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

曾經有學者寫過一本書——《曾國藩正面與側面》,也算是給世人提個醒,曾國藩不僅有其聖人的完美一面,還有其令人鄙視的“陰暗面”。這也正是應了湘軍另外一位統帥胡林翼送給曾國藩的一句話:“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眾所周知,曾國藩的最大陰暗面就是他的屠城行為,於是得了一個名副其實是綽號——“曾剃頭”。但曾國藩畢竟是一介儒生,所以他經常在書信以及日記中為戰爭及屠殺行為而感到憂苦,正如他在家信中所說“吾家兄弟帶兵以殺人為業,擇術已自不慎“。

"

曾經有學者寫過一本書——《曾國藩正面與側面》,也算是給世人提個醒,曾國藩不僅有其聖人的完美一面,還有其令人鄙視的“陰暗面”。這也正是應了湘軍另外一位統帥胡林翼送給曾國藩的一句話:“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眾所周知,曾國藩的最大陰暗面就是他的屠城行為,於是得了一個名副其實是綽號——“曾剃頭”。但曾國藩畢竟是一介儒生,所以他經常在書信以及日記中為戰爭及屠殺行為而感到憂苦,正如他在家信中所說“吾家兄弟帶兵以殺人為業,擇術已自不慎“。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那麼,曾國藩和太平天國到底有什麼深仇大恨,非要每次屠城呢?

第一,信仰分歧。

曾國藩是傳統儒生,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推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倫理,信奉聖人孔子提倡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等倫理準則。但是太平天國信奉拜上帝教,追求人人平等,發動起義後,攻城略地,燒燬孔夫子廟,其首領洪秀全還自稱“天王”。

正是以為信仰分歧大,曾國藩站在道德制高點,發表了《討粵匪檄》時說,太平天國運動是“荼毒生靈”,“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奇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泉”。

"

曾經有學者寫過一本書——《曾國藩正面與側面》,也算是給世人提個醒,曾國藩不僅有其聖人的完美一面,還有其令人鄙視的“陰暗面”。這也正是應了湘軍另外一位統帥胡林翼送給曾國藩的一句話:“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眾所周知,曾國藩的最大陰暗面就是他的屠城行為,於是得了一個名副其實是綽號——“曾剃頭”。但曾國藩畢竟是一介儒生,所以他經常在書信以及日記中為戰爭及屠殺行為而感到憂苦,正如他在家信中所說“吾家兄弟帶兵以殺人為業,擇術已自不慎“。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那麼,曾國藩和太平天國到底有什麼深仇大恨,非要每次屠城呢?

第一,信仰分歧。

曾國藩是傳統儒生,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推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倫理,信奉聖人孔子提倡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等倫理準則。但是太平天國信奉拜上帝教,追求人人平等,發動起義後,攻城略地,燒燬孔夫子廟,其首領洪秀全還自稱“天王”。

正是以為信仰分歧大,曾國藩站在道德制高點,發表了《討粵匪檄》時說,太平天國運動是“荼毒生靈”,“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奇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泉”。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第二,戰場仇敵,

湘軍和太平軍的多次交手過程中,敗多勝少,總是損兵折將。曾國藩眼見身邊一個個愛將戰死疆場,悲痛萬分。比如,湘軍第一猛將塔齊布,在攻打九江的戰役中犧牲;湘軍重要創始人之一羅澤南,在進攻武昌的戰鬥中,因中彈傷重而死。

尤其是在1858年的“三河戰役”中,湘軍慘敗,6000人的湘軍一線部隊全軍覆沒,湘軍提督李續賓戰死。更讓曾國藩痛心的是,弟弟曾國華也在此次戰役中戰死,而且死後連頭顱也沒有找到。

這些國恨家仇交織一起,使得曾國藩對太平軍的憎恨與日俱增。所以,曾國藩每次打了勝仗,攻下一座城池,都下令部下屠城。

"

曾經有學者寫過一本書——《曾國藩正面與側面》,也算是給世人提個醒,曾國藩不僅有其聖人的完美一面,還有其令人鄙視的“陰暗面”。這也正是應了湘軍另外一位統帥胡林翼送給曾國藩的一句話:“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眾所周知,曾國藩的最大陰暗面就是他的屠城行為,於是得了一個名副其實是綽號——“曾剃頭”。但曾國藩畢竟是一介儒生,所以他經常在書信以及日記中為戰爭及屠殺行為而感到憂苦,正如他在家信中所說“吾家兄弟帶兵以殺人為業,擇術已自不慎“。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那麼,曾國藩和太平天國到底有什麼深仇大恨,非要每次屠城呢?

