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封在河南的九位藩王

中國古代史 明成祖 明朝 中國歷史 朱橚 坐看東南了 2018-11-29
明朝封在河南的九位藩王

第一位:周王朱橚。朱元璋第五子,洪武三年(1370年)封吳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封為周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到封地開封府就藩。是明朝封在河南的第一位藩王。

建文帝上臺後,因為不法被兒子舉報,建文帝將其廢為庶人,從開封遠遷到雲南。明成祖朱棣靖難成功後,給周王平反,回到原封地開封。後來,不記住教訓,又違法亂紀,被朱棣教育了多次。

永樂十九年(1421年)二月,朱橚被朱棣被召到北京,朱棣告訴朱橚,有人舉報你謀反,朱橚嚇得面如土色,連連謝罪,朱棣不再追究。朱橚回到開封后,主動把自己的三護衛獻還朝廷。

周王這一脈人口興旺,到明末開封城一半以上都是周王得家業,人丁上萬。明末李自成三圍開封,末代周王朱恭枵傾家蕩產支持官軍對抗李自成,最後全家幾乎死於黃河洪水,開封被淹沒,朱恭枵逃到安陽,死於1644年,其餘子孫被清兵追殺殆盡。

明朝封在河南的九位藩王

第二位:唐王朱桱。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洪武十九年(1386年)出生,洪武二十四年封(1391年)唐王。比四哥明成祖朱棣小26歲,子嗣不多的朱棣,對這位二十三弟還是不錯的,直到永樂六年(1408年)才讓這位小弟到封地河南南陽就藩,於永樂十三年(1415)英年早逝,享年29歲,朱棣十分悲痛,破天荒地輟視朝15日。

唐王這一系子嗣不茂盛,第一代唐王只有3個兒子,後世的唐王子嗣都很少,有幾個無子,兒子最多的是第8位唐王朱碩熿,他生了11個兒子。總的來說,唐王一系在河南安陽過的無精打采,也無風雨也無晴,直到明末才開始有亮點。

第10任唐王朱聿鍵,於1636年上疏勤王,因為多爾袞殺到了北京周遭,但崇禎帝不同意,朱聿鍵不顧明朝中後期形成的“藩王不掌兵”規定,自率護軍上千人從南陽北上赴京勤王。崇禎帝得知後,嚴令其返回封地,朱聿鍵只好回封地南陽。事後,崇禎帝將朱聿鍵廢為庶人,關進鳳陽皇室監獄。直到後來崇禎帝上吊,弘光政權毀滅,明朝遺老擁戴逃出監獄的朱聿鍵在福州登基為帝,是為南明隆武帝,但是受制於以鄭芝龍、鄭鴻逵、鄭芝豹、鄭影為首的鄭氏家族,隆武帝有心光復,無力迴天,最後被清軍俘獲,絕食而死。算是為唐王一系光彩謝幕!

明朝封在河南的九位藩王

第三位:伊王朱㰘。朱元璋第二十五子,洪武二十一年出生(1388年),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為伊王。明成祖朱棣對這個最小的弟弟是疼愛有加,永樂六年(1408年)才讓他到洛陽就藩,洛陽是九朝古都,是享受生活的好地方。永樂十二年(1414年)病死,享年26歲。這人實在是搭錯腦線路的人,荒唐暴戾,隨意砍人,若是建文帝在,早就被廢了,但是朱棣沒有廢除他,給了他一個惡諡:厲,史稱伊厲王,算是對他後世子孫一個警告。但是,這一支並未吸取教訓,沒有出過一個正經的王爺,到第六任伊王朱典楧時,將祖上作惡多端的光榮傳統發揮到極致,終於在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被明世宗朱厚熜削去伊王爵位,廢為庶人,終身囚禁在河南開封,伊藩被廢除。好在這一支廢除的比較早,在明末亂世中,子孫多有保存,也算因禍得福。

第四位:趙王朱高燧。明成祖朱棣的第三子,生於洪武十六年(1383年),洪熙元年(1425)就藩彰德府(河南安陽)。此人當年挑撥離間朱棣和太子朱高熾的關係,涉嫌毒死朱棣,製造偽詔繼位。好在大哥朱高熾宅心仁厚,從中斡旋,不然不堪設想。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後,率軍平定了二叔朱高煦的謀反,大臣建議順道去安陽把趙王朱高燧也抓了,但是朱瞻基沒有這樣做,說朱高燧沒有謀反的確切證據,朱高燧驚嚇一場,向朝廷交回了護衛。此後趙王一系默默無聞,末代趙王朱常㳛於1644年被李自成抓到並處死。

第五位:鄭王朱瞻埈。明仁宗朱高熾第二子,永樂二年(1404年)出生,永樂二十二年(1424)封鄭王,宣德四年(1428),24歲的鄭王就藩陝西鳳翔府,16年後的正統九年(1444)就藩懷慶府(河南省焦作市)。成化二年(1466)四月二十六日(6月8日)薨。這人年輕時脾氣暴躁,多次打死過人,被侄子明英宗朱祁鎮教訓後,才開始收斂,從此過上了規矩的生活。

