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隨著我國腫瘤發病率的升高,腫瘤已不再是“罕見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到 2050年,平均每三人就會有一人身患腫瘤。

如何有效地診治腫瘤,為此已出現了大量的科普類書籍,各個搜索引擎也能瞬間得到海量的知識信息。每天面對許許多多患者及家屬雷同的問題,深深意識到有必要寫一本記錄抗癌成功典型病例的科普書, 《我和腫瘤的故事》就是為了分享那些與腫瘤苦苦鬥爭並取得勝利的故事,普及醫學知識。做醫生需要畢生的經驗積累和不斷的學習,特別是腫瘤科醫生,困難與挑戰可想而知。在人們的印象中“癌症是不治之症”,其實癌症已經不再是不治之症,是可控、可治的慢性病,像高血壓、糖尿病那樣的疾病。

回顧從醫 32年的歷程,雖然沒能治癒的癌症不是少數,但是細細想想治癒的癌症晚期患者也不少。為了讓更多的患者及家屬瞭解癌症,回答他們心中的疑惑,我從治療的患者中選了一些願意分享治病經歷的病友,並鼓勵他們把這種經歷回憶記錄下來。

本書收集了 19位病友的診治經歷,他們的筆觸樸實無華,然而在抗擊癌症的過程中,卻是經歷過驚濤駭浪,從開始確診時的緊張、絕望,到樹立信心,與身體裡的疾病抗爭,在他們的文字中,作為讀者的您,可以想象當時他們的心理。毋庸置疑,本書的病友都是收穫奇蹟的人,然而奇蹟並不是輕而易舉地自然發生,它需要一點一滴地與病魔抗爭,像將失去的領土一寸寸地奪回一樣,那是一場持久的戰爭。當然由於病友的寫作水平,知識的差異,行文和細節處理都不相同,有些病友不希望使用真名和照片,但是治療的經歷是真實的。

本書的另一特點是由專業的腫瘤科醫生做知識講解,並由我做點評,從專業的角度為讀者解釋“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等一系列問題。從患者角度和醫生角度這兩個不同視角引出看法,這樣一來,專業詞彙就與平常生活中的口頭用語結合在一起,給予讀者全方位的思考空間。

黎功簡介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隨著我國腫瘤發病率的升高,腫瘤已不再是“罕見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到 2050年,平均每三人就會有一人身患腫瘤。

如何有效地診治腫瘤,為此已出現了大量的科普類書籍,各個搜索引擎也能瞬間得到海量的知識信息。每天面對許許多多患者及家屬雷同的問題,深深意識到有必要寫一本記錄抗癌成功典型病例的科普書, 《我和腫瘤的故事》就是為了分享那些與腫瘤苦苦鬥爭並取得勝利的故事,普及醫學知識。做醫生需要畢生的經驗積累和不斷的學習,特別是腫瘤科醫生,困難與挑戰可想而知。在人們的印象中“癌症是不治之症”,其實癌症已經不再是不治之症,是可控、可治的慢性病,像高血壓、糖尿病那樣的疾病。

回顧從醫 32年的歷程,雖然沒能治癒的癌症不是少數,但是細細想想治癒的癌症晚期患者也不少。為了讓更多的患者及家屬瞭解癌症,回答他們心中的疑惑,我從治療的患者中選了一些願意分享治病經歷的病友,並鼓勵他們把這種經歷回憶記錄下來。

本書收集了 19位病友的診治經歷,他們的筆觸樸實無華,然而在抗擊癌症的過程中,卻是經歷過驚濤駭浪,從開始確診時的緊張、絕望,到樹立信心,與身體裡的疾病抗爭,在他們的文字中,作為讀者的您,可以想象當時他們的心理。毋庸置疑,本書的病友都是收穫奇蹟的人,然而奇蹟並不是輕而易舉地自然發生,它需要一點一滴地與病魔抗爭,像將失去的領土一寸寸地奪回一樣,那是一場持久的戰爭。當然由於病友的寫作水平,知識的差異,行文和細節處理都不相同,有些病友不希望使用真名和照片,但是治療的經歷是真實的。

本書的另一特點是由專業的腫瘤科醫生做知識講解,並由我做點評,從專業的角度為讀者解釋“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等一系列問題。從患者角度和醫生角度這兩個不同視角引出看法,這樣一來,專業詞彙就與平常生活中的口頭用語結合在一起,給予讀者全方位的思考空間。

黎功簡介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擅長肝癌,肺癌,腸癌的綜合治療,尤其是在應用適形放療、調強放療、γ刀治療肝癌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運用放射治療+靶向藥物+免疫藥物治療肝癌取得了可喜的療效,自創“二藥聯合”,“三藥聯合”,放療+三藥聯合治療晚期肝癌,療效顯著。

關於本書

醫生和患者共同編寫

三大高發腫瘤(肺癌、肝癌、鼻咽癌)

四大治療對策(手術、化療、放射治療、免疫治療)

文字+音頻

1

講述腫瘤故事

患者回憶記錄自己的經歷

19位病友收穫了奇蹟,奇蹟需要一點一滴與病魔抗爭

病友的寫作水平、知識有差異,但都是真實的治療經歷

治癒的患者絕大多數是心理素質好、心態好,積極面對的樂觀派

19位患者講述了19個驚心動魄觸動人心的抗癌故事

症狀初現到首次確診,治療過程中與腫瘤抗爭到重獲新生

筆觸樸實無華,在抗擊癌症的過程中都經歷過驚濤駭浪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隨著我國腫瘤發病率的升高,腫瘤已不再是“罕見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到 2050年,平均每三人就會有一人身患腫瘤。

如何有效地診治腫瘤,為此已出現了大量的科普類書籍,各個搜索引擎也能瞬間得到海量的知識信息。每天面對許許多多患者及家屬雷同的問題,深深意識到有必要寫一本記錄抗癌成功典型病例的科普書, 《我和腫瘤的故事》就是為了分享那些與腫瘤苦苦鬥爭並取得勝利的故事,普及醫學知識。做醫生需要畢生的經驗積累和不斷的學習,特別是腫瘤科醫生,困難與挑戰可想而知。在人們的印象中“癌症是不治之症”,其實癌症已經不再是不治之症,是可控、可治的慢性病,像高血壓、糖尿病那樣的疾病。

回顧從醫 32年的歷程,雖然沒能治癒的癌症不是少數,但是細細想想治癒的癌症晚期患者也不少。為了讓更多的患者及家屬瞭解癌症,回答他們心中的疑惑,我從治療的患者中選了一些願意分享治病經歷的病友,並鼓勵他們把這種經歷回憶記錄下來。

本書收集了 19位病友的診治經歷,他們的筆觸樸實無華,然而在抗擊癌症的過程中,卻是經歷過驚濤駭浪,從開始確診時的緊張、絕望,到樹立信心,與身體裡的疾病抗爭,在他們的文字中,作為讀者的您,可以想象當時他們的心理。毋庸置疑,本書的病友都是收穫奇蹟的人,然而奇蹟並不是輕而易舉地自然發生,它需要一點一滴地與病魔抗爭,像將失去的領土一寸寸地奪回一樣,那是一場持久的戰爭。當然由於病友的寫作水平,知識的差異,行文和細節處理都不相同,有些病友不希望使用真名和照片,但是治療的經歷是真實的。

本書的另一特點是由專業的腫瘤科醫生做知識講解,並由我做點評,從專業的角度為讀者解釋“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等一系列問題。從患者角度和醫生角度這兩個不同視角引出看法,這樣一來,專業詞彙就與平常生活中的口頭用語結合在一起,給予讀者全方位的思考空間。

黎功簡介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擅長肝癌,肺癌,腸癌的綜合治療,尤其是在應用適形放療、調強放療、γ刀治療肝癌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運用放射治療+靶向藥物+免疫藥物治療肝癌取得了可喜的療效,自創“二藥聯合”,“三藥聯合”,放療+三藥聯合治療晚期肝癌,療效顯著。

關於本書

醫生和患者共同編寫

三大高發腫瘤(肺癌、肝癌、鼻咽癌)

四大治療對策(手術、化療、放射治療、免疫治療)

文字+音頻

1

講述腫瘤故事

患者回憶記錄自己的經歷

19位病友收穫了奇蹟,奇蹟需要一點一滴與病魔抗爭

病友的寫作水平、知識有差異,但都是真實的治療經歷

治癒的患者絕大多數是心理素質好、心態好,積極面對的樂觀派

19位患者講述了19個驚心動魄觸動人心的抗癌故事

症狀初現到首次確診,治療過程中與腫瘤抗爭到重獲新生

筆觸樸實無華,在抗擊癌症的過程中都經歷過驚濤駭浪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2

點評腫瘤診治

專業的腫瘤科醫生做知識講解和點評

李廣欣博士解讀

診治過程中的專業術語和關鍵點進行解讀

專業詞彙與平常生活中的口頭用語結合

黎功教授點評

普及醫學知識

專業的角度解釋“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等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隨著我國腫瘤發病率的升高,腫瘤已不再是“罕見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到 2050年,平均每三人就會有一人身患腫瘤。

如何有效地診治腫瘤,為此已出現了大量的科普類書籍,各個搜索引擎也能瞬間得到海量的知識信息。每天面對許許多多患者及家屬雷同的問題,深深意識到有必要寫一本記錄抗癌成功典型病例的科普書, 《我和腫瘤的故事》就是為了分享那些與腫瘤苦苦鬥爭並取得勝利的故事,普及醫學知識。做醫生需要畢生的經驗積累和不斷的學習,特別是腫瘤科醫生,困難與挑戰可想而知。在人們的印象中“癌症是不治之症”,其實癌症已經不再是不治之症,是可控、可治的慢性病,像高血壓、糖尿病那樣的疾病。

回顧從醫 32年的歷程,雖然沒能治癒的癌症不是少數,但是細細想想治癒的癌症晚期患者也不少。為了讓更多的患者及家屬瞭解癌症,回答他們心中的疑惑,我從治療的患者中選了一些願意分享治病經歷的病友,並鼓勵他們把這種經歷回憶記錄下來。

本書收集了 19位病友的診治經歷,他們的筆觸樸實無華,然而在抗擊癌症的過程中,卻是經歷過驚濤駭浪,從開始確診時的緊張、絕望,到樹立信心,與身體裡的疾病抗爭,在他們的文字中,作為讀者的您,可以想象當時他們的心理。毋庸置疑,本書的病友都是收穫奇蹟的人,然而奇蹟並不是輕而易舉地自然發生,它需要一點一滴地與病魔抗爭,像將失去的領土一寸寸地奪回一樣,那是一場持久的戰爭。當然由於病友的寫作水平,知識的差異,行文和細節處理都不相同,有些病友不希望使用真名和照片,但是治療的經歷是真實的。

本書的另一特點是由專業的腫瘤科醫生做知識講解,並由我做點評,從專業的角度為讀者解釋“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等一系列問題。從患者角度和醫生角度這兩個不同視角引出看法,這樣一來,專業詞彙就與平常生活中的口頭用語結合在一起,給予讀者全方位的思考空間。

黎功簡介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擅長肝癌,肺癌,腸癌的綜合治療,尤其是在應用適形放療、調強放療、γ刀治療肝癌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運用放射治療+靶向藥物+免疫藥物治療肝癌取得了可喜的療效,自創“二藥聯合”,“三藥聯合”,放療+三藥聯合治療晚期肝癌,療效顯著。

關於本書

醫生和患者共同編寫

三大高發腫瘤(肺癌、肝癌、鼻咽癌)

四大治療對策(手術、化療、放射治療、免疫治療)

文字+音頻

1

講述腫瘤故事

患者回憶記錄自己的經歷

19位病友收穫了奇蹟,奇蹟需要一點一滴與病魔抗爭

病友的寫作水平、知識有差異,但都是真實的治療經歷

治癒的患者絕大多數是心理素質好、心態好,積極面對的樂觀派

19位患者講述了19個驚心動魄觸動人心的抗癌故事

症狀初現到首次確診,治療過程中與腫瘤抗爭到重獲新生

筆觸樸實無華,在抗擊癌症的過程中都經歷過驚濤駭浪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2

點評腫瘤診治

專業的腫瘤科醫生做知識講解和點評

李廣欣博士解讀

診治過程中的專業術語和關鍵點進行解讀

專業詞彙與平常生活中的口頭用語結合

黎功教授點評

普及醫學知識

專業的角度解釋“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等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隨著我國腫瘤發病率的升高,腫瘤已不再是“罕見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到 2050年,平均每三人就會有一人身患腫瘤。

