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

​最近,教育類節目《圓桌派》的一段視頻上了熱搜。

視頻中,嘉賓竇文濤提到一個現象:有些孩子過早地有了攀比心,比如經常說別的小朋友家有什麼樣的房子,有多好的車......

話題一出,長期研究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李玫瑾教授一針見血:這話不是小孩的,這話一定是孩子聽了大人的。

緊接著,李玫瑾教授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觀點:孩子的表現,折射出父母的水準。

"

​最近,教育類節目《圓桌派》的一段視頻上了熱搜。

視頻中,嘉賓竇文濤提到一個現象:有些孩子過早地有了攀比心,比如經常說別的小朋友家有什麼樣的房子,有多好的車......

話題一出,長期研究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李玫瑾教授一針見血:這話不是小孩的,這話一定是孩子聽了大人的。

緊接著,李玫瑾教授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觀點:孩子的表現,折射出父母的水準。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為人父母,最大的期望莫過於看到自己的孩子長大成才。這份望子成龍的心情,放在古今中外,都是人之常情。

但李玫瑾教授的話,無疑給了我們一個重磅提醒:

家庭教育是一場模仿遊戲,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身教大於言傳。

比起一味對孩子施加期望,更值得父母們去做的事還有很多。

1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我們都看過這樣一則公益廣告:一個小男孩透過門縫,看到自己的媽媽蹲在地上給家裡的老人洗腳。

小男孩若有所思,學著媽媽的樣子端來了一盆水,要為媽媽洗腳。

"

​最近,教育類節目《圓桌派》的一段視頻上了熱搜。

視頻中,嘉賓竇文濤提到一個現象:有些孩子過早地有了攀比心,比如經常說別的小朋友家有什麼樣的房子,有多好的車......

話題一出,長期研究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李玫瑾教授一針見血:這話不是小孩的,這話一定是孩子聽了大人的。

緊接著,李玫瑾教授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觀點:孩子的表現,折射出父母的水準。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為人父母,最大的期望莫過於看到自己的孩子長大成才。這份望子成龍的心情,放在古今中外,都是人之常情。

但李玫瑾教授的話,無疑給了我們一個重磅提醒:

家庭教育是一場模仿遊戲,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身教大於言傳。

比起一味對孩子施加期望,更值得父母們去做的事還有很多。

1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我們都看過這樣一則公益廣告:一個小男孩透過門縫,看到自己的媽媽蹲在地上給家裡的老人洗腳。

小男孩若有所思,學著媽媽的樣子端來了一盆水,要為媽媽洗腳。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曾有人在日本的地鐵上採訪一對正在看書的父子,問這位父親如何讓孩子養成看書的好習慣。

那位父親的回答很簡單:家長愛看書即可,因為孩子天生就會模仿。

"

​最近,教育類節目《圓桌派》的一段視頻上了熱搜。

視頻中,嘉賓竇文濤提到一個現象:有些孩子過早地有了攀比心,比如經常說別的小朋友家有什麼樣的房子,有多好的車......

話題一出,長期研究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李玫瑾教授一針見血:這話不是小孩的,這話一定是孩子聽了大人的。

緊接著,李玫瑾教授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觀點:孩子的表現,折射出父母的水準。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為人父母,最大的期望莫過於看到自己的孩子長大成才。這份望子成龍的心情,放在古今中外,都是人之常情。

但李玫瑾教授的話,無疑給了我們一個重磅提醒:

家庭教育是一場模仿遊戲,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身教大於言傳。

比起一味對孩子施加期望,更值得父母們去做的事還有很多。

1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我們都看過這樣一則公益廣告:一個小男孩透過門縫,看到自己的媽媽蹲在地上給家裡的老人洗腳。

小男孩若有所思,學著媽媽的樣子端來了一盆水,要為媽媽洗腳。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曾有人在日本的地鐵上採訪一對正在看書的父子,問這位父親如何讓孩子養成看書的好習慣。

那位父親的回答很簡單:家長愛看書即可,因為孩子天生就會模仿。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永遠不要小看孩子的模仿,因為這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性格和三觀,乃至未來的每一步。

烏克蘭教育家馬卡連柯說:

“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教訓孩子、命令孩子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是在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在價值觀、行為習慣養成期相處時間最多的人。

孩子的潛意識會認同自己的父母,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自己的父母,把父母的舉動真實地複印出來。

所以才會有那句話——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你見過哪些父母驚豔到你的教育?

