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七星崗車站乘客等車)

1938年

張恨水到重慶避難

從此一住就是七年

直到抗戰勝利,才得東歸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七星崗車站乘客等車)

1938年

張恨水到重慶避難

從此一住就是七年

直到抗戰勝利,才得東歸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作家張恨水)

在此期間

寫下了不少有關重慶的散文和小說

對上清寺一帶的富商巨宦之家

他的形容是

“其建築之精,設備之周,

即上海寓公之家,或未及是”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七星崗車站乘客等車)

1938年

張恨水到重慶避難

從此一住就是七年

直到抗戰勝利,才得東歸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作家張恨水)

在此期間

寫下了不少有關重慶的散文和小說

對上清寺一帶的富商巨宦之家

他的形容是

“其建築之精,設備之周,

即上海寓公之家,或未及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上清寺,算是當時的繁華富人區)

重慶城的現解放碑地區

是由兩三條主幹道交匯形成

分別是民權路、民族路、鄒容路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七星崗車站乘客等車)

1938年

張恨水到重慶避難

從此一住就是七年

直到抗戰勝利,才得東歸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作家張恨水)

在此期間

寫下了不少有關重慶的散文和小說

對上清寺一帶的富商巨宦之家

他的形容是

“其建築之精,設備之周,

即上海寓公之家,或未及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上清寺,算是當時的繁華富人區)

重慶城的現解放碑地區

是由兩三條主幹道交匯形成

分別是民權路、民族路、鄒容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民族路)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七星崗車站乘客等車)

1938年

張恨水到重慶避難

從此一住就是七年

直到抗戰勝利,才得東歸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作家張恨水)

在此期間

寫下了不少有關重慶的散文和小說

對上清寺一帶的富商巨宦之家

他的形容是

“其建築之精,設備之周,

即上海寓公之家,或未及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上清寺,算是當時的繁華富人區)

重慶城的現解放碑地區

是由兩三條主幹道交匯形成

分別是民權路、民族路、鄒容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民族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鄒容路上的人力車)

凱旋路南接儲奇門,北連磁器街

形成一個很大的之字拐

抗日戰爭爆發後

不少川軍從此出發

過江後沿川湘公路出川抗戰

人們盼望著他們早日凱旋歸來

便將其取名凱旋路

後來

美國的援華物資

以及滇緬、湘黔桂等戰場

歸來的勝利之師

也是從海棠溪過江後由這條路進城的

凱旋路也就名副其實了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七星崗車站乘客等車)

1938年

張恨水到重慶避難

從此一住就是七年

直到抗戰勝利,才得東歸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作家張恨水)

在此期間

寫下了不少有關重慶的散文和小說

對上清寺一帶的富商巨宦之家

他的形容是

“其建築之精,設備之周,

即上海寓公之家,或未及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上清寺,算是當時的繁華富人區)

重慶城的現解放碑地區

是由兩三條主幹道交匯形成

分別是民權路、民族路、鄒容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民族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鄒容路上的人力車)

凱旋路南接儲奇門,北連磁器街

形成一個很大的之字拐

抗日戰爭爆發後

不少川軍從此出發

過江後沿川湘公路出川抗戰

人們盼望著他們早日凱旋歸來

便將其取名凱旋路

後來

美國的援華物資

以及滇緬、湘黔桂等戰場

歸來的勝利之師

也是從海棠溪過江後由這條路進城的

凱旋路也就名副其實了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凱旋路)

抗戰勝利前夕

為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羅斯福

提出設置羅斯福圖書館

抗戰勝利後正式成立籌委會

創辦羅斯福圖書館

使之成為1949年前

我國僅有的五個國立圖書館之一

也是西南地區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圖書館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七星崗車站乘客等車)

1938年

張恨水到重慶避難

從此一住就是七年

直到抗戰勝利,才得東歸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作家張恨水)

在此期間

寫下了不少有關重慶的散文和小說

對上清寺一帶的富商巨宦之家

他的形容是

“其建築之精,設備之周,

即上海寓公之家,或未及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上清寺,算是當時的繁華富人區)

重慶城的現解放碑地區

是由兩三條主幹道交匯形成

分別是民權路、民族路、鄒容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民族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鄒容路上的人力車)

凱旋路南接儲奇門,北連磁器街

形成一個很大的之字拐

抗日戰爭爆發後

不少川軍從此出發

過江後沿川湘公路出川抗戰

人們盼望著他們早日凱旋歸來

便將其取名凱旋路

後來

美國的援華物資

以及滇緬、湘黔桂等戰場

歸來的勝利之師

也是從海棠溪過江後由這條路進城的

凱旋路也就名副其實了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凱旋路)

抗戰勝利前夕

為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羅斯福

提出設置羅斯福圖書館

抗戰勝利後正式成立籌委會

創辦羅斯福圖書館

使之成為1949年前

我國僅有的五個國立圖書館之一

也是西南地區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圖書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羅斯福圖書館)

1942年4月4日

東亞第一座鋼骨水泥的跳傘訓練塔

在重慶大田灣陪都體育場落成

旨在普及戰術訓練,激勵國民志氣

以待它日大反攻,直搗日本本土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七星崗車站乘客等車)

1938年

張恨水到重慶避難

從此一住就是七年

直到抗戰勝利,才得東歸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作家張恨水)

在此期間

寫下了不少有關重慶的散文和小說

對上清寺一帶的富商巨宦之家

他的形容是

“其建築之精,設備之周,

即上海寓公之家,或未及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上清寺,算是當時的繁華富人區)

重慶城的現解放碑地區

是由兩三條主幹道交匯形成

分別是民權路、民族路、鄒容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民族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鄒容路上的人力車)

凱旋路南接儲奇門,北連磁器街

形成一個很大的之字拐

抗日戰爭爆發後

不少川軍從此出發

過江後沿川湘公路出川抗戰

人們盼望著他們早日凱旋歸來

便將其取名凱旋路

後來

美國的援華物資

以及滇緬、湘黔桂等戰場

歸來的勝利之師

也是從海棠溪過江後由這條路進城的

凱旋路也就名副其實了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凱旋路)

抗戰勝利前夕

為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羅斯福

提出設置羅斯福圖書館

抗戰勝利後正式成立籌委會

創辦羅斯福圖書館

使之成為1949年前

我國僅有的五個國立圖書館之一

也是西南地區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圖書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羅斯福圖書館)

1942年4月4日

東亞第一座鋼骨水泥的跳傘訓練塔

在重慶大田灣陪都體育場落成

旨在普及戰術訓練,激勵國民志氣

以待它日大反攻,直搗日本本土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體育場)

抗戰時期

重慶成為大後方戲劇運動的中心

大批知名老作家、名導演、名演員雲集重慶

話劇運動在重慶形成了空前的高潮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七星崗車站乘客等車)

1938年

張恨水到重慶避難

從此一住就是七年

直到抗戰勝利,才得東歸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作家張恨水)

在此期間

寫下了不少有關重慶的散文和小說

對上清寺一帶的富商巨宦之家

他的形容是

“其建築之精,設備之周,

即上海寓公之家,或未及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上清寺,算是當時的繁華富人區)

重慶城的現解放碑地區

是由兩三條主幹道交匯形成

分別是民權路、民族路、鄒容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民族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鄒容路上的人力車)

凱旋路南接儲奇門,北連磁器街

形成一個很大的之字拐

抗日戰爭爆發後

不少川軍從此出發

過江後沿川湘公路出川抗戰

人們盼望著他們早日凱旋歸來

便將其取名凱旋路

後來

美國的援華物資

以及滇緬、湘黔桂等戰場

歸來的勝利之師

也是從海棠溪過江後由這條路進城的

凱旋路也就名副其實了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凱旋路)

抗戰勝利前夕

為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羅斯福

提出設置羅斯福圖書館

抗戰勝利後正式成立籌委會

創辦羅斯福圖書館

使之成為1949年前

我國僅有的五個國立圖書館之一

也是西南地區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圖書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羅斯福圖書館)

1942年4月4日

東亞第一座鋼骨水泥的跳傘訓練塔

在重慶大田灣陪都體育場落成

旨在普及戰術訓練,激勵國民志氣

以待它日大反攻,直搗日本本土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體育場)

抗戰時期

重慶成為大後方戲劇運動的中心

大批知名老作家、名導演、名演員雲集重慶

話劇運動在重慶形成了空前的高潮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抗戰時期話劇四大名旦)

1940年4月

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

兼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所屬的

中國萬歲劇團團長後

決定新建一處話劇劇場

以解決當時重慶戲劇界名家薈萃

而劇場奇缺的困難

名導演史東山的夫人華旦妮具體負責改建

用“抗戰建國”口號

取名為“抗建堂”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七星崗車站乘客等車)

1938年

張恨水到重慶避難

從此一住就是七年

直到抗戰勝利,才得東歸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作家張恨水)

在此期間

寫下了不少有關重慶的散文和小說

對上清寺一帶的富商巨宦之家

他的形容是

“其建築之精,設備之周,

即上海寓公之家,或未及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上清寺,算是當時的繁華富人區)

重慶城的現解放碑地區

是由兩三條主幹道交匯形成

分別是民權路、民族路、鄒容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民族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鄒容路上的人力車)

