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
"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重慶文化主題書店

第557個故事

重慶電力學校

作者:肆一布衣

初中三年,上學期間總是遲到早走,與同學相處時間區區有限。所以很少有值得難忘的事留在大腦皮層上。

唯一的是學校組織專門過江看了一次電影。那是我有記憶以來的第一次,正南齊北坐在正規電影院裡看一部蘇聯出品的少年片。那種享受當時只希望今後還會常有。

"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重慶文化主題書店

第557個故事

重慶電力學校

作者:肆一布衣

初中三年,上學期間總是遲到早走,與同學相處時間區區有限。所以很少有值得難忘的事留在大腦皮層上。

唯一的是學校組織專門過江看了一次電影。那是我有記憶以來的第一次,正南齊北坐在正規電影院裡看一部蘇聯出品的少年片。那種享受當時只希望今後還會常有。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海意視覺

要說昔日難忘的事,在電校讀書的四年可就豐富多矣。

初中畢業,我沒有考高中,因為家庭經濟困難。我報考了重慶動力學校(中專四年制),住讀,學校免費供食宿。

當時的班主任動員我說:“你不考高中,也應該考中師,中師也免費食宿”。

我說:“考中師也不能幫你提高升高中的比例。我喜歡進工廠,不想當老師”。就這樣,我如願以償,以後看來,我當時的決定還算是英明。

動力學校不久改為電力學校,在校四年,正值多事之秋的躁動年代。我們親歷的那些躁動往事,在暮年愛回溯歷史的閒時,更歷歷如在目前。

"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重慶文化主題書店

第557個故事

重慶電力學校

作者:肆一布衣

初中三年,上學期間總是遲到早走,與同學相處時間區區有限。所以很少有值得難忘的事留在大腦皮層上。

唯一的是學校組織專門過江看了一次電影。那是我有記憶以來的第一次,正南齊北坐在正規電影院裡看一部蘇聯出品的少年片。那種享受當時只希望今後還會常有。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海意視覺

要說昔日難忘的事,在電校讀書的四年可就豐富多矣。

初中畢業,我沒有考高中,因為家庭經濟困難。我報考了重慶動力學校(中專四年制),住讀,學校免費供食宿。

當時的班主任動員我說:“你不考高中,也應該考中師,中師也免費食宿”。

我說:“考中師也不能幫你提高升高中的比例。我喜歡進工廠,不想當老師”。就這樣,我如願以償,以後看來,我當時的決定還算是英明。

動力學校不久改為電力學校,在校四年,正值多事之秋的躁動年代。我們親歷的那些躁動往事,在暮年愛回溯歷史的閒時,更歷歷如在目前。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一九五八年八月底,我拿著簡陋的行李,一床薄被,一床草蓆,一個小盆,一個小箱中的幾件換洗衣服和洗漱用品,趕到學校報了到。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一個人離開父母單獨在外長住。

學校坐落在九龍坡的一條山脊上,下臨九龍坡和黃桷坪。有一路公共汽車通到楊家坪,如取道鐵路,則離九龍坡火車站更遠,距校約二公里路。

"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重慶文化主題書店

第557個故事

重慶電力學校

作者:肆一布衣

初中三年,上學期間總是遲到早走,與同學相處時間區區有限。所以很少有值得難忘的事留在大腦皮層上。

唯一的是學校組織專門過江看了一次電影。那是我有記憶以來的第一次,正南齊北坐在正規電影院裡看一部蘇聯出品的少年片。那種享受當時只希望今後還會常有。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海意視覺

要說昔日難忘的事,在電校讀書的四年可就豐富多矣。

初中畢業,我沒有考高中,因為家庭經濟困難。我報考了重慶動力學校(中專四年制),住讀,學校免費供食宿。

當時的班主任動員我說:“你不考高中,也應該考中師,中師也免費食宿”。

我說:“考中師也不能幫你提高升高中的比例。我喜歡進工廠,不想當老師”。就這樣,我如願以償,以後看來,我當時的決定還算是英明。

動力學校不久改為電力學校,在校四年,正值多事之秋的躁動年代。我們親歷的那些躁動往事,在暮年愛回溯歷史的閒時,更歷歷如在目前。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一九五八年八月底,我拿著簡陋的行李,一床薄被,一床草蓆,一個小盆,一個小箱中的幾件換洗衣服和洗漱用品,趕到學校報了到。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一個人離開父母單獨在外長住。

學校坐落在九龍坡的一條山脊上,下臨九龍坡和黃桷坪。有一路公共汽車通到楊家坪,如取道鐵路,則離九龍坡火車站更遠,距校約二公里路。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我入校第一次就是乘火車從菜園壩到九龍坡,然後步行到校,車費大約是8分錢

如果從離校最近的五龍廟乘汽車到楊家坪,再轉車到兩路口,大約要花一角六分錢

因為我們都是窮學生,還想更節約往返的路錢,就會星期六下午請假,午飯後,我們就出發,全程步行回家

從小路走到九龍坡站,順鐵路走到菜園壩,翻過兩路口下到大溪溝河邊,還是得花4分錢輪渡過江,再走四十分鐘就到家裡了。這樣的行程往往要花上四五個小時。

"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重慶文化主題書店

第557個故事

重慶電力學校

作者:肆一布衣

初中三年,上學期間總是遲到早走,與同學相處時間區區有限。所以很少有值得難忘的事留在大腦皮層上。

唯一的是學校組織專門過江看了一次電影。那是我有記憶以來的第一次,正南齊北坐在正規電影院裡看一部蘇聯出品的少年片。那種享受當時只希望今後還會常有。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海意視覺

要說昔日難忘的事,在電校讀書的四年可就豐富多矣。

初中畢業,我沒有考高中,因為家庭經濟困難。我報考了重慶動力學校(中專四年制),住讀,學校免費供食宿。

當時的班主任動員我說:“你不考高中,也應該考中師,中師也免費食宿”。

我說:“考中師也不能幫你提高升高中的比例。我喜歡進工廠,不想當老師”。就這樣,我如願以償,以後看來,我當時的決定還算是英明。

動力學校不久改為電力學校,在校四年,正值多事之秋的躁動年代。我們親歷的那些躁動往事,在暮年愛回溯歷史的閒時,更歷歷如在目前。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一九五八年八月底,我拿著簡陋的行李,一床薄被,一床草蓆,一個小盆,一個小箱中的幾件換洗衣服和洗漱用品,趕到學校報了到。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一個人離開父母單獨在外長住。

學校坐落在九龍坡的一條山脊上,下臨九龍坡和黃桷坪。有一路公共汽車通到楊家坪,如取道鐵路,則離九龍坡火車站更遠,距校約二公里路。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我入校第一次就是乘火車從菜園壩到九龍坡,然後步行到校,車費大約是8分錢

如果從離校最近的五龍廟乘汽車到楊家坪,再轉車到兩路口,大約要花一角六分錢

因為我們都是窮學生,還想更節約往返的路錢,就會星期六下午請假,午飯後,我們就出發,全程步行回家

從小路走到九龍坡站,順鐵路走到菜園壩,翻過兩路口下到大溪溝河邊,還是得花4分錢輪渡過江,再走四十分鐘就到家裡了。這樣的行程往往要花上四五個小時。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開學後不久,我們的第一個活動就是到長生橋參加秋收。

吃了早飯,每人帶兩個饅頭,揹著鋪蓋,集隊出發。

沿著鐵路前行,到了儲奇門碼頭集中登船。從海棠溪開始爬山,經黃桷埡再下山,黃昏前到了目的地。

我們大約在當地住了一個禮拜,幫助社員收麥收紅苕,然後沿著來路返校。

實際上,我們還常在鄰近生產隊支農,或者天旱時,排長隊像擊鼓傳花一樣,傳遞水盆抗旱;或者幫助鋤草鬆土,看見那些密植麥苗像狗毛一樣,連種子都收不回,但並不妨礙喜報頻傳,畝產數萬斤。

"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重慶文化主題書店

第557個故事

重慶電力學校

作者:肆一布衣

初中三年,上學期間總是遲到早走,與同學相處時間區區有限。所以很少有值得難忘的事留在大腦皮層上。

唯一的是學校組織專門過江看了一次電影。那是我有記憶以來的第一次,正南齊北坐在正規電影院裡看一部蘇聯出品的少年片。那種享受當時只希望今後還會常有。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海意視覺

要說昔日難忘的事,在電校讀書的四年可就豐富多矣。

初中畢業,我沒有考高中,因為家庭經濟困難。我報考了重慶動力學校(中專四年制),住讀,學校免費供食宿。

當時的班主任動員我說:“你不考高中,也應該考中師,中師也免費食宿”。

我說:“考中師也不能幫你提高升高中的比例。我喜歡進工廠,不想當老師”。就這樣,我如願以償,以後看來,我當時的決定還算是英明。

動力學校不久改為電力學校,在校四年,正值多事之秋的躁動年代。我們親歷的那些躁動往事,在暮年愛回溯歷史的閒時,更歷歷如在目前。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一九五八年八月底,我拿著簡陋的行李,一床薄被,一床草蓆,一個小盆,一個小箱中的幾件換洗衣服和洗漱用品,趕到學校報了到。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一個人離開父母單獨在外長住。

學校坐落在九龍坡的一條山脊上,下臨九龍坡和黃桷坪。有一路公共汽車通到楊家坪,如取道鐵路,則離九龍坡火車站更遠,距校約二公里路。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我入校第一次就是乘火車從菜園壩到九龍坡,然後步行到校,車費大約是8分錢

如果從離校最近的五龍廟乘汽車到楊家坪,再轉車到兩路口,大約要花一角六分錢

因為我們都是窮學生,還想更節約往返的路錢,就會星期六下午請假,午飯後,我們就出發,全程步行回家

從小路走到九龍坡站,順鐵路走到菜園壩,翻過兩路口下到大溪溝河邊,還是得花4分錢輪渡過江,再走四十分鐘就到家裡了。這樣的行程往往要花上四五個小時。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開學後不久,我們的第一個活動就是到長生橋參加秋收。

吃了早飯,每人帶兩個饅頭,揹著鋪蓋,集隊出發。

沿著鐵路前行,到了儲奇門碼頭集中登船。從海棠溪開始爬山,經黃桷埡再下山,黃昏前到了目的地。

我們大約在當地住了一個禮拜,幫助社員收麥收紅苕,然後沿著來路返校。

實際上,我們還常在鄰近生產隊支農,或者天旱時,排長隊像擊鼓傳花一樣,傳遞水盆抗旱;或者幫助鋤草鬆土,看見那些密植麥苗像狗毛一樣,連種子都收不回,但並不妨礙喜報頻傳,畝產數萬斤。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在艱難的災荒時期,學校還開始安排學生種菜,養豬,以生產自救,改善生活。