第一,信仰分歧。

曾國藩是傳統儒生,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推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倫理,信奉聖人孔子提倡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等倫理準則。但是太平天國信奉拜上帝教,追求人人平等,發動起義後,攻城略地,燒燬孔夫子廟,其首領洪秀全還自稱“天王”。

正是以為信仰分歧大,曾國藩站在道德制高點,發表了《討粵匪檄》時說,太平天國運動是“荼毒生靈”,“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奇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泉”。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第二,戰場仇敵,

湘軍和太平軍的多次交手過程中,敗多勝少,總是損兵折將。曾國藩眼見身邊一個個愛將戰死疆場,悲痛萬分。比如,湘軍第一猛將塔齊布,在攻打九江的戰役中犧牲;湘軍重要創始人之一羅澤南,在進攻武昌的戰鬥中,因中彈傷重而死。

尤其是在1858年的“三河戰役”中,湘軍慘敗,6000人的湘軍一線部隊全軍覆沒,湘軍提督李續賓戰死。更讓曾國藩痛心的是,弟弟曾國華也在此次戰役中戰死,而且死後連頭顱也沒有找到。

這些國恨家仇交織一起,使得曾國藩對太平軍的憎恨與日俱增。所以,曾國藩每次打了勝仗,攻下一座城池,都下令部下屠城。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曾國藩3次慫恿弟弟屠城

一、九江之戰,

咸豐八年(1858)三月,湘軍攻破太平軍堅守的九江城。曾國藩聞訊歡喜若狂,寫信給九弟曾國荃說:“接手書,知九江克復,喜慰無量。只求全城屠戮,不使一名漏網耳。”

二、安慶之戰,

咸豐十一年(1861年)9月5日,曾國荃率領湘軍終於攻陷了圍攻2年之久的安慶。曾國藩寫信說:“二十九日有三壘出降,全數殺之”、“初一日一律踏平,殺賊八千”、“安慶克復,城賊誅戮殆盡,並無一名漏網,差快人意。”

"

曾經有學者寫過一本書——《曾國藩正面與側面》,也算是給世人提個醒,曾國藩不僅有其聖人的完美一面,還有其令人鄙視的“陰暗面”。這也正是應了湘軍另外一位統帥胡林翼送給曾國藩的一句話:“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眾所周知,曾國藩的最大陰暗面就是他的屠城行為,於是得了一個名副其實是綽號——“曾剃頭”。但曾國藩畢竟是一介儒生,所以他經常在書信以及日記中為戰爭及屠殺行為而感到憂苦,正如他在家信中所說“吾家兄弟帶兵以殺人為業,擇術已自不慎“。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那麼,曾國藩和太平天國到底有什麼深仇大恨,非要每次屠城呢?

第一,信仰分歧。

曾國藩是傳統儒生,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推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倫理,信奉聖人孔子提倡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等倫理準則。但是太平天國信奉拜上帝教,追求人人平等,發動起義後,攻城略地,燒燬孔夫子廟,其首領洪秀全還自稱“天王”。

正是以為信仰分歧大,曾國藩站在道德制高點,發表了《討粵匪檄》時說,太平天國運動是“荼毒生靈”,“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奇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泉”。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第二,戰場仇敵,

湘軍和太平軍的多次交手過程中,敗多勝少,總是損兵折將。曾國藩眼見身邊一個個愛將戰死疆場,悲痛萬分。比如,湘軍第一猛將塔齊布,在攻打九江的戰役中犧牲;湘軍重要創始人之一羅澤南,在進攻武昌的戰鬥中,因中彈傷重而死。

尤其是在1858年的“三河戰役”中,湘軍慘敗,6000人的湘軍一線部隊全軍覆沒,湘軍提督李續賓戰死。更讓曾國藩痛心的是,弟弟曾國華也在此次戰役中戰死,而且死後連頭顱也沒有找到。

這些國恨家仇交織一起,使得曾國藩對太平軍的憎恨與日俱增。所以,曾國藩每次打了勝仗,攻下一座城池,都下令部下屠城。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曾國藩3次慫恿弟弟屠城

一、九江之戰,

咸豐八年(1858)三月,湘軍攻破太平軍堅守的九江城。曾國藩聞訊歡喜若狂,寫信給九弟曾國荃說:“接手書,知九江克復,喜慰無量。只求全城屠戮,不使一名漏網耳。”

二、安慶之戰,

咸豐十一年(1861年)9月5日,曾國荃率領湘軍終於攻陷了圍攻2年之久的安慶。曾國藩寫信說:“二十九日有三壘出降,全數殺之”、“初一日一律踏平,殺賊八千”、“安慶克復,城賊誅戮殆盡,並無一名漏網,差快人意。”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曾國荃感覺屠城太殘忍,於心不忍,良心上過不去,曾國藩就又寫信勸慰說:“既已帶兵,自以殺賊為志,何必以多殺人為悔?此賊之多擄殺,流毒南紀。天父天兄之教,天燕天豫之官,雖使周孔生今,斷無不力謀誅滅之理,既謀誅滅,斷無以多殺為悔之理。”曾國藩拉上“堯舜周公孔子”來說事,認為要是他們這些聖人在世,也會這麼做的。

