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溼來了就拔罐?太無知!看看好中醫怎麼辦?

中醫 健康 中醫出版 中醫出版 2017-10-19

寒溼來了就拔罐?太無知!看看好中醫怎麼辦?

導讀:疏導寒溼之邪為陰邪,人體感之則極易遏傷陽氣。溼寒之邪與風邪相伍成溼痺;溼寒之邪與風邪相伍成溼痺。溼寒滯頭可用苓桂術甘湯、澤瀉湯以利溼降濁,溫運陽氣。溼寒滯心用冠心湯,制附子可用到30克。祛寒溼,拔罐固然好,下面這些也少不了。

寒溼之邪為陰邪,人體感之則極易遏傷陽氣。寒凝溼,溼裹寒,傷陽愈深,病勢越重。加之溼寒之性黏滯,病伏愈慢,溼寒停滯,外邪又至,病見溼寒陰病。溼寒之邪多直中中焦脾胃,引起清陽不升,濁陰不降,造成上焦病變,症見頭部昏蒙、咽鬱塞堵、頸強肩硬、咳嗽痰多、嘔逆食少、胸悶氣短。溼寒之邪直傷中焦,引起脾胃陽氣中傷,水谷不化,則腹脹嘔逆、食少納差、腸鳴洩瀉,甚至水入則吐或下利清谷,造成急慢性胃腸損害的中焦病變。

溼寒傳至下焦,則見肝脾陽虛陰盛,脾陽被肝所克,肝脾陽氣並虛,陰邪鬱阻,腹脹水鼓、消瘦乏力、肢寒身冷的肝脾陽虛,肝鬱溼寒,產生肝脾性腹脹腫滿。寒溼傷及腎陽,陽虛不能化陰利水,形成水腫、身重、尿少、身冷等腎陽虛的病證。

此外,溼寒之邪與風邪相伍成溼痺。溼寒之邪與暑溼陰邪相兼為病,成嘔逆洩瀉等胃腸病變。臨證常見有:

①溼寒滯頭:出現如頭暈目眩、視物冒蔽、旋轉倒地、噁心嘔吐等,可用《金匱要略》之苓桂術甘湯、澤瀉湯以利溼降濁,溫運陽氣。

②溼寒滯心:此為溼寒滯心,抑陽不能化陰,痰飲鬱阻,造成心脈痺阻不通,導致胸痺心痛發作,常表現為心前區憋悶疼痛,甚則劇烈絞痛,發作欲死;動則氣短心慌,休息減輕,嘆息少舒,手足冷涼。此為寒溼遏傷心陽,多為素有痰飲,而致胸陽不展,加之寒溼邪氣入侵,寒凝氣滯,致血行不暢。本病陽虛為本,寒凝痰阻、氣滯血瘀為標。治宜溫陽化溼,祛痰活血,方用冠心湯(制附子30克,桂枝20克,雲苓30克,白朮15克,焦山楂15克,瓜蔞30克,薤白15克,乾薑15克,炒桃仁12克,皁刺16克,丹蔘20克,甘草15克,水蛭5克)。

③溼寒滯肺:常表現為每犯則咳嗽喘逆,氣短氣急,咯泡沫狀稀白痰,口乾不欲飲,無熱象,舌苔白滑,質暗淡,脈浮滑。凡胸陽不足,留飲在肺的人,一遇外寒則犯咳喘,為溼寒伏飲在肺,造成肅降失司,升降不利所致。感冒本為外寒,而今人多貪冷飲、涼食,醫者不辨寒熱仍以大量液體輸入,傷陽滯飲,增變病情。此類證型多見於現代的氣管炎、肺氣腫等,以小青龍湯主之。

本文來源於《<黃帝內經>二十論(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叢書)》。

知識就是力量

願明天的你依然會相信

點擊「寫留言」參與討論

猜你喜歡

  • 通調六腑氣機,金針大師這樣做

  • 【中醫基礎】中醫氣理論都研究什麼?

……以下是廣告時間……

給大家推薦《<黃帝內經>二十論(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叢書)》,點擊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

寒溼來了就拔罐?太無知!看看好中醫怎麼辦?

內容推薦

本書首先對《黃帝內經》成編之前的先秦諸子文化、《呂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以及西漢文化等與生命科學相關的資料進行梳理和解讀,探究它們對《黃帝內經》理論構建的影響。之後對“《黃帝內經》講了些什麼”,梳理相關內容。最後探討學習《黃帝內經》的方法和意義。

END

本文由中醫出版公眾號原創發表,本文來源於《<黃帝內經>二十論(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叢書)》,最終解釋權歸本文原作者所有。圖片來源於網絡。商業轉載請與我刊聯繫授權事宜。如有內容合作,請後臺留言,歡迎廣大讀者原創投稿。

投稿及諮詢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