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中秋,回憶起童年時的二三事'

"

1,打豬草時,被追趕

小時候,放學回家的大事之一就是,打豬草。

反正一到家裡,放下書包,拿起籃子抄起鐮刀就奔山崗上去。山崗上放牛的多,青草被牛兒吃了一茬又一茬,根本割不了多少豬草。

於是我和小夥伴們,不約而同地瞄準了旁邊的油菜地,油菜地裡的青草既嫩又肥沃,拔啦拔啦地我們能裝一籃子。

那時責任田承包到戶,鑽了人家的油菜田,人家肯定不願意,就大老遠地吆喝著奔過來,我們就慌忙挎起籃子拼命地跑。

氣喘吁吁地跑到安全的地方,往往打了半籃子豬草,也沾了滿頭滿臉的黃黃油菜花粉,我們相互對看對方的窘態,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2,高奶奶家的菱角

我們莊上高奶奶家有圍牆,圍牆裡有自家的小池塘,有滿滿的一池塘菱角。可是,高奶奶整天守在她家的池塘邊做針線,饞的我們幾個牙癢癢,整天琢磨著怎樣把菱角弄到口。

不給摘,我們偏偏想著菱角,後來我們幾個摸準了高奶奶有睡午覺的習慣,就趁大正午時偷偷翻過牆頭,下塘裡去摘菱角。

記得有一次,高奶奶忽然就打開門,拐著小腳就過來了,我們嚇的嗷嗷叫,作鳥獸散。

被高奶奶追趕的樣子,無形中給我們的童年,增添了的很多樂趣。

3,中秋節,玩火把與摸秋

中秋節晚上玩火把,是童年的一大趣事。

中秋節前好幾天,我們就會準備玩火把的材料,用布條把棉花包裹成球狀,用鐵絲紮起來,然後在中秋節那晚,在上面倒些煤油,就可以玩個盡興了。

往往,田埂上,空曠的場地上,都會成為玩耍火把的遊戲地。

大點的孩子會把點燃的火把,呼啦起一個大火圈,甚是壯觀。

小孩子們就用木棍支著,木棍另一頭拴著鐵絲吊著的火把,燃燒的火球,就像小孩們的快樂一樣,熱騰騰,亮晶晶。

"

1,打豬草時,被追趕

小時候,放學回家的大事之一就是,打豬草。

反正一到家裡,放下書包,拿起籃子抄起鐮刀就奔山崗上去。山崗上放牛的多,青草被牛兒吃了一茬又一茬,根本割不了多少豬草。

於是我和小夥伴們,不約而同地瞄準了旁邊的油菜地,油菜地裡的青草既嫩又肥沃,拔啦拔啦地我們能裝一籃子。

那時責任田承包到戶,鑽了人家的油菜田,人家肯定不願意,就大老遠地吆喝著奔過來,我們就慌忙挎起籃子拼命地跑。

氣喘吁吁地跑到安全的地方,往往打了半籃子豬草,也沾了滿頭滿臉的黃黃油菜花粉,我們相互對看對方的窘態,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2,高奶奶家的菱角

我們莊上高奶奶家有圍牆,圍牆裡有自家的小池塘,有滿滿的一池塘菱角。可是,高奶奶整天守在她家的池塘邊做針線,饞的我們幾個牙癢癢,整天琢磨著怎樣把菱角弄到口。

不給摘,我們偏偏想著菱角,後來我們幾個摸準了高奶奶有睡午覺的習慣,就趁大正午時偷偷翻過牆頭,下塘裡去摘菱角。

記得有一次,高奶奶忽然就打開門,拐著小腳就過來了,我們嚇的嗷嗷叫,作鳥獸散。

被高奶奶追趕的樣子,無形中給我們的童年,增添了的很多樂趣。

3,中秋節,玩火把與摸秋

中秋節晚上玩火把,是童年的一大趣事。

中秋節前好幾天,我們就會準備玩火把的材料,用布條把棉花包裹成球狀,用鐵絲紮起來,然後在中秋節那晚,在上面倒些煤油,就可以玩個盡興了。

往往,田埂上,空曠的場地上,都會成為玩耍火把的遊戲地。

大點的孩子會把點燃的火把,呼啦起一個大火圈,甚是壯觀。

小孩子們就用木棍支著,木棍另一頭拴著鐵絲吊著的火把,燃燒的火球,就像小孩們的快樂一樣,熱騰騰,亮晶晶。

又到中秋,回憶起童年時的二三事

還有“摸秋”的習俗。

民間有句俗語,“八月半摸秋不算偷。”其實也就是熱鬧的意思,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偷”和“摸”。