高贊回答是一個很簡單的小故事:

一位父親帶著孩子去吃早餐,孩子不小心把豆漿灑了,弄髒了早餐店的地板。 父親沒有責備,也沒有為孩子找藉口,而是帶著孩子先去服務員那裡道了歉。儘管服務員說沒關係,他們可以處理,但父親仍然堅持借了拖把和抹布去處理汙漬。孩子見狀也自覺地拿起工具,和父親一起把地板擦乾淨。沒有指責說教,只有以身作則。這位父親的教育方式,驚豔了在場的很多人。

為人父母,是一門需要用心的學問,因為一個小小的行為,或許會影響孩子一生。

做好這門學問,沒有捷徑。

只有身體力行,把自己作為孩子的鏡子,勤擦拭,常自省。

2

比起對孩子嚴格,更應該對自己嚴格


前不久,黃磊的大女兒多多首次參演話劇的消息登上了熱搜。導演賴聲川對她的表演大加讚賞,表示非常驚喜。

"

​最近,教育類節目《圓桌派》的一段視頻上了熱搜。

視頻中,嘉賓竇文濤提到一個現象:有些孩子過早地有了攀比心,比如經常說別的小朋友家有什麼樣的房子,有多好的車......

話題一出,長期研究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李玫瑾教授一針見血:這話不是小孩的,這話一定是孩子聽了大人的。

緊接著,李玫瑾教授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觀點:孩子的表現,折射出父母的水準。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為人父母,最大的期望莫過於看到自己的孩子長大成才。這份望子成龍的心情,放在古今中外,都是人之常情。

但李玫瑾教授的話,無疑給了我們一個重磅提醒:

家庭教育是一場模仿遊戲,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身教大於言傳。

比起一味對孩子施加期望,更值得父母們去做的事還有很多。

1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我們都看過這樣一則公益廣告:一個小男孩透過門縫,看到自己的媽媽蹲在地上給家裡的老人洗腳。

小男孩若有所思,學著媽媽的樣子端來了一盆水,要為媽媽洗腳。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曾有人在日本的地鐵上採訪一對正在看書的父子,問這位父親如何讓孩子養成看書的好習慣。

那位父親的回答很簡單:家長愛看書即可,因為孩子天生就會模仿。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永遠不要小看孩子的模仿,因為這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性格和三觀,乃至未來的每一步。

烏克蘭教育家馬卡連柯說:

“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教訓孩子、命令孩子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是在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在價值觀、行為習慣養成期相處時間最多的人。

孩子的潛意識會認同自己的父母,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自己的父母,把父母的舉動真實地複印出來。

所以才會有那句話——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你見過哪些父母驚豔到你的教育?

高贊回答是一個很簡單的小故事:

一位父親帶著孩子去吃早餐,孩子不小心把豆漿灑了,弄髒了早餐店的地板。 父親沒有責備,也沒有為孩子找藉口,而是帶著孩子先去服務員那裡道了歉。儘管服務員說沒關係,他們可以處理,但父親仍然堅持借了拖把和抹布去處理汙漬。孩子見狀也自覺地拿起工具,和父親一起把地板擦乾淨。沒有指責說教,只有以身作則。這位父親的教育方式,驚豔了在場的很多人。

為人父母,是一門需要用心的學問,因為一個小小的行為,或許會影響孩子一生。

做好這門學問,沒有捷徑。

只有身體力行,把自己作為孩子的鏡子,勤擦拭,常自省。

2

比起對孩子嚴格,更應該對自己嚴格


前不久,黃磊的大女兒多多首次參演話劇的消息登上了熱搜。導演賴聲川對她的表演大加讚賞,表示非常驚喜。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多多的優秀是有目共睹的,她寫英文劇本、鋼琴拿獎、會畫畫會做手工,堪稱全才少女。如今小小年紀,又登上了話劇《暗戀桃花源》的舞臺。

網友們都說,羨慕這樣的孩子,一出生就是人生贏家。

但事實上,擁有黃磊孫莉這樣的父母,才是人生贏家。

黃磊曾在訪談中提到,他從未逼迫孩子去學什麼。只是在他和孫莉排話劇、寫劇本的時候,多多耳濡目染,自己就喜歡上了這些。

在黃磊的教育理念中,所謂的做“嚴父”、“嚴母”,不是指對孩子多嚴格,而是父母對自己嚴格。

"

​最近,教育類節目《圓桌派》的一段視頻上了熱搜。

視頻中,嘉賓竇文濤提到一個現象:有些孩子過早地有了攀比心,比如經常說別的小朋友家有什麼樣的房子,有多好的車......

