲彩,離別俏語嬌音的姑娘,一舉考入太學,"布衣西上"京師。從此,錢塘少了一個多作富貴風流之詞的文學浪子,北宋出了一個“負一代詞名”的“集大成者”。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二)汴梁揚名

汴梁作為中原勝地,本已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又經北宋百餘年苦心經營,雕樑畫棟美輪美奐,花開四季繁花似錦,王安石新法全面實行更如錦上添花,皇城空氣中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新氣象。

周邦彥到皇城,好比鳳凰舞九天,蛟龍入大海,“遊太學,有俊聲”。京師的恢弘氣度,汴都的宏偉繁華,時刻刺激著他滿腔的創作熱情。他必須用如椽大筆歌頌這個偉大的時代和這個古老而年輕的城市。

元豐六年(1083)七月,在朝廷舉辦的主題為“謳歌新法”的徵文活動中,周邦彥文思飛揚,嘔心瀝血,“頗頌新法”的七千字的成名作《汴都賦》“期月而成”。

文章不遺餘力地讚頌了在英明皇帝領導下、經過新法洗禮後古都煥發出的蓬勃生機:“大哉炎宋!帝眷所矚。而此汴都,百嘉所毓......玉帛駿奔者萬國,冠冕充塞乎寰宇......"

本次徵文活動,“以太學生獻賦頌者以百數,”但惟獨周邦彥的傑作使宋神宗十分受用,認為“獨邦彥文采可取”,於是"命侍臣讀於邇英閣,召赴政事堂,自太學諸生一命為正。”

周邦彥一步登天,被破格提拔為大學教導處主任(太學正)。

周邦彥陡然從一介寒士擢升為中層領導幹部,自然"聲名一日震耀海內",從此過上愜意瀟灑的“上馬人扶殘醉”的幸福生活,盡情與《玉樓春》裡“大堤花豔驚郎目,秀色穠華看不足”的美貌靈秀女子尋歡作樂。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周邦彥創作《汴都賦》,絕非無良文人的政治投機,而是一個熱血青年在激情燃燒的歲月裡的一曲引吭高歌,更是牛刀小試鋒芒初露的清鳳之聲。

所以,他雖然一飛沖天,卻並未再接再厲歌功頌德。

他的詞集《片玉集》(亦稱《清真集》)不僅“集中又無一頌聖貢諛之作”,更無和韻、步韻的應酬之作,始終保持著文人的清高節操與風中疏荷挺立的那份“清圓”意味。《汴都賦》因“多古文奇字”,佶屈聱牙、冷僻艱深,使“左丞李清臣讀於邇英閣”也只能“多以偏旁言之,不盡悉也。”如此曲高和寡,顯示出的是他“博文多能”。

在流行歌詞領域,他也是深受追捧的一哥:“以樂府獨步。貴人、學士、市儇、侍女知美成詞為可愛。”飆高的人氣並沒有帶來相應的官職,反而授人以柄,微詞不斷,以至在領導崗位上連續五年原地踏步。但生性疏散的他依舊樂此不彼,政治上不思進取,醉心於詩辭歌賦的研究:“居五歲不遷,益盡力於辭章。”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春風得意的周邦彥未忘舊情,曾重返杭州尋找嶽楚雲。然錢塘難覓倩影,西湖不見芳蹤。原來,嶽楚雲已據宋制,五年官妓期滿從良別嫁遠去。

周邦彥心灰意冷,幾日後強打精神,赴杭州太守為他準備的洗塵宴。

酒入愁腸愁更愁,忽聽歌女即席演唱:"朝雲漠漠散輕絲,樓閣淡春姿。”這正是周邦彥與嶽楚雲淚別時為她而作的《少年遊》。他抬起醉眼端詳歌女,一顰一笑,竟然極似嶽楚雲。仔細查問,恰為嶽楚雲之妹。

周邦彥感慨萬千,趁著酒興寫下了著名的《絳脣曲》,傾訴對戀人刻骨銘心的思念和一往情深。作為時常走馬章臺“贏得青樓薄倖名”的周邦彥,能有如此情真意切之作,殊為難得。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三)浮沉州縣

宋神宗去世後,高太后垂簾聽政,罷黜新政,起用舊黨。

以一賦成名的周邦彥處境可想而知。

兩年後,他被迫開始了漂泊的京官外放生活:先被貶廬州教授,次年徙荊州,又改任溧水知縣。

動盪生活固然使他深刻體會到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但也拓寬了視野,更深切體味到羈旅別離況味。疏散豁達的文人天性使他淡化了物化環境,少了失意文人慣有的怨天尤人,多了道家老莊的曠達灑脫。

周邦彥素以“風流自命”,即便在孤寂苦悶的溧水任上,也善於為情感尋找新歸宿。

在溧水,他的一個下屬的侍妾美麗聰慧,才貌雙全,且彈得一手好琴。周邦彥在其家宴上見到她後,驚為天人,一見傾心。隨後經常找藉口在一起把酒言歡,暢談詩詞歌賦,人生理想,還專為她創《風流子》,把男子對伊人的渴望思念通過想像表達得淋漓盡致。

但畢竟她已名花有主,所以後人對周邦彥以權謀私的風雅行為及《風流子》評價不高:“此詞雖極情致纏綿,然律以名教,恐亦有傷風雅已!”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四)直言犯上

高太后薨,宋哲宗親政,復起用新黨,因一賦而被貶"浮沉州縣"十餘年的周邦彥得以落實政策,重返帝都,升任國子監主簿。

適逢權焰熏天的蔡京慶壽,文武百官皆往祝賀。周邦彥初返京城,也不可避俗地獻上祝壽詩。蔡京久仰周邦彥才名,又見詩中有“化行禹貢山川內,人在周公禮樂中”之句,大喜,為他積極奔走,安排覲見。

不久,宋哲宗在崇政殿親切接見了這個飽受流離之苦的著名才子,令其面誦《汴都賦》。周邦彥毫無準備,且年長日久不復記憶,只得將原作與賦表一併獻上。

皇帝早年就讀過《汴都賦》,今見原作,更愛其才,亦被他“命薄數奇,旋遭時變,不能俯仰取容,自觸罷廢,漂零不偶,積年於茲”的遭遇所感動,任命他為祕書省正字。

宋徽宗即位後,周邦彥步步高昇,“歷校書郎、考功員外郎,衛尉、宗正少卿,兼議禮局檢討,以直龍圖閣知河中府。徽宗欲使畢禮書,復留之。逾年,乃知隆德府。”

宋徽宗安排他主持編修禮書,周邦彥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幹得有聲有色,得心應手。當奉命調任河中知府時,朝中竟無人可以接替他。皇帝親自出面做他的思想工作,挽留他完成禮書編修重任後再走。周邦彥學識之淵博,帝王對他之恩寵倚重,可見一斑。

"

作者:許雲輝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周邦彥)

一頂儒巾風雅,一襲白衣飄逸,一把摺扇瀟灑,如一朵風中秀菏挺舉,秋分晨曦中,北宋詞人周邦彥攜手營妓嶽楚雲,漫步龍山頂(明始名玉皇山),賞青石小徑旁花木扶疏怪石嵯峨,聽嵐霧繚繞處樟柏蒼翠鳥聲啁啾,俯瞰杭州秀麗雄奇景象:北眺西湖,三面雲山,一水抱城,斷橋靜臥,平湖泛波,柳浪翻舞,自在黃鶯翩翩飛,天門雙闕拔地起;南瞰錢塘怒潮奔湧,潮如千軍吼,濤似萬鼓鳴,壯美天下無。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周邦彥悵然吟誦白居易名句,明亮的眼眸佈滿離愁,俊朗的面容鐫刻別恨。

從此,懷古羈旅、寄情風月、詠物抒懷,成為這個“大晟詞人”詞作的主旋律。

他為小鳥依人般的嶽楚雲拭去眼角的淚:“七妹,西湖再美一湖水,錢塘縱狂一條江,邦彥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化龍翔。此去京師,自當盡展所學,揚名天下。七妹且靜候佳音,定有鳳冠霞帔迎娶之日!”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一)風流少年

周邦彥,出生於“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的錢塘(今杭州),其父周原據《詩經.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彥兮”與晉陸機的“邦彥應運興,粲若春林葩”為其取名邦彥。

周原終身未仕,以布衣終其身,然家學淵源,對詩書典籍頂禮膜拜,“家有藏書,清晨必焚香發其覆拜之。有笑者,輒曰:'聖賢之道盡在是,敢不拜耶?’”。良好家境與家教,使周邦彥“性好音律”,與詞曲結下不解之緣。

他天性聰穎,自幼“博涉百家之書”“涉獵書史",西湖美麗的山水和洶湧狂放的錢塘潮時刻陶冶洗滌著他的心靈。

弱冠時的周邦彥風流倜儻,才華出眾,"詩文之外,兼善書法"、"箋奏雜著,皆是傑作"。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年少成名者,難免恃才傲物,放曠不拘,因此不僅流連勾欄瓦肆依紅偎翠,更與營妓嶽楚雲情投意合,小妹妹唱歌郎填詞,前期代表詞作《花心動》《青玉案》等充滿“玉體偎人情何厚,輕惜輕憐轉唧溜”之類低俗色情詞句,以至頗受物議。

"疏雋少儉,不為州里推重",可見,出沒於杭州青樓楚館的周邦彥,的確是個放浪形骸的風流少年。

宋元豐二年(1080年),京都傳來喜訊:朝廷把原定招收一千名太學生的定額,擴大到二千四百人。進入太學參加科考以備仕取,是北宋讀書人的為官必經之道。

周邦彥早已不甘蟄伏杭州一隅,在粉脂堆裡揮霍青春,於是毅然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運,告別年少輕狂的荒唐,作別西湖錢塘的雲彩,離別俏語嬌音的姑娘,一舉考入太學,"布衣西上"京師。從此,錢塘少了一個多作富貴風流之詞的文學浪子,北宋出了一個“負一代詞名”的“集大成者”。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二)汴梁揚名

汴梁作為中原勝地,本已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又經北宋百餘年苦心經營,雕樑畫棟美輪美奐,花開四季繁花似錦,王安石新法全面實行更如錦上添花,皇城空氣中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新氣象。

周邦彥到皇城,好比鳳凰舞九天,蛟龍入大海,“遊太學,有俊聲”。京師的恢弘氣度,汴都的宏偉繁華,時刻刺激著他滿腔的創作熱情。他必須用如椽大筆歌頌這個偉大的時代和這個古老而年輕的城市。

元豐六年(1083)七月,在朝廷舉辦的主題為“謳歌新法”的徵文活動中,周邦彥文思飛揚,嘔心瀝血,“頗頌新法”的七千字的成名作《汴都賦》“期月而成”。

文章不遺餘力地讚頌了在英明皇帝領導下、經過新法洗禮後古都煥發出的蓬勃生機:“大哉炎宋!帝眷所矚。而此汴都,百嘉所毓......玉帛駿奔者萬國,冠冕充塞乎寰宇......"

