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沒有電話和網絡,70後年輕人用手寫信紀念青春'

"

我一直認為:手寫信是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一種交流方式。思緒經過大腦的整理流於筆端,或多或少帶著靈魂的印跡。它不似說話直白,不似肢體魯莽,不似目光清冷死寂。它潔淨真實,含蓄又典雅。捧著一頁薄薄的紙,能觸摸到一個人的內心,看到他的真性情。

信,是文字的舞蹈,是情感最暢快的表達。

春季中旬,母親要翻修老家的房子。搬東西的時候,發現不少我的物什。母親打電話說她翻揀了很久,衣服鞋子都送了人,書另外打了包,只有別的一些東西不知該如何處理,請我回去看一看再做打算。我問大概都是什麼?母親說:“你的信,很多很多信。”

於是週末,起了大早匆匆趕回老家,從一堆灰塵裡蒐羅出我的寶貝——一大蛇皮袋子手寫信。費大勁背到車站,坐上公交車,揹回我的家。夫君看見,一邊幫我拍打灰塵一邊揶揄我為中國郵政做出的貢獻,不過之後,也是會意一笑。我的做法,我想他理解,因為他也收藏著一大盒陳年舊信。

在家裡騰不出時間整理,我所有的休閒時間都被小淘氣兒子掠奪,又怕他搞破壞,用如來神剪一般的小手,撕壞我的任何一封信。

週一,我把蛇皮袋子又背到了單位。

這是我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大學讀書和初參加工作幾年裡,和朋友同學往來的所有信件。

"

我一直認為:手寫信是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一種交流方式。思緒經過大腦的整理流於筆端,或多或少帶著靈魂的印跡。它不似說話直白,不似肢體魯莽,不似目光清冷死寂。它潔淨真實,含蓄又典雅。捧著一頁薄薄的紙,能觸摸到一個人的內心,看到他的真性情。

信,是文字的舞蹈,是情感最暢快的表達。

春季中旬,母親要翻修老家的房子。搬東西的時候,發現不少我的物什。母親打電話說她翻揀了很久,衣服鞋子都送了人,書另外打了包,只有別的一些東西不知該如何處理,請我回去看一看再做打算。我問大概都是什麼?母親說:“你的信,很多很多信。”

於是週末,起了大早匆匆趕回老家,從一堆灰塵裡蒐羅出我的寶貝——一大蛇皮袋子手寫信。費大勁背到車站,坐上公交車,揹回我的家。夫君看見,一邊幫我拍打灰塵一邊揶揄我為中國郵政做出的貢獻,不過之後,也是會意一笑。我的做法,我想他理解,因為他也收藏著一大盒陳年舊信。

在家裡騰不出時間整理,我所有的休閒時間都被小淘氣兒子掠奪,又怕他搞破壞,用如來神剪一般的小手,撕壞我的任何一封信。

週一,我把蛇皮袋子又背到了單位。

這是我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大學讀書和初參加工作幾年裡,和朋友同學往來的所有信件。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沒有電話和網絡,70後年輕人用手寫信紀念青春

(1)

有時伴著花開,有時伴著鳥鳴;有時是晴天,有時是陰天,有時是淅淅瀝瀝的雨。工作空閒之餘,我倚窗獨坐,打開袋子,把它們拿出來,細細撫平編號,分類再裝好。

每抽出一封,都彷彿一隻蝴蝶在指尖翩飛,一段歲月又展現於眼前,那已漸漸遺忘了的人在歲月深處,微笑望我。而我們,都還是青春年少的模樣。

紙質已泛黃,字跡稚嫩。

有些看了,不想再讀,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少不更事的輕狂和歡樂,讓人心疼。有些讀十次八次,仍嫌不夠。有些人,已經徹底消失,十幾年渺無音信,估計再見亦是毫無懸念,面無表情的陌生人;有些人,仍在我的生活裡,十幾年來與我心意相通,惺惺相惜,彼此陪伴一路走來,想來是這一生再也割不斷的好朋友了。