如何有效地診治腫瘤,為此已出現了大量的科普類書籍,各個搜索引擎也能瞬間得到海量的知識信息。每天面對許許多多患者及家屬雷同的問題,深深意識到有必要寫一本記錄抗癌成功典型病例的科普書, 《我和腫瘤的故事》就是為了分享那些與腫瘤苦苦鬥爭並取得勝利的故事,普及醫學知識。做醫生需要畢生的經驗積累和不斷的學習,特別是腫瘤科醫生,困難與挑戰可想而知。在人們的印象中“癌症是不治之症”,其實癌症已經不再是不治之症,是可控、可治的慢性病,像高血壓、糖尿病那樣的疾病。

回顧從醫 32年的歷程,雖然沒能治癒的癌症不是少數,但是細細想想治癒的癌症晚期患者也不少。為了讓更多的患者及家屬瞭解癌症,回答他們心中的疑惑,我從治療的患者中選了一些願意分享治病經歷的病友,並鼓勵他們把這種經歷回憶記錄下來。

本書收集了 19位病友的診治經歷,他們的筆觸樸實無華,然而在抗擊癌症的過程中,卻是經歷過驚濤駭浪,從開始確診時的緊張、絕望,到樹立信心,與身體裡的疾病抗爭,在他們的文字中,作為讀者的您,可以想象當時他們的心理。毋庸置疑,本書的病友都是收穫奇蹟的人,然而奇蹟並不是輕而易舉地自然發生,它需要一點一滴地與病魔抗爭,像將失去的領土一寸寸地奪回一樣,那是一場持久的戰爭。當然由於病友的寫作水平,知識的差異,行文和細節處理都不相同,有些病友不希望使用真名和照片,但是治療的經歷是真實的。

本書的另一特點是由專業的腫瘤科醫生做知識講解,並由我做點評,從專業的角度為讀者解釋“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等一系列問題。從患者角度和醫生角度這兩個不同視角引出看法,這樣一來,專業詞彙就與平常生活中的口頭用語結合在一起,給予讀者全方位的思考空間。

黎功簡介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擅長肝癌,肺癌,腸癌的綜合治療,尤其是在應用適形放療、調強放療、γ刀治療肝癌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運用放射治療+靶向藥物+免疫藥物治療肝癌取得了可喜的療效,自創“二藥聯合”,“三藥聯合”,放療+三藥聯合治療晚期肝癌,療效顯著。

關於本書

醫生和患者共同編寫

三大高發腫瘤(肺癌、肝癌、鼻咽癌)

四大治療對策(手術、化療、放射治療、免疫治療)

文字+音頻

1

講述腫瘤故事

患者回憶記錄自己的經歷

19位病友收穫了奇蹟,奇蹟需要一點一滴與病魔抗爭

病友的寫作水平、知識有差異,但都是真實的治療經歷

治癒的患者絕大多數是心理素質好、心態好,積極面對的樂觀派

19位患者講述了19個驚心動魄觸動人心的抗癌故事

症狀初現到首次確診,治療過程中與腫瘤抗爭到重獲新生

筆觸樸實無華,在抗擊癌症的過程中都經歷過驚濤駭浪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2

點評腫瘤診治

專業的腫瘤科醫生做知識講解和點評

李廣欣博士解讀

診治過程中的專業術語和關鍵點進行解讀

專業詞彙與平常生活中的口頭用語結合

黎功教授點評

普及醫學知識

專業的角度解釋“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等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隨著我國腫瘤發病率的升高,腫瘤已不再是“罕見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到 2050年,平均每三人就會有一人身患腫瘤。

如何有效地診治腫瘤,為此已出現了大量的科普類書籍,各個搜索引擎也能瞬間得到海量的知識信息。每天面對許許多多患者及家屬雷同的問題,深深意識到有必要寫一本記錄抗癌成功典型病例的科普書, 《我和腫瘤的故事》就是為了分享那些與腫瘤苦苦鬥爭並取得勝利的故事,普及醫學知識。做醫生需要畢生的經驗積累和不斷的學習,特別是腫瘤科醫生,困難與挑戰可想而知。在人們的印象中“癌症是不治之症”,其實癌症已經不再是不治之症,是可控、可治的慢性病,像高血壓、糖尿病那樣的疾病。

回顧從醫 32年的歷程,雖然沒能治癒的癌症不是少數,但是細細想想治癒的癌症晚期患者也不少。為了讓更多的患者及家屬瞭解癌症,回答他們心中的疑惑,我從治療的患者中選了一些願意分享治病經歷的病友,並鼓勵他們把這種經歷回憶記錄下來。

本書收集了 19位病友的診治經歷,他們的筆觸樸實無華,然而在抗擊癌症的過程中,卻是經歷過驚濤駭浪,從開始確診時的緊張、絕望,到樹立信心,與身體裡的疾病抗爭,在他們的文字中,作為讀者的您,可以想象當時他們的心理。毋庸置疑,本書的病友都是收穫奇蹟的人,然而奇蹟並不是輕而易舉地自然發生,它需要一點一滴地與病魔抗爭,像將失去的領土一寸寸地奪回一樣,那是一場持久的戰爭。當然由於病友的寫作水平,知識的差異,行文和細節處理都不相同,有些病友不希望使用真名和照片,但是治療的經歷是真實的。

本書的另一特點是由專業的腫瘤科醫生做知識講解,並由我做點評,從專業的角度為讀者解釋“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等一系列問題。從患者角度和醫生角度這兩個不同視角引出看法,這樣一來,專業詞彙就與平常生活中的口頭用語結合在一起,給予讀者全方位的思考空間。

黎功簡介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擅長肝癌,肺癌,腸癌的綜合治療,尤其是在應用適形放療、調強放療、γ刀治療肝癌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運用放射治療+靶向藥物+免疫藥物治療肝癌取得了可喜的療效,自創“二藥聯合”,“三藥聯合”,放療+三藥聯合治療晚期肝癌,療效顯著。

關於本書

醫生和患者共同編寫

三大高發腫瘤(肺癌、肝癌、鼻咽癌)

四大治療對策(手術、化療、放射治療、免疫治療)

文字+音頻

1

講述腫瘤故事

患者回憶記錄自己的經歷

19位病友收穫了奇蹟,奇蹟需要一點一滴與病魔抗爭

病友的寫作水平、知識有差異,但都是真實的治療經歷

治癒的患者絕大多數是心理素質好、心態好,積極面對的樂觀派

19位患者講述了19個驚心動魄觸動人心的抗癌故事

症狀初現到首次確診,治療過程中與腫瘤抗爭到重獲新生

筆觸樸實無華,在抗擊癌症的過程中都經歷過驚濤駭浪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2

點評腫瘤診治

專業的腫瘤科醫生做知識講解和點評

李廣欣博士解讀

診治過程中的專業術語和關鍵點進行解讀

專業詞彙與平常生活中的口頭用語結合

黎功教授點評

普及醫學知識

專業的角度解釋“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等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讀出病友心聲

考慮到不同讀者的需求,本書配有音頻

勇者的抗戰之路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隨著我國腫瘤發病率的升高,腫瘤已不再是“罕見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到 2050年,平均每三人就會有一人身患腫瘤。

如何有效地診治腫瘤,為此已出現了大量的科普類書籍,各個搜索引擎也能瞬間得到海量的知識信息。每天面對許許多多患者及家屬雷同的問題,深深意識到有必要寫一本記錄抗癌成功典型病例的科普書, 《我和腫瘤的故事》就是為了分享那些與腫瘤苦苦鬥爭並取得勝利的故事,普及醫學知識。做醫生需要畢生的經驗積累和不斷的學習,特別是腫瘤科醫生,困難與挑戰可想而知。在人們的印象中“癌症是不治之症”,其實癌症已經不再是不治之症,是可控、可治的慢性病,像高血壓、糖尿病那樣的疾病。

回顧從醫 32年的歷程,雖然沒能治癒的癌症不是少數,但是細細想想治癒的癌症晚期患者也不少。為了讓更多的患者及家屬瞭解癌症,回答他們心中的疑惑,我從治療的患者中選了一些願意分享治病經歷的病友,並鼓勵他們把這種經歷回憶記錄下來。

本書收集了 19位病友的診治經歷,他們的筆觸樸實無華,然而在抗擊癌症的過程中,卻是經歷過驚濤駭浪,從開始確診時的緊張、絕望,到樹立信心,與身體裡的疾病抗爭,在他們的文字中,作為讀者的您,可以想象當時他們的心理。毋庸置疑,本書的病友都是收穫奇蹟的人,然而奇蹟並不是輕而易舉地自然發生,它需要一點一滴地與病魔抗爭,像將失去的領土一寸寸地奪回一樣,那是一場持久的戰爭。當然由於病友的寫作水平,知識的差異,行文和細節處理都不相同,有些病友不希望使用真名和照片,但是治療的經歷是真實的。

本書的另一特點是由專業的腫瘤科醫生做知識講解,並由我做點評,從專業的角度為讀者解釋“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等一系列問題。從患者角度和醫生角度這兩個不同視角引出看法,這樣一來,專業詞彙就與平常生活中的口頭用語結合在一起,給予讀者全方位的思考空間。

黎功簡介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擅長肝癌,肺癌,腸癌的綜合治療,尤其是在應用適形放療、調強放療、γ刀治療肝癌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運用放射治療+靶向藥物+免疫藥物治療肝癌取得了可喜的療效,自創“二藥聯合”,“三藥聯合”,放療+三藥聯合治療晚期肝癌,療效顯著。

關於本書

醫生和患者共同編寫

三大高發腫瘤(肺癌、肝癌、鼻咽癌)

四大治療對策(手術、化療、放射治療、免疫治療)

文字+音頻

1

講述腫瘤故事

患者回憶記錄自己的經歷

19位病友收穫了奇蹟,奇蹟需要一點一滴與病魔抗爭

病友的寫作水平、知識有差異,但都是真實的治療經歷

治癒的患者絕大多數是心理素質好、心態好,積極面對的樂觀派

19位患者講述了19個驚心動魄觸動人心的抗癌故事

症狀初現到首次確診,治療過程中與腫瘤抗爭到重獲新生

筆觸樸實無華,在抗擊癌症的過程中都經歷過驚濤駭浪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2

點評腫瘤診治

專業的腫瘤科醫生做知識講解和點評

李廣欣博士解讀

診治過程中的專業術語和關鍵點進行解讀

專業詞彙與平常生活中的口頭用語結合

黎功教授點評

普及醫學知識

專業的角度解釋“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等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讀出病友心聲

考慮到不同讀者的需求,本書配有音頻

勇者的抗戰之路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不管多麼艱苦,多麼折騰,只要不放棄,未來的辦法一定會比問題多,如果抗癌能夠獲得勝利, 其實也就是這麼一點點地堅持下來的。

——許吉永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隨著我國腫瘤發病率的升高,腫瘤已不再是“罕見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到 2050年,平均每三人就會有一人身患腫瘤。

如何有效地診治腫瘤,為此已出現了大量的科普類書籍,各個搜索引擎也能瞬間得到海量的知識信息。每天面對許許多多患者及家屬雷同的問題,深深意識到有必要寫一本記錄抗癌成功典型病例的科普書, 《我和腫瘤的故事》就是為了分享那些與腫瘤苦苦鬥爭並取得勝利的故事,普及醫學知識。做醫生需要畢生的經驗積累和不斷的學習,特別是腫瘤科醫生,困難與挑戰可想而知。在人們的印象中“癌症是不治之症”,其實癌症已經不再是不治之症,是可控、可治的慢性病,像高血壓、糖尿病那樣的疾病。

回顧從醫 32年的歷程,雖然沒能治癒的癌症不是少數,但是細細想想治癒的癌症晚期患者也不少。為了讓更多的患者及家屬瞭解癌症,回答他們心中的疑惑,我從治療的患者中選了一些願意分享治病經歷的病友,並鼓勵他們把這種經歷回憶記錄下來。

本書收集了 19位病友的診治經歷,他們的筆觸樸實無華,然而在抗擊癌症的過程中,卻是經歷過驚濤駭浪,從開始確診時的緊張、絕望,到樹立信心,與身體裡的疾病抗爭,在他們的文字中,作為讀者的您,可以想象當時他們的心理。毋庸置疑,本書的病友都是收穫奇蹟的人,然而奇蹟並不是輕而易舉地自然發生,它需要一點一滴地與病魔抗爭,像將失去的領土一寸寸地奪回一樣,那是一場持久的戰爭。當然由於病友的寫作水平,知識的差異,行文和細節處理都不相同,有些病友不希望使用真名和照片,但是治療的經歷是真實的。