湘軍攻陷安慶後,曾國藩下令:“兵丁大索三日”,於是,湘軍士兵公開搶劫姦淫,見人就殺,共屠殺四萬餘安慶人,安慶也變成了一座空城 。曾國藩不僅慫恿弟弟曾國荃屠城,而且還在書信及日記中都自稱是“大快人心”,難怪兩湖百姓喊他是“曾剃頭”,皖南百姓喊他是“舂骨灰”。

"

曾經有學者寫過一本書——《曾國藩正面與側面》,也算是給世人提個醒,曾國藩不僅有其聖人的完美一面,還有其令人鄙視的“陰暗面”。這也正是應了湘軍另外一位統帥胡林翼送給曾國藩的一句話:“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眾所周知,曾國藩的最大陰暗面就是他的屠城行為,於是得了一個名副其實是綽號——“曾剃頭”。但曾國藩畢竟是一介儒生,所以他經常在書信以及日記中為戰爭及屠殺行為而感到憂苦,正如他在家信中所說“吾家兄弟帶兵以殺人為業,擇術已自不慎“。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那麼,曾國藩和太平天國到底有什麼深仇大恨,非要每次屠城呢?

第一,信仰分歧。

曾國藩是傳統儒生,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推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倫理,信奉聖人孔子提倡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等倫理準則。但是太平天國信奉拜上帝教,追求人人平等,發動起義後,攻城略地,燒燬孔夫子廟,其首領洪秀全還自稱“天王”。

正是以為信仰分歧大,曾國藩站在道德制高點,發表了《討粵匪檄》時說,太平天國運動是“荼毒生靈”,“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奇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泉”。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第二,戰場仇敵,

湘軍和太平軍的多次交手過程中,敗多勝少,總是損兵折將。曾國藩眼見身邊一個個愛將戰死疆場,悲痛萬分。比如,湘軍第一猛將塔齊布,在攻打九江的戰役中犧牲;湘軍重要創始人之一羅澤南,在進攻武昌的戰鬥中,因中彈傷重而死。

尤其是在1858年的“三河戰役”中,湘軍慘敗,6000人的湘軍一線部隊全軍覆沒,湘軍提督李續賓戰死。更讓曾國藩痛心的是,弟弟曾國華也在此次戰役中戰死,而且死後連頭顱也沒有找到。

這些國恨家仇交織一起,使得曾國藩對太平軍的憎恨與日俱增。所以,曾國藩每次打了勝仗,攻下一座城池,都下令部下屠城。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曾國藩3次慫恿弟弟屠城

一、九江之戰,

咸豐八年(1858)三月,湘軍攻破太平軍堅守的九江城。曾國藩聞訊歡喜若狂,寫信給九弟曾國荃說:“接手書,知九江克復,喜慰無量。只求全城屠戮,不使一名漏網耳。”

二、安慶之戰,

咸豐十一年(1861年)9月5日,曾國荃率領湘軍終於攻陷了圍攻2年之久的安慶。曾國藩寫信說:“二十九日有三壘出降,全數殺之”、“初一日一律踏平,殺賊八千”、“安慶克復,城賊誅戮殆盡,並無一名漏網,差快人意。”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曾國荃感覺屠城太殘忍,於心不忍,良心上過不去,曾國藩就又寫信勸慰說:“既已帶兵,自以殺賊為志,何必以多殺人為悔?此賊之多擄殺,流毒南紀。天父天兄之教,天燕天豫之官,雖使周孔生今,斷無不力謀誅滅之理,既謀誅滅,斷無以多殺為悔之理。”曾國藩拉上“堯舜周公孔子”來說事,認為要是他們這些聖人在世,也會這麼做的。

湘軍攻陷安慶後,曾國藩下令:“兵丁大索三日”,於是,湘軍士兵公開搶劫姦淫,見人就殺,共屠殺四萬餘安慶人,安慶也變成了一座空城 。曾國藩不僅慫恿弟弟曾國荃屠城,而且還在書信及日記中都自稱是“大快人心”,難怪兩湖百姓喊他是“曾剃頭”,皖南百姓喊他是“舂骨灰”。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曾國藩和曾國荃

安慶戰役後,朝廷論功行賞,曾國荃加布政使銜,賞穿黃馬褂,賞“偉勇巴圖魯”名號。曾國藩則加太子太保銜,奉旨督辦四省(蘇、皖、浙、贛)軍務,節制四省巡撫、提鎮。面對突如其來的恩寵,曾國藩又誠惶誠恐,如他在家書中所說:“一門之內,兄弟四人同日俱蒙非常之恩,驚喜之餘,彌深悚懼”。