除了種菜以外,我們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打豬草。

剛開始我們還是比較認真,在學校旁邊的山灣裡,收集那些有漿汁的野草。後來,或許我們已是老學生了,不是那麼安分守已了,特別是臭味相投的一群人裹在一起,就更無法無天。

我和另一個同學常在打豬草時,走三公里跑到楊家坪圖書館看書。晚飯前一小時出來,然後在回校的路邊砍倒一棵芭蕉樹,抬回學校“濫竽充數”。

反正也沒有班主任監收,負責養豬的食堂員工也管不了這麼多。

"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重慶文化主題書店

第557個故事

重慶電力學校

作者:肆一布衣

初中三年,上學期間總是遲到早走,與同學相處時間區區有限。所以很少有值得難忘的事留在大腦皮層上。

唯一的是學校組織專門過江看了一次電影。那是我有記憶以來的第一次,正南齊北坐在正規電影院裡看一部蘇聯出品的少年片。那種享受當時只希望今後還會常有。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海意視覺

要說昔日難忘的事,在電校讀書的四年可就豐富多矣。

初中畢業,我沒有考高中,因為家庭經濟困難。我報考了重慶動力學校(中專四年制),住讀,學校免費供食宿。

當時的班主任動員我說:“你不考高中,也應該考中師,中師也免費食宿”。

我說:“考中師也不能幫你提高升高中的比例。我喜歡進工廠,不想當老師”。就這樣,我如願以償,以後看來,我當時的決定還算是英明。

動力學校不久改為電力學校,在校四年,正值多事之秋的躁動年代。我們親歷的那些躁動往事,在暮年愛回溯歷史的閒時,更歷歷如在目前。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一九五八年八月底,我拿著簡陋的行李,一床薄被,一床草蓆,一個小盆,一個小箱中的幾件換洗衣服和洗漱用品,趕到學校報了到。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一個人離開父母單獨在外長住。

學校坐落在九龍坡的一條山脊上,下臨九龍坡和黃桷坪。有一路公共汽車通到楊家坪,如取道鐵路,則離九龍坡火車站更遠,距校約二公里路。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我入校第一次就是乘火車從菜園壩到九龍坡,然後步行到校,車費大約是8分錢

如果從離校最近的五龍廟乘汽車到楊家坪,再轉車到兩路口,大約要花一角六分錢

因為我們都是窮學生,還想更節約往返的路錢,就會星期六下午請假,午飯後,我們就出發,全程步行回家

從小路走到九龍坡站,順鐵路走到菜園壩,翻過兩路口下到大溪溝河邊,還是得花4分錢輪渡過江,再走四十分鐘就到家裡了。這樣的行程往往要花上四五個小時。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開學後不久,我們的第一個活動就是到長生橋參加秋收。

吃了早飯,每人帶兩個饅頭,揹著鋪蓋,集隊出發。

沿著鐵路前行,到了儲奇門碼頭集中登船。從海棠溪開始爬山,經黃桷埡再下山,黃昏前到了目的地。

我們大約在當地住了一個禮拜,幫助社員收麥收紅苕,然後沿著來路返校。

實際上,我們還常在鄰近生產隊支農,或者天旱時,排長隊像擊鼓傳花一樣,傳遞水盆抗旱;或者幫助鋤草鬆土,看見那些密植麥苗像狗毛一樣,連種子都收不回,但並不妨礙喜報頻傳,畝產數萬斤。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在艱難的災荒時期,學校還開始安排學生種菜,養豬,以生產自救,改善生活。

除了種菜以外,我們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打豬草。

剛開始我們還是比較認真,在學校旁邊的山灣裡,收集那些有漿汁的野草。後來,或許我們已是老學生了,不是那麼安分守已了,特別是臭味相投的一群人裹在一起,就更無法無天。

我和另一個同學常在打豬草時,走三公里跑到楊家坪圖書館看書。晚飯前一小時出來,然後在回校的路邊砍倒一棵芭蕉樹,抬回學校“濫竽充數”。

反正也沒有班主任監收,負責養豬的食堂員工也管不了這麼多。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長時間的半飢半飽,使我們在吃飯一事上,還有許多創舉和不雅之事。

學生吃桌飯,每桌固定8位同學,每桌的同學輪流去食堂取飯取菜。在困難時期前,大家還比較文明,先來後到,總會把飯菜給別人留夠。困難時則消亡了大家的矜持。

菜比較好平分,也可以在進嘴前再適當調整。分飯則由同學輪流執行,用竹刀切成八瓣,每人一瓣。

在餓肚皮時,沒有多少人有高姿態,還生出了不少花樣,如有意人為劃切得上寬下窄;或挖別人“牆腳”;或颳去別人“尖角”。特別是有人來晚了的時候,更是損失慘重。

分米飯還算好的,在最困難時,還用紅苕,胡豆等代替主糧,那時我覺得吃什麼都香,連吃“老梭邊”、“土茯苓”也不會鬧胃病,拉肚子。

長期沒有油水,又難得填飽肚皮,許多同學就用鹽巴開水來灌滿那瘋狂的勞什子胃。浮腫病也開始出現,甚而有的同學鋌而走險,用釣鉤盜取食堂的“靈芝仙草”,或者丟下人的尊嚴,偷吃豬圈的豬食。

我不知道現在的年青人會是怎樣看我們的,是喪失了人格或是可以理解?是值得同情或是該當批判開除?但是,確是有同學遭受了被開除批判的厄運。

"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重慶文化主題書店

第557個故事

重慶電力學校

作者:肆一布衣

初中三年,上學期間總是遲到早走,與同學相處時間區區有限。所以很少有值得難忘的事留在大腦皮層上。

唯一的是學校組織專門過江看了一次電影。那是我有記憶以來的第一次,正南齊北坐在正規電影院裡看一部蘇聯出品的少年片。那種享受當時只希望今後還會常有。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海意視覺

要說昔日難忘的事,在電校讀書的四年可就豐富多矣。

初中畢業,我沒有考高中,因為家庭經濟困難。我報考了重慶動力學校(中專四年制),住讀,學校免費供食宿。

當時的班主任動員我說:“你不考高中,也應該考中師,中師也免費食宿”。

我說:“考中師也不能幫你提高升高中的比例。我喜歡進工廠,不想當老師”。就這樣,我如願以償,以後看來,我當時的決定還算是英明。

動力學校不久改為電力學校,在校四年,正值多事之秋的躁動年代。我們親歷的那些躁動往事,在暮年愛回溯歷史的閒時,更歷歷如在目前。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一九五八年八月底,我拿著簡陋的行李,一床薄被,一床草蓆,一個小盆,一個小箱中的幾件換洗衣服和洗漱用品,趕到學校報了到。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一個人離開父母單獨在外長住。

學校坐落在九龍坡的一條山脊上,下臨九龍坡和黃桷坪。有一路公共汽車通到楊家坪,如取道鐵路,則離九龍坡火車站更遠,距校約二公里路。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我入校第一次就是乘火車從菜園壩到九龍坡,然後步行到校,車費大約是8分錢

如果從離校最近的五龍廟乘汽車到楊家坪,再轉車到兩路口,大約要花一角六分錢

因為我們都是窮學生,還想更節約往返的路錢,就會星期六下午請假,午飯後,我們就出發,全程步行回家

從小路走到九龍坡站,順鐵路走到菜園壩,翻過兩路口下到大溪溝河邊,還是得花4分錢輪渡過江,再走四十分鐘就到家裡了。這樣的行程往往要花上四五個小時。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開學後不久,我們的第一個活動就是到長生橋參加秋收。

吃了早飯,每人帶兩個饅頭,揹著鋪蓋,集隊出發。

沿著鐵路前行,到了儲奇門碼頭集中登船。從海棠溪開始爬山,經黃桷埡再下山,黃昏前到了目的地。

我們大約在當地住了一個禮拜,幫助社員收麥收紅苕,然後沿著來路返校。

實際上,我們還常在鄰近生產隊支農,或者天旱時,排長隊像擊鼓傳花一樣,傳遞水盆抗旱;或者幫助鋤草鬆土,看見那些密植麥苗像狗毛一樣,連種子都收不回,但並不妨礙喜報頻傳,畝產數萬斤。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在艱難的災荒時期,學校還開始安排學生種菜,養豬,以生產自救,改善生活。

除了種菜以外,我們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打豬草。

剛開始我們還是比較認真,在學校旁邊的山灣裡,收集那些有漿汁的野草。後來,或許我們已是老學生了,不是那麼安分守已了,特別是臭味相投的一群人裹在一起,就更無法無天。

我和另一個同學常在打豬草時,走三公里跑到楊家坪圖書館看書。晚飯前一小時出來,然後在回校的路邊砍倒一棵芭蕉樹,抬回學校“濫竽充數”。

反正也沒有班主任監收,負責養豬的食堂員工也管不了這麼多。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長時間的半飢半飽,使我們在吃飯一事上,還有許多創舉和不雅之事。

學生吃桌飯,每桌固定8位同學,每桌的同學輪流去食堂取飯取菜。在困難時期前,大家還比較文明,先來後到,總會把飯菜給別人留夠。困難時則消亡了大家的矜持。

菜比較好平分,也可以在進嘴前再適當調整。分飯則由同學輪流執行,用竹刀切成八瓣,每人一瓣。

在餓肚皮時,沒有多少人有高姿態,還生出了不少花樣,如有意人為劃切得上寬下窄;或挖別人“牆腳”;或颳去別人“尖角”。特別是有人來晚了的時候,更是損失慘重。

分米飯還算好的,在最困難時,還用紅苕,胡豆等代替主糧,那時我覺得吃什麼都香,連吃“老梭邊”、“土茯苓”也不會鬧胃病,拉肚子。

長期沒有油水,又難得填飽肚皮,許多同學就用鹽巴開水來灌滿那瘋狂的勞什子胃。浮腫病也開始出現,甚而有的同學鋌而走險,用釣鉤盜取食堂的“靈芝仙草”,或者丟下人的尊嚴,偷吃豬圈的豬食。

我不知道現在的年青人會是怎樣看我們的,是喪失了人格或是可以理解?是值得同情或是該當批判開除?但是,確是有同學遭受了被開除批判的厄運。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61年初,剛開學不久,學校接上級任務,組織學生赴灌縣參加修建魚嘴電站的勞動。

登上到成都的火車,全部是硬坐,還是每站必停的慢車。這是我第一次出遠門,好在許多同學在一起,我們都很興奮,仍禁不住夜半的睏乏,前俯後仰,左搖右擺,瞌睡蟲爬出來又被攆了回去,如此幾番。

翌日早上,終於到了成都。成都是我久仰的省會大城市,先隨同學去瞻仰一下成都風采吧!