話題一出,長期研究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李玫瑾教授一針見血:這話不是小孩的,這話一定是孩子聽了大人的。

緊接著,李玫瑾教授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觀點:孩子的表現,折射出父母的水準。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為人父母,最大的期望莫過於看到自己的孩子長大成才。這份望子成龍的心情,放在古今中外,都是人之常情。

但李玫瑾教授的話,無疑給了我們一個重磅提醒:

家庭教育是一場模仿遊戲,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身教大於言傳。

比起一味對孩子施加期望,更值得父母們去做的事還有很多。

1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我們都看過這樣一則公益廣告:一個小男孩透過門縫,看到自己的媽媽蹲在地上給家裡的老人洗腳。

小男孩若有所思,學著媽媽的樣子端來了一盆水,要為媽媽洗腳。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曾有人在日本的地鐵上採訪一對正在看書的父子,問這位父親如何讓孩子養成看書的好習慣。

那位父親的回答很簡單:家長愛看書即可,因為孩子天生就會模仿。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永遠不要小看孩子的模仿,因為這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性格和三觀,乃至未來的每一步。

烏克蘭教育家馬卡連柯說:

“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教訓孩子、命令孩子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是在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在價值觀、行為習慣養成期相處時間最多的人。

孩子的潛意識會認同自己的父母,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自己的父母,把父母的舉動真實地複印出來。

所以才會有那句話——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你見過哪些父母驚豔到你的教育?

高贊回答是一個很簡單的小故事:

一位父親帶著孩子去吃早餐,孩子不小心把豆漿灑了,弄髒了早餐店的地板。 父親沒有責備,也沒有為孩子找藉口,而是帶著孩子先去服務員那裡道了歉。儘管服務員說沒關係,他們可以處理,但父親仍然堅持借了拖把和抹布去處理汙漬。孩子見狀也自覺地拿起工具,和父親一起把地板擦乾淨。沒有指責說教,只有以身作則。這位父親的教育方式,驚豔了在場的很多人。

為人父母,是一門需要用心的學問,因為一個小小的行為,或許會影響孩子一生。

做好這門學問,沒有捷徑。

只有身體力行,把自己作為孩子的鏡子,勤擦拭,常自省。

2

比起對孩子嚴格,更應該對自己嚴格


前不久,黃磊的大女兒多多首次參演話劇的消息登上了熱搜。導演賴聲川對她的表演大加讚賞,表示非常驚喜。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多多的優秀是有目共睹的,她寫英文劇本、鋼琴拿獎、會畫畫會做手工,堪稱全才少女。如今小小年紀,又登上了話劇《暗戀桃花源》的舞臺。

網友們都說,羨慕這樣的孩子,一出生就是人生贏家。

但事實上,擁有黃磊孫莉這樣的父母,才是人生贏家。

黃磊曾在訪談中提到,他從未逼迫孩子去學什麼。只是在他和孫莉排話劇、寫劇本的時候,多多耳濡目染,自己就喜歡上了這些。

在黃磊的教育理念中,所謂的做“嚴父”、“嚴母”,不是指對孩子多嚴格,而是父母對自己嚴格。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今年高考放榜後,詩詞才女武亦姝和730分高考狀元楊晨煜橫空出世。

一個是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是每臨大事有靜氣。

一時間,“生女當如武亦姝,生子當如楊晨煜”成為無數家庭的教育理想。

"

​最近,教育類節目《圓桌派》的一段視頻上了熱搜。

視頻中,嘉賓竇文濤提到一個現象:有些孩子過早地有了攀比心,比如經常說別的小朋友家有什麼樣的房子,有多好的車......

話題一出,長期研究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李玫瑾教授一針見血:這話不是小孩的,這話一定是孩子聽了大人的。

緊接著,李玫瑾教授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觀點:孩子的表現,折射出父母的水準。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為人父母,最大的期望莫過於看到自己的孩子長大成才。這份望子成龍的心情,放在古今中外,都是人之常情。

但李玫瑾教授的話,無疑給了我們一個重磅提醒:

家庭教育是一場模仿遊戲,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身教大於言傳。

比起一味對孩子施加期望,更值得父母們去做的事還有很多。

1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我們都看過這樣一則公益廣告:一個小男孩透過門縫,看到自己的媽媽蹲在地上給家裡的老人洗腳。

小男孩若有所思,學著媽媽的樣子端來了一盆水,要為媽媽洗腳。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曾有人在日本的地鐵上採訪一對正在看書的父子,問這位父親如何讓孩子養成看書的好習慣。

那位父親的回答很簡單:家長愛看書即可,因為孩子天生就會模仿。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永遠不要小看孩子的模仿,因為這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性格和三觀,乃至未來的每一步。

烏克蘭教育家馬卡連柯說:

“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教訓孩子、命令孩子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是在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在價值觀、行為習慣養成期相處時間最多的人。

孩子的潛意識會認同自己的父母,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自己的父母,把父母的舉動真實地複印出來。

所以才會有那句話——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你見過哪些父母驚豔到你的教育?

