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是病!別再傻傻地補陽了!陽氣只能養,不能補'

"

《黃帝內經》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所以養護陽氣是養生治病之本,當陽氣不足時,病症都會找上身來!

著名中醫李可認為:“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當你的陽氣處在一個固祕(飽滿)的狀態下的時候,才能達到陰平陽祕的健康狀態。

而人體所有器官、吃進去的食物,各種營養成分,這些東西是屬於陰。

因此陽氣只能養,而無法補。

與自然界的變化相同,人在春夏兩季,耗費的陽氣最多,所以在這個時候特別要強調養陽了。

陽氣不足,易患6種小病痛

01、手腳冰涼

陽虛則生外寒,陽虛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手腳冰涼。這是因為四肢末端得不到陽氣的溫煦,血液循環差。

虛得越厲害 ,手腳的溫度就越低,症狀嚴重的人,膝蓋以下、胳膊肘以下都是涼的。

不過有一種冷需要和陽虛的冷區別開來,就是四肢末端冰涼,手到了胳膊那裡就不涼了,腳到腳踝以上就不涼了。

"

《黃帝內經》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所以養護陽氣是養生治病之本,當陽氣不足時,病症都會找上身來!

著名中醫李可認為:“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當你的陽氣處在一個固祕(飽滿)的狀態下的時候,才能達到陰平陽祕的健康狀態。

而人體所有器官、吃進去的食物,各種營養成分,這些東西是屬於陰。

因此陽氣只能養,而無法補。

與自然界的變化相同,人在春夏兩季,耗費的陽氣最多,所以在這個時候特別要強調養陽了。

陽氣不足,易患6種小病痛

01、手腳冰涼

陽虛則生外寒,陽虛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手腳冰涼。這是因為四肢末端得不到陽氣的溫煦,血液循環差。

虛得越厲害 ,手腳的溫度就越低,症狀嚴重的人,膝蓋以下、胳膊肘以下都是涼的。

不過有一種冷需要和陽虛的冷區別開來,就是四肢末端冰涼,手到了胳膊那裡就不涼了,腳到腳踝以上就不涼了。

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是病!別再傻傻地補陽了!陽氣只能養,不能補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通常不是虛了,而是堵了。

往往是由於肝氣不順暢,導致氣血壅滯,陽氣閉塞於內,不能通達四肢。此時需要行氣活血,而不是單純的養護陽氣。

02、怕寒怕冷還怕風

陽氣足則機體功能狀態就飽滿,陽氣虛化生的熱量不夠、抵禦外寒的能力也差。

這種怕風怕冷是長期的,不是暫時的,穿的衣服總比別人多,耐熱不耐寒,常年體溫偏低。

頭怕風吹、後背怕涼,但生病很少發高燒,往往是低熱,到37度多就很難受了,吃退燒藥也不好退。

氣虛也會怕冷怕風,不同的是氣虛一般會出現稍微活動就氣喘、出汗的情況,此時補脾胃、補氣效果更好。

03、頻繁的感冒咳嗽

《黃帝內經》中有句話說:“邪風之至,急如風雨”。意思是說四時不正之氣侵犯人體的時候,如風雨般迅速,讓人防不勝防。

陽氣足的人就算病了,症狀看起來很嚴重,但來得快去得也快;而陽虛的人反而症狀輕微,痊癒得慢。

因為疾病症狀是陽氣與外邪爭鬥的表現,陽氣充足則“戰況激烈”;陽氣不足雖“戰況緩和”,但邪氣反而會直接入侵身體深處、纏綿反覆,自然就好得慢。

"

《黃帝內經》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所以養護陽氣是養生治病之本,當陽氣不足時,病症都會找上身來!

著名中醫李可認為:“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當你的陽氣處在一個固祕(飽滿)的狀態下的時候,才能達到陰平陽祕的健康狀態。

而人體所有器官、吃進去的食物,各種營養成分,這些東西是屬於陰。

因此陽氣只能養,而無法補。

與自然界的變化相同,人在春夏兩季,耗費的陽氣最多,所以在這個時候特別要強調養陽了。

陽氣不足,易患6種小病痛

01、手腳冰涼

陽虛則生外寒,陽虛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手腳冰涼。這是因為四肢末端得不到陽氣的溫煦,血液循環差。

