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頂:最全面的“五臟相生,相剋”論述關係!(漲知識)

中醫 養生 黃帝內經 不完美媽媽 便祕 劉醫生的小金方 2019-06-06
醍醐灌頂:最全面的“五臟相生,相剋”論述關係!(漲知識)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今天給大家好好講講中醫裡面對於五臟的理解與論述!

五臟都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各司其職。然而髒與髒之間並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密切聯繫著。如清代張志聰在《侶山堂類辯》中說:“五臟之氣,皆相貫通。”五臟在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上有著必然的內在聯繫,因而形成了髒與髒之間相互滋生、相互制約的關係。

醍醐灌頂:最全面的“五臟相生,相剋”論述關係!(漲知識)

五臟相生

由於木、火、土、金、水五行對應肝、心、脾、肺、腎五臟,中醫講“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裡的“生”,含有滋生、助長、促進、支援等意思。有時候,這種關係稱為母子關係,就如母親生下嬰兒一般。例如,火生土,火為土之母,對應地說,心是脾的“母親”,因為心能支持及促進脾的功能。

如果心肌梗死患者倒在廁所裡,一種情況是排便過於用力;

另一種情況是吃飯吃得太多了。中醫把氣分成元氣、宗氣、營氣、衛氣等,都說人活一口氣,人養生養的也是這一口氣。如果吃得太多,脾胃運化時就會需要多用一點兒氣來把食物消化掉。

醍醐灌頂:最全面的“五臟相生,相剋”論述關係!(漲知識)

我們知道,心火生脾土,心和脾之間就形成了“母子關係”,在消化食物的過程中,脾胃需要更多的氣的話,就會從心那裡“奪氣”,中醫叫做“子盜母氣”,就是兒子會到母親那裡“奪氣”,這樣會導致心氣不夠,進而引發心臟病。

所以心臟病患者必須注意兩點:第一,不要便祕;第二,吃飯最好吃七八分飽。

放在四季養生中,五臟相生的道理就更好理解了。

比如說,按照中醫的道理,肝、心、脾、肺、腎五臟分別對應春、夏、長夏、秋、冬五季。春天過後是夏天,木生火就是肝生心,肝藏血以濟心,春天若能把肝血養好,夏天暑熱、陽氣太盛的情況就能減緩,氣血就容易平衡。同樣的,秋天過後是冬天,金生水,肺氣清肅則津氣下行以資腎,為冬天陽氣的伏藏打好基礎。

醍醐灌頂:最全面的“五臟相生,相剋”論述關係!(漲知識)

五臟相剋

中醫講“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表現在人體中就是:肺(金)氣清肅下降,可以抑制肝(木)陽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條達,可以疏洩脾(土)的壅鬱,即木克土;脾(土)的運化,可以制止腎(水)水的泛濫,即土克水;腎(水)的上濟,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即水克火;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清肅得太過,即火克金。

醍醐灌頂:最全面的“五臟相生,相剋”論述關係!(漲知識)

舉生活中的一個例子來說,為什麼有的人在生氣大怒、鬱鬱寡歡的時候,就不想吃飯、吃飯後易打嗝,甚至胃脹、胃痛呢?

為什麼有的人生病了會心煩氣躁、焦慮不安,常會出現脾胃虛弱的症狀?

因為木克土,《黃帝內經》上說:“土得木則達。”肝氣疏洩調暢,則脾胃升降適度,運化健全。而生氣、抑鬱、焦慮容易造成肝氣鬱結,肝的疏洩功能就隨之減弱或喪失,此時吃飯則脾不健運,導致人消化不良。飯後生氣使肝氣鬱結於內,同樣影響消化吸收。

因此,很多養生家提倡:食後不可怒,怒後不可食。

五臟相生相剋在防病、治病中的運用。現在大家都講“治未病”,講究預防為主。《金匱要略》中說:“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見肝之病,應該認識到肝病最易傳脾,在治肝的同時,當先調補脾。因木克土,故肝病暗伏克害脾土之機。一髒有病,可以影響他髒。

這就是“治未病”的體現,其目的在於使脾臟正氣充實,不受侵襲。反過來說,見肝之病,不知道補脾氣,唯治其肝,這是缺乏整體觀的治療方法,自然不能得到滿意的效果。木生火,肝為心之母,肝病還可以影響心。肝病是這樣,其他臟器的病變也是如此。

醍醐灌頂:最全面的“五臟相生,相剋”論述關係!(漲知識)

根據五行相生關係,中醫有“補母瀉子”的治療原則,即“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如肝虛補腎,因為水生木,腎為肝之母,所以補腎水可以生肝木,中醫稱之

為“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補腎陰以涵養肝陰的方法,適用於腎陰虧損而肝陰不足的病症。而肝腎陰虛是糖尿病、高血壓、中風發生的根本病機,因此,這些病都需要肝腎同治。如肝實瀉心,因為木生火,心為肝之子,所以瀉心火有助於瀉肝木。

比如說,一個肝火旺的人尤其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日常可以吃苦瓜來降心火。

醍醐灌頂:最全面的“五臟相生,相剋”論述關係!(漲知識)

根據相剋關係,中醫有“抑強扶弱”的治療原則,即瀉其克者之強,補其被克者之弱。如肝克脾,肝氣亢盛表現為強,必須瀉之,脾氣虛表現為弱,必須補之。一瀉一補,陰陽得以平衡,人體才會健康。

總之,在中醫整體觀念中,人是一個以心為主宰,五臟為中心的統一體。五臟雖各有各的職責,但誰也離不開誰。


我是中醫老劉,專注中醫知識分享

記得點贊、轉發、關注!

健康問題可評論留言,儘量解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