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百萬雄兵的曾國藩為何沒有稱帝?不想?不能?還是不敢

曾國藩,中國近代一位非常偉大的人物,挽救大清王朝於危亡之中,消滅已佔領清朝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此時他手握百萬雄兵,已基本手握地方大權,從軍事實力上來看,他已經遙遙領先於清政府,要取清帝而代,可以說唾手可得。但是他為什麼沒有這樣做呢?是不想,不能,還是不敢?

手握百萬雄兵的曾國藩為何沒有稱帝?不想?不能?還是不敢

曾國藩想不想當皇帝?能不能當皇帝?他為什麼不當皇帝?民間流傳著多種說法。下面從各種政治力量的對比中,從錯綜複雜的政治格局中條分縷析。並對曾國藩的文化底蘊、道德原則和政治智慧做一分析。

從主觀上來說,曾國藩本人並沒有要當皇帝的想法。這是因為:

第一,曾氏由一個家世寒素的農家子弟,能做到京師大員,完全出於皇家的提拔。對滿人的這個皇族集團,曾氏始終心存感激。

第二,曾氏乃理學忠實信徒,以誠立身,他不可能做一個前半生與後半生截然相反的人。

第三,曾氏一向服膺儒家的仁愛學說。若要當皇帝,必定將再次挑起內戰,老百姓將重新陷於戰亂之中,他將被世人罵為不仁。

第四,打下南京時的曾氏已體弱多病,不能再勝任軍事統帥之責。

第五,曾氏自己不長於帶兵打仗,戰事還得靠其弟國荃。趙氏兄弟的故事,他非常清楚,即便黃袍加身,到頭來坐天下的很可能是曾國荃的子孫。

手握百萬雄兵的曾國藩為何沒有稱帝?不想?不能?還是不敢

從客觀上來說,曾氏亦不具備爭奪帝位的實力。他的嫡系吉字營打下南京後便徹底腐敗,不可再用。另一支嫡系水師,在未來的北方戰場上,因缺乏河流可用而失去優勢。雖然當時清政府腐敗無能,但是湘軍在攻陷了天京後,人心渙散、戰鬥力大不如前;而且湘軍的初衷是為了"保衛儒教”和“忠君保國”的,如果此時曾國藩稱帝,很多精忠報國的湘軍是要謀反的;同時,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手握一支以騎兵為主力軍的強大軍隊,朝廷派富明阿、馮子材分守揚州、鎮江等長江上游地區,僧格林沁屯兵鄂皖之間,一旦湘軍有任何的風吹草動,就算湘軍的數量上有絕對的優勢,但也敵不過這樣的八方圍剿。

手握百萬雄兵的曾國藩為何沒有稱帝?不想?不能?還是不敢

此外,本來就鬆散的湘軍集團,將會因此而立即四分五裂。左宗棠有可能率先舉兵討伐,劉長佑、劉坤一、劉嶽昭也一定會遙相呼應。曾氏將很快處於孤立狀態。朝廷為防患吉字營,也早已在南京城內外作了周密部署。即便是曾氏想效法趙匡胤,他也多半不會成功。

綜上所述,從主觀上來說,曾國藩是不想稱帝的,從客觀上來說,沒有具備稱帝的充足條件,是不

敢也不能稱帝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