虛得越厲害 ,手腳的溫度就越低,症狀嚴重的人,膝蓋以下、胳膊肘以下都是涼的。

不過有一種冷需要和陽虛的冷區別開來,就是四肢末端冰涼,手到了胳膊那裡就不涼了,腳到腳踝以上就不涼了。

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是病!別再傻傻地補陽了!陽氣只能養,不能補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通常不是虛了,而是堵了。

往往是由於肝氣不順暢,導致氣血壅滯,陽氣閉塞於內,不能通達四肢。此時需要行氣活血,而不是單純的養護陽氣。

02、怕寒怕冷還怕風

陽氣足則機體功能狀態就飽滿,陽氣虛化生的熱量不夠、抵禦外寒的能力也差。

這種怕風怕冷是長期的,不是暫時的,穿的衣服總比別人多,耐熱不耐寒,常年體溫偏低。

頭怕風吹、後背怕涼,但生病很少發高燒,往往是低熱,到37度多就很難受了,吃退燒藥也不好退。

氣虛也會怕冷怕風,不同的是氣虛一般會出現稍微活動就氣喘、出汗的情況,此時補脾胃、補氣效果更好。

03、頻繁的感冒咳嗽

《黃帝內經》中有句話說:“邪風之至,急如風雨”。意思是說四時不正之氣侵犯人體的時候,如風雨般迅速,讓人防不勝防。

陽氣足的人就算病了,症狀看起來很嚴重,但來得快去得也快;而陽虛的人反而症狀輕微,痊癒得慢。

因為疾病症狀是陽氣與外邪爭鬥的表現,陽氣充足則“戰況激烈”;陽氣不足雖“戰況緩和”,但邪氣反而會直接入侵身體深處、纏綿反覆,自然就好得慢。

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是病!別再傻傻地補陽了!陽氣只能養,不能補

04、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西醫又叫變應性鼻炎。症狀表現為每天早晨起來,接連不斷地打噴嚏,少則幾個,多則十幾個,在接觸過敏原後隨時打噴嚏。

更尷尬的是,不感冒也有大量清水樣鼻涕,有時還可能不自覺地從鼻孔滴下。

從中醫的角度說,這就是正氣不足、寒邪入侵於表、鬱滯於鼻竅,主要跟肺、脾、腎的虛損有關,誘因多是空調的過度使用。

05、胃寒、胃痛、腹瀉

有些人特別容易感覺胃部發冷,一受涼或吃些寒涼的就肚子痛、拉肚子,平時大便也經常不成形。這就是陽虛、脾陽不足引起的。

脾胃是人體後天之本,是五臟的後勤部,如果脾陽不足,運化能力差,脾胃之氣不能持續地供養五臟,最後陽氣就會越來越虛。

所以大家平時不要貪涼,不能過多地喝冰飲、吃冰淇淋及寒涼食物,也不要隨意亂用抗生素,這都會損傷陽氣。

"

《黃帝內經》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所以養護陽氣是養生治病之本,當陽氣不足時,病症都會找上身來!

著名中醫李可認為:“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當你的陽氣處在一個固祕(飽滿)的狀態下的時候,才能達到陰平陽祕的健康狀態。

而人體所有器官、吃進去的食物,各種營養成分,這些東西是屬於陰。

因此陽氣只能養,而無法補。

與自然界的變化相同,人在春夏兩季,耗費的陽氣最多,所以在這個時候特別要強調養陽了。

陽氣不足,易患6種小病痛

01、手腳冰涼

陽虛則生外寒,陽虛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手腳冰涼。這是因為四肢末端得不到陽氣的溫煦,血液循環差。

虛得越厲害 ,手腳的溫度就越低,症狀嚴重的人,膝蓋以下、胳膊肘以下都是涼的。

不過有一種冷需要和陽虛的冷區別開來,就是四肢末端冰涼,手到了胳膊那裡就不涼了,腳到腳踝以上就不涼了。

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是病!別再傻傻地補陽了!陽氣只能養,不能補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通常不是虛了,而是堵了。