凱旋路南接儲奇門,北連磁器街

形成一個很大的之字拐

抗日戰爭爆發後

不少川軍從此出發

過江後沿川湘公路出川抗戰

人們盼望著他們早日凱旋歸來

便將其取名凱旋路

後來

美國的援華物資

以及滇緬、湘黔桂等戰場

歸來的勝利之師

也是從海棠溪過江後由這條路進城的

凱旋路也就名副其實了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凱旋路)

抗戰勝利前夕

為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羅斯福

提出設置羅斯福圖書館

抗戰勝利後正式成立籌委會

創辦羅斯福圖書館

使之成為1949年前

我國僅有的五個國立圖書館之一

也是西南地區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圖書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羅斯福圖書館)

1942年4月4日

東亞第一座鋼骨水泥的跳傘訓練塔

在重慶大田灣陪都體育場落成

旨在普及戰術訓練,激勵國民志氣

以待它日大反攻,直搗日本本土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體育場)

抗戰時期

重慶成為大後方戲劇運動的中心

大批知名老作家、名導演、名演員雲集重慶

話劇運動在重慶形成了空前的高潮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抗戰時期話劇四大名旦)

1940年4月

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

兼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所屬的

中國萬歲劇團團長後

決定新建一處話劇劇場

以解決當時重慶戲劇界名家薈萃

而劇場奇缺的困難

名導演史東山的夫人華旦妮具體負責改建

用“抗戰建國”口號

取名為“抗建堂”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建於1941年的抗建堂)

抗戰時期

重慶劇場多達26個

抗戰劇場多集中在現渝中區地區

光現解放碑處就有6個:

國泰大劇院

青年館(今渝中區藝術館處)

大世界夫子池(迪康百貨)

人民劇場(雅蘭電子城)

勝利劇場(迪康百貨對面)

實驗劇場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七星崗車站乘客等車)

1938年

張恨水到重慶避難

從此一住就是七年

直到抗戰勝利,才得東歸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作家張恨水)

在此期間

寫下了不少有關重慶的散文和小說

對上清寺一帶的富商巨宦之家

他的形容是

“其建築之精,設備之周,

即上海寓公之家,或未及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上清寺,算是當時的繁華富人區)

重慶城的現解放碑地區

是由兩三條主幹道交匯形成

分別是民權路、民族路、鄒容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民族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鄒容路上的人力車)

凱旋路南接儲奇門,北連磁器街

形成一個很大的之字拐

抗日戰爭爆發後

不少川軍從此出發

過江後沿川湘公路出川抗戰

人們盼望著他們早日凱旋歸來

便將其取名凱旋路

後來

美國的援華物資

以及滇緬、湘黔桂等戰場

歸來的勝利之師

也是從海棠溪過江後由這條路進城的

凱旋路也就名副其實了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凱旋路)

抗戰勝利前夕

為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羅斯福

提出設置羅斯福圖書館

抗戰勝利後正式成立籌委會

創辦羅斯福圖書館

使之成為1949年前

我國僅有的五個國立圖書館之一

也是西南地區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圖書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羅斯福圖書館)

1942年4月4日

東亞第一座鋼骨水泥的跳傘訓練塔

在重慶大田灣陪都體育場落成

旨在普及戰術訓練,激勵國民志氣

以待它日大反攻,直搗日本本土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體育場)

抗戰時期

重慶成為大後方戲劇運動的中心

大批知名老作家、名導演、名演員雲集重慶

話劇運動在重慶形成了空前的高潮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抗戰時期話劇四大名旦)

1940年4月

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

兼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所屬的

中國萬歲劇團團長後

決定新建一處話劇劇場

以解決當時重慶戲劇界名家薈萃

而劇場奇缺的困難

名導演史東山的夫人華旦妮具體負責改建

用“抗戰建國”口號

取名為“抗建堂”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建於1941年的抗建堂)

抗戰時期

重慶劇場多達26個

抗戰劇場多集中在現渝中區地區

光現解放碑處就有6個:

國泰大劇院

青年館(今渝中區藝術館處)

大世界夫子池(迪康百貨)

人民劇場(雅蘭電子城)

勝利劇場(迪康百貨對面)

實驗劇場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49年前的國泰戲院)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七星崗車站乘客等車)

1938年

張恨水到重慶避難

從此一住就是七年

直到抗戰勝利,才得東歸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作家張恨水)

在此期間

寫下了不少有關重慶的散文和小說

對上清寺一帶的富商巨宦之家

他的形容是

“其建築之精,設備之周,

即上海寓公之家,或未及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上清寺,算是當時的繁華富人區)

重慶城的現解放碑地區

是由兩三條主幹道交匯形成

分別是民權路、民族路、鄒容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民族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鄒容路上的人力車)

凱旋路南接儲奇門,北連磁器街

形成一個很大的之字拐

抗日戰爭爆發後

不少川軍從此出發

過江後沿川湘公路出川抗戰

人們盼望著他們早日凱旋歸來

便將其取名凱旋路

後來

美國的援華物資

以及滇緬、湘黔桂等戰場

歸來的勝利之師

也是從海棠溪過江後由這條路進城的

凱旋路也就名副其實了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凱旋路)

抗戰勝利前夕

為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羅斯福

提出設置羅斯福圖書館

抗戰勝利後正式成立籌委會

創辦羅斯福圖書館

使之成為1949年前

我國僅有的五個國立圖書館之一

也是西南地區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圖書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羅斯福圖書館)

1942年4月4日

東亞第一座鋼骨水泥的跳傘訓練塔

在重慶大田灣陪都體育場落成

旨在普及戰術訓練,激勵國民志氣

以待它日大反攻,直搗日本本土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體育場)

抗戰時期

重慶成為大後方戲劇運動的中心

大批知名老作家、名導演、名演員雲集重慶

話劇運動在重慶形成了空前的高潮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抗戰時期話劇四大名旦)

1940年4月

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

兼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所屬的

中國萬歲劇團團長後

決定新建一處話劇劇場

以解決當時重慶戲劇界名家薈萃

而劇場奇缺的困難

名導演史東山的夫人華旦妮具體負責改建

用“抗戰建國”口號

取名為“抗建堂”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建於1941年的抗建堂)

抗戰時期

重慶劇場多達26個

抗戰劇場多集中在現渝中區地區

光現解放碑處就有6個:

國泰大劇院

青年館(今渝中區藝術館處)

大世界夫子池(迪康百貨)

人民劇場(雅蘭電子城)

勝利劇場(迪康百貨對面)

實驗劇場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49年前的國泰戲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初的國泰電影院,那時候叫和平電影院)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七星崗車站乘客等車)

1938年

張恨水到重慶避難

從此一住就是七年

直到抗戰勝利,才得東歸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作家張恨水)

在此期間

寫下了不少有關重慶的散文和小說

對上清寺一帶的富商巨宦之家

他的形容是

“其建築之精,設備之周,

即上海寓公之家,或未及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上清寺,算是當時的繁華富人區)

重慶城的現解放碑地區

是由兩三條主幹道交匯形成

分別是民權路、民族路、鄒容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民族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鄒容路上的人力車)

凱旋路南接儲奇門,北連磁器街

形成一個很大的之字拐

抗日戰爭爆發後

不少川軍從此出發

過江後沿川湘公路出川抗戰

人們盼望著他們早日凱旋歸來

便將其取名凱旋路

後來

美國的援華物資

以及滇緬、湘黔桂等戰場

歸來的勝利之師

也是從海棠溪過江後由這條路進城的

凱旋路也就名副其實了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凱旋路)

抗戰勝利前夕

為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羅斯福

提出設置羅斯福圖書館

抗戰勝利後正式成立籌委會

創辦羅斯福圖書館

使之成為1949年前

我國僅有的五個國立圖書館之一

也是西南地區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圖書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羅斯福圖書館)

1942年4月4日

東亞第一座鋼骨水泥的跳傘訓練塔

在重慶大田灣陪都體育場落成

旨在普及戰術訓練,激勵國民志氣

以待它日大反攻,直搗日本本土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體育場)

抗戰時期

重慶成為大後方戲劇運動的中心

大批知名老作家、名導演、名演員雲集重慶

話劇運動在重慶形成了空前的高潮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抗戰時期話劇四大名旦)

1940年4月

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

兼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所屬的

中國萬歲劇團團長後

決定新建一處話劇劇場

以解決當時重慶戲劇界名家薈萃

而劇場奇缺的困難

名導演史東山的夫人華旦妮具體負責改建

用“抗戰建國”口號

取名為“抗建堂”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建於1941年的抗建堂)

抗戰時期

重慶劇場多達26個

抗戰劇場多集中在現渝中區地區

光現解放碑處就有6個:

國泰大劇院

青年館(今渝中區藝術館處)

大世界夫子池(迪康百貨)

人民劇場(雅蘭電子城)

勝利劇場(迪康百貨對面)

實驗劇場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49年前的國泰戲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初的國泰電影院,那時候叫和平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末的國泰電影院)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七星崗車站乘客等車)

1938年

張恨水到重慶避難

從此一住就是七年

直到抗戰勝利,才得東歸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作家張恨水)

在此期間

寫下了不少有關重慶的散文和小說

對上清寺一帶的富商巨宦之家

他的形容是

“其建築之精,設備之周,

即上海寓公之家,或未及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上清寺,算是當時的繁華富人區)

重慶城的現解放碑地區

是由兩三條主幹道交匯形成

分別是民權路、民族路、鄒容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民族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鄒容路上的人力車)