說來奇怪,九十年代的年輕人,也就是所有70後,都是寫信的高手。他們每個人寫出的信都是一篇美文,裡面飽含著無限靈動的情思和含蓄典雅的才情。字,又寫得極好,各具特色,妙筆生花。每個人寫出和收到的信,都是生命裡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

我一直認為:手寫信是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一種交流方式。思緒經過大腦的整理流於筆端,或多或少帶著靈魂的印跡。它不似說話直白,不似肢體魯莽,不似目光清冷死寂。它潔淨真實,含蓄又典雅。捧著一頁薄薄的紙,能觸摸到一個人的內心,看到他的真性情。

信,是文字的舞蹈,是情感最暢快的表達。

春季中旬,母親要翻修老家的房子。搬東西的時候,發現不少我的物什。母親打電話說她翻揀了很久,衣服鞋子都送了人,書另外打了包,只有別的一些東西不知該如何處理,請我回去看一看再做打算。我問大概都是什麼?母親說:“你的信,很多很多信。”

於是週末,起了大早匆匆趕回老家,從一堆灰塵裡蒐羅出我的寶貝——一大蛇皮袋子手寫信。費大勁背到車站,坐上公交車,揹回我的家。夫君看見,一邊幫我拍打灰塵一邊揶揄我為中國郵政做出的貢獻,不過之後,也是會意一笑。我的做法,我想他理解,因為他也收藏著一大盒陳年舊信。

在家裡騰不出時間整理,我所有的休閒時間都被小淘氣兒子掠奪,又怕他搞破壞,用如來神剪一般的小手,撕壞我的任何一封信。

週一,我把蛇皮袋子又背到了單位。

這是我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大學讀書和初參加工作幾年裡,和朋友同學往來的所有信件。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沒有電話和網絡,70後年輕人用手寫信紀念青春

(1)

有時伴著花開,有時伴著鳥鳴;有時是晴天,有時是陰天,有時是淅淅瀝瀝的雨。工作空閒之餘,我倚窗獨坐,打開袋子,把它們拿出來,細細撫平編號,分類再裝好。

每抽出一封,都彷彿一隻蝴蝶在指尖翩飛,一段歲月又展現於眼前,那已漸漸遺忘了的人在歲月深處,微笑望我。而我們,都還是青春年少的模樣。

紙質已泛黃,字跡稚嫩。

有些看了,不想再讀,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少不更事的輕狂和歡樂,讓人心疼。有些讀十次八次,仍嫌不夠。有些人,已經徹底消失,十幾年渺無音信,估計再見亦是毫無懸念,面無表情的陌生人;有些人,仍在我的生活裡,十幾年來與我心意相通,惺惺相惜,彼此陪伴一路走來,想來是這一生再也割不斷的好朋友了。

說來奇怪,九十年代的年輕人,也就是所有70後,都是寫信的高手。他們每個人寫出的信都是一篇美文,裡面飽含著無限靈動的情思和含蓄典雅的才情。字,又寫得極好,各具特色,妙筆生花。每個人寫出和收到的信,都是生命裡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沒有電話和網絡,70後年輕人用手寫信紀念青春

(2)

我很理解一種心情,自己寫過的信,不想再看。寧願毀屍滅跡,也不願遺留後世貽笑大方。此一時,彼一時,人的心理千變萬化,有時連自己都不堪面對當時的境遇。所以,所有的信,除了個別實在不捨得的私藏外,我全部封存,決定以後永不再打開。私藏,也將是一個人的獨語,是最隱祕的靜默,不會向任何人提起敘說。

我總覺得,手寫信是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一種交流方式。思緒經過大腦的整理流於筆端,或多或少帶著靈魂的印跡。它不似說話直白,不似肢體魯莽,不似目光清冷死寂。它潔淨真實,含蓄又典雅。捧著一頁薄薄的紙,能觸摸到一個人的內心,看到他的真性情。

信,是文字的舞蹈。是最暢快的表達。

(3)

