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動亂源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張軌統治期間,涼州地區發生了粟特人反叛的事件。在前涼時代,曹氏,康氏,史氏的粟特人已經出現在了河西地區。一些後世史料追述到張軌後期有史、康二姓粟特人進出河西走廊。比如《梁書》卷一八《康絢傳》雲:“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詔於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後即以康為姓。晉時隴右亂,康氏遷於藍田”。粟特史、康二氏在永嘉之亂時進出河西,與西晉末五胡入華的時代形勢及前涼初粟特人的活動背景是相契合的。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動亂源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張軌統治期間,涼州地區發生了粟特人反叛的事件。在前涼時代,曹氏,康氏,史氏的粟特人已經出現在了河西地區。一些後世史料追述到張軌後期有史、康二姓粟特人進出河西走廊。比如《梁書》卷一八《康絢傳》雲:“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詔於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後即以康為姓。晉時隴右亂,康氏遷於藍田”。粟特史、康二氏在永嘉之亂時進出河西,與西晉末五胡入華的時代形勢及前涼初粟特人的活動背景是相契合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

308年,張軌患染風疾,口不能言。以他的次子張茂攝理州事。涼州境內的敦煌張氏與粟特裔曹氏、武威賈氏、西平麴氏與田氏等當地豪族,趁機聯合起來企圖取代張軌,以實現河西地區的本地化統治。曹祛因在朝中為尚書侍郎,能方便地向晉懷帝上奏,請求另派涼州刺史,取代病重的張軌。他自己也迅速回到河隴,出任西平太守。在這場反張軌的鬥爭中,河西豪族集團的首腦人物是敦煌大族張鎮、張越兄弟。面對河西大族的聯合逼宮,武威太守張琠遣兒子張坦赴京為張軌上表請命。經過了兩次戰役之後,張軌擊敗了叛亂,並粉碎了曹祛的餘黨的第二次叛亂。消除了涼州漢人政權從內部被外族演變的可能性。

四、自立一方

6年後張軌去世,性格溫厚的張寔繼位之後雖然在政策上依舊侍奉西晉王朝,但是隨著西晉王朝的崩潰和長安朝廷的分崩離析,張家政權也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甚至開始了對晉朝殘餘勢力的瓜分和坐等滅亡。張琠因為沒有受命進京支援而抱憾終身,遺憾而死。涼州政權的地方性逐漸體現了出來。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動亂源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張軌統治期間,涼州地區發生了粟特人反叛的事件。在前涼時代,曹氏,康氏,史氏的粟特人已經出現在了河西地區。一些後世史料追述到張軌後期有史、康二姓粟特人進出河西走廊。比如《梁書》卷一八《康絢傳》雲:“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詔於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後即以康為姓。晉時隴右亂,康氏遷於藍田”。粟特史、康二氏在永嘉之亂時進出河西,與西晉末五胡入華的時代形勢及前涼初粟特人的活動背景是相契合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

308年,張軌患染風疾,口不能言。以他的次子張茂攝理州事。涼州境內的敦煌張氏與粟特裔曹氏、武威賈氏、西平麴氏與田氏等當地豪族,趁機聯合起來企圖取代張軌,以實現河西地區的本地化統治。曹祛因在朝中為尚書侍郎,能方便地向晉懷帝上奏,請求另派涼州刺史,取代病重的張軌。他自己也迅速回到河隴,出任西平太守。在這場反張軌的鬥爭中,河西豪族集團的首腦人物是敦煌大族張鎮、張越兄弟。面對河西大族的聯合逼宮,武威太守張琠遣兒子張坦赴京為張軌上表請命。經過了兩次戰役之後,張軌擊敗了叛亂,並粉碎了曹祛的餘黨的第二次叛亂。消除了涼州漢人政權從內部被外族演變的可能性。

四、自立一方

6年後張軌去世,性格溫厚的張寔繼位之後雖然在政策上依舊侍奉西晉王朝,但是隨著西晉王朝的崩潰和長安朝廷的分崩離析,張家政權也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甚至開始了對晉朝殘餘勢力的瓜分和坐等滅亡。張琠因為沒有受命進京支援而抱憾終身,遺憾而死。涼州政權的地方性逐漸體現了出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永嘉之亂

雖然他多次派兵救援關中的西晉末代皇室,是當時西晉政府得到的唯一援軍,公元316年,趙漢政權的劉曜攻陷長安,西晉滅亡。當時西晉的南陽王司馬模之子司馬保組織流亡政府,自稱晉王,面對地方軍閥陳安和羌族的圍困,屢戰屢敗的他撤退到了上邽一帶,但是在張寔的故意冷落之下,司馬模才到前涼邊境就死去了,張氏政權趁機收編了司馬模的部下,並將他們納入了前涼的統治權。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動亂源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張軌統治期間,涼州地區發生了粟特人反叛的事件。在前涼時代,曹氏,康氏,史氏的粟特人已經出現在了河西地區。一些後世史料追述到張軌後期有史、康二姓粟特人進出河西走廊。比如《梁書》卷一八《康絢傳》雲:“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詔於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後即以康為姓。晉時隴右亂,康氏遷於藍田”。粟特史、康二氏在永嘉之亂時進出河西,與西晉末五胡入華的時代形勢及前涼初粟特人的活動背景是相契合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

308年,張軌患染風疾,口不能言。以他的次子張茂攝理州事。涼州境內的敦煌張氏與粟特裔曹氏、武威賈氏、西平麴氏與田氏等當地豪族,趁機聯合起來企圖取代張軌,以實現河西地區的本地化統治。曹祛因在朝中為尚書侍郎,能方便地向晉懷帝上奏,請求另派涼州刺史,取代病重的張軌。他自己也迅速回到河隴,出任西平太守。在這場反張軌的鬥爭中,河西豪族集團的首腦人物是敦煌大族張鎮、張越兄弟。面對河西大族的聯合逼宮,武威太守張琠遣兒子張坦赴京為張軌上表請命。經過了兩次戰役之後,張軌擊敗了叛亂,並粉碎了曹祛的餘黨的第二次叛亂。消除了涼州漢人政權從內部被外族演變的可能性。

四、自立一方

6年後張軌去世,性格溫厚的張寔繼位之後雖然在政策上依舊侍奉西晉王朝,但是隨著西晉王朝的崩潰和長安朝廷的分崩離析,張家政權也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甚至開始了對晉朝殘餘勢力的瓜分和坐等滅亡。張琠因為沒有受命進京支援而抱憾終身,遺憾而死。涼州政權的地方性逐漸體現了出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永嘉之亂