凱旋路南接儲奇門,北連磁器街

形成一個很大的之字拐

抗日戰爭爆發後

不少川軍從此出發

過江後沿川湘公路出川抗戰

人們盼望著他們早日凱旋歸來

便將其取名凱旋路

後來

美國的援華物資

以及滇緬、湘黔桂等戰場

歸來的勝利之師

也是從海棠溪過江後由這條路進城的

凱旋路也就名副其實了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凱旋路)

抗戰勝利前夕

為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羅斯福

提出設置羅斯福圖書館

抗戰勝利後正式成立籌委會

創辦羅斯福圖書館

使之成為1949年前

我國僅有的五個國立圖書館之一

也是西南地區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圖書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羅斯福圖書館)

1942年4月4日

東亞第一座鋼骨水泥的跳傘訓練塔

在重慶大田灣陪都體育場落成

旨在普及戰術訓練,激勵國民志氣

以待它日大反攻,直搗日本本土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體育場)

抗戰時期

重慶成為大後方戲劇運動的中心

大批知名老作家、名導演、名演員雲集重慶

話劇運動在重慶形成了空前的高潮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抗戰時期話劇四大名旦)

1940年4月

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

兼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所屬的

中國萬歲劇團團長後

決定新建一處話劇劇場

以解決當時重慶戲劇界名家薈萃

而劇場奇缺的困難

名導演史東山的夫人華旦妮具體負責改建

用“抗戰建國”口號

取名為“抗建堂”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建於1941年的抗建堂)

抗戰時期

重慶劇場多達26個

抗戰劇場多集中在現渝中區地區

光現解放碑處就有6個:

國泰大劇院

青年館(今渝中區藝術館處)

大世界夫子池(迪康百貨)

人民劇場(雅蘭電子城)

勝利劇場(迪康百貨對面)

實驗劇場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49年前的國泰戲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初的國泰電影院,那時候叫和平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末的國泰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90年代的國泰)

重慶是繼成都後

四川進行留法勤工儉學活動

的又一重要基地

由重慶商會會長汪雲鬆

教育局長溫少鶴及社會賢達等人發起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七星崗車站乘客等車)

1938年

張恨水到重慶避難

從此一住就是七年

直到抗戰勝利,才得東歸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作家張恨水)

在此期間

寫下了不少有關重慶的散文和小說

對上清寺一帶的富商巨宦之家

他的形容是

“其建築之精,設備之周,

即上海寓公之家,或未及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上清寺,算是當時的繁華富人區)

重慶城的現解放碑地區

是由兩三條主幹道交匯形成

分別是民權路、民族路、鄒容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民族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鄒容路上的人力車)

凱旋路南接儲奇門,北連磁器街

形成一個很大的之字拐

抗日戰爭爆發後

不少川軍從此出發

過江後沿川湘公路出川抗戰

人們盼望著他們早日凱旋歸來

便將其取名凱旋路

後來

美國的援華物資

以及滇緬、湘黔桂等戰場

歸來的勝利之師

也是從海棠溪過江後由這條路進城的

凱旋路也就名副其實了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凱旋路)

抗戰勝利前夕

為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羅斯福

提出設置羅斯福圖書館

抗戰勝利後正式成立籌委會

創辦羅斯福圖書館

使之成為1949年前

我國僅有的五個國立圖書館之一

也是西南地區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圖書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羅斯福圖書館)

1942年4月4日

東亞第一座鋼骨水泥的跳傘訓練塔

在重慶大田灣陪都體育場落成

旨在普及戰術訓練,激勵國民志氣

以待它日大反攻,直搗日本本土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體育場)

抗戰時期

重慶成為大後方戲劇運動的中心

大批知名老作家、名導演、名演員雲集重慶

話劇運動在重慶形成了空前的高潮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抗戰時期話劇四大名旦)

1940年4月

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

兼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所屬的

中國萬歲劇團團長後

決定新建一處話劇劇場

以解決當時重慶戲劇界名家薈萃

而劇場奇缺的困難

名導演史東山的夫人華旦妮具體負責改建

用“抗戰建國”口號

取名為“抗建堂”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建於1941年的抗建堂)

抗戰時期

重慶劇場多達26個

抗戰劇場多集中在現渝中區地區

光現解放碑處就有6個:

國泰大劇院

青年館(今渝中區藝術館處)

大世界夫子池(迪康百貨)

人民劇場(雅蘭電子城)

勝利劇場(迪康百貨對面)

實驗劇場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49年前的國泰戲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初的國泰電影院,那時候叫和平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末的國泰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90年代的國泰)

重慶是繼成都後

四川進行留法勤工儉學活動

的又一重要基地

由重慶商會會長汪雲鬆

教育局長溫少鶴及社會賢達等人發起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舊址)

1919年8月28日

重慶的留法勤工儉學分會

和留法預備學校在市總商會成立

汪雲鬆任留法預備學校董事長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

設在市中心供奉孔夫子的廟內

留法預備學校共招收學生100餘人

根據文化程度

分為高級班和初級班

凡是中學已經畢業的學生分到高級班

同等學歷者則到初級班

入學時均要考試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七星崗車站乘客等車)

1938年

張恨水到重慶避難

從此一住就是七年

直到抗戰勝利,才得東歸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作家張恨水)

在此期間

寫下了不少有關重慶的散文和小說

對上清寺一帶的富商巨宦之家

他的形容是

“其建築之精,設備之周,

即上海寓公之家,或未及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上清寺,算是當時的繁華富人區)

重慶城的現解放碑地區

是由兩三條主幹道交匯形成

分別是民權路、民族路、鄒容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民族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鄒容路上的人力車)

凱旋路南接儲奇門,北連磁器街

形成一個很大的之字拐

抗日戰爭爆發後

不少川軍從此出發

過江後沿川湘公路出川抗戰

人們盼望著他們早日凱旋歸來

便將其取名凱旋路

後來

美國的援華物資

以及滇緬、湘黔桂等戰場

歸來的勝利之師

也是從海棠溪過江後由這條路進城的

凱旋路也就名副其實了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凱旋路)

抗戰勝利前夕

為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羅斯福

提出設置羅斯福圖書館

抗戰勝利後正式成立籌委會

創辦羅斯福圖書館

使之成為1949年前

我國僅有的五個國立圖書館之一

也是西南地區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圖書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羅斯福圖書館)

1942年4月4日

東亞第一座鋼骨水泥的跳傘訓練塔

在重慶大田灣陪都體育場落成

旨在普及戰術訓練,激勵國民志氣

以待它日大反攻,直搗日本本土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體育場)

抗戰時期

重慶成為大後方戲劇運動的中心

大批知名老作家、名導演、名演員雲集重慶

話劇運動在重慶形成了空前的高潮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抗戰時期話劇四大名旦)

1940年4月

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

兼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所屬的

中國萬歲劇團團長後

決定新建一處話劇劇場

以解決當時重慶戲劇界名家薈萃

而劇場奇缺的困難

名導演史東山的夫人華旦妮具體負責改建

用“抗戰建國”口號

取名為“抗建堂”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建於1941年的抗建堂)

抗戰時期

重慶劇場多達26個

抗戰劇場多集中在現渝中區地區

光現解放碑處就有6個:

國泰大劇院

青年館(今渝中區藝術館處)

大世界夫子池(迪康百貨)

人民劇場(雅蘭電子城)

勝利劇場(迪康百貨對面)

實驗劇場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49年前的國泰戲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初的國泰電影院,那時候叫和平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末的國泰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90年代的國泰)

重慶是繼成都後

四川進行留法勤工儉學活動

的又一重要基地

由重慶商會會長汪雲鬆

教育局長溫少鶴及社會賢達等人發起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舊址)

1919年8月28日

重慶的留法勤工儉學分會

和留法預備學校在市總商會成立

汪雲鬆任留法預備學校董事長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

設在市中心供奉孔夫子的廟內

留法預備學校共招收學生100餘人

根據文化程度

分為高級班和初級班

凡是中學已經畢業的學生分到高級班

同等學歷者則到初級班

入學時均要考試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魁星樓)

通遠門是重慶唯一的一座陸上城門

也是現今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城門

城門建於山頂上

為全城最高處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七星崗車站乘客等車)

1938年

張恨水到重慶避難

從此一住就是七年

直到抗戰勝利,才得東歸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作家張恨水)

在此期間

寫下了不少有關重慶的散文和小說

對上清寺一帶的富商巨宦之家

他的形容是

“其建築之精,設備之周,

即上海寓公之家,或未及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上清寺,算是當時的繁華富人區)

重慶城的現解放碑地區

是由兩三條主幹道交匯形成

分別是民權路、民族路、鄒容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民族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鄒容路上的人力車)

凱旋路南接儲奇門,北連磁器街

形成一個很大的之字拐

抗日戰爭爆發後

不少川軍從此出發

過江後沿川湘公路出川抗戰

人們盼望著他們早日凱旋歸來

便將其取名凱旋路

後來

美國的援華物資

以及滇緬、湘黔桂等戰場

歸來的勝利之師

也是從海棠溪過江後由這條路進城的

凱旋路也就名副其實了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凱旋路)

抗戰勝利前夕

為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羅斯福

提出設置羅斯福圖書館

抗戰勝利後正式成立籌委會

創辦羅斯福圖書館

使之成為1949年前

我國僅有的五個國立圖書館之一

也是西南地區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圖書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羅斯福圖書館)