收信的喜悅,迄今為止難以忘懷。它們像白鴿一樣,帶著另一個人對你的惦念問候,突然降臨你的生活,來到你身邊。很長時間,你沐浴在這一種溫暖,美好的幸福之中。

大學宿舍裡,那時候八個女孩。誰哪天收到信誰請客,一元錢一包的奶糖,正好八個,每人吃一顆,大家都甜滋滋的。我們幾乎天天有糖吃。天天盼著有信來,就能共享一份甜蜜。每一封信是一顆糖,收了多少封信,寫了多少封信,姐妹們一起吃了多少顆糖,無以計數了。

那些糖是我成長過程中吃過最快樂,最好吃的糖。上面的小公雞,小猴子,我閉上眼睛就能想起它們的樣子。在超市裡,我常常尋找它們的影子。

兒子說現代的糖更好吃,都什麼年代了,還吃那種老古董?我笑了,就像我不理解現代的糖裡要摻鹽,現代的速成感情一樣,他不理解那樣純粹的甜和一頁紙上日積月累的情感。

分吃一包糖的情結,手寫信的情結,相信是我們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

我一直認為:手寫信是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一種交流方式。思緒經過大腦的整理流於筆端,或多或少帶著靈魂的印跡。它不似說話直白,不似肢體魯莽,不似目光清冷死寂。它潔淨真實,含蓄又典雅。捧著一頁薄薄的紙,能觸摸到一個人的內心,看到他的真性情。

信,是文字的舞蹈,是情感最暢快的表達。

春季中旬,母親要翻修老家的房子。搬東西的時候,發現不少我的物什。母親打電話說她翻揀了很久,衣服鞋子都送了人,書另外打了包,只有別的一些東西不知該如何處理,請我回去看一看再做打算。我問大概都是什麼?母親說:“你的信,很多很多信。”

於是週末,起了大早匆匆趕回老家,從一堆灰塵裡蒐羅出我的寶貝——一大蛇皮袋子手寫信。費大勁背到車站,坐上公交車,揹回我的家。夫君看見,一邊幫我拍打灰塵一邊揶揄我為中國郵政做出的貢獻,不過之後,也是會意一笑。我的做法,我想他理解,因為他也收藏著一大盒陳年舊信。

在家裡騰不出時間整理,我所有的休閒時間都被小淘氣兒子掠奪,又怕他搞破壞,用如來神剪一般的小手,撕壞我的任何一封信。

週一,我把蛇皮袋子又背到了單位。

這是我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大學讀書和初參加工作幾年裡,和朋友同學往來的所有信件。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沒有電話和網絡,70後年輕人用手寫信紀念青春

(1)

有時伴著花開,有時伴著鳥鳴;有時是晴天,有時是陰天,有時是淅淅瀝瀝的雨。工作空閒之餘,我倚窗獨坐,打開袋子,把它們拿出來,細細撫平編號,分類再裝好。

每抽出一封,都彷彿一隻蝴蝶在指尖翩飛,一段歲月又展現於眼前,那已漸漸遺忘了的人在歲月深處,微笑望我。而我們,都還是青春年少的模樣。

紙質已泛黃,字跡稚嫩。

有些看了,不想再讀,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少不更事的輕狂和歡樂,讓人心疼。有些讀十次八次,仍嫌不夠。有些人,已經徹底消失,十幾年渺無音信,估計再見亦是毫無懸念,面無表情的陌生人;有些人,仍在我的生活裡,十幾年來與我心意相通,惺惺相惜,彼此陪伴一路走來,想來是這一生再也割不斷的好朋友了。

說來奇怪,九十年代的年輕人,也就是所有70後,都是寫信的高手。他們每個人寫出的信都是一篇美文,裡面飽含著無限靈動的情思和含蓄典雅的才情。字,又寫得極好,各具特色,妙筆生花。每個人寫出和收到的信,都是生命裡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沒有電話和網絡,70後年輕人用手寫信紀念青春

(2)

我很理解一種心情,自己寫過的信,不想再看。寧願毀屍滅跡,也不願遺留後世貽笑大方。此一時,彼一時,人的心理千變萬化,有時連自己都不堪面對當時的境遇。所以,所有的信,除了個別實在不捨得的私藏外,我全部封存,決定以後永不再打開。私藏,也將是一個人的獨語,是最隱祕的靜默,不會向任何人提起敘說。