本次徵文活動,“以太學生獻賦頌者以百數,”但惟獨周邦彥的傑作使宋神宗十分受用,認為“獨邦彥文采可取”,於是"命侍臣讀於邇英閣,召赴政事堂,自太學諸生一命為正。”

周邦彥一步登天,被破格提拔為大學教導處主任(太學正)。

周邦彥陡然從一介寒士擢升為中層領導幹部,自然"聲名一日震耀海內",從此過上愜意瀟灑的“上馬人扶殘醉”的幸福生活,盡情與《玉樓春》裡“大堤花豔驚郎目,秀色穠華看不足”的美貌靈秀女子尋歡作樂。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周邦彥創作《汴都賦》,絕非無良文人的政治投機,而是一個熱血青年在激情燃燒的歲月裡的一曲引吭高歌,更是牛刀小試鋒芒初露的清鳳之聲。

所以,他雖然一飛沖天,卻並未再接再厲歌功頌德。

他的詞集《片玉集》(亦稱《清真集》)不僅“集中又無一頌聖貢諛之作”,更無和韻、步韻的應酬之作,始終保持著文人的清高節操與風中疏荷挺立的那份“清圓”意味。《汴都賦》因“多古文奇字”,佶屈聱牙、冷僻艱深,使“左丞李清臣讀於邇英閣”也只能“多以偏旁言之,不盡悉也。”如此曲高和寡,顯示出的是他“博文多能”。

在流行歌詞領域,他也是深受追捧的一哥:“以樂府獨步。貴人、學士、市儇、侍女知美成詞為可愛。”飆高的人氣並沒有帶來相應的官職,反而授人以柄,微詞不斷,以至在領導崗位上連續五年原地踏步。但生性疏散的他依舊樂此不彼,政治上不思進取,醉心於詩辭歌賦的研究:“居五歲不遷,益盡力於辭章。”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春風得意的周邦彥未忘舊情,曾重返杭州尋找嶽楚雲。然錢塘難覓倩影,西湖不見芳蹤。原來,嶽楚雲已據宋制,五年官妓期滿從良別嫁遠去。

周邦彥心灰意冷,幾日後強打精神,赴杭州太守為他準備的洗塵宴。

酒入愁腸愁更愁,忽聽歌女即席演唱:"朝雲漠漠散輕絲,樓閣淡春姿。”這正是周邦彥與嶽楚雲淚別時為她而作的《少年遊》。他抬起醉眼端詳歌女,一顰一笑,竟然極似嶽楚雲。仔細查問,恰為嶽楚雲之妹。

周邦彥感慨萬千,趁著酒興寫下了著名的《絳脣曲》,傾訴對戀人刻骨銘心的思念和一往情深。作為時常走馬章臺“贏得青樓薄倖名”的周邦彥,能有如此情真意切之作,殊為難得。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三)浮沉州縣

宋神宗去世後,高太后垂簾聽政,罷黜新政,起用舊黨。

以一賦成名的周邦彥處境可想而知。

兩年後,他被迫開始了漂泊的京官外放生活:先被貶廬州教授,次年徙荊州,又改任溧水知縣。

動盪生活固然使他深刻體會到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但也拓寬了視野,更深切體味到羈旅別離況味。疏散豁達的文人天性使他淡化了物化環境,少了失意文人慣有的怨天尤人,多了道家老莊的曠達灑脫。

周邦彥素以“風流自命”,即便在孤寂苦悶的溧水任上,也善於為情感尋找新歸宿。

在溧水,他的一個下屬的侍妾美麗聰慧,才貌雙全,且彈得一手好琴。周邦彥在其家宴上見到她後,驚為天人,一見傾心。隨後經常找藉口在一起把酒言歡,暢談詩詞歌賦,人生理想,還專為她創《風流子》,把男子對伊人的渴望思念通過想像表達得淋漓盡致。

但畢竟她已名花有主,所以後人對周邦彥以權謀私的風雅行為及《風流子》評價不高:“此詞雖極情致纏綿,然律以名教,恐亦有傷風雅已!”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四)直言犯上

高太后薨,宋哲宗親政,復起用新黨,因一賦而被貶"浮沉州縣"十餘年的周邦彥得以落實政策,重返帝都,升任國子監主簿。

適逢權焰熏天的蔡京慶壽,文武百官皆往祝賀。周邦彥初返京城,也不可避俗地獻上祝壽詩。蔡京久仰周邦彥才名,又見詩中有“化行禹貢山川內,人在周公禮樂中”之句,大喜,為他積極奔走,安排覲見。

不久,宋哲宗在崇政殿親切接見了這個飽受流離之苦的著名才子,令其面誦《汴都賦》。周邦彥毫無準備,且年長日久不復記憶,只得將原作與賦表一併獻上。

皇帝早年就讀過《汴都賦》,今見原作,更愛其才,亦被他“命薄數奇,旋遭時變,不能俯仰取容,自觸罷廢,漂零不偶,積年於茲”的遭遇所感動,任命他為祕書省正字。

宋徽宗即位後,周邦彥步步高昇,“歷校書郎、考功員外郎,衛尉、宗正少卿,兼議禮局檢討,以直龍圖閣知河中府。徽宗欲使畢禮書,復留之。逾年,乃知隆德府。”

宋徽宗安排他主持編修禮書,周邦彥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幹得有聲有色,得心應手。當奉命調任河中知府時,朝中竟無人可以接替他。皇帝親自出面做他的思想工作,挽留他完成禮書編修重任後再走。周邦彥學識之淵博,帝王對他之恩寵倚重,可見一斑。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聖眷如此厚寵,下臣自當感激涕零,粉身碎骨以報皇恩浩蕩。偏偏這周邦彥是個異類,非但不投桃報李,反而持操守節,直顏犯上。

宋徽宗熱衷於群臣稟告在他英明正確領導下大宋各地如何“祥瑞沓至”,鼓勵讀書人尤其是國家公務員積極創作謳歌太平盛世的作品。

他心底最盼望的是周邦彥能感恩戴德帶個好頭,再寫出《汴都賦》那樣重量級的傳世佳作,“將使播之樂府”。

周邦彥對皇上的旁敲側擊裝聾作啞,萬歲只得拉下臉來開門見山。周邦彥梗直地一口回絕:“某老矣,頗悔少時輕佻之作。”

"

作者:許雲輝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周邦彥)

一頂儒巾風雅,一襲白衣飄逸,一把摺扇瀟灑,如一朵風中秀菏挺舉,秋分晨曦中,北宋詞人周邦彥攜手營妓嶽楚雲,漫步龍山頂(明始名玉皇山),賞青石小徑旁花木扶疏怪石嵯峨,聽嵐霧繚繞處樟柏蒼翠鳥聲啁啾,俯瞰杭州秀麗雄奇景象:北眺西湖,三面雲山,一水抱城,斷橋靜臥,平湖泛波,柳浪翻舞,自在黃鶯翩翩飛,天門雙闕拔地起;南瞰錢塘怒潮奔湧,潮如千軍吼,濤似萬鼓鳴,壯美天下無。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周邦彥悵然吟誦白居易名句,明亮的眼眸佈滿離愁,俊朗的面容鐫刻別恨。

從此,懷古羈旅、寄情風月、詠物抒懷,成為這個“大晟詞人”詞作的主旋律。

他為小鳥依人般的嶽楚雲拭去眼角的淚:“七妹,西湖再美一湖水,錢塘縱狂一條江,邦彥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化龍翔。此去京師,自當盡展所學,揚名天下。七妹且靜候佳音,定有鳳冠霞帔迎娶之日!”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一)風流少年

周邦彥,出生於“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的錢塘(今杭州),其父周原據《詩經.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彥兮”與晉陸機的“邦彥應運興,粲若春林葩”為其取名邦彥。

周原終身未仕,以布衣終其身,然家學淵源,對詩書典籍頂禮膜拜,“家有藏書,清晨必焚香發其覆拜之。有笑者,輒曰:'聖賢之道盡在是,敢不拜耶?’”。良好家境與家教,使周邦彥“性好音律”,與詞曲結下不解之緣。

他天性聰穎,自幼“博涉百家之書”“涉獵書史",西湖美麗的山水和洶湧狂放的錢塘潮時刻陶冶洗滌著他的心靈。

弱冠時的周邦彥風流倜儻,才華出眾,"詩文之外,兼善書法"、"箋奏雜著,皆是傑作"。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年少成名者,難免恃才傲物,放曠不拘,因此不僅流連勾欄瓦肆依紅偎翠,更與營妓嶽楚雲情投意合,小妹妹唱歌郎填詞,前期代表詞作《花心動》《青玉案》等充滿“玉體偎人情何厚,輕惜輕憐轉唧溜”之類低俗色情詞句,以至頗受物議。

"疏雋少儉,不為州里推重",可見,出沒於杭州青樓楚館的周邦彥,的確是個放浪形骸的風流少年。

宋元豐二年(1080年),京都傳來喜訊:朝廷把原定招收一千名太學生的定額,擴大到二千四百人。進入太學參加科考以備仕取,是北宋讀書人的為官必經之道。

周邦彥早已不甘蟄伏杭州一隅,在粉脂堆裡揮霍青春,於是毅然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運,告別年少輕狂的荒唐,作別西湖錢塘的雲彩,離別俏語嬌音的姑娘,一舉考入太學,"布衣西上"京師。從此,錢塘少了一個多作富貴風流之詞的文學浪子,北宋出了一個“負一代詞名”的“集大成者”。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二)汴梁揚名

汴梁作為中原勝地,本已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又經北宋百餘年苦心經營,雕樑畫棟美輪美奐,花開四季繁花似錦,王安石新法全面實行更如錦上添花,皇城空氣中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新氣象。

周邦彥到皇城,好比鳳凰舞九天,蛟龍入大海,“遊太學,有俊聲”。京師的恢弘氣度,汴都的宏偉繁華,時刻刺激著他滿腔的創作熱情。他必須用如椽大筆歌頌這個偉大的時代和這個古老而年輕的城市。

元豐六年(1083)七月,在朝廷舉辦的主題為“謳歌新法”的徵文活動中,周邦彥文思飛揚,嘔心瀝血,“頗頌新法”的七千字的成名作《汴都賦》“期月而成”。

文章不遺餘力地讚頌了在英明皇帝領導下、經過新法洗禮後古都煥發出的蓬勃生機:“大哉炎宋!帝眷所矚。而此汴都,百嘉所毓......玉帛駿奔者萬國,冠冕充塞乎寰宇......"