高贊回答是一個很簡單的小故事:

一位父親帶著孩子去吃早餐,孩子不小心把豆漿灑了,弄髒了早餐店的地板。 父親沒有責備,也沒有為孩子找藉口,而是帶著孩子先去服務員那裡道了歉。儘管服務員說沒關係,他們可以處理,但父親仍然堅持借了拖把和抹布去處理汙漬。孩子見狀也自覺地拿起工具,和父親一起把地板擦乾淨。沒有指責說教,只有以身作則。這位父親的教育方式,驚豔了在場的很多人。

為人父母,是一門需要用心的學問,因為一個小小的行為,或許會影響孩子一生。

做好這門學問,沒有捷徑。

只有身體力行,把自己作為孩子的鏡子,勤擦拭,常自省。

2

比起對孩子嚴格,更應該對自己嚴格


前不久,黃磊的大女兒多多首次參演話劇的消息登上了熱搜。導演賴聲川對她的表演大加讚賞,表示非常驚喜。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多多的優秀是有目共睹的,她寫英文劇本、鋼琴拿獎、會畫畫會做手工,堪稱全才少女。如今小小年紀,又登上了話劇《暗戀桃花源》的舞臺。

網友們都說,羨慕這樣的孩子,一出生就是人生贏家。

但事實上,擁有黃磊孫莉這樣的父母,才是人生贏家。

黃磊曾在訪談中提到,他從未逼迫孩子去學什麼。只是在他和孫莉排話劇、寫劇本的時候,多多耳濡目染,自己就喜歡上了這些。

在黃磊的教育理念中,所謂的做“嚴父”、“嚴母”,不是指對孩子多嚴格,而是父母對自己嚴格。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今年高考放榜後,詩詞才女武亦姝和730分高考狀元楊晨煜橫空出世。

一個是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是每臨大事有靜氣。

一時間,“生女當如武亦姝,生子當如楊晨煜”成為無數家庭的教育理想。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殊不知,兩個孩子折射出來的,是他們從小接受的優質家庭教育。

武亦姝的爸爸四點半關閉手機,陪孩子讀詩詞、聊人生;

楊晨煜的媽媽也表示,監督孩子時家長自己也要自律,不能把孩子丟一邊自己玩手機。

教育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三流的父母當保姆,二流的父母當教練,一流的父母當榜樣。

比起苦口婆心地要求孩子努力,不如先讓孩子看到父母的上進。

想讓孩子成為理想中的孩子,不如我們首先成為優質的父母。

3

父母要學會放手,允許孩子做自己

還記得北大高材生王猛的萬言控訴信嗎?

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發萬字長文控訴父母的控制慾。誰都想不到,這個一貫聽話順從的孩子,會做出這樣極端的行為。

15000餘字的長信,記錄了他從小學到出國,與父母之間的種種經歷:

父母一直傾向於把他關在家裡,按自己的喜好包辦事情,幾乎沒有一次是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進行選擇的。

"

​最近,教育類節目《圓桌派》的一段視頻上了熱搜。

視頻中,嘉賓竇文濤提到一個現象:有些孩子過早地有了攀比心,比如經常說別的小朋友家有什麼樣的房子,有多好的車......

話題一出,長期研究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李玫瑾教授一針見血:這話不是小孩的,這話一定是孩子聽了大人的。

緊接著,李玫瑾教授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觀點:孩子的表現,折射出父母的水準。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為人父母,最大的期望莫過於看到自己的孩子長大成才。這份望子成龍的心情,放在古今中外,都是人之常情。

但李玫瑾教授的話,無疑給了我們一個重磅提醒:

家庭教育是一場模仿遊戲,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身教大於言傳。

比起一味對孩子施加期望,更值得父母們去做的事還有很多。

1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我們都看過這樣一則公益廣告:一個小男孩透過門縫,看到自己的媽媽蹲在地上給家裡的老人洗腳。

小男孩若有所思,學著媽媽的樣子端來了一盆水,要為媽媽洗腳。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曾有人在日本的地鐵上採訪一對正在看書的父子,問這位父親如何讓孩子養成看書的好習慣。

那位父親的回答很簡單:家長愛看書即可,因為孩子天生就會模仿。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永遠不要小看孩子的模仿,因為這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性格和三觀,乃至未來的每一步。

烏克蘭教育家馬卡連柯說:

“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教訓孩子、命令孩子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是在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在價值觀、行為習慣養成期相處時間最多的人。

孩子的潛意識會認同自己的父母,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自己的父母,把父母的舉動真實地複印出來。

所以才會有那句話——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你見過哪些父母驚豔到你的教育?

