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 成都已是西南地區鐵路樞紐'

""上世紀70年代 成都已是西南地區鐵路樞紐

製圖 曹勁鬆

這個時期,堪稱“世界鐵路建築史上奇蹟”的成昆鐵路竣工通車,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完成電氣化改造,四通八達的鐵路線上穿梭著南來北往的列車,載著各類物資和城市發展的希望奔向遠方。上世紀70年代的成都,已經成為全省和中國西南地區的鐵路交通樞紐。鐵路建設的迅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上世紀70年代我市工、農、商業的發展。

1978年,改革的春風吹遍祖國大地,也深深影響著成都這座天府名城。糧食產量屢創新高,工業現代化建設如火如荼,在掛滿麥穗的農田、廠房機器的轟鳴聲中,成都逐步成長為一座新興的綜合性城市。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成都人物質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乘著汽車可以前往很多地方,還開通了成都市區到峨眉、樂山的旅遊線;帶有綠化帶的新建居民住宅投入興建;商場裡能夠購買到成都本地和外地的各式商品。

1977年冬至1978年夏,高考恢復,包括新建的成都大學在內的我市多所高等院校陸續招生開學,廣大青年學子走進校園,開啟了全新的生活,我市的城市發展就此拉開了嶄新的篇章。

城市建設

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完成改造

1970年7月1日,經過多年的建設,全長1096公里的成昆鐵路正式竣工通車。成昆鐵路是全國和四川三線建設的重點工程,中共中央發出賀電,賀電指出:“這是對黨和人民的重大貢獻。”成昆鐵路是西南地區乃至我國重要的鐵路幹線,北起四川省成都市,南至雲南省昆明市,於1958年7月開工建設,1970年7月1日竣工通車。之後,成都鐵路分局還在成昆線安裝了我國鐵路上第一套電子自動控制的調度集中控制檯,控制著從成都南站到峨眉之間的14個車站156公里線路上火車的運行調度和自動扳道岔。

鐵路沿線三分之二為崇山峻嶺、奇峰聳立、深澗密佈、溝壑縱橫,地勢陡峭,地質狀況複雜,創造了世界鐵路建築史上的奇蹟。成昆鐵路是西南地區的路網骨架,對開發西南資源、加速國民經濟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1975年7月1日,寶成鐵路全線完成電氣化改造,成為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慶祝大會在成都火車站舉行,拉開了中國鐵路現代化建設的序幕。從此,電氣化鐵路伴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步伐進入高速發展期,20多年後,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德國、日本等國之後第9個擁有1萬公里電氣化鐵路的國家。進行電氣化改造後,寶成鐵路的運能顯著提升,年貨運量提高到全線上行1280萬噸,下行1210萬噸,客車11對,運輸能力較此前翻了倍。

1979年,成都已成為全省和西南地區的鐵路交通樞紐,鐵路營業里程線長達819公里,營業車站95個。成都車站每天都有8對客車開往北京、上海、貴州、昆明、蘭州、瀋陽、西安等地,有48對貨車開往祖國各地。

鐵路四通八達,公路也不甘落後。1979年8月,成都汽車站專門開闢了至邛崍南寶山的客車,原來花上3天才能抵達的地方開通客車線路後當日就能返回。省內省外都有公路與成都相連,我市多個汽車站每日定時班車達80多個班次,每月運送旅客20萬人次。

城市通信

電信質量躍入全國先進行列

鐵路建設的迅速發展,除了給市民出行、貨物運輸提供了便利,也有力地促進了那個年代我市工農業的發展。

1977年,我市糧食總產量達到94.16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全市工業總產值36.53億元,比上年增長48.3%,主要產品都提前和超額完成國家計劃。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掀起了農村改革的浪潮。1979年1月10日,《成都日報》記者見證了金牛區石羊公社幹部社員學習三中全會的情況:“金牛區石羊公社黨委組織廣大幹部和社員認真學習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制定農副工業全面發展的規劃和措施,決心在新的一年裡為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步伐作出貢獻。”同年3月19日,《成都日報》又在頭版頭條報道了市郊種雜交水稻以來年年增產的情況,“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鼓舞下,市郊各區、縣因地制宜制定了一九七九年發展雜交水稻的種植計劃,落實增產措施。”這些都展現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帶給成都農業生產的欣欣向榮的景象。

我市的工業生產也向現代化建設靠攏,在包括電信通信行業、內燃機車修理、煤氣制氣、火力發電等多個方面取得全國領先水平。

1979年,成都電信質量已躍入全國先進行列,名列前茅。當時的成都電信局搞技術革新、自制設備,壓縮來報處理時限,使電報質量躍入全國前三名,電報差錯率和逾限率兩項主要指標保持在全國先進水平。同時,新開省際、省內長話直達線路54條,增添長市中繼線37條,大大提高通信能力,使長話接通率和及時率逐月提高。當年上半年,在部考核的13項長途通信質量指標中,有10項進入全國30個省會局的前十名,其中有7項進入前五名。