本次徵文活動,“以太學生獻賦頌者以百數,”但惟獨周邦彥的傑作使宋神宗十分受用,認為“獨邦彥文采可取”,於是"命侍臣讀於邇英閣,召赴政事堂,自太學諸生一命為正。”

周邦彥一步登天,被破格提拔為大學教導處主任(太學正)。

周邦彥陡然從一介寒士擢升為中層領導幹部,自然"聲名一日震耀海內",從此過上愜意瀟灑的“上馬人扶殘醉”的幸福生活,盡情與《玉樓春》裡“大堤花豔驚郎目,秀色穠華看不足”的美貌靈秀女子尋歡作樂。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周邦彥創作《汴都賦》,絕非無良文人的政治投機,而是一個熱血青年在激情燃燒的歲月裡的一曲引吭高歌,更是牛刀小試鋒芒初露的清鳳之聲。

所以,他雖然一飛沖天,卻並未再接再厲歌功頌德。

他的詞集《片玉集》(亦稱《清真集》)不僅“集中又無一頌聖貢諛之作”,更無和韻、步韻的應酬之作,始終保持著文人的清高節操與風中疏荷挺立的那份“清圓”意味。《汴都賦》因“多古文奇字”,佶屈聱牙、冷僻艱深,使“左丞李清臣讀於邇英閣”也只能“多以偏旁言之,不盡悉也。”如此曲高和寡,顯示出的是他“博文多能”。

在流行歌詞領域,他也是深受追捧的一哥:“以樂府獨步。貴人、學士、市儇、侍女知美成詞為可愛。”飆高的人氣並沒有帶來相應的官職,反而授人以柄,微詞不斷,以至在領導崗位上連續五年原地踏步。但生性疏散的他依舊樂此不彼,政治上不思進取,醉心於詩辭歌賦的研究:“居五歲不遷,益盡力於辭章。”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春風得意的周邦彥未忘舊情,曾重返杭州尋找嶽楚雲。然錢塘難覓倩影,西湖不見芳蹤。原來,嶽楚雲已據宋制,五年官妓期滿從良別嫁遠去。

周邦彥心灰意冷,幾日後強打精神,赴杭州太守為他準備的洗塵宴。

酒入愁腸愁更愁,忽聽歌女即席演唱:"朝雲漠漠散輕絲,樓閣淡春姿。”這正是周邦彥與嶽楚雲淚別時為她而作的《少年遊》。他抬起醉眼端詳歌女,一顰一笑,竟然極似嶽楚雲。仔細查問,恰為嶽楚雲之妹。

周邦彥感慨萬千,趁著酒興寫下了著名的《絳脣曲》,傾訴對戀人刻骨銘心的思念和一往情深。作為時常走馬章臺“贏得青樓薄倖名”的周邦彥,能有如此情真意切之作,殊為難得。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三)浮沉州縣

宋神宗去世後,高太后垂簾聽政,罷黜新政,起用舊黨。

以一賦成名的周邦彥處境可想而知。

兩年後,他被迫開始了漂泊的京官外放生活:先被貶廬州教授,次年徙荊州,又改任溧水知縣。

動盪生活固然使他深刻體會到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但也拓寬了視野,更深切體味到羈旅別離況味。疏散豁達的文人天性使他淡化了物化環境,少了失意文人慣有的怨天尤人,多了道家老莊的曠達灑脫。

周邦彥素以“風流自命”,即便在孤寂苦悶的溧水任上,也善於為情感尋找新歸宿。

在溧水,他的一個下屬的侍妾美麗聰慧,才貌雙全,且彈得一手好琴。周邦彥在其家宴上見到她後,驚為天人,一見傾心。隨後經常找藉口在一起把酒言歡,暢談詩詞歌賦,人生理想,還專為她創《風流子》,把男子對伊人的渴望思念通過想像表達得淋漓盡致。

但畢竟她已名花有主,所以後人對周邦彥以權謀私的風雅行為及《風流子》評價不高:“此詞雖極情致纏綿,然律以名教,恐亦有傷風雅已!”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四)直言犯上

高太后薨,宋哲宗親政,復起用新黨,因一賦而被貶"浮沉州縣"十餘年的周邦彥得以落實政策,重返帝都,升任國子監主簿。

適逢權焰熏天的蔡京慶壽,文武百官皆往祝賀。周邦彥初返京城,也不可避俗地獻上祝壽詩。蔡京久仰周邦彥才名,又見詩中有“化行禹貢山川內,人在周公禮樂中”之句,大喜,為他積極奔走,安排覲見。

不久,宋哲宗在崇政殿親切接見了這個飽受流離之苦的著名才子,令其面誦《汴都賦》。周邦彥毫無準備,且年長日久不復記憶,只得將原作與賦表一併獻上。

皇帝早年就讀過《汴都賦》,今見原作,更愛其才,亦被他“命薄數奇,旋遭時變,不能俯仰取容,自觸罷廢,漂零不偶,積年於茲”的遭遇所感動,任命他為祕書省正字。

宋徽宗即位後,周邦彥步步高昇,“歷校書郎、考功員外郎,衛尉、宗正少卿,兼議禮局檢討,以直龍圖閣知河中府。徽宗欲使畢禮書,復留之。逾年,乃知隆德府。”

宋徽宗安排他主持編修禮書,周邦彥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幹得有聲有色,得心應手。當奉命調任河中知府時,朝中竟無人可以接替他。皇帝親自出面做他的思想工作,挽留他完成禮書編修重任後再走。周邦彥學識之淵博,帝王對他之恩寵倚重,可見一斑。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聖眷如此厚寵,下臣自當感激涕零,粉身碎骨以報皇恩浩蕩。偏偏這周邦彥是個異類,非但不投桃報李,反而持操守節,直顏犯上。

宋徽宗熱衷於群臣稟告在他英明正確領導下大宋各地如何“祥瑞沓至”,鼓勵讀書人尤其是國家公務員積極創作謳歌太平盛世的作品。

他心底最盼望的是周邦彥能感恩戴德帶個好頭,再寫出《汴都賦》那樣重量級的傳世佳作,“將使播之樂府”。

周邦彥對皇上的旁敲側擊裝聾作啞,萬歲只得拉下臉來開門見山。周邦彥梗直地一口回絕:“某老矣,頗悔少時輕佻之作。”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臣子做到這份兒上,實在有些張狂。

不久,某個與周邦彥素有嫌隙的同僚,親眼看見他不僅繼續創作“輕佻之作”,還在筵席上為歌妓贈詞,便如實向蔡京做了彙報。蔡京在合適的時機又給宋徽宗上了點兒眼藥。皇帝秋後算帳,將他轟到隆德府(今山西長治市)任知府兼教育局長。

雖說眼不見心不煩,但皇上一想起這事兒就添堵,又令年屆花甲的周邦彥長途跋涉“徙明州”(今浙江鄞縣)。次年,皇帝火氣消了點兒,念他雖冒犯天顏,但畢竟是書呆子犯倔,且此時的藝術研究所“大晟府”非常需要一個特殊人才來掌管,而精通音律的周邦彥無疑是不二人選,宋徽宗既往不咎,將他召回京城,“入拜祕書監,進徽猷閣待制。”

"

作者:許雲輝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周邦彥)

一頂儒巾風雅,一襲白衣飄逸,一把摺扇瀟灑,如一朵風中秀菏挺舉,秋分晨曦中,北宋詞人周邦彥攜手營妓嶽楚雲,漫步龍山頂(明始名玉皇山),賞青石小徑旁花木扶疏怪石嵯峨,聽嵐霧繚繞處樟柏蒼翠鳥聲啁啾,俯瞰杭州秀麗雄奇景象:北眺西湖,三面雲山,一水抱城,斷橋靜臥,平湖泛波,柳浪翻舞,自在黃鶯翩翩飛,天門雙闕拔地起;南瞰錢塘怒潮奔湧,潮如千軍吼,濤似萬鼓鳴,壯美天下無。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周邦彥悵然吟誦白居易名句,明亮的眼眸佈滿離愁,俊朗的面容鐫刻別恨。

從此,懷古羈旅、寄情風月、詠物抒懷,成為這個“大晟詞人”詞作的主旋律。

他為小鳥依人般的嶽楚雲拭去眼角的淚:“七妹,西湖再美一湖水,錢塘縱狂一條江,邦彥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化龍翔。此去京師,自當盡展所學,揚名天下。七妹且靜候佳音,定有鳳冠霞帔迎娶之日!”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一)風流少年

周邦彥,出生於“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的錢塘(今杭州),其父周原據《詩經.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彥兮”與晉陸機的“邦彥應運興,粲若春林葩”為其取名邦彥。

周原終身未仕,以布衣終其身,然家學淵源,對詩書典籍頂禮膜拜,“家有藏書,清晨必焚香發其覆拜之。有笑者,輒曰:'聖賢之道盡在是,敢不拜耶?’”。良好家境與家教,使周邦彥“性好音律”,與詞曲結下不解之緣。

他天性聰穎,自幼“博涉百家之書”“涉獵書史",西湖美麗的山水和洶湧狂放的錢塘潮時刻陶冶洗滌著他的心靈。

弱冠時的周邦彥風流倜儻,才華出眾,"詩文之外,兼善書法"、"箋奏雜著,皆是傑作"。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年少成名者,難免恃才傲物,放曠不拘,因此不僅流連勾欄瓦肆依紅偎翠,更與營妓嶽楚雲情投意合,小妹妹唱歌郎填詞,前期代表詞作《花心動》《青玉案》等充滿“玉體偎人情何厚,輕惜輕憐轉唧溜”之類低俗色情詞句,以至頗受物議。

"疏雋少儉,不為州里推重",可見,出沒於杭州青樓楚館的周邦彥,的確是個放浪形骸的風流少年。

宋元豐二年(1080年),京都傳來喜訊:朝廷把原定招收一千名太學生的定額,擴大到二千四百人。進入太學參加科考以備仕取,是北宋讀書人的為官必經之道。

周邦彥早已不甘蟄伏杭州一隅,在粉脂堆裡揮霍青春,於是毅然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運,告別年少輕狂的荒唐,作別西湖錢塘的雲彩,離別俏語嬌音的姑娘,一舉考入太學,"布衣西上"京師。從此,錢塘少了一個多作富貴風流之詞的文學浪子,北宋出了一個“負一代詞名”的“集大成者”。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二)汴梁揚名

汴梁作為中原勝地,本已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又經北宋百餘年苦心經營,雕樑畫棟美輪美奐,花開四季繁花似錦,王安石新法全面實行更如錦上添花,皇城空氣中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新氣象。

周邦彥到皇城,好比鳳凰舞九天,蛟龍入大海,“遊太學,有俊聲”。京師的恢弘氣度,汴都的宏偉繁華,時刻刺激著他滿腔的創作熱情。他必須用如椽大筆歌頌這個偉大的時代和這個古老而年輕的城市。

元豐六年(1083)七月,在朝廷舉辦的主題為“謳歌新法”的徵文活動中,周邦彥文思飛揚,嘔心瀝血,“頗頌新法”的七千字的成名作《汴都賦》“期月而成”。

文章不遺餘力地讚頌了在英明皇帝領導下、經過新法洗禮後古都煥發出的蓬勃生機:“大哉炎宋!帝眷所矚。而此汴都,百嘉所毓......玉帛駿奔者萬國,冠冕充塞乎寰宇......"