我總覺得,手寫信是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一種交流方式。思緒經過大腦的整理流於筆端,或多或少帶著靈魂的印跡。它不似說話直白,不似肢體魯莽,不似目光清冷死寂。它潔淨真實,含蓄又典雅。捧著一頁薄薄的紙,能觸摸到一個人的內心,看到他的真性情。

信,是文字的舞蹈。是最暢快的表達。

(3)

收信的喜悅,迄今為止難以忘懷。它們像白鴿一樣,帶著另一個人對你的惦念問候,突然降臨你的生活,來到你身邊。很長時間,你沐浴在這一種溫暖,美好的幸福之中。

大學宿舍裡,那時候八個女孩。誰哪天收到信誰請客,一元錢一包的奶糖,正好八個,每人吃一顆,大家都甜滋滋的。我們幾乎天天有糖吃。天天盼著有信來,就能共享一份甜蜜。每一封信是一顆糖,收了多少封信,寫了多少封信,姐妹們一起吃了多少顆糖,無以計數了。

那些糖是我成長過程中吃過最快樂,最好吃的糖。上面的小公雞,小猴子,我閉上眼睛就能想起它們的樣子。在超市裡,我常常尋找它們的影子。

兒子說現代的糖更好吃,都什麼年代了,還吃那種老古董?我笑了,就像我不理解現代的糖裡要摻鹽,現代的速成感情一樣,他不理解那樣純粹的甜和一頁紙上日積月累的情感。

分吃一包糖的情結,手寫信的情結,相信是我們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沒有電話和網絡,70後年輕人用手寫信紀念青春

(4)

家書是最樸素的信。

九十年代初,電話沒有普及,親人之間也是通過書信傳遞話語。我從小和父母交流甚少,彼此十天半月誰不理誰是家常便飯。換季更衣,叮嚀,都是父母給我寫信,我給他們回信彙報我的生活學習。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冬天,父親給我寫了一封137個字的信,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其間囊括了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還說買了一筐桔子讓我週末回家吃。信封裡附了一張剪報,是父親工作上的事情,他彷彿在向我說明總是忙碌忽略我的原因。

當時沒有太大感受,十幾年之後再讀,不知為什麼竟然是心底酸楚,雙眼潮溼。父親和母親都已退休,他們曾經最注重的工作,煙雲一樣去了。從此,他們像孩子一樣,需要我的叮嚀和照顧。而我,和他們從此換位。

(5)

情書,無疑是信裡最美麗,最旖旎的精靈。萬千情懷都在字裡行間婉轉徘徊,千轉百回,描摹不盡的良辰,美景。為誰歌?為誰泣?為誰夜半不睡,披衣而起,挑燈疾書,寫下一腔溢了又溢無處藏匿的情意。這都是年輕才會發的瘋,囈語一樣。

九十年代,我們能讀到的所有書裡,徐志摩的情書最熱烈。他可以忘記年齡和現實,看他寫給陸小曼的《愛眉小札》,小夥伴們驚呆了,怪不得陸小曼放著好好的將軍夫人不做,冒死也要投奔徐志摩,有哪個女人抗拒得了這樣火般炙熱的痴狂,他一口一個“龍兒,龍兒”,從早到晚,都在痴人說夢,想念這個女人,班裡害羞的姑娘們說都是信惹的禍。

九十年代的愛情,緩慢、羞怯、謹慎、小心翼翼、如同木心先生的《從前慢》,一點一滴的深情慢慢積累,一封一封的信慢慢寫,慢慢郵寄,慢慢讀。心裡有太多的話,也不敢說,怕嚇跑了喜歡的人。一封信,可以讓人紅了臉,紅了眼。

"

我一直認為:手寫信是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一種交流方式。思緒經過大腦的整理流於筆端,或多或少帶著靈魂的印跡。它不似說話直白,不似肢體魯莽,不似目光清冷死寂。它潔淨真實,含蓄又典雅。捧著一頁薄薄的紙,能觸摸到一個人的內心,看到他的真性情。

