淪陷後的武漢三鎮 日本人鏡頭下的眾生相
淪陷後的武漢三鎮 日本人鏡頭下的眾生相
淪陷後的武漢三鎮 日本人鏡頭下的眾生相
淪陷後的武漢三鎮 日本人鏡頭下的眾生相
淪陷後的武漢三鎮 日本人鏡頭下的眾生相
淪陷後的武漢三鎮 日本人鏡頭下的眾生相
淪陷後的武漢三鎮 日本人鏡頭下的眾生相
淪陷後的武漢三鎮 日本人鏡頭下的眾生相
淪陷後的武漢三鎮 日本人鏡頭下的眾生相
淪陷後的武漢三鎮 日本人鏡頭下的眾生相
淪陷後的武漢三鎮 日本人鏡頭下的眾生相
光明網
1/10 正在陪同日本人吃飯的漢奸。
2/10 汪精衛在武漢。☆汪兆銘(1883年-1944年),祖籍浙江山陰(原紹興縣),出生於廣東三水,字季新,筆名精衛,因此歷史上多以“汪精衛”稱呼。1921年孫文在廣州就任大總統,汪精衛任廣東省教育會長、廣東政府顧問。1924年任中央宣傳部長。於抗日戰爭期間投靠日本,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淪為漢奸。
3/10 正在和日軍聯歡的偽軍。
4/10 漢口法租界的巡捕。☆法國於1896年與清政府簽訂《漢口法租界租約》,在漢口設立租界,面積約187畝,並於1902年再次展拓界阯。漢口法租界與漢口俄租界乃同年設立,俄、法兩國租界選在同一地區,俄佔2\/3,法佔1\/3. 1943年2月23日,法國維希政府宣佈,同意放棄在華租界。
5/10 漢口日租界的女學生。☆1937年8月,漢口的日僑(1984人)全部撤離回國。1938年10月25日,日軍攻陷“中國最後一個大城市”武漢,又恢復了漢口日租界。 1943年3月30日,日本將漢口日租界交還給汪精衛政府。
6/10 漢口日租界,出售鮮花的小販。☆1944年12月18日,原漢口日租界地區被美軍飛機轟炸成一片廢墟。戰後,原日租界大部分地方演變為貧民區;僅剩的少量建築遺存。
7/10 武昌街頭的兒童。☆從考古發掘來看,武昌在新石器時代的水果湖放鷹臺和南湖老人橋、洪山區花山鄉的許家墩和棋子墩等處,就是古人棲居之地。舊時的武昌手工業發達,以造船、冶金、鑄造錢幣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
8/10 漢陽街頭的小販。☆古時漢陽在漢水之北,龜山之南。公元606年,即隋朝大業二年,改漢津縣為漢陽縣,漢陽名稱自此開始。唐代將縣治移至漢陽市區後,才迅速發展起來。漢陽,特別是鸚鵡洲一帶,歷來是長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業手工業很是繁華。
9/10 漢口街頭的車伕。☆歷史上,漢口,漢陽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同步發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漢水改道(漢水在歷史上改道不下8次)從龜山北麓入江以後,漢口才獨立發展,僅有500多年的歷史。漢陽、漢口很早就築有城牆,分別被當作過縣治之所在。
10/10 武漢三鎮,拍攝於1938年-1942年。【攝影:柏木】(文章來源:舊影閣)
2017-09-2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