印象中最深的是,有一年的中秋節晚上,我們小孩子,跟著大人們,我們唱著歌,大人們講著笑話,一起去了後面的莊子。

大人們隨意地採摘樹上的柿子,葡萄,丟幾個柿子,幾串葡萄給我們,然後我們幾個摸到地裡,摘花生和山芋。

當然,大人們會提前囑咐我們,不能糟蹋了莊稼,也不能往家裡帶,只管吃。

在我們小孩眼中,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有種暢快淋漓的自由。

至於那晚“摸”到了什麼,已經不記得了。那時快樂的心情,熱鬧的場景,卻像依然在耳邊盪漾。

有人說,人生之樂在兒時,兒時之樂在摸秋。

只有中秋節裡的“摸秋”,我們這些小孩子可以正大光明的想摘什麼就摘什麼,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感覺像大赦了一般的自由。

所以,現在想想,那時候摸秋所採摘的東西非常有限。只是,那種不被大人呵斥追趕,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那種自在,讓我們為之嚮往。

"

1,打豬草時,被追趕

小時候,放學回家的大事之一就是,打豬草。

反正一到家裡,放下書包,拿起籃子抄起鐮刀就奔山崗上去。山崗上放牛的多,青草被牛兒吃了一茬又一茬,根本割不了多少豬草。

於是我和小夥伴們,不約而同地瞄準了旁邊的油菜地,油菜地裡的青草既嫩又肥沃,拔啦拔啦地我們能裝一籃子。

那時責任田承包到戶,鑽了人家的油菜田,人家肯定不願意,就大老遠地吆喝著奔過來,我們就慌忙挎起籃子拼命地跑。

氣喘吁吁地跑到安全的地方,往往打了半籃子豬草,也沾了滿頭滿臉的黃黃油菜花粉,我們相互對看對方的窘態,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2,高奶奶家的菱角

我們莊上高奶奶家有圍牆,圍牆裡有自家的小池塘,有滿滿的一池塘菱角。可是,高奶奶整天守在她家的池塘邊做針線,饞的我們幾個牙癢癢,整天琢磨著怎樣把菱角弄到口。

不給摘,我們偏偏想著菱角,後來我們幾個摸準了高奶奶有睡午覺的習慣,就趁大正午時偷偷翻過牆頭,下塘裡去摘菱角。

記得有一次,高奶奶忽然就打開門,拐著小腳就過來了,我們嚇的嗷嗷叫,作鳥獸散。

被高奶奶追趕的樣子,無形中給我們的童年,增添了的很多樂趣。

3,中秋節,玩火把與摸秋

中秋節晚上玩火把,是童年的一大趣事。

中秋節前好幾天,我們就會準備玩火把的材料,用布條把棉花包裹成球狀,用鐵絲紮起來,然後在中秋節那晚,在上面倒些煤油,就可以玩個盡興了。

往往,田埂上,空曠的場地上,都會成為玩耍火把的遊戲地。

大點的孩子會把點燃的火把,呼啦起一個大火圈,甚是壯觀。

小孩子們就用木棍支著,木棍另一頭拴著鐵絲吊著的火把,燃燒的火球,就像小孩們的快樂一樣,熱騰騰,亮晶晶。

又到中秋,回憶起童年時的二三事

還有“摸秋”的習俗。

民間有句俗語,“八月半摸秋不算偷。”其實也就是熱鬧的意思,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偷”和“摸”。

印象中最深的是,有一年的中秋節晚上,我們小孩子,跟著大人們,我們唱著歌,大人們講著笑話,一起去了後面的莊子。

大人們隨意地採摘樹上的柿子,葡萄,丟幾個柿子,幾串葡萄給我們,然後我們幾個摸到地裡,摘花生和山芋。

當然,大人們會提前囑咐我們,不能糟蹋了莊稼,也不能往家裡帶,只管吃。

在我們小孩眼中,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有種暢快淋漓的自由。

至於那晚“摸”到了什麼,已經不記得了。那時快樂的心情,熱鬧的場景,卻像依然在耳邊盪漾。

有人說,人生之樂在兒時,兒時之樂在摸秋。

只有中秋節裡的“摸秋”,我們這些小孩子可以正大光明的想摘什麼就摘什麼,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感覺像大赦了一般的自由。

所以,現在想想,那時候摸秋所採摘的東西非常有限。只是,那種不被大人呵斥追趕,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那種自在,讓我們為之嚮往。

又到中秋,回憶起童年時的二三事

故鄉的小村莊古老而陳舊,泥牆草頂,現在已經拆遷無處尋覓,可是記憶中的一草一木,和兒時的記憶,依然在心中。

就如毛不易的歌裡唱的那樣,

一杯敬故鄉,一杯敬遠方。

一杯敬過往,一杯敬明天。

在今天的中秋之夜,我也把盞默唸:

故鄉和過往,揮手️一別間。

遠方和明天,一切會更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