因為怕走失,我們十多人一起,成都是方塊地形街道,所以我們就數轉角次數,目的地是最繁華的鹽市口。先左轉、右轉、右轉,最後到底轉了幾次右右,大家都矇頭了,最後還是請教當地人,才回到了火車站。

午後轉車到了灌縣。

我們住在灌縣城外的黃家河心,大家擠住在杉木麥草搭成的棚房裡。門前有一條清清的水溝,就是我們的盥洗室。

"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重慶文化主題書店

第557個故事

重慶電力學校

作者:肆一布衣

初中三年,上學期間總是遲到早走,與同學相處時間區區有限。所以很少有值得難忘的事留在大腦皮層上。

唯一的是學校組織專門過江看了一次電影。那是我有記憶以來的第一次,正南齊北坐在正規電影院裡看一部蘇聯出品的少年片。那種享受當時只希望今後還會常有。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海意視覺

要說昔日難忘的事,在電校讀書的四年可就豐富多矣。

初中畢業,我沒有考高中,因為家庭經濟困難。我報考了重慶動力學校(中專四年制),住讀,學校免費供食宿。

當時的班主任動員我說:“你不考高中,也應該考中師,中師也免費食宿”。

我說:“考中師也不能幫你提高升高中的比例。我喜歡進工廠,不想當老師”。就這樣,我如願以償,以後看來,我當時的決定還算是英明。

動力學校不久改為電力學校,在校四年,正值多事之秋的躁動年代。我們親歷的那些躁動往事,在暮年愛回溯歷史的閒時,更歷歷如在目前。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一九五八年八月底,我拿著簡陋的行李,一床薄被,一床草蓆,一個小盆,一個小箱中的幾件換洗衣服和洗漱用品,趕到學校報了到。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一個人離開父母單獨在外長住。

學校坐落在九龍坡的一條山脊上,下臨九龍坡和黃桷坪。有一路公共汽車通到楊家坪,如取道鐵路,則離九龍坡火車站更遠,距校約二公里路。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我入校第一次就是乘火車從菜園壩到九龍坡,然後步行到校,車費大約是8分錢

如果從離校最近的五龍廟乘汽車到楊家坪,再轉車到兩路口,大約要花一角六分錢

因為我們都是窮學生,還想更節約往返的路錢,就會星期六下午請假,午飯後,我們就出發,全程步行回家

從小路走到九龍坡站,順鐵路走到菜園壩,翻過兩路口下到大溪溝河邊,還是得花4分錢輪渡過江,再走四十分鐘就到家裡了。這樣的行程往往要花上四五個小時。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開學後不久,我們的第一個活動就是到長生橋參加秋收。

吃了早飯,每人帶兩個饅頭,揹著鋪蓋,集隊出發。

沿著鐵路前行,到了儲奇門碼頭集中登船。從海棠溪開始爬山,經黃桷埡再下山,黃昏前到了目的地。

我們大約在當地住了一個禮拜,幫助社員收麥收紅苕,然後沿著來路返校。

實際上,我們還常在鄰近生產隊支農,或者天旱時,排長隊像擊鼓傳花一樣,傳遞水盆抗旱;或者幫助鋤草鬆土,看見那些密植麥苗像狗毛一樣,連種子都收不回,但並不妨礙喜報頻傳,畝產數萬斤。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在艱難的災荒時期,學校還開始安排學生種菜,養豬,以生產自救,改善生活。

除了種菜以外,我們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打豬草。

剛開始我們還是比較認真,在學校旁邊的山灣裡,收集那些有漿汁的野草。後來,或許我們已是老學生了,不是那麼安分守已了,特別是臭味相投的一群人裹在一起,就更無法無天。

我和另一個同學常在打豬草時,走三公里跑到楊家坪圖書館看書。晚飯前一小時出來,然後在回校的路邊砍倒一棵芭蕉樹,抬回學校“濫竽充數”。

反正也沒有班主任監收,負責養豬的食堂員工也管不了這麼多。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長時間的半飢半飽,使我們在吃飯一事上,還有許多創舉和不雅之事。

學生吃桌飯,每桌固定8位同學,每桌的同學輪流去食堂取飯取菜。在困難時期前,大家還比較文明,先來後到,總會把飯菜給別人留夠。困難時則消亡了大家的矜持。

菜比較好平分,也可以在進嘴前再適當調整。分飯則由同學輪流執行,用竹刀切成八瓣,每人一瓣。

在餓肚皮時,沒有多少人有高姿態,還生出了不少花樣,如有意人為劃切得上寬下窄;或挖別人“牆腳”;或颳去別人“尖角”。特別是有人來晚了的時候,更是損失慘重。

分米飯還算好的,在最困難時,還用紅苕,胡豆等代替主糧,那時我覺得吃什麼都香,連吃“老梭邊”、“土茯苓”也不會鬧胃病,拉肚子。

長期沒有油水,又難得填飽肚皮,許多同學就用鹽巴開水來灌滿那瘋狂的勞什子胃。浮腫病也開始出現,甚而有的同學鋌而走險,用釣鉤盜取食堂的“靈芝仙草”,或者丟下人的尊嚴,偷吃豬圈的豬食。

我不知道現在的年青人會是怎樣看我們的,是喪失了人格或是可以理解?是值得同情或是該當批判開除?但是,確是有同學遭受了被開除批判的厄運。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61年初,剛開學不久,學校接上級任務,組織學生赴灌縣參加修建魚嘴電站的勞動。

登上到成都的火車,全部是硬坐,還是每站必停的慢車。這是我第一次出遠門,好在許多同學在一起,我們都很興奮,仍禁不住夜半的睏乏,前俯後仰,左搖右擺,瞌睡蟲爬出來又被攆了回去,如此幾番。

翌日早上,終於到了成都。成都是我久仰的省會大城市,先隨同學去瞻仰一下成都風采吧!

因為怕走失,我們十多人一起,成都是方塊地形街道,所以我們就數轉角次數,目的地是最繁華的鹽市口。先左轉、右轉、右轉,最後到底轉了幾次右右,大家都矇頭了,最後還是請教當地人,才回到了火車站。

午後轉車到了灌縣。

我們住在灌縣城外的黃家河心,大家擠住在杉木麥草搭成的棚房裡。門前有一條清清的水溝,就是我們的盥洗室。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這裡的田園風光非常美麗,竹叢花影中,時不時露出一角茅屋。春風未到,白白的積雪還蒙著高高的山巔。亂石滿布的河床裡流淌著汩汩的清泓。

我們分成兩班,在那寬坦的河床裡掏來石塊,修築堤基。雖然腳穿長膠靴,在半腿深的水中仍很寒冷。

我們在那裡勞動了二個多月,渴望著電站的丰姿在我們的眼前出現,那也有我們的汗水。

遺憾,上面又傳來決定。專家意見又佔了上風,修建魚嘴電站是一個錯誤,河流上面的泥沙淤積終會毀了電站,必須得著手炸燬電站大壩,恢復昔日魚嘴的舊觀。

氣溫已上升,江水已開始上漲。我們倒清閒了下來,就去看他們準備炸壩……煙消壩毀,就像山腰上的宿霧化成一陣雨水流走。

再見了,美麗的黃家河心,再見了,盆西名勝都江堰。帶著一身的蝨子,帶著連附近的青城山都不能一遊的遺憾,回家了。

"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重慶文化主題書店

第557個故事

重慶電力學校

作者:肆一布衣

初中三年,上學期間總是遲到早走,與同學相處時間區區有限。所以很少有值得難忘的事留在大腦皮層上。

唯一的是學校組織專門過江看了一次電影。那是我有記憶以來的第一次,正南齊北坐在正規電影院裡看一部蘇聯出品的少年片。那種享受當時只希望今後還會常有。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海意視覺

要說昔日難忘的事,在電校讀書的四年可就豐富多矣。

初中畢業,我沒有考高中,因為家庭經濟困難。我報考了重慶動力學校(中專四年制),住讀,學校免費供食宿。

當時的班主任動員我說:“你不考高中,也應該考中師,中師也免費食宿”。

我說:“考中師也不能幫你提高升高中的比例。我喜歡進工廠,不想當老師”。就這樣,我如願以償,以後看來,我當時的決定還算是英明。

動力學校不久改為電力學校,在校四年,正值多事之秋的躁動年代。我們親歷的那些躁動往事,在暮年愛回溯歷史的閒時,更歷歷如在目前。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一九五八年八月底,我拿著簡陋的行李,一床薄被,一床草蓆,一個小盆,一個小箱中的幾件換洗衣服和洗漱用品,趕到學校報了到。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一個人離開父母單獨在外長住。

學校坐落在九龍坡的一條山脊上,下臨九龍坡和黃桷坪。有一路公共汽車通到楊家坪,如取道鐵路,則離九龍坡火車站更遠,距校約二公里路。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我入校第一次就是乘火車從菜園壩到九龍坡,然後步行到校,車費大約是8分錢

如果從離校最近的五龍廟乘汽車到楊家坪,再轉車到兩路口,大約要花一角六分錢

因為我們都是窮學生,還想更節約往返的路錢,就會星期六下午請假,午飯後,我們就出發,全程步行回家

從小路走到九龍坡站,順鐵路走到菜園壩,翻過兩路口下到大溪溝河邊,還是得花4分錢輪渡過江,再走四十分鐘就到家裡了。這樣的行程往往要花上四五個小時。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開學後不久,我們的第一個活動就是到長生橋參加秋收。

吃了早飯,每人帶兩個饅頭,揹著鋪蓋,集隊出發。

沿著鐵路前行,到了儲奇門碼頭集中登船。從海棠溪開始爬山,經黃桷埡再下山,黃昏前到了目的地。

我們大約在當地住了一個禮拜,幫助社員收麥收紅苕,然後沿著來路返校。

實際上,我們還常在鄰近生產隊支農,或者天旱時,排長隊像擊鼓傳花一樣,傳遞水盆抗旱;或者幫助鋤草鬆土,看見那些密植麥苗像狗毛一樣,連種子都收不回,但並不妨礙喜報頻傳,畝產數萬斤。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在艱難的災荒時期,學校還開始安排學生種菜,養豬,以生產自救,改善生活。

除了種菜以外,我們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打豬草。

剛開始我們還是比較認真,在學校旁邊的山灣裡,收集那些有漿汁的野草。後來,或許我們已是老學生了,不是那麼安分守已了,特別是臭味相投的一群人裹在一起,就更無法無天。

我和另一個同學常在打豬草時,走三公里跑到楊家坪圖書館看書。晚飯前一小時出來,然後在回校的路邊砍倒一棵芭蕉樹,抬回學校“濫竽充數”。

反正也沒有班主任監收,負責養豬的食堂員工也管不了這麼多。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長時間的半飢半飽,使我們在吃飯一事上,還有許多創舉和不雅之事。

學生吃桌飯,每桌固定8位同學,每桌的同學輪流去食堂取飯取菜。在困難時期前,大家還比較文明,先來後到,總會把飯菜給別人留夠。困難時則消亡了大家的矜持。

菜比較好平分,也可以在進嘴前再適當調整。分飯則由同學輪流執行,用竹刀切成八瓣,每人一瓣。

在餓肚皮時,沒有多少人有高姿態,還生出了不少花樣,如有意人為劃切得上寬下窄;或挖別人“牆腳”;或颳去別人“尖角”。特別是有人來晚了的時候,更是損失慘重。

分米飯還算好的,在最困難時,還用紅苕,胡豆等代替主糧,那時我覺得吃什麼都香,連吃“老梭邊”、“土茯苓”也不會鬧胃病,拉肚子。

長期沒有油水,又難得填飽肚皮,許多同學就用鹽巴開水來灌滿那瘋狂的勞什子胃。浮腫病也開始出現,甚而有的同學鋌而走險,用釣鉤盜取食堂的“靈芝仙草”,或者丟下人的尊嚴,偷吃豬圈的豬食。

我不知道現在的年青人會是怎樣看我們的,是喪失了人格或是可以理解?是值得同情或是該當批判開除?但是,確是有同學遭受了被開除批判的厄運。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61年初,剛開學不久,學校接上級任務,組織學生赴灌縣參加修建魚嘴電站的勞動。

登上到成都的火車,全部是硬坐,還是每站必停的慢車。這是我第一次出遠門,好在許多同學在一起,我們都很興奮,仍禁不住夜半的睏乏,前俯後仰,左搖右擺,瞌睡蟲爬出來又被攆了回去,如此幾番。

翌日早上,終於到了成都。成都是我久仰的省會大城市,先隨同學去瞻仰一下成都風采吧!