1942年4月4日

東亞第一座鋼骨水泥的跳傘訓練塔

在重慶大田灣陪都體育場落成

旨在普及戰術訓練,激勵國民志氣

以待它日大反攻,直搗日本本土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體育場)

抗戰時期

重慶成為大後方戲劇運動的中心

大批知名老作家、名導演、名演員雲集重慶

話劇運動在重慶形成了空前的高潮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抗戰時期話劇四大名旦)

1940年4月

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

兼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所屬的

中國萬歲劇團團長後

決定新建一處話劇劇場

以解決當時重慶戲劇界名家薈萃

而劇場奇缺的困難

名導演史東山的夫人華旦妮具體負責改建

用“抗戰建國”口號

取名為“抗建堂”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建於1941年的抗建堂)

抗戰時期

重慶劇場多達26個

抗戰劇場多集中在現渝中區地區

光現解放碑處就有6個:

國泰大劇院

青年館(今渝中區藝術館處)

大世界夫子池(迪康百貨)

人民劇場(雅蘭電子城)

勝利劇場(迪康百貨對面)

實驗劇場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49年前的國泰戲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初的國泰電影院,那時候叫和平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末的國泰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90年代的國泰)

重慶是繼成都後

四川進行留法勤工儉學活動

的又一重要基地

由重慶商會會長汪雲鬆

教育局長溫少鶴及社會賢達等人發起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舊址)

1919年8月28日

重慶的留法勤工儉學分會

和留法預備學校在市總商會成立

汪雲鬆任留法預備學校董事長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

設在市中心供奉孔夫子的廟內

留法預備學校共招收學生100餘人

根據文化程度

分為高級班和初級班

凡是中學已經畢業的學生分到高級班

同等學歷者則到初級班

入學時均要考試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魁星樓)

通遠門是重慶唯一的一座陸上城門

也是現今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城門

城門建於山頂上

為全城最高處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通遠門及城牆一角)

沿著打銅街一路向下

經過一長串陳舊黯淡的石階小巷

就來到了朝天門隧道接長濱路的高架橋

穿過高架橋下的人行通道

就來到了東水門上的城牆垛口

沿著石階往下,一個拐彎

東水門赫然出現在跟前

東水門所在

為渝中半島正東

城門並非正對江面

而是朝向北面

城門旁邊新修建的

“廻風廊”直通湖廣會館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七星崗車站乘客等車)

1938年

張恨水到重慶避難

從此一住就是七年

直到抗戰勝利,才得東歸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作家張恨水)

在此期間

寫下了不少有關重慶的散文和小說

對上清寺一帶的富商巨宦之家

他的形容是

“其建築之精,設備之周,

即上海寓公之家,或未及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上清寺,算是當時的繁華富人區)

重慶城的現解放碑地區

是由兩三條主幹道交匯形成

分別是民權路、民族路、鄒容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民族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鄒容路上的人力車)

凱旋路南接儲奇門,北連磁器街

形成一個很大的之字拐

抗日戰爭爆發後

不少川軍從此出發

過江後沿川湘公路出川抗戰

人們盼望著他們早日凱旋歸來

便將其取名凱旋路

後來

美國的援華物資

以及滇緬、湘黔桂等戰場

歸來的勝利之師

也是從海棠溪過江後由這條路進城的

凱旋路也就名副其實了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凱旋路)

抗戰勝利前夕

為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羅斯福

提出設置羅斯福圖書館

抗戰勝利後正式成立籌委會

創辦羅斯福圖書館

使之成為1949年前

我國僅有的五個國立圖書館之一

也是西南地區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圖書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羅斯福圖書館)

1942年4月4日

東亞第一座鋼骨水泥的跳傘訓練塔

在重慶大田灣陪都體育場落成

旨在普及戰術訓練,激勵國民志氣

以待它日大反攻,直搗日本本土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體育場)

抗戰時期

重慶成為大後方戲劇運動的中心

大批知名老作家、名導演、名演員雲集重慶

話劇運動在重慶形成了空前的高潮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抗戰時期話劇四大名旦)

1940年4月

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

兼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所屬的

中國萬歲劇團團長後

決定新建一處話劇劇場

以解決當時重慶戲劇界名家薈萃

而劇場奇缺的困難

名導演史東山的夫人華旦妮具體負責改建

用“抗戰建國”口號

取名為“抗建堂”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建於1941年的抗建堂)

抗戰時期

重慶劇場多達26個

抗戰劇場多集中在現渝中區地區

光現解放碑處就有6個:

國泰大劇院

青年館(今渝中區藝術館處)

大世界夫子池(迪康百貨)

人民劇場(雅蘭電子城)

勝利劇場(迪康百貨對面)

實驗劇場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49年前的國泰戲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初的國泰電影院,那時候叫和平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末的國泰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90年代的國泰)

重慶是繼成都後

四川進行留法勤工儉學活動

的又一重要基地

由重慶商會會長汪雲鬆

教育局長溫少鶴及社會賢達等人發起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舊址)

1919年8月28日

重慶的留法勤工儉學分會

和留法預備學校在市總商會成立

汪雲鬆任留法預備學校董事長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

設在市中心供奉孔夫子的廟內

留法預備學校共招收學生100餘人

根據文化程度

分為高級班和初級班

凡是中學已經畢業的學生分到高級班

同等學歷者則到初級班

入學時均要考試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魁星樓)

通遠門是重慶唯一的一座陸上城門

也是現今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城門

城門建於山頂上

為全城最高處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通遠門及城牆一角)

沿著打銅街一路向下

經過一長串陳舊黯淡的石階小巷

就來到了朝天門隧道接長濱路的高架橋

穿過高架橋下的人行通道

就來到了東水門上的城牆垛口

沿著石階往下,一個拐彎

東水門赫然出現在跟前

東水門所在

為渝中半島正東

城門並非正對江面

而是朝向北面

城門旁邊新修建的

“廻風廊”直通湖廣會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東水門及城牆,舊時繁華商業區,三大會館集中在此)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七星崗車站乘客等車)

1938年

張恨水到重慶避難

從此一住就是七年

直到抗戰勝利,才得東歸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作家張恨水)

在此期間

寫下了不少有關重慶的散文和小說

對上清寺一帶的富商巨宦之家

他的形容是

“其建築之精,設備之周,

即上海寓公之家,或未及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上清寺,算是當時的繁華富人區)

重慶城的現解放碑地區

是由兩三條主幹道交匯形成

分別是民權路、民族路、鄒容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民族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鄒容路上的人力車)

凱旋路南接儲奇門,北連磁器街

形成一個很大的之字拐

抗日戰爭爆發後

不少川軍從此出發

過江後沿川湘公路出川抗戰

人們盼望著他們早日凱旋歸來

便將其取名凱旋路

後來

美國的援華物資

以及滇緬、湘黔桂等戰場

歸來的勝利之師

也是從海棠溪過江後由這條路進城的

凱旋路也就名副其實了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凱旋路)

抗戰勝利前夕

為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羅斯福

提出設置羅斯福圖書館

抗戰勝利後正式成立籌委會

創辦羅斯福圖書館

使之成為1949年前

我國僅有的五個國立圖書館之一

也是西南地區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圖書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羅斯福圖書館)

1942年4月4日

東亞第一座鋼骨水泥的跳傘訓練塔

在重慶大田灣陪都體育場落成

旨在普及戰術訓練,激勵國民志氣

以待它日大反攻,直搗日本本土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體育場)

抗戰時期

重慶成為大後方戲劇運動的中心

大批知名老作家、名導演、名演員雲集重慶

話劇運動在重慶形成了空前的高潮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抗戰時期話劇四大名旦)

1940年4月

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

兼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所屬的

中國萬歲劇團團長後

決定新建一處話劇劇場

以解決當時重慶戲劇界名家薈萃

而劇場奇缺的困難

名導演史東山的夫人華旦妮具體負責改建

用“抗戰建國”口號

取名為“抗建堂”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建於1941年的抗建堂)

抗戰時期

重慶劇場多達26個

抗戰劇場多集中在現渝中區地區

光現解放碑處就有6個:

國泰大劇院

青年館(今渝中區藝術館處)

大世界夫子池(迪康百貨)

人民劇場(雅蘭電子城)

勝利劇場(迪康百貨對面)

實驗劇場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49年前的國泰戲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初的國泰電影院,那時候叫和平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末的國泰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90年代的國泰)

重慶是繼成都後

四川進行留法勤工儉學活動

的又一重要基地

由重慶商會會長汪雲鬆

教育局長溫少鶴及社會賢達等人發起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舊址)

1919年8月28日

重慶的留法勤工儉學分會

和留法預備學校在市總商會成立

汪雲鬆任留法預備學校董事長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

設在市中心供奉孔夫子的廟內

留法預備學校共招收學生100餘人

根據文化程度

分為高級班和初級班

凡是中學已經畢業的學生分到高級班

同等學歷者則到初級班

入學時均要考試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魁星樓)

通遠門是重慶唯一的一座陸上城門

也是現今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城門

城門建於山頂上

為全城最高處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通遠門及城牆一角)