往往是由於肝氣不順暢,導致氣血壅滯,陽氣閉塞於內,不能通達四肢。此時需要行氣活血,而不是單純的養護陽氣。

02、怕寒怕冷還怕風

陽氣足則機體功能狀態就飽滿,陽氣虛化生的熱量不夠、抵禦外寒的能力也差。

這種怕風怕冷是長期的,不是暫時的,穿的衣服總比別人多,耐熱不耐寒,常年體溫偏低。

頭怕風吹、後背怕涼,但生病很少發高燒,往往是低熱,到37度多就很難受了,吃退燒藥也不好退。

氣虛也會怕冷怕風,不同的是氣虛一般會出現稍微活動就氣喘、出汗的情況,此時補脾胃、補氣效果更好。

03、頻繁的感冒咳嗽

《黃帝內經》中有句話說:“邪風之至,急如風雨”。意思是說四時不正之氣侵犯人體的時候,如風雨般迅速,讓人防不勝防。

陽氣足的人就算病了,症狀看起來很嚴重,但來得快去得也快;而陽虛的人反而症狀輕微,痊癒得慢。

因為疾病症狀是陽氣與外邪爭鬥的表現,陽氣充足則“戰況激烈”;陽氣不足雖“戰況緩和”,但邪氣反而會直接入侵身體深處、纏綿反覆,自然就好得慢。

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是病!別再傻傻地補陽了!陽氣只能養,不能補

04、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西醫又叫變應性鼻炎。症狀表現為每天早晨起來,接連不斷地打噴嚏,少則幾個,多則十幾個,在接觸過敏原後隨時打噴嚏。

更尷尬的是,不感冒也有大量清水樣鼻涕,有時還可能不自覺地從鼻孔滴下。

從中醫的角度說,這就是正氣不足、寒邪入侵於表、鬱滯於鼻竅,主要跟肺、脾、腎的虛損有關,誘因多是空調的過度使用。

05、胃寒、胃痛、腹瀉

有些人特別容易感覺胃部發冷,一受涼或吃些寒涼的就肚子痛、拉肚子,平時大便也經常不成形。這就是陽虛、脾陽不足引起的。

脾胃是人體後天之本,是五臟的後勤部,如果脾陽不足,運化能力差,脾胃之氣不能持續地供養五臟,最後陽氣就會越來越虛。

所以大家平時不要貪涼,不能過多地喝冰飲、吃冰淇淋及寒涼食物,也不要隨意亂用抗生素,這都會損傷陽氣。

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是病!別再傻傻地補陽了!陽氣只能養,不能補

06、夜尿多、睡眠不好

有的人晚上沒喝多少水,上床睡覺前也上廁所了,但睡到半夜還是要起夜,甚至還要起來好多次,第二天早上起來人昏昏沉沉的,整天沒精神。

這是腎陽虛的典型表現,身體裡的水不能被運化利用,很快就變成廢水排出去了,喝點水就跑廁所,小便清長。

“養陽”要先“護陽”

陽氣就如同我們身上的“礦產”,“適度開採”才能長盛不衰。因此,養護陽氣不僅要做到“開源”,更要重視“節流”。

不做以下損傷陽氣、耗散陽氣的事,才是最有效的養!

熬夜,總是超過晚上11點才睡覺;

冷飲和涼茶是日常飲品,喜歡吃生冷寒涼食物;

習慣光腳穿鞋,天氣較涼時還愛穿涼鞋、拖鞋,天冷時露著膝蓋穿短裙;

過度節食,營養不良;

"

《黃帝內經》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所以養護陽氣是養生治病之本,當陽氣不足時,病症都會找上身來!

著名中醫李可認為:“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當你的陽氣處在一個固祕(飽滿)的狀態下的時候,才能達到陰平陽祕的健康狀態。

而人體所有器官、吃進去的食物,各種營養成分,這些東西是屬於陰。

因此陽氣只能養,而無法補。

與自然界的變化相同,人在春夏兩季,耗費的陽氣最多,所以在這個時候特別要強調養陽了。

陽氣不足,易患6種小病痛

01、手腳冰涼

陽虛則生外寒,陽虛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手腳冰涼。這是因為四肢末端得不到陽氣的溫煦,血液循環差。

虛得越厲害 ,手腳的溫度就越低,症狀嚴重的人,膝蓋以下、胳膊肘以下都是涼的。

不過有一種冷需要和陽虛的冷區別開來,就是四肢末端冰涼,手到了胳膊那裡就不涼了,腳到腳踝以上就不涼了。

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是病!別再傻傻地補陽了!陽氣只能養,不能補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通常不是虛了,而是堵了。