本書的另一特點是由專業的腫瘤科醫生做知識講解,並由我做點評,從專業的角度為讀者解釋“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等一系列問題。從患者角度和醫生角度這兩個不同視角引出看法,這樣一來,專業詞彙就與平常生活中的口頭用語結合在一起,給予讀者全方位的思考空間。

黎功簡介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擅長肝癌,肺癌,腸癌的綜合治療,尤其是在應用適形放療、調強放療、γ刀治療肝癌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運用放射治療+靶向藥物+免疫藥物治療肝癌取得了可喜的療效,自創“二藥聯合”,“三藥聯合”,放療+三藥聯合治療晚期肝癌,療效顯著。

關於本書

醫生和患者共同編寫

三大高發腫瘤(肺癌、肝癌、鼻咽癌)

四大治療對策(手術、化療、放射治療、免疫治療)

文字+音頻

1

講述腫瘤故事

患者回憶記錄自己的經歷

19位病友收穫了奇蹟,奇蹟需要一點一滴與病魔抗爭

病友的寫作水平、知識有差異,但都是真實的治療經歷

治癒的患者絕大多數是心理素質好、心態好,積極面對的樂觀派

19位患者講述了19個驚心動魄觸動人心的抗癌故事

症狀初現到首次確診,治療過程中與腫瘤抗爭到重獲新生

筆觸樸實無華,在抗擊癌症的過程中都經歷過驚濤駭浪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2

點評腫瘤診治

專業的腫瘤科醫生做知識講解和點評

李廣欣博士解讀

診治過程中的專業術語和關鍵點進行解讀

專業詞彙與平常生活中的口頭用語結合

黎功教授點評

普及醫學知識

專業的角度解釋“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等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讀出病友心聲

考慮到不同讀者的需求,本書配有音頻

勇者的抗戰之路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不管多麼艱苦,多麼折騰,只要不放棄,未來的辦法一定會比問題多,如果抗癌能夠獲得勝利, 其實也就是這麼一點點地堅持下來的。

——許吉永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肝癌八年抗戰,我屢敗屢戰

患者說

就這樣與“它”耗上了

大家都叫我許老四,從事建築行業,長年開車全國各地跑,性格豪爽,吃飯不忌口,喝酒、吸菸的習慣也都有。1999 年的時候查出有乙型肝炎,為此在生活習慣上稍作收斂,使用了些簡單的藥物,複查轉氨酶指標等下降至正常值後,便又開始恢復到以前。

2009 年我弟弟診斷為原發性肝癌,在四處奔波給弟弟治病的過程中,算是給我深深地上了一堂課,在北京協和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301 醫院奔走期間,我瞭解了這個病,也深切認識到這個疾病在治療中的很多誤區。

2010 年8 月中旬,剛奪走弟弟生命的肝癌開始直接向我挑戰了。我一直自譽為膽子大的人, 但是當這個病攻向自己時,還是害怕了。我是在赤峰確診,第二天就來到北京,先後跑了幾家醫院,最後在A醫院做了手術,這次手術算是很傷元氣, 而且做完手術之後就做了第一次介入治療,不過當初也是以為受這麼大罪,以後用用藥應該是沒有什麼事情了。至少現在,病人去醫院多數醫生還是建議切除,切乾淨了就沒有事情了。但問題是怎麼才能切除得乾淨永不復發?

2012 年春天,正值欣欣向榮的季節,我肝上的腫瘤也復發了。這下子可是真愁壞了我,不是說切除了就沒事了嗎,怎麼剛受了那麼大的罪,才幾個月呢, 就又復發了。我轉了很多家醫院,苦求就醫良策。但是得到的治療建議還是切,那還切個沒完沒了,長了切, 切了再長,這日子沒有個頭,每次開個大口子,病人很傷元氣,現在想起來還是心有餘悸。

但是也不能不治療啊,敵人氣勢洶洶地衝上來了,總是要迎戰。生性愛動、愛轉悠的我在偶然之間轉悠到了腫瘤科,便進去想要研究研究,就是這麼偶然地碰到了黎主任,我的救命恩人。

我見過很多的醫生,但是黎主任給我最深的印象是很和藹、很誠懇,給我說什麼都是有把握地說,不像是有些醫生給出建議那麼含糊。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隨著我國腫瘤發病率的升高,腫瘤已不再是“罕見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到 2050年,平均每三人就會有一人身患腫瘤。

如何有效地診治腫瘤,為此已出現了大量的科普類書籍,各個搜索引擎也能瞬間得到海量的知識信息。每天面對許許多多患者及家屬雷同的問題,深深意識到有必要寫一本記錄抗癌成功典型病例的科普書, 《我和腫瘤的故事》就是為了分享那些與腫瘤苦苦鬥爭並取得勝利的故事,普及醫學知識。做醫生需要畢生的經驗積累和不斷的學習,特別是腫瘤科醫生,困難與挑戰可想而知。在人們的印象中“癌症是不治之症”,其實癌症已經不再是不治之症,是可控、可治的慢性病,像高血壓、糖尿病那樣的疾病。

回顧從醫 32年的歷程,雖然沒能治癒的癌症不是少數,但是細細想想治癒的癌症晚期患者也不少。為了讓更多的患者及家屬瞭解癌症,回答他們心中的疑惑,我從治療的患者中選了一些願意分享治病經歷的病友,並鼓勵他們把這種經歷回憶記錄下來。

本書收集了 19位病友的診治經歷,他們的筆觸樸實無華,然而在抗擊癌症的過程中,卻是經歷過驚濤駭浪,從開始確診時的緊張、絕望,到樹立信心,與身體裡的疾病抗爭,在他們的文字中,作為讀者的您,可以想象當時他們的心理。毋庸置疑,本書的病友都是收穫奇蹟的人,然而奇蹟並不是輕而易舉地自然發生,它需要一點一滴地與病魔抗爭,像將失去的領土一寸寸地奪回一樣,那是一場持久的戰爭。當然由於病友的寫作水平,知識的差異,行文和細節處理都不相同,有些病友不希望使用真名和照片,但是治療的經歷是真實的。

本書的另一特點是由專業的腫瘤科醫生做知識講解,並由我做點評,從專業的角度為讀者解釋“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等一系列問題。從患者角度和醫生角度這兩個不同視角引出看法,這樣一來,專業詞彙就與平常生活中的口頭用語結合在一起,給予讀者全方位的思考空間。

黎功簡介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擅長肝癌,肺癌,腸癌的綜合治療,尤其是在應用適形放療、調強放療、γ刀治療肝癌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運用放射治療+靶向藥物+免疫藥物治療肝癌取得了可喜的療效,自創“二藥聯合”,“三藥聯合”,放療+三藥聯合治療晚期肝癌,療效顯著。

關於本書

醫生和患者共同編寫

三大高發腫瘤(肺癌、肝癌、鼻咽癌)

四大治療對策(手術、化療、放射治療、免疫治療)

文字+音頻

1

講述腫瘤故事

患者回憶記錄自己的經歷

19位病友收穫了奇蹟,奇蹟需要一點一滴與病魔抗爭

病友的寫作水平、知識有差異,但都是真實的治療經歷

治癒的患者絕大多數是心理素質好、心態好,積極面對的樂觀派

19位患者講述了19個驚心動魄觸動人心的抗癌故事

症狀初現到首次確診,治療過程中與腫瘤抗爭到重獲新生

筆觸樸實無華,在抗擊癌症的過程中都經歷過驚濤駭浪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2

點評腫瘤診治

專業的腫瘤科醫生做知識講解和點評

李廣欣博士解讀

診治過程中的專業術語和關鍵點進行解讀

專業詞彙與平常生活中的口頭用語結合

黎功教授點評

普及醫學知識

專業的角度解釋“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等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讀出病友心聲

考慮到不同讀者的需求,本書配有音頻

勇者的抗戰之路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不管多麼艱苦,多麼折騰,只要不放棄,未來的辦法一定會比問題多,如果抗癌能夠獲得勝利, 其實也就是這麼一點點地堅持下來的。

——許吉永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肝癌八年抗戰,我屢敗屢戰

患者說

就這樣與“它”耗上了

大家都叫我許老四,從事建築行業,長年開車全國各地跑,性格豪爽,吃飯不忌口,喝酒、吸菸的習慣也都有。1999 年的時候查出有乙型肝炎,為此在生活習慣上稍作收斂,使用了些簡單的藥物,複查轉氨酶指標等下降至正常值後,便又開始恢復到以前。

2009 年我弟弟診斷為原發性肝癌,在四處奔波給弟弟治病的過程中,算是給我深深地上了一堂課,在北京協和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301 醫院奔走期間,我瞭解了這個病,也深切認識到這個疾病在治療中的很多誤區。

2010 年8 月中旬,剛奪走弟弟生命的肝癌開始直接向我挑戰了。我一直自譽為膽子大的人, 但是當這個病攻向自己時,還是害怕了。我是在赤峰確診,第二天就來到北京,先後跑了幾家醫院,最後在A醫院做了手術,這次手術算是很傷元氣, 而且做完手術之後就做了第一次介入治療,不過當初也是以為受這麼大罪,以後用用藥應該是沒有什麼事情了。至少現在,病人去醫院多數醫生還是建議切除,切乾淨了就沒有事情了。但問題是怎麼才能切除得乾淨永不復發?

2012 年春天,正值欣欣向榮的季節,我肝上的腫瘤也復發了。這下子可是真愁壞了我,不是說切除了就沒事了嗎,怎麼剛受了那麼大的罪,才幾個月呢, 就又復發了。我轉了很多家醫院,苦求就醫良策。但是得到的治療建議還是切,那還切個沒完沒了,長了切, 切了再長,這日子沒有個頭,每次開個大口子,病人很傷元氣,現在想起來還是心有餘悸。

但是也不能不治療啊,敵人氣勢洶洶地衝上來了,總是要迎戰。生性愛動、愛轉悠的我在偶然之間轉悠到了腫瘤科,便進去想要研究研究,就是這麼偶然地碰到了黎主任,我的救命恩人。

我見過很多的醫生,但是黎主任給我最深的印象是很和藹、很誠懇,給我說什麼都是有把握地說,不像是有些醫生給出建議那麼含糊。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當時見到黎主任的時候肝部的腫瘤病灶已經3.8 釐米了,黎主任親自給我使用伽馬刀治療,一個療程之後我便回家休息去了。一個月之後,我在醫院做了個B 超複查,腫瘤病灶縮小到1.7 釐米,病灶縮小了一半多,這可把我高興壞了。看來這個伽馬刀是真管用,就開心地開車玩去了。後面我反思這個放療還是有一定技術水平的,多大的劑量, 病人什麼年齡、體重都是需要一定經驗並進行綜合分析。

李廣欣博士解讀

乙型肝炎

我國是肝癌發病大國,全世界每年新發的肝癌病例中,有一半左右發生在我國。而我國的肝癌患者,有90% 是從乙型肝炎發展而來的。由此可見,感染有乙肝病毒的患者是肝癌發生的高危人群。因此,一旦查出自己有乙型肝炎,一定要去肝病專科就診,進行系統的檢查。

為何乙肝患者容易得肝癌

人體器官和組織在受到損傷後會不斷進行修復,修復過程中細胞不斷分裂,而分裂過程會出現基因突變, 突變累積到一定程度,癌症出現的概率也會增加,乙肝病毒會長期損傷肝細胞, 也會帶來肝癌發病可能性的提高。

手術算是很傷元氣

根據肝癌發展的嚴重程度,原發性肝癌一般分為極早期、早期、中期、晚期和終末期。對於極早期、早期和部分中期原發性肝癌患者而言,手術切除是首選的治療方法。

換句話說,如果通過全面評估,病人適合做手術,說明肝癌的分期還不晚,有長期控制的可能。另外,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髮展,目前的很多肝癌治療藥物有效率已經比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即使是晚期肝癌患者,仍然可以通過藥物治療,獲得長久的生存。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隨著我國腫瘤發病率的升高,腫瘤已不再是“罕見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到 2050年,平均每三人就會有一人身患腫瘤。

如何有效地診治腫瘤,為此已出現了大量的科普類書籍,各個搜索引擎也能瞬間得到海量的知識信息。每天面對許許多多患者及家屬雷同的問題,深深意識到有必要寫一本記錄抗癌成功典型病例的科普書, 《我和腫瘤的故事》就是為了分享那些與腫瘤苦苦鬥爭並取得勝利的故事,普及醫學知識。做醫生需要畢生的經驗積累和不斷的學習,特別是腫瘤科醫生,困難與挑戰可想而知。在人們的印象中“癌症是不治之症”,其實癌症已經不再是不治之症,是可控、可治的慢性病,像高血壓、糖尿病那樣的疾病。