沿著打銅街一路向下

經過一長串陳舊黯淡的石階小巷

就來到了朝天門隧道接長濱路的高架橋

穿過高架橋下的人行通道

就來到了東水門上的城牆垛口

沿著石階往下,一個拐彎

東水門赫然出現在跟前

東水門所在

為渝中半島正東

城門並非正對江面

而是朝向北面

城門旁邊新修建的

“廻風廊”直通湖廣會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東水門及城牆,舊時繁華商業區,三大會館集中在此)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朝天門碼頭)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七星崗車站乘客等車)

1938年

張恨水到重慶避難

從此一住就是七年

直到抗戰勝利,才得東歸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作家張恨水)

在此期間

寫下了不少有關重慶的散文和小說

對上清寺一帶的富商巨宦之家

他的形容是

“其建築之精,設備之周,

即上海寓公之家,或未及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上清寺,算是當時的繁華富人區)

重慶城的現解放碑地區

是由兩三條主幹道交匯形成

分別是民權路、民族路、鄒容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民族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鄒容路上的人力車)

凱旋路南接儲奇門,北連磁器街

形成一個很大的之字拐

抗日戰爭爆發後

不少川軍從此出發

過江後沿川湘公路出川抗戰

人們盼望著他們早日凱旋歸來

便將其取名凱旋路

後來

美國的援華物資

以及滇緬、湘黔桂等戰場

歸來的勝利之師

也是從海棠溪過江後由這條路進城的

凱旋路也就名副其實了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凱旋路)

抗戰勝利前夕

為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羅斯福

提出設置羅斯福圖書館

抗戰勝利後正式成立籌委會

創辦羅斯福圖書館

使之成為1949年前

我國僅有的五個國立圖書館之一

也是西南地區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圖書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羅斯福圖書館)

1942年4月4日

東亞第一座鋼骨水泥的跳傘訓練塔

在重慶大田灣陪都體育場落成

旨在普及戰術訓練,激勵國民志氣

以待它日大反攻,直搗日本本土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體育場)

抗戰時期

重慶成為大後方戲劇運動的中心

大批知名老作家、名導演、名演員雲集重慶

話劇運動在重慶形成了空前的高潮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抗戰時期話劇四大名旦)

1940年4月

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

兼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所屬的

中國萬歲劇團團長後

決定新建一處話劇劇場

以解決當時重慶戲劇界名家薈萃

而劇場奇缺的困難

名導演史東山的夫人華旦妮具體負責改建

用“抗戰建國”口號

取名為“抗建堂”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建於1941年的抗建堂)

抗戰時期

重慶劇場多達26個

抗戰劇場多集中在現渝中區地區

光現解放碑處就有6個:

國泰大劇院

青年館(今渝中區藝術館處)

大世界夫子池(迪康百貨)

人民劇場(雅蘭電子城)

勝利劇場(迪康百貨對面)

實驗劇場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49年前的國泰戲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初的國泰電影院,那時候叫和平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末的國泰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90年代的國泰)

重慶是繼成都後

四川進行留法勤工儉學活動

的又一重要基地

由重慶商會會長汪雲鬆

教育局長溫少鶴及社會賢達等人發起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舊址)

1919年8月28日

重慶的留法勤工儉學分會

和留法預備學校在市總商會成立

汪雲鬆任留法預備學校董事長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

設在市中心供奉孔夫子的廟內

留法預備學校共招收學生100餘人

根據文化程度

分為高級班和初級班

凡是中學已經畢業的學生分到高級班

同等學歷者則到初級班

入學時均要考試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魁星樓)

通遠門是重慶唯一的一座陸上城門

也是現今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城門

城門建於山頂上

為全城最高處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通遠門及城牆一角)

沿著打銅街一路向下

經過一長串陳舊黯淡的石階小巷

就來到了朝天門隧道接長濱路的高架橋

穿過高架橋下的人行通道

就來到了東水門上的城牆垛口

沿著石階往下,一個拐彎

東水門赫然出現在跟前

東水門所在

為渝中半島正東

城門並非正對江面

而是朝向北面

城門旁邊新修建的

“廻風廊”直通湖廣會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東水門及城牆,舊時繁華商業區,三大會館集中在此)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朝天門碼頭)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朝天門碼頭的滑桿)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七星崗車站乘客等車)

1938年

張恨水到重慶避難

從此一住就是七年

直到抗戰勝利,才得東歸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作家張恨水)

在此期間

寫下了不少有關重慶的散文和小說

對上清寺一帶的富商巨宦之家

他的形容是

“其建築之精,設備之周,

即上海寓公之家,或未及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上清寺,算是當時的繁華富人區)

重慶城的現解放碑地區

是由兩三條主幹道交匯形成

分別是民權路、民族路、鄒容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民族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鄒容路上的人力車)

凱旋路南接儲奇門,北連磁器街

形成一個很大的之字拐

抗日戰爭爆發後

不少川軍從此出發

過江後沿川湘公路出川抗戰

人們盼望著他們早日凱旋歸來

便將其取名凱旋路

後來

美國的援華物資

以及滇緬、湘黔桂等戰場

歸來的勝利之師

也是從海棠溪過江後由這條路進城的

凱旋路也就名副其實了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凱旋路)

抗戰勝利前夕

為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羅斯福

提出設置羅斯福圖書館

抗戰勝利後正式成立籌委會

創辦羅斯福圖書館

使之成為1949年前

我國僅有的五個國立圖書館之一

也是西南地區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圖書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羅斯福圖書館)

1942年4月4日

東亞第一座鋼骨水泥的跳傘訓練塔

在重慶大田灣陪都體育場落成

旨在普及戰術訓練,激勵國民志氣

以待它日大反攻,直搗日本本土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體育場)

抗戰時期

重慶成為大後方戲劇運動的中心

大批知名老作家、名導演、名演員雲集重慶

話劇運動在重慶形成了空前的高潮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抗戰時期話劇四大名旦)

1940年4月

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

兼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所屬的

中國萬歲劇團團長後

決定新建一處話劇劇場

以解決當時重慶戲劇界名家薈萃

而劇場奇缺的困難

名導演史東山的夫人華旦妮具體負責改建

用“抗戰建國”口號

取名為“抗建堂”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建於1941年的抗建堂)

抗戰時期

重慶劇場多達26個

抗戰劇場多集中在現渝中區地區

光現解放碑處就有6個:

國泰大劇院

青年館(今渝中區藝術館處)

大世界夫子池(迪康百貨)

人民劇場(雅蘭電子城)

勝利劇場(迪康百貨對面)

實驗劇場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49年前的國泰戲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初的國泰電影院,那時候叫和平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末的國泰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90年代的國泰)

重慶是繼成都後

四川進行留法勤工儉學活動

的又一重要基地

由重慶商會會長汪雲鬆

教育局長溫少鶴及社會賢達等人發起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舊址)

1919年8月28日

重慶的留法勤工儉學分會

和留法預備學校在市總商會成立

汪雲鬆任留法預備學校董事長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

設在市中心供奉孔夫子的廟內

留法預備學校共招收學生100餘人

根據文化程度

分為高級班和初級班

凡是中學已經畢業的學生分到高級班

同等學歷者則到初級班

入學時均要考試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魁星樓)

通遠門是重慶唯一的一座陸上城門

也是現今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城門

城門建於山頂上

為全城最高處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通遠門及城牆一角)

沿著打銅街一路向下

經過一長串陳舊黯淡的石階小巷

就來到了朝天門隧道接長濱路的高架橋

穿過高架橋下的人行通道

就來到了東水門上的城牆垛口

沿著石階往下,一個拐彎

東水門赫然出現在跟前

東水門所在

為渝中半島正東

城門並非正對江面

而是朝向北面

城門旁邊新修建的

“廻風廊”直通湖廣會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東水門及城牆,舊時繁華商業區,三大會館集中在此)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朝天門碼頭)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朝天門碼頭的滑桿)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朝天門信義街)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七星崗車站乘客等車)

1938年

張恨水到重慶避難

從此一住就是七年

直到抗戰勝利,才得東歸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作家張恨水)

在此期間

寫下了不少有關重慶的散文和小說

對上清寺一帶的富商巨宦之家

他的形容是

“其建築之精,設備之周,

即上海寓公之家,或未及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上清寺,算是當時的繁華富人區)

重慶城的現解放碑地區

是由兩三條主幹道交匯形成

分別是民權路、民族路、鄒容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民族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鄒容路上的人力車)

凱旋路南接儲奇門,北連磁器街

形成一個很大的之字拐

抗日戰爭爆發後

不少川軍從此出發

過江後沿川湘公路出川抗戰

人們盼望著他們早日凱旋歸來

便將其取名凱旋路

後來

美國的援華物資

以及滇緬、湘黔桂等戰場

歸來的勝利之師

也是從海棠溪過江後由這條路進城的

凱旋路也就名副其實了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凱旋路)

抗戰勝利前夕

為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羅斯福

提出設置羅斯福圖書館

抗戰勝利後正式成立籌委會

創辦羅斯福圖書館

使之成為1949年前

我國僅有的五個國立圖書館之一

也是西南地區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圖書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羅斯福圖書館)

1942年4月4日

東亞第一座鋼骨水泥的跳傘訓練塔

在重慶大田灣陪都體育場落成

旨在普及戰術訓練,激勵國民志氣

以待它日大反攻,直搗日本本土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體育場)

抗戰時期

重慶成為大後方戲劇運動的中心

大批知名老作家、名導演、名演員雲集重慶

話劇運動在重慶形成了空前的高潮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抗戰時期話劇四大名旦)