往往是由於肝氣不順暢,導致氣血壅滯,陽氣閉塞於內,不能通達四肢。此時需要行氣活血,而不是單純的養護陽氣。

02、怕寒怕冷還怕風

陽氣足則機體功能狀態就飽滿,陽氣虛化生的熱量不夠、抵禦外寒的能力也差。

這種怕風怕冷是長期的,不是暫時的,穿的衣服總比別人多,耐熱不耐寒,常年體溫偏低。

頭怕風吹、後背怕涼,但生病很少發高燒,往往是低熱,到37度多就很難受了,吃退燒藥也不好退。

氣虛也會怕冷怕風,不同的是氣虛一般會出現稍微活動就氣喘、出汗的情況,此時補脾胃、補氣效果更好。

03、頻繁的感冒咳嗽

《黃帝內經》中有句話說:“邪風之至,急如風雨”。意思是說四時不正之氣侵犯人體的時候,如風雨般迅速,讓人防不勝防。

陽氣足的人就算病了,症狀看起來很嚴重,但來得快去得也快;而陽虛的人反而症狀輕微,痊癒得慢。

因為疾病症狀是陽氣與外邪爭鬥的表現,陽氣充足則“戰況激烈”;陽氣不足雖“戰況緩和”,但邪氣反而會直接入侵身體深處、纏綿反覆,自然就好得慢。

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是病!別再傻傻地補陽了!陽氣只能養,不能補

04、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西醫又叫變應性鼻炎。症狀表現為每天早晨起來,接連不斷地打噴嚏,少則幾個,多則十幾個,在接觸過敏原後隨時打噴嚏。

更尷尬的是,不感冒也有大量清水樣鼻涕,有時還可能不自覺地從鼻孔滴下。

從中醫的角度說,這就是正氣不足、寒邪入侵於表、鬱滯於鼻竅,主要跟肺、脾、腎的虛損有關,誘因多是空調的過度使用。

05、胃寒、胃痛、腹瀉

有些人特別容易感覺胃部發冷,一受涼或吃些寒涼的就肚子痛、拉肚子,平時大便也經常不成形。這就是陽虛、脾陽不足引起的。

脾胃是人體後天之本,是五臟的後勤部,如果脾陽不足,運化能力差,脾胃之氣不能持續地供養五臟,最後陽氣就會越來越虛。

所以大家平時不要貪涼,不能過多地喝冰飲、吃冰淇淋及寒涼食物,也不要隨意亂用抗生素,這都會損傷陽氣。

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是病!別再傻傻地補陽了!陽氣只能養,不能補

06、夜尿多、睡眠不好

有的人晚上沒喝多少水,上床睡覺前也上廁所了,但睡到半夜還是要起夜,甚至還要起來好多次,第二天早上起來人昏昏沉沉的,整天沒精神。

這是腎陽虛的典型表現,身體裡的水不能被運化利用,很快就變成廢水排出去了,喝點水就跑廁所,小便清長。

“養陽”要先“護陽”

陽氣就如同我們身上的“礦產”,“適度開採”才能長盛不衰。因此,養護陽氣不僅要做到“開源”,更要重視“節流”。

不做以下損傷陽氣、耗散陽氣的事,才是最有效的養!

熬夜,總是超過晚上11點才睡覺;

冷飲和涼茶是日常飲品,喜歡吃生冷寒涼食物;

習慣光腳穿鞋,天氣較涼時還愛穿涼鞋、拖鞋,天冷時露著膝蓋穿短裙;

過度節食,營養不良;

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是病!別再傻傻地補陽了!陽氣只能養,不能補

長期在陰暗溼冷的環境中工作、生活;

長期、大量用抗生素、激素類、利尿劑、清熱解毒中藥等;

長期過量運動,或喜歡桑拿,出汗過度;

大汗淋漓後喜歡吹風,甚至洗涼水澡。

驅寒養陽,身暖氣強

寒邪侵犯人體,都是從表到裡,由淺至深的,所以當有外寒時要及時驅除。

驅寒有三個特別簡單的辦法,誰都能辦到:晒太陽+泡腳+生薑紅糖水。

01、晒太陽

晒太陽可以壯人陽氣,因此大人小兒都要常晒太陽。

寒氣重的人會邊晒邊打噴嚏,還有人晒太陽就流清鼻涕,這都是在排寒。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首”,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凡五臟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皆匯於頭部,所以建議大家晒太陽驅寒時不妨重點晒晒頭頂。

"

《黃帝內經》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所以養護陽氣是養生治病之本,當陽氣不足時,病症都會找上身來!