信,是文字的舞蹈,是情感最暢快的表達。

春季中旬,母親要翻修老家的房子。搬東西的時候,發現不少我的物什。母親打電話說她翻揀了很久,衣服鞋子都送了人,書另外打了包,只有別的一些東西不知該如何處理,請我回去看一看再做打算。我問大概都是什麼?母親說:“你的信,很多很多信。”

於是週末,起了大早匆匆趕回老家,從一堆灰塵裡蒐羅出我的寶貝——一大蛇皮袋子手寫信。費大勁背到車站,坐上公交車,揹回我的家。夫君看見,一邊幫我拍打灰塵一邊揶揄我為中國郵政做出的貢獻,不過之後,也是會意一笑。我的做法,我想他理解,因為他也收藏著一大盒陳年舊信。

在家裡騰不出時間整理,我所有的休閒時間都被小淘氣兒子掠奪,又怕他搞破壞,用如來神剪一般的小手,撕壞我的任何一封信。

週一,我把蛇皮袋子又背到了單位。

這是我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大學讀書和初參加工作幾年裡,和朋友同學往來的所有信件。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沒有電話和網絡,70後年輕人用手寫信紀念青春

(1)

有時伴著花開,有時伴著鳥鳴;有時是晴天,有時是陰天,有時是淅淅瀝瀝的雨。工作空閒之餘,我倚窗獨坐,打開袋子,把它們拿出來,細細撫平編號,分類再裝好。

每抽出一封,都彷彿一隻蝴蝶在指尖翩飛,一段歲月又展現於眼前,那已漸漸遺忘了的人在歲月深處,微笑望我。而我們,都還是青春年少的模樣。

紙質已泛黃,字跡稚嫩。

有些看了,不想再讀,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少不更事的輕狂和歡樂,讓人心疼。有些讀十次八次,仍嫌不夠。有些人,已經徹底消失,十幾年渺無音信,估計再見亦是毫無懸念,面無表情的陌生人;有些人,仍在我的生活裡,十幾年來與我心意相通,惺惺相惜,彼此陪伴一路走來,想來是這一生再也割不斷的好朋友了。

說來奇怪,九十年代的年輕人,也就是所有70後,都是寫信的高手。他們每個人寫出的信都是一篇美文,裡面飽含著無限靈動的情思和含蓄典雅的才情。字,又寫得極好,各具特色,妙筆生花。每個人寫出和收到的信,都是生命裡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沒有電話和網絡,70後年輕人用手寫信紀念青春

(2)

我很理解一種心情,自己寫過的信,不想再看。寧願毀屍滅跡,也不願遺留後世貽笑大方。此一時,彼一時,人的心理千變萬化,有時連自己都不堪面對當時的境遇。所以,所有的信,除了個別實在不捨得的私藏外,我全部封存,決定以後永不再打開。私藏,也將是一個人的獨語,是最隱祕的靜默,不會向任何人提起敘說。

我總覺得,手寫信是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一種交流方式。思緒經過大腦的整理流於筆端,或多或少帶著靈魂的印跡。它不似說話直白,不似肢體魯莽,不似目光清冷死寂。它潔淨真實,含蓄又典雅。捧著一頁薄薄的紙,能觸摸到一個人的內心,看到他的真性情。

信,是文字的舞蹈。是最暢快的表達。

(3)

收信的喜悅,迄今為止難以忘懷。它們像白鴿一樣,帶著另一個人對你的惦念問候,突然降臨你的生活,來到你身邊。很長時間,你沐浴在這一種溫暖,美好的幸福之中。

大學宿舍裡,那時候八個女孩。誰哪天收到信誰請客,一元錢一包的奶糖,正好八個,每人吃一顆,大家都甜滋滋的。我們幾乎天天有糖吃。天天盼著有信來,就能共享一份甜蜜。每一封信是一顆糖,收了多少封信,寫了多少封信,姐妹們一起吃了多少顆糖,無以計數了。