本次徵文活動,“以太學生獻賦頌者以百數,”但惟獨周邦彥的傑作使宋神宗十分受用,認為“獨邦彥文采可取”,於是"命侍臣讀於邇英閣,召赴政事堂,自太學諸生一命為正。”

周邦彥一步登天,被破格提拔為大學教導處主任(太學正)。

周邦彥陡然從一介寒士擢升為中層領導幹部,自然"聲名一日震耀海內",從此過上愜意瀟灑的“上馬人扶殘醉”的幸福生活,盡情與《玉樓春》裡“大堤花豔驚郎目,秀色穠華看不足”的美貌靈秀女子尋歡作樂。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周邦彥創作《汴都賦》,絕非無良文人的政治投機,而是一個熱血青年在激情燃燒的歲月裡的一曲引吭高歌,更是牛刀小試鋒芒初露的清鳳之聲。

所以,他雖然一飛沖天,卻並未再接再厲歌功頌德。

他的詞集《片玉集》(亦稱《清真集》)不僅“集中又無一頌聖貢諛之作”,更無和韻、步韻的應酬之作,始終保持著文人的清高節操與風中疏荷挺立的那份“清圓”意味。《汴都賦》因“多古文奇字”,佶屈聱牙、冷僻艱深,使“左丞李清臣讀於邇英閣”也只能“多以偏旁言之,不盡悉也。”如此曲高和寡,顯示出的是他“博文多能”。

在流行歌詞領域,他也是深受追捧的一哥:“以樂府獨步。貴人、學士、市儇、侍女知美成詞為可愛。”飆高的人氣並沒有帶來相應的官職,反而授人以柄,微詞不斷,以至在領導崗位上連續五年原地踏步。但生性疏散的他依舊樂此不彼,政治上不思進取,醉心於詩辭歌賦的研究:“居五歲不遷,益盡力於辭章。”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春風得意的周邦彥未忘舊情,曾重返杭州尋找嶽楚雲。然錢塘難覓倩影,西湖不見芳蹤。原來,嶽楚雲已據宋制,五年官妓期滿從良別嫁遠去。

周邦彥心灰意冷,幾日後強打精神,赴杭州太守為他準備的洗塵宴。

酒入愁腸愁更愁,忽聽歌女即席演唱:"朝雲漠漠散輕絲,樓閣淡春姿。”這正是周邦彥與嶽楚雲淚別時為她而作的《少年遊》。他抬起醉眼端詳歌女,一顰一笑,竟然極似嶽楚雲。仔細查問,恰為嶽楚雲之妹。

周邦彥感慨萬千,趁著酒興寫下了著名的《絳脣曲》,傾訴對戀人刻骨銘心的思念和一往情深。作為時常走馬章臺“贏得青樓薄倖名”的周邦彥,能有如此情真意切之作,殊為難得。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三)浮沉州縣

宋神宗去世後,高太后垂簾聽政,罷黜新政,起用舊黨。

以一賦成名的周邦彥處境可想而知。

兩年後,他被迫開始了漂泊的京官外放生活:先被貶廬州教授,次年徙荊州,又改任溧水知縣。

動盪生活固然使他深刻體會到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但也拓寬了視野,更深切體味到羈旅別離況味。疏散豁達的文人天性使他淡化了物化環境,少了失意文人慣有的怨天尤人,多了道家老莊的曠達灑脫。

周邦彥素以“風流自命”,即便在孤寂苦悶的溧水任上,也善於為情感尋找新歸宿。

在溧水,他的一個下屬的侍妾美麗聰慧,才貌雙全,且彈得一手好琴。周邦彥在其家宴上見到她後,驚為天人,一見傾心。隨後經常找藉口在一起把酒言歡,暢談詩詞歌賦,人生理想,還專為她創《風流子》,把男子對伊人的渴望思念通過想像表達得淋漓盡致。

但畢竟她已名花有主,所以後人對周邦彥以權謀私的風雅行為及《風流子》評價不高:“此詞雖極情致纏綿,然律以名教,恐亦有傷風雅已!”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四)直言犯上

高太后薨,宋哲宗親政,復起用新黨,因一賦而被貶"浮沉州縣"十餘年的周邦彥得以落實政策,重返帝都,升任國子監主簿。

適逢權焰熏天的蔡京慶壽,文武百官皆往祝賀。周邦彥初返京城,也不可避俗地獻上祝壽詩。蔡京久仰周邦彥才名,又見詩中有“化行禹貢山川內,人在周公禮樂中”之句,大喜,為他積極奔走,安排覲見。

不久,宋哲宗在崇政殿親切接見了這個飽受流離之苦的著名才子,令其面誦《汴都賦》。周邦彥毫無準備,且年長日久不復記憶,只得將原作與賦表一併獻上。

皇帝早年就讀過《汴都賦》,今見原作,更愛其才,亦被他“命薄數奇,旋遭時變,不能俯仰取容,自觸罷廢,漂零不偶,積年於茲”的遭遇所感動,任命他為祕書省正字。

宋徽宗即位後,周邦彥步步高昇,“歷校書郎、考功員外郎,衛尉、宗正少卿,兼議禮局檢討,以直龍圖閣知河中府。徽宗欲使畢禮書,復留之。逾年,乃知隆德府。”

宋徽宗安排他主持編修禮書,周邦彥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幹得有聲有色,得心應手。當奉命調任河中知府時,朝中竟無人可以接替他。皇帝親自出面做他的思想工作,挽留他完成禮書編修重任後再走。周邦彥學識之淵博,帝王對他之恩寵倚重,可見一斑。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聖眷如此厚寵,下臣自當感激涕零,粉身碎骨以報皇恩浩蕩。偏偏這周邦彥是個異類,非但不投桃報李,反而持操守節,直顏犯上。

宋徽宗熱衷於群臣稟告在他英明正確領導下大宋各地如何“祥瑞沓至”,鼓勵讀書人尤其是國家公務員積極創作謳歌太平盛世的作品。

他心底最盼望的是周邦彥能感恩戴德帶個好頭,再寫出《汴都賦》那樣重量級的傳世佳作,“將使播之樂府”。

周邦彥對皇上的旁敲側擊裝聾作啞,萬歲只得拉下臉來開門見山。周邦彥梗直地一口回絕:“某老矣,頗悔少時輕佻之作。”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臣子做到這份兒上,實在有些張狂。

不久,某個與周邦彥素有嫌隙的同僚,親眼看見他不僅繼續創作“輕佻之作”,還在筵席上為歌妓贈詞,便如實向蔡京做了彙報。蔡京在合適的時機又給宋徽宗上了點兒眼藥。皇帝秋後算帳,將他轟到隆德府(今山西長治市)任知府兼教育局長。

雖說眼不見心不煩,但皇上一想起這事兒就添堵,又令年屆花甲的周邦彥長途跋涉“徙明州”(今浙江鄞縣)。次年,皇帝火氣消了點兒,念他雖冒犯天顏,但畢竟是書呆子犯倔,且此時的藝術研究所“大晟府”非常需要一個特殊人才來掌管,而精通音律的周邦彥無疑是不二人選,宋徽宗既往不咎,將他召回京城,“入拜祕書監,進徽猷閣待制。”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邦彥好音樂,能自度曲,制樂府長短句。”周邦彥“妙解音律”,曾據“曲有誤,周郎顧”典故,於詞中自稱“周郎”,又將府邸題名為“顧曲堂”。被宋徽宗任命為大宋音樂研究所所長“提舉大晟府”後,他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如魚得水,遊刃有餘,不僅努力拓展音樂領域,潛心研究填詞技巧,“依月用律,月進一曲,不斷創制新聲”,還創制不少新詞調。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瓏四犯》《蘭陵王》等,其中以《六醜》最為著名。

《六醜》“千迴百折,千錘百煉”,據傳李師師為宋徽宗演唱後,精通音樂的宋徽宗品匝出了箇中妙韻,問誰為之?李師師答:“此曲名《六醜》,為周邦彥所創新調。”宋徽宗召而問:“為何取名《六醜》?”周邦彥道:“這首詞共犯六種宮調,是音樂中極美、極難唱的調子,上古的顓頊高陽氏有六個兒子,品行高尚而相貌奇醜,故用來比擬詞牌。”

正如一進京城作《汴都賦》是為謳歌時代新氣象而非謀取進身之階一般,周邦彥二進京城為蔡京獻祝壽詩也無非是隨大流之作,而“不因是求進”,與“熙寧、元祐兩黨均無所依附”。

"

作者:許雲輝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周邦彥)

一頂儒巾風雅,一襲白衣飄逸,一把摺扇瀟灑,如一朵風中秀菏挺舉,秋分晨曦中,北宋詞人周邦彥攜手營妓嶽楚雲,漫步龍山頂(明始名玉皇山),賞青石小徑旁花木扶疏怪石嵯峨,聽嵐霧繚繞處樟柏蒼翠鳥聲啁啾,俯瞰杭州秀麗雄奇景象:北眺西湖,三面雲山,一水抱城,斷橋靜臥,平湖泛波,柳浪翻舞,自在黃鶯翩翩飛,天門雙闕拔地起;南瞰錢塘怒潮奔湧,潮如千軍吼,濤似萬鼓鳴,壯美天下無。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周邦彥悵然吟誦白居易名句,明亮的眼眸佈滿離愁,俊朗的面容鐫刻別恨。

從此,懷古羈旅、寄情風月、詠物抒懷,成為這個“大晟詞人”詞作的主旋律。

他為小鳥依人般的嶽楚雲拭去眼角的淚:“七妹,西湖再美一湖水,錢塘縱狂一條江,邦彥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化龍翔。此去京師,自當盡展所學,揚名天下。七妹且靜候佳音,定有鳳冠霞帔迎娶之日!”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一)風流少年

周邦彥,出生於“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的錢塘(今杭州),其父周原據《詩經.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彥兮”與晉陸機的“邦彥應運興,粲若春林葩”為其取名邦彥。