著名中醫李可認為:“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當你的陽氣處在一個固祕(飽滿)的狀態下的時候,才能達到陰平陽祕的健康狀態。

而人體所有器官、吃進去的食物,各種營養成分,這些東西是屬於陰。

因此陽氣只能養,而無法補。

與自然界的變化相同,人在春夏兩季,耗費的陽氣最多,所以在這個時候特別要強調養陽了。

陽氣不足,易患6種小病痛

01、手腳冰涼

陽虛則生外寒,陽虛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手腳冰涼。這是因為四肢末端得不到陽氣的溫煦,血液循環差。

虛得越厲害 ,手腳的溫度就越低,症狀嚴重的人,膝蓋以下、胳膊肘以下都是涼的。

不過有一種冷需要和陽虛的冷區別開來,就是四肢末端冰涼,手到了胳膊那裡就不涼了,腳到腳踝以上就不涼了。

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是病!別再傻傻地補陽了!陽氣只能養,不能補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通常不是虛了,而是堵了。

往往是由於肝氣不順暢,導致氣血壅滯,陽氣閉塞於內,不能通達四肢。此時需要行氣活血,而不是單純的養護陽氣。

02、怕寒怕冷還怕風

陽氣足則機體功能狀態就飽滿,陽氣虛化生的熱量不夠、抵禦外寒的能力也差。

這種怕風怕冷是長期的,不是暫時的,穿的衣服總比別人多,耐熱不耐寒,常年體溫偏低。

頭怕風吹、後背怕涼,但生病很少發高燒,往往是低熱,到37度多就很難受了,吃退燒藥也不好退。

氣虛也會怕冷怕風,不同的是氣虛一般會出現稍微活動就氣喘、出汗的情況,此時補脾胃、補氣效果更好。

03、頻繁的感冒咳嗽

《黃帝內經》中有句話說:“邪風之至,急如風雨”。意思是說四時不正之氣侵犯人體的時候,如風雨般迅速,讓人防不勝防。

陽氣足的人就算病了,症狀看起來很嚴重,但來得快去得也快;而陽虛的人反而症狀輕微,痊癒得慢。

因為疾病症狀是陽氣與外邪爭鬥的表現,陽氣充足則“戰況激烈”;陽氣不足雖“戰況緩和”,但邪氣反而會直接入侵身體深處、纏綿反覆,自然就好得慢。

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是病!別再傻傻地補陽了!陽氣只能養,不能補

04、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西醫又叫變應性鼻炎。症狀表現為每天早晨起來,接連不斷地打噴嚏,少則幾個,多則十幾個,在接觸過敏原後隨時打噴嚏。

更尷尬的是,不感冒也有大量清水樣鼻涕,有時還可能不自覺地從鼻孔滴下。

從中醫的角度說,這就是正氣不足、寒邪入侵於表、鬱滯於鼻竅,主要跟肺、脾、腎的虛損有關,誘因多是空調的過度使用。

05、胃寒、胃痛、腹瀉

有些人特別容易感覺胃部發冷,一受涼或吃些寒涼的就肚子痛、拉肚子,平時大便也經常不成形。這就是陽虛、脾陽不足引起的。

脾胃是人體後天之本,是五臟的後勤部,如果脾陽不足,運化能力差,脾胃之氣不能持續地供養五臟,最後陽氣就會越來越虛。

所以大家平時不要貪涼,不能過多地喝冰飲、吃冰淇淋及寒涼食物,也不要隨意亂用抗生素,這都會損傷陽氣。

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是病!別再傻傻地補陽了!陽氣只能養,不能補

06、夜尿多、睡眠不好

有的人晚上沒喝多少水,上床睡覺前也上廁所了,但睡到半夜還是要起夜,甚至還要起來好多次,第二天早上起來人昏昏沉沉的,整天沒精神。

這是腎陽虛的典型表現,身體裡的水不能被運化利用,很快就變成廢水排出去了,喝點水就跑廁所,小便清長。

“養陽”要先“護陽”

陽氣就如同我們身上的“礦產”,“適度開採”才能長盛不衰。因此,養護陽氣不僅要做到“開源”,更要重視“節流”。

不做以下損傷陽氣、耗散陽氣的事,才是最有效的養!