回顧從醫 32年的歷程,雖然沒能治癒的癌症不是少數,但是細細想想治癒的癌症晚期患者也不少。為了讓更多的患者及家屬瞭解癌症,回答他們心中的疑惑,我從治療的患者中選了一些願意分享治病經歷的病友,並鼓勵他們把這種經歷回憶記錄下來。

本書收集了 19位病友的診治經歷,他們的筆觸樸實無華,然而在抗擊癌症的過程中,卻是經歷過驚濤駭浪,從開始確診時的緊張、絕望,到樹立信心,與身體裡的疾病抗爭,在他們的文字中,作為讀者的您,可以想象當時他們的心理。毋庸置疑,本書的病友都是收穫奇蹟的人,然而奇蹟並不是輕而易舉地自然發生,它需要一點一滴地與病魔抗爭,像將失去的領土一寸寸地奪回一樣,那是一場持久的戰爭。當然由於病友的寫作水平,知識的差異,行文和細節處理都不相同,有些病友不希望使用真名和照片,但是治療的經歷是真實的。

本書的另一特點是由專業的腫瘤科醫生做知識講解,並由我做點評,從專業的角度為讀者解釋“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等一系列問題。從患者角度和醫生角度這兩個不同視角引出看法,這樣一來,專業詞彙就與平常生活中的口頭用語結合在一起,給予讀者全方位的思考空間。

黎功簡介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擅長肝癌,肺癌,腸癌的綜合治療,尤其是在應用適形放療、調強放療、γ刀治療肝癌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運用放射治療+靶向藥物+免疫藥物治療肝癌取得了可喜的療效,自創“二藥聯合”,“三藥聯合”,放療+三藥聯合治療晚期肝癌,療效顯著。

關於本書

醫生和患者共同編寫

三大高發腫瘤(肺癌、肝癌、鼻咽癌)

四大治療對策(手術、化療、放射治療、免疫治療)

文字+音頻

1

講述腫瘤故事

患者回憶記錄自己的經歷

19位病友收穫了奇蹟,奇蹟需要一點一滴與病魔抗爭

病友的寫作水平、知識有差異,但都是真實的治療經歷

治癒的患者絕大多數是心理素質好、心態好,積極面對的樂觀派

19位患者講述了19個驚心動魄觸動人心的抗癌故事

症狀初現到首次確診,治療過程中與腫瘤抗爭到重獲新生

筆觸樸實無華,在抗擊癌症的過程中都經歷過驚濤駭浪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2

點評腫瘤診治

專業的腫瘤科醫生做知識講解和點評

李廣欣博士解讀

診治過程中的專業術語和關鍵點進行解讀

專業詞彙與平常生活中的口頭用語結合

黎功教授點評

普及醫學知識

專業的角度解釋“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等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讀出病友心聲

考慮到不同讀者的需求,本書配有音頻

勇者的抗戰之路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不管多麼艱苦,多麼折騰,只要不放棄,未來的辦法一定會比問題多,如果抗癌能夠獲得勝利, 其實也就是這麼一點點地堅持下來的。

——許吉永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肝癌八年抗戰,我屢敗屢戰

患者說

就這樣與“它”耗上了

大家都叫我許老四,從事建築行業,長年開車全國各地跑,性格豪爽,吃飯不忌口,喝酒、吸菸的習慣也都有。1999 年的時候查出有乙型肝炎,為此在生活習慣上稍作收斂,使用了些簡單的藥物,複查轉氨酶指標等下降至正常值後,便又開始恢復到以前。

2009 年我弟弟診斷為原發性肝癌,在四處奔波給弟弟治病的過程中,算是給我深深地上了一堂課,在北京協和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301 醫院奔走期間,我瞭解了這個病,也深切認識到這個疾病在治療中的很多誤區。

2010 年8 月中旬,剛奪走弟弟生命的肝癌開始直接向我挑戰了。我一直自譽為膽子大的人, 但是當這個病攻向自己時,還是害怕了。我是在赤峰確診,第二天就來到北京,先後跑了幾家醫院,最後在A醫院做了手術,這次手術算是很傷元氣, 而且做完手術之後就做了第一次介入治療,不過當初也是以為受這麼大罪,以後用用藥應該是沒有什麼事情了。至少現在,病人去醫院多數醫生還是建議切除,切乾淨了就沒有事情了。但問題是怎麼才能切除得乾淨永不復發?

2012 年春天,正值欣欣向榮的季節,我肝上的腫瘤也復發了。這下子可是真愁壞了我,不是說切除了就沒事了嗎,怎麼剛受了那麼大的罪,才幾個月呢, 就又復發了。我轉了很多家醫院,苦求就醫良策。但是得到的治療建議還是切,那還切個沒完沒了,長了切, 切了再長,這日子沒有個頭,每次開個大口子,病人很傷元氣,現在想起來還是心有餘悸。

但是也不能不治療啊,敵人氣勢洶洶地衝上來了,總是要迎戰。生性愛動、愛轉悠的我在偶然之間轉悠到了腫瘤科,便進去想要研究研究,就是這麼偶然地碰到了黎主任,我的救命恩人。

我見過很多的醫生,但是黎主任給我最深的印象是很和藹、很誠懇,給我說什麼都是有把握地說,不像是有些醫生給出建議那麼含糊。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當時見到黎主任的時候肝部的腫瘤病灶已經3.8 釐米了,黎主任親自給我使用伽馬刀治療,一個療程之後我便回家休息去了。一個月之後,我在醫院做了個B 超複查,腫瘤病灶縮小到1.7 釐米,病灶縮小了一半多,這可把我高興壞了。看來這個伽馬刀是真管用,就開心地開車玩去了。後面我反思這個放療還是有一定技術水平的,多大的劑量, 病人什麼年齡、體重都是需要一定經驗並進行綜合分析。

李廣欣博士解讀

乙型肝炎

我國是肝癌發病大國,全世界每年新發的肝癌病例中,有一半左右發生在我國。而我國的肝癌患者,有90% 是從乙型肝炎發展而來的。由此可見,感染有乙肝病毒的患者是肝癌發生的高危人群。因此,一旦查出自己有乙型肝炎,一定要去肝病專科就診,進行系統的檢查。

為何乙肝患者容易得肝癌

人體器官和組織在受到損傷後會不斷進行修復,修復過程中細胞不斷分裂,而分裂過程會出現基因突變, 突變累積到一定程度,癌症出現的概率也會增加,乙肝病毒會長期損傷肝細胞, 也會帶來肝癌發病可能性的提高。

手術算是很傷元氣

根據肝癌發展的嚴重程度,原發性肝癌一般分為極早期、早期、中期、晚期和終末期。對於極早期、早期和部分中期原發性肝癌患者而言,手術切除是首選的治療方法。

換句話說,如果通過全面評估,病人適合做手術,說明肝癌的分期還不晚,有長期控制的可能。另外,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髮展,目前的很多肝癌治療藥物有效率已經比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即使是晚期肝癌患者,仍然可以通過藥物治療,獲得長久的生存。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患者說

屢敗屢戰的拉鋸戰

2012年3月,我開始進行了第一次伽馬刀。效果出奇的好,從此便讓我越來越有了信心。不過我那時何曾想到,一切都剛剛開始。

2012年10月,剛剛被伽馬刀打壓下去的腫瘤又一次復發了,這次腫瘤長在了另外一個部位,於是我進行了第二次的伽馬刀治療。另外為了防止復發, 12 月底還做了一次生物治療。當時感覺應該做了沒有什麼壞處,也就做了。

2012年12月,複查發現甲胎蛋白(AFP)又升高了,漲到了多於400ng/ml,後複查發現再次復發,於是我在2013年元月,又做了第三次伽馬刀。在8個月之內做了3 次伽馬刀,當時心裡有點犯愁, 真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當然做伽馬刀倒是沒有疼痛,感覺不到有什麼副作用,治療是在無聲無息中進行,病人只要靜靜地躺在治療床上不動就行。

2013年9月,肝部又發現一個腫瘤,於是又做了第二次肝臟介入治療,效果挺好。

2014年3月,肝部又發現了復發腫瘤,開始做消融治療 。

2014年8月,肝部再次發現了一個腫瘤,又做了第二次的消融治療

2015年3月,複查時感覺影像片子朦朧看不清,在2015年7月發現了一個小點,黎主任說可治可不治療,於是我在2015年10月、12月連續複查都沒有發現大的問題,於是便放鬆了警惕。改為每隔3 個月複查一次。

2016年11月,又一次發現有問題了,在2016年11月做了第三次介入治療。

2017年11月,在複查時候又一次檢查出來肝部腫瘤復發,使用直線加速器進行了放療。直線加速器治療相比伽馬刀的優點是時間短,我的治療中,伽馬刀治療需要30分鐘,而直線加速器僅需要5分鐘。

回顧我的抗癌經歷,可真是反覆折騰,今天剛把左肝的腫瘤給幹掉,結果第二天右肝上腫瘤又長起來了。我能堅持到現在很大一個原因是心態,我經常跟人說,得了這個病很多人就是幾個月, 我原本以為能爭取三四年,現在(注:指2018年) 已經有八年了,我算是賺了。現在的醫學手段這麼發達,還有黎主任這樣的專家,這個病的治療我自己有信心。

李廣欣博士解讀

又一次復發了

惡性腫瘤治療的最大難點就在於非常容易出現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原發性肝細胞癌也是如此。這種類型的腫瘤, 最容易出現肝臟內部的轉移。在治療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醫生努力把一個病灶充分控制住後,在肝臟的其他部位,另一些病灶會悄悄地冒出來。此處患者說的復發病灶在醫生看來不是復發,應該是轉移。

肝臟介入治療

介入是原發性肝癌常用的治療手段,這種治療方法是通過導管把化療藥物打入肝臟腫瘤內部,同時把供應腫瘤的血管進行“封閉”,達到控制腫瘤的目的。這種方法可多次使用,能夠使肝臟腫瘤體積縮小,但一部分病例容易由於腫瘤血管封閉不完全,容易出現局部復發及轉移。因此,目前常與其他治療方法聯合使用。

消融治療

射頻消融屬於肝癌的局部治療方法。這種治療是通過把消融針穿入肝臟腫瘤內,經高溫加熱的方法把腫瘤毀損,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對於體積較小, 位置合適的肝臟惡性腫瘤,射頻消融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63

患者說

回望與感悟

患肝癌這種病,病人都是彷徨無助,不知道跑多少家醫院,對每一種治療措施不斷產生希望, 又不斷失望。但這條路沒有其他的辦法,也就得這麼一步步地走下去。

我在治療過程中沒有使用其他的治療措施, 唯一批准的那個索拉非尼,沒有用過。聽說PD-1 抗體新藥效果不錯,但是當時中國沒有批准用於臨床,以後倒是想試試PD-1 這個藥物。

經過這麼八年的折騰,我的精神一直很好,體重不減,正常飲食都不影響。幾乎每一次治療之後一週左右我就開車工作了,正常時候一口氣跑400 公里,1000公里以內開車往返,沒有問題。

在2012~2013 年,我在另外一家醫院看中醫,吃了點中藥,感覺對身體有些恢復,但究竟用處多大我心裡說不清楚。在2013年底有人介紹換肝,說這樣可以保證5 年之內的生存率在70%,當時還是沒有換,心想這就跟一個輪胎一樣,如果還能打上補丁可以用,就再跑2萬公里看看,現在想起來是明智的,如果換肝之後, 很多治療就不能用了,比如現在的免疫治療藥物PD-1 抗體。

有時候回憶起來,我得這個病,一部分是肝炎病毒的原因,還有一個可能是 不忌口,喜歡喝酒,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熬夜,不習慣晚上12點前睡覺。現在 酒不喝了,也把煙給戒了。但我感覺患病的原因其實說不清楚,可能都有影響。我想我之所以能夠堅持到現在,可能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沒有放棄,我身邊有鼓勵我、支持我的親人,有黎主任這樣一個性格很好的專家,遇上這樣的專家真是我們病人的幸運。

李廣欣博士解讀

索拉非尼

索拉非尼是第一個被批准用於原發性肝細胞癌治療的分子靶向藥物,它既可以阻斷促進腫瘤增殖的靶點,又可以阻斷促進腫瘤供血血管生成的靶點,所以屬於多靶點的分子靶向藥。這個藥物從開始使用至今已有十年之久,一直被認為是最主要的肝癌靶向藥物。目前,一些新的肝癌靶向藥物也已經被證實在肝癌治療中有效,如瑞格非尼、侖伐替尼、卡博替尼等,除了瑞格非尼已經被批准用於肝癌治療以外,侖伐替尼也已經被批准用於肝癌的治療。