1940年4月

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

兼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所屬的

中國萬歲劇團團長後

決定新建一處話劇劇場

以解決當時重慶戲劇界名家薈萃

而劇場奇缺的困難

名導演史東山的夫人華旦妮具體負責改建

用“抗戰建國”口號

取名為“抗建堂”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建於1941年的抗建堂)

抗戰時期

重慶劇場多達26個

抗戰劇場多集中在現渝中區地區

光現解放碑處就有6個:

國泰大劇院

青年館(今渝中區藝術館處)

大世界夫子池(迪康百貨)

人民劇場(雅蘭電子城)

勝利劇場(迪康百貨對面)

實驗劇場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49年前的國泰戲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初的國泰電影院,那時候叫和平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末的國泰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90年代的國泰)

重慶是繼成都後

四川進行留法勤工儉學活動

的又一重要基地

由重慶商會會長汪雲鬆

教育局長溫少鶴及社會賢達等人發起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舊址)

1919年8月28日

重慶的留法勤工儉學分會

和留法預備學校在市總商會成立

汪雲鬆任留法預備學校董事長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

設在市中心供奉孔夫子的廟內

留法預備學校共招收學生100餘人

根據文化程度

分為高級班和初級班

凡是中學已經畢業的學生分到高級班

同等學歷者則到初級班

入學時均要考試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魁星樓)

通遠門是重慶唯一的一座陸上城門

也是現今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城門

城門建於山頂上

為全城最高處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通遠門及城牆一角)

沿著打銅街一路向下

經過一長串陳舊黯淡的石階小巷

就來到了朝天門隧道接長濱路的高架橋

穿過高架橋下的人行通道

就來到了東水門上的城牆垛口

沿著石階往下,一個拐彎

東水門赫然出現在跟前

東水門所在

為渝中半島正東

城門並非正對江面

而是朝向北面

城門旁邊新修建的

“廻風廊”直通湖廣會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東水門及城牆,舊時繁華商業區,三大會館集中在此)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朝天門碼頭)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朝天門碼頭的滑桿)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朝天門信義街)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20年代重慶市中心南紀門、金馬寺一帶)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七星崗車站乘客等車)

1938年

張恨水到重慶避難

從此一住就是七年

直到抗戰勝利,才得東歸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作家張恨水)

在此期間

寫下了不少有關重慶的散文和小說

對上清寺一帶的富商巨宦之家

他的形容是

“其建築之精,設備之周,

即上海寓公之家,或未及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上清寺,算是當時的繁華富人區)

重慶城的現解放碑地區

是由兩三條主幹道交匯形成

分別是民權路、民族路、鄒容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民族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鄒容路上的人力車)

凱旋路南接儲奇門,北連磁器街

形成一個很大的之字拐

抗日戰爭爆發後

不少川軍從此出發

過江後沿川湘公路出川抗戰

人們盼望著他們早日凱旋歸來

便將其取名凱旋路

後來

美國的援華物資

以及滇緬、湘黔桂等戰場

歸來的勝利之師

也是從海棠溪過江後由這條路進城的

凱旋路也就名副其實了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凱旋路)

抗戰勝利前夕

為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羅斯福

提出設置羅斯福圖書館

抗戰勝利後正式成立籌委會

創辦羅斯福圖書館

使之成為1949年前

我國僅有的五個國立圖書館之一

也是西南地區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圖書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羅斯福圖書館)

1942年4月4日

東亞第一座鋼骨水泥的跳傘訓練塔

在重慶大田灣陪都體育場落成

旨在普及戰術訓練,激勵國民志氣

以待它日大反攻,直搗日本本土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體育場)

抗戰時期

重慶成為大後方戲劇運動的中心

大批知名老作家、名導演、名演員雲集重慶

話劇運動在重慶形成了空前的高潮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抗戰時期話劇四大名旦)

1940年4月

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

兼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所屬的

中國萬歲劇團團長後

決定新建一處話劇劇場

以解決當時重慶戲劇界名家薈萃

而劇場奇缺的困難

名導演史東山的夫人華旦妮具體負責改建

用“抗戰建國”口號

取名為“抗建堂”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建於1941年的抗建堂)

抗戰時期

重慶劇場多達26個

抗戰劇場多集中在現渝中區地區

光現解放碑處就有6個:

國泰大劇院

青年館(今渝中區藝術館處)

大世界夫子池(迪康百貨)

人民劇場(雅蘭電子城)

勝利劇場(迪康百貨對面)

實驗劇場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49年前的國泰戲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初的國泰電影院,那時候叫和平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末的國泰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90年代的國泰)

重慶是繼成都後

四川進行留法勤工儉學活動

的又一重要基地

由重慶商會會長汪雲鬆

教育局長溫少鶴及社會賢達等人發起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舊址)

1919年8月28日

重慶的留法勤工儉學分會

和留法預備學校在市總商會成立

汪雲鬆任留法預備學校董事長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

設在市中心供奉孔夫子的廟內

留法預備學校共招收學生100餘人

根據文化程度

分為高級班和初級班

凡是中學已經畢業的學生分到高級班

同等學歷者則到初級班

入學時均要考試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魁星樓)

通遠門是重慶唯一的一座陸上城門

也是現今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城門

城門建於山頂上

為全城最高處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通遠門及城牆一角)

沿著打銅街一路向下

經過一長串陳舊黯淡的石階小巷

就來到了朝天門隧道接長濱路的高架橋

穿過高架橋下的人行通道

就來到了東水門上的城牆垛口

沿著石階往下,一個拐彎

東水門赫然出現在跟前

東水門所在

為渝中半島正東

城門並非正對江面

而是朝向北面

城門旁邊新修建的

“廻風廊”直通湖廣會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東水門及城牆,舊時繁華商業區,三大會館集中在此)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朝天門碼頭)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朝天門碼頭的滑桿)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朝天門信義街)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20年代重慶市中心南紀門、金馬寺一帶)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20年代重慶市中心全景,市中心南濱長江,背臨嘉陵江,右前端為兩江匯合處的朝天門碼頭)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七星崗車站乘客等車)

1938年

張恨水到重慶避難

從此一住就是七年

直到抗戰勝利,才得東歸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作家張恨水)

在此期間

寫下了不少有關重慶的散文和小說

對上清寺一帶的富商巨宦之家

他的形容是

“其建築之精,設備之周,

即上海寓公之家,或未及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上清寺,算是當時的繁華富人區)

重慶城的現解放碑地區

是由兩三條主幹道交匯形成

分別是民權路、民族路、鄒容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民族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鄒容路上的人力車)

凱旋路南接儲奇門,北連磁器街

形成一個很大的之字拐

抗日戰爭爆發後

不少川軍從此出發

過江後沿川湘公路出川抗戰

人們盼望著他們早日凱旋歸來

便將其取名凱旋路

後來

美國的援華物資

以及滇緬、湘黔桂等戰場

歸來的勝利之師

也是從海棠溪過江後由這條路進城的

凱旋路也就名副其實了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凱旋路)

抗戰勝利前夕

為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羅斯福

提出設置羅斯福圖書館

抗戰勝利後正式成立籌委會

創辦羅斯福圖書館

使之成為1949年前

我國僅有的五個國立圖書館之一

也是西南地區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圖書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羅斯福圖書館)

1942年4月4日

東亞第一座鋼骨水泥的跳傘訓練塔

在重慶大田灣陪都體育場落成

旨在普及戰術訓練,激勵國民志氣

以待它日大反攻,直搗日本本土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體育場)

抗戰時期

重慶成為大後方戲劇運動的中心

大批知名老作家、名導演、名演員雲集重慶

話劇運動在重慶形成了空前的高潮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抗戰時期話劇四大名旦)

1940年4月

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

兼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所屬的

中國萬歲劇團團長後

決定新建一處話劇劇場

以解決當時重慶戲劇界名家薈萃

而劇場奇缺的困難

名導演史東山的夫人華旦妮具體負責改建

用“抗戰建國”口號

取名為“抗建堂”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建於1941年的抗建堂)

抗戰時期

重慶劇場多達26個

抗戰劇場多集中在現渝中區地區

光現解放碑處就有6個:

國泰大劇院

青年館(今渝中區藝術館處)

大世界夫子池(迪康百貨)

人民劇場(雅蘭電子城)

勝利劇場(迪康百貨對面)

實驗劇場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49年前的國泰戲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初的國泰電影院,那時候叫和平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末的國泰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90年代的國泰)

重慶是繼成都後

四川進行留法勤工儉學活動

的又一重要基地

由重慶商會會長汪雲鬆

教育局長溫少鶴及社會賢達等人發起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舊址)

1919年8月28日

重慶的留法勤工儉學分會

和留法預備學校在市總商會成立

汪雲鬆任留法預備學校董事長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

設在市中心供奉孔夫子的廟內

留法預備學校共招收學生100餘人

根據文化程度

分為高級班和初級班

凡是中學已經畢業的學生分到高級班

同等學歷者則到初級班

入學時均要考試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魁星樓)

通遠門是重慶唯一的一座陸上城門

也是現今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城門

城門建於山頂上

為全城最高處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通遠門及城牆一角)

