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考不上秀才,但卻成了清末的科學家,發表了中國人的第一篇Nature

中國近代史 中國歷史 徐建寅 文章 同濟天下 2017-06-25

雖然考不上秀才,但卻成了清末的科學家,發表了中國人的第一篇Nature

作為科研工作者,如果能夠在《Nature》、《Science》等國際一流期刊上發表論文,那絕對是夢寐以求的事情。然而在100多年前的中國,也就是滿清時期,早已有中國人在《Nature》發表了第一篇論文。作者就是大清晚期,被稱為晚清科技總設計中國近代科學史啟蒙家徐壽。

徐壽,號雪村,1818年出生於江蘇無錫一個沒落的地主家。雖5歲喪父,但他的母親仍對他要求十分嚴格,望他日後高中狀元,討個官做。所以自幼聰穎的徐壽,不但飽讀詩書,還對這些古文有許多自己獨特見解。無論是母親,還是外人,都對他讚不絕口。

雖然考不上秀才,但卻成了清末的科學家,發表了中國人的第一篇Nature

然而,在舊式的“童子舉”中,他竟連個秀才都沒考上。不久後,母親的去世,也讓他更加痛覺學習八股文的無用。在這之後,他便毅然放棄了“應試教育”和科舉當官的打算,開始通往“經世致用”之學——科學。他涉獵的科技範圍極廣,律呂(音樂)、幾何、重學(力學)、礦產、汽機、醫學、光學、電學就沒有一樣是他不擅長的。

當時正為洋務運動發愁的曾國藩,聽聞徐壽的大名,馬上就把徐壽等人聘到安慶機械所。1862年4月,徐壽等人進入安慶內軍械所後,接到的第一個任務便是“自制輪船”。依據“國情”來看,自制輪船談何容易啊。古代中國的造船業規模雖一直名列世界前茅,但是多是以人力和風力為動力的原始木船。與西方近代以蒸汽機為動力的鐵甲船一對比,鴻溝顯而易見。雖完全白手起家,但徐壽還是表現得信心十足。首先關於輪船的核心技術蒸汽機,徐壽早已從西方的機械書中爛熟於心,設計圖躍然紙上。就算沒有任何進口零件(當然國產也沒有),但徐壽自己本身就是個手藝人,像蒸汽機所有的零部件,他都能憑銼刀一個個銼出來。而擅長數學的華蘅芳,則在測算、繪圖,配置動力等方面給予他幫助。就連他的兒子徐建寅也“屢出奇招”,幫忙解決了一個個難題。

雖然考不上秀才,但卻成了清末的科學家,發表了中國人的第一篇Nature

3個月後,中國人自制的第一臺蒸汽機誕生。1864年,徐壽等人完全不假西方人之手,製造出了完全國產的“黃鵠號”蒸汽船。當“黃鵠號”試航完畢靠岸時,曾國藩對徐壽等人讚不絕口道:“洋人之智巧,我中國人亦能為之!”除了自制第一艘蒸汽船,徐壽還製作了第一艘輪船、第一艘軍艦、第一所教授科技知識的學校、第一場科學講座、第一本科技期刊、第一批化學翻譯本等等。

雖然考不上秀才,但卻成了清末的科學家,發表了中國人的第一篇Nature

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在我們現在熟知的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上,還刊登有徐壽的一篇論文。這篇發表於1881年的文章《考證律呂說》,也是我國第一篇在《Nature》上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對傳統聲學定律“空氣柱的振動模式”(即伯努利定律),提出質疑,並用現代的科學矯正了一項古老的定律。那時候大清未亡,就連當時的《Nature》編輯都評價這“非常出奇”。

在這篇《Nature》發表後的第三年,徐壽就病逝於上海格致書院,享年67歲。十多年後,徐壽的兒子徐建寅也在一次無煙火藥中,意外被炸死。他們不求功成名就,更不求達官厚祿,一生都致力於先進科學的引進與傳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