雖然他多次派兵救援關中的西晉末代皇室,是當時西晉政府得到的唯一援軍,公元316年,趙漢政權的劉曜攻陷長安,西晉滅亡。當時西晉的南陽王司馬模之子司馬保組織流亡政府,自稱晉王,面對地方軍閥陳安和羌族的圍困,屢戰屢敗的他撤退到了上邽一帶,但是在張寔的故意冷落之下,司馬模才到前涼邊境就死去了,張氏政權趁機收編了司馬模的部下,並將他們納入了前涼的統治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晉的滅亡中,也有前涼的刻意冷落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動亂源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張軌統治期間,涼州地區發生了粟特人反叛的事件。在前涼時代,曹氏,康氏,史氏的粟特人已經出現在了河西地區。一些後世史料追述到張軌後期有史、康二姓粟特人進出河西走廊。比如《梁書》卷一八《康絢傳》雲:“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詔於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後即以康為姓。晉時隴右亂,康氏遷於藍田”。粟特史、康二氏在永嘉之亂時進出河西,與西晉末五胡入華的時代形勢及前涼初粟特人的活動背景是相契合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

308年,張軌患染風疾,口不能言。以他的次子張茂攝理州事。涼州境內的敦煌張氏與粟特裔曹氏、武威賈氏、西平麴氏與田氏等當地豪族,趁機聯合起來企圖取代張軌,以實現河西地區的本地化統治。曹祛因在朝中為尚書侍郎,能方便地向晉懷帝上奏,請求另派涼州刺史,取代病重的張軌。他自己也迅速回到河隴,出任西平太守。在這場反張軌的鬥爭中,河西豪族集團的首腦人物是敦煌大族張鎮、張越兄弟。面對河西大族的聯合逼宮,武威太守張琠遣兒子張坦赴京為張軌上表請命。經過了兩次戰役之後,張軌擊敗了叛亂,並粉碎了曹祛的餘黨的第二次叛亂。消除了涼州漢人政權從內部被外族演變的可能性。

四、自立一方

6年後張軌去世,性格溫厚的張寔繼位之後雖然在政策上依舊侍奉西晉王朝,但是隨著西晉王朝的崩潰和長安朝廷的分崩離析,張家政權也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甚至開始了對晉朝殘餘勢力的瓜分和坐等滅亡。張琠因為沒有受命進京支援而抱憾終身,遺憾而死。涼州政權的地方性逐漸體現了出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永嘉之亂

雖然他多次派兵救援關中的西晉末代皇室,是當時西晉政府得到的唯一援軍,公元316年,趙漢政權的劉曜攻陷長安,西晉滅亡。當時西晉的南陽王司馬模之子司馬保組織流亡政府,自稱晉王,面對地方軍閥陳安和羌族的圍困,屢戰屢敗的他撤退到了上邽一帶,但是在張寔的故意冷落之下,司馬模才到前涼邊境就死去了,張氏政權趁機收編了司馬模的部下,並將他們納入了前涼的統治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晉的滅亡中,也有前涼的刻意冷落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同時面臨內憂外患

在第二任平西公張寔執政六年後,他為一幫左道之徒所殺。據馮培紅教授的分析,這些人很可能是來自西域和中原來此避難的祆教徒,他們以京兆人劉弘為首,在天梯第五山的粟特胡人村落裡開鑿石窟,在石窟中懸掛燈作火壇,吸引了幾千民眾前來祭拜,並宣稱劉弘應當在涼州稱王,還在民間放出了“蛇利炮,蛇利炮,公頭墜地而不覺”的讖語歌謠,舍利炮來自於梵語,指的是當時一個名叫曹舍利的粟特人。這些祆教徒用幻術在張寔在寢室裡製造了無頭人像。最後張寔的部下閻沙和牙門準備發動叛亂,擁戴劉弘,而張寔決定先下手為強,殺死了祆教徒首領劉弘,作為反擊,閻沙也做掉了張寔。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動亂源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張軌統治期間,涼州地區發生了粟特人反叛的事件。在前涼時代,曹氏,康氏,史氏的粟特人已經出現在了河西地區。一些後世史料追述到張軌後期有史、康二姓粟特人進出河西走廊。比如《梁書》卷一八《康絢傳》雲:“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詔於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後即以康為姓。晉時隴右亂,康氏遷於藍田”。粟特史、康二氏在永嘉之亂時進出河西,與西晉末五胡入華的時代形勢及前涼初粟特人的活動背景是相契合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

308年,張軌患染風疾,口不能言。以他的次子張茂攝理州事。涼州境內的敦煌張氏與粟特裔曹氏、武威賈氏、西平麴氏與田氏等當地豪族,趁機聯合起來企圖取代張軌,以實現河西地區的本地化統治。曹祛因在朝中為尚書侍郎,能方便地向晉懷帝上奏,請求另派涼州刺史,取代病重的張軌。他自己也迅速回到河隴,出任西平太守。在這場反張軌的鬥爭中,河西豪族集團的首腦人物是敦煌大族張鎮、張越兄弟。面對河西大族的聯合逼宮,武威太守張琠遣兒子張坦赴京為張軌上表請命。經過了兩次戰役之後,張軌擊敗了叛亂,並粉碎了曹祛的餘黨的第二次叛亂。消除了涼州漢人政權從內部被外族演變的可能性。

四、自立一方

6年後張軌去世,性格溫厚的張寔繼位之後雖然在政策上依舊侍奉西晉王朝,但是隨著西晉王朝的崩潰和長安朝廷的分崩離析,張家政權也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甚至開始了對晉朝殘餘勢力的瓜分和坐等滅亡。張琠因為沒有受命進京支援而抱憾終身,遺憾而死。涼州政權的地方性逐漸體現了出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永嘉之亂

雖然他多次派兵救援關中的西晉末代皇室,是當時西晉政府得到的唯一援軍,公元316年,趙漢政權的劉曜攻陷長安,西晉滅亡。當時西晉的南陽王司馬模之子司馬保組織流亡政府,自稱晉王,面對地方軍閥陳安和羌族的圍困,屢戰屢敗的他撤退到了上邽一帶,但是在張寔的故意冷落之下,司馬模才到前涼邊境就死去了,張氏政權趁機收編了司馬模的部下,並將他們納入了前涼的統治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晉的滅亡中,也有前涼的刻意冷落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同時面臨內憂外患

