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券業觀察

栽了!科創板“首罰”花落中金公司,曾經的“貴族投行”怎麼了?

科創板還沒正式開板,就有“中介”公司違規操作被證監會處罰了。

究竟是誰這麼大膽?不是別人,正是——“混血貴族”中金公司。這樣上頭條,恐怕就和“名利場”那一次一樣,實非所願。

01

科創板第一張罰單

7月4日,中國證監會官網公佈了兩份警示函,這也是證監會首次針對科創板開出的“罰單”。

警示函顯示,經查,發現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金公司),在保薦交控科技赴科創板IPO過程中,未經上海證券交易所同意,擅自改動交控科技註冊申請文件,決定對中金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督管理措施。

栽了!科創板“首罰”花落中金公司,曾經的“貴族投行”怎麼了?

(截圖來源:證監會官網)

證監會表示,這反映了中金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存在薄弱環節,責令其進行整改。

究竟是怎麼個“擅自改動”讓中金公司“奪得”科創板第一罰單?

在交控科技申請科創板上市項目中,由中金公司的萬久清、莫鵬兩位保薦代表擔任項目負責人。

上交所曾針對交控科技原招股書中數據發出問詢函。而在問詢回覆中,萬久清和莫鵬直接按照更新後的招股書數據來回答,並“順手”同步“更正”了上交所的原問題。修改的內容主要涉及核心技術收入貢獻、主要客戶銷售佔比和採購模式等方面。

栽了!科創板“首罰”花落中金公司,曾經的“貴族投行”怎麼了?

(截圖來源:微信公號“首席科創官”)

當然,在中金公司被行政監管前,中金公司的兩位保薦代表已經先被做出處罰。

5月22日,上交所對萬久清、莫鵬作出予以通報批評的決定,證監會也對他們採取了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與中金公司一起收到警示函的還有發行人交控科技。

栽了!科創板“首罰”花落中金公司,曾經的“貴族投行”怎麼了?

不過,目前來看,此次違規修改文件數據並未影響到交控科技的科創板申報進度。7月5日,交控科技獲得了證監會註冊通過。

但對中金公司來說,可不僅僅是一張函那麼簡單。

02

“水逆”的中金

近年來,中金公司似乎陷入水逆,頻頻被曝出違規操作。

2013年,中金公司資金管理部原投資經理楊丙卿,在公司任職期間涉嫌利用未公開信息進行股票交易,非法獲利200餘萬元被證監會查處,一度令中金顏面盡失。

2014年,證監會通報了江蘇奧賽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承銷檢查結果以及處理情況,由於中金公司違反了“承銷商不得勸誘網下投資者抬高報價,不得干擾網下投資者正常報價和申購”的規定,因此決定對主承銷商中金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

2015年,中金公司因向不符合條件的客戶開通融資融券業務,再度收到證監會的警示函,認為其“開戶及合約延展方面存在問題”。

2017年3月,廣東證監局發佈的對朱亞鋒證券從業期間違法買賣股票行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其在中金公司任職的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期間,利用“張某蘭”證券賬戶持有、買賣股票,盈利近70萬元。

同年,中金公司還因為涉嫌幫助隱瞞重大股權糾紛,被地素時尚(603587.SH)董事長馬瑞敏前夫錢維實名舉報到證監會。

要知道,十年前,在金融學子的心裡,中金公司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投行”。

03

“貴族投行”跌落神壇

1995年,建設銀行、摩根士丹利等國內外知名公司發起設立中金公司。

帶著豪華股東陣容的中金公司,很快在市場上站穩了自己的位置,而後所向披靡,高歌猛進。1997年,中金公司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單主承銷業務——推動中國電信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共融資42.2億美元。

1999年,中金公司獲得A股承銷資格。隨後,中金公司完成了寶鋼78.5億人民幣的IPO項目,並佔據國內A股承銷第一的位置長達3年。

之後的幾年,中金公司相繼完成了工商銀行(601398.SH)、中國人壽(601628.SH)、中國建築、光大銀行(601818.SH)等幾家公司的A股IPO大單。

諸如此類的大單、超級單,中金公司還可以列舉很多,當時著實也讓同行羨慕嫉妒恨。數據顯示,自1997年中國大型國企走向國際資本市場以來,中金公司在亞洲地區(除日本)的首次公開發行、中國公司海外首次公開發行以及中國公司海外融資的累計總承銷金額均名列第一。

當然,中金公司最輝煌的年份當屬於2005年。那一年,資產總額在業內僅僅排名第18位的中金公司,一舉拿下了營收、淨利雙第一的寶座,令業界側目。

栽了!科創板“首罰”花落中金公司,曾經的“貴族投行”怎麼了?

(圖片來源:“野馬財經”)

“中金”二字也一度成為令人豔羨的金字招牌。《新財富》甚至曾援引行業人士的玩笑稱,中金的員工是帶著袖釘上床睡覺,連夢話都只講英語。

而2005年之後,中金公司開始一步步走下“神壇”。

中金的起點很高,成立之初便專注於高端投行業務,營業網點都寥寥無幾。但正因如此,使其在經紀業務方面一直不夠重視,也難以發力。

2006年——2007年,A股迎來大牛市,散戶數量爆發式增長,其他券商通過經紀業務賺的盆滿缽滿,中金公司卻表現的非常一般。

2009年,創業板設立。不少券商調整重心,將重心傾斜於創業板,國信證券、平安證券、招商證券等一批券商通過調整策略,實現了彎道超車。但當時,中金公司仍然忙於穿梭在大國企盛宴裡,在創業板盛宴中幾乎沒有分到什麼羹

到了2011年,中金公司的淨利潤排名已經跌到71位。

此後的數年間,中金公司研究部副總經理沈建光、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宏觀策略團隊邢自強、A股首席策略分析師的高挺等人相繼離職,業務部門更是許多關鍵人物相繼出走。離職浪潮一發不可收拾

畢竟是曾經的“中國第一投行”,發現自己“貴族”地位不保的中金公司也及時進行了調整。

2015年11月,已經20歲的中金公司終於赴港上市,融資55億港元。

2017年3月8日,證監會公告稱,在2016年證券公司淨利潤排行榜上位居31位的中金公司將收購第25名中投證券

當年7月,中金公司還收購了紐約ETF產品供應商金瑞基金50.1%股權,此舉標誌著中金公司首次探路快速發展的ETF市場。

調整還是頗有成果滴。

據2017年報,報告期內,中金公司合計實現收入及其他收益人民幣1526億元,同比增長70.7%;實現淨利潤人民幣27.7億元,同比增長52%,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8.8%。

在證監會公佈的2017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中,中金公司的評級被上調到AA級,重新躋身國內券商“優等生”的行列。

小券這裡有一份《中金2019下半年展望合集》,看起來研究能力並沒有下降,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在公號“券業觀察”後臺回覆“中金”調取。

似乎是為了彌補之前錯失創業板紅利的痛,中金公司如今在科創板業務方面還算“努力”。但勝利的果實還沒采到就先被曝出違規,接下科創板第一張罰單,中金公司也該長點心了。

你怎麼看中金公司這次被處罰?曾經的“中國第一投行”中金公司還能重回神壇嗎?評論中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