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不掉的溼氣,就是治不好的病,老中醫有妙招!

現在的生活條件也是越來越好了,很多人都會大魚大肉的吃,而且吃的食物裡面有汙染的,運動也是變的非常少,那麼這個時候身體也是非常虛弱的,有時候也會出現一些溼熱,或者是溼氣非常重,那麼這個時候到底如何做的呢?有一些中醫的小方法就可以達到治療的呢。

化不掉的溼氣,就是治不好的病,老中醫有妙招!

溼氣如此害人,我們要如何祛除呢?

1、運動——規律的運動,對扶陽祛溼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有一點要注意,運動後一定不要立馬沖澡或猛灌冷飲,內熱與外冷相遇會加重溼氣,無疑是雪上加霜。

2、穴位療法:根據溼邪所在的部位按摩穴位

1、血海穴: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兩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2、天樞穴: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天樞穴位於人體中腹部,肚臍兩側兩寸處。

3、地機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在陰陵泉穴直下3寸,即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脛骨內側面後緣處。

4、中脘穴:位於上腹部,在肚臍上4寸的腹中線上,可仰臥取穴,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5、陰陵泉穴:採用正坐或仰臥姿勢,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處於脛骨後緣和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

6、豐隆穴: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拇指)。

還有一種中醫外治的的方法--穴位貼敷。不經消化道,不走肝腎,通過刺激穴位,激發經絡之氣,祛溼散寒,補虛清熱,改善亞健康。在央視的《健康之路》欄目中也有過科普。

3、中醫穴位敷貼法

你可能聽過,生薑能夠祛溼,但是用發酵姜根粉做穴位貼敷療法,效果最好。

在《清太醫院配方》一書中,載有“延年湧泉膏”之防病保健方:藥用杜仲、牛膝、熟地、等12種藥熬枯去渣,入鉛丹收膏,再加入丁香、麝香等攪拌成膏,製成膏貼。

據載:此膏可治先天不足,後天虧損,骨痿身瘦,陽氣虛弱;以至腠理不密,易受風寒,常多疾病。若常貼湧泉穴,兼貼腎俞、關元穴,不但終身永無寒溼、腳氣、癱瘓之症,而且能防病保健,延年益壽,此後漸漸流傳於民間,經現代科技改良製成藥包貼敷足底湧泉穴叫足貼,此配方比其他的祛溼方法效果都要好。

穴在漢語中就是窟窿和洞的意思。《內經·靈樞》中描述穴位說:“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從中醫角度來講,皮肉之內是一條一條的經絡,而穴位就位於這些經絡上。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氣血停留匯聚的地方就形成了穴位,所以穴位不僅僅在氣血運行中起到樞紐的作用,同時還是機體與外界相互交流的門戶。

我們大家就應該選擇一些運動的方式,只有規律的運動才可以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康的,還有就是可以選擇中醫的一些穴位的按摩,因為經常按摩才可以在這裡更加健康的,所以溼氣非常重,也可以選擇飲食的方式去調理,或者是運動的方式去調理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