"

曾經有學者寫過一本書——《曾國藩正面與側面》,也算是給世人提個醒,曾國藩不僅有其聖人的完美一面,還有其令人鄙視的“陰暗面”。這也正是應了湘軍另外一位統帥胡林翼送給曾國藩的一句話:“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眾所周知,曾國藩的最大陰暗面就是他的屠城行為,於是得了一個名副其實是綽號——“曾剃頭”。但曾國藩畢竟是一介儒生,所以他經常在書信以及日記中為戰爭及屠殺行為而感到憂苦,正如他在家信中所說“吾家兄弟帶兵以殺人為業,擇術已自不慎“。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那麼,曾國藩和太平天國到底有什麼深仇大恨,非要每次屠城呢?

第一,信仰分歧。

曾國藩是傳統儒生,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推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倫理,信奉聖人孔子提倡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等倫理準則。但是太平天國信奉拜上帝教,追求人人平等,發動起義後,攻城略地,燒燬孔夫子廟,其首領洪秀全還自稱“天王”。

正是以為信仰分歧大,曾國藩站在道德制高點,發表了《討粵匪檄》時說,太平天國運動是“荼毒生靈”,“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奇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泉”。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第二,戰場仇敵,

湘軍和太平軍的多次交手過程中,敗多勝少,總是損兵折將。曾國藩眼見身邊一個個愛將戰死疆場,悲痛萬分。比如,湘軍第一猛將塔齊布,在攻打九江的戰役中犧牲;湘軍重要創始人之一羅澤南,在進攻武昌的戰鬥中,因中彈傷重而死。

尤其是在1858年的“三河戰役”中,湘軍慘敗,6000人的湘軍一線部隊全軍覆沒,湘軍提督李續賓戰死。更讓曾國藩痛心的是,弟弟曾國華也在此次戰役中戰死,而且死後連頭顱也沒有找到。

這些國恨家仇交織一起,使得曾國藩對太平軍的憎恨與日俱增。所以,曾國藩每次打了勝仗,攻下一座城池,都下令部下屠城。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曾國藩3次慫恿弟弟屠城

一、九江之戰,

咸豐八年(1858)三月,湘軍攻破太平軍堅守的九江城。曾國藩聞訊歡喜若狂,寫信給九弟曾國荃說:“接手書,知九江克復,喜慰無量。只求全城屠戮,不使一名漏網耳。”

二、安慶之戰,

咸豐十一年(1861年)9月5日,曾國荃率領湘軍終於攻陷了圍攻2年之久的安慶。曾國藩寫信說:“二十九日有三壘出降,全數殺之”、“初一日一律踏平,殺賊八千”、“安慶克復,城賊誅戮殆盡,並無一名漏網,差快人意。”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曾國荃感覺屠城太殘忍,於心不忍,良心上過不去,曾國藩就又寫信勸慰說:“既已帶兵,自以殺賊為志,何必以多殺人為悔?此賊之多擄殺,流毒南紀。天父天兄之教,天燕天豫之官,雖使周孔生今,斷無不力謀誅滅之理,既謀誅滅,斷無以多殺為悔之理。”曾國藩拉上“堯舜周公孔子”來說事,認為要是他們這些聖人在世,也會這麼做的。

湘軍攻陷安慶後,曾國藩下令:“兵丁大索三日”,於是,湘軍士兵公開搶劫姦淫,見人就殺,共屠殺四萬餘安慶人,安慶也變成了一座空城 。曾國藩不僅慫恿弟弟曾國荃屠城,而且還在書信及日記中都自稱是“大快人心”,難怪兩湖百姓喊他是“曾剃頭”,皖南百姓喊他是“舂骨灰”。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曾國藩和曾國荃

安慶戰役後,朝廷論功行賞,曾國荃加布政使銜,賞穿黃馬褂,賞“偉勇巴圖魯”名號。曾國藩則加太子太保銜,奉旨督辦四省(蘇、皖、浙、贛)軍務,節制四省巡撫、提鎮。面對突如其來的恩寵,曾國藩又誠惶誠恐,如他在家書中所說:“一門之內,兄弟四人同日俱蒙非常之恩,驚喜之餘,彌深悚懼”。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三、攻破天京,

同治三年(1864年)7月,湘軍攻破天京,曾國藩強調“克城以多殺為妥,不可假仁慈而誤大事”,於是曾國荃縱兵焚燒搶掠7天7夜,血洗全城。曾國藩的機要幕僚趙烈文在日記中悲慘地寫道:城破後,整個金陵城中“屍骸塞路,臭不可聞”。城中女性命運更是悽慘,“肆意糟蹋婦女,哀號之聲不忍聞。婦女四十歲以下一人俱無。”