成都機車車輛工廠是我國內燃機車修理工廠之一。1977年,內燃機車修理比歷史最好水平增長10.6%,超過設計能力11.3%,8項經濟技術指標全面超過歷史最高水平;1978年又創新成績,在全國內燃機車修理質量現場評比會上取得總分第一;1979年,全廠開展了實現內燃機修理作業流水化,內燃機車拆、修、裝和體力勞動機械化,大批量配件生產自動化,並實現環保成果7項,使工廠逐步成為一個清潔工廠。

同樣是在1979年,我市興建的煤氣制氣廠第一期工程完成並簡易投產,生產出的煤氣與天然氣配成的混合氣向13200多戶用戶供氣。

1979年10月,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首臺高溫高壓臥式蒸汽鍋爐——成都電業局五通橋發電廠一號機爐試運成功,正式投產,為成都地區電力系統增加五萬千瓦電的有功負荷。

城市生活

出現有綠化帶的居民住宅

城市在發展,居住在城市裡的居民生活也在改變。成都這座城市一向以生活節奏舒適、市民懂生活、愛生活而聞名,現在如此,40多年前也不例外。

1978年,四川省正式對外開放成都市區至峨眉、樂山旅遊線路,成都市民在那個時候就可以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川菜,在國內外美食界都享有盛譽,不僅深受成都本地和國人喜愛,甚至早在40多年前就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1978年11月,我省烹飪考察組一行5人應美方邀請赴美考察,著重對紐約市場副食品供應情況、各類餐館的口味和經營情況、群眾消費習慣等作了廣泛深入的瞭解。當時的紐約就已有3000家中國餐館,很多外國人對川味飯菜都很感興趣。1979年1月,省蔬菜飲食服務公司同美國紐約健康食品公司合資經營的蜀美公司的第一家餐館“榮樂園”在紐約市正式開業。1979年12月,泰國飲食業工會副主席、曼谷蕩堂餐廳董事、總經理素探·阿沙哇尼特一行三人來蓉,同省蔬菜飲食服務公司負責人商談,達成了聘請川菜廚師和合資經營川菜的協議。川菜在那時就已經作為成都的一張對外名片,呈現在世界各國人民面前。

高考制度恢復後,國家、四川省和成都市陸續在成都恢復、興建、擴建和遷建了一大批機構和高等院校。1978年,我市新建的一所地方性綜合大學——成都大學正式開學。和成都大學一樣,當時成都的各所高校也相繼招生、開學,青年學子滿懷熱情和理想走進校園,開始屬於他們的校園生活。

1979年2月,一件與成都市民住房有關的大事敲定。成都市當年新建居民住宅第一期工程新一村建設點打樁放線,破土動工,其他兩個建設點也即將開工。根據成都市居民建設指揮部統一安排,這個建設點首批工程將修建三幢五樓一底的新式樓房,樓房兩旁還規劃出綠化地帶,居住條件和環境有了明顯改變。

隨著城市的發展,市民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1979年9月29日,人民南路地方產品商店內本市地方工業品展銷會開始,在國慶前夕更添節日氣氛。被評為全國優質產品的“牽牛花”圖案提花枕巾,樣式別緻的中跟女式皮棉鞋、繡有“百鳥朝鳳”等圖案的傳統工藝繡花被面、十二英寸電視機、落地式立體聲收音機等,都受到市民的追捧和喜愛。

成都大事記

1970年7月1日

成昆鐵路竣工通車

1975年7月1日

寶成鐵路全線完成電氣化改造,成為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

1976年

成都錦城汽車修理廠在一個簡易工棚裡生產出了第一臺“成都牌”旅行車

1977年

我市糧食總產量達到94.16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全市工業總產值36.53億元,比上年增長48.3%,主要產品都提前和超額完成國家計劃

1977年冬至1978年夏

高考恢復,成都大學作為新建的一所地方性綜合大學正式開學

1978年

正式對外開放成都市區到峨眉、樂山的旅遊線路

1979年2月22日

成都市當年新建居民住宅第一期工程新一村建設點打樁放線,破土動工

1979年10月16日

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臺高溫高壓臥式蒸汽鍋爐——成都電業局五通橋發電廠一號機爐正式投產,為成都地區電力系統增加五萬千瓦電的有功負荷

本報記者 李旻 製圖 曹勁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