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戈非尼: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選擇!

瑞戈非尼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的適應證正式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批准,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以氟尿嘧啶/奧沙利鉑和伊立替康為基礎的化療,以及既往接受過或不合適接受抗 VEGF 治療、抗 EGFR 治療(RAS 野生型)的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患者。

在中國結直腸癌治療的靶向藥物中,瑞戈非尼是中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經兩項 III 期臨床研究驗證,經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批准的,在既往接受過化療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中顯著延長總生存的新型口服多激酶抑制劑。


瑞戈非尼: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選擇!


中國防治現況嚴峻,CRC 發病率「逆勢」上升


結直腸癌是全球範圍內造成總傷殘調整生命年(DALY)疾病負擔排名前三的癌種 [1]。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發佈的數據,2012 年估計全球 CRC 發病人數超過 136 萬,經濟發達的國家/地區是結直腸癌發病的「重災區」[2]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增長和飲食結構的改變, 我國的結直腸癌患者數也逐年增加。根據 2015 年中國癌症數據報告,不同於肝癌、胃癌、食管癌等其他消化系統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下降的趨勢,我國 CRC 發病率及死亡率在近些年均呈上升態勢,已快速躍升至所有癌種的前 5 位,每年新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分別達 37.6 萬和 19.1 萬 [3],現狀日趨嚴峻。

在歐美髮達國家,CRC 的 5 年總生存率可以高達 60%,而我國的這一數字僅為 32% [1],這與發達國家疾病篩查項目的開展和早期治療有很大的關係。現有研究表明,CRC 的生存率與腫瘤 TNM 分期明顯相關:I~II 期、III 期患者由於具備手術根治機會,其 5 年生存率分別可達到 90%、70%,而存在遠處轉移的 IV 期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僅為 10% [4]

研究結果顯示,在所有 CRC 患者中,至少有 50% 最終都將發展為 mCRC [5]。儘管在過去的 10 餘年中,CRC 的系統治療取得了較大進展,靶向藥物及其與化療的聯合應用也顯著改善了 mCRC 患者的總生存,但這一群體仍有未被滿足的治療需求,期待新型靶向藥物的出現。

創新靶向治療選擇,展現 mCRC 治療價值


瑞戈非尼是一種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可全面作用於腫瘤細胞增殖、腫瘤血管生成及腫瘤微環境相關靶點,包括原癌基因 Kit、RA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1、VEGFR -2、VEGFR -3,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PDGFR)-β,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1 等,從而發揮多重抗腫瘤作用[5]

國際多中心 III 期臨床試驗(CORRECT 研究)[5]首次證實了瑞戈非尼在難治性 mCRC 中的總生存獲益。該研究在 16 個國家的 114 箇中心入組了 760 例標準治療後進展或不耐受的 mCRC 患者,其結果表明,瑞戈非尼相比於安慰劑顯著延長患者總生存期(OS)及無進展生存期(PFS),疾病控制率(DCR)達到 41%,並可降低 23% 的死亡風險。

隨後在中國大陸、香港、韓國、臺灣及越南開展的 CONCUR 研究[6] 再度證實了瑞戈非尼在亞洲、尤其是中國 mCRC 患者人群中的治療價值,瑞戈非尼顯著延長 mCRC 患者的中位 OS 至 8.8 個月,並使其死亡風險降低 45%,且不良反應可預測、可控。

根據國際臨床治療經驗及中國的治療現狀,瑞戈非尼作為中國第一個正式上市的口服多激酶抑制劑,在顯著提高中國經化療失敗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生存時間的同時,將顯著提高疾病控制率並顯著降低死亡風險,結合口服用藥的方便性及劑量調整的簡單性,將顯著提高結直腸癌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創新中國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靶向治療選擇。

5月6日,拜耳公司宣佈,新型口服多激酶抑制劑拜萬戈(瑞戈非尼)在中國上市,分別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以氟尿嘧啶、奧沙利鉑和伊立替康為基礎的化療,以及既往接受過或不適合接受抗VEGF治療、抗EGFR治療(RAS野生型)的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患者。拜萬戈是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經兩項Ⅲ期臨床試驗證明,在既往接受過化療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中顯著延長總生存的新型口服多激酶抑制劑。

拜耳處方藥事業部中國市場部副總裁何濤說:“拜耳秉承科技創造美好生活的使命,持續優化創新型產品組合。此前,瑞戈非尼已在全球90餘個國家獲批用於轉移性結直腸癌的治療,在顯著提高經化療失敗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生存時間的同時,將顯著提高疾病控制率,降低死亡風險。同時,瑞戈非尼作為單藥口服靶向製劑,無需聯合化療,能夠極大提高患者服藥的便利性和依從性,以創新的治療選擇為中國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是結直腸癌靶向治療的重大進展。

中位生存提升至8.8個月 瑞戈非尼前景可期

結直腸癌是全球第三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發佈的數據,全球每年新診斷為結直腸癌的病例超過136萬。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張蘇展教授強調,“2015年中國癌症數據報告顯示,不同於肝癌、胃癌、食管癌等其他消化系統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下降的趨勢,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已快速躍升至全部惡性腫瘤的前五位。其中每年新發病例37.6萬,死亡人數19.1萬。”

“結直腸癌起源於結腸或直腸的腸壁惡性腫瘤細胞,並在幾年內就會進展為腫瘤。當患者自我感覺非常健康的時候,癌症可能已經‘悄無聲息’的進展數年。隨著疾病的進展,腫瘤將逐漸侵襲結腸壁、淋巴結,然後是血管並最終擴散到身體其他區域。”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沈琳教授介紹說,“四分之一的患者在診斷時癌症已經發生擴散,50%-60%的結直腸癌患者最終進展為轉移性結直腸癌。這類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6%,而早期的患者術後5年生存率則高達74%。儘管結直腸癌的治療方法有所進步,但對於經過現有治療(化療、聯合/或靶向治療)後仍出現疾病進展的大多數晚期患者而言,仍面臨無藥可選的狀況。這種情況下,特別期待新型治療藥物的出現。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東方醫院李進教授介紹,“瑞戈非尼是首個治療腸癌的小分子靶向藥物,可全面作用於腫瘤細胞增殖、腫瘤血管生成及腫瘤微環境相關靶點,從而發揮多重抗腫瘤作用。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實驗CORRECT研究首次證實,與安慰劑相比,瑞戈非尼顯著延長患者總生存期及無進展生存期,疾病控制率達41%,並可降低23%的死亡風險。隨後在中國大陸、香港、臺灣等地區開展的CONCUR研究再度證實了瑞戈非尼在亞洲,尤其是在中國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中的治療價值。瑞戈非尼顯著延長mCRC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至8.8個月,並使其死亡風險降低45%。”

專家建議:50歲以後每3-5年一次腸鏡

年齡是結直腸癌發病的重要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結直腸癌的發病機率越來越高。隨著老齡化社會的日益嚴重,如何早期篩查結直腸癌已是社會各界共同關心的話題。對此,專家也給出了具體的建議。

50歲以上人群應當每隔3-5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早期發現腸道息肉。一旦發現息肉應及時手術切除,並於第二年進行復查;如果復發,需要再次進行手術切除及次年複查;如果次年回訪不再復發,則恢復3-5年的檢查週期,以避免出現癌變現象。




以後會持續分享更多新藥資訊,並提供諮詢。

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把愛心傳遞。

希望大家關注“新藥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