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周恩來曾提到過“三錢”,分別是指錢學森、錢三強和錢偉長,但其實,在科技界還有“小三錢”。

分別是工程力學專家錢令希、水力學家錢正英,以及為中國科學事業嘔心瀝血的物理學家錢臨照。

1934年,中國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又當上了皇帝,國民黨忙著“圍剿”蘇區,中國工農紅軍踏上偉大長征路。

在中華大地風雨飄搖之際,一個對皇帝、對軍隊而言,毫不起眼的小夥子,被錄取為第二屆中英庚款留學生,進入英國倫敦大學學習,師從Andrade進行試驗物理研究。

這個小夥子就是錢臨照。


這位老人拒絕英國學位,不去美國生活,在合肥堅守近40年


拒絕英國學位

錢臨照在英國留學3年,期間發表了5篇論文。但國內戰火連連,他雖身在海外,卻對祖國同胞所遭受的屈辱感同身受。偏在此時,他又受指導教授對一位印度學生不公正待遇的刺激。

當時,印度是殖民地,中國是半殖民地,可在這些人的眼裡,二者並沒有多少區別。錢臨照十分氣憤,決意不拿殖民者國家的學位。

他婉言拒絕了指導教授的好意,並寫信給嚴濟慈(時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長),表明自己獲取祖國學位的心願。

可惜中國的學位制度直至80年代才建立起來,所以錢臨照並沒有獲得學位。中國學位制度建立時,錢臨照同時擔任固體物理和自然科學史的博士生導師。

或許,錢臨照在英國苦讀3年卻在最後時刻拒絕獲取學位的做法,會讓現在的許多人感到費解。

但這卻正是在國家積貧積弱飽受欺凌的大環境下,老一輩科學家的民族氣節的體現。

也正因如此,錢臨照拒絕獲取英國學位的故事,也成為了一段美談。


這位老人拒絕英國學位,不去美國生活,在合肥堅守近40年


1936 年北平研究院(後排左起第一位:錢臨照)

為抗戰做研究

1937年7月,國內"七七"事變驟發,錢臨照即刻回國。時北平已陷敵手,他不顧艱險,奉命設法將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許多箱儀器經海防運往昆明。

1938年夏,他到達遷至昆明北部黑龍潭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在這裡,他主持戰時應用光學工作,自行設計、製造單鼻式和三鼻式顯微鏡、無線電穩頻器、縮微膠片放大顯映器、經緯儀、水準儀、望遠鏡透鏡、讀數放大鏡、水平氣泡等儀器和光學部件,分送抗日後方教學、醫學和工程建設單位使用,為抗戰做出了重要貢獻。

這一期間,錢臨照還做了一項重要工作,是關於《墨經》的研究。

錢臨照用現代自然科學的觀點對《墨經》的光學和力學成就進行了系統的發掘整理,校釋《墨經》光學8條、力學5條,這項研究開現代墨學研究之先河,被公認為中國科學史研究的經典之作。

2016年,我國發射了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說:

“關於這顆衛星的命名,我們考慮了好久。最終命名為墨子,緣起於已故著名教育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老教授錢臨照。是他發現了《墨經》中不少與現代科學知識相通的記載。”

解放前夕,錢臨照有機會舉家搬遷至美國,在優越安寧的環境繼續研究。但他卻選擇留在大陸,隨物理所搬至北平,開始了新的研究工作。

1958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立,學校裡大師雲集。當時國內鼎鼎大名的科學家,如嚴濟慈、吳有訓、華羅庚、錢學森等紛紛在這個嶄新的校園裡執掌教鞭、登臺授課,錢臨照也一樣站上了講臺,為本科學生講授普通物理、光學和理論力學等基礎課程。

這方講臺,錢臨照一站,就站了一輩子。


這位老人拒絕英國學位,不去美國生活,在合肥堅守近40年


與中科大風雨共度

1969年底到1970年10月,無論對中國科大還是錢臨照來說,都是一段不同尋常的日子。

這期間,中國科大南遷合肥,經歷了建校以來最為艱難的一段時期,科學儀器和科研人員流失過半。

當時的錢臨照做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定——追隨中國科大來到合肥。當時,隨學校南遷的院士只有錢臨照和錢志道兩位。

對於當時已經成為一級教授,並且年過六十的錢臨照來說,留在北京完全可以享有相對優越的生活,但是他卻還是堅持選擇來到合肥。

可是,任誰都沒有想到的是,毅然追隨中國科大南遷合肥的錢臨照得到的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接連而至的打擊。

到達合肥的第八天,錢臨照便下放到淮南謝三煤礦勞動五個月,被當作“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接受工人階級再教育。

那時他已經64歲。而恰在那段時期,錢臨照的兒子患上了矽肺,終身受此折磨。錢臨照當時處境之艱難可想而知。

然而,這段痛苦的時期在後來卻被錢臨照一笑置之。

1972年,中國科大復課。錢臨照重新走上講臺,以飽滿的熱情為工農兵大學生授課。當時,他已經66歲高齡。


這位老人拒絕英國學位,不去美國生活,在合肥堅守近40年


晚年治校鑄成中科大耀眼標籤

1978年,72歲的錢臨照出任中國科大副校長。已過古稀之年的他,再一次將中國科大的責任扛在了肩上。

1985年春,錢臨照在接見完一個外國教授代表團後感嘆道:

“我是中國科大的校長,經常代表中國科大接見外賓,他們都是三四十來歲,是我的孫子輩的教授,我們有十億人口,卻只有兩鬢斑白的人才能當教授,為什麼不能培養三四十歲的教授呢?”

所以,當中國科大少年班創建來後,錢臨照即擔任少年班研究小組組長,推動少年班向前發展。此後,更是以年近八旬的高齡親自揮鞭執教,成為在少年班教授物理學導論的首位主講。

1994年,88歲高齡的錢臨照與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孝威共同發起,並聯合34位院士聯名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要大力推動中國科大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的建設。

如今,少年班與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已經成為中國科大耀眼的兩個標籤,成為了全體中國科大人的驕傲。


這位老人拒絕英國學位,不去美國生活,在合肥堅守近40年


1998年9月,嚴濟慈的銅像在中國科大西校區落成。當天由於體力不支,錢臨照無法參加落成儀式。

第二天,錢臨照讓胡昇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學博士)準備了一束鮮花,從學校汽車隊要了車,去給恩師銅像獻花。

獻花後,見天色還早,胡昇華知道老師已經很久沒有出校門了,便提議載著錢臨照去看看新建的五里墩立交橋,再從三孝口繞一圈看一看合肥市容。

胡昇華後來回憶稱:“這應是錢老最後一次巡視他生活了近四十年的城市。”

1999年,錢老93歲時,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

當時,他在省立醫院,得知病情不可逆轉後,便毅然提出“回家"的請求。當得知自己的病情已不適合在家裡護理治療的時候,又堅決表示,就算回到科大校醫院也是“回家"。

1999年7月26日上午9:40分,在科大校醫院三層東南角的一間特護病房裡,錢老的心臟平緩地停止了跳動。

在與這所學校共歷風雨四十餘載後,錢臨照告別了他一生摯愛的學校和學生。

該怎麼評價錢臨照先生呢?或許,他曾手書的一幅對聯可以給出答案: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想來,這正是錢臨照先生一生的寫照。


這位老人拒絕英國學位,不去美國生活,在合肥堅守近40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