因為怕走失,我們十多人一起,成都是方塊地形街道,所以我們就數轉角次數,目的地是最繁華的鹽市口。先左轉、右轉、右轉,最後到底轉了幾次右右,大家都矇頭了,最後還是請教當地人,才回到了火車站。

午後轉車到了灌縣。

我們住在灌縣城外的黃家河心,大家擠住在杉木麥草搭成的棚房裡。門前有一條清清的水溝,就是我們的盥洗室。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這裡的田園風光非常美麗,竹叢花影中,時不時露出一角茅屋。春風未到,白白的積雪還蒙著高高的山巔。亂石滿布的河床裡流淌著汩汩的清泓。

我們分成兩班,在那寬坦的河床裡掏來石塊,修築堤基。雖然腳穿長膠靴,在半腿深的水中仍很寒冷。

我們在那裡勞動了二個多月,渴望著電站的丰姿在我們的眼前出現,那也有我們的汗水。

遺憾,上面又傳來決定。專家意見又佔了上風,修建魚嘴電站是一個錯誤,河流上面的泥沙淤積終會毀了電站,必須得著手炸燬電站大壩,恢復昔日魚嘴的舊觀。

氣溫已上升,江水已開始上漲。我們倒清閒了下來,就去看他們準備炸壩……煙消壩毀,就像山腰上的宿霧化成一陣雨水流走。

再見了,美麗的黃家河心,再見了,盆西名勝都江堰。帶著一身的蝨子,帶著連附近的青城山都不能一遊的遺憾,回家了。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61年,我們的專業課也差不多學完了,緊跟著是實習,畢業設計等課程。

我參加了三個電廠的實習,最先是在大溪溝電廠實習。

我們實習組住在黃花園斜坡上一個單位的一間房裡面,每天往返大溪溝之間,離我老家也最近。星期日回家,當時農村還很困難,在家裡,很清的稀米湯裡幾乎全是青菜,我的祖母就是年初餓死的。

在重慶電廠實習比較平淡,勿需言說。

62年春,我們又赴成都熱電廠實習。

這次時間充裕,星期日也安排了休息,恰又正值成都花會期間,花會、名小吃、青羊宮、武候祠、杜甫草堂,昭覺寺……市內的旅遊點我都全逛了。

對市容市貌,城市佈局有比較深的印象,所以後來再見成都時,鳴呼,當刮目相看也。

"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重慶文化主題書店

第557個故事

重慶電力學校

作者:肆一布衣

初中三年,上學期間總是遲到早走,與同學相處時間區區有限。所以很少有值得難忘的事留在大腦皮層上。

唯一的是學校組織專門過江看了一次電影。那是我有記憶以來的第一次,正南齊北坐在正規電影院裡看一部蘇聯出品的少年片。那種享受當時只希望今後還會常有。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海意視覺

要說昔日難忘的事,在電校讀書的四年可就豐富多矣。

初中畢業,我沒有考高中,因為家庭經濟困難。我報考了重慶動力學校(中專四年制),住讀,學校免費供食宿。

當時的班主任動員我說:“你不考高中,也應該考中師,中師也免費食宿”。

我說:“考中師也不能幫你提高升高中的比例。我喜歡進工廠,不想當老師”。就這樣,我如願以償,以後看來,我當時的決定還算是英明。

動力學校不久改為電力學校,在校四年,正值多事之秋的躁動年代。我們親歷的那些躁動往事,在暮年愛回溯歷史的閒時,更歷歷如在目前。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一九五八年八月底,我拿著簡陋的行李,一床薄被,一床草蓆,一個小盆,一個小箱中的幾件換洗衣服和洗漱用品,趕到學校報了到。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一個人離開父母單獨在外長住。

學校坐落在九龍坡的一條山脊上,下臨九龍坡和黃桷坪。有一路公共汽車通到楊家坪,如取道鐵路,則離九龍坡火車站更遠,距校約二公里路。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我入校第一次就是乘火車從菜園壩到九龍坡,然後步行到校,車費大約是8分錢

如果從離校最近的五龍廟乘汽車到楊家坪,再轉車到兩路口,大約要花一角六分錢

因為我們都是窮學生,還想更節約往返的路錢,就會星期六下午請假,午飯後,我們就出發,全程步行回家

從小路走到九龍坡站,順鐵路走到菜園壩,翻過兩路口下到大溪溝河邊,還是得花4分錢輪渡過江,再走四十分鐘就到家裡了。這樣的行程往往要花上四五個小時。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開學後不久,我們的第一個活動就是到長生橋參加秋收。

吃了早飯,每人帶兩個饅頭,揹著鋪蓋,集隊出發。

沿著鐵路前行,到了儲奇門碼頭集中登船。從海棠溪開始爬山,經黃桷埡再下山,黃昏前到了目的地。

我們大約在當地住了一個禮拜,幫助社員收麥收紅苕,然後沿著來路返校。

實際上,我們還常在鄰近生產隊支農,或者天旱時,排長隊像擊鼓傳花一樣,傳遞水盆抗旱;或者幫助鋤草鬆土,看見那些密植麥苗像狗毛一樣,連種子都收不回,但並不妨礙喜報頻傳,畝產數萬斤。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在艱難的災荒時期,學校還開始安排學生種菜,養豬,以生產自救,改善生活。

除了種菜以外,我們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打豬草。

剛開始我們還是比較認真,在學校旁邊的山灣裡,收集那些有漿汁的野草。後來,或許我們已是老學生了,不是那麼安分守已了,特別是臭味相投的一群人裹在一起,就更無法無天。

我和另一個同學常在打豬草時,走三公里跑到楊家坪圖書館看書。晚飯前一小時出來,然後在回校的路邊砍倒一棵芭蕉樹,抬回學校“濫竽充數”。

反正也沒有班主任監收,負責養豬的食堂員工也管不了這麼多。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長時間的半飢半飽,使我們在吃飯一事上,還有許多創舉和不雅之事。

學生吃桌飯,每桌固定8位同學,每桌的同學輪流去食堂取飯取菜。在困難時期前,大家還比較文明,先來後到,總會把飯菜給別人留夠。困難時則消亡了大家的矜持。

菜比較好平分,也可以在進嘴前再適當調整。分飯則由同學輪流執行,用竹刀切成八瓣,每人一瓣。

在餓肚皮時,沒有多少人有高姿態,還生出了不少花樣,如有意人為劃切得上寬下窄;或挖別人“牆腳”;或颳去別人“尖角”。特別是有人來晚了的時候,更是損失慘重。

分米飯還算好的,在最困難時,還用紅苕,胡豆等代替主糧,那時我覺得吃什麼都香,連吃“老梭邊”、“土茯苓”也不會鬧胃病,拉肚子。

長期沒有油水,又難得填飽肚皮,許多同學就用鹽巴開水來灌滿那瘋狂的勞什子胃。浮腫病也開始出現,甚而有的同學鋌而走險,用釣鉤盜取食堂的“靈芝仙草”,或者丟下人的尊嚴,偷吃豬圈的豬食。

我不知道現在的年青人會是怎樣看我們的,是喪失了人格或是可以理解?是值得同情或是該當批判開除?但是,確是有同學遭受了被開除批判的厄運。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61年初,剛開學不久,學校接上級任務,組織學生赴灌縣參加修建魚嘴電站的勞動。

登上到成都的火車,全部是硬坐,還是每站必停的慢車。這是我第一次出遠門,好在許多同學在一起,我們都很興奮,仍禁不住夜半的睏乏,前俯後仰,左搖右擺,瞌睡蟲爬出來又被攆了回去,如此幾番。

翌日早上,終於到了成都。成都是我久仰的省會大城市,先隨同學去瞻仰一下成都風采吧!

因為怕走失,我們十多人一起,成都是方塊地形街道,所以我們就數轉角次數,目的地是最繁華的鹽市口。先左轉、右轉、右轉,最後到底轉了幾次右右,大家都矇頭了,最後還是請教當地人,才回到了火車站。

午後轉車到了灌縣。

我們住在灌縣城外的黃家河心,大家擠住在杉木麥草搭成的棚房裡。門前有一條清清的水溝,就是我們的盥洗室。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這裡的田園風光非常美麗,竹叢花影中,時不時露出一角茅屋。春風未到,白白的積雪還蒙著高高的山巔。亂石滿布的河床裡流淌著汩汩的清泓。

我們分成兩班,在那寬坦的河床裡掏來石塊,修築堤基。雖然腳穿長膠靴,在半腿深的水中仍很寒冷。

我們在那裡勞動了二個多月,渴望著電站的丰姿在我們的眼前出現,那也有我們的汗水。

遺憾,上面又傳來決定。專家意見又佔了上風,修建魚嘴電站是一個錯誤,河流上面的泥沙淤積終會毀了電站,必須得著手炸燬電站大壩,恢復昔日魚嘴的舊觀。

氣溫已上升,江水已開始上漲。我們倒清閒了下來,就去看他們準備炸壩……煙消壩毀,就像山腰上的宿霧化成一陣雨水流走。

再見了,美麗的黃家河心,再見了,盆西名勝都江堰。帶著一身的蝨子,帶著連附近的青城山都不能一遊的遺憾,回家了。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61年,我們的專業課也差不多學完了,緊跟著是實習,畢業設計等課程。

我參加了三個電廠的實習,最先是在大溪溝電廠實習。

我們實習組住在黃花園斜坡上一個單位的一間房裡面,每天往返大溪溝之間,離我老家也最近。星期日回家,當時農村還很困難,在家裡,很清的稀米湯裡幾乎全是青菜,我的祖母就是年初餓死的。

在重慶電廠實習比較平淡,勿需言說。

62年春,我們又赴成都熱電廠實習。

這次時間充裕,星期日也安排了休息,恰又正值成都花會期間,花會、名小吃、青羊宮、武候祠、杜甫草堂,昭覺寺……市內的旅遊點我都全逛了。

對市容市貌,城市佈局有比較深的印象,所以後來再見成都時,鳴呼,當刮目相看也。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重慶文化主題書店

第557個故事

重慶電力學校

作者:肆一布衣

初中三年,上學期間總是遲到早走,與同學相處時間區區有限。所以很少有值得難忘的事留在大腦皮層上。

唯一的是學校組織專門過江看了一次電影。那是我有記憶以來的第一次,正南齊北坐在正規電影院裡看一部蘇聯出品的少年片。那種享受當時只希望今後還會常有。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海意視覺