在第二任平西公張寔執政六年後,他為一幫左道之徒所殺。據馮培紅教授的分析,這些人很可能是來自西域和中原來此避難的祆教徒,他們以京兆人劉弘為首,在天梯第五山的粟特胡人村落裡開鑿石窟,在石窟中懸掛燈作火壇,吸引了幾千民眾前來祭拜,並宣稱劉弘應當在涼州稱王,還在民間放出了“蛇利炮,蛇利炮,公頭墜地而不覺”的讖語歌謠,舍利炮來自於梵語,指的是當時一個名叫曹舍利的粟特人。這些祆教徒用幻術在張寔在寢室裡製造了無頭人像。最後張寔的部下閻沙和牙門準備發動叛亂,擁戴劉弘,而張寔決定先下手為強,殺死了祆教徒首領劉弘,作為反擊,閻沙也做掉了張寔。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祆教祭壇

這些動亂體現出來的問題是,祆教和背後的胡族勢力正在以各種或明或暗的方式向著涼州境內滲透,在逐步動搖著政權的穩定性。在張寔被害後,弟張茂繼立。當時,前趙劉曜遣軍西攻前涼,“臨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長,以縣應曜,河西大震”。翟、石二人作為前涼的地方長官,前者出自丁零,後者為粟特人。這都在為當時的前趙政權開門揖盜。讓涼州陷入了極度的危險之中。

五、東征西討

不久之後,匈奴人的前趙王朝就開始了對前涼的武力進攻。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動亂源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張軌統治期間,涼州地區發生了粟特人反叛的事件。在前涼時代,曹氏,康氏,史氏的粟特人已經出現在了河西地區。一些後世史料追述到張軌後期有史、康二姓粟特人進出河西走廊。比如《梁書》卷一八《康絢傳》雲:“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詔於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後即以康為姓。晉時隴右亂,康氏遷於藍田”。粟特史、康二氏在永嘉之亂時進出河西,與西晉末五胡入華的時代形勢及前涼初粟特人的活動背景是相契合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

308年,張軌患染風疾,口不能言。以他的次子張茂攝理州事。涼州境內的敦煌張氏與粟特裔曹氏、武威賈氏、西平麴氏與田氏等當地豪族,趁機聯合起來企圖取代張軌,以實現河西地區的本地化統治。曹祛因在朝中為尚書侍郎,能方便地向晉懷帝上奏,請求另派涼州刺史,取代病重的張軌。他自己也迅速回到河隴,出任西平太守。在這場反張軌的鬥爭中,河西豪族集團的首腦人物是敦煌大族張鎮、張越兄弟。面對河西大族的聯合逼宮,武威太守張琠遣兒子張坦赴京為張軌上表請命。經過了兩次戰役之後,張軌擊敗了叛亂,並粉碎了曹祛的餘黨的第二次叛亂。消除了涼州漢人政權從內部被外族演變的可能性。

四、自立一方

6年後張軌去世,性格溫厚的張寔繼位之後雖然在政策上依舊侍奉西晉王朝,但是隨著西晉王朝的崩潰和長安朝廷的分崩離析,張家政權也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甚至開始了對晉朝殘餘勢力的瓜分和坐等滅亡。張琠因為沒有受命進京支援而抱憾終身,遺憾而死。涼州政權的地方性逐漸體現了出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永嘉之亂

雖然他多次派兵救援關中的西晉末代皇室,是當時西晉政府得到的唯一援軍,公元316年,趙漢政權的劉曜攻陷長安,西晉滅亡。當時西晉的南陽王司馬模之子司馬保組織流亡政府,自稱晉王,面對地方軍閥陳安和羌族的圍困,屢戰屢敗的他撤退到了上邽一帶,但是在張寔的故意冷落之下,司馬模才到前涼邊境就死去了,張氏政權趁機收編了司馬模的部下,並將他們納入了前涼的統治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晉的滅亡中,也有前涼的刻意冷落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同時面臨內憂外患

在第二任平西公張寔執政六年後,他為一幫左道之徒所殺。據馮培紅教授的分析,這些人很可能是來自西域和中原來此避難的祆教徒,他們以京兆人劉弘為首,在天梯第五山的粟特胡人村落裡開鑿石窟,在石窟中懸掛燈作火壇,吸引了幾千民眾前來祭拜,並宣稱劉弘應當在涼州稱王,還在民間放出了“蛇利炮,蛇利炮,公頭墜地而不覺”的讖語歌謠,舍利炮來自於梵語,指的是當時一個名叫曹舍利的粟特人。這些祆教徒用幻術在張寔在寢室裡製造了無頭人像。最後張寔的部下閻沙和牙門準備發動叛亂,擁戴劉弘,而張寔決定先下手為強,殺死了祆教徒首領劉弘,作為反擊,閻沙也做掉了張寔。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祆教祭壇

這些動亂體現出來的問題是,祆教和背後的胡族勢力正在以各種或明或暗的方式向著涼州境內滲透,在逐步動搖著政權的穩定性。在張寔被害後,弟張茂繼立。當時,前趙劉曜遣軍西攻前涼,“臨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長,以縣應曜,河西大震”。翟、石二人作為前涼的地方長官,前者出自丁零,後者為粟特人。這都在為當時的前趙政權開門揖盜。讓涼州陷入了極度的危險之中。

五、東征西討

不久之後,匈奴人的前趙王朝就開始了對前涼的武力進攻。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匈奴人

公元323年,前趙王朝從隴城兵分三路,兩支偏師用來牽制前涼在隴右的兵力,一路用來攻擊天水冀城,一路攻擊桑壁,而劉曜則帶著號稱28萬的大軍將戰線推進到隴右的黃河以南的地區,劉曜對此信心滿滿,聲稱自己要兵臨姑臧城下,一時間讓前涼公國上下人心惶惶。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動亂源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張軌統治期間,涼州地區發生了粟特人反叛的事件。在前涼時代,曹氏,康氏,史氏的粟特人已經出現在了河西地區。一些後世史料追述到張軌後期有史、康二姓粟特人進出河西走廊。比如《梁書》卷一八《康絢傳》雲:“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詔於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後即以康為姓。晉時隴右亂,康氏遷於藍田”。粟特史、康二氏在永嘉之亂時進出河西,與西晉末五胡入華的時代形勢及前涼初粟特人的活動背景是相契合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

308年,張軌患染風疾,口不能言。以他的次子張茂攝理州事。涼州境內的敦煌張氏與粟特裔曹氏、武威賈氏、西平麴氏與田氏等當地豪族,趁機聯合起來企圖取代張軌,以實現河西地區的本地化統治。曹祛因在朝中為尚書侍郎,能方便地向晉懷帝上奏,請求另派涼州刺史,取代病重的張軌。他自己也迅速回到河隴,出任西平太守。在這場反張軌的鬥爭中,河西豪族集團的首腦人物是敦煌大族張鎮、張越兄弟。面對河西大族的聯合逼宮,武威太守張琠遣兒子張坦赴京為張軌上表請命。經過了兩次戰役之後,張軌擊敗了叛亂,並粉碎了曹祛的餘黨的第二次叛亂。消除了涼州漢人政權從內部被外族演變的可能性。