沿著打銅街一路向下

經過一長串陳舊黯淡的石階小巷

就來到了朝天門隧道接長濱路的高架橋

穿過高架橋下的人行通道

就來到了東水門上的城牆垛口

沿著石階往下,一個拐彎

東水門赫然出現在跟前

東水門所在

為渝中半島正東

城門並非正對江面

而是朝向北面

城門旁邊新修建的

“廻風廊”直通湖廣會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東水門及城牆,舊時繁華商業區,三大會館集中在此)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朝天門碼頭)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朝天門碼頭的滑桿)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朝天門信義街)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20年代重慶市中心南紀門、金馬寺一帶)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20年代重慶市中心全景,市中心南濱長江,背臨嘉陵江,右前端為兩江匯合處的朝天門碼頭)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30年代重慶市中心全景)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七星崗車站乘客等車)

1938年

張恨水到重慶避難

從此一住就是七年

直到抗戰勝利,才得東歸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作家張恨水)

在此期間

寫下了不少有關重慶的散文和小說

對上清寺一帶的富商巨宦之家

他的形容是

“其建築之精,設備之周,

即上海寓公之家,或未及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上清寺,算是當時的繁華富人區)

重慶城的現解放碑地區

是由兩三條主幹道交匯形成

分別是民權路、民族路、鄒容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民族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鄒容路上的人力車)

凱旋路南接儲奇門,北連磁器街

形成一個很大的之字拐

抗日戰爭爆發後

不少川軍從此出發

過江後沿川湘公路出川抗戰

人們盼望著他們早日凱旋歸來

便將其取名凱旋路

後來

美國的援華物資

以及滇緬、湘黔桂等戰場

歸來的勝利之師

也是從海棠溪過江後由這條路進城的

凱旋路也就名副其實了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凱旋路)

抗戰勝利前夕

為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羅斯福

提出設置羅斯福圖書館

抗戰勝利後正式成立籌委會

創辦羅斯福圖書館

使之成為1949年前

我國僅有的五個國立圖書館之一

也是西南地區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圖書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羅斯福圖書館)

1942年4月4日

東亞第一座鋼骨水泥的跳傘訓練塔

在重慶大田灣陪都體育場落成

旨在普及戰術訓練,激勵國民志氣

以待它日大反攻,直搗日本本土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體育場)

抗戰時期

重慶成為大後方戲劇運動的中心

大批知名老作家、名導演、名演員雲集重慶

話劇運動在重慶形成了空前的高潮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抗戰時期話劇四大名旦)

1940年4月

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

兼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所屬的

中國萬歲劇團團長後

決定新建一處話劇劇場

以解決當時重慶戲劇界名家薈萃

而劇場奇缺的困難

名導演史東山的夫人華旦妮具體負責改建

用“抗戰建國”口號

取名為“抗建堂”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建於1941年的抗建堂)

抗戰時期

重慶劇場多達26個

抗戰劇場多集中在現渝中區地區

光現解放碑處就有6個:

國泰大劇院

青年館(今渝中區藝術館處)

大世界夫子池(迪康百貨)

人民劇場(雅蘭電子城)

勝利劇場(迪康百貨對面)

實驗劇場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49年前的國泰戲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初的國泰電影院,那時候叫和平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末的國泰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90年代的國泰)

重慶是繼成都後

四川進行留法勤工儉學活動

的又一重要基地

由重慶商會會長汪雲鬆

教育局長溫少鶴及社會賢達等人發起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舊址)

1919年8月28日

重慶的留法勤工儉學分會

和留法預備學校在市總商會成立

汪雲鬆任留法預備學校董事長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

設在市中心供奉孔夫子的廟內

留法預備學校共招收學生100餘人

根據文化程度

分為高級班和初級班

凡是中學已經畢業的學生分到高級班

同等學歷者則到初級班

入學時均要考試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魁星樓)

通遠門是重慶唯一的一座陸上城門

也是現今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城門

城門建於山頂上

為全城最高處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通遠門及城牆一角)

沿著打銅街一路向下

經過一長串陳舊黯淡的石階小巷

就來到了朝天門隧道接長濱路的高架橋

穿過高架橋下的人行通道

就來到了東水門上的城牆垛口

沿著石階往下,一個拐彎

東水門赫然出現在跟前

東水門所在

為渝中半島正東

城門並非正對江面

而是朝向北面

城門旁邊新修建的

“廻風廊”直通湖廣會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東水門及城牆,舊時繁華商業區,三大會館集中在此)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朝天門碼頭)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朝天門碼頭的滑桿)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朝天門信義街)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20年代重慶市中心南紀門、金馬寺一帶)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20年代重慶市中心全景,市中心南濱長江,背臨嘉陵江,右前端為兩江匯合處的朝天門碼頭)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30年代重慶市中心全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50年代的渝中半島)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七星崗車站乘客等車)

1938年

張恨水到重慶避難

從此一住就是七年

直到抗戰勝利,才得東歸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作家張恨水)

在此期間

寫下了不少有關重慶的散文和小說

對上清寺一帶的富商巨宦之家

他的形容是

“其建築之精,設備之周,

即上海寓公之家,或未及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上清寺,算是當時的繁華富人區)

重慶城的現解放碑地區

是由兩三條主幹道交匯形成

分別是民權路、民族路、鄒容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民族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鄒容路上的人力車)

凱旋路南接儲奇門,北連磁器街

形成一個很大的之字拐

抗日戰爭爆發後

不少川軍從此出發

過江後沿川湘公路出川抗戰

人們盼望著他們早日凱旋歸來

便將其取名凱旋路

後來

美國的援華物資

以及滇緬、湘黔桂等戰場

歸來的勝利之師

也是從海棠溪過江後由這條路進城的

凱旋路也就名副其實了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凱旋路)

抗戰勝利前夕

為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羅斯福

提出設置羅斯福圖書館

抗戰勝利後正式成立籌委會

創辦羅斯福圖書館

使之成為1949年前

我國僅有的五個國立圖書館之一

也是西南地區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圖書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羅斯福圖書館)

1942年4月4日

東亞第一座鋼骨水泥的跳傘訓練塔

在重慶大田灣陪都體育場落成

旨在普及戰術訓練,激勵國民志氣

以待它日大反攻,直搗日本本土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體育場)

抗戰時期

重慶成為大後方戲劇運動的中心

大批知名老作家、名導演、名演員雲集重慶

話劇運動在重慶形成了空前的高潮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抗戰時期話劇四大名旦)

1940年4月

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

兼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所屬的

中國萬歲劇團團長後

決定新建一處話劇劇場

以解決當時重慶戲劇界名家薈萃

而劇場奇缺的困難

名導演史東山的夫人華旦妮具體負責改建

用“抗戰建國”口號

取名為“抗建堂”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建於1941年的抗建堂)

抗戰時期

重慶劇場多達26個

抗戰劇場多集中在現渝中區地區

光現解放碑處就有6個:

國泰大劇院

青年館(今渝中區藝術館處)

大世界夫子池(迪康百貨)

人民劇場(雅蘭電子城)

勝利劇場(迪康百貨對面)

實驗劇場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49年前的國泰戲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初的國泰電影院,那時候叫和平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末的國泰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90年代的國泰)

重慶是繼成都後

四川進行留法勤工儉學活動

的又一重要基地

由重慶商會會長汪雲鬆

教育局長溫少鶴及社會賢達等人發起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舊址)

1919年8月28日

重慶的留法勤工儉學分會

和留法預備學校在市總商會成立

汪雲鬆任留法預備學校董事長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

設在市中心供奉孔夫子的廟內

留法預備學校共招收學生100餘人

根據文化程度

分為高級班和初級班

凡是中學已經畢業的學生分到高級班

同等學歷者則到初級班

入學時均要考試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魁星樓)

通遠門是重慶唯一的一座陸上城門

也是現今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城門

城門建於山頂上

為全城最高處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通遠門及城牆一角)

沿著打銅街一路向下

經過一長串陳舊黯淡的石階小巷

就來到了朝天門隧道接長濱路的高架橋

穿過高架橋下的人行通道

就來到了東水門上的城牆垛口

沿著石階往下,一個拐彎

東水門赫然出現在跟前

東水門所在

為渝中半島正東

城門並非正對江面

而是朝向北面

城門旁邊新修建的

“廻風廊”直通湖廣會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東水門及城牆,舊時繁華商業區,三大會館集中在此)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朝天門碼頭)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朝天門碼頭的滑桿)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朝天門信義街)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20年代重慶市中心南紀門、金馬寺一帶)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20年代重慶市中心全景,市中心南濱長江,背臨嘉陵江,右前端為兩江匯合處的朝天門碼頭)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30年代重慶市中心全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50年代的渝中半島)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坪七牌坊)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七星崗車站乘客等車)

1938年

張恨水到重慶避難

從此一住就是七年

直到抗戰勝利,才得東歸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作家張恨水)

在此期間

寫下了不少有關重慶的散文和小說

對上清寺一帶的富商巨宦之家

他的形容是

“其建築之精,設備之周,

即上海寓公之家,或未及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上清寺,算是當時的繁華富人區)

重慶城的現解放碑地區

是由兩三條主幹道交匯形成

分別是民權路、民族路、鄒容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民族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鄒容路上的人力車)

凱旋路南接儲奇門,北連磁器街

形成一個很大的之字拐

抗日戰爭爆發後

不少川軍從此出發

過江後沿川湘公路出川抗戰

人們盼望著他們早日凱旋歸來

便將其取名凱旋路

後來

美國的援華物資

以及滇緬、湘黔桂等戰場

歸來的勝利之師

也是從海棠溪過江後由這條路進城的

凱旋路也就名副其實了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凱旋路)