要說昔日難忘的事,在電校讀書的四年可就豐富多矣。

初中畢業,我沒有考高中,因為家庭經濟困難。我報考了重慶動力學校(中專四年制),住讀,學校免費供食宿。

當時的班主任動員我說:“你不考高中,也應該考中師,中師也免費食宿”。

我說:“考中師也不能幫你提高升高中的比例。我喜歡進工廠,不想當老師”。就這樣,我如願以償,以後看來,我當時的決定還算是英明。

動力學校不久改為電力學校,在校四年,正值多事之秋的躁動年代。我們親歷的那些躁動往事,在暮年愛回溯歷史的閒時,更歷歷如在目前。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一九五八年八月底,我拿著簡陋的行李,一床薄被,一床草蓆,一個小盆,一個小箱中的幾件換洗衣服和洗漱用品,趕到學校報了到。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一個人離開父母單獨在外長住。

學校坐落在九龍坡的一條山脊上,下臨九龍坡和黃桷坪。有一路公共汽車通到楊家坪,如取道鐵路,則離九龍坡火車站更遠,距校約二公里路。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我入校第一次就是乘火車從菜園壩到九龍坡,然後步行到校,車費大約是8分錢

如果從離校最近的五龍廟乘汽車到楊家坪,再轉車到兩路口,大約要花一角六分錢

因為我們都是窮學生,還想更節約往返的路錢,就會星期六下午請假,午飯後,我們就出發,全程步行回家

從小路走到九龍坡站,順鐵路走到菜園壩,翻過兩路口下到大溪溝河邊,還是得花4分錢輪渡過江,再走四十分鐘就到家裡了。這樣的行程往往要花上四五個小時。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開學後不久,我們的第一個活動就是到長生橋參加秋收。

吃了早飯,每人帶兩個饅頭,揹著鋪蓋,集隊出發。

沿著鐵路前行,到了儲奇門碼頭集中登船。從海棠溪開始爬山,經黃桷埡再下山,黃昏前到了目的地。

我們大約在當地住了一個禮拜,幫助社員收麥收紅苕,然後沿著來路返校。

實際上,我們還常在鄰近生產隊支農,或者天旱時,排長隊像擊鼓傳花一樣,傳遞水盆抗旱;或者幫助鋤草鬆土,看見那些密植麥苗像狗毛一樣,連種子都收不回,但並不妨礙喜報頻傳,畝產數萬斤。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在艱難的災荒時期,學校還開始安排學生種菜,養豬,以生產自救,改善生活。

除了種菜以外,我們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打豬草。

剛開始我們還是比較認真,在學校旁邊的山灣裡,收集那些有漿汁的野草。後來,或許我們已是老學生了,不是那麼安分守已了,特別是臭味相投的一群人裹在一起,就更無法無天。

我和另一個同學常在打豬草時,走三公里跑到楊家坪圖書館看書。晚飯前一小時出來,然後在回校的路邊砍倒一棵芭蕉樹,抬回學校“濫竽充數”。

反正也沒有班主任監收,負責養豬的食堂員工也管不了這麼多。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長時間的半飢半飽,使我們在吃飯一事上,還有許多創舉和不雅之事。

學生吃桌飯,每桌固定8位同學,每桌的同學輪流去食堂取飯取菜。在困難時期前,大家還比較文明,先來後到,總會把飯菜給別人留夠。困難時則消亡了大家的矜持。

菜比較好平分,也可以在進嘴前再適當調整。分飯則由同學輪流執行,用竹刀切成八瓣,每人一瓣。

在餓肚皮時,沒有多少人有高姿態,還生出了不少花樣,如有意人為劃切得上寬下窄;或挖別人“牆腳”;或颳去別人“尖角”。特別是有人來晚了的時候,更是損失慘重。

分米飯還算好的,在最困難時,還用紅苕,胡豆等代替主糧,那時我覺得吃什麼都香,連吃“老梭邊”、“土茯苓”也不會鬧胃病,拉肚子。

長期沒有油水,又難得填飽肚皮,許多同學就用鹽巴開水來灌滿那瘋狂的勞什子胃。浮腫病也開始出現,甚而有的同學鋌而走險,用釣鉤盜取食堂的“靈芝仙草”,或者丟下人的尊嚴,偷吃豬圈的豬食。

我不知道現在的年青人會是怎樣看我們的,是喪失了人格或是可以理解?是值得同情或是該當批判開除?但是,確是有同學遭受了被開除批判的厄運。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61年初,剛開學不久,學校接上級任務,組織學生赴灌縣參加修建魚嘴電站的勞動。

登上到成都的火車,全部是硬坐,還是每站必停的慢車。這是我第一次出遠門,好在許多同學在一起,我們都很興奮,仍禁不住夜半的睏乏,前俯後仰,左搖右擺,瞌睡蟲爬出來又被攆了回去,如此幾番。

翌日早上,終於到了成都。成都是我久仰的省會大城市,先隨同學去瞻仰一下成都風采吧!

因為怕走失,我們十多人一起,成都是方塊地形街道,所以我們就數轉角次數,目的地是最繁華的鹽市口。先左轉、右轉、右轉,最後到底轉了幾次右右,大家都矇頭了,最後還是請教當地人,才回到了火車站。

午後轉車到了灌縣。

我們住在灌縣城外的黃家河心,大家擠住在杉木麥草搭成的棚房裡。門前有一條清清的水溝,就是我們的盥洗室。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這裡的田園風光非常美麗,竹叢花影中,時不時露出一角茅屋。春風未到,白白的積雪還蒙著高高的山巔。亂石滿布的河床裡流淌著汩汩的清泓。

我們分成兩班,在那寬坦的河床裡掏來石塊,修築堤基。雖然腳穿長膠靴,在半腿深的水中仍很寒冷。

我們在那裡勞動了二個多月,渴望著電站的丰姿在我們的眼前出現,那也有我們的汗水。

遺憾,上面又傳來決定。專家意見又佔了上風,修建魚嘴電站是一個錯誤,河流上面的泥沙淤積終會毀了電站,必須得著手炸燬電站大壩,恢復昔日魚嘴的舊觀。

氣溫已上升,江水已開始上漲。我們倒清閒了下來,就去看他們準備炸壩……煙消壩毀,就像山腰上的宿霧化成一陣雨水流走。

再見了,美麗的黃家河心,再見了,盆西名勝都江堰。帶著一身的蝨子,帶著連附近的青城山都不能一遊的遺憾,回家了。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61年,我們的專業課也差不多學完了,緊跟著是實習,畢業設計等課程。

我參加了三個電廠的實習,最先是在大溪溝電廠實習。

我們實習組住在黃花園斜坡上一個單位的一間房裡面,每天往返大溪溝之間,離我老家也最近。星期日回家,當時農村還很困難,在家裡,很清的稀米湯裡幾乎全是青菜,我的祖母就是年初餓死的。

在重慶電廠實習比較平淡,勿需言說。

62年春,我們又赴成都熱電廠實習。

這次時間充裕,星期日也安排了休息,恰又正值成都花會期間,花會、名小吃、青羊宮、武候祠、杜甫草堂,昭覺寺……市內的旅遊點我都全逛了。

對市容市貌,城市佈局有比較深的印象,所以後來再見成都時,鳴呼,當刮目相看也。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來源自網絡

我們學完了18般武藝,我的成績恥居中上。畢業了,工作分配又成了問題,從七月等到八月,再到九月,流言也出來了,國家政策收縮,其它企業不願進人。

九月下旬,終於有了結果,本屆畢業生分到成都、重慶和自貢三個電業局下屬的單位,懸著的一顆心終於落了地。

過完國慶節,重慶供電公司來了一輛卡車,把我們分到該單位的十來個同學接到了單位。新的生活從此拉開了序幕。

回顧電校四年,很少有同學談戀愛耍朋友。實際上個個同學正值豆蔻年華青春時期,不是沒有愛的覺醒,而是正應了那句古話:“飽暖思淫慾,飢寒起盜心”。

多事之秋,饑荒年代,誰有心思顧及那些閒情逸致。現在想起來,我還是覺得上天還是眷顧我的,能夠讓我順順當當讀完四年,走上工作崗位。

"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重慶文化主題書店

第557個故事

重慶電力學校

作者:肆一布衣

初中三年,上學期間總是遲到早走,與同學相處時間區區有限。所以很少有值得難忘的事留在大腦皮層上。

唯一的是學校組織專門過江看了一次電影。那是我有記憶以來的第一次,正南齊北坐在正規電影院裡看一部蘇聯出品的少年片。那種享受當時只希望今後還會常有。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海意視覺

要說昔日難忘的事,在電校讀書的四年可就豐富多矣。

初中畢業,我沒有考高中,因為家庭經濟困難。我報考了重慶動力學校(中專四年制),住讀,學校免費供食宿。

當時的班主任動員我說:“你不考高中,也應該考中師,中師也免費食宿”。

我說:“考中師也不能幫你提高升高中的比例。我喜歡進工廠,不想當老師”。就這樣,我如願以償,以後看來,我當時的決定還算是英明。

動力學校不久改為電力學校,在校四年,正值多事之秋的躁動年代。我們親歷的那些躁動往事,在暮年愛回溯歷史的閒時,更歷歷如在目前。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一九五八年八月底,我拿著簡陋的行李,一床薄被,一床草蓆,一個小盆,一個小箱中的幾件換洗衣服和洗漱用品,趕到學校報了到。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一個人離開父母單獨在外長住。

學校坐落在九龍坡的一條山脊上,下臨九龍坡和黃桷坪。有一路公共汽車通到楊家坪,如取道鐵路,則離九龍坡火車站更遠,距校約二公里路。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我入校第一次就是乘火車從菜園壩到九龍坡,然後步行到校,車費大約是8分錢

如果從離校最近的五龍廟乘汽車到楊家坪,再轉車到兩路口,大約要花一角六分錢

因為我們都是窮學生,還想更節約往返的路錢,就會星期六下午請假,午飯後,我們就出發,全程步行回家

從小路走到九龍坡站,順鐵路走到菜園壩,翻過兩路口下到大溪溝河邊,還是得花4分錢輪渡過江,再走四十分鐘就到家裡了。這樣的行程往往要花上四五個小時。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開學後不久,我們的第一個活動就是到長生橋參加秋收。

吃了早飯,每人帶兩個饅頭,揹著鋪蓋,集隊出發。

沿著鐵路前行,到了儲奇門碼頭集中登船。從海棠溪開始爬山,經黃桷埡再下山,黃昏前到了目的地。

我們大約在當地住了一個禮拜,幫助社員收麥收紅苕,然後沿著來路返校。

實際上,我們還常在鄰近生產隊支農,或者天旱時,排長隊像擊鼓傳花一樣,傳遞水盆抗旱;或者幫助鋤草鬆土,看見那些密植麥苗像狗毛一樣,連種子都收不回,但並不妨礙喜報頻傳,畝產數萬斤。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在艱難的災荒時期,學校還開始安排學生種菜,養豬,以生產自救,改善生活。

除了種菜以外,我們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打豬草。

剛開始我們還是比較認真,在學校旁邊的山灣裡,收集那些有漿汁的野草。後來,或許我們已是老學生了,不是那麼安分守已了,特別是臭味相投的一群人裹在一起,就更無法無天。

我和另一個同學常在打豬草時,走三公里跑到楊家坪圖書館看書。晚飯前一小時出來,然後在回校的路邊砍倒一棵芭蕉樹,抬回學校“濫竽充數”。

反正也沒有班主任監收,負責養豬的食堂員工也管不了這麼多。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長時間的半飢半飽,使我們在吃飯一事上,還有許多創舉和不雅之事。