四、自立一方

6年後張軌去世,性格溫厚的張寔繼位之後雖然在政策上依舊侍奉西晉王朝,但是隨著西晉王朝的崩潰和長安朝廷的分崩離析,張家政權也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甚至開始了對晉朝殘餘勢力的瓜分和坐等滅亡。張琠因為沒有受命進京支援而抱憾終身,遺憾而死。涼州政權的地方性逐漸體現了出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永嘉之亂

雖然他多次派兵救援關中的西晉末代皇室,是當時西晉政府得到的唯一援軍,公元316年,趙漢政權的劉曜攻陷長安,西晉滅亡。當時西晉的南陽王司馬模之子司馬保組織流亡政府,自稱晉王,面對地方軍閥陳安和羌族的圍困,屢戰屢敗的他撤退到了上邽一帶,但是在張寔的故意冷落之下,司馬模才到前涼邊境就死去了,張氏政權趁機收編了司馬模的部下,並將他們納入了前涼的統治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晉的滅亡中,也有前涼的刻意冷落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同時面臨內憂外患

在第二任平西公張寔執政六年後,他為一幫左道之徒所殺。據馮培紅教授的分析,這些人很可能是來自西域和中原來此避難的祆教徒,他們以京兆人劉弘為首,在天梯第五山的粟特胡人村落裡開鑿石窟,在石窟中懸掛燈作火壇,吸引了幾千民眾前來祭拜,並宣稱劉弘應當在涼州稱王,還在民間放出了“蛇利炮,蛇利炮,公頭墜地而不覺”的讖語歌謠,舍利炮來自於梵語,指的是當時一個名叫曹舍利的粟特人。這些祆教徒用幻術在張寔在寢室裡製造了無頭人像。最後張寔的部下閻沙和牙門準備發動叛亂,擁戴劉弘,而張寔決定先下手為強,殺死了祆教徒首領劉弘,作為反擊,閻沙也做掉了張寔。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祆教祭壇

這些動亂體現出來的問題是,祆教和背後的胡族勢力正在以各種或明或暗的方式向著涼州境內滲透,在逐步動搖著政權的穩定性。在張寔被害後,弟張茂繼立。當時,前趙劉曜遣軍西攻前涼,“臨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長,以縣應曜,河西大震”。翟、石二人作為前涼的地方長官,前者出自丁零,後者為粟特人。這都在為當時的前趙政權開門揖盜。讓涼州陷入了極度的危險之中。

五、東征西討

不久之後,匈奴人的前趙王朝就開始了對前涼的武力進攻。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匈奴人

公元323年,前趙王朝從隴城兵分三路,兩支偏師用來牽制前涼在隴右的兵力,一路用來攻擊天水冀城,一路攻擊桑壁,而劉曜則帶著號稱28萬的大軍將戰線推進到隴右的黃河以南的地區,劉曜對此信心滿滿,聲稱自己要兵臨姑臧城下,一時間讓前涼公國上下人心惶惶。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軍隊

前涼方面的參謀認為趙軍雖然聲勢比較浩大,但是主力部分依舊是內心拒絕臣服的漢人。所以參軍陳珍建議親自領兵的張茂固守姑臧東南面的石頭城,一面出動精銳部隊增援隴右,張茂當即派出精銳步騎1800人突破趙軍的圍困,火速進入冀城,黃河以南的軍民聞訊之後當即士氣大振。得益於前涼多年以來對境內少數民族的剿撫並用,這時河湟地區的羌族人為了避免前趙羯族的肆虐,也聞訊組織了輕騎兵部隊前來助戰。他們一舉攻克了南安(甘肅天水),切斷了劉曜的後路。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動亂源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張軌統治期間,涼州地區發生了粟特人反叛的事件。在前涼時代,曹氏,康氏,史氏的粟特人已經出現在了河西地區。一些後世史料追述到張軌後期有史、康二姓粟特人進出河西走廊。比如《梁書》卷一八《康絢傳》雲:“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詔於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後即以康為姓。晉時隴右亂,康氏遷於藍田”。粟特史、康二氏在永嘉之亂時進出河西,與西晉末五胡入華的時代形勢及前涼初粟特人的活動背景是相契合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

308年,張軌患染風疾,口不能言。以他的次子張茂攝理州事。涼州境內的敦煌張氏與粟特裔曹氏、武威賈氏、西平麴氏與田氏等當地豪族,趁機聯合起來企圖取代張軌,以實現河西地區的本地化統治。曹祛因在朝中為尚書侍郎,能方便地向晉懷帝上奏,請求另派涼州刺史,取代病重的張軌。他自己也迅速回到河隴,出任西平太守。在這場反張軌的鬥爭中,河西豪族集團的首腦人物是敦煌大族張鎮、張越兄弟。面對河西大族的聯合逼宮,武威太守張琠遣兒子張坦赴京為張軌上表請命。經過了兩次戰役之後,張軌擊敗了叛亂,並粉碎了曹祛的餘黨的第二次叛亂。消除了涼州漢人政權從內部被外族演變的可能性。

四、自立一方

6年後張軌去世,性格溫厚的張寔繼位之後雖然在政策上依舊侍奉西晉王朝,但是隨著西晉王朝的崩潰和長安朝廷的分崩離析,張家政權也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甚至開始了對晉朝殘餘勢力的瓜分和坐等滅亡。張琠因為沒有受命進京支援而抱憾終身,遺憾而死。涼州政權的地方性逐漸體現了出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永嘉之亂

雖然他多次派兵救援關中的西晉末代皇室,是當時西晉政府得到的唯一援軍,公元316年,趙漢政權的劉曜攻陷長安,西晉滅亡。當時西晉的南陽王司馬模之子司馬保組織流亡政府,自稱晉王,面對地方軍閥陳安和羌族的圍困,屢戰屢敗的他撤退到了上邽一帶,但是在張寔的故意冷落之下,司馬模才到前涼邊境就死去了,張氏政權趁機收編了司馬模的部下,並將他們納入了前涼的統治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晉的滅亡中,也有前涼的刻意冷落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同時面臨內憂外患