PD-1抗體新藥

PD-1抗體是一類免疫治療藥物,這類藥物目前在腫瘤治療領域研究熱度極高,因為它在多種腫瘤中,都顯示出非常好的治療效果。這類藥物在腫瘤治療中的主要作用機制在於,它可以打破我們身體中免疫細胞與腫瘤細胞之間和平共處的固有聯繫,使得免疫細胞能夠順利識別腫瘤細胞,並對它們進行殺傷,從而大大提高免疫細胞殺滅腫瘤的能力,從而起到治療惡性腫瘤的作用。目前,PD-1抗體中的“O 藥”和“K 藥”已經在臨床開展了大量肝癌臨床實驗。2017年美國FDA批准“O 藥”用於肝癌的二線治療。

黎功教授點評

1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對肝癌確實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許多患者及家屬不知道 放療對肝癌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而且在腫瘤比較小的情況下是可以用放療達到 治癒的目的。不僅患者不瞭解,其實許多醫生也不知道放療對肝癌是一種非常 有效的治療手段;過去由於放療技術落後,肝癌的放療效果不好,現在放療技 術迅猛發展,三維立體定向放療技術的發展,湧現了一批新的放療設備,放療 進入了“精準放療”的時代,像伽馬刀、賽博刀、質子刀、Tomo 等技術的出現, 使得肝癌放療的療效大幅度提高。

2肝癌治療需要多種方法聯合

肝癌治療需要多種方法的聯合,而且是有機的聯合不是隨意的相加, 這裡面醫生的經驗和技術非常重要,更需要多學科專家團隊提出一整套治療 方案而不是隨隨便便的加法。

3患者的心理素質和心態對治療效果影響很大

患者的心理素質和心態對治療效果影響很大,屢敗屢戰的“許將軍” 最終治療效果比較好的另外一個原因與他堅強的意志有關。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隨著我國腫瘤發病率的升高,腫瘤已不再是“罕見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到 2050年,平均每三人就會有一人身患腫瘤。

如何有效地診治腫瘤,為此已出現了大量的科普類書籍,各個搜索引擎也能瞬間得到海量的知識信息。每天面對許許多多患者及家屬雷同的問題,深深意識到有必要寫一本記錄抗癌成功典型病例的科普書, 《我和腫瘤的故事》就是為了分享那些與腫瘤苦苦鬥爭並取得勝利的故事,普及醫學知識。做醫生需要畢生的經驗積累和不斷的學習,特別是腫瘤科醫生,困難與挑戰可想而知。在人們的印象中“癌症是不治之症”,其實癌症已經不再是不治之症,是可控、可治的慢性病,像高血壓、糖尿病那樣的疾病。

回顧從醫 32年的歷程,雖然沒能治癒的癌症不是少數,但是細細想想治癒的癌症晚期患者也不少。為了讓更多的患者及家屬瞭解癌症,回答他們心中的疑惑,我從治療的患者中選了一些願意分享治病經歷的病友,並鼓勵他們把這種經歷回憶記錄下來。

本書收集了 19位病友的診治經歷,他們的筆觸樸實無華,然而在抗擊癌症的過程中,卻是經歷過驚濤駭浪,從開始確診時的緊張、絕望,到樹立信心,與身體裡的疾病抗爭,在他們的文字中,作為讀者的您,可以想象當時他們的心理。毋庸置疑,本書的病友都是收穫奇蹟的人,然而奇蹟並不是輕而易舉地自然發生,它需要一點一滴地與病魔抗爭,像將失去的領土一寸寸地奪回一樣,那是一場持久的戰爭。當然由於病友的寫作水平,知識的差異,行文和細節處理都不相同,有些病友不希望使用真名和照片,但是治療的經歷是真實的。

本書的另一特點是由專業的腫瘤科醫生做知識講解,並由我做點評,從專業的角度為讀者解釋“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等一系列問題。從患者角度和醫生角度這兩個不同視角引出看法,這樣一來,專業詞彙就與平常生活中的口頭用語結合在一起,給予讀者全方位的思考空間。

黎功簡介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擅長肝癌,肺癌,腸癌的綜合治療,尤其是在應用適形放療、調強放療、γ刀治療肝癌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運用放射治療+靶向藥物+免疫藥物治療肝癌取得了可喜的療效,自創“二藥聯合”,“三藥聯合”,放療+三藥聯合治療晚期肝癌,療效顯著。

關於本書

醫生和患者共同編寫

三大高發腫瘤(肺癌、肝癌、鼻咽癌)

四大治療對策(手術、化療、放射治療、免疫治療)

文字+音頻

1

講述腫瘤故事

患者回憶記錄自己的經歷

19位病友收穫了奇蹟,奇蹟需要一點一滴與病魔抗爭

病友的寫作水平、知識有差異,但都是真實的治療經歷

治癒的患者絕大多數是心理素質好、心態好,積極面對的樂觀派

19位患者講述了19個驚心動魄觸動人心的抗癌故事

症狀初現到首次確診,治療過程中與腫瘤抗爭到重獲新生

筆觸樸實無華,在抗擊癌症的過程中都經歷過驚濤駭浪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2

點評腫瘤診治

專業的腫瘤科醫生做知識講解和點評

李廣欣博士解讀

診治過程中的專業術語和關鍵點進行解讀

專業詞彙與平常生活中的口頭用語結合

黎功教授點評

普及醫學知識

專業的角度解釋“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等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讀出病友心聲

考慮到不同讀者的需求,本書配有音頻

勇者的抗戰之路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不管多麼艱苦,多麼折騰,只要不放棄,未來的辦法一定會比問題多,如果抗癌能夠獲得勝利, 其實也就是這麼一點點地堅持下來的。

——許吉永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肝癌八年抗戰,我屢敗屢戰

患者說

就這樣與“它”耗上了

大家都叫我許老四,從事建築行業,長年開車全國各地跑,性格豪爽,吃飯不忌口,喝酒、吸菸的習慣也都有。1999 年的時候查出有乙型肝炎,為此在生活習慣上稍作收斂,使用了些簡單的藥物,複查轉氨酶指標等下降至正常值後,便又開始恢復到以前。

2009 年我弟弟診斷為原發性肝癌,在四處奔波給弟弟治病的過程中,算是給我深深地上了一堂課,在北京協和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301 醫院奔走期間,我瞭解了這個病,也深切認識到這個疾病在治療中的很多誤區。

2010 年8 月中旬,剛奪走弟弟生命的肝癌開始直接向我挑戰了。我一直自譽為膽子大的人, 但是當這個病攻向自己時,還是害怕了。我是在赤峰確診,第二天就來到北京,先後跑了幾家醫院,最後在A醫院做了手術,這次手術算是很傷元氣, 而且做完手術之後就做了第一次介入治療,不過當初也是以為受這麼大罪,以後用用藥應該是沒有什麼事情了。至少現在,病人去醫院多數醫生還是建議切除,切乾淨了就沒有事情了。但問題是怎麼才能切除得乾淨永不復發?

2012 年春天,正值欣欣向榮的季節,我肝上的腫瘤也復發了。這下子可是真愁壞了我,不是說切除了就沒事了嗎,怎麼剛受了那麼大的罪,才幾個月呢, 就又復發了。我轉了很多家醫院,苦求就醫良策。但是得到的治療建議還是切,那還切個沒完沒了,長了切, 切了再長,這日子沒有個頭,每次開個大口子,病人很傷元氣,現在想起來還是心有餘悸。

但是也不能不治療啊,敵人氣勢洶洶地衝上來了,總是要迎戰。生性愛動、愛轉悠的我在偶然之間轉悠到了腫瘤科,便進去想要研究研究,就是這麼偶然地碰到了黎主任,我的救命恩人。

我見過很多的醫生,但是黎主任給我最深的印象是很和藹、很誠懇,給我說什麼都是有把握地說,不像是有些醫生給出建議那麼含糊。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當時見到黎主任的時候肝部的腫瘤病灶已經3.8 釐米了,黎主任親自給我使用伽馬刀治療,一個療程之後我便回家休息去了。一個月之後,我在醫院做了個B 超複查,腫瘤病灶縮小到1.7 釐米,病灶縮小了一半多,這可把我高興壞了。看來這個伽馬刀是真管用,就開心地開車玩去了。後面我反思這個放療還是有一定技術水平的,多大的劑量, 病人什麼年齡、體重都是需要一定經驗並進行綜合分析。

李廣欣博士解讀

乙型肝炎

我國是肝癌發病大國,全世界每年新發的肝癌病例中,有一半左右發生在我國。而我國的肝癌患者,有90% 是從乙型肝炎發展而來的。由此可見,感染有乙肝病毒的患者是肝癌發生的高危人群。因此,一旦查出自己有乙型肝炎,一定要去肝病專科就診,進行系統的檢查。

為何乙肝患者容易得肝癌

人體器官和組織在受到損傷後會不斷進行修復,修復過程中細胞不斷分裂,而分裂過程會出現基因突變, 突變累積到一定程度,癌症出現的概率也會增加,乙肝病毒會長期損傷肝細胞, 也會帶來肝癌發病可能性的提高。

手術算是很傷元氣

根據肝癌發展的嚴重程度,原發性肝癌一般分為極早期、早期、中期、晚期和終末期。對於極早期、早期和部分中期原發性肝癌患者而言,手術切除是首選的治療方法。

換句話說,如果通過全面評估,病人適合做手術,說明肝癌的分期還不晚,有長期控制的可能。另外,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髮展,目前的很多肝癌治療藥物有效率已經比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即使是晚期肝癌患者,仍然可以通過藥物治療,獲得長久的生存。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患者說

屢敗屢戰的拉鋸戰

2012年3月,我開始進行了第一次伽馬刀。效果出奇的好,從此便讓我越來越有了信心。不過我那時何曾想到,一切都剛剛開始。

2012年10月,剛剛被伽馬刀打壓下去的腫瘤又一次復發了,這次腫瘤長在了另外一個部位,於是我進行了第二次的伽馬刀治療。另外為了防止復發, 12 月底還做了一次生物治療。當時感覺應該做了沒有什麼壞處,也就做了。

2012年12月,複查發現甲胎蛋白(AFP)又升高了,漲到了多於400ng/ml,後複查發現再次復發,於是我在2013年元月,又做了第三次伽馬刀。在8個月之內做了3 次伽馬刀,當時心裡有點犯愁, 真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當然做伽馬刀倒是沒有疼痛,感覺不到有什麼副作用,治療是在無聲無息中進行,病人只要靜靜地躺在治療床上不動就行。

2013年9月,肝部又發現一個腫瘤,於是又做了第二次肝臟介入治療,效果挺好。

2014年3月,肝部又發現了復發腫瘤,開始做消融治療 。

2014年8月,肝部再次發現了一個腫瘤,又做了第二次的消融治療

2015年3月,複查時感覺影像片子朦朧看不清,在2015年7月發現了一個小點,黎主任說可治可不治療,於是我在2015年10月、12月連續複查都沒有發現大的問題,於是便放鬆了警惕。改為每隔3 個月複查一次。

2016年11月,又一次發現有問題了,在2016年11月做了第三次介入治療。

2017年11月,在複查時候又一次檢查出來肝部腫瘤復發,使用直線加速器進行了放療。直線加速器治療相比伽馬刀的優點是時間短,我的治療中,伽馬刀治療需要30分鐘,而直線加速器僅需要5分鐘。

回顧我的抗癌經歷,可真是反覆折騰,今天剛把左肝的腫瘤給幹掉,結果第二天右肝上腫瘤又長起來了。我能堅持到現在很大一個原因是心態,我經常跟人說,得了這個病很多人就是幾個月, 我原本以為能爭取三四年,現在(注:指2018年) 已經有八年了,我算是賺了。現在的醫學手段這麼發達,還有黎主任這樣的專家,這個病的治療我自己有信心。

李廣欣博士解讀

又一次復發了

惡性腫瘤治療的最大難點就在於非常容易出現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原發性肝細胞癌也是如此。這種類型的腫瘤, 最容易出現肝臟內部的轉移。在治療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醫生努力把一個病灶充分控制住後,在肝臟的其他部位,另一些病灶會悄悄地冒出來。此處患者說的復發病灶在醫生看來不是復發,應該是轉移。

肝臟介入治療

介入是原發性肝癌常用的治療手段,這種治療方法是通過導管把化療藥物打入肝臟腫瘤內部,同時把供應腫瘤的血管進行“封閉”,達到控制腫瘤的目的。這種方法可多次使用,能夠使肝臟腫瘤體積縮小,但一部分病例容易由於腫瘤血管封閉不完全,容易出現局部復發及轉移。因此,目前常與其他治療方法聯合使用。