那些糖是我成長過程中吃過最快樂,最好吃的糖。上面的小公雞,小猴子,我閉上眼睛就能想起它們的樣子。在超市裡,我常常尋找它們的影子。

兒子說現代的糖更好吃,都什麼年代了,還吃那種老古董?我笑了,就像我不理解現代的糖裡要摻鹽,現代的速成感情一樣,他不理解那樣純粹的甜和一頁紙上日積月累的情感。

分吃一包糖的情結,手寫信的情結,相信是我們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沒有電話和網絡,70後年輕人用手寫信紀念青春

(4)

家書是最樸素的信。

九十年代初,電話沒有普及,親人之間也是通過書信傳遞話語。我從小和父母交流甚少,彼此十天半月誰不理誰是家常便飯。換季更衣,叮嚀,都是父母給我寫信,我給他們回信彙報我的生活學習。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冬天,父親給我寫了一封137個字的信,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其間囊括了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還說買了一筐桔子讓我週末回家吃。信封裡附了一張剪報,是父親工作上的事情,他彷彿在向我說明總是忙碌忽略我的原因。

當時沒有太大感受,十幾年之後再讀,不知為什麼竟然是心底酸楚,雙眼潮溼。父親和母親都已退休,他們曾經最注重的工作,煙雲一樣去了。從此,他們像孩子一樣,需要我的叮嚀和照顧。而我,和他們從此換位。

(5)

情書,無疑是信裡最美麗,最旖旎的精靈。萬千情懷都在字裡行間婉轉徘徊,千轉百回,描摹不盡的良辰,美景。為誰歌?為誰泣?為誰夜半不睡,披衣而起,挑燈疾書,寫下一腔溢了又溢無處藏匿的情意。這都是年輕才會發的瘋,囈語一樣。

九十年代,我們能讀到的所有書裡,徐志摩的情書最熱烈。他可以忘記年齡和現實,看他寫給陸小曼的《愛眉小札》,小夥伴們驚呆了,怪不得陸小曼放著好好的將軍夫人不做,冒死也要投奔徐志摩,有哪個女人抗拒得了這樣火般炙熱的痴狂,他一口一個“龍兒,龍兒”,從早到晚,都在痴人說夢,想念這個女人,班裡害羞的姑娘們說都是信惹的禍。

九十年代的愛情,緩慢、羞怯、謹慎、小心翼翼、如同木心先生的《從前慢》,一點一滴的深情慢慢積累,一封一封的信慢慢寫,慢慢郵寄,慢慢讀。心裡有太多的話,也不敢說,怕嚇跑了喜歡的人。一封信,可以讓人紅了臉,紅了眼。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沒有電話和網絡,70後年輕人用手寫信紀念青春

(6)

在現實裡,我其實也是個木訥無趣之人,天生羞怯,少言懶語,不會口吐蓮花。我愛的人也很木訥,木頭一塊,與熱烈和風情毫不沾邊。所以,很可惜,我沒有一封封情書你來我往,琴瑟相和,吟詩作對的經歷。寫過幾封信,都是矛盾激烈到不行,誰也不想和誰說話,又必須得解決問題的妥協商議之策,語言樸素嚴謹,功能實用,早已背離了柔情似水,心心相印的宗旨,實在稱不得情書。

有時想想,還真是有一點遺憾。

曾經的生日,有很多願望,想要蛋糕,鮮花,首飾。今年的生日,忽然想要一封信。很多很多年了,我沒有寫過信,也沒有收過信。如今,微信,QQ,電子郵箱,各平臺私信,便捷快速的溝通方式越來越多,但是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真情卻越來越少。

有時,很懷念九十年代的日子。那時候冬天沒有供暖房,沒有水果吃,心總是暖的。留給現在的回憶,一年四季都是暖的。

"

我一直認為:手寫信是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一種交流方式。思緒經過大腦的整理流於筆端,或多或少帶著靈魂的印跡。它不似說話直白,不似肢體魯莽,不似目光清冷死寂。它潔淨真實,含蓄又典雅。捧著一頁薄薄的紙,能觸摸到一個人的內心,看到他的真性情。