在第二任平西公張寔執政六年後,他為一幫左道之徒所殺。據馮培紅教授的分析,這些人很可能是來自西域和中原來此避難的祆教徒,他們以京兆人劉弘為首,在天梯第五山的粟特胡人村落裡開鑿石窟,在石窟中懸掛燈作火壇,吸引了幾千民眾前來祭拜,並宣稱劉弘應當在涼州稱王,還在民間放出了“蛇利炮,蛇利炮,公頭墜地而不覺”的讖語歌謠,舍利炮來自於梵語,指的是當時一個名叫曹舍利的粟特人。這些祆教徒用幻術在張寔在寢室裡製造了無頭人像。最後張寔的部下閻沙和牙門準備發動叛亂,擁戴劉弘,而張寔決定先下手為強,殺死了祆教徒首領劉弘,作為反擊,閻沙也做掉了張寔。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祆教祭壇

這些動亂體現出來的問題是,祆教和背後的胡族勢力正在以各種或明或暗的方式向著涼州境內滲透,在逐步動搖著政權的穩定性。在張寔被害後,弟張茂繼立。當時,前趙劉曜遣軍西攻前涼,“臨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長,以縣應曜,河西大震”。翟、石二人作為前涼的地方長官,前者出自丁零,後者為粟特人。這都在為當時的前趙政權開門揖盜。讓涼州陷入了極度的危險之中。

五、東征西討

不久之後,匈奴人的前趙王朝就開始了對前涼的武力進攻。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匈奴人

公元323年,前趙王朝從隴城兵分三路,兩支偏師用來牽制前涼在隴右的兵力,一路用來攻擊天水冀城,一路攻擊桑壁,而劉曜則帶著號稱28萬的大軍將戰線推進到隴右的黃河以南的地區,劉曜對此信心滿滿,聲稱自己要兵臨姑臧城下,一時間讓前涼公國上下人心惶惶。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軍隊

前涼方面的參謀認為趙軍雖然聲勢比較浩大,但是主力部分依舊是內心拒絕臣服的漢人。所以參軍陳珍建議親自領兵的張茂固守姑臧東南面的石頭城,一面出動精銳部隊增援隴右,張茂當即派出精銳步騎1800人突破趙軍的圍困,火速進入冀城,黃河以南的軍民聞訊之後當即士氣大振。得益於前涼多年以來對境內少數民族的剿撫並用,這時河湟地區的羌族人為了避免前趙羯族的肆虐,也聞訊組織了輕騎兵部隊前來助戰。他們一舉攻克了南安(甘肅天水),切斷了劉曜的後路。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疆域示意圖

不出張茂的預料,在劉曜得知前涼軍隊增援隴右和南安失守之後,意識到了戰局的微妙性,一旦自己帶領的主力軍隊在外覆滅,也就意味著其本民族的統治核心會慘遭重創,其他部族會順勢而起反抗。為了避免作為軍事支柱的本族軍事貴族大量陣亡,所以萌生了退兵之意。張茂在初步的防禦戰取得勝利之後,決定見好就收,避免深陷潛在的失敗泥潭,於是主動向前趙稱藩,為前涼爭取了足夠的生存空間和經濟積蓄。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動亂源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張軌統治期間,涼州地區發生了粟特人反叛的事件。在前涼時代,曹氏,康氏,史氏的粟特人已經出現在了河西地區。一些後世史料追述到張軌後期有史、康二姓粟特人進出河西走廊。比如《梁書》卷一八《康絢傳》雲:“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詔於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後即以康為姓。晉時隴右亂,康氏遷於藍田”。粟特史、康二氏在永嘉之亂時進出河西,與西晉末五胡入華的時代形勢及前涼初粟特人的活動背景是相契合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

308年,張軌患染風疾,口不能言。以他的次子張茂攝理州事。涼州境內的敦煌張氏與粟特裔曹氏、武威賈氏、西平麴氏與田氏等當地豪族,趁機聯合起來企圖取代張軌,以實現河西地區的本地化統治。曹祛因在朝中為尚書侍郎,能方便地向晉懷帝上奏,請求另派涼州刺史,取代病重的張軌。他自己也迅速回到河隴,出任西平太守。在這場反張軌的鬥爭中,河西豪族集團的首腦人物是敦煌大族張鎮、張越兄弟。面對河西大族的聯合逼宮,武威太守張琠遣兒子張坦赴京為張軌上表請命。經過了兩次戰役之後,張軌擊敗了叛亂,並粉碎了曹祛的餘黨的第二次叛亂。消除了涼州漢人政權從內部被外族演變的可能性。

四、自立一方

6年後張軌去世,性格溫厚的張寔繼位之後雖然在政策上依舊侍奉西晉王朝,但是隨著西晉王朝的崩潰和長安朝廷的分崩離析,張家政權也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甚至開始了對晉朝殘餘勢力的瓜分和坐等滅亡。張琠因為沒有受命進京支援而抱憾終身,遺憾而死。涼州政權的地方性逐漸體現了出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永嘉之亂

雖然他多次派兵救援關中的西晉末代皇室,是當時西晉政府得到的唯一援軍,公元316年,趙漢政權的劉曜攻陷長安,西晉滅亡。當時西晉的南陽王司馬模之子司馬保組織流亡政府,自稱晉王,面對地方軍閥陳安和羌族的圍困,屢戰屢敗的他撤退到了上邽一帶,但是在張寔的故意冷落之下,司馬模才到前涼邊境就死去了,張氏政權趁機收編了司馬模的部下,並將他們納入了前涼的統治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晉的滅亡中,也有前涼的刻意冷落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同時面臨內憂外患

在第二任平西公張寔執政六年後,他為一幫左道之徒所殺。據馮培紅教授的分析,這些人很可能是來自西域和中原來此避難的祆教徒,他們以京兆人劉弘為首,在天梯第五山的粟特胡人村落裡開鑿石窟,在石窟中懸掛燈作火壇,吸引了幾千民眾前來祭拜,並宣稱劉弘應當在涼州稱王,還在民間放出了“蛇利炮,蛇利炮,公頭墜地而不覺”的讖語歌謠,舍利炮來自於梵語,指的是當時一個名叫曹舍利的粟特人。這些祆教徒用幻術在張寔在寢室裡製造了無頭人像。最後張寔的部下閻沙和牙門準備發動叛亂,擁戴劉弘,而張寔決定先下手為強,殺死了祆教徒首領劉弘,作為反擊,閻沙也做掉了張寔。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祆教祭壇