周原終身未仕,以布衣終其身,然家學淵源,對詩書典籍頂禮膜拜,“家有藏書,清晨必焚香發其覆拜之。有笑者,輒曰:'聖賢之道盡在是,敢不拜耶?’”。良好家境與家教,使周邦彥“性好音律”,與詞曲結下不解之緣。

他天性聰穎,自幼“博涉百家之書”“涉獵書史",西湖美麗的山水和洶湧狂放的錢塘潮時刻陶冶洗滌著他的心靈。

弱冠時的周邦彥風流倜儻,才華出眾,"詩文之外,兼善書法"、"箋奏雜著,皆是傑作"。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年少成名者,難免恃才傲物,放曠不拘,因此不僅流連勾欄瓦肆依紅偎翠,更與營妓嶽楚雲情投意合,小妹妹唱歌郎填詞,前期代表詞作《花心動》《青玉案》等充滿“玉體偎人情何厚,輕惜輕憐轉唧溜”之類低俗色情詞句,以至頗受物議。

"疏雋少儉,不為州里推重",可見,出沒於杭州青樓楚館的周邦彥,的確是個放浪形骸的風流少年。

宋元豐二年(1080年),京都傳來喜訊:朝廷把原定招收一千名太學生的定額,擴大到二千四百人。進入太學參加科考以備仕取,是北宋讀書人的為官必經之道。

周邦彥早已不甘蟄伏杭州一隅,在粉脂堆裡揮霍青春,於是毅然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運,告別年少輕狂的荒唐,作別西湖錢塘的雲彩,離別俏語嬌音的姑娘,一舉考入太學,"布衣西上"京師。從此,錢塘少了一個多作富貴風流之詞的文學浪子,北宋出了一個“負一代詞名”的“集大成者”。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二)汴梁揚名

汴梁作為中原勝地,本已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又經北宋百餘年苦心經營,雕樑畫棟美輪美奐,花開四季繁花似錦,王安石新法全面實行更如錦上添花,皇城空氣中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新氣象。

周邦彥到皇城,好比鳳凰舞九天,蛟龍入大海,“遊太學,有俊聲”。京師的恢弘氣度,汴都的宏偉繁華,時刻刺激著他滿腔的創作熱情。他必須用如椽大筆歌頌這個偉大的時代和這個古老而年輕的城市。

元豐六年(1083)七月,在朝廷舉辦的主題為“謳歌新法”的徵文活動中,周邦彥文思飛揚,嘔心瀝血,“頗頌新法”的七千字的成名作《汴都賦》“期月而成”。

文章不遺餘力地讚頌了在英明皇帝領導下、經過新法洗禮後古都煥發出的蓬勃生機:“大哉炎宋!帝眷所矚。而此汴都,百嘉所毓......玉帛駿奔者萬國,冠冕充塞乎寰宇......"

本次徵文活動,“以太學生獻賦頌者以百數,”但惟獨周邦彥的傑作使宋神宗十分受用,認為“獨邦彥文采可取”,於是"命侍臣讀於邇英閣,召赴政事堂,自太學諸生一命為正。”

周邦彥一步登天,被破格提拔為大學教導處主任(太學正)。

周邦彥陡然從一介寒士擢升為中層領導幹部,自然"聲名一日震耀海內",從此過上愜意瀟灑的“上馬人扶殘醉”的幸福生活,盡情與《玉樓春》裡“大堤花豔驚郎目,秀色穠華看不足”的美貌靈秀女子尋歡作樂。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周邦彥創作《汴都賦》,絕非無良文人的政治投機,而是一個熱血青年在激情燃燒的歲月裡的一曲引吭高歌,更是牛刀小試鋒芒初露的清鳳之聲。

所以,他雖然一飛沖天,卻並未再接再厲歌功頌德。

他的詞集《片玉集》(亦稱《清真集》)不僅“集中又無一頌聖貢諛之作”,更無和韻、步韻的應酬之作,始終保持著文人的清高節操與風中疏荷挺立的那份“清圓”意味。《汴都賦》因“多古文奇字”,佶屈聱牙、冷僻艱深,使“左丞李清臣讀於邇英閣”也只能“多以偏旁言之,不盡悉也。”如此曲高和寡,顯示出的是他“博文多能”。

在流行歌詞領域,他也是深受追捧的一哥:“以樂府獨步。貴人、學士、市儇、侍女知美成詞為可愛。”飆高的人氣並沒有帶來相應的官職,反而授人以柄,微詞不斷,以至在領導崗位上連續五年原地踏步。但生性疏散的他依舊樂此不彼,政治上不思進取,醉心於詩辭歌賦的研究:“居五歲不遷,益盡力於辭章。”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春風得意的周邦彥未忘舊情,曾重返杭州尋找嶽楚雲。然錢塘難覓倩影,西湖不見芳蹤。原來,嶽楚雲已據宋制,五年官妓期滿從良別嫁遠去。

周邦彥心灰意冷,幾日後強打精神,赴杭州太守為他準備的洗塵宴。

酒入愁腸愁更愁,忽聽歌女即席演唱:"朝雲漠漠散輕絲,樓閣淡春姿。”這正是周邦彥與嶽楚雲淚別時為她而作的《少年遊》。他抬起醉眼端詳歌女,一顰一笑,竟然極似嶽楚雲。仔細查問,恰為嶽楚雲之妹。

周邦彥感慨萬千,趁著酒興寫下了著名的《絳脣曲》,傾訴對戀人刻骨銘心的思念和一往情深。作為時常走馬章臺“贏得青樓薄倖名”的周邦彥,能有如此情真意切之作,殊為難得。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三)浮沉州縣

宋神宗去世後,高太后垂簾聽政,罷黜新政,起用舊黨。

以一賦成名的周邦彥處境可想而知。

兩年後,他被迫開始了漂泊的京官外放生活:先被貶廬州教授,次年徙荊州,又改任溧水知縣。

動盪生活固然使他深刻體會到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但也拓寬了視野,更深切體味到羈旅別離況味。疏散豁達的文人天性使他淡化了物化環境,少了失意文人慣有的怨天尤人,多了道家老莊的曠達灑脫。

周邦彥素以“風流自命”,即便在孤寂苦悶的溧水任上,也善於為情感尋找新歸宿。

在溧水,他的一個下屬的侍妾美麗聰慧,才貌雙全,且彈得一手好琴。周邦彥在其家宴上見到她後,驚為天人,一見傾心。隨後經常找藉口在一起把酒言歡,暢談詩詞歌賦,人生理想,還專為她創《風流子》,把男子對伊人的渴望思念通過想像表達得淋漓盡致。

但畢竟她已名花有主,所以後人對周邦彥以權謀私的風雅行為及《風流子》評價不高:“此詞雖極情致纏綿,然律以名教,恐亦有傷風雅已!”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四)直言犯上

高太后薨,宋哲宗親政,復起用新黨,因一賦而被貶"浮沉州縣"十餘年的周邦彥得以落實政策,重返帝都,升任國子監主簿。

適逢權焰熏天的蔡京慶壽,文武百官皆往祝賀。周邦彥初返京城,也不可避俗地獻上祝壽詩。蔡京久仰周邦彥才名,又見詩中有“化行禹貢山川內,人在周公禮樂中”之句,大喜,為他積極奔走,安排覲見。

不久,宋哲宗在崇政殿親切接見了這個飽受流離之苦的著名才子,令其面誦《汴都賦》。周邦彥毫無準備,且年長日久不復記憶,只得將原作與賦表一併獻上。

皇帝早年就讀過《汴都賦》,今見原作,更愛其才,亦被他“命薄數奇,旋遭時變,不能俯仰取容,自觸罷廢,漂零不偶,積年於茲”的遭遇所感動,任命他為祕書省正字。

宋徽宗即位後,周邦彥步步高昇,“歷校書郎、考功員外郎,衛尉、宗正少卿,兼議禮局檢討,以直龍圖閣知河中府。徽宗欲使畢禮書,復留之。逾年,乃知隆德府。”

宋徽宗安排他主持編修禮書,周邦彥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幹得有聲有色,得心應手。當奉命調任河中知府時,朝中竟無人可以接替他。皇帝親自出面做他的思想工作,挽留他完成禮書編修重任後再走。周邦彥學識之淵博,帝王對他之恩寵倚重,可見一斑。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聖眷如此厚寵,下臣自當感激涕零,粉身碎骨以報皇恩浩蕩。偏偏這周邦彥是個異類,非但不投桃報李,反而持操守節,直顏犯上。

宋徽宗熱衷於群臣稟告在他英明正確領導下大宋各地如何“祥瑞沓至”,鼓勵讀書人尤其是國家公務員積極創作謳歌太平盛世的作品。

他心底最盼望的是周邦彥能感恩戴德帶個好頭,再寫出《汴都賦》那樣重量級的傳世佳作,“將使播之樂府”。

周邦彥對皇上的旁敲側擊裝聾作啞,萬歲只得拉下臉來開門見山。周邦彥梗直地一口回絕:“某老矣,頗悔少時輕佻之作。”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臣子做到這份兒上,實在有些張狂。

不久,某個與周邦彥素有嫌隙的同僚,親眼看見他不僅繼續創作“輕佻之作”,還在筵席上為歌妓贈詞,便如實向蔡京做了彙報。蔡京在合適的時機又給宋徽宗上了點兒眼藥。皇帝秋後算帳,將他轟到隆德府(今山西長治市)任知府兼教育局長。

雖說眼不見心不煩,但皇上一想起這事兒就添堵,又令年屆花甲的周邦彥長途跋涉“徙明州”(今浙江鄞縣)。次年,皇帝火氣消了點兒,念他雖冒犯天顏,但畢竟是書呆子犯倔,且此時的藝術研究所“大晟府”非常需要一個特殊人才來掌管,而精通音律的周邦彥無疑是不二人選,宋徽宗既往不咎,將他召回京城,“入拜祕書監,進徽猷閣待制。”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邦彥好音樂,能自度曲,制樂府長短句。”周邦彥“妙解音律”,曾據“曲有誤,周郎顧”典故,於詞中自稱“周郎”,又將府邸題名為“顧曲堂”。被宋徽宗任命為大宋音樂研究所所長“提舉大晟府”後,他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如魚得水,遊刃有餘,不僅努力拓展音樂領域,潛心研究填詞技巧,“依月用律,月進一曲,不斷創制新聲”,還創制不少新詞調。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瓏四犯》《蘭陵王》等,其中以《六醜》最為著名。

《六醜》“千迴百折,千錘百煉”,據傳李師師為宋徽宗演唱後,精通音樂的宋徽宗品匝出了箇中妙韻,問誰為之?李師師答:“此曲名《六醜》,為周邦彥所創新調。”宋徽宗召而問:“為何取名《六醜》?”周邦彥道:“這首詞共犯六種宮調,是音樂中極美、極難唱的調子,上古的顓頊高陽氏有六個兒子,品行高尚而相貌奇醜,故用來比擬詞牌。”