信,是文字的舞蹈,是情感最暢快的表達。

春季中旬,母親要翻修老家的房子。搬東西的時候,發現不少我的物什。母親打電話說她翻揀了很久,衣服鞋子都送了人,書另外打了包,只有別的一些東西不知該如何處理,請我回去看一看再做打算。我問大概都是什麼?母親說:“你的信,很多很多信。”

於是週末,起了大早匆匆趕回老家,從一堆灰塵裡蒐羅出我的寶貝——一大蛇皮袋子手寫信。費大勁背到車站,坐上公交車,揹回我的家。夫君看見,一邊幫我拍打灰塵一邊揶揄我為中國郵政做出的貢獻,不過之後,也是會意一笑。我的做法,我想他理解,因為他也收藏著一大盒陳年舊信。

在家裡騰不出時間整理,我所有的休閒時間都被小淘氣兒子掠奪,又怕他搞破壞,用如來神剪一般的小手,撕壞我的任何一封信。

週一,我把蛇皮袋子又背到了單位。

這是我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大學讀書和初參加工作幾年裡,和朋友同學往來的所有信件。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沒有電話和網絡,70後年輕人用手寫信紀念青春

(1)

有時伴著花開,有時伴著鳥鳴;有時是晴天,有時是陰天,有時是淅淅瀝瀝的雨。工作空閒之餘,我倚窗獨坐,打開袋子,把它們拿出來,細細撫平編號,分類再裝好。

每抽出一封,都彷彿一隻蝴蝶在指尖翩飛,一段歲月又展現於眼前,那已漸漸遺忘了的人在歲月深處,微笑望我。而我們,都還是青春年少的模樣。

紙質已泛黃,字跡稚嫩。

有些看了,不想再讀,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少不更事的輕狂和歡樂,讓人心疼。有些讀十次八次,仍嫌不夠。有些人,已經徹底消失,十幾年渺無音信,估計再見亦是毫無懸念,面無表情的陌生人;有些人,仍在我的生活裡,十幾年來與我心意相通,惺惺相惜,彼此陪伴一路走來,想來是這一生再也割不斷的好朋友了。

說來奇怪,九十年代的年輕人,也就是所有70後,都是寫信的高手。他們每個人寫出的信都是一篇美文,裡面飽含著無限靈動的情思和含蓄典雅的才情。字,又寫得極好,各具特色,妙筆生花。每個人寫出和收到的信,都是生命裡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沒有電話和網絡,70後年輕人用手寫信紀念青春

(2)

我很理解一種心情,自己寫過的信,不想再看。寧願毀屍滅跡,也不願遺留後世貽笑大方。此一時,彼一時,人的心理千變萬化,有時連自己都不堪面對當時的境遇。所以,所有的信,除了個別實在不捨得的私藏外,我全部封存,決定以後永不再打開。私藏,也將是一個人的獨語,是最隱祕的靜默,不會向任何人提起敘說。

我總覺得,手寫信是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一種交流方式。思緒經過大腦的整理流於筆端,或多或少帶著靈魂的印跡。它不似說話直白,不似肢體魯莽,不似目光清冷死寂。它潔淨真實,含蓄又典雅。捧著一頁薄薄的紙,能觸摸到一個人的內心,看到他的真性情。

信,是文字的舞蹈。是最暢快的表達。

(3)

收信的喜悅,迄今為止難以忘懷。它們像白鴿一樣,帶著另一個人對你的惦念問候,突然降臨你的生活,來到你身邊。很長時間,你沐浴在這一種溫暖,美好的幸福之中。

大學宿舍裡,那時候八個女孩。誰哪天收到信誰請客,一元錢一包的奶糖,正好八個,每人吃一顆,大家都甜滋滋的。我們幾乎天天有糖吃。天天盼著有信來,就能共享一份甜蜜。每一封信是一顆糖,收了多少封信,寫了多少封信,姐妹們一起吃了多少顆糖,無以計數了。