這些動亂體現出來的問題是,祆教和背後的胡族勢力正在以各種或明或暗的方式向著涼州境內滲透,在逐步動搖著政權的穩定性。在張寔被害後,弟張茂繼立。當時,前趙劉曜遣軍西攻前涼,“臨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長,以縣應曜,河西大震”。翟、石二人作為前涼的地方長官,前者出自丁零,後者為粟特人。這都在為當時的前趙政權開門揖盜。讓涼州陷入了極度的危險之中。

五、東征西討

不久之後,匈奴人的前趙王朝就開始了對前涼的武力進攻。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匈奴人

公元323年,前趙王朝從隴城兵分三路,兩支偏師用來牽制前涼在隴右的兵力,一路用來攻擊天水冀城,一路攻擊桑壁,而劉曜則帶著號稱28萬的大軍將戰線推進到隴右的黃河以南的地區,劉曜對此信心滿滿,聲稱自己要兵臨姑臧城下,一時間讓前涼公國上下人心惶惶。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軍隊

前涼方面的參謀認為趙軍雖然聲勢比較浩大,但是主力部分依舊是內心拒絕臣服的漢人。所以參軍陳珍建議親自領兵的張茂固守姑臧東南面的石頭城,一面出動精銳部隊增援隴右,張茂當即派出精銳步騎1800人突破趙軍的圍困,火速進入冀城,黃河以南的軍民聞訊之後當即士氣大振。得益於前涼多年以來對境內少數民族的剿撫並用,這時河湟地區的羌族人為了避免前趙羯族的肆虐,也聞訊組織了輕騎兵部隊前來助戰。他們一舉攻克了南安(甘肅天水),切斷了劉曜的後路。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疆域示意圖

不出張茂的預料,在劉曜得知前涼軍隊增援隴右和南安失守之後,意識到了戰局的微妙性,一旦自己帶領的主力軍隊在外覆滅,也就意味著其本民族的統治核心會慘遭重創,其他部族會順勢而起反抗。為了避免作為軍事支柱的本族軍事貴族大量陣亡,所以萌生了退兵之意。張茂在初步的防禦戰取得勝利之後,決定見好就收,避免深陷潛在的失敗泥潭,於是主動向前趙稱藩,為前涼爭取了足夠的生存空間和經濟積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適合農牧

張茂雖然只統治了5年,但是對劉曜作戰的勝利實在是不可抹殺的功績;隨後即位的第四代平西公是張駿。此人雖然年少時胡作非為,喜歡去民間沾花惹草,但是他並不是單純的紈絝子弟,少年時在民間遊蕩的同時又熟知人間疾苦,瞭解了民眾的困難和訴求。對內他一面彈壓並利用豪強,一面親自耕田勞作,勸課農桑。憑藉著涼州優良的地理環境和在外的聲望,涼州繼續招撫各地的流民和漢人遺民,一面彈壓了西域的戍己校尉趙貞的叛亂,叛亂的原因是他認為涼州沒有尊奉西晉為正統,有割據自立的嫌疑。但這也證明了前涼的自立傾向。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動亂源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張軌統治期間,涼州地區發生了粟特人反叛的事件。在前涼時代,曹氏,康氏,史氏的粟特人已經出現在了河西地區。一些後世史料追述到張軌後期有史、康二姓粟特人進出河西走廊。比如《梁書》卷一八《康絢傳》雲:“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詔於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後即以康為姓。晉時隴右亂,康氏遷於藍田”。粟特史、康二氏在永嘉之亂時進出河西,與西晉末五胡入華的時代形勢及前涼初粟特人的活動背景是相契合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

308年,張軌患染風疾,口不能言。以他的次子張茂攝理州事。涼州境內的敦煌張氏與粟特裔曹氏、武威賈氏、西平麴氏與田氏等當地豪族,趁機聯合起來企圖取代張軌,以實現河西地區的本地化統治。曹祛因在朝中為尚書侍郎,能方便地向晉懷帝上奏,請求另派涼州刺史,取代病重的張軌。他自己也迅速回到河隴,出任西平太守。在這場反張軌的鬥爭中,河西豪族集團的首腦人物是敦煌大族張鎮、張越兄弟。面對河西大族的聯合逼宮,武威太守張琠遣兒子張坦赴京為張軌上表請命。經過了兩次戰役之後,張軌擊敗了叛亂,並粉碎了曹祛的餘黨的第二次叛亂。消除了涼州漢人政權從內部被外族演變的可能性。

四、自立一方

6年後張軌去世,性格溫厚的張寔繼位之後雖然在政策上依舊侍奉西晉王朝,但是隨著西晉王朝的崩潰和長安朝廷的分崩離析,張家政權也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甚至開始了對晉朝殘餘勢力的瓜分和坐等滅亡。張琠因為沒有受命進京支援而抱憾終身,遺憾而死。涼州政權的地方性逐漸體現了出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永嘉之亂

雖然他多次派兵救援關中的西晉末代皇室,是當時西晉政府得到的唯一援軍,公元316年,趙漢政權的劉曜攻陷長安,西晉滅亡。當時西晉的南陽王司馬模之子司馬保組織流亡政府,自稱晉王,面對地方軍閥陳安和羌族的圍困,屢戰屢敗的他撤退到了上邽一帶,但是在張寔的故意冷落之下,司馬模才到前涼邊境就死去了,張氏政權趁機收編了司馬模的部下,並將他們納入了前涼的統治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晉的滅亡中,也有前涼的刻意冷落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同時面臨內憂外患

在第二任平西公張寔執政六年後,他為一幫左道之徒所殺。據馮培紅教授的分析,這些人很可能是來自西域和中原來此避難的祆教徒,他們以京兆人劉弘為首,在天梯第五山的粟特胡人村落裡開鑿石窟,在石窟中懸掛燈作火壇,吸引了幾千民眾前來祭拜,並宣稱劉弘應當在涼州稱王,還在民間放出了“蛇利炮,蛇利炮,公頭墜地而不覺”的讖語歌謠,舍利炮來自於梵語,指的是當時一個名叫曹舍利的粟特人。這些祆教徒用幻術在張寔在寢室裡製造了無頭人像。最後張寔的部下閻沙和牙門準備發動叛亂,擁戴劉弘,而張寔決定先下手為強,殺死了祆教徒首領劉弘,作為反擊,閻沙也做掉了張寔。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祆教祭壇

這些動亂體現出來的問題是,祆教和背後的胡族勢力正在以各種或明或暗的方式向著涼州境內滲透,在逐步動搖著政權的穩定性。在張寔被害後,弟張茂繼立。當時,前趙劉曜遣軍西攻前涼,“臨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長,以縣應曜,河西大震”。翟、石二人作為前涼的地方長官,前者出自丁零,後者為粟特人。這都在為當時的前趙政權開門揖盜。讓涼州陷入了極度的危險之中。