熬夜,總是超過晚上11點才睡覺;

冷飲和涼茶是日常飲品,喜歡吃生冷寒涼食物;

習慣光腳穿鞋,天氣較涼時還愛穿涼鞋、拖鞋,天冷時露著膝蓋穿短裙;

過度節食,營養不良;

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是病!別再傻傻地補陽了!陽氣只能養,不能補

長期在陰暗溼冷的環境中工作、生活;

長期、大量用抗生素、激素類、利尿劑、清熱解毒中藥等;

長期過量運動,或喜歡桑拿,出汗過度;

大汗淋漓後喜歡吹風,甚至洗涼水澡。

驅寒養陽,身暖氣強

寒邪侵犯人體,都是從表到裡,由淺至深的,所以當有外寒時要及時驅除。

驅寒有三個特別簡單的辦法,誰都能辦到:晒太陽+泡腳+生薑紅糖水。

01、晒太陽

晒太陽可以壯人陽氣,因此大人小兒都要常晒太陽。

寒氣重的人會邊晒邊打噴嚏,還有人晒太陽就流清鼻涕,這都是在排寒。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首”,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凡五臟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皆匯於頭部,所以建議大家晒太陽驅寒時不妨重點晒晒頭頂。

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是病!別再傻傻地補陽了!陽氣只能養,不能補

02、泡腳

而泡腳可以促進腳部血液循環,讓寒氣排出體外。

同時,泡腳還能加快體內的新陳代謝速度,有助於緩解疲勞、改善睡眠狀態。

但是泡腳時需要注意,泡腳的水溫不宜過高,40-45℃左右為宜;每次泡腳的時間也不宜過長,持續15-20分鐘即可。

另外,腳部有傷口的糖尿病患者、患有靜脈炎或靜脈曲張等血管病患者不宜泡腳。

03、生薑紅糖水

“生薑+紅糖”兩者搭配有助於驅散寒氣、溫養陽氣。

【做法】姜洗淨切碎(去不去皮皆可),置入鍋中,放入適量的水與紅糖一起煮。先用猛火燒開,然後再用慢火煲半小時左右。煮好後趁熱喝即可。

"

《黃帝內經》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所以養護陽氣是養生治病之本,當陽氣不足時,病症都會找上身來!

著名中醫李可認為:“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當你的陽氣處在一個固祕(飽滿)的狀態下的時候,才能達到陰平陽祕的健康狀態。

而人體所有器官、吃進去的食物,各種營養成分,這些東西是屬於陰。

因此陽氣只能養,而無法補。

與自然界的變化相同,人在春夏兩季,耗費的陽氣最多,所以在這個時候特別要強調養陽了。

陽氣不足,易患6種小病痛

01、手腳冰涼

陽虛則生外寒,陽虛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手腳冰涼。這是因為四肢末端得不到陽氣的溫煦,血液循環差。

虛得越厲害 ,手腳的溫度就越低,症狀嚴重的人,膝蓋以下、胳膊肘以下都是涼的。

不過有一種冷需要和陽虛的冷區別開來,就是四肢末端冰涼,手到了胳膊那裡就不涼了,腳到腳踝以上就不涼了。

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是病!別再傻傻地補陽了!陽氣只能養,不能補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通常不是虛了,而是堵了。

往往是由於肝氣不順暢,導致氣血壅滯,陽氣閉塞於內,不能通達四肢。此時需要行氣活血,而不是單純的養護陽氣。

02、怕寒怕冷還怕風

陽氣足則機體功能狀態就飽滿,陽氣虛化生的熱量不夠、抵禦外寒的能力也差。

這種怕風怕冷是長期的,不是暫時的,穿的衣服總比別人多,耐熱不耐寒,常年體溫偏低。

頭怕風吹、後背怕涼,但生病很少發高燒,往往是低熱,到37度多就很難受了,吃退燒藥也不好退。

氣虛也會怕冷怕風,不同的是氣虛一般會出現稍微活動就氣喘、出汗的情況,此時補脾胃、補氣效果更好。

03、頻繁的感冒咳嗽

《黃帝內經》中有句話說:“邪風之至,急如風雨”。意思是說四時不正之氣侵犯人體的時候,如風雨般迅速,讓人防不勝防。

陽氣足的人就算病了,症狀看起來很嚴重,但來得快去得也快;而陽虛的人反而症狀輕微,痊癒得慢。

因為疾病症狀是陽氣與外邪爭鬥的表現,陽氣充足則“戰況激烈”;陽氣不足雖“戰況緩和”,但邪氣反而會直接入侵身體深處、纏綿反覆,自然就好得慢。

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是病!別再傻傻地補陽了!陽氣只能養,不能補

04、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西醫又叫變應性鼻炎。症狀表現為每天早晨起來,接連不斷地打噴嚏,少則幾個,多則十幾個,在接觸過敏原後隨時打噴嚏。