曾國藩縱容手下士兵屠城,致使平民死傷無數,於是南京人稱曾國藩為“曾剃頭”,稱曾國荃“曾屠戶”。論功行賞,曾國荃因功賞太子少保銜,封一等威毅伯,賜雙眼花翎;曾國藩加太子太保銜、一等侯爵,世襲罔替,並賞戴雙眼花翎。不得不說,曾氏兄弟的功名利祿都是靠無數屍體和鮮血堆砌而成的。

"

曾經有學者寫過一本書——《曾國藩正面與側面》,也算是給世人提個醒,曾國藩不僅有其聖人的完美一面,還有其令人鄙視的“陰暗面”。這也正是應了湘軍另外一位統帥胡林翼送給曾國藩的一句話:“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眾所周知,曾國藩的最大陰暗面就是他的屠城行為,於是得了一個名副其實是綽號——“曾剃頭”。但曾國藩畢竟是一介儒生,所以他經常在書信以及日記中為戰爭及屠殺行為而感到憂苦,正如他在家信中所說“吾家兄弟帶兵以殺人為業,擇術已自不慎“。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那麼,曾國藩和太平天國到底有什麼深仇大恨,非要每次屠城呢?

第一,信仰分歧。

曾國藩是傳統儒生,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推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倫理,信奉聖人孔子提倡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等倫理準則。但是太平天國信奉拜上帝教,追求人人平等,發動起義後,攻城略地,燒燬孔夫子廟,其首領洪秀全還自稱“天王”。

正是以為信仰分歧大,曾國藩站在道德制高點,發表了《討粵匪檄》時說,太平天國運動是“荼毒生靈”,“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奇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泉”。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第二,戰場仇敵,

湘軍和太平軍的多次交手過程中,敗多勝少,總是損兵折將。曾國藩眼見身邊一個個愛將戰死疆場,悲痛萬分。比如,湘軍第一猛將塔齊布,在攻打九江的戰役中犧牲;湘軍重要創始人之一羅澤南,在進攻武昌的戰鬥中,因中彈傷重而死。

尤其是在1858年的“三河戰役”中,湘軍慘敗,6000人的湘軍一線部隊全軍覆沒,湘軍提督李續賓戰死。更讓曾國藩痛心的是,弟弟曾國華也在此次戰役中戰死,而且死後連頭顱也沒有找到。

這些國恨家仇交織一起,使得曾國藩對太平軍的憎恨與日俱增。所以,曾國藩每次打了勝仗,攻下一座城池,都下令部下屠城。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曾國藩3次慫恿弟弟屠城

一、九江之戰,

咸豐八年(1858)三月,湘軍攻破太平軍堅守的九江城。曾國藩聞訊歡喜若狂,寫信給九弟曾國荃說:“接手書,知九江克復,喜慰無量。只求全城屠戮,不使一名漏網耳。”

二、安慶之戰,

咸豐十一年(1861年)9月5日,曾國荃率領湘軍終於攻陷了圍攻2年之久的安慶。曾國藩寫信說:“二十九日有三壘出降,全數殺之”、“初一日一律踏平,殺賊八千”、“安慶克復,城賊誅戮殆盡,並無一名漏網,差快人意。”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曾國荃感覺屠城太殘忍,於心不忍,良心上過不去,曾國藩就又寫信勸慰說:“既已帶兵,自以殺賊為志,何必以多殺人為悔?此賊之多擄殺,流毒南紀。天父天兄之教,天燕天豫之官,雖使周孔生今,斷無不力謀誅滅之理,既謀誅滅,斷無以多殺為悔之理。”曾國藩拉上“堯舜周公孔子”來說事,認為要是他們這些聖人在世,也會這麼做的。

湘軍攻陷安慶後,曾國藩下令:“兵丁大索三日”,於是,湘軍士兵公開搶劫姦淫,見人就殺,共屠殺四萬餘安慶人,安慶也變成了一座空城 。曾國藩不僅慫恿弟弟曾國荃屠城,而且還在書信及日記中都自稱是“大快人心”,難怪兩湖百姓喊他是“曾剃頭”,皖南百姓喊他是“舂骨灰”。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曾國藩和曾國荃

安慶戰役後,朝廷論功行賞,曾國荃加布政使銜,賞穿黃馬褂,賞“偉勇巴圖魯”名號。曾國藩則加太子太保銜,奉旨督辦四省(蘇、皖、浙、贛)軍務,節制四省巡撫、提鎮。面對突如其來的恩寵,曾國藩又誠惶誠恐,如他在家書中所說:“一門之內,兄弟四人同日俱蒙非常之恩,驚喜之餘,彌深悚懼”。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三、攻破天京,