消融治療

射頻消融屬於肝癌的局部治療方法。這種治療是通過把消融針穿入肝臟腫瘤內,經高溫加熱的方法把腫瘤毀損,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對於體積較小, 位置合適的肝臟惡性腫瘤,射頻消融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63

患者說

回望與感悟

患肝癌這種病,病人都是彷徨無助,不知道跑多少家醫院,對每一種治療措施不斷產生希望, 又不斷失望。但這條路沒有其他的辦法,也就得這麼一步步地走下去。

我在治療過程中沒有使用其他的治療措施, 唯一批准的那個索拉非尼,沒有用過。聽說PD-1 抗體新藥效果不錯,但是當時中國沒有批准用於臨床,以後倒是想試試PD-1 這個藥物。

經過這麼八年的折騰,我的精神一直很好,體重不減,正常飲食都不影響。幾乎每一次治療之後一週左右我就開車工作了,正常時候一口氣跑400 公里,1000公里以內開車往返,沒有問題。

在2012~2013 年,我在另外一家醫院看中醫,吃了點中藥,感覺對身體有些恢復,但究竟用處多大我心裡說不清楚。在2013年底有人介紹換肝,說這樣可以保證5 年之內的生存率在70%,當時還是沒有換,心想這就跟一個輪胎一樣,如果還能打上補丁可以用,就再跑2萬公里看看,現在想起來是明智的,如果換肝之後, 很多治療就不能用了,比如現在的免疫治療藥物PD-1 抗體。

有時候回憶起來,我得這個病,一部分是肝炎病毒的原因,還有一個可能是 不忌口,喜歡喝酒,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熬夜,不習慣晚上12點前睡覺。現在 酒不喝了,也把煙給戒了。但我感覺患病的原因其實說不清楚,可能都有影響。我想我之所以能夠堅持到現在,可能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沒有放棄,我身邊有鼓勵我、支持我的親人,有黎主任這樣一個性格很好的專家,遇上這樣的專家真是我們病人的幸運。

李廣欣博士解讀

索拉非尼

索拉非尼是第一個被批准用於原發性肝細胞癌治療的分子靶向藥物,它既可以阻斷促進腫瘤增殖的靶點,又可以阻斷促進腫瘤供血血管生成的靶點,所以屬於多靶點的分子靶向藥。這個藥物從開始使用至今已有十年之久,一直被認為是最主要的肝癌靶向藥物。目前,一些新的肝癌靶向藥物也已經被證實在肝癌治療中有效,如瑞格非尼、侖伐替尼、卡博替尼等,除了瑞格非尼已經被批准用於肝癌治療以外,侖伐替尼也已經被批准用於肝癌的治療。

PD-1抗體新藥

PD-1抗體是一類免疫治療藥物,這類藥物目前在腫瘤治療領域研究熱度極高,因為它在多種腫瘤中,都顯示出非常好的治療效果。這類藥物在腫瘤治療中的主要作用機制在於,它可以打破我們身體中免疫細胞與腫瘤細胞之間和平共處的固有聯繫,使得免疫細胞能夠順利識別腫瘤細胞,並對它們進行殺傷,從而大大提高免疫細胞殺滅腫瘤的能力,從而起到治療惡性腫瘤的作用。目前,PD-1抗體中的“O 藥”和“K 藥”已經在臨床開展了大量肝癌臨床實驗。2017年美國FDA批准“O 藥”用於肝癌的二線治療。

黎功教授點評

1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對肝癌確實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許多患者及家屬不知道 放療對肝癌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而且在腫瘤比較小的情況下是可以用放療達到 治癒的目的。不僅患者不瞭解,其實許多醫生也不知道放療對肝癌是一種非常 有效的治療手段;過去由於放療技術落後,肝癌的放療效果不好,現在放療技 術迅猛發展,三維立體定向放療技術的發展,湧現了一批新的放療設備,放療 進入了“精準放療”的時代,像伽馬刀、賽博刀、質子刀、Tomo 等技術的出現, 使得肝癌放療的療效大幅度提高。

2肝癌治療需要多種方法聯合

肝癌治療需要多種方法的聯合,而且是有機的聯合不是隨意的相加, 這裡面醫生的經驗和技術非常重要,更需要多學科專家團隊提出一整套治療 方案而不是隨隨便便的加法。

3患者的心理素質和心態對治療效果影響很大

患者的心理素質和心態對治療效果影響很大,屢敗屢戰的“許將軍” 最終治療效果比較好的另外一個原因與他堅強的意志有關。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隨著我國腫瘤發病率的升高,腫瘤已不再是“罕見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到 2050年,平均每三人就會有一人身患腫瘤。

如何有效地診治腫瘤,為此已出現了大量的科普類書籍,各個搜索引擎也能瞬間得到海量的知識信息。每天面對許許多多患者及家屬雷同的問題,深深意識到有必要寫一本記錄抗癌成功典型病例的科普書, 《我和腫瘤的故事》就是為了分享那些與腫瘤苦苦鬥爭並取得勝利的故事,普及醫學知識。做醫生需要畢生的經驗積累和不斷的學習,特別是腫瘤科醫生,困難與挑戰可想而知。在人們的印象中“癌症是不治之症”,其實癌症已經不再是不治之症,是可控、可治的慢性病,像高血壓、糖尿病那樣的疾病。

回顧從醫 32年的歷程,雖然沒能治癒的癌症不是少數,但是細細想想治癒的癌症晚期患者也不少。為了讓更多的患者及家屬瞭解癌症,回答他們心中的疑惑,我從治療的患者中選了一些願意分享治病經歷的病友,並鼓勵他們把這種經歷回憶記錄下來。

本書收集了 19位病友的診治經歷,他們的筆觸樸實無華,然而在抗擊癌症的過程中,卻是經歷過驚濤駭浪,從開始確診時的緊張、絕望,到樹立信心,與身體裡的疾病抗爭,在他們的文字中,作為讀者的您,可以想象當時他們的心理。毋庸置疑,本書的病友都是收穫奇蹟的人,然而奇蹟並不是輕而易舉地自然發生,它需要一點一滴地與病魔抗爭,像將失去的領土一寸寸地奪回一樣,那是一場持久的戰爭。當然由於病友的寫作水平,知識的差異,行文和細節處理都不相同,有些病友不希望使用真名和照片,但是治療的經歷是真實的。

本書的另一特點是由專業的腫瘤科醫生做知識講解,並由我做點評,從專業的角度為讀者解釋“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等一系列問題。從患者角度和醫生角度這兩個不同視角引出看法,這樣一來,專業詞彙就與平常生活中的口頭用語結合在一起,給予讀者全方位的思考空間。

黎功簡介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擅長肝癌,肺癌,腸癌的綜合治療,尤其是在應用適形放療、調強放療、γ刀治療肝癌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運用放射治療+靶向藥物+免疫藥物治療肝癌取得了可喜的療效,自創“二藥聯合”,“三藥聯合”,放療+三藥聯合治療晚期肝癌,療效顯著。

關於本書

醫生和患者共同編寫

三大高發腫瘤(肺癌、肝癌、鼻咽癌)

四大治療對策(手術、化療、放射治療、免疫治療)

文字+音頻

1

講述腫瘤故事

患者回憶記錄自己的經歷

19位病友收穫了奇蹟,奇蹟需要一點一滴與病魔抗爭

病友的寫作水平、知識有差異,但都是真實的治療經歷

治癒的患者絕大多數是心理素質好、心態好,積極面對的樂觀派

19位患者講述了19個驚心動魄觸動人心的抗癌故事

症狀初現到首次確診,治療過程中與腫瘤抗爭到重獲新生

筆觸樸實無華,在抗擊癌症的過程中都經歷過驚濤駭浪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2

點評腫瘤診治

專業的腫瘤科醫生做知識講解和點評

李廣欣博士解讀

診治過程中的專業術語和關鍵點進行解讀

專業詞彙與平常生活中的口頭用語結合

黎功教授點評

普及醫學知識

專業的角度解釋“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等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讀出病友心聲

考慮到不同讀者的需求,本書配有音頻

勇者的抗戰之路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不管多麼艱苦,多麼折騰,只要不放棄,未來的辦法一定會比問題多,如果抗癌能夠獲得勝利, 其實也就是這麼一點點地堅持下來的。

——許吉永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肝癌八年抗戰,我屢敗屢戰

患者說

就這樣與“它”耗上了

大家都叫我許老四,從事建築行業,長年開車全國各地跑,性格豪爽,吃飯不忌口,喝酒、吸菸的習慣也都有。1999 年的時候查出有乙型肝炎,為此在生活習慣上稍作收斂,使用了些簡單的藥物,複查轉氨酶指標等下降至正常值後,便又開始恢復到以前。

2009 年我弟弟診斷為原發性肝癌,在四處奔波給弟弟治病的過程中,算是給我深深地上了一堂課,在北京協和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301 醫院奔走期間,我瞭解了這個病,也深切認識到這個疾病在治療中的很多誤區。

2010 年8 月中旬,剛奪走弟弟生命的肝癌開始直接向我挑戰了。我一直自譽為膽子大的人, 但是當這個病攻向自己時,還是害怕了。我是在赤峰確診,第二天就來到北京,先後跑了幾家醫院,最後在A醫院做了手術,這次手術算是很傷元氣, 而且做完手術之後就做了第一次介入治療,不過當初也是以為受這麼大罪,以後用用藥應該是沒有什麼事情了。至少現在,病人去醫院多數醫生還是建議切除,切乾淨了就沒有事情了。但問題是怎麼才能切除得乾淨永不復發?

2012 年春天,正值欣欣向榮的季節,我肝上的腫瘤也復發了。這下子可是真愁壞了我,不是說切除了就沒事了嗎,怎麼剛受了那麼大的罪,才幾個月呢, 就又復發了。我轉了很多家醫院,苦求就醫良策。但是得到的治療建議還是切,那還切個沒完沒了,長了切, 切了再長,這日子沒有個頭,每次開個大口子,病人很傷元氣,現在想起來還是心有餘悸。

但是也不能不治療啊,敵人氣勢洶洶地衝上來了,總是要迎戰。生性愛動、愛轉悠的我在偶然之間轉悠到了腫瘤科,便進去想要研究研究,就是這麼偶然地碰到了黎主任,我的救命恩人。

我見過很多的醫生,但是黎主任給我最深的印象是很和藹、很誠懇,給我說什麼都是有把握地說,不像是有些醫生給出建議那麼含糊。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當時見到黎主任的時候肝部的腫瘤病灶已經3.8 釐米了,黎主任親自給我使用伽馬刀治療,一個療程之後我便回家休息去了。一個月之後,我在醫院做了個B 超複查,腫瘤病灶縮小到1.7 釐米,病灶縮小了一半多,這可把我高興壞了。看來這個伽馬刀是真管用,就開心地開車玩去了。後面我反思這個放療還是有一定技術水平的,多大的劑量, 病人什麼年齡、體重都是需要一定經驗並進行綜合分析。

李廣欣博士解讀

乙型肝炎

我國是肝癌發病大國,全世界每年新發的肝癌病例中,有一半左右發生在我國。而我國的肝癌患者,有90% 是從乙型肝炎發展而來的。由此可見,感染有乙肝病毒的患者是肝癌發生的高危人群。因此,一旦查出自己有乙型肝炎,一定要去肝病專科就診,進行系統的檢查。

為何乙肝患者容易得肝癌

人體器官和組織在受到損傷後會不斷進行修復,修復過程中細胞不斷分裂,而分裂過程會出現基因突變, 突變累積到一定程度,癌症出現的概率也會增加,乙肝病毒會長期損傷肝細胞, 也會帶來肝癌發病可能性的提高。

手術算是很傷元氣

根據肝癌發展的嚴重程度,原發性肝癌一般分為極早期、早期、中期、晚期和終末期。對於極早期、早期和部分中期原發性肝癌患者而言,手術切除是首選的治療方法。

換句話說,如果通過全面評估,病人適合做手術,說明肝癌的分期還不晚,有長期控制的可能。另外,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髮展,目前的很多肝癌治療藥物有效率已經比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即使是晚期肝癌患者,仍然可以通過藥物治療,獲得長久的生存。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患者說

屢敗屢戰的拉鋸戰

2012年3月,我開始進行了第一次伽馬刀。效果出奇的好,從此便讓我越來越有了信心。不過我那時何曾想到,一切都剛剛開始。

2012年10月,剛剛被伽馬刀打壓下去的腫瘤又一次復發了,這次腫瘤長在了另外一個部位,於是我進行了第二次的伽馬刀治療。另外為了防止復發, 12 月底還做了一次生物治療。當時感覺應該做了沒有什麼壞處,也就做了。

