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乙——兒科醫療人都要深知的醫學聖手!

中醫 宋神宗 宋仁宗 健康 診鎖界 2017-04-13

導語:話說“寧治十男子,不治一婦人,寧治十婦人,不治一小孩”,這或許是當下為什麼兒科落得如此“窘迫”的原因之一。但在中國兒科的歷史有一位醫生畢生都在研究兒醫,他值得所有習兒醫者,辦兒醫者去了解和學習!

他叫錢乙

是六味地黃丸的發明者,惠及千年兒童健康

是《小兒藥證直決》內容創造者,其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第一部系統完整的兒科專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兒科專著。

是我國中醫兒科的奠基者,被稱為“兒科之聖”,“幼科之鼻祖”

從一個鄉村醫生升為太醫丞(宋代最高醫學府的副院長),晚年又辭去太醫院職務,回民間當鄉村醫生,為百姓治病。

妙手仁心,一生旨在使以“幼者無橫夭之苦,老者無哭子之悲”。

錢乙——兒科醫療人都要深知的醫學聖手!

錢乙(約公元1032~1117年)

鄉村兒醫

錢乙,字仲陽,宋代東平人,約生於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間,享年82年。

年僅三歲的小錢乙被父親拋棄,雖然年僅三歲並不記事,但是他曾經感受到的那種弱小無助的痛苦感覺,卻一直深深存留在內心深處。也許那種潛意識中的痛苦,使錢乙對小孩子更加關注。為了幫助孩子們解除痛苦,錢乙決心要做一名專治小兒疾病的醫生。古代醫家稱小兒科做啞科,認為治小兒病最難。因幼小兒童還不能語言,即使能語言的兒童,亦往往詞不達意。且又臟腑嫩弱,稍有不慎便會貽誤病情,造成死亡。錢乙通過四十餘年的醫療實踐,總結出了小兒的生理特點,並逐步摸索出一整套診治方法。錢乙在實踐中認識到,小兒的生理特點:“臟腑柔弱”、“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其病理特徵:“易虛易產,易寒易熱”。所以,要攻克小兒病這道難關,必須對小兒的生理、病理有個正確而全面的認識。

正因為如此在中國古代時期,小孩的成活率很低,就連大宋皇室也不例外,神宗皇帝生了二十幾個皇子公主,早夭的竟有十幾個。有一次,神宗朝長公主的小女兒又病了,就在御醫們束手無策之時,有人提議,請民間著名的兒科醫生錢乙來救治。

登堂入室

鄉村醫生錢乙,治好了長公主女兒的病後,開始小有名氣。

錢乙——兒科醫療人都要深知的醫學聖手!

錢乙為長公主治病

沒過多久,宋神宗的兒子儀國公,患了重病,錢乙再次被召入皇宮。錢乙給皇子開出了一個叫黃土湯(加了灶心土)的普通藥方,治好了儀國公的病。

錢乙——兒科醫療人都要深知的醫學聖手!

(灶心土)

照片選自錢乙故事電影《醫者童心》截圖

鄉村醫生錢乙用一個簡單的藥方就治好了皇子的病,這讓神宗皇帝龍心大悅,當即封錢乙為太醫院副院長,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一個普通的鄉村醫生,一步登天成為了太醫院的院丞。在當時,這是一個醫生所能得到的最尊貴的地位。這讓太醫院的御醫們覺得臉上無光。而神宗皇帝偏偏又讓錢乙來當太醫院的副院長,這更讓御醫們覺得心裡不平衡。因此,錢乙和御醫們相處,必然會產生很多矛盾。錢乙是中醫兒科的奠基人,他掌握了很多診斷小兒疾病的經驗。可是太醫院的御醫們卻認為,錢乙不過是一個鄉村醫生,沒有資格做他們的領導,所以在錢乙給皇親們治病時,經常會和其他御醫發生矛盾。為了實現救治天下患兒的理想,錢乙毅然拋棄了太醫院的榮華富貴和錦繡前程,回到民間為百姓治病。妙手仁心,一生旨在使“幼者無橫夭之苦,老者無哭子之悲”。闡釋了中醫醫道的博大與慈愛。

兒科之聖

錢氏治學,當初先以《顱囟方》而成名,行醫兒科,曾治癒皇親國威的小兒疾病,聲譽卓著,被授予翰林醫學士。曾任太醫院丞,在多年的行醫過程中,錢乙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成為當時著名醫家。其一生著作頗多,有《傷寒論發微》五卷,《嬰孺論》百篇,《錢氏小兒方》八卷,《小兒藥證直訣》三卷。現僅存《小兒藥證直訣》,其他書均已遺佚。《小兒藥證直訣》是錢乙逝世後六年,由他的學生閻季忠將他的醫學理論,醫案和經驗方,加以蒐集,整理,於公元1119年編成。

錢乙——兒科醫療人都要深知的醫學聖手!