更尷尬的是,不感冒也有大量清水樣鼻涕,有時還可能不自覺地從鼻孔滴下。

從中醫的角度說,這就是正氣不足、寒邪入侵於表、鬱滯於鼻竅,主要跟肺、脾、腎的虛損有關,誘因多是空調的過度使用。

05、胃寒、胃痛、腹瀉

有些人特別容易感覺胃部發冷,一受涼或吃些寒涼的就肚子痛、拉肚子,平時大便也經常不成形。這就是陽虛、脾陽不足引起的。

脾胃是人體後天之本,是五臟的後勤部,如果脾陽不足,運化能力差,脾胃之氣不能持續地供養五臟,最後陽氣就會越來越虛。

所以大家平時不要貪涼,不能過多地喝冰飲、吃冰淇淋及寒涼食物,也不要隨意亂用抗生素,這都會損傷陽氣。

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是病!別再傻傻地補陽了!陽氣只能養,不能補

06、夜尿多、睡眠不好

有的人晚上沒喝多少水,上床睡覺前也上廁所了,但睡到半夜還是要起夜,甚至還要起來好多次,第二天早上起來人昏昏沉沉的,整天沒精神。

這是腎陽虛的典型表現,身體裡的水不能被運化利用,很快就變成廢水排出去了,喝點水就跑廁所,小便清長。

“養陽”要先“護陽”

陽氣就如同我們身上的“礦產”,“適度開採”才能長盛不衰。因此,養護陽氣不僅要做到“開源”,更要重視“節流”。

不做以下損傷陽氣、耗散陽氣的事,才是最有效的養!

熬夜,總是超過晚上11點才睡覺;

冷飲和涼茶是日常飲品,喜歡吃生冷寒涼食物;

習慣光腳穿鞋,天氣較涼時還愛穿涼鞋、拖鞋,天冷時露著膝蓋穿短裙;

過度節食,營養不良;

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是病!別再傻傻地補陽了!陽氣只能養,不能補

長期在陰暗溼冷的環境中工作、生活;

長期、大量用抗生素、激素類、利尿劑、清熱解毒中藥等;

長期過量運動,或喜歡桑拿,出汗過度;

大汗淋漓後喜歡吹風,甚至洗涼水澡。

驅寒養陽,身暖氣強

寒邪侵犯人體,都是從表到裡,由淺至深的,所以當有外寒時要及時驅除。

驅寒有三個特別簡單的辦法,誰都能辦到:晒太陽+泡腳+生薑紅糖水。

01、晒太陽

晒太陽可以壯人陽氣,因此大人小兒都要常晒太陽。

寒氣重的人會邊晒邊打噴嚏,還有人晒太陽就流清鼻涕,這都是在排寒。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首”,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凡五臟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皆匯於頭部,所以建議大家晒太陽驅寒時不妨重點晒晒頭頂。

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是病!別再傻傻地補陽了!陽氣只能養,不能補

02、泡腳

而泡腳可以促進腳部血液循環,讓寒氣排出體外。

同時,泡腳還能加快體內的新陳代謝速度,有助於緩解疲勞、改善睡眠狀態。

但是泡腳時需要注意,泡腳的水溫不宜過高,40-45℃左右為宜;每次泡腳的時間也不宜過長,持續15-20分鐘即可。

另外,腳部有傷口的糖尿病患者、患有靜脈炎或靜脈曲張等血管病患者不宜泡腳。

03、生薑紅糖水

“生薑+紅糖”兩者搭配有助於驅散寒氣、溫養陽氣。

【做法】姜洗淨切碎(去不去皮皆可),置入鍋中,放入適量的水與紅糖一起煮。先用猛火燒開,然後再用慢火煲半小時左右。煮好後趁熱喝即可。

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是病!別再傻傻地補陽了!陽氣只能養,不能補

來源:世界中聯套針專委會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圖文內容來自健康時報頭條號,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大醫本草堂問診諮詢,請私信或文章的評論區留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