2012年12月,複查發現甲胎蛋白(AFP)又升高了,漲到了多於400ng/ml,後複查發現再次復發,於是我在2013年元月,又做了第三次伽馬刀。在8個月之內做了3 次伽馬刀,當時心裡有點犯愁, 真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當然做伽馬刀倒是沒有疼痛,感覺不到有什麼副作用,治療是在無聲無息中進行,病人只要靜靜地躺在治療床上不動就行。

2013年9月,肝部又發現一個腫瘤,於是又做了第二次肝臟介入治療,效果挺好。

2014年3月,肝部又發現了復發腫瘤,開始做消融治療 。

2014年8月,肝部再次發現了一個腫瘤,又做了第二次的消融治療

2015年3月,複查時感覺影像片子朦朧看不清,在2015年7月發現了一個小點,黎主任說可治可不治療,於是我在2015年10月、12月連續複查都沒有發現大的問題,於是便放鬆了警惕。改為每隔3 個月複查一次。

2016年11月,又一次發現有問題了,在2016年11月做了第三次介入治療。

2017年11月,在複查時候又一次檢查出來肝部腫瘤復發,使用直線加速器進行了放療。直線加速器治療相比伽馬刀的優點是時間短,我的治療中,伽馬刀治療需要30分鐘,而直線加速器僅需要5分鐘。

回顧我的抗癌經歷,可真是反覆折騰,今天剛把左肝的腫瘤給幹掉,結果第二天右肝上腫瘤又長起來了。我能堅持到現在很大一個原因是心態,我經常跟人說,得了這個病很多人就是幾個月, 我原本以為能爭取三四年,現在(注:指2018年) 已經有八年了,我算是賺了。現在的醫學手段這麼發達,還有黎主任這樣的專家,這個病的治療我自己有信心。

李廣欣博士解讀

又一次復發了

惡性腫瘤治療的最大難點就在於非常容易出現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原發性肝細胞癌也是如此。這種類型的腫瘤, 最容易出現肝臟內部的轉移。在治療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醫生努力把一個病灶充分控制住後,在肝臟的其他部位,另一些病灶會悄悄地冒出來。此處患者說的復發病灶在醫生看來不是復發,應該是轉移。

肝臟介入治療

介入是原發性肝癌常用的治療手段,這種治療方法是通過導管把化療藥物打入肝臟腫瘤內部,同時把供應腫瘤的血管進行“封閉”,達到控制腫瘤的目的。這種方法可多次使用,能夠使肝臟腫瘤體積縮小,但一部分病例容易由於腫瘤血管封閉不完全,容易出現局部復發及轉移。因此,目前常與其他治療方法聯合使用。

消融治療

射頻消融屬於肝癌的局部治療方法。這種治療是通過把消融針穿入肝臟腫瘤內,經高溫加熱的方法把腫瘤毀損,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對於體積較小, 位置合適的肝臟惡性腫瘤,射頻消融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63

患者說

回望與感悟

患肝癌這種病,病人都是彷徨無助,不知道跑多少家醫院,對每一種治療措施不斷產生希望, 又不斷失望。但這條路沒有其他的辦法,也就得這麼一步步地走下去。

我在治療過程中沒有使用其他的治療措施, 唯一批准的那個索拉非尼,沒有用過。聽說PD-1 抗體新藥效果不錯,但是當時中國沒有批准用於臨床,以後倒是想試試PD-1 這個藥物。

經過這麼八年的折騰,我的精神一直很好,體重不減,正常飲食都不影響。幾乎每一次治療之後一週左右我就開車工作了,正常時候一口氣跑400 公里,1000公里以內開車往返,沒有問題。

在2012~2013 年,我在另外一家醫院看中醫,吃了點中藥,感覺對身體有些恢復,但究竟用處多大我心裡說不清楚。在2013年底有人介紹換肝,說這樣可以保證5 年之內的生存率在70%,當時還是沒有換,心想這就跟一個輪胎一樣,如果還能打上補丁可以用,就再跑2萬公里看看,現在想起來是明智的,如果換肝之後, 很多治療就不能用了,比如現在的免疫治療藥物PD-1 抗體。

有時候回憶起來,我得這個病,一部分是肝炎病毒的原因,還有一個可能是 不忌口,喜歡喝酒,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熬夜,不習慣晚上12點前睡覺。現在 酒不喝了,也把煙給戒了。但我感覺患病的原因其實說不清楚,可能都有影響。我想我之所以能夠堅持到現在,可能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沒有放棄,我身邊有鼓勵我、支持我的親人,有黎主任這樣一個性格很好的專家,遇上這樣的專家真是我們病人的幸運。

李廣欣博士解讀

索拉非尼

索拉非尼是第一個被批准用於原發性肝細胞癌治療的分子靶向藥物,它既可以阻斷促進腫瘤增殖的靶點,又可以阻斷促進腫瘤供血血管生成的靶點,所以屬於多靶點的分子靶向藥。這個藥物從開始使用至今已有十年之久,一直被認為是最主要的肝癌靶向藥物。目前,一些新的肝癌靶向藥物也已經被證實在肝癌治療中有效,如瑞格非尼、侖伐替尼、卡博替尼等,除了瑞格非尼已經被批准用於肝癌治療以外,侖伐替尼也已經被批准用於肝癌的治療。

PD-1抗體新藥

PD-1抗體是一類免疫治療藥物,這類藥物目前在腫瘤治療領域研究熱度極高,因為它在多種腫瘤中,都顯示出非常好的治療效果。這類藥物在腫瘤治療中的主要作用機制在於,它可以打破我們身體中免疫細胞與腫瘤細胞之間和平共處的固有聯繫,使得免疫細胞能夠順利識別腫瘤細胞,並對它們進行殺傷,從而大大提高免疫細胞殺滅腫瘤的能力,從而起到治療惡性腫瘤的作用。目前,PD-1抗體中的“O 藥”和“K 藥”已經在臨床開展了大量肝癌臨床實驗。2017年美國FDA批准“O 藥”用於肝癌的二線治療。

黎功教授點評

1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對肝癌確實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許多患者及家屬不知道 放療對肝癌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而且在腫瘤比較小的情況下是可以用放療達到 治癒的目的。不僅患者不瞭解,其實許多醫生也不知道放療對肝癌是一種非常 有效的治療手段;過去由於放療技術落後,肝癌的放療效果不好,現在放療技 術迅猛發展,三維立體定向放療技術的發展,湧現了一批新的放療設備,放療 進入了“精準放療”的時代,像伽馬刀、賽博刀、質子刀、Tomo 等技術的出現, 使得肝癌放療的療效大幅度提高。

2肝癌治療需要多種方法聯合

肝癌治療需要多種方法的聯合,而且是有機的聯合不是隨意的相加, 這裡面醫生的經驗和技術非常重要,更需要多學科專家團隊提出一整套治療 方案而不是隨隨便便的加法。

3患者的心理素質和心態對治療效果影響很大

患者的心理素質和心態對治療效果影響很大,屢敗屢戰的“許將軍” 最終治療效果比較好的另外一個原因與他堅強的意志有關。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本文摘選自黎功、李廣欣、趙亮主編 《我和腫瘤的故事》一書。文章綜合整理自首發於科學出版社醫藥衛生分社微信公眾號“賽醫學”原標題為《書訊——我和腫瘤的故事》及《肝癌八年抗戰,我屢敗屢戰——我與腫瘤的故事》文章,內容有較大增減改動,標題為編者所加。

我和腫瘤的故事

黎功,李廣欣,趙亮 主編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4

ISBN 978-7-03-060912-0

責任編輯:丁慧穎

《我和腫瘤的故事》由醫生和患者共同編寫。書中的19 位患者講述了19 個驚心動魄、觸動人心的抗癌故事,同時,兩位長期從事腫瘤工作的醫生對診治過程中的關鍵點進行了解讀和點評。從症狀初現,到首次確診,從治療過程中與腫瘤抗爭,到重獲新生、獲得奇蹟,讓我們跟隨講述者跌宕起伏的心理變化,在臨床醫生字字珠璣的評論中,感受腫瘤患者的心聲,與此同時也學習到腫瘤(肺癌、肝癌、鼻咽癌)診治的相關知識,以及相關治療對策(手術、化療、放射治療、免疫治療等)。

(本期編輯:王芳)

一起閱讀科學!

科學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專業品質 學術價值

原創好讀 科學品味

更多好素材,期待您的來稿

與科學相約 | 科學出版社徵稿啟事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隨著我國腫瘤發病率的升高,腫瘤已不再是“罕見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到 2050年,平均每三人就會有一人身患腫瘤。

如何有效地診治腫瘤,為此已出現了大量的科普類書籍,各個搜索引擎也能瞬間得到海量的知識信息。每天面對許許多多患者及家屬雷同的問題,深深意識到有必要寫一本記錄抗癌成功典型病例的科普書, 《我和腫瘤的故事》就是為了分享那些與腫瘤苦苦鬥爭並取得勝利的故事,普及醫學知識。做醫生需要畢生的經驗積累和不斷的學習,特別是腫瘤科醫生,困難與挑戰可想而知。在人們的印象中“癌症是不治之症”,其實癌症已經不再是不治之症,是可控、可治的慢性病,像高血壓、糖尿病那樣的疾病。

回顧從醫 32年的歷程,雖然沒能治癒的癌症不是少數,但是細細想想治癒的癌症晚期患者也不少。為了讓更多的患者及家屬瞭解癌症,回答他們心中的疑惑,我從治療的患者中選了一些願意分享治病經歷的病友,並鼓勵他們把這種經歷回憶記錄下來。

本書收集了 19位病友的診治經歷,他們的筆觸樸實無華,然而在抗擊癌症的過程中,卻是經歷過驚濤駭浪,從開始確診時的緊張、絕望,到樹立信心,與身體裡的疾病抗爭,在他們的文字中,作為讀者的您,可以想象當時他們的心理。毋庸置疑,本書的病友都是收穫奇蹟的人,然而奇蹟並不是輕而易舉地自然發生,它需要一點一滴地與病魔抗爭,像將失去的領土一寸寸地奪回一樣,那是一場持久的戰爭。當然由於病友的寫作水平,知識的差異,行文和細節處理都不相同,有些病友不希望使用真名和照片,但是治療的經歷是真實的。

本書的另一特點是由專業的腫瘤科醫生做知識講解,並由我做點評,從專業的角度為讀者解釋“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等一系列問題。從患者角度和醫生角度這兩個不同視角引出看法,這樣一來,專業詞彙就與平常生活中的口頭用語結合在一起,給予讀者全方位的思考空間。

黎功簡介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擅長肝癌,肺癌,腸癌的綜合治療,尤其是在應用適形放療、調強放療、γ刀治療肝癌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運用放射治療+靶向藥物+免疫藥物治療肝癌取得了可喜的療效,自創“二藥聯合”,“三藥聯合”,放療+三藥聯合治療晚期肝癌,療效顯著。

關於本書

醫生和患者共同編寫

三大高發腫瘤(肺癌、肝癌、鼻咽癌)

四大治療對策(手術、化療、放射治療、免疫治療)

文字+音頻

1

講述腫瘤故事

患者回憶記錄自己的經歷

19位病友收穫了奇蹟,奇蹟需要一點一滴與病魔抗爭

病友的寫作水平、知識有差異,但都是真實的治療經歷

治癒的患者絕大多數是心理素質好、心態好,積極面對的樂觀派

19位患者講述了19個驚心動魄觸動人心的抗癌故事

症狀初現到首次確診,治療過程中與腫瘤抗爭到重獲新生

筆觸樸實無華,在抗擊癌症的過程中都經歷過驚濤駭浪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2

點評腫瘤診治

專業的腫瘤科醫生做知識講解和點評

李廣欣博士解讀

診治過程中的專業術語和關鍵點進行解讀

專業詞彙與平常生活中的口頭用語結合

黎功教授點評

普及醫學知識

專業的角度解釋“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等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讀出病友心聲

考慮到不同讀者的需求,本書配有音頻

勇者的抗戰之路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不管多麼艱苦,多麼折騰,只要不放棄,未來的辦法一定會比問題多,如果抗癌能夠獲得勝利, 其實也就是這麼一點點地堅持下來的。

——許吉永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肝癌八年抗戰,我屢敗屢戰

患者說

就這樣與“它”耗上了

大家都叫我許老四,從事建築行業,長年開車全國各地跑,性格豪爽,吃飯不忌口,喝酒、吸菸的習慣也都有。1999 年的時候查出有乙型肝炎,為此在生活習慣上稍作收斂,使用了些簡單的藥物,複查轉氨酶指標等下降至正常值後,便又開始恢復到以前。

2009 年我弟弟診斷為原發性肝癌,在四處奔波給弟弟治病的過程中,算是給我深深地上了一堂課,在北京協和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301 醫院奔走期間,我瞭解了這個病,也深切認識到這個疾病在治療中的很多誤區。

2010 年8 月中旬,剛奪走弟弟生命的肝癌開始直接向我挑戰了。我一直自譽為膽子大的人, 但是當這個病攻向自己時,還是害怕了。我是在赤峰確診,第二天就來到北京,先後跑了幾家醫院,最後在A醫院做了手術,這次手術算是很傷元氣, 而且做完手術之後就做了第一次介入治療,不過當初也是以為受這麼大罪,以後用用藥應該是沒有什麼事情了。至少現在,病人去醫院多數醫生還是建議切除,切乾淨了就沒有事情了。但問題是怎麼才能切除得乾淨永不復發?