高贊回答是一個很簡單的小故事:

一位父親帶著孩子去吃早餐,孩子不小心把豆漿灑了,弄髒了早餐店的地板。 父親沒有責備,也沒有為孩子找藉口,而是帶著孩子先去服務員那裡道了歉。儘管服務員說沒關係,他們可以處理,但父親仍然堅持借了拖把和抹布去處理汙漬。孩子見狀也自覺地拿起工具,和父親一起把地板擦乾淨。沒有指責說教,只有以身作則。這位父親的教育方式,驚豔了在場的很多人。

為人父母,是一門需要用心的學問,因為一個小小的行為,或許會影響孩子一生。

做好這門學問,沒有捷徑。

只有身體力行,把自己作為孩子的鏡子,勤擦拭,常自省。

2

比起對孩子嚴格,更應該對自己嚴格


前不久,黃磊的大女兒多多首次參演話劇的消息登上了熱搜。導演賴聲川對她的表演大加讚賞,表示非常驚喜。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多多的優秀是有目共睹的,她寫英文劇本、鋼琴拿獎、會畫畫會做手工,堪稱全才少女。如今小小年紀,又登上了話劇《暗戀桃花源》的舞臺。

網友們都說,羨慕這樣的孩子,一出生就是人生贏家。

但事實上,擁有黃磊孫莉這樣的父母,才是人生贏家。

黃磊曾在訪談中提到,他從未逼迫孩子去學什麼。只是在他和孫莉排話劇、寫劇本的時候,多多耳濡目染,自己就喜歡上了這些。

在黃磊的教育理念中,所謂的做“嚴父”、“嚴母”,不是指對孩子多嚴格,而是父母對自己嚴格。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今年高考放榜後,詩詞才女武亦姝和730分高考狀元楊晨煜橫空出世。

一個是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是每臨大事有靜氣。

一時間,“生女當如武亦姝,生子當如楊晨煜”成為無數家庭的教育理想。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殊不知,兩個孩子折射出來的,是他們從小接受的優質家庭教育。

武亦姝的爸爸四點半關閉手機,陪孩子讀詩詞、聊人生;

楊晨煜的媽媽也表示,監督孩子時家長自己也要自律,不能把孩子丟一邊自己玩手機。

教育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三流的父母當保姆,二流的父母當教練,一流的父母當榜樣。

比起苦口婆心地要求孩子努力,不如先讓孩子看到父母的上進。

想讓孩子成為理想中的孩子,不如我們首先成為優質的父母。

3

父母要學會放手,允許孩子做自己

還記得北大高材生王猛的萬言控訴信嗎?

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發萬字長文控訴父母的控制慾。誰都想不到,這個一貫聽話順從的孩子,會做出這樣極端的行為。

15000餘字的長信,記錄了他從小學到出國,與父母之間的種種經歷:

父母一直傾向於把他關在家裡,按自己的喜好包辦事情,幾乎沒有一次是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進行選擇的。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王猛從小就是令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高考狀元,北大高材生,後來又成為美國排名前50大學的研究生。

王猛的父母難以接受,自己傾盡一切培養出的孩子,到頭來居然要和這個家庭決裂。

可只有王猛自己知道,這些年只不過是困在一個看不見的模具中,活成了父母想要的樣子。

最近大熱的電影《哪吒》中,有一句臺詞發人深省。李靖對哪吒說:孩子,你是誰,你自己說了才算。

電影振聾發聵,而現實中更多時候卻是——“是我生了你,我說了才算。”

最近廣受關注的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小歡喜》中,就上演了這樣一幕:

陶虹飾演一位控制慾極強的單親媽媽,她將所有心力傾注在女兒身上,將女兒視作唯一的希望。

在這種高壓的教育方式下,控制慾成為了親子關係的殺手,媽媽焦頭爛額,孩子怨氣沖天。

一向乖巧聽話的女兒,現在視她為敵人:

“我討厭按照你的想法活著!”

“我恨你!”

於是,這位媽媽使出了殺手鐗:“我為了你放棄了多少我自己想做的事,你知道嗎!我一切都是為了你!”

聽了媽媽的話,女兒淚流滿面,卻無力再多說一句,只是痛苦地抓著頭髮,默默哭泣。

"

​最近,教育類節目《圓桌派》的一段視頻上了熱搜。

視頻中,嘉賓竇文濤提到一個現象:有些孩子過早地有了攀比心,比如經常說別的小朋友家有什麼樣的房子,有多好的車......