第七位鄭王朱厚烷是個賢王,嘉靖二十九年(1550),朱厚烷上書勸嘉靖皇帝不要服用丹藥以求長生、不要過於崇信道教,被嘉靖皇帝廢為庶人,關進鳳陽監獄。隆慶元年(1567),嘉靖皇帝的兒子隆慶皇帝為其平反昭雪,恢復王爵,並加祿400石,坐了17年牢的朱厚烷算是得到國家賠償。

鄭王一系在明末亂世雖然遭受了打擊,但是總算得以保全。永曆三十七年(1683年)末代鄭王降清,清朝政府將其安置在河南開封杞縣,真是祖上積德,朱厚烷17年牢沒有白坐。

第六位:崇王朱見澤。是明英宗朱祁鎮的第六子,景泰六年(1455年)出生於南宮,南宮是明英宗被弟弟朱祁鈺囚禁的場所,所以朱見澤相當於出生在監獄,好在命大福大,出生一年多後,父親明英宗成功復辟。天順元年(1457年),朱見澤受封為崇王,成化十年(1474年)三月初五日就藩河南汝寧府(今河南汝南縣)弘治十八年(1505年)去世。這一支比較老實,沒有什麼大奸大惡的事,比較平凡,平凡的讓人淡忘,或許是第一代崇王出生在監獄的緣故,具有老實的血統。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攻陷汝寧府,崇王朱由樻及其弟河陽王朱由材、子世子朱慈煇(輝)、次子朱慈焜被俘,李自成封朱由樻為襄陽伯,但崇王不投降,被李自成處死。他的兒子朱慈爚逃亡淮安,嗣封崇王,1645年七月,投降清朝,與二子被押往北京,1646年被清廷處死。

第七位:徽王朱見沛。是明英宗朱祁鎮的第九子,天順四年(1460年出生),成化二年(1466年)受封徽王,成化十七年(1481年)就藩鈞州府(河南禹州市),正德元年(1506年)去世,享年47歲。這一支比較短命,後世子孫總想和皇帝保持一致,藉機提高身價,為非作歹。第三任徽王朱厚爝,積極跟從嘉靖皇帝信道教 ,被嘉靖皇帝授予太清輔元宣化真人,頒給金印。第四任徽王朱載埨繼續父親的事業,緊跟嘉靖皇帝信奉道教。

但是,道教並未保護徽王一家,朱載埨自以為深得嘉靖皇帝信任,在封地濫殺無辜,最終被嘉靖皇帝廢為庶人,關進鳳陽監獄,徽藩被廢。這一藩時間較短,但子孫不少,徽王被廢后,其他宗室交由開封的周王管理,第一代周王是太祖的兒子,第一代徽王是英宗的兒子,嘉靖皇帝將血緣親的皇室子孫交由血緣遠的王府管理,也是腦子不清楚。這一系廢除早,明末目標小,因禍得福。

明朝封在河南的九位藩王

第八位:潞王朱翊鏐。是明穆宗朱載垕第四子,第一代潞王。生母是孝定李太后李,和萬曆皇帝同母,是萬曆皇帝位唯一的兄弟,所以疼愛有加。隆慶二年即1568年出生。隆慶四年(1570)時受封潞王。因為母親和哥哥萬曆皇帝的寵愛,朱翊鏐養成了放蕩不羈的性格萬曆十七年,1589年,21歲時就藩河南衛輝,曾經也是富甲一方,相當於是萬曆早期的福王。萬曆四十二年(1614),孝定李太后崩去世,朱翊鏐十分悲痛,不久也病逝,享年46歲。潞王朱翊鏐曾經到處遊玩,興師動眾,招搖過市,被地方官舉報,最後遭到哥哥萬曆皇帝和母親李太后的責備,才有收斂。兒子朱常芳在明末崇禎帝和弘光帝死後,一度監國,後被清朝俘虜,最後被清朝處殺,一起被處死的還有弘光帝朱由崧。

第九位:福王朱常洵。福王朱常洵是萬曆皇帝的第三子,生於萬曆十四年(1586年),是萬曆皇帝最疼愛的兒子,母親是萬曆皇帝的寵妃鄭貴妃。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受封為福王,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28歲才去洛陽就藩。福王應該去福州就藩才名正言順,結果去洛陽就遭罪了。

福王倒是個明白人,在洛陽絕不幹大壞事。整天無事可做,只好吃吃喝喝,聲色犬馬,但人家是聰明人,並沒有掏空身體。福王在洛陽享受了27年後,於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洛陽城被李自成攻破,福王被活捉,後被李自成下令處死,享年56歲。崇禎皇帝得知後,非常傷心,在李自成農民起義軍退出洛陽後,官方對福王朱常洵進行了厚葬。

福王的兒子朱由崧後來承襲福王爵位,崇禎上吊後,朱由崧在南京被擁立為皇帝,就是南明弘光皇帝。1645年,清兵南下,朱由崧等被清軍抓住並下令處死,福王一系滅絕。

僅僅一個河南,大明朝就封了9個藩王,真是一點都不考慮人民群眾的負擔。後來,也是河南,為李自成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兵員,最後,大明朝的北京被李自成攻破,崇禎皇帝朱由檢上吊自殺,明朝滅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