學生吃桌飯,每桌固定8位同學,每桌的同學輪流去食堂取飯取菜。在困難時期前,大家還比較文明,先來後到,總會把飯菜給別人留夠。困難時則消亡了大家的矜持。

菜比較好平分,也可以在進嘴前再適當調整。分飯則由同學輪流執行,用竹刀切成八瓣,每人一瓣。

在餓肚皮時,沒有多少人有高姿態,還生出了不少花樣,如有意人為劃切得上寬下窄;或挖別人“牆腳”;或颳去別人“尖角”。特別是有人來晚了的時候,更是損失慘重。

分米飯還算好的,在最困難時,還用紅苕,胡豆等代替主糧,那時我覺得吃什麼都香,連吃“老梭邊”、“土茯苓”也不會鬧胃病,拉肚子。

長期沒有油水,又難得填飽肚皮,許多同學就用鹽巴開水來灌滿那瘋狂的勞什子胃。浮腫病也開始出現,甚而有的同學鋌而走險,用釣鉤盜取食堂的“靈芝仙草”,或者丟下人的尊嚴,偷吃豬圈的豬食。

我不知道現在的年青人會是怎樣看我們的,是喪失了人格或是可以理解?是值得同情或是該當批判開除?但是,確是有同學遭受了被開除批判的厄運。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61年初,剛開學不久,學校接上級任務,組織學生赴灌縣參加修建魚嘴電站的勞動。

登上到成都的火車,全部是硬坐,還是每站必停的慢車。這是我第一次出遠門,好在許多同學在一起,我們都很興奮,仍禁不住夜半的睏乏,前俯後仰,左搖右擺,瞌睡蟲爬出來又被攆了回去,如此幾番。

翌日早上,終於到了成都。成都是我久仰的省會大城市,先隨同學去瞻仰一下成都風采吧!

因為怕走失,我們十多人一起,成都是方塊地形街道,所以我們就數轉角次數,目的地是最繁華的鹽市口。先左轉、右轉、右轉,最後到底轉了幾次右右,大家都矇頭了,最後還是請教當地人,才回到了火車站。

午後轉車到了灌縣。

我們住在灌縣城外的黃家河心,大家擠住在杉木麥草搭成的棚房裡。門前有一條清清的水溝,就是我們的盥洗室。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這裡的田園風光非常美麗,竹叢花影中,時不時露出一角茅屋。春風未到,白白的積雪還蒙著高高的山巔。亂石滿布的河床裡流淌著汩汩的清泓。

我們分成兩班,在那寬坦的河床裡掏來石塊,修築堤基。雖然腳穿長膠靴,在半腿深的水中仍很寒冷。

我們在那裡勞動了二個多月,渴望著電站的丰姿在我們的眼前出現,那也有我們的汗水。

遺憾,上面又傳來決定。專家意見又佔了上風,修建魚嘴電站是一個錯誤,河流上面的泥沙淤積終會毀了電站,必須得著手炸燬電站大壩,恢復昔日魚嘴的舊觀。

氣溫已上升,江水已開始上漲。我們倒清閒了下來,就去看他們準備炸壩……煙消壩毀,就像山腰上的宿霧化成一陣雨水流走。

再見了,美麗的黃家河心,再見了,盆西名勝都江堰。帶著一身的蝨子,帶著連附近的青城山都不能一遊的遺憾,回家了。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61年,我們的專業課也差不多學完了,緊跟著是實習,畢業設計等課程。

我參加了三個電廠的實習,最先是在大溪溝電廠實習。

我們實習組住在黃花園斜坡上一個單位的一間房裡面,每天往返大溪溝之間,離我老家也最近。星期日回家,當時農村還很困難,在家裡,很清的稀米湯裡幾乎全是青菜,我的祖母就是年初餓死的。

在重慶電廠實習比較平淡,勿需言說。

62年春,我們又赴成都熱電廠實習。

這次時間充裕,星期日也安排了休息,恰又正值成都花會期間,花會、名小吃、青羊宮、武候祠、杜甫草堂,昭覺寺……市內的旅遊點我都全逛了。

對市容市貌,城市佈局有比較深的印象,所以後來再見成都時,鳴呼,當刮目相看也。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來源自網絡

我們學完了18般武藝,我的成績恥居中上。畢業了,工作分配又成了問題,從七月等到八月,再到九月,流言也出來了,國家政策收縮,其它企業不願進人。

九月下旬,終於有了結果,本屆畢業生分到成都、重慶和自貢三個電業局下屬的單位,懸著的一顆心終於落了地。

過完國慶節,重慶供電公司來了一輛卡車,把我們分到該單位的十來個同學接到了單位。新的生活從此拉開了序幕。

回顧電校四年,很少有同學談戀愛耍朋友。實際上個個同學正值豆蔻年華青春時期,不是沒有愛的覺醒,而是正應了那句古話:“飽暖思淫慾,飢寒起盜心”。

多事之秋,饑荒年代,誰有心思顧及那些閒情逸致。現在想起來,我還是覺得上天還是眷顧我的,能夠讓我順順當當讀完四年,走上工作崗位。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來源自網絡

敘事略多,記憶卻宛如陳年老酒越品越香,留在的字裡行間才是永遠的記憶。

你是否也有那些珍藏著的記憶?不妨告訴我們,我們將在下一週,把那些帶給人溫暖的回憶與故事分享給大家~

我們也已經把大家的回憶、故事出版成書《故城時光》,比如九O後的海外留學生分享的“城,這裡有最質樸的生活和最濃烈的人”大坪學生講述“抹不去的是記憶”......

"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重慶文化主題書店

第557個故事

重慶電力學校

作者:肆一布衣

初中三年,上學期間總是遲到早走,與同學相處時間區區有限。所以很少有值得難忘的事留在大腦皮層上。

唯一的是學校組織專門過江看了一次電影。那是我有記憶以來的第一次,正南齊北坐在正規電影院裡看一部蘇聯出品的少年片。那種享受當時只希望今後還會常有。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海意視覺

要說昔日難忘的事,在電校讀書的四年可就豐富多矣。

初中畢業,我沒有考高中,因為家庭經濟困難。我報考了重慶動力學校(中專四年制),住讀,學校免費供食宿。

當時的班主任動員我說:“你不考高中,也應該考中師,中師也免費食宿”。

我說:“考中師也不能幫你提高升高中的比例。我喜歡進工廠,不想當老師”。就這樣,我如願以償,以後看來,我當時的決定還算是英明。

動力學校不久改為電力學校,在校四年,正值多事之秋的躁動年代。我們親歷的那些躁動往事,在暮年愛回溯歷史的閒時,更歷歷如在目前。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一九五八年八月底,我拿著簡陋的行李,一床薄被,一床草蓆,一個小盆,一個小箱中的幾件換洗衣服和洗漱用品,趕到學校報了到。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一個人離開父母單獨在外長住。

學校坐落在九龍坡的一條山脊上,下臨九龍坡和黃桷坪。有一路公共汽車通到楊家坪,如取道鐵路,則離九龍坡火車站更遠,距校約二公里路。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我入校第一次就是乘火車從菜園壩到九龍坡,然後步行到校,車費大約是8分錢

如果從離校最近的五龍廟乘汽車到楊家坪,再轉車到兩路口,大約要花一角六分錢

因為我們都是窮學生,還想更節約往返的路錢,就會星期六下午請假,午飯後,我們就出發,全程步行回家

從小路走到九龍坡站,順鐵路走到菜園壩,翻過兩路口下到大溪溝河邊,還是得花4分錢輪渡過江,再走四十分鐘就到家裡了。這樣的行程往往要花上四五個小時。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開學後不久,我們的第一個活動就是到長生橋參加秋收。

吃了早飯,每人帶兩個饅頭,揹著鋪蓋,集隊出發。

沿著鐵路前行,到了儲奇門碼頭集中登船。從海棠溪開始爬山,經黃桷埡再下山,黃昏前到了目的地。

我們大約在當地住了一個禮拜,幫助社員收麥收紅苕,然後沿著來路返校。

實際上,我們還常在鄰近生產隊支農,或者天旱時,排長隊像擊鼓傳花一樣,傳遞水盆抗旱;或者幫助鋤草鬆土,看見那些密植麥苗像狗毛一樣,連種子都收不回,但並不妨礙喜報頻傳,畝產數萬斤。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在艱難的災荒時期,學校還開始安排學生種菜,養豬,以生產自救,改善生活。

除了種菜以外,我們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打豬草。

剛開始我們還是比較認真,在學校旁邊的山灣裡,收集那些有漿汁的野草。後來,或許我們已是老學生了,不是那麼安分守已了,特別是臭味相投的一群人裹在一起,就更無法無天。

我和另一個同學常在打豬草時,走三公里跑到楊家坪圖書館看書。晚飯前一小時出來,然後在回校的路邊砍倒一棵芭蕉樹,抬回學校“濫竽充數”。

反正也沒有班主任監收,負責養豬的食堂員工也管不了這麼多。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長時間的半飢半飽,使我們在吃飯一事上,還有許多創舉和不雅之事。

學生吃桌飯,每桌固定8位同學,每桌的同學輪流去食堂取飯取菜。在困難時期前,大家還比較文明,先來後到,總會把飯菜給別人留夠。困難時則消亡了大家的矜持。

菜比較好平分,也可以在進嘴前再適當調整。分飯則由同學輪流執行,用竹刀切成八瓣,每人一瓣。

在餓肚皮時,沒有多少人有高姿態,還生出了不少花樣,如有意人為劃切得上寬下窄;或挖別人“牆腳”;或颳去別人“尖角”。特別是有人來晚了的時候,更是損失慘重。

分米飯還算好的,在最困難時,還用紅苕,胡豆等代替主糧,那時我覺得吃什麼都香,連吃“老梭邊”、“土茯苓”也不會鬧胃病,拉肚子。

長期沒有油水,又難得填飽肚皮,許多同學就用鹽巴開水來灌滿那瘋狂的勞什子胃。浮腫病也開始出現,甚而有的同學鋌而走險,用釣鉤盜取食堂的“靈芝仙草”,或者丟下人的尊嚴,偷吃豬圈的豬食。

我不知道現在的年青人會是怎樣看我們的,是喪失了人格或是可以理解?是值得同情或是該當批判開除?但是,確是有同學遭受了被開除批判的厄運。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61年初,剛開學不久,學校接上級任務,組織學生赴灌縣參加修建魚嘴電站的勞動。

登上到成都的火車,全部是硬坐,還是每站必停的慢車。這是我第一次出遠門,好在許多同學在一起,我們都很興奮,仍禁不住夜半的睏乏,前俯後仰,左搖右擺,瞌睡蟲爬出來又被攆了回去,如此幾番。

翌日早上,終於到了成都。成都是我久仰的省會大城市,先隨同學去瞻仰一下成都風采吧!