話題一出,長期研究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李玫瑾教授一針見血:這話不是小孩的,這話一定是孩子聽了大人的。

緊接著,李玫瑾教授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觀點:孩子的表現,折射出父母的水準。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為人父母,最大的期望莫過於看到自己的孩子長大成才。這份望子成龍的心情,放在古今中外,都是人之常情。

但李玫瑾教授的話,無疑給了我們一個重磅提醒:

家庭教育是一場模仿遊戲,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身教大於言傳。

比起一味對孩子施加期望,更值得父母們去做的事還有很多。

1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我們都看過這樣一則公益廣告:一個小男孩透過門縫,看到自己的媽媽蹲在地上給家裡的老人洗腳。

小男孩若有所思,學著媽媽的樣子端來了一盆水,要為媽媽洗腳。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曾有人在日本的地鐵上採訪一對正在看書的父子,問這位父親如何讓孩子養成看書的好習慣。

那位父親的回答很簡單:家長愛看書即可,因為孩子天生就會模仿。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永遠不要小看孩子的模仿,因為這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性格和三觀,乃至未來的每一步。

烏克蘭教育家馬卡連柯說:

“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教訓孩子、命令孩子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是在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在價值觀、行為習慣養成期相處時間最多的人。

孩子的潛意識會認同自己的父母,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自己的父母,把父母的舉動真實地複印出來。

所以才會有那句話——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你見過哪些父母驚豔到你的教育?

高贊回答是一個很簡單的小故事:

一位父親帶著孩子去吃早餐,孩子不小心把豆漿灑了,弄髒了早餐店的地板。 父親沒有責備,也沒有為孩子找藉口,而是帶著孩子先去服務員那裡道了歉。儘管服務員說沒關係,他們可以處理,但父親仍然堅持借了拖把和抹布去處理汙漬。孩子見狀也自覺地拿起工具,和父親一起把地板擦乾淨。沒有指責說教,只有以身作則。這位父親的教育方式,驚豔了在場的很多人。

為人父母,是一門需要用心的學問,因為一個小小的行為,或許會影響孩子一生。

做好這門學問,沒有捷徑。

只有身體力行,把自己作為孩子的鏡子,勤擦拭,常自省。

2

比起對孩子嚴格,更應該對自己嚴格


前不久,黃磊的大女兒多多首次參演話劇的消息登上了熱搜。導演賴聲川對她的表演大加讚賞,表示非常驚喜。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多多的優秀是有目共睹的,她寫英文劇本、鋼琴拿獎、會畫畫會做手工,堪稱全才少女。如今小小年紀,又登上了話劇《暗戀桃花源》的舞臺。

網友們都說,羨慕這樣的孩子,一出生就是人生贏家。

但事實上,擁有黃磊孫莉這樣的父母,才是人生贏家。

黃磊曾在訪談中提到,他從未逼迫孩子去學什麼。只是在他和孫莉排話劇、寫劇本的時候,多多耳濡目染,自己就喜歡上了這些。

在黃磊的教育理念中,所謂的做“嚴父”、“嚴母”,不是指對孩子多嚴格,而是父母對自己嚴格。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今年高考放榜後,詩詞才女武亦姝和730分高考狀元楊晨煜橫空出世。

一個是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是每臨大事有靜氣。

一時間,“生女當如武亦姝,生子當如楊晨煜”成為無數家庭的教育理想。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殊不知,兩個孩子折射出來的,是他們從小接受的優質家庭教育。

武亦姝的爸爸四點半關閉手機,陪孩子讀詩詞、聊人生;

楊晨煜的媽媽也表示,監督孩子時家長自己也要自律,不能把孩子丟一邊自己玩手機。

教育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三流的父母當保姆,二流的父母當教練,一流的父母當榜樣。

比起苦口婆心地要求孩子努力,不如先讓孩子看到父母的上進。

想讓孩子成為理想中的孩子,不如我們首先成為優質的父母。

3

父母要學會放手,允許孩子做自己

還記得北大高材生王猛的萬言控訴信嗎?

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發萬字長文控訴父母的控制慾。誰都想不到,這個一貫聽話順從的孩子,會做出這樣極端的行為。

15000餘字的長信,記錄了他從小學到出國,與父母之間的種種經歷:

父母一直傾向於把他關在家裡,按自己的喜好包辦事情,幾乎沒有一次是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進行選擇的。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王猛從小就是令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高考狀元,北大高材生,後來又成為美國排名前50大學的研究生。

王猛的父母難以接受,自己傾盡一切培養出的孩子,到頭來居然要和這個家庭決裂。

可只有王猛自己知道,這些年只不過是困在一個看不見的模具中,活成了父母想要的樣子。

最近大熱的電影《哪吒》中,有一句臺詞發人深省。李靖對哪吒說:孩子,你是誰,你自己說了才算。

電影振聾發聵,而現實中更多時候卻是——“是我生了你,我說了才算。”

最近廣受關注的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小歡喜》中,就上演了這樣一幕:

陶虹飾演一位控制慾極強的單親媽媽,她將所有心力傾注在女兒身上,將女兒視作唯一的希望。

在這種高壓的教育方式下,控制慾成為了親子關係的殺手,媽媽焦頭爛額,孩子怨氣沖天。

一向乖巧聽話的女兒,現在視她為敵人:

“我討厭按照你的想法活著!”

“我恨你!”

於是,這位媽媽使出了殺手鐗:“我為了你放棄了多少我自己想做的事,你知道嗎!我一切都是為了你!”