正如一進京城作《汴都賦》是為謳歌時代新氣象而非謀取進身之階一般,周邦彥二進京城為蔡京獻祝壽詩也無非是隨大流之作,而“不因是求進”,與“熙寧、元祐兩黨均無所依附”。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此番三進汴都,蔡京雖仍一手遮天,周邦彥卻“雖歸班於朝,坐視捷徑,不一趨焉。”他以布衣入京,憑《汴都賦》名動天下,神宗異之破格擢升,“哲宗即置之文館。徽宗又列之郎曹,皆以受知先帝之故。以一賦而得三朝之眷,儒者之榮莫加焉。”

他一生於皇城三進三出,雖然也算是坎坷困頓,但較之蘇軾王安石等遷徙流放,就顯得波瀾不驚。相對平淡的生活經歷,決定了他詞作思想內容狹窄,而只能“言情體物,究極工巧”,在藝術手法上精益求精,所以“美成能作景語,不能作情語。”

王國維推崇他:“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耆卿似樂天,方回、叔原則大曆十子之流,南宋惟一稼軒可比昌黎,而詞中老杜,非先生不可......兩宋之間,一人而已。”

這個遠離政治風雲的純粹藝術家,“蓋文人脫略,於權勢無所趨避”,恬淡瀟灑如詞中那在水面輕滑圓潤、清雅挺俏的荷花,自由自在綻放在自己創造的藝術天地間。

"

作者:許雲輝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周邦彥)

一頂儒巾風雅,一襲白衣飄逸,一把摺扇瀟灑,如一朵風中秀菏挺舉,秋分晨曦中,北宋詞人周邦彥攜手營妓嶽楚雲,漫步龍山頂(明始名玉皇山),賞青石小徑旁花木扶疏怪石嵯峨,聽嵐霧繚繞處樟柏蒼翠鳥聲啁啾,俯瞰杭州秀麗雄奇景象:北眺西湖,三面雲山,一水抱城,斷橋靜臥,平湖泛波,柳浪翻舞,自在黃鶯翩翩飛,天門雙闕拔地起;南瞰錢塘怒潮奔湧,潮如千軍吼,濤似萬鼓鳴,壯美天下無。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周邦彥悵然吟誦白居易名句,明亮的眼眸佈滿離愁,俊朗的面容鐫刻別恨。

從此,懷古羈旅、寄情風月、詠物抒懷,成為這個“大晟詞人”詞作的主旋律。

他為小鳥依人般的嶽楚雲拭去眼角的淚:“七妹,西湖再美一湖水,錢塘縱狂一條江,邦彥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化龍翔。此去京師,自當盡展所學,揚名天下。七妹且靜候佳音,定有鳳冠霞帔迎娶之日!”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一)風流少年

周邦彥,出生於“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的錢塘(今杭州),其父周原據《詩經.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彥兮”與晉陸機的“邦彥應運興,粲若春林葩”為其取名邦彥。

周原終身未仕,以布衣終其身,然家學淵源,對詩書典籍頂禮膜拜,“家有藏書,清晨必焚香發其覆拜之。有笑者,輒曰:'聖賢之道盡在是,敢不拜耶?’”。良好家境與家教,使周邦彥“性好音律”,與詞曲結下不解之緣。

他天性聰穎,自幼“博涉百家之書”“涉獵書史",西湖美麗的山水和洶湧狂放的錢塘潮時刻陶冶洗滌著他的心靈。

弱冠時的周邦彥風流倜儻,才華出眾,"詩文之外,兼善書法"、"箋奏雜著,皆是傑作"。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年少成名者,難免恃才傲物,放曠不拘,因此不僅流連勾欄瓦肆依紅偎翠,更與營妓嶽楚雲情投意合,小妹妹唱歌郎填詞,前期代表詞作《花心動》《青玉案》等充滿“玉體偎人情何厚,輕惜輕憐轉唧溜”之類低俗色情詞句,以至頗受物議。

"疏雋少儉,不為州里推重",可見,出沒於杭州青樓楚館的周邦彥,的確是個放浪形骸的風流少年。

宋元豐二年(1080年),京都傳來喜訊:朝廷把原定招收一千名太學生的定額,擴大到二千四百人。進入太學參加科考以備仕取,是北宋讀書人的為官必經之道。

周邦彥早已不甘蟄伏杭州一隅,在粉脂堆裡揮霍青春,於是毅然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運,告別年少輕狂的荒唐,作別西湖錢塘的雲彩,離別俏語嬌音的姑娘,一舉考入太學,"布衣西上"京師。從此,錢塘少了一個多作富貴風流之詞的文學浪子,北宋出了一個“負一代詞名”的“集大成者”。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二)汴梁揚名

汴梁作為中原勝地,本已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又經北宋百餘年苦心經營,雕樑畫棟美輪美奐,花開四季繁花似錦,王安石新法全面實行更如錦上添花,皇城空氣中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新氣象。

周邦彥到皇城,好比鳳凰舞九天,蛟龍入大海,“遊太學,有俊聲”。京師的恢弘氣度,汴都的宏偉繁華,時刻刺激著他滿腔的創作熱情。他必須用如椽大筆歌頌這個偉大的時代和這個古老而年輕的城市。

元豐六年(1083)七月,在朝廷舉辦的主題為“謳歌新法”的徵文活動中,周邦彥文思飛揚,嘔心瀝血,“頗頌新法”的七千字的成名作《汴都賦》“期月而成”。

文章不遺餘力地讚頌了在英明皇帝領導下、經過新法洗禮後古都煥發出的蓬勃生機:“大哉炎宋!帝眷所矚。而此汴都,百嘉所毓......玉帛駿奔者萬國,冠冕充塞乎寰宇......"

本次徵文活動,“以太學生獻賦頌者以百數,”但惟獨周邦彥的傑作使宋神宗十分受用,認為“獨邦彥文采可取”,於是"命侍臣讀於邇英閣,召赴政事堂,自太學諸生一命為正。”

周邦彥一步登天,被破格提拔為大學教導處主任(太學正)。

周邦彥陡然從一介寒士擢升為中層領導幹部,自然"聲名一日震耀海內",從此過上愜意瀟灑的“上馬人扶殘醉”的幸福生活,盡情與《玉樓春》裡“大堤花豔驚郎目,秀色穠華看不足”的美貌靈秀女子尋歡作樂。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周邦彥創作《汴都賦》,絕非無良文人的政治投機,而是一個熱血青年在激情燃燒的歲月裡的一曲引吭高歌,更是牛刀小試鋒芒初露的清鳳之聲。

所以,他雖然一飛沖天,卻並未再接再厲歌功頌德。

他的詞集《片玉集》(亦稱《清真集》)不僅“集中又無一頌聖貢諛之作”,更無和韻、步韻的應酬之作,始終保持著文人的清高節操與風中疏荷挺立的那份“清圓”意味。《汴都賦》因“多古文奇字”,佶屈聱牙、冷僻艱深,使“左丞李清臣讀於邇英閣”也只能“多以偏旁言之,不盡悉也。”如此曲高和寡,顯示出的是他“博文多能”。

在流行歌詞領域,他也是深受追捧的一哥:“以樂府獨步。貴人、學士、市儇、侍女知美成詞為可愛。”飆高的人氣並沒有帶來相應的官職,反而授人以柄,微詞不斷,以至在領導崗位上連續五年原地踏步。但生性疏散的他依舊樂此不彼,政治上不思進取,醉心於詩辭歌賦的研究:“居五歲不遷,益盡力於辭章。”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春風得意的周邦彥未忘舊情,曾重返杭州尋找嶽楚雲。然錢塘難覓倩影,西湖不見芳蹤。原來,嶽楚雲已據宋制,五年官妓期滿從良別嫁遠去。

周邦彥心灰意冷,幾日後強打精神,赴杭州太守為他準備的洗塵宴。

酒入愁腸愁更愁,忽聽歌女即席演唱:"朝雲漠漠散輕絲,樓閣淡春姿。”這正是周邦彥與嶽楚雲淚別時為她而作的《少年遊》。他抬起醉眼端詳歌女,一顰一笑,竟然極似嶽楚雲。仔細查問,恰為嶽楚雲之妹。

周邦彥感慨萬千,趁著酒興寫下了著名的《絳脣曲》,傾訴對戀人刻骨銘心的思念和一往情深。作為時常走馬章臺“贏得青樓薄倖名”的周邦彥,能有如此情真意切之作,殊為難得。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三)浮沉州縣

宋神宗去世後,高太后垂簾聽政,罷黜新政,起用舊黨。

以一賦成名的周邦彥處境可想而知。

兩年後,他被迫開始了漂泊的京官外放生活:先被貶廬州教授,次年徙荊州,又改任溧水知縣。

動盪生活固然使他深刻體會到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但也拓寬了視野,更深切體味到羈旅別離況味。疏散豁達的文人天性使他淡化了物化環境,少了失意文人慣有的怨天尤人,多了道家老莊的曠達灑脫。

周邦彥素以“風流自命”,即便在孤寂苦悶的溧水任上,也善於為情感尋找新歸宿。

在溧水,他的一個下屬的侍妾美麗聰慧,才貌雙全,且彈得一手好琴。周邦彥在其家宴上見到她後,驚為天人,一見傾心。隨後經常找藉口在一起把酒言歡,暢談詩詞歌賦,人生理想,還專為她創《風流子》,把男子對伊人的渴望思念通過想像表達得淋漓盡致。

但畢竟她已名花有主,所以後人對周邦彥以權謀私的風雅行為及《風流子》評價不高:“此詞雖極情致纏綿,然律以名教,恐亦有傷風雅已!”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四)直言犯上

高太后薨,宋哲宗親政,復起用新黨,因一賦而被貶"浮沉州縣"十餘年的周邦彥得以落實政策,重返帝都,升任國子監主簿。

適逢權焰熏天的蔡京慶壽,文武百官皆往祝賀。周邦彥初返京城,也不可避俗地獻上祝壽詩。蔡京久仰周邦彥才名,又見詩中有“化行禹貢山川內,人在周公禮樂中”之句,大喜,為他積極奔走,安排覲見。

不久,宋哲宗在崇政殿親切接見了這個飽受流離之苦的著名才子,令其面誦《汴都賦》。周邦彥毫無準備,且年長日久不復記憶,只得將原作與賦表一併獻上。

皇帝早年就讀過《汴都賦》,今見原作,更愛其才,亦被他“命薄數奇,旋遭時變,不能俯仰取容,自觸罷廢,漂零不偶,積年於茲”的遭遇所感動,任命他為祕書省正字。

宋徽宗即位後,周邦彥步步高昇,“歷校書郎、考功員外郎,衛尉、宗正少卿,兼議禮局檢討,以直龍圖閣知河中府。徽宗欲使畢禮書,復留之。逾年,乃知隆德府。”

