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涼之變——五胡亂華前的警報,西晉君臣未能引以為戒終釀成大禍

西晉泰始四年至五年(268—269)間,河隴地區連年大旱,數十萬民眾深受其害。這一帶胡漢混居,尤以鮮卑人數最為眾多。時任秦州刺史胡烈未能有效安撫災民結果導致民族關係失和。

泰始六年(270年),鮮卑族大首領禿髮樹機能起兵反抗,秦州刺史胡烈戰死,西晉征討不利。未幾,氐、羌、匈奴等族出於各種目的也都響應隨禿髮樹機能共同反晉。禿髮樹機能先後斬殺三任涼州刺史牽弘、蘇愉和楊欣,直至攻陷了河西重地涼州。

歷史上稱此事為“秦涼之變”。

秦涼之變——五胡亂華前的警報,西晉君臣未能引以為戒終釀成大禍

連環畫中的禿髮樹機能,禿髮與鮮卑族拓跋同源

可以說,秦涼之變是日後五胡亂華的預演,鮮卑、氐、匈奴、羌族等西北各族相互策應聯合反晉,給西晉在西北的統治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從泰始五年(269年)開始,晉武帝便開始著手籌劃滅吳以期一統天下,這時候西晉的工作重心都放在滅吳大計之上,西北突發爆發秦涼之變打亂了晉武帝的計劃,而秦涼之變越演愈烈已經嚴重威脅西晉統一天下的宏偉志願。

不平定西北秦涼之變,滅吳則無法進行。

為了蕩平禿髮樹機能,西晉發動了秦州、涼州、雍州三州之軍,朝廷數得出的名將幾乎盡數都遣至西北前線,然而耗時八年仍未能剿滅禿髮樹機能,還落得四名封疆大吏被殺。

秦涼之變——五胡亂華前的警報,西晉君臣未能引以為戒終釀成大禍

西晉是北方內附的少數民族

尤其是涼州失陷,禿髮樹機能徹底橫行西北,河西走廊與西晉的交通斷絕,天下為之震動,連晉武帝都不禁哀嘆“雖復吳蜀之寇,未嘗至此”。

西北不定,晉武帝無法安心於滅吳之戰。只是能派遣的猛將都派出去了,如田章、牽弘,此二人都曾是伐蜀滅蜀的幹才,如杜預,是後來滅吳的統帥之一。此外西晉宗室扶風王、汝陰王也接連上陣,都是無功而返。

諾大的一個朝廷,竟無一人可以剿滅禿髮樹機能,這樣晉武帝憂心忡忡。一次朝會上他當著一眾公卿大臣的面問道:“誰能為我討此虜通涼州者乎?”

你們哪位能夠為我討平這個蠻胡叛逆,重新打通涼州之路呀?

滿堂文武都不能回答。氣氛有些尷尬,大臣都很羞臊。

其實朝中並非無人適合前去平叛,秦涼之變剛爆發時就有人推薦劉淵前去平叛。

劉淵,內附的匈奴五部左部帥劉豹之子,當時在洛陽為質。在漢地生活多年,劉淵的儀表容態,尤其是文才武略都很出眾。他算是一個連漢人都不得不佩服讚歎的異族,因此有大臣舉薦讓他率領匈奴五部去平定禿髮樹機能。

但是大臣孔恂制止道:“(劉淵)若能平涼州,斬樹機能,恐涼州方有難耳。蛟龍得雲雨,非復池中物也。”

秦涼之變——五胡亂華前的警報,西晉君臣未能引以為戒終釀成大禍

西晉的頭號掘墓人——匈奴人劉淵

在孔恂看來,劉淵不是池中之物,他若平定涼州,如蛟龍入海,比禿髮樹機能危害更嚴重。

晉武帝聽從了他的建議。

依靠異族是不行的,可是滿朝的漢將卻沒有合適的人選。

禿髮樹機能剛起事時,就讓許多名將猛將飲恨,八年過去了,更是攻下了涼州,手下胡人數十萬,誰敢去送死呢?何況朝廷要對東吳下手,很多人認為滅吳才是頭等大事。

這時候,該是英雄出場了。

一位叫馬隆的六品小官聽聞後,立刻入朝覲見皇帝說道:“陛下若能任臣,臣能平之!”