因為怕走失,我們十多人一起,成都是方塊地形街道,所以我們就數轉角次數,目的地是最繁華的鹽市口。先左轉、右轉、右轉,最後到底轉了幾次右右,大家都矇頭了,最後還是請教當地人,才回到了火車站。

午後轉車到了灌縣。

我們住在灌縣城外的黃家河心,大家擠住在杉木麥草搭成的棚房裡。門前有一條清清的水溝,就是我們的盥洗室。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這裡的田園風光非常美麗,竹叢花影中,時不時露出一角茅屋。春風未到,白白的積雪還蒙著高高的山巔。亂石滿布的河床裡流淌著汩汩的清泓。

我們分成兩班,在那寬坦的河床裡掏來石塊,修築堤基。雖然腳穿長膠靴,在半腿深的水中仍很寒冷。

我們在那裡勞動了二個多月,渴望著電站的丰姿在我們的眼前出現,那也有我們的汗水。

遺憾,上面又傳來決定。專家意見又佔了上風,修建魚嘴電站是一個錯誤,河流上面的泥沙淤積終會毀了電站,必須得著手炸燬電站大壩,恢復昔日魚嘴的舊觀。

氣溫已上升,江水已開始上漲。我們倒清閒了下來,就去看他們準備炸壩……煙消壩毀,就像山腰上的宿霧化成一陣雨水流走。

再見了,美麗的黃家河心,再見了,盆西名勝都江堰。帶著一身的蝨子,帶著連附近的青城山都不能一遊的遺憾,回家了。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61年,我們的專業課也差不多學完了,緊跟著是實習,畢業設計等課程。

我參加了三個電廠的實習,最先是在大溪溝電廠實習。

我們實習組住在黃花園斜坡上一個單位的一間房裡面,每天往返大溪溝之間,離我老家也最近。星期日回家,當時農村還很困難,在家裡,很清的稀米湯裡幾乎全是青菜,我的祖母就是年初餓死的。

在重慶電廠實習比較平淡,勿需言說。

62年春,我們又赴成都熱電廠實習。

這次時間充裕,星期日也安排了休息,恰又正值成都花會期間,花會、名小吃、青羊宮、武候祠、杜甫草堂,昭覺寺……市內的旅遊點我都全逛了。

對市容市貌,城市佈局有比較深的印象,所以後來再見成都時,鳴呼,當刮目相看也。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來源自網絡

我們學完了18般武藝,我的成績恥居中上。畢業了,工作分配又成了問題,從七月等到八月,再到九月,流言也出來了,國家政策收縮,其它企業不願進人。

九月下旬,終於有了結果,本屆畢業生分到成都、重慶和自貢三個電業局下屬的單位,懸著的一顆心終於落了地。

過完國慶節,重慶供電公司來了一輛卡車,把我們分到該單位的十來個同學接到了單位。新的生活從此拉開了序幕。

回顧電校四年,很少有同學談戀愛耍朋友。實際上個個同學正值豆蔻年華青春時期,不是沒有愛的覺醒,而是正應了那句古話:“飽暖思淫慾,飢寒起盜心”。

多事之秋,饑荒年代,誰有心思顧及那些閒情逸致。現在想起來,我還是覺得上天還是眷顧我的,能夠讓我順順當當讀完四年,走上工作崗位。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來源自網絡

敘事略多,記憶卻宛如陳年老酒越品越香,留在的字裡行間才是永遠的記憶。

你是否也有那些珍藏著的記憶?不妨告訴我們,我們將在下一週,把那些帶給人溫暖的回憶與故事分享給大家~

我們也已經把大家的回憶、故事出版成書《故城時光》,比如九O後的海外留學生分享的“城,這裡有最質樸的生活和最濃烈的人”大坪學生講述“抹不去的是記憶”......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重慶文化主題書店

第557個故事

重慶電力學校

作者:肆一布衣

初中三年,上學期間總是遲到早走,與同學相處時間區區有限。所以很少有值得難忘的事留在大腦皮層上。

唯一的是學校組織專門過江看了一次電影。那是我有記憶以來的第一次,正南齊北坐在正規電影院裡看一部蘇聯出品的少年片。那種享受當時只希望今後還會常有。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海意視覺

要說昔日難忘的事,在電校讀書的四年可就豐富多矣。

初中畢業,我沒有考高中,因為家庭經濟困難。我報考了重慶動力學校(中專四年制),住讀,學校免費供食宿。

當時的班主任動員我說:“你不考高中,也應該考中師,中師也免費食宿”。

我說:“考中師也不能幫你提高升高中的比例。我喜歡進工廠,不想當老師”。就這樣,我如願以償,以後看來,我當時的決定還算是英明。

動力學校不久改為電力學校,在校四年,正值多事之秋的躁動年代。我們親歷的那些躁動往事,在暮年愛回溯歷史的閒時,更歷歷如在目前。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一九五八年八月底,我拿著簡陋的行李,一床薄被,一床草蓆,一個小盆,一個小箱中的幾件換洗衣服和洗漱用品,趕到學校報了到。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一個人離開父母單獨在外長住。

學校坐落在九龍坡的一條山脊上,下臨九龍坡和黃桷坪。有一路公共汽車通到楊家坪,如取道鐵路,則離九龍坡火車站更遠,距校約二公里路。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我入校第一次就是乘火車從菜園壩到九龍坡,然後步行到校,車費大約是8分錢

如果從離校最近的五龍廟乘汽車到楊家坪,再轉車到兩路口,大約要花一角六分錢

因為我們都是窮學生,還想更節約往返的路錢,就會星期六下午請假,午飯後,我們就出發,全程步行回家

從小路走到九龍坡站,順鐵路走到菜園壩,翻過兩路口下到大溪溝河邊,還是得花4分錢輪渡過江,再走四十分鐘就到家裡了。這樣的行程往往要花上四五個小時。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開學後不久,我們的第一個活動就是到長生橋參加秋收。

吃了早飯,每人帶兩個饅頭,揹著鋪蓋,集隊出發。

沿著鐵路前行,到了儲奇門碼頭集中登船。從海棠溪開始爬山,經黃桷埡再下山,黃昏前到了目的地。

我們大約在當地住了一個禮拜,幫助社員收麥收紅苕,然後沿著來路返校。

實際上,我們還常在鄰近生產隊支農,或者天旱時,排長隊像擊鼓傳花一樣,傳遞水盆抗旱;或者幫助鋤草鬆土,看見那些密植麥苗像狗毛一樣,連種子都收不回,但並不妨礙喜報頻傳,畝產數萬斤。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在艱難的災荒時期,學校還開始安排學生種菜,養豬,以生產自救,改善生活。

除了種菜以外,我們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打豬草。

剛開始我們還是比較認真,在學校旁邊的山灣裡,收集那些有漿汁的野草。後來,或許我們已是老學生了,不是那麼安分守已了,特別是臭味相投的一群人裹在一起,就更無法無天。

我和另一個同學常在打豬草時,走三公里跑到楊家坪圖書館看書。晚飯前一小時出來,然後在回校的路邊砍倒一棵芭蕉樹,抬回學校“濫竽充數”。

反正也沒有班主任監收,負責養豬的食堂員工也管不了這麼多。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長時間的半飢半飽,使我們在吃飯一事上,還有許多創舉和不雅之事。

學生吃桌飯,每桌固定8位同學,每桌的同學輪流去食堂取飯取菜。在困難時期前,大家還比較文明,先來後到,總會把飯菜給別人留夠。困難時則消亡了大家的矜持。

菜比較好平分,也可以在進嘴前再適當調整。分飯則由同學輪流執行,用竹刀切成八瓣,每人一瓣。

在餓肚皮時,沒有多少人有高姿態,還生出了不少花樣,如有意人為劃切得上寬下窄;或挖別人“牆腳”;或颳去別人“尖角”。特別是有人來晚了的時候,更是損失慘重。

分米飯還算好的,在最困難時,還用紅苕,胡豆等代替主糧,那時我覺得吃什麼都香,連吃“老梭邊”、“土茯苓”也不會鬧胃病,拉肚子。

長期沒有油水,又難得填飽肚皮,許多同學就用鹽巴開水來灌滿那瘋狂的勞什子胃。浮腫病也開始出現,甚而有的同學鋌而走險,用釣鉤盜取食堂的“靈芝仙草”,或者丟下人的尊嚴,偷吃豬圈的豬食。

我不知道現在的年青人會是怎樣看我們的,是喪失了人格或是可以理解?是值得同情或是該當批判開除?但是,確是有同學遭受了被開除批判的厄運。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61年初,剛開學不久,學校接上級任務,組織學生赴灌縣參加修建魚嘴電站的勞動。

登上到成都的火車,全部是硬坐,還是每站必停的慢車。這是我第一次出遠門,好在許多同學在一起,我們都很興奮,仍禁不住夜半的睏乏,前俯後仰,左搖右擺,瞌睡蟲爬出來又被攆了回去,如此幾番。

翌日早上,終於到了成都。成都是我久仰的省會大城市,先隨同學去瞻仰一下成都風采吧!

因為怕走失,我們十多人一起,成都是方塊地形街道,所以我們就數轉角次數,目的地是最繁華的鹽市口。先左轉、右轉、右轉,最後到底轉了幾次右右,大家都矇頭了,最後還是請教當地人,才回到了火車站。

午後轉車到了灌縣。

我們住在灌縣城外的黃家河心,大家擠住在杉木麥草搭成的棚房裡。門前有一條清清的水溝,就是我們的盥洗室。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這裡的田園風光非常美麗,竹叢花影中,時不時露出一角茅屋。春風未到,白白的積雪還蒙著高高的山巔。亂石滿布的河床裡流淌著汩汩的清泓。

我們分成兩班,在那寬坦的河床裡掏來石塊,修築堤基。雖然腳穿長膠靴,在半腿深的水中仍很寒冷。

我們在那裡勞動了二個多月,渴望著電站的丰姿在我們的眼前出現,那也有我們的汗水。

遺憾,上面又傳來決定。專家意見又佔了上風,修建魚嘴電站是一個錯誤,河流上面的泥沙淤積終會毀了電站,必須得著手炸燬電站大壩,恢復昔日魚嘴的舊觀。

氣溫已上升,江水已開始上漲。我們倒清閒了下來,就去看他們準備炸壩……煙消壩毀,就像山腰上的宿霧化成一陣雨水流走。

再見了,美麗的黃家河心,再見了,盆西名勝都江堰。帶著一身的蝨子,帶著連附近的青城山都不能一遊的遺憾,回家了。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61年,我們的專業課也差不多學完了,緊跟著是實習,畢業設計等課程。

我參加了三個電廠的實習,最先是在大溪溝電廠實習。

我們實習組住在黃花園斜坡上一個單位的一間房裡面,每天往返大溪溝之間,離我老家也最近。星期日回家,當時農村還很困難,在家裡,很清的稀米湯裡幾乎全是青菜,我的祖母就是年初餓死的。

在重慶電廠實習比較平淡,勿需言說。

62年春,我們又赴成都熱電廠實習。

這次時間充裕,星期日也安排了休息,恰又正值成都花會期間,花會、名小吃、青羊宮、武候祠、杜甫草堂,昭覺寺……市內的旅遊點我都全逛了。

對市容市貌,城市佈局有比較深的印象,所以後來再見成都時,鳴呼,當刮目相看也。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來源自網絡