《小兒藥證直訣》是我們所能看到的唯一一部記錄錢乙醫案和藥方的書,這本書凝聚了錢乙畢生的心血,是他留給現代兒科的一筆寶貴的財富。後人視《小兒藥證直訣》為兒科的經典著作,它第一次系統地總結了對小兒的辨證施治法,使兒科自此發展成為獨立的一門學科。此書為歷代中醫所重視,研究兒科必讀之書。不僅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第一部系統完整的兒科專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兒科專著。他奠定了中醫史上兒科的專業地位。《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錢乙幼科冠絕一代”,稱錢乙的書為“幼科之鼻祖,後人得其緒論,往往有回生之功”。人們把錢乙尊稱為“兒科之聖”,“幼科之鼻祖”。

補:六味地黃丸的故事

一日,錢乙和弟子正在為患者治病,有位大夫帶了一個錢乙開的兒科方子來“討教”。他略帶嘲諷地問:“錢太醫,按張仲景《金匱要略》八味丸,有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丹皮、附子、肉桂。你這方子好像少開了兩味藥,大概是忘了吧?”錢乙笑了笑說:“沒有忘。張仲景這個方子是給大人用的。小孩子陽氣足,我認為可以減去肉桂、附子這兩味益火的藥,製成六味地黃丸,免得孩子吃了過於暴熱而流鼻血,你看對嗎?”這位大夫聽了,連聲道:“錢太醫用藥靈活,酌情變通,佩服佩服!”弟子趕緊把老師的話記下來,後來又編入《小兒藥證直訣》一書。

其原名地黃丸,是為小兒生長遲緩、發育不良所設。而錢乙先生製作六味地黃丸的初衷原不過是用於治療小兒的“五遲”之症,但是他遠遠沒有想到,六味地黃丸會在以後的日子發揚光大,成為滋陰補腎、養生保健的千年良藥。直到今天,仍廣泛運用於臨床

錢乙的故事在2014年被拍成電影:

醫者童心

錢乙——兒科醫療人都要深知的醫學聖手!

朋友說他要出名,不能光醫治小兒,“若是專醫小兒,非權貴子嗣,難以引人矚目,這是可遇不可求的。“

錢乙講到:“就是因為小兒得不到重視,所以才要人專研小兒醫道!其實小兒更可憐,口不能言,痛更難忍。沒有辦法保護自己,病患加諸於身,痛苦更甚於成人百倍。每次診治小兒,恨不得病痛轉移到我的身上,既然做不到,就力求診斷精準,藥石生效,解病患於須臾之間”。

錢乙——兒科醫療人都要深知的醫學聖手!

在傳播他的兒科診療經驗時,屢屢受阻,當看到他喝酒後,找到阻礙他的徐太醫講到:“這醫道可是世上最清白的營生”時,也是滿滿感動!

錢乙——兒科醫療人都要深知的醫學聖手!

暫不論這部電影的藝術和技術水平有怎樣,就取才及內容上,非常值得一看,推薦所有的兒醫者和辦兒醫者的朋友觀賞。

醫師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明·裴一中《言醫·序》中說:“學不貫今古,識不通天人,才不近仙者,心不近佛者,寧耕田織布取衣食耳,斷不可作醫以誤世!”,也說:博學而後成醫,厚德而後為醫,謹慎而後行醫!兒科被稱為啞科,對醫師的要求更高,風險也更大!

談到此:難道說兒科醫生的收入不應該比其他專科更高一些嗎?

《顱囟方》指出小兒為純陽體質,是指小兒在生長的過程中,表現為生機旺盛、蓬勃發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榮。

《診鎖界》認為私立兒科醫療為“純陽”新型醫療,是當下醫療變革中,新型醫療的先鋒,並逐漸豐富多彩。但目前仍如“小兒”,茁壯的成長需要呵護,需要鼓勵!

正是大家認為小兒”不賺錢“,所以才要好好發展兒科醫療!

中國私立兒科醫療之乾坤系列

  • 中國私立兒科醫療之乾坤:開局篇

  • 中國私立兒科醫療之乾坤:歷史篇(1):一個人與一個國家的兒童醫療

  • 中國私立兒科醫療之乾坤:歷史篇(2):中國第一家專科兒童醫院

  • 新辦民營兒童醫院必須瞭解的一組數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