馬隆是誰?相信晉武帝對他是毫無印象,不單是他,大臣中估計也沒有幾個人熟悉他的。也許是詢問了近侍,晉武帝才知道這馬隆是前些年為滅吳招攬將才兗州舉薦上來的,現任司馬督一職,是個六品的小武官。

不管怎麼樣,朝中有人毛遂自薦是好事,晉武帝立刻向他討教平亂方略。

馬隆早就成竹在胸,答道:“當聽臣自任。”

陛下你要是派我去平定西北,應該聽憑我自己的主張。

晉武帝來了興趣,就問馬隆具體想怎麼做。

馬隆說道:“臣請募勇士三千人,無問所從來,率之鼓行而西。”

馬隆的方略很簡單,就是讓晉武帝准許他自行招募三千勇士,這三千勇士不問出身過往。招募好之後馬隆要率領他們大張旗鼓地前往河西地區,讓禿髮樹機能知道朝廷大軍來剿滅他了。

不知是馬隆的方略打動了晉武帝,還是實在沒有別的人選了,晉武帝同意了馬隆的建議,即刻任命他為武威太守,讓他放手去招募勇士。

公卿大臣自己無法上前線為國分憂,但是還是有資格品評朝政的。某公卿對晉武帝輕率地任用馬隆很不滿意,說道:“軍既眾,州郡兵多,但當用之,不宜橫設賞募以亂常典。隆小將妄說,不可從也。”

國家有正規的軍隊,應當用這些既有的軍隊前去討伐叛亂,不應該另行招募軍隊壞了國家規矩。馬隆不過是個菜鳥新人,不知天高地厚妄言軍事罷了。

顯然這個公卿,認為不能聽馬隆的話。其實這個公卿說的也沒錯,馬隆之前幾乎默默無聞,沒有作戰經驗,是個毫無戰功資本的小將,如何能重用統帥一軍?而且私募軍隊的例子一開,難免會造成武將力量過大,有割據不軌之嫌。

秦涼之變——五胡亂華前的警報,西晉君臣未能引以為戒終釀成大禍

晉武帝

晉武帝倒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沒有聽從這些反對意見。

馬隆招募勇士的條件是善用弓弩,當場立靶測試,只有拉起三十六鈞的弩和四鈞(一鈞為30斤)的弓的勇士才有資格被選中。民間果然臥虎藏龍,從清晨到中午就選得三千五百名勇士,馬隆覺得足夠了,便停止了招募,一大群來遲的勇士只能遺憾的離開。

朝中總是有些蛀蟲的,絲毫不將軍國大事放在眼中。掌管武庫的官員和馬隆有積怨,撥給馬隆的都是腐朽生鏽的軍械,有些還是曹魏時代的軍械,鏽跡斑斑。

馬隆氣憤之下與武庫官員爭辯,被御史彈劾,晉武帝這時還沒有昏聵,知道馬隆和這三千五百勇士是抱著一死決心前往涼州的。他不理會御史的彈劾,下令按馬隆的意思給予軍械,還另撥了三年的軍資。

就這樣馬隆帶領三千五百勇士踏上了西行之路,他輝煌也將從這一刻開始。

這極可能是一條不歸路,所有人都懷著“亡命戰場”的想法踏上了西行之路。

馬隆一行大張旗鼓開往河西,唯恐禿髮樹機能不知道一樣。不過他所率的才區區三千五百人,擁有數萬之眾的禿髮樹機能壓根就沒有將馬隆放在眼裡。西行涼州有數千裡之遠,你這三千五百人再厲害,打到涼州又能剩幾人?