我們學完了18般武藝,我的成績恥居中上。畢業了,工作分配又成了問題,從七月等到八月,再到九月,流言也出來了,國家政策收縮,其它企業不願進人。

九月下旬,終於有了結果,本屆畢業生分到成都、重慶和自貢三個電業局下屬的單位,懸著的一顆心終於落了地。

過完國慶節,重慶供電公司來了一輛卡車,把我們分到該單位的十來個同學接到了單位。新的生活從此拉開了序幕。

回顧電校四年,很少有同學談戀愛耍朋友。實際上個個同學正值豆蔻年華青春時期,不是沒有愛的覺醒,而是正應了那句古話:“飽暖思淫慾,飢寒起盜心”。

多事之秋,饑荒年代,誰有心思顧及那些閒情逸致。現在想起來,我還是覺得上天還是眷顧我的,能夠讓我順順當當讀完四年,走上工作崗位。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來源自網絡

敘事略多,記憶卻宛如陳年老酒越品越香,留在的字裡行間才是永遠的記憶。

你是否也有那些珍藏著的記憶?不妨告訴我們,我們將在下一週,把那些帶給人溫暖的回憶與故事分享給大家~

我們也已經把大家的回憶、故事出版成書《故城時光》,比如九O後的海外留學生分享的“城,這裡有最質樸的生活和最濃烈的人”大坪學生講述“抹不去的是記憶”......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寫稿者中有年高德勳的老者,也有不諳世事的學生;有知名文化學者 ,也有普通市民;年齡從近100歲老人到00後青少年,跨度近百年,因此說它是世紀回憶也不為過。

《故城時光》每位作者筆下流淌的文字都是情感的率性流露,讀起來真摯感人,不禁將我的思緒拉回到遙遠的童年和少年,淡忘的往事開始變得清晰起來。

"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重慶文化主題書店

第557個故事

重慶電力學校

作者:肆一布衣

初中三年,上學期間總是遲到早走,與同學相處時間區區有限。所以很少有值得難忘的事留在大腦皮層上。

唯一的是學校組織專門過江看了一次電影。那是我有記憶以來的第一次,正南齊北坐在正規電影院裡看一部蘇聯出品的少年片。那種享受當時只希望今後還會常有。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海意視覺

要說昔日難忘的事,在電校讀書的四年可就豐富多矣。

初中畢業,我沒有考高中,因為家庭經濟困難。我報考了重慶動力學校(中專四年制),住讀,學校免費供食宿。

當時的班主任動員我說:“你不考高中,也應該考中師,中師也免費食宿”。

我說:“考中師也不能幫你提高升高中的比例。我喜歡進工廠,不想當老師”。就這樣,我如願以償,以後看來,我當時的決定還算是英明。

動力學校不久改為電力學校,在校四年,正值多事之秋的躁動年代。我們親歷的那些躁動往事,在暮年愛回溯歷史的閒時,更歷歷如在目前。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一九五八年八月底,我拿著簡陋的行李,一床薄被,一床草蓆,一個小盆,一個小箱中的幾件換洗衣服和洗漱用品,趕到學校報了到。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一個人離開父母單獨在外長住。

學校坐落在九龍坡的一條山脊上,下臨九龍坡和黃桷坪。有一路公共汽車通到楊家坪,如取道鐵路,則離九龍坡火車站更遠,距校約二公里路。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我入校第一次就是乘火車從菜園壩到九龍坡,然後步行到校,車費大約是8分錢

如果從離校最近的五龍廟乘汽車到楊家坪,再轉車到兩路口,大約要花一角六分錢

因為我們都是窮學生,還想更節約往返的路錢,就會星期六下午請假,午飯後,我們就出發,全程步行回家

從小路走到九龍坡站,順鐵路走到菜園壩,翻過兩路口下到大溪溝河邊,還是得花4分錢輪渡過江,再走四十分鐘就到家裡了。這樣的行程往往要花上四五個小時。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開學後不久,我們的第一個活動就是到長生橋參加秋收。

吃了早飯,每人帶兩個饅頭,揹著鋪蓋,集隊出發。

沿著鐵路前行,到了儲奇門碼頭集中登船。從海棠溪開始爬山,經黃桷埡再下山,黃昏前到了目的地。

我們大約在當地住了一個禮拜,幫助社員收麥收紅苕,然後沿著來路返校。

實際上,我們還常在鄰近生產隊支農,或者天旱時,排長隊像擊鼓傳花一樣,傳遞水盆抗旱;或者幫助鋤草鬆土,看見那些密植麥苗像狗毛一樣,連種子都收不回,但並不妨礙喜報頻傳,畝產數萬斤。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在艱難的災荒時期,學校還開始安排學生種菜,養豬,以生產自救,改善生活。

除了種菜以外,我們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打豬草。

剛開始我們還是比較認真,在學校旁邊的山灣裡,收集那些有漿汁的野草。後來,或許我們已是老學生了,不是那麼安分守已了,特別是臭味相投的一群人裹在一起,就更無法無天。

我和另一個同學常在打豬草時,走三公里跑到楊家坪圖書館看書。晚飯前一小時出來,然後在回校的路邊砍倒一棵芭蕉樹,抬回學校“濫竽充數”。

反正也沒有班主任監收,負責養豬的食堂員工也管不了這麼多。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長時間的半飢半飽,使我們在吃飯一事上,還有許多創舉和不雅之事。

學生吃桌飯,每桌固定8位同學,每桌的同學輪流去食堂取飯取菜。在困難時期前,大家還比較文明,先來後到,總會把飯菜給別人留夠。困難時則消亡了大家的矜持。

菜比較好平分,也可以在進嘴前再適當調整。分飯則由同學輪流執行,用竹刀切成八瓣,每人一瓣。

在餓肚皮時,沒有多少人有高姿態,還生出了不少花樣,如有意人為劃切得上寬下窄;或挖別人“牆腳”;或颳去別人“尖角”。特別是有人來晚了的時候,更是損失慘重。

分米飯還算好的,在最困難時,還用紅苕,胡豆等代替主糧,那時我覺得吃什麼都香,連吃“老梭邊”、“土茯苓”也不會鬧胃病,拉肚子。

長期沒有油水,又難得填飽肚皮,許多同學就用鹽巴開水來灌滿那瘋狂的勞什子胃。浮腫病也開始出現,甚而有的同學鋌而走險,用釣鉤盜取食堂的“靈芝仙草”,或者丟下人的尊嚴,偷吃豬圈的豬食。

我不知道現在的年青人會是怎樣看我們的,是喪失了人格或是可以理解?是值得同情或是該當批判開除?但是,確是有同學遭受了被開除批判的厄運。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61年初,剛開學不久,學校接上級任務,組織學生赴灌縣參加修建魚嘴電站的勞動。

登上到成都的火車,全部是硬坐,還是每站必停的慢車。這是我第一次出遠門,好在許多同學在一起,我們都很興奮,仍禁不住夜半的睏乏,前俯後仰,左搖右擺,瞌睡蟲爬出來又被攆了回去,如此幾番。

翌日早上,終於到了成都。成都是我久仰的省會大城市,先隨同學去瞻仰一下成都風采吧!

因為怕走失,我們十多人一起,成都是方塊地形街道,所以我們就數轉角次數,目的地是最繁華的鹽市口。先左轉、右轉、右轉,最後到底轉了幾次右右,大家都矇頭了,最後還是請教當地人,才回到了火車站。

午後轉車到了灌縣。

我們住在灌縣城外的黃家河心,大家擠住在杉木麥草搭成的棚房裡。門前有一條清清的水溝,就是我們的盥洗室。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這裡的田園風光非常美麗,竹叢花影中,時不時露出一角茅屋。春風未到,白白的積雪還蒙著高高的山巔。亂石滿布的河床裡流淌著汩汩的清泓。

我們分成兩班,在那寬坦的河床裡掏來石塊,修築堤基。雖然腳穿長膠靴,在半腿深的水中仍很寒冷。

我們在那裡勞動了二個多月,渴望著電站的丰姿在我們的眼前出現,那也有我們的汗水。

遺憾,上面又傳來決定。專家意見又佔了上風,修建魚嘴電站是一個錯誤,河流上面的泥沙淤積終會毀了電站,必須得著手炸燬電站大壩,恢復昔日魚嘴的舊觀。

氣溫已上升,江水已開始上漲。我們倒清閒了下來,就去看他們準備炸壩……煙消壩毀,就像山腰上的宿霧化成一陣雨水流走。

再見了,美麗的黃家河心,再見了,盆西名勝都江堰。帶著一身的蝨子,帶著連附近的青城山都不能一遊的遺憾,回家了。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戴前鋒

61年,我們的專業課也差不多學完了,緊跟著是實習,畢業設計等課程。

我參加了三個電廠的實習,最先是在大溪溝電廠實習。

我們實習組住在黃花園斜坡上一個單位的一間房裡面,每天往返大溪溝之間,離我老家也最近。星期日回家,當時農村還很困難,在家裡,很清的稀米湯裡幾乎全是青菜,我的祖母就是年初餓死的。

在重慶電廠實習比較平淡,勿需言說。

62年春,我們又赴成都熱電廠實習。

這次時間充裕,星期日也安排了休息,恰又正值成都花會期間,花會、名小吃、青羊宮、武候祠、杜甫草堂,昭覺寺……市內的旅遊點我都全逛了。

對市容市貌,城市佈局有比較深的印象,所以後來再見成都時,鳴呼,當刮目相看也。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來源自網絡

我們學完了18般武藝,我的成績恥居中上。畢業了,工作分配又成了問題,從七月等到八月,再到九月,流言也出來了,國家政策收縮,其它企業不願進人。

九月下旬,終於有了結果,本屆畢業生分到成都、重慶和自貢三個電業局下屬的單位,懸著的一顆心終於落了地。

過完國慶節,重慶供電公司來了一輛卡車,把我們分到該單位的十來個同學接到了單位。新的生活從此拉開了序幕。

回顧電校四年,很少有同學談戀愛耍朋友。實際上個個同學正值豆蔻年華青春時期,不是沒有愛的覺醒,而是正應了那句古話:“飽暖思淫慾,飢寒起盜心”。

多事之秋,饑荒年代,誰有心思顧及那些閒情逸致。現在想起來,我還是覺得上天還是眷顧我的,能夠讓我順順當當讀完四年,走上工作崗位。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圖片來源自網絡

敘事略多,記憶卻宛如陳年老酒越品越香,留在的字裡行間才是永遠的記憶。

你是否也有那些珍藏著的記憶?不妨告訴我們,我們將在下一週,把那些帶給人溫暖的回憶與故事分享給大家~

我們也已經把大家的回憶、故事出版成書《故城時光》,比如九O後的海外留學生分享的“城,這裡有最質樸的生活和最濃烈的人”大坪學生講述“抹不去的是記憶”......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寫稿者中有年高德勳的老者,也有不諳世事的學生;有知名文化學者 ,也有普通市民;年齡從近100歲老人到00後青少年,跨度近百年,因此說它是世紀回憶也不為過。

《故城時光》每位作者筆下流淌的文字都是情感的率性流露,讀起來真摯感人,不禁將我的思緒拉回到遙遠的童年和少年,淡忘的往事開始變得清晰起來。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重慶電力學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