宋徽宗安排他主持編修禮書,周邦彥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幹得有聲有色,得心應手。當奉命調任河中知府時,朝中竟無人可以接替他。皇帝親自出面做他的思想工作,挽留他完成禮書編修重任後再走。周邦彥學識之淵博,帝王對他之恩寵倚重,可見一斑。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聖眷如此厚寵,下臣自當感激涕零,粉身碎骨以報皇恩浩蕩。偏偏這周邦彥是個異類,非但不投桃報李,反而持操守節,直顏犯上。

宋徽宗熱衷於群臣稟告在他英明正確領導下大宋各地如何“祥瑞沓至”,鼓勵讀書人尤其是國家公務員積極創作謳歌太平盛世的作品。

他心底最盼望的是周邦彥能感恩戴德帶個好頭,再寫出《汴都賦》那樣重量級的傳世佳作,“將使播之樂府”。

周邦彥對皇上的旁敲側擊裝聾作啞,萬歲只得拉下臉來開門見山。周邦彥梗直地一口回絕:“某老矣,頗悔少時輕佻之作。”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臣子做到這份兒上,實在有些張狂。

不久,某個與周邦彥素有嫌隙的同僚,親眼看見他不僅繼續創作“輕佻之作”,還在筵席上為歌妓贈詞,便如實向蔡京做了彙報。蔡京在合適的時機又給宋徽宗上了點兒眼藥。皇帝秋後算帳,將他轟到隆德府(今山西長治市)任知府兼教育局長。

雖說眼不見心不煩,但皇上一想起這事兒就添堵,又令年屆花甲的周邦彥長途跋涉“徙明州”(今浙江鄞縣)。次年,皇帝火氣消了點兒,念他雖冒犯天顏,但畢竟是書呆子犯倔,且此時的藝術研究所“大晟府”非常需要一個特殊人才來掌管,而精通音律的周邦彥無疑是不二人選,宋徽宗既往不咎,將他召回京城,“入拜祕書監,進徽猷閣待制。”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邦彥好音樂,能自度曲,制樂府長短句。”周邦彥“妙解音律”,曾據“曲有誤,周郎顧”典故,於詞中自稱“周郎”,又將府邸題名為“顧曲堂”。被宋徽宗任命為大宋音樂研究所所長“提舉大晟府”後,他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如魚得水,遊刃有餘,不僅努力拓展音樂領域,潛心研究填詞技巧,“依月用律,月進一曲,不斷創制新聲”,還創制不少新詞調。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瓏四犯》《蘭陵王》等,其中以《六醜》最為著名。

《六醜》“千迴百折,千錘百煉”,據傳李師師為宋徽宗演唱後,精通音樂的宋徽宗品匝出了箇中妙韻,問誰為之?李師師答:“此曲名《六醜》,為周邦彥所創新調。”宋徽宗召而問:“為何取名《六醜》?”周邦彥道:“這首詞共犯六種宮調,是音樂中極美、極難唱的調子,上古的顓頊高陽氏有六個兒子,品行高尚而相貌奇醜,故用來比擬詞牌。”

正如一進京城作《汴都賦》是為謳歌時代新氣象而非謀取進身之階一般,周邦彥二進京城為蔡京獻祝壽詩也無非是隨大流之作,而“不因是求進”,與“熙寧、元祐兩黨均無所依附”。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此番三進汴都,蔡京雖仍一手遮天,周邦彥卻“雖歸班於朝,坐視捷徑,不一趨焉。”他以布衣入京,憑《汴都賦》名動天下,神宗異之破格擢升,“哲宗即置之文館。徽宗又列之郎曹,皆以受知先帝之故。以一賦而得三朝之眷,儒者之榮莫加焉。”

他一生於皇城三進三出,雖然也算是坎坷困頓,但較之蘇軾王安石等遷徙流放,就顯得波瀾不驚。相對平淡的生活經歷,決定了他詞作思想內容狹窄,而只能“言情體物,究極工巧”,在藝術手法上精益求精,所以“美成能作景語,不能作情語。”

王國維推崇他:“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耆卿似樂天,方回、叔原則大曆十子之流,南宋惟一稼軒可比昌黎,而詞中老杜,非先生不可......兩宋之間,一人而已。”

這個遠離政治風雲的純粹藝術家,“蓋文人脫略,於權勢無所趨避”,恬淡瀟灑如詞中那在水面輕滑圓潤、清雅挺俏的荷花,自由自在綻放在自己創造的藝術天地間。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五)病逝南京

周邦彥在藝術研究所“此時情緒此時天,無事小神仙”的滋潤日子僅僅過了兩年,就三出帝都,任真定知府(今河北正定)再改順昌知府(今安徽阜陽),一年後奉命徙知處州(今浙江麗水)。

此時,周邦彥已經65歲高齡,難忍顛簸之苦,請求退休,獲得批准。

朝廷為獎勵他,讓他提舉南京(今河南商丘)鴻慶宮(宋朝為退休老幹部特設的只領工資不幹活的老幹部活動中心)。因方臘在睦州起義,周邦彥只得經杭州渡江到揚州,輾轉到了鴻慶宮。

宣和三年,當故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時,清秀風荷周邦彥黯然凋萎於鴻慶宮齋廳,“年六十六,贈宣奉大夫。”

周邦彥作品,不僅新作一出轟動一時,更風靡整個南宋。

龍山頂,西湖秀美依舊,錢塘洶湧如初。兩鬢霜雪的嶽楚雲含淚凝望西天的晚霞,吟詠著周邦彥的《蘇幕遮》:“燎沈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恍惚中,她看到翩翩漁郎周邦彥,輕搖槳楫蕩小舟,緩緩駛入她心中那泓荷花塘,荷塘上,一一風荷舉......

"

作者:許雲輝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周邦彥)

一頂儒巾風雅,一襲白衣飄逸,一把摺扇瀟灑,如一朵風中秀菏挺舉,秋分晨曦中,北宋詞人周邦彥攜手營妓嶽楚雲,漫步龍山頂(明始名玉皇山),賞青石小徑旁花木扶疏怪石嵯峨,聽嵐霧繚繞處樟柏蒼翠鳥聲啁啾,俯瞰杭州秀麗雄奇景象:北眺西湖,三面雲山,一水抱城,斷橋靜臥,平湖泛波,柳浪翻舞,自在黃鶯翩翩飛,天門雙闕拔地起;南瞰錢塘怒潮奔湧,潮如千軍吼,濤似萬鼓鳴,壯美天下無。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周邦彥悵然吟誦白居易名句,明亮的眼眸佈滿離愁,俊朗的面容鐫刻別恨。

從此,懷古羈旅、寄情風月、詠物抒懷,成為這個“大晟詞人”詞作的主旋律。

他為小鳥依人般的嶽楚雲拭去眼角的淚:“七妹,西湖再美一湖水,錢塘縱狂一條江,邦彥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化龍翔。此去京師,自當盡展所學,揚名天下。七妹且靜候佳音,定有鳳冠霞帔迎娶之日!”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一)風流少年

周邦彥,出生於“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的錢塘(今杭州),其父周原據《詩經.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彥兮”與晉陸機的“邦彥應運興,粲若春林葩”為其取名邦彥。

周原終身未仕,以布衣終其身,然家學淵源,對詩書典籍頂禮膜拜,“家有藏書,清晨必焚香發其覆拜之。有笑者,輒曰:'聖賢之道盡在是,敢不拜耶?’”。良好家境與家教,使周邦彥“性好音律”,與詞曲結下不解之緣。

他天性聰穎,自幼“博涉百家之書”“涉獵書史",西湖美麗的山水和洶湧狂放的錢塘潮時刻陶冶洗滌著他的心靈。

弱冠時的周邦彥風流倜儻,才華出眾,"詩文之外,兼善書法"、"箋奏雜著,皆是傑作"。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年少成名者,難免恃才傲物,放曠不拘,因此不僅流連勾欄瓦肆依紅偎翠,更與營妓嶽楚雲情投意合,小妹妹唱歌郎填詞,前期代表詞作《花心動》《青玉案》等充滿“玉體偎人情何厚,輕惜輕憐轉唧溜”之類低俗色情詞句,以至頗受物議。

"疏雋少儉,不為州里推重",可見,出沒於杭州青樓楚館的周邦彥,的確是個放浪形骸的風流少年。

宋元豐二年(1080年),京都傳來喜訊:朝廷把原定招收一千名太學生的定額,擴大到二千四百人。進入太學參加科考以備仕取,是北宋讀書人的為官必經之道。

周邦彥早已不甘蟄伏杭州一隅,在粉脂堆裡揮霍青春,於是毅然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運,告別年少輕狂的荒唐,作別西湖錢塘的雲彩,離別俏語嬌音的姑娘,一舉考入太學,"布衣西上"京師。從此,錢塘少了一個多作富貴風流之詞的文學浪子,北宋出了一個“負一代詞名”的“集大成者”。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二)汴梁揚名

汴梁作為中原勝地,本已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又經北宋百餘年苦心經營,雕樑畫棟美輪美奐,花開四季繁花似錦,王安石新法全面實行更如錦上添花,皇城空氣中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新氣象。

周邦彥到皇城,好比鳳凰舞九天,蛟龍入大海,“遊太學,有俊聲”。京師的恢弘氣度,汴都的宏偉繁華,時刻刺激著他滿腔的創作熱情。他必須用如椽大筆歌頌這個偉大的時代和這個古老而年輕的城市。

元豐六年(1083)七月,在朝廷舉辦的主題為“謳歌新法”的徵文活動中,周邦彥文思飛揚,嘔心瀝血,“頗頌新法”的七千字的成名作《汴都賦》“期月而成”。

文章不遺餘力地讚頌了在英明皇帝領導下、經過新法洗禮後古都煥發出的蓬勃生機:“大哉炎宋!帝眷所矚。而此汴都,百嘉所毓......玉帛駿奔者萬國,冠冕充塞乎寰宇......"