抗戰勝利前夕

為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羅斯福

提出設置羅斯福圖書館

抗戰勝利後正式成立籌委會

創辦羅斯福圖書館

使之成為1949年前

我國僅有的五個國立圖書館之一

也是西南地區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圖書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羅斯福圖書館)

1942年4月4日

東亞第一座鋼骨水泥的跳傘訓練塔

在重慶大田灣陪都體育場落成

旨在普及戰術訓練,激勵國民志氣

以待它日大反攻,直搗日本本土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體育場)

抗戰時期

重慶成為大後方戲劇運動的中心

大批知名老作家、名導演、名演員雲集重慶

話劇運動在重慶形成了空前的高潮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抗戰時期話劇四大名旦)

1940年4月

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

兼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所屬的

中國萬歲劇團團長後

決定新建一處話劇劇場

以解決當時重慶戲劇界名家薈萃

而劇場奇缺的困難

名導演史東山的夫人華旦妮具體負責改建

用“抗戰建國”口號

取名為“抗建堂”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建於1941年的抗建堂)

抗戰時期

重慶劇場多達26個

抗戰劇場多集中在現渝中區地區

光現解放碑處就有6個:

國泰大劇院

青年館(今渝中區藝術館處)

大世界夫子池(迪康百貨)

人民劇場(雅蘭電子城)

勝利劇場(迪康百貨對面)

實驗劇場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49年前的國泰戲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初的國泰電影院,那時候叫和平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末的國泰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90年代的國泰)

重慶是繼成都後

四川進行留法勤工儉學活動

的又一重要基地

由重慶商會會長汪雲鬆

教育局長溫少鶴及社會賢達等人發起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舊址)

1919年8月28日

重慶的留法勤工儉學分會

和留法預備學校在市總商會成立

汪雲鬆任留法預備學校董事長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

設在市中心供奉孔夫子的廟內

留法預備學校共招收學生100餘人

根據文化程度

分為高級班和初級班

凡是中學已經畢業的學生分到高級班

同等學歷者則到初級班

入學時均要考試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魁星樓)

通遠門是重慶唯一的一座陸上城門

也是現今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城門

城門建於山頂上

為全城最高處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通遠門及城牆一角)

沿著打銅街一路向下

經過一長串陳舊黯淡的石階小巷

就來到了朝天門隧道接長濱路的高架橋

穿過高架橋下的人行通道

就來到了東水門上的城牆垛口

沿著石階往下,一個拐彎

東水門赫然出現在跟前

東水門所在

為渝中半島正東

城門並非正對江面

而是朝向北面

城門旁邊新修建的

“廻風廊”直通湖廣會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東水門及城牆,舊時繁華商業區,三大會館集中在此)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朝天門碼頭)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朝天門碼頭的滑桿)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朝天門信義街)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20年代重慶市中心南紀門、金馬寺一帶)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20年代重慶市中心全景,市中心南濱長江,背臨嘉陵江,右前端為兩江匯合處的朝天門碼頭)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30年代重慶市中心全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50年代的渝中半島)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坪七牌坊)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金剛塔)

來源: 重慶三十度北

【匯客廰文旅】一個“任性、好玩、有態度!”的文化旅遊社群新媒體。

"

很多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一天天的長大,

雖然在不知不覺間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遷,

但很多歷史往事也淹沒在了這個都市的喧囂與浮華之中,

直到有一天無意之間看到了這些重慶的老照片,

才猛然發現過去城市的印跡,

卻是始終抹不去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解放碑的前生,抗戰勝利紀功碑)

舊重慶有一條街

叫督郵街

1938年初

督郵街的景象可謂是戰時首都第一街

沿著督郵街向四周延伸

有會仙橋、小樑子、關帝街、較場口

天宮街、柴家巷、臨江門等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督郵街(現解放碑的前身)熙來攘往的人群)

1941年12月30日

督郵街廣場建成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

督郵街又分上督郵街和下督郵街

是重慶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

碑高七丈七尺寓意“七七抗戰”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當年的精神堡壘)

1946年

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提出

在“精神堡壘”的舊址上

建立宏偉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1937年

報紙上登載了國民政府宣言

宣言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京淪陷

明令定重慶為

“中華民國陪都”

遷都事宜業已就緒

不日即可付之實施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國民政府大樓)

戰時首都

是重慶這座城市歷史底蘊的靈魂

而上清寺的國民政府大樓

無疑是重慶最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份遺產,不但是重慶的

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更是反法西斯的全世界人民的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小什字遠景)

下面這張圖是俯瞰重慶下半城的全貌

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就是珊瑚壩

看見上面這條跑道沒得

這是當時盟軍美軍修建的一個臨時機場

執行完轟炸任務的美軍轟炸機

曾經就降落在這裡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是抗戰時期重慶的金融街之一

從它往下走

沿街是一些公寓樓

多為普通職員、中產階級家庭居住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道門口)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第一條市郊公路——李子壩公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七星崗車站乘客等車)

1938年

張恨水到重慶避難

從此一住就是七年

直到抗戰勝利,才得東歸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作家張恨水)

在此期間

寫下了不少有關重慶的散文和小說

對上清寺一帶的富商巨宦之家

他的形容是

“其建築之精,設備之周,

即上海寓公之家,或未及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上清寺,算是當時的繁華富人區)

重慶城的現解放碑地區

是由兩三條主幹道交匯形成

分別是民權路、民族路、鄒容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民族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鄒容路上的人力車)

凱旋路南接儲奇門,北連磁器街

形成一個很大的之字拐

抗日戰爭爆發後

不少川軍從此出發

過江後沿川湘公路出川抗戰

人們盼望著他們早日凱旋歸來

便將其取名凱旋路

後來

美國的援華物資

以及滇緬、湘黔桂等戰場

歸來的勝利之師

也是從海棠溪過江後由這條路進城的

凱旋路也就名副其實了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凱旋路)

抗戰勝利前夕

為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羅斯福

提出設置羅斯福圖書館

抗戰勝利後正式成立籌委會

創辦羅斯福圖書館

使之成為1949年前

我國僅有的五個國立圖書館之一

也是西南地區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圖書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 羅斯福圖書館)

1942年4月4日

東亞第一座鋼骨水泥的跳傘訓練塔

在重慶大田灣陪都體育場落成

旨在普及戰術訓練,激勵國民志氣

以待它日大反攻,直搗日本本土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陪都體育場)

抗戰時期

重慶成為大後方戲劇運動的中心

大批知名老作家、名導演、名演員雲集重慶

話劇運動在重慶形成了空前的高潮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抗戰時期話劇四大名旦)

1940年4月

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

兼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所屬的

中國萬歲劇團團長後

決定新建一處話劇劇場

以解決當時重慶戲劇界名家薈萃

而劇場奇缺的困難

名導演史東山的夫人華旦妮具體負責改建

用“抗戰建國”口號

取名為“抗建堂”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建於1941年的抗建堂)

抗戰時期

重慶劇場多達26個

抗戰劇場多集中在現渝中區地區

光現解放碑處就有6個:

國泰大劇院

青年館(今渝中區藝術館處)

大世界夫子池(迪康百貨)

人民劇場(雅蘭電子城)

勝利劇場(迪康百貨對面)

實驗劇場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1949年前的國泰戲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初的國泰電影院,那時候叫和平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80年代末的國泰電影院)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90年代的國泰)

重慶是繼成都後

四川進行留法勤工儉學活動

的又一重要基地

由重慶商會會長汪雲鬆

教育局長溫少鶴及社會賢達等人發起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舊址)

1919年8月28日

重慶的留法勤工儉學分會

和留法預備學校在市總商會成立

汪雲鬆任留法預備學校董事長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

設在市中心供奉孔夫子的廟內

留法預備學校共招收學生100餘人

根據文化程度

分為高級班和初級班

凡是中學已經畢業的學生分到高級班

同等學歷者則到初級班

入學時均要考試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魁星樓)

通遠門是重慶唯一的一座陸上城門

也是現今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城門

城門建於山頂上

為全城最高處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通遠門及城牆一角)

沿著打銅街一路向下

經過一長串陳舊黯淡的石階小巷

就來到了朝天門隧道接長濱路的高架橋

穿過高架橋下的人行通道

就來到了東水門上的城牆垛口

沿著石階往下,一個拐彎

東水門赫然出現在跟前

東水門所在

為渝中半島正東

城門並非正對江面

而是朝向北面

城門旁邊新修建的

“廻風廊”直通湖廣會館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東水門及城牆,舊時繁華商業區,三大會館集中在此)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朝天門碼頭)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朝天門碼頭的滑桿)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朝天門信義街)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20年代重慶市中心南紀門、金馬寺一帶)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20年代重慶市中心全景,市中心南濱長江,背臨嘉陵江,右前端為兩江匯合處的朝天門碼頭)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30年代重慶市中心全景)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50年代的渝中半島)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大坪七牌坊)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金剛塔)

來源: 重慶三十度北

【匯客廰文旅】一個“任性、好玩、有態度!”的文化旅遊社群新媒體。

時過境遷,重慶罕見老照片,再現這個城市過去的印跡

↓↓點擊“瞭解更多”升級你的旅行體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