同治三年(1864年)7月,湘軍攻破天京,曾國藩強調“克城以多殺為妥,不可假仁慈而誤大事”,於是曾國荃縱兵焚燒搶掠7天7夜,血洗全城。曾國藩的機要幕僚趙烈文在日記中悲慘地寫道:城破後,整個金陵城中“屍骸塞路,臭不可聞”。城中女性命運更是悽慘,“肆意糟蹋婦女,哀號之聲不忍聞。婦女四十歲以下一人俱無。”

曾國藩縱容手下士兵屠城,致使平民死傷無數,於是南京人稱曾國藩為“曾剃頭”,稱曾國荃“曾屠戶”。論功行賞,曾國荃因功賞太子少保銜,封一等威毅伯,賜雙眼花翎;曾國藩加太子太保銜、一等侯爵,世襲罔替,並賞戴雙眼花翎。不得不說,曾氏兄弟的功名利祿都是靠無數屍體和鮮血堆砌而成的。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古往今來,殺降和屠城都是非常不光彩的事情,而且主要責任人大多難以善終。比如說,白起在長平之戰中,連夜坑殺了四十萬趙國降卒,最後功高震主,自己也被秦昭襄賜死;項羽將秦降卒20餘萬全部在新安城南連夜坑殺,最終項羽不得人心,兵敗垓下,烏江自刎;漢武帝時期的飛將軍李廣,因砍了幾百個俘虜的匈奴兵而終身不得封侯,最終也是憤愧自殺等等。

"

曾經有學者寫過一本書——《曾國藩正面與側面》,也算是給世人提個醒,曾國藩不僅有其聖人的完美一面,還有其令人鄙視的“陰暗面”。這也正是應了湘軍另外一位統帥胡林翼送給曾國藩的一句話:“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眾所周知,曾國藩的最大陰暗面就是他的屠城行為,於是得了一個名副其實是綽號——“曾剃頭”。但曾國藩畢竟是一介儒生,所以他經常在書信以及日記中為戰爭及屠殺行為而感到憂苦,正如他在家信中所說“吾家兄弟帶兵以殺人為業,擇術已自不慎“。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那麼,曾國藩和太平天國到底有什麼深仇大恨,非要每次屠城呢?

第一,信仰分歧。

曾國藩是傳統儒生,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推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倫理,信奉聖人孔子提倡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等倫理準則。但是太平天國信奉拜上帝教,追求人人平等,發動起義後,攻城略地,燒燬孔夫子廟,其首領洪秀全還自稱“天王”。

正是以為信仰分歧大,曾國藩站在道德制高點,發表了《討粵匪檄》時說,太平天國運動是“荼毒生靈”,“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奇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泉”。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第二,戰場仇敵,

湘軍和太平軍的多次交手過程中,敗多勝少,總是損兵折將。曾國藩眼見身邊一個個愛將戰死疆場,悲痛萬分。比如,湘軍第一猛將塔齊布,在攻打九江的戰役中犧牲;湘軍重要創始人之一羅澤南,在進攻武昌的戰鬥中,因中彈傷重而死。

尤其是在1858年的“三河戰役”中,湘軍慘敗,6000人的湘軍一線部隊全軍覆沒,湘軍提督李續賓戰死。更讓曾國藩痛心的是,弟弟曾國華也在此次戰役中戰死,而且死後連頭顱也沒有找到。

這些國恨家仇交織一起,使得曾國藩對太平軍的憎恨與日俱增。所以,曾國藩每次打了勝仗,攻下一座城池,都下令部下屠城。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曾國藩3次慫恿弟弟屠城

一、九江之戰,

咸豐八年(1858)三月,湘軍攻破太平軍堅守的九江城。曾國藩聞訊歡喜若狂,寫信給九弟曾國荃說:“接手書,知九江克復,喜慰無量。只求全城屠戮,不使一名漏網耳。”

二、安慶之戰,

咸豐十一年(1861年)9月5日,曾國荃率領湘軍終於攻陷了圍攻2年之久的安慶。曾國藩寫信說:“二十九日有三壘出降,全數殺之”、“初一日一律踏平,殺賊八千”、“安慶克復,城賊誅戮殆盡,並無一名漏網,差快人意。”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曾國荃感覺屠城太殘忍,於心不忍,良心上過不去,曾國藩就又寫信勸慰說:“既已帶兵,自以殺賊為志,何必以多殺人為悔?此賊之多擄殺,流毒南紀。天父天兄之教,天燕天豫之官,雖使周孔生今,斷無不力謀誅滅之理,既謀誅滅,斷無以多殺為悔之理。”曾國藩拉上“堯舜周公孔子”來說事,認為要是他們這些聖人在世,也會這麼做的。