本次徵文活動,“以太學生獻賦頌者以百數,”但惟獨周邦彥的傑作使宋神宗十分受用,認為“獨邦彥文采可取”,於是"命侍臣讀於邇英閣,召赴政事堂,自太學諸生一命為正。”

周邦彥一步登天,被破格提拔為大學教導處主任(太學正)。

周邦彥陡然從一介寒士擢升為中層領導幹部,自然"聲名一日震耀海內",從此過上愜意瀟灑的“上馬人扶殘醉”的幸福生活,盡情與《玉樓春》裡“大堤花豔驚郎目,秀色穠華看不足”的美貌靈秀女子尋歡作樂。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周邦彥創作《汴都賦》,絕非無良文人的政治投機,而是一個熱血青年在激情燃燒的歲月裡的一曲引吭高歌,更是牛刀小試鋒芒初露的清鳳之聲。

所以,他雖然一飛沖天,卻並未再接再厲歌功頌德。

他的詞集《片玉集》(亦稱《清真集》)不僅“集中又無一頌聖貢諛之作”,更無和韻、步韻的應酬之作,始終保持著文人的清高節操與風中疏荷挺立的那份“清圓”意味。《汴都賦》因“多古文奇字”,佶屈聱牙、冷僻艱深,使“左丞李清臣讀於邇英閣”也只能“多以偏旁言之,不盡悉也。”如此曲高和寡,顯示出的是他“博文多能”。

在流行歌詞領域,他也是深受追捧的一哥:“以樂府獨步。貴人、學士、市儇、侍女知美成詞為可愛。”飆高的人氣並沒有帶來相應的官職,反而授人以柄,微詞不斷,以至在領導崗位上連續五年原地踏步。但生性疏散的他依舊樂此不彼,政治上不思進取,醉心於詩辭歌賦的研究:“居五歲不遷,益盡力於辭章。”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春風得意的周邦彥未忘舊情,曾重返杭州尋找嶽楚雲。然錢塘難覓倩影,西湖不見芳蹤。原來,嶽楚雲已據宋制,五年官妓期滿從良別嫁遠去。

周邦彥心灰意冷,幾日後強打精神,赴杭州太守為他準備的洗塵宴。

酒入愁腸愁更愁,忽聽歌女即席演唱:"朝雲漠漠散輕絲,樓閣淡春姿。”這正是周邦彥與嶽楚雲淚別時為她而作的《少年遊》。他抬起醉眼端詳歌女,一顰一笑,竟然極似嶽楚雲。仔細查問,恰為嶽楚雲之妹。

周邦彥感慨萬千,趁著酒興寫下了著名的《絳脣曲》,傾訴對戀人刻骨銘心的思念和一往情深。作為時常走馬章臺“贏得青樓薄倖名”的周邦彥,能有如此情真意切之作,殊為難得。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三)浮沉州縣

宋神宗去世後,高太后垂簾聽政,罷黜新政,起用舊黨。

以一賦成名的周邦彥處境可想而知。

兩年後,他被迫開始了漂泊的京官外放生活:先被貶廬州教授,次年徙荊州,又改任溧水知縣。

動盪生活固然使他深刻體會到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但也拓寬了視野,更深切體味到羈旅別離況味。疏散豁達的文人天性使他淡化了物化環境,少了失意文人慣有的怨天尤人,多了道家老莊的曠達灑脫。

周邦彥素以“風流自命”,即便在孤寂苦悶的溧水任上,也善於為情感尋找新歸宿。

在溧水,他的一個下屬的侍妾美麗聰慧,才貌雙全,且彈得一手好琴。周邦彥在其家宴上見到她後,驚為天人,一見傾心。隨後經常找藉口在一起把酒言歡,暢談詩詞歌賦,人生理想,還專為她創《風流子》,把男子對伊人的渴望思念通過想像表達得淋漓盡致。

但畢竟她已名花有主,所以後人對周邦彥以權謀私的風雅行為及《風流子》評價不高:“此詞雖極情致纏綿,然律以名教,恐亦有傷風雅已!”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四)直言犯上

高太后薨,宋哲宗親政,復起用新黨,因一賦而被貶"浮沉州縣"十餘年的周邦彥得以落實政策,重返帝都,升任國子監主簿。

適逢權焰熏天的蔡京慶壽,文武百官皆往祝賀。周邦彥初返京城,也不可避俗地獻上祝壽詩。蔡京久仰周邦彥才名,又見詩中有“化行禹貢山川內,人在周公禮樂中”之句,大喜,為他積極奔走,安排覲見。

不久,宋哲宗在崇政殿親切接見了這個飽受流離之苦的著名才子,令其面誦《汴都賦》。周邦彥毫無準備,且年長日久不復記憶,只得將原作與賦表一併獻上。

皇帝早年就讀過《汴都賦》,今見原作,更愛其才,亦被他“命薄數奇,旋遭時變,不能俯仰取容,自觸罷廢,漂零不偶,積年於茲”的遭遇所感動,任命他為祕書省正字。

宋徽宗即位後,周邦彥步步高昇,“歷校書郎、考功員外郎,衛尉、宗正少卿,兼議禮局檢討,以直龍圖閣知河中府。徽宗欲使畢禮書,復留之。逾年,乃知隆德府。”

宋徽宗安排他主持編修禮書,周邦彥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幹得有聲有色,得心應手。當奉命調任河中知府時,朝中竟無人可以接替他。皇帝親自出面做他的思想工作,挽留他完成禮書編修重任後再走。周邦彥學識之淵博,帝王對他之恩寵倚重,可見一斑。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聖眷如此厚寵,下臣自當感激涕零,粉身碎骨以報皇恩浩蕩。偏偏這周邦彥是個異類,非但不投桃報李,反而持操守節,直顏犯上。

宋徽宗熱衷於群臣稟告在他英明正確領導下大宋各地如何“祥瑞沓至”,鼓勵讀書人尤其是國家公務員積極創作謳歌太平盛世的作品。

他心底最盼望的是周邦彥能感恩戴德帶個好頭,再寫出《汴都賦》那樣重量級的傳世佳作,“將使播之樂府”。

周邦彥對皇上的旁敲側擊裝聾作啞,萬歲只得拉下臉來開門見山。周邦彥梗直地一口回絕:“某老矣,頗悔少時輕佻之作。”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臣子做到這份兒上,實在有些張狂。

不久,某個與周邦彥素有嫌隙的同僚,親眼看見他不僅繼續創作“輕佻之作”,還在筵席上為歌妓贈詞,便如實向蔡京做了彙報。蔡京在合適的時機又給宋徽宗上了點兒眼藥。皇帝秋後算帳,將他轟到隆德府(今山西長治市)任知府兼教育局長。

雖說眼不見心不煩,但皇上一想起這事兒就添堵,又令年屆花甲的周邦彥長途跋涉“徙明州”(今浙江鄞縣)。次年,皇帝火氣消了點兒,念他雖冒犯天顏,但畢竟是書呆子犯倔,且此時的藝術研究所“大晟府”非常需要一個特殊人才來掌管,而精通音律的周邦彥無疑是不二人選,宋徽宗既往不咎,將他召回京城,“入拜祕書監,進徽猷閣待制。”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邦彥好音樂,能自度曲,制樂府長短句。”周邦彥“妙解音律”,曾據“曲有誤,周郎顧”典故,於詞中自稱“周郎”,又將府邸題名為“顧曲堂”。被宋徽宗任命為大宋音樂研究所所長“提舉大晟府”後,他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如魚得水,遊刃有餘,不僅努力拓展音樂領域,潛心研究填詞技巧,“依月用律,月進一曲,不斷創制新聲”,還創制不少新詞調。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瓏四犯》《蘭陵王》等,其中以《六醜》最為著名。

《六醜》“千迴百折,千錘百煉”,據傳李師師為宋徽宗演唱後,精通音樂的宋徽宗品匝出了箇中妙韻,問誰為之?李師師答:“此曲名《六醜》,為周邦彥所創新調。”宋徽宗召而問:“為何取名《六醜》?”周邦彥道:“這首詞共犯六種宮調,是音樂中極美、極難唱的調子,上古的顓頊高陽氏有六個兒子,品行高尚而相貌奇醜,故用來比擬詞牌。”

正如一進京城作《汴都賦》是為謳歌時代新氣象而非謀取進身之階一般,周邦彥二進京城為蔡京獻祝壽詩也無非是隨大流之作,而“不因是求進”,與“熙寧、元祐兩黨均無所依附”。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此番三進汴都,蔡京雖仍一手遮天,周邦彥卻“雖歸班於朝,坐視捷徑,不一趨焉。”他以布衣入京,憑《汴都賦》名動天下,神宗異之破格擢升,“哲宗即置之文館。徽宗又列之郎曹,皆以受知先帝之故。以一賦而得三朝之眷,儒者之榮莫加焉。”

他一生於皇城三進三出,雖然也算是坎坷困頓,但較之蘇軾王安石等遷徙流放,就顯得波瀾不驚。相對平淡的生活經歷,決定了他詞作思想內容狹窄,而只能“言情體物,究極工巧”,在藝術手法上精益求精,所以“美成能作景語,不能作情語。”

王國維推崇他:“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耆卿似樂天,方回、叔原則大曆十子之流,南宋惟一稼軒可比昌黎,而詞中老杜,非先生不可......兩宋之間,一人而已。”

這個遠離政治風雲的純粹藝術家,“蓋文人脫略,於權勢無所趨避”,恬淡瀟灑如詞中那在水面輕滑圓潤、清雅挺俏的荷花,自由自在綻放在自己創造的藝術天地間。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五)病逝南京

周邦彥在藝術研究所“此時情緒此時天,無事小神仙”的滋潤日子僅僅過了兩年,就三出帝都,任真定知府(今河北正定)再改順昌知府(今安徽阜陽),一年後奉命徙知處州(今浙江麗水)。

此時,周邦彥已經65歲高齡,難忍顛簸之苦,請求退休,獲得批准。

朝廷為獎勵他,讓他提舉南京(今河南商丘)鴻慶宮(宋朝為退休老幹部特設的只領工資不幹活的老幹部活動中心)。因方臘在睦州起義,周邦彥只得經杭州渡江到揚州,輾轉到了鴻慶宮。

宣和三年,當故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時,清秀風荷周邦彥黯然凋萎於鴻慶宮齋廳,“年六十六,贈宣奉大夫。”

周邦彥作品,不僅新作一出轟動一時,更風靡整個南宋。

龍山頂,西湖秀美依舊,錢塘洶湧如初。兩鬢霜雪的嶽楚雲含淚凝望西天的晚霞,吟詠著周邦彥的《蘇幕遮》:“燎沈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恍惚中,她看到翩翩漁郎周邦彥,輕搖槳楫蕩小舟,緩緩駛入她心中那泓荷花塘,荷塘上,一一風荷舉......

為什麼說周邦彥是骨子裡散發著荷香的風流才子?

【作者簡介】許雲輝,男,1984年畢業於雲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雲南省保山一中高級講師。曾出版專著兩部,在各類刊物上發表文章五十餘萬字。

推薦:

古代中國真的有一個白痴皇帝,他是誰?

史上最驚險的偷情:北宋詞人周邦彥敢讓皇上戴綠帽 ​

看看宋徽宗給畫院出的入學考題,與現在的考試題相比如何?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