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愛吃飯?也許是脾虛,脾虛症狀自鑑及調理妙招

中藥 便祕 腹瀉 蓮子 食孕亨童 食孕亨童 2017-09-27

很多寶寶都有脾虛的症狀,通常表現為面黃肌瘦、體倦乏力、厭食或拒食、出虛汗、易感冒、大便稀薄或便祕等,多數是由於飲食不規律造成。嬰幼兒脾陰虛臨床少見,所以小編跟寶媽們分享的是脾陽虛的一些小妙招。調理脾胃關鍵是合理餵養,藥物只是輔助。

一、選擇中藥進行調理:

養脾散:使用量按照醫囑,可以放在寶寶輔食種進行餵養

寶寶不愛吃飯?也許是脾虛,脾虛症狀自鑑及調理妙招

健脾丸:注意餐前吃,用量按照醫囑

寶寶不愛吃飯?也許是脾虛,脾虛症狀自鑑及調理妙招

二、少吃酸奶

寶寶多數脾虛是由於多喝酸奶造成,所以在調脾過程中儘量少喝酸奶

寶寶不愛吃飯?也許是脾虛,脾虛症狀自鑑及調理妙招

三、養成好的飲食規律:

晚上19:00點後不要給寶寶再喂晚飯,臨睡覺吃主食會使脾胃造成負擔,讓脾虛更加嚴重。

四、健脾食療推薦

脾虛腹瀉

玉米:又稱包穀。有健脾和胃功能,可強壯肌肉、強體力、除溼利尿,適用於脾虛洩瀉。

糯米:又稱江米。有暖脾胃作用。用於胃受寒後疼痛、納減、便稀、多汗。

蓮肉:即蓮子。有健脾止瀉功效。用於脾虛久瀉,食慾不振。

蘋果: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作用。用於納呆、脾虛、腹瀉或便祕。

石榴:能生津止渴、收澀止瀉。用於口渴咽乾、小兒疳積、久瀉脫肛、腸蟲腹痛。

紅棗:有益氣養血、補脾健胃、生津止渴、安神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弱、睡眠不安、納食不香、大便稀薄、貧血乏力、面黃肌瘦等症。

苡仁:又稱苡米仁。有健脾止瀉、利水滲溼作用。用於小兒腹瀉,舌苔厚膩、口臭、食慾不振。

推薦療法:

1. 取山藥30克,苡仁15克,粳米50克。以上加水煮粥食用。

2. 取紅棗15枚,去核,用小火先煮1小時,後加入廣木香5克,煮5分鐘,去渣溫服,每日2-3次。

3. 取山藥30克,芡實30克,蓮子15克,磨成粉狀,每次取3匙,加白糖少許,水調成餅狀,蒸熟作點心食用。

脾虛便祕

甘薯:又稱紅薯。有健脾胃,潤便的功效。用於小兒便祕、消瘦、納減。

白木耳:又稱銀耳。可健胃生津、潤肺止咳。適用於體質虛弱,久病乾咳,大便乾燥小兒。   無花果:有健脾開胃、清熱潤腸的功用。用於食慾不振,便祕等症。

白蘿蔔:又稱萊菔。可寬胸利氣、消食化痰、通便。用於食積不消、便祕、腹脹疼痛等。

推薦療法:

取黃芪15克,黑芝麻50克,冰糖少許。先將黃芪加水小火煮1小時,取汁去楂備用。將芝麻炒熟後磨成粉加水煮成糊狀,再加黃芪汁及冰糖調後服用。

取鮮菠菜200克,麻油一茶匙。先將菠菜洗淨放入沸水中3分鐘取出。加麻油拌食,每日2次。

脾虛厭食

番茄:也是治療厭食寶寶的隹品,番茄果肉中含有助消化的檸檬酸、蘋果酸,常吃有開胃作用。

粟米:又稱小米。有補脾胃、益氣滋腎的功效。用於食慾減退,煩渴,反胃嘔吐及病後體弱。   南瓜:有益氣補脾胃,驅蟲的功效。用於脾虛氣弱,營養不良,南瓜子尚可驅蟲。

扁豆:有健脾開胃、消暑化溼的作用。用於梅雨季節食少、水腫等。

山楂:有健胃消食、活血化瘀功效。用於小兒消化不良、食積內停。

鴨肉:有滋陰養胃、補血功效。用於胃陰不足引起的厭食症,腹瀉小兒不宜吃。

鵪鶉蛋:有益氣補血、強壯筋骨作用。用於小兒營養不良、納呆少食、精神疲倦、發育不良等。

鱔魚:有補虛損、補氣血、強筋骨效果。用於小兒久病、氣血不足、疲倦少食等。

推薦療法:

1. 取瘦肉120克,無花果6個。先將瘦肉切成小塊,與無花果一同放入鍋中,加入水及少許鹽,煲1小時食用。

2. 取豬肚250克,山藥50克,扁豆15克,紅棗5枚。將豬肚洗淨切成小塊狀,加入扁豆、山藥、紅棗、料酒及鹽少許。加水後煲2小時便可食用。

寶寶不愛吃飯?也許是脾虛,脾虛症狀自鑑及調理妙招

調理脾虛是長期的事情,家長要為寶寶建造良好的飲食規律。相信在寶媽有規律的調理下,寶寶的脾很快會健康起來。隨時歡迎互動,留下你需要幫助的問題,小編會及時與您探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