湘軍攻陷安慶後,曾國藩下令:“兵丁大索三日”,於是,湘軍士兵公開搶劫姦淫,見人就殺,共屠殺四萬餘安慶人,安慶也變成了一座空城 。曾國藩不僅慫恿弟弟曾國荃屠城,而且還在書信及日記中都自稱是“大快人心”,難怪兩湖百姓喊他是“曾剃頭”,皖南百姓喊他是“舂骨灰”。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曾國藩和曾國荃

安慶戰役後,朝廷論功行賞,曾國荃加布政使銜,賞穿黃馬褂,賞“偉勇巴圖魯”名號。曾國藩則加太子太保銜,奉旨督辦四省(蘇、皖、浙、贛)軍務,節制四省巡撫、提鎮。面對突如其來的恩寵,曾國藩又誠惶誠恐,如他在家書中所說:“一門之內,兄弟四人同日俱蒙非常之恩,驚喜之餘,彌深悚懼”。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三、攻破天京,

同治三年(1864年)7月,湘軍攻破天京,曾國藩強調“克城以多殺為妥,不可假仁慈而誤大事”,於是曾國荃縱兵焚燒搶掠7天7夜,血洗全城。曾國藩的機要幕僚趙烈文在日記中悲慘地寫道:城破後,整個金陵城中“屍骸塞路,臭不可聞”。城中女性命運更是悽慘,“肆意糟蹋婦女,哀號之聲不忍聞。婦女四十歲以下一人俱無。”

曾國藩縱容手下士兵屠城,致使平民死傷無數,於是南京人稱曾國藩為“曾剃頭”,稱曾國荃“曾屠戶”。論功行賞,曾國荃因功賞太子少保銜,封一等威毅伯,賜雙眼花翎;曾國藩加太子太保銜、一等侯爵,世襲罔替,並賞戴雙眼花翎。不得不說,曾氏兄弟的功名利祿都是靠無數屍體和鮮血堆砌而成的。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古往今來,殺降和屠城都是非常不光彩的事情,而且主要責任人大多難以善終。比如說,白起在長平之戰中,連夜坑殺了四十萬趙國降卒,最後功高震主,自己也被秦昭襄賜死;項羽將秦降卒20餘萬全部在新安城南連夜坑殺,最終項羽不得人心,兵敗垓下,烏江自刎;漢武帝時期的飛將軍李廣,因砍了幾百個俘虜的匈奴兵而終身不得封侯,最終也是憤愧自殺等等。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項羽劇照

曾國藩是何等的聰明,他也深知屠城是天道不容,以及功高震主的道理;要“求缺惜福”,或許可以躲過大災難。於是在同年八月,曾國藩主動向慈禧太后奏請裁撤湘軍精銳25000人,勸弟弟曾國荃稱病開缺回籍,暫避風頭。

就這樣,曾家兄弟都躲過了“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繼續為清廷效命。

"

曾經有學者寫過一本書——《曾國藩正面與側面》,也算是給世人提個醒,曾國藩不僅有其聖人的完美一面,還有其令人鄙視的“陰暗面”。這也正是應了湘軍另外一位統帥胡林翼送給曾國藩的一句話:“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眾所周知,曾國藩的最大陰暗面就是他的屠城行為,於是得了一個名副其實是綽號——“曾剃頭”。但曾國藩畢竟是一介儒生,所以他經常在書信以及日記中為戰爭及屠殺行為而感到憂苦,正如他在家信中所說“吾家兄弟帶兵以殺人為業,擇術已自不慎“。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那麼,曾國藩和太平天國到底有什麼深仇大恨,非要每次屠城呢?

第一,信仰分歧。

曾國藩是傳統儒生,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推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倫理,信奉聖人孔子提倡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等倫理準則。但是太平天國信奉拜上帝教,追求人人平等,發動起義後,攻城略地,燒燬孔夫子廟,其首領洪秀全還自稱“天王”。

正是以為信仰分歧大,曾國藩站在道德制高點,發表了《討粵匪檄》時說,太平天國運動是“荼毒生靈”,“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奇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泉”。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第二,戰場仇敵,

湘軍和太平軍的多次交手過程中,敗多勝少,總是損兵折將。曾國藩眼見身邊一個個愛將戰死疆場,悲痛萬分。比如,湘軍第一猛將塔齊布,在攻打九江的戰役中犧牲;湘軍重要創始人之一羅澤南,在進攻武昌的戰鬥中,因中彈傷重而死。

尤其是在1858年的“三河戰役”中,湘軍慘敗,6000人的湘軍一線部隊全軍覆沒,湘軍提督李續賓戰死。更讓曾國藩痛心的是,弟弟曾國華也在此次戰役中戰死,而且死後連頭顱也沒有找到。

這些國恨家仇交織一起,使得曾國藩對太平軍的憎恨與日俱增。所以,曾國藩每次打了勝仗,攻下一座城池,都下令部下屠城。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曾國藩3次慫恿弟弟屠城