聽了媽媽的話,女兒淚流滿面,卻無力再多說一句,只是痛苦地抓著頭髮,默默哭泣。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馬薇薇曾在《奇葩說》裡談到父母角色時這樣說道:

“父母為孩子犧牲一輩子,沒有自我,但他們卻要容忍自己的孩子,忽然有了自我。”

這是一個極大的教育誤區。因為控制慾如同一道鴻溝,將愛和付出隔離在外,讓孩子只能感受到強迫和壓力。

學會放手,允許孩子成為他們想要的自己,才是智慧的父母。

4

成功的教育,從來都是雙贏的。


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說:家庭教育對父母來說,首先是自我教育。

深以為然。

教育孩子的過程,何嘗不是父母們成為更好的自己的過程。

今年4月份,新華社報道了一則非常勵志的新聞:

49歲的原夢園,是上海交通大學的一名宿管阿姨。她連續3年旁聽交大的專業課程,每天堅持背單詞,最終考上了廣西大學的在職研究生。

"

​最近,教育類節目《圓桌派》的一段視頻上了熱搜。

視頻中,嘉賓竇文濤提到一個現象:有些孩子過早地有了攀比心,比如經常說別的小朋友家有什麼樣的房子,有多好的車......

話題一出,長期研究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李玫瑾教授一針見血:這話不是小孩的,這話一定是孩子聽了大人的。

緊接著,李玫瑾教授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觀點:孩子的表現,折射出父母的水準。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為人父母,最大的期望莫過於看到自己的孩子長大成才。這份望子成龍的心情,放在古今中外,都是人之常情。

但李玫瑾教授的話,無疑給了我們一個重磅提醒:

家庭教育是一場模仿遊戲,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身教大於言傳。

比起一味對孩子施加期望,更值得父母們去做的事還有很多。

1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我們都看過這樣一則公益廣告:一個小男孩透過門縫,看到自己的媽媽蹲在地上給家裡的老人洗腳。

小男孩若有所思,學著媽媽的樣子端來了一盆水,要為媽媽洗腳。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曾有人在日本的地鐵上採訪一對正在看書的父子,問這位父親如何讓孩子養成看書的好習慣。

那位父親的回答很簡單:家長愛看書即可,因為孩子天生就會模仿。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永遠不要小看孩子的模仿,因為這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性格和三觀,乃至未來的每一步。

烏克蘭教育家馬卡連柯說:

“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教訓孩子、命令孩子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是在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在價值觀、行為習慣養成期相處時間最多的人。

孩子的潛意識會認同自己的父母,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自己的父母,把父母的舉動真實地複印出來。

所以才會有那句話——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你見過哪些父母驚豔到你的教育?

高贊回答是一個很簡單的小故事:

一位父親帶著孩子去吃早餐,孩子不小心把豆漿灑了,弄髒了早餐店的地板。 父親沒有責備,也沒有為孩子找藉口,而是帶著孩子先去服務員那裡道了歉。儘管服務員說沒關係,他們可以處理,但父親仍然堅持借了拖把和抹布去處理汙漬。孩子見狀也自覺地拿起工具,和父親一起把地板擦乾淨。沒有指責說教,只有以身作則。這位父親的教育方式,驚豔了在場的很多人。

為人父母,是一門需要用心的學問,因為一個小小的行為,或許會影響孩子一生。

做好這門學問,沒有捷徑。

只有身體力行,把自己作為孩子的鏡子,勤擦拭,常自省。

2

比起對孩子嚴格,更應該對自己嚴格


前不久,黃磊的大女兒多多首次參演話劇的消息登上了熱搜。導演賴聲川對她的表演大加讚賞,表示非常驚喜。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多多的優秀是有目共睹的,她寫英文劇本、鋼琴拿獎、會畫畫會做手工,堪稱全才少女。如今小小年紀,又登上了話劇《暗戀桃花源》的舞臺。

網友們都說,羨慕這樣的孩子,一出生就是人生贏家。

但事實上,擁有黃磊孫莉這樣的父母,才是人生贏家。

黃磊曾在訪談中提到,他從未逼迫孩子去學什麼。只是在他和孫莉排話劇、寫劇本的時候,多多耳濡目染,自己就喜歡上了這些。

在黃磊的教育理念中,所謂的做“嚴父”、“嚴母”,不是指對孩子多嚴格,而是父母對自己嚴格。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今年高考放榜後,詩詞才女武亦姝和730分高考狀元楊晨煜橫空出世。

一個是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是每臨大事有靜氣。

一時間,“生女當如武亦姝,生子當如楊晨煜”成為無數家庭的教育理想。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殊不知,兩個孩子折射出來的,是他們從小接受的優質家庭教育。

武亦姝的爸爸四點半關閉手機,陪孩子讀詩詞、聊人生;

楊晨煜的媽媽也表示,監督孩子時家長自己也要自律,不能把孩子丟一邊自己玩手機。

教育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三流的父母當保姆,二流的父母當教練,一流的父母當榜樣。

比起苦口婆心地要求孩子努力,不如先讓孩子看到父母的上進。

想讓孩子成為理想中的孩子,不如我們首先成為優質的父母。

3

父母要學會放手,允許孩子做自己

還記得北大高材生王猛的萬言控訴信嗎?