五、東征西討

不久之後,匈奴人的前趙王朝就開始了對前涼的武力進攻。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匈奴人

公元323年,前趙王朝從隴城兵分三路,兩支偏師用來牽制前涼在隴右的兵力,一路用來攻擊天水冀城,一路攻擊桑壁,而劉曜則帶著號稱28萬的大軍將戰線推進到隴右的黃河以南的地區,劉曜對此信心滿滿,聲稱自己要兵臨姑臧城下,一時間讓前涼公國上下人心惶惶。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軍隊

前涼方面的參謀認為趙軍雖然聲勢比較浩大,但是主力部分依舊是內心拒絕臣服的漢人。所以參軍陳珍建議親自領兵的張茂固守姑臧東南面的石頭城,一面出動精銳部隊增援隴右,張茂當即派出精銳步騎1800人突破趙軍的圍困,火速進入冀城,黃河以南的軍民聞訊之後當即士氣大振。得益於前涼多年以來對境內少數民族的剿撫並用,這時河湟地區的羌族人為了避免前趙羯族的肆虐,也聞訊組織了輕騎兵部隊前來助戰。他們一舉攻克了南安(甘肅天水),切斷了劉曜的後路。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疆域示意圖

不出張茂的預料,在劉曜得知前涼軍隊增援隴右和南安失守之後,意識到了戰局的微妙性,一旦自己帶領的主力軍隊在外覆滅,也就意味著其本民族的統治核心會慘遭重創,其他部族會順勢而起反抗。為了避免作為軍事支柱的本族軍事貴族大量陣亡,所以萌生了退兵之意。張茂在初步的防禦戰取得勝利之後,決定見好就收,避免深陷潛在的失敗泥潭,於是主動向前趙稱藩,為前涼爭取了足夠的生存空間和經濟積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適合農牧

張茂雖然只統治了5年,但是對劉曜作戰的勝利實在是不可抹殺的功績;隨後即位的第四代平西公是張駿。此人雖然年少時胡作非為,喜歡去民間沾花惹草,但是他並不是單純的紈絝子弟,少年時在民間遊蕩的同時又熟知人間疾苦,瞭解了民眾的困難和訴求。對內他一面彈壓並利用豪強,一面親自耕田勞作,勸課農桑。憑藉著涼州優良的地理環境和在外的聲望,涼州繼續招撫各地的流民和漢人遺民,一面彈壓了西域的戍己校尉趙貞的叛亂,叛亂的原因是他認為涼州沒有尊奉西晉為正統,有割據自立的嫌疑。但這也證明了前涼的自立傾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趁機向東進取

公元327年,在得知前趙君主的主力在關東被後趙擊敗的情報,張駿削去了前趙賜予的涼王稱號,宣佈自己為復晉大將軍和涼州牧,趁著中原改朝換代的時機向前趙出擊。張駿派遣武威太守竇濤,金城太守張閬,武興太守辛巖等人帶領涼州的郡國之兵攻擊前趙佔領的前涼秦州州郡。這次作戰還是以羌人為主力軍隊,“我握兵數萬,借氐羌之銳利,宜速戰滅之。”

但是這次前涼軍卻犯下了與之前前趙軍隊類似的錯誤,雖然劉曜的兒子手下都是羯趙政權的精兵,但是他深知涼軍精銳盡出,貌似強勁但是後勤壓力巨大,於是選擇了修建城壘與前涼軍對峙。而前涼軍隊自恃人數佔據優勢而大意輕敵,結果運糧路線和盛產糧食的金城地區,被前趙精騎截斷,聽聞前線作戰不利的涼軍中的羌胡部隊聽聞戰報後擾亂軍心,主動撤出戰場。在趙軍的大肆追擊之下,涼軍損失2萬人,前涼全國之兵才10萬人,相當於前涼全國兵力的五分之一,前涼奪回的河南之地再次遭到了前趙的佔領。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動亂源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張軌統治期間,涼州地區發生了粟特人反叛的事件。在前涼時代,曹氏,康氏,史氏的粟特人已經出現在了河西地區。一些後世史料追述到張軌後期有史、康二姓粟特人進出河西走廊。比如《梁書》卷一八《康絢傳》雲:“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詔於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後即以康為姓。晉時隴右亂,康氏遷於藍田”。粟特史、康二氏在永嘉之亂時進出河西,與西晉末五胡入華的時代形勢及前涼初粟特人的活動背景是相契合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

308年,張軌患染風疾,口不能言。以他的次子張茂攝理州事。涼州境內的敦煌張氏與粟特裔曹氏、武威賈氏、西平麴氏與田氏等當地豪族,趁機聯合起來企圖取代張軌,以實現河西地區的本地化統治。曹祛因在朝中為尚書侍郎,能方便地向晉懷帝上奏,請求另派涼州刺史,取代病重的張軌。他自己也迅速回到河隴,出任西平太守。在這場反張軌的鬥爭中,河西豪族集團的首腦人物是敦煌大族張鎮、張越兄弟。面對河西大族的聯合逼宮,武威太守張琠遣兒子張坦赴京為張軌上表請命。經過了兩次戰役之後,張軌擊敗了叛亂,並粉碎了曹祛的餘黨的第二次叛亂。消除了涼州漢人政權從內部被外族演變的可能性。

四、自立一方

6年後張軌去世,性格溫厚的張寔繼位之後雖然在政策上依舊侍奉西晉王朝,但是隨著西晉王朝的崩潰和長安朝廷的分崩離析,張家政權也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甚至開始了對晉朝殘餘勢力的瓜分和坐等滅亡。張琠因為沒有受命進京支援而抱憾終身,遺憾而死。涼州政權的地方性逐漸體現了出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永嘉之亂

雖然他多次派兵救援關中的西晉末代皇室,是當時西晉政府得到的唯一援軍,公元316年,趙漢政權的劉曜攻陷長安,西晉滅亡。當時西晉的南陽王司馬模之子司馬保組織流亡政府,自稱晉王,面對地方軍閥陳安和羌族的圍困,屢戰屢敗的他撤退到了上邽一帶,但是在張寔的故意冷落之下,司馬模才到前涼邊境就死去了,張氏政權趁機收編了司馬模的部下,並將他們納入了前涼的統治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晉的滅亡中,也有前涼的刻意冷落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同時面臨內憂外患