2012 年春天,正值欣欣向榮的季節,我肝上的腫瘤也復發了。這下子可是真愁壞了我,不是說切除了就沒事了嗎,怎麼剛受了那麼大的罪,才幾個月呢, 就又復發了。我轉了很多家醫院,苦求就醫良策。但是得到的治療建議還是切,那還切個沒完沒了,長了切, 切了再長,這日子沒有個頭,每次開個大口子,病人很傷元氣,現在想起來還是心有餘悸。

但是也不能不治療啊,敵人氣勢洶洶地衝上來了,總是要迎戰。生性愛動、愛轉悠的我在偶然之間轉悠到了腫瘤科,便進去想要研究研究,就是這麼偶然地碰到了黎主任,我的救命恩人。

我見過很多的醫生,但是黎主任給我最深的印象是很和藹、很誠懇,給我說什麼都是有把握地說,不像是有些醫生給出建議那麼含糊。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當時見到黎主任的時候肝部的腫瘤病灶已經3.8 釐米了,黎主任親自給我使用伽馬刀治療,一個療程之後我便回家休息去了。一個月之後,我在醫院做了個B 超複查,腫瘤病灶縮小到1.7 釐米,病灶縮小了一半多,這可把我高興壞了。看來這個伽馬刀是真管用,就開心地開車玩去了。後面我反思這個放療還是有一定技術水平的,多大的劑量, 病人什麼年齡、體重都是需要一定經驗並進行綜合分析。

李廣欣博士解讀

乙型肝炎

我國是肝癌發病大國,全世界每年新發的肝癌病例中,有一半左右發生在我國。而我國的肝癌患者,有90% 是從乙型肝炎發展而來的。由此可見,感染有乙肝病毒的患者是肝癌發生的高危人群。因此,一旦查出自己有乙型肝炎,一定要去肝病專科就診,進行系統的檢查。

為何乙肝患者容易得肝癌

人體器官和組織在受到損傷後會不斷進行修復,修復過程中細胞不斷分裂,而分裂過程會出現基因突變, 突變累積到一定程度,癌症出現的概率也會增加,乙肝病毒會長期損傷肝細胞, 也會帶來肝癌發病可能性的提高。

手術算是很傷元氣

根據肝癌發展的嚴重程度,原發性肝癌一般分為極早期、早期、中期、晚期和終末期。對於極早期、早期和部分中期原發性肝癌患者而言,手術切除是首選的治療方法。

換句話說,如果通過全面評估,病人適合做手術,說明肝癌的分期還不晚,有長期控制的可能。另外,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髮展,目前的很多肝癌治療藥物有效率已經比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即使是晚期肝癌患者,仍然可以通過藥物治療,獲得長久的生存。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患者說

屢敗屢戰的拉鋸戰

2012年3月,我開始進行了第一次伽馬刀。效果出奇的好,從此便讓我越來越有了信心。不過我那時何曾想到,一切都剛剛開始。

2012年10月,剛剛被伽馬刀打壓下去的腫瘤又一次復發了,這次腫瘤長在了另外一個部位,於是我進行了第二次的伽馬刀治療。另外為了防止復發, 12 月底還做了一次生物治療。當時感覺應該做了沒有什麼壞處,也就做了。

2012年12月,複查發現甲胎蛋白(AFP)又升高了,漲到了多於400ng/ml,後複查發現再次復發,於是我在2013年元月,又做了第三次伽馬刀。在8個月之內做了3 次伽馬刀,當時心裡有點犯愁, 真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當然做伽馬刀倒是沒有疼痛,感覺不到有什麼副作用,治療是在無聲無息中進行,病人只要靜靜地躺在治療床上不動就行。

2013年9月,肝部又發現一個腫瘤,於是又做了第二次肝臟介入治療,效果挺好。

2014年3月,肝部又發現了復發腫瘤,開始做消融治療 。

2014年8月,肝部再次發現了一個腫瘤,又做了第二次的消融治療

2015年3月,複查時感覺影像片子朦朧看不清,在2015年7月發現了一個小點,黎主任說可治可不治療,於是我在2015年10月、12月連續複查都沒有發現大的問題,於是便放鬆了警惕。改為每隔3 個月複查一次。

2016年11月,又一次發現有問題了,在2016年11月做了第三次介入治療。

2017年11月,在複查時候又一次檢查出來肝部腫瘤復發,使用直線加速器進行了放療。直線加速器治療相比伽馬刀的優點是時間短,我的治療中,伽馬刀治療需要30分鐘,而直線加速器僅需要5分鐘。

回顧我的抗癌經歷,可真是反覆折騰,今天剛把左肝的腫瘤給幹掉,結果第二天右肝上腫瘤又長起來了。我能堅持到現在很大一個原因是心態,我經常跟人說,得了這個病很多人就是幾個月, 我原本以為能爭取三四年,現在(注:指2018年) 已經有八年了,我算是賺了。現在的醫學手段這麼發達,還有黎主任這樣的專家,這個病的治療我自己有信心。

李廣欣博士解讀

又一次復發了

惡性腫瘤治療的最大難點就在於非常容易出現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原發性肝細胞癌也是如此。這種類型的腫瘤, 最容易出現肝臟內部的轉移。在治療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醫生努力把一個病灶充分控制住後,在肝臟的其他部位,另一些病灶會悄悄地冒出來。此處患者說的復發病灶在醫生看來不是復發,應該是轉移。

肝臟介入治療

介入是原發性肝癌常用的治療手段,這種治療方法是通過導管把化療藥物打入肝臟腫瘤內部,同時把供應腫瘤的血管進行“封閉”,達到控制腫瘤的目的。這種方法可多次使用,能夠使肝臟腫瘤體積縮小,但一部分病例容易由於腫瘤血管封閉不完全,容易出現局部復發及轉移。因此,目前常與其他治療方法聯合使用。

消融治療

射頻消融屬於肝癌的局部治療方法。這種治療是通過把消融針穿入肝臟腫瘤內,經高溫加熱的方法把腫瘤毀損,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對於體積較小, 位置合適的肝臟惡性腫瘤,射頻消融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63

患者說

回望與感悟

患肝癌這種病,病人都是彷徨無助,不知道跑多少家醫院,對每一種治療措施不斷產生希望, 又不斷失望。但這條路沒有其他的辦法,也就得這麼一步步地走下去。

我在治療過程中沒有使用其他的治療措施, 唯一批准的那個索拉非尼,沒有用過。聽說PD-1 抗體新藥效果不錯,但是當時中國沒有批准用於臨床,以後倒是想試試PD-1 這個藥物。

經過這麼八年的折騰,我的精神一直很好,體重不減,正常飲食都不影響。幾乎每一次治療之後一週左右我就開車工作了,正常時候一口氣跑400 公里,1000公里以內開車往返,沒有問題。

在2012~2013 年,我在另外一家醫院看中醫,吃了點中藥,感覺對身體有些恢復,但究竟用處多大我心裡說不清楚。在2013年底有人介紹換肝,說這樣可以保證5 年之內的生存率在70%,當時還是沒有換,心想這就跟一個輪胎一樣,如果還能打上補丁可以用,就再跑2萬公里看看,現在想起來是明智的,如果換肝之後, 很多治療就不能用了,比如現在的免疫治療藥物PD-1 抗體。

有時候回憶起來,我得這個病,一部分是肝炎病毒的原因,還有一個可能是 不忌口,喜歡喝酒,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熬夜,不習慣晚上12點前睡覺。現在 酒不喝了,也把煙給戒了。但我感覺患病的原因其實說不清楚,可能都有影響。我想我之所以能夠堅持到現在,可能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沒有放棄,我身邊有鼓勵我、支持我的親人,有黎主任這樣一個性格很好的專家,遇上這樣的專家真是我們病人的幸運。

李廣欣博士解讀

索拉非尼

索拉非尼是第一個被批准用於原發性肝細胞癌治療的分子靶向藥物,它既可以阻斷促進腫瘤增殖的靶點,又可以阻斷促進腫瘤供血血管生成的靶點,所以屬於多靶點的分子靶向藥。這個藥物從開始使用至今已有十年之久,一直被認為是最主要的肝癌靶向藥物。目前,一些新的肝癌靶向藥物也已經被證實在肝癌治療中有效,如瑞格非尼、侖伐替尼、卡博替尼等,除了瑞格非尼已經被批准用於肝癌治療以外,侖伐替尼也已經被批准用於肝癌的治療。

PD-1抗體新藥

PD-1抗體是一類免疫治療藥物,這類藥物目前在腫瘤治療領域研究熱度極高,因為它在多種腫瘤中,都顯示出非常好的治療效果。這類藥物在腫瘤治療中的主要作用機制在於,它可以打破我們身體中免疫細胞與腫瘤細胞之間和平共處的固有聯繫,使得免疫細胞能夠順利識別腫瘤細胞,並對它們進行殺傷,從而大大提高免疫細胞殺滅腫瘤的能力,從而起到治療惡性腫瘤的作用。目前,PD-1抗體中的“O 藥”和“K 藥”已經在臨床開展了大量肝癌臨床實驗。2017年美國FDA批准“O 藥”用於肝癌的二線治療。

黎功教授點評

1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對肝癌確實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許多患者及家屬不知道 放療對肝癌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而且在腫瘤比較小的情況下是可以用放療達到 治癒的目的。不僅患者不瞭解,其實許多醫生也不知道放療對肝癌是一種非常 有效的治療手段;過去由於放療技術落後,肝癌的放療效果不好,現在放療技 術迅猛發展,三維立體定向放療技術的發展,湧現了一批新的放療設備,放療 進入了“精準放療”的時代,像伽馬刀、賽博刀、質子刀、Tomo 等技術的出現, 使得肝癌放療的療效大幅度提高。

2肝癌治療需要多種方法聯合

肝癌治療需要多種方法的聯合,而且是有機的聯合不是隨意的相加, 這裡面醫生的經驗和技術非常重要,更需要多學科專家團隊提出一整套治療 方案而不是隨隨便便的加法。

3患者的心理素質和心態對治療效果影響很大

患者的心理素質和心態對治療效果影響很大,屢敗屢戰的“許將軍” 最終治療效果比較好的另外一個原因與他堅強的意志有關。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本文摘選自黎功、李廣欣、趙亮主編 《我和腫瘤的故事》一書。文章綜合整理自首發於科學出版社醫藥衛生分社微信公眾號“賽醫學”原標題為《書訊——我和腫瘤的故事》及《肝癌八年抗戰,我屢敗屢戰——我與腫瘤的故事》文章,內容有較大增減改動,標題為編者所加。

我和腫瘤的故事

黎功,李廣欣,趙亮 主編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4

ISBN 978-7-03-060912-0

責任編輯:丁慧穎

《我和腫瘤的故事》由醫生和患者共同編寫。書中的19 位患者講述了19 個驚心動魄、觸動人心的抗癌故事,同時,兩位長期從事腫瘤工作的醫生對診治過程中的關鍵點進行了解讀和點評。從症狀初現,到首次確診,從治療過程中與腫瘤抗爭,到重獲新生、獲得奇蹟,讓我們跟隨講述者跌宕起伏的心理變化,在臨床醫生字字珠璣的評論中,感受腫瘤患者的心聲,與此同時也學習到腫瘤(肺癌、肝癌、鼻咽癌)診治的相關知識,以及相關治療對策(手術、化療、放射治療、免疫治療等)。

(本期編輯:王芳)

一起閱讀科學!

科學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專業品質 學術價值

原創好讀 科學品味

更多好素材,期待您的來稿

與科學相約 | 科學出版社徵稿啟事

19位腫瘤患者驚心動魄的抗癌故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