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發萬字長文控訴父母的控制慾。誰都想不到,這個一貫聽話順從的孩子,會做出這樣極端的行為。

15000餘字的長信,記錄了他從小學到出國,與父母之間的種種經歷:

父母一直傾向於把他關在家裡,按自己的喜好包辦事情,幾乎沒有一次是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進行選擇的。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王猛從小就是令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高考狀元,北大高材生,後來又成為美國排名前50大學的研究生。

王猛的父母難以接受,自己傾盡一切培養出的孩子,到頭來居然要和這個家庭決裂。

可只有王猛自己知道,這些年只不過是困在一個看不見的模具中,活成了父母想要的樣子。

最近大熱的電影《哪吒》中,有一句臺詞發人深省。李靖對哪吒說:孩子,你是誰,你自己說了才算。

電影振聾發聵,而現實中更多時候卻是——“是我生了你,我說了才算。”

最近廣受關注的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小歡喜》中,就上演了這樣一幕:

陶虹飾演一位控制慾極強的單親媽媽,她將所有心力傾注在女兒身上,將女兒視作唯一的希望。

在這種高壓的教育方式下,控制慾成為了親子關係的殺手,媽媽焦頭爛額,孩子怨氣沖天。

一向乖巧聽話的女兒,現在視她為敵人:

“我討厭按照你的想法活著!”

“我恨你!”

於是,這位媽媽使出了殺手鐗:“我為了你放棄了多少我自己想做的事,你知道嗎!我一切都是為了你!”

聽了媽媽的話,女兒淚流滿面,卻無力再多說一句,只是痛苦地抓著頭髮,默默哭泣。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馬薇薇曾在《奇葩說》裡談到父母角色時這樣說道:

“父母為孩子犧牲一輩子,沒有自我,但他們卻要容忍自己的孩子,忽然有了自我。”

這是一個極大的教育誤區。因為控制慾如同一道鴻溝,將愛和付出隔離在外,讓孩子只能感受到強迫和壓力。

學會放手,允許孩子成為他們想要的自己,才是智慧的父母。

4

成功的教育,從來都是雙贏的。


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說:家庭教育對父母來說,首先是自我教育。

深以為然。

教育孩子的過程,何嘗不是父母們成為更好的自己的過程。

今年4月份,新華社報道了一則非常勵志的新聞:

49歲的原夢園,是上海交通大學的一名宿管阿姨。她連續3年旁聽交大的專業課程,每天堅持背單詞,最終考上了廣西大學的在職研究生。

一句話點破為人父母的真相?來看看李玫瑾又說了什麼

更勵志的是,她原本是陪兒子考研的,沒想到今年和兒子成為了同一屆研究生。

其實在學習上,原夢園阿姨的一家人都像“開了掛”。

她的丈夫本是技校生,結婚後先讀了電大大專、自學考本科,2002年考取了鄭州大學碩士,2005年又考取上海交大博士。

在孩子的教育上,夫妻二人從來沒有給孩子設限,支持孩子的自我發展。

後來,兒子也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上海交大的研究生,潛心研究自己喜歡的專業。

阿姨在採訪中談到:“只有我們自己以身作則,為他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才能在潛移默化中促進他前進。而且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作為父母不應該強加干涉。”

不僅以身作則,而且懂得放手。這個家庭的教育方式,引發了無數家長的反思。

父母的言談舉止,就是一本貫穿孩子一生的教科書。

如果這本書裡充滿了努力和奮鬥,那麼孩子便能學著勇敢拼搏;

如果這本書裡遍佈著消極和懈怠,又如何激發孩子的正能量?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將這本“教科書”裝進行囊,外面的世界終究還是需要孩子們自己去闖。

就像原阿姨一家,孩子心中有帆,父母陪著他奮力划槳,向著理想的未來乘風破浪。

成功的教育,從來都是雙贏的。

希望父母們對孩子少一些苛責,對自身多一些要求,挖掘出更好的自己;

也給孩子給出自我發展的空間,學會放手,讓孩子蛻變成更好的自己。

共勉。

©作者簡介: 小玉老師,有道精品課特邀家庭教育講師,知乎親子類文章高贊作者。

本文首發於有道精品課旗下公眾號【初中伴學站】,歡迎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