不過禿髮樹機能素有謀略,也沒有大意。他立刻派出騎兵攔截,諸胡軍隊或憑藉險地據守,或截抄馬隆後路,不斷阻擊。

天佑西晉有馬隆,他不單是個將軍,還是一個兵器專家。

馬隆早已根據涼州的地形和胡人的騎射特點改造了晉軍的兵器,他先是拿出了第一個祕密武器——偏箱車。

秦涼之變——五胡亂華前的警報,西晉君臣未能引以為戒終釀成大禍

偏箱車

這偏箱車古已有之,馬隆根據八陣圖對偏箱車進行了改造。當進入開闊地帶時,偏廂車上裝上鹿角就變成鹿角車營按八陣圖佈陣排列;遇到狹路地段時,就在偏箱車上裝上木屋,弓弩手藏在裡面且戰且行。

偏箱車經過馬隆的改良,偏箱車的使用更加靈活多變,戰鬥力陡增。而精選的善用弓弩的三千五百勇士也完全是針對秦涼一帶胡人的,每一個勇士的單兵素質絲毫不下於這些凶猛的胡人。

就這樣,禿髮樹機能手下的胡人胡騎完全被剋制了。

這還沒有完,馬隆讓手下勇士穿上皮甲,在道路兩旁壘上大量磁石,穿著鐵甲的胡兵一來行動受阻,成為刀板上的魚肉。胡兵可從沒有見過這樣的事,以為遇上了神。

就這樣,馬隆率領手下勇士轉戰千里,竟一路殺到了涼州城下。

初戰大敗禿髮樹機能,再戰斬殺禿髮樹機能,歷時九年的“秦涼之變”終於在咸寧五年(279年)十二月被平定。

自從馬隆孤軍深入西北,與朝廷的音信斷絕。很多人很悲觀,認為他們凶多吉少,馬隆估計步了胡烈、牽弘、蘇愉和楊欣的後塵,死於蠻胡的刀下。直到大捷的消息傳到洛陽,興奮至極的晉武帝朝會時說道:“若從諸卿言,是無秦、涼也。”

秦涼之變——五胡亂華前的警報,西晉君臣未能引以為戒終釀成大禍

收復涼州,重新打通河西走廊,這樣一份功勞放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第一等的戰功,足以彪炳史冊。

可惜西晉對馬隆的功勞沒有足夠的重視,也就在馬隆蕩平涼州的這一年,西晉準備多年的滅吳大戰終於開始,次年(280年),東吳被滅,西晉一統天下。

馬隆收復涼州的戰功很快就淹沒在其他名將滅吳統一天下的光芒之下。這樣一位收復涼州的名將在史書中雖有傳記,卻是生卒不詳,只知道收復涼州後,他一直坐鎮西北,直至病史任上。

引發秦涼之變的深層原因,西晉君臣也沒有足夠的反思。禿髮樹機能之變持續九年,直到第九年才被馬隆平定。

這很能說明問題,雖然西晉當時國力處於上升勢頭,已滅蜀國將滅東吳,軍隊的戰鬥力毋庸置疑。但顯然他們在面對西北這些完全不同於蜀吳的胡人時沒有足夠的經驗,或者說根本沒有優勢。

從某個角度來看,秦涼之變就是日後“五胡亂華”的預演。

秦涼之變——五胡亂華前的警報,西晉君臣未能引以為戒終釀成大禍

北地諸胡為何聯合起來加入禿髮樹機能叛亂?馬隆為什麼要自選勇士不用朝廷軍隊?為什麼勇士要能拉起三十六鈞的弩和四鈞的弓?為什麼交戰要使用偏箱車?

除了軍事,西晉對內附少數民族的政策等一系列的問題都是值得思索的。

可惜這些值得西晉君臣思考的大問題沒有了下文,也許都淹沒在西北已經平定和東南平定天下一統的太平盛世的假象之中了。

若西晉君臣能及時反思秦涼之變的起因,反思晉軍為何在胡兵交戰中屢戰屢敗,反思為何馬隆只用不到一年就平定的秦涼之變,也許就沒有以後的五胡亂華了。

二十多年後五胡亂華,胡人終釀成了大患,而滅亡西晉的正是匈奴人劉淵建立的漢(後改國號為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