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經驗分享:京城四大名中醫之汪逢春治療溼溫(三)

中醫 中藥 甘草 終南山 中醫骨科筆記 中醫骨科筆記 2017-09-05

歡迎關注,閱讀,收藏並轉發!

中醫名家經驗分享:京城四大名中醫之汪逢春治療溼溫(三)

中醫、中藥、方劑、腧穴、古籍搜索瀏覽利器,中醫人的掌上知識庫!

汪逢春(1884-1949),江蘇省蘇州市人,“北京四大名醫”之一。畢生熱心於中醫教育事業,努力提攜後學。1938年曾任國醫職業公會會長,並籌辦《北京醫藥月刊》,1942年在北京創辦國藥會館講習班。

中醫名家經驗分享:京城四大名中醫之汪逢春治療溼溫(三)

近代 著名 中醫 臨床大家 汪逢春先生


輕宣清化方

上、中焦暑熱偏多,溼邪略少,身熱咳嗽,汗出口幹,意欲涼飲,舌紅苔黃,脈象細弦,用清解暑熱,清宣化溼法。薄荷細枝2.1克(後下),佩蘭葉(後下)、連翹、炙批把葉、白蒺藜各9克,前胡3克,杏仁9克,川貝母5.1克(研衝),鮮荷葉一角,益元散(詳情見附1)12克,鮮西瓜翠衣30克。

辛開苦降方(中焦)

溼熱病,熱鬱中州,溼阻不化,頭暈且脹,胸悶周身酸楚,漾漾泛惡,苔白滑膩,大便不暢,小溲黃赤,辛香開鬱以利三焦,苦以降熱兼燥其溼,少佐淡滲分消。白蒺藜9克,佩蘭葉12克(後下),白芷3克(後下),半夏、杏仁各9克,黃芩12克,黃連3克(研衝),炒薏苡仁12克,白豆寇2.1克,豬苓、滑石各12克。

宣化通腑方

中、下焦暑挾溼滯,互阻不化,小便艱澀,大便不通,上則噁心嘔吐,下則腹脹矢氣,宜宣化降逆,展氣通腑,一方兩法,兼顧胃腸。

鮮佩蘭12克(後下),鮮藿香6克(後下),佛手片、檳榔、杏仁各9克,前胡6克,香豆豉12克,梔子、新會皮各5.1克,通草、煨姜各3克,酒大黃1.5克,太乙玉樞丹(詳情見附2)0.9克,後2味共研裝膠囊,分2次用佛手片9克,煨姜3克,煎湯送下,藥先服。


附1:

中醫名家經驗分享:京城四大名中醫之汪逢春治療溼溫(三)

益元散

益元散1

【處方1】滑石600g 甘草100g 硃砂30g

【製法】以上三味,硃砂水飛成極細粉;滑石、甘草粉碎成細粉,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即得。

【性狀】本品為淺粉紅色的粉末,手捻有潤滑感;味甜。

【功能與主治】清暑利溼。用於感受暑溼,身熱心煩,口渴喜飲,小便短赤。

【用法與用量】調服或煎服,一次g,一日~2次。

【貯藏】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益元散2

【組成】滑石(36克) 甘草(6克) 辰砂(1.5克)

【功用】清心解暑,兼能安神。

【主治】暑溼證兼心悸任忡,失眠多夢者。

【用法】燈心湯調服。用量按比例酌定。

【禁忌】孕婦忌服。

【類別】祛暑劑

【出處】《傷寒直格》

益元散3

【異名】天水散、太白散(《傷寒直格》卷下)、六一散(《傷寒標本》卷下)。

【組成】滑石180克 甘草30克

【用法】為細末。每服9克,溫水調下,日三服;欲飲冷者,新汲水調服。亦可加蜜少許調服。傷寒發汗,煎蔥白、豆豉湯調下;難產,紫蘇湯調下。

【功用】清暑利溼。

【主治】感受暑溼,身熱煩渴,小便不利,或嘔吐洩瀉,或下痢赤白,亦可用於膀胱溼熱所致的癃閉淋痛,砂淋、石淋。

【方論】暑溼所致之病,治當清暑利溼。方中滑石性寒味淡,寒能清熱,淡能滲溼,使三焦溼熱從小便而出,少佐甘草以和中氣,與滑石相配,有甘寒生津之義,使小便利而津液不傷,二藥相配,共成清暑利溼之功。

【禁忌】孕婦忌服。

【來源】《宣明論方》卷十。


附2:

中醫名家經驗分享:京城四大名中醫之汪逢春治療溼溫(三)

太乙玉樞丹 又名紫金錠

太乙玉樞丹

【功能主治】

功能解諸毒,療諸瘡,利關竅,治百病。凡一切飲食藥毒,蠱毒瘴氣,死牛馬等毒,用涼水磨服一錢;癰疽發背,疔毒楊梅瘡等,用涼水或酒磨塗患處;陰陽二毒,傷寒瘟疫,喉痺喉風,用冷水入薄荷汁數匙化下;心氣痛並諸氣,用淡酒化下;洩瀉痢疾,霍亂絞腸,用薄荷湯下;中風癲癇,筋攣骨痛,溫酒送下;自縊溺水,心頭尚溫者,冷水磨灌;傳屍癆瘵,涼水化服;瘧疾將發時,東流水煎桃枝湯化服;女人經閉,紅花酒化服;小兒驚風疳痢,薄荷煎湯送下;頭風頭痛,酒研貼兩太陽穴上;諸腹鼓脹,麥芽煎湯送下;風蟲牙痛,酒磨塗患處,亦吞服少許;打僕傷損,鬆節煎酒送下;燙火傷,毒蛇惡犬,一切蟲傷,用冰水磨塗患處,並內服。

【概述】

太乙玉樞丹為方劑名,即《是齋百一選方》卷十七方記載的紫金錠的別名。

【太乙玉樞丹的別名】

原名太乙紫金丹,又名太乙紫金錠、紫金丹、太乙玉樞丹、太乙丹、玉樞丹、神仙追毒丸、神仙萬病解毒丸、神仙解毒萬病丸、萬病解毒丸、萬病解毒丹、解毒萬病丹。

【組成】

山慈菇(去皮,洗,焙)、文蛤(即五倍子,洗,焙)各二兩,千金子仁(研去油,取霜)一兩,紅芽大戟(去蘆,洗,焙)一兩半,麝香三錢(《外科正宗》方加硃砂、雄黃各三錢,其他方書多遵該二方,但有的組成藥物與劑量略有出入)。

【製法】

上藥研細末,用糯米煮濃飲和藥,作一錢一錠。

【太乙玉樞丹的用法用量】

用井花水或薄荷湯磨服,取利一二行,再用溫粥補養。


歡迎關注中醫骨科筆記公眾號~:

中醫名家經驗分享:京城四大名中醫之汪逢春治療溼溫(三)

請關注後點擊樓下傳送門,那裡有你想要的所有的內容:

傳送門:

中醫骨科筆記總目錄<=====這個是可以點擊的福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