一、九江之戰,

咸豐八年(1858)三月,湘軍攻破太平軍堅守的九江城。曾國藩聞訊歡喜若狂,寫信給九弟曾國荃說:“接手書,知九江克復,喜慰無量。只求全城屠戮,不使一名漏網耳。”

二、安慶之戰,

咸豐十一年(1861年)9月5日,曾國荃率領湘軍終於攻陷了圍攻2年之久的安慶。曾國藩寫信說:“二十九日有三壘出降,全數殺之”、“初一日一律踏平,殺賊八千”、“安慶克復,城賊誅戮殆盡,並無一名漏網,差快人意。”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曾國荃感覺屠城太殘忍,於心不忍,良心上過不去,曾國藩就又寫信勸慰說:“既已帶兵,自以殺賊為志,何必以多殺人為悔?此賊之多擄殺,流毒南紀。天父天兄之教,天燕天豫之官,雖使周孔生今,斷無不力謀誅滅之理,既謀誅滅,斷無以多殺為悔之理。”曾國藩拉上“堯舜周公孔子”來說事,認為要是他們這些聖人在世,也會這麼做的。

湘軍攻陷安慶後,曾國藩下令:“兵丁大索三日”,於是,湘軍士兵公開搶劫姦淫,見人就殺,共屠殺四萬餘安慶人,安慶也變成了一座空城 。曾國藩不僅慫恿弟弟曾國荃屠城,而且還在書信及日記中都自稱是“大快人心”,難怪兩湖百姓喊他是“曾剃頭”,皖南百姓喊他是“舂骨灰”。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曾國藩和曾國荃

安慶戰役後,朝廷論功行賞,曾國荃加布政使銜,賞穿黃馬褂,賞“偉勇巴圖魯”名號。曾國藩則加太子太保銜,奉旨督辦四省(蘇、皖、浙、贛)軍務,節制四省巡撫、提鎮。面對突如其來的恩寵,曾國藩又誠惶誠恐,如他在家書中所說:“一門之內,兄弟四人同日俱蒙非常之恩,驚喜之餘,彌深悚懼”。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三、攻破天京,

同治三年(1864年)7月,湘軍攻破天京,曾國藩強調“克城以多殺為妥,不可假仁慈而誤大事”,於是曾國荃縱兵焚燒搶掠7天7夜,血洗全城。曾國藩的機要幕僚趙烈文在日記中悲慘地寫道:城破後,整個金陵城中“屍骸塞路,臭不可聞”。城中女性命運更是悽慘,“肆意糟蹋婦女,哀號之聲不忍聞。婦女四十歲以下一人俱無。”

曾國藩縱容手下士兵屠城,致使平民死傷無數,於是南京人稱曾國藩為“曾剃頭”,稱曾國荃“曾屠戶”。論功行賞,曾國荃因功賞太子少保銜,封一等威毅伯,賜雙眼花翎;曾國藩加太子太保銜、一等侯爵,世襲罔替,並賞戴雙眼花翎。不得不說,曾氏兄弟的功名利祿都是靠無數屍體和鮮血堆砌而成的。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古往今來,殺降和屠城都是非常不光彩的事情,而且主要責任人大多難以善終。比如說,白起在長平之戰中,連夜坑殺了四十萬趙國降卒,最後功高震主,自己也被秦昭襄賜死;項羽將秦降卒20餘萬全部在新安城南連夜坑殺,最終項羽不得人心,兵敗垓下,烏江自刎;漢武帝時期的飛將軍李廣,因砍了幾百個俘虜的匈奴兵而終身不得封侯,最終也是憤愧自殺等等。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項羽劇照

曾國藩是何等的聰明,他也深知屠城是天道不容,以及功高震主的道理;要“求缺惜福”,或許可以躲過大災難。於是在同年八月,曾國藩主動向慈禧太后奏請裁撤湘軍精銳25000人,勸弟弟曾國荃稱病開缺回籍,暫避風頭。

就這樣,曾家兄弟都躲過了“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繼續為清廷效命。

曾國藩的綽號為何叫“曾剃頭”?看完他的3次屠城行動就明白

曾氏家族畫像

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後,曾國藩繼續深得慈禧重用,追剿捻軍,主辦洋務,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1872年3月12日),曾國藩病逝在了兩江總督任上,追贈太傅,諡號“文正”,祀京師昭忠、賢良祠,朝廷聞訊,輟朝三日。

曾國荃也深得朝廷重用,先後歷任陝西巡撫、山西巡撫,署兩廣總督,禮部尚書、兩江總督兼通商事務大臣。光緒十六年(1890),曾國荃去世,享年66歲,諡號“忠襄”。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朋友們,您是怎麼看曾國藩的功與過呢?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動!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