那些糖是我成長過程中吃過最快樂,最好吃的糖。上面的小公雞,小猴子,我閉上眼睛就能想起它們的樣子。在超市裡,我常常尋找它們的影子。

兒子說現代的糖更好吃,都什麼年代了,還吃那種老古董?我笑了,就像我不理解現代的糖裡要摻鹽,現代的速成感情一樣,他不理解那樣純粹的甜和一頁紙上日積月累的情感。

分吃一包糖的情結,手寫信的情結,相信是我們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沒有電話和網絡,70後年輕人用手寫信紀念青春

(4)

家書是最樸素的信。

九十年代初,電話沒有普及,親人之間也是通過書信傳遞話語。我從小和父母交流甚少,彼此十天半月誰不理誰是家常便飯。換季更衣,叮嚀,都是父母給我寫信,我給他們回信彙報我的生活學習。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冬天,父親給我寫了一封137個字的信,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其間囊括了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還說買了一筐桔子讓我週末回家吃。信封裡附了一張剪報,是父親工作上的事情,他彷彿在向我說明總是忙碌忽略我的原因。

當時沒有太大感受,十幾年之後再讀,不知為什麼竟然是心底酸楚,雙眼潮溼。父親和母親都已退休,他們曾經最注重的工作,煙雲一樣去了。從此,他們像孩子一樣,需要我的叮嚀和照顧。而我,和他們從此換位。

(5)

情書,無疑是信裡最美麗,最旖旎的精靈。萬千情懷都在字裡行間婉轉徘徊,千轉百回,描摹不盡的良辰,美景。為誰歌?為誰泣?為誰夜半不睡,披衣而起,挑燈疾書,寫下一腔溢了又溢無處藏匿的情意。這都是年輕才會發的瘋,囈語一樣。

九十年代,我們能讀到的所有書裡,徐志摩的情書最熱烈。他可以忘記年齡和現實,看他寫給陸小曼的《愛眉小札》,小夥伴們驚呆了,怪不得陸小曼放著好好的將軍夫人不做,冒死也要投奔徐志摩,有哪個女人抗拒得了這樣火般炙熱的痴狂,他一口一個“龍兒,龍兒”,從早到晚,都在痴人說夢,想念這個女人,班裡害羞的姑娘們說都是信惹的禍。

九十年代的愛情,緩慢、羞怯、謹慎、小心翼翼、如同木心先生的《從前慢》,一點一滴的深情慢慢積累,一封一封的信慢慢寫,慢慢郵寄,慢慢讀。心裡有太多的話,也不敢說,怕嚇跑了喜歡的人。一封信,可以讓人紅了臉,紅了眼。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沒有電話和網絡,70後年輕人用手寫信紀念青春

(6)

在現實裡,我其實也是個木訥無趣之人,天生羞怯,少言懶語,不會口吐蓮花。我愛的人也很木訥,木頭一塊,與熱烈和風情毫不沾邊。所以,很可惜,我沒有一封封情書你來我往,琴瑟相和,吟詩作對的經歷。寫過幾封信,都是矛盾激烈到不行,誰也不想和誰說話,又必須得解決問題的妥協商議之策,語言樸素嚴謹,功能實用,早已背離了柔情似水,心心相印的宗旨,實在稱不得情書。

有時想想,還真是有一點遺憾。

曾經的生日,有很多願望,想要蛋糕,鮮花,首飾。今年的生日,忽然想要一封信。很多很多年了,我沒有寫過信,也沒有收過信。如今,微信,QQ,電子郵箱,各平臺私信,便捷快速的溝通方式越來越多,但是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真情卻越來越少。

有時,很懷念九十年代的日子。那時候冬天沒有供暖房,沒有水果吃,心總是暖的。留給現在的回憶,一年四季都是暖的。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沒有電話和網絡,70後年輕人用手寫信紀念青春

讀到木心先生的《從前慢》,不知不覺眼底潮溼: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我想,也許有人和我一樣,對於上一個世紀年輕人曾經念過的詩,摯愛的信,從來不曾忘記。一生中任何時刻憶起,都充滿著最溫柔的情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