在第二任平西公張寔執政六年後,他為一幫左道之徒所殺。據馮培紅教授的分析,這些人很可能是來自西域和中原來此避難的祆教徒,他們以京兆人劉弘為首,在天梯第五山的粟特胡人村落裡開鑿石窟,在石窟中懸掛燈作火壇,吸引了幾千民眾前來祭拜,並宣稱劉弘應當在涼州稱王,還在民間放出了“蛇利炮,蛇利炮,公頭墜地而不覺”的讖語歌謠,舍利炮來自於梵語,指的是當時一個名叫曹舍利的粟特人。這些祆教徒用幻術在張寔在寢室裡製造了無頭人像。最後張寔的部下閻沙和牙門準備發動叛亂,擁戴劉弘,而張寔決定先下手為強,殺死了祆教徒首領劉弘,作為反擊,閻沙也做掉了張寔。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祆教祭壇

這些動亂體現出來的問題是,祆教和背後的胡族勢力正在以各種或明或暗的方式向著涼州境內滲透,在逐步動搖著政權的穩定性。在張寔被害後,弟張茂繼立。當時,前趙劉曜遣軍西攻前涼,“臨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長,以縣應曜,河西大震”。翟、石二人作為前涼的地方長官,前者出自丁零,後者為粟特人。這都在為當時的前趙政權開門揖盜。讓涼州陷入了極度的危險之中。

五、東征西討

不久之後,匈奴人的前趙王朝就開始了對前涼的武力進攻。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匈奴人

公元323年,前趙王朝從隴城兵分三路,兩支偏師用來牽制前涼在隴右的兵力,一路用來攻擊天水冀城,一路攻擊桑壁,而劉曜則帶著號稱28萬的大軍將戰線推進到隴右的黃河以南的地區,劉曜對此信心滿滿,聲稱自己要兵臨姑臧城下,一時間讓前涼公國上下人心惶惶。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軍隊

前涼方面的參謀認為趙軍雖然聲勢比較浩大,但是主力部分依舊是內心拒絕臣服的漢人。所以參軍陳珍建議親自領兵的張茂固守姑臧東南面的石頭城,一面出動精銳部隊增援隴右,張茂當即派出精銳步騎1800人突破趙軍的圍困,火速進入冀城,黃河以南的軍民聞訊之後當即士氣大振。得益於前涼多年以來對境內少數民族的剿撫並用,這時河湟地區的羌族人為了避免前趙羯族的肆虐,也聞訊組織了輕騎兵部隊前來助戰。他們一舉攻克了南安(甘肅天水),切斷了劉曜的後路。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疆域示意圖

不出張茂的預料,在劉曜得知前涼軍隊增援隴右和南安失守之後,意識到了戰局的微妙性,一旦自己帶領的主力軍隊在外覆滅,也就意味著其本民族的統治核心會慘遭重創,其他部族會順勢而起反抗。為了避免作為軍事支柱的本族軍事貴族大量陣亡,所以萌生了退兵之意。張茂在初步的防禦戰取得勝利之後,決定見好就收,避免深陷潛在的失敗泥潭,於是主動向前趙稱藩,為前涼爭取了足夠的生存空間和經濟積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適合農牧

張茂雖然只統治了5年,但是對劉曜作戰的勝利實在是不可抹殺的功績;隨後即位的第四代平西公是張駿。此人雖然年少時胡作非為,喜歡去民間沾花惹草,但是他並不是單純的紈絝子弟,少年時在民間遊蕩的同時又熟知人間疾苦,瞭解了民眾的困難和訴求。對內他一面彈壓並利用豪強,一面親自耕田勞作,勸課農桑。憑藉著涼州優良的地理環境和在外的聲望,涼州繼續招撫各地的流民和漢人遺民,一面彈壓了西域的戍己校尉趙貞的叛亂,叛亂的原因是他認為涼州沒有尊奉西晉為正統,有割據自立的嫌疑。但這也證明了前涼的自立傾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趁機向東進取

公元327年,在得知前趙君主的主力在關東被後趙擊敗的情報,張駿削去了前趙賜予的涼王稱號,宣佈自己為復晉大將軍和涼州牧,趁著中原改朝換代的時機向前趙出擊。張駿派遣武威太守竇濤,金城太守張閬,武興太守辛巖等人帶領涼州的郡國之兵攻擊前趙佔領的前涼秦州州郡。這次作戰還是以羌人為主力軍隊,“我握兵數萬,借氐羌之銳利,宜速戰滅之。”

但是這次前涼軍卻犯下了與之前前趙軍隊類似的錯誤,雖然劉曜的兒子手下都是羯趙政權的精兵,但是他深知涼軍精銳盡出,貌似強勁但是後勤壓力巨大,於是選擇了修建城壘與前涼軍對峙。而前涼軍隊自恃人數佔據優勢而大意輕敵,結果運糧路線和盛產糧食的金城地區,被前趙精騎截斷,聽聞前線作戰不利的涼軍中的羌胡部隊聽聞戰報後擾亂軍心,主動撤出戰場。在趙軍的大肆追擊之下,涼軍損失2萬人,前涼全國之兵才10萬人,相當於前涼全國兵力的五分之一,前涼奪回的河南之地再次遭到了前趙的佔領。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諸國的地圖

雖然與前趙作戰不利,但這已經是前趙的垂死掙扎了。於是張氏趁著中原改朝換代,大膽的出兵遠征,樹立前涼在西域的地位。經過一番激戰之後,前涼的遠征軍先後擊敗鄯善,焉耆,于闐,龜茲等主要的西域城邦,並迫使他們成為前涼的屬國,定期給張氏家族進貢,和漢代類似,前涼在金城設置了戍己校尉營,在樓蘭和玉門關之間設置了西域都護府,歸屬高昌郡管轄。到了後來,前涼的最大管轄範圍甚至蔓延到了蔥嶺腳下。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動亂源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張軌統治期間,涼州地區發生了粟特人反叛的事件。在前涼時代,曹氏,康氏,史氏的粟特人已經出現在了河西地區。一些後世史料追述到張軌後期有史、康二姓粟特人進出河西走廊。比如《梁書》卷一八《康絢傳》雲:“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詔於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後即以康為姓。晉時隴右亂,康氏遷於藍田”。粟特史、康二氏在永嘉之亂時進出河西,與西晉末五胡入華的時代形勢及前涼初粟特人的活動背景是相契合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

308年,張軌患染風疾,口不能言。以他的次子張茂攝理州事。涼州境內的敦煌張氏與粟特裔曹氏、武威賈氏、西平麴氏與田氏等當地豪族,趁機聯合起來企圖取代張軌,以實現河西地區的本地化統治。曹祛因在朝中為尚書侍郎,能方便地向晉懷帝上奏,請求另派涼州刺史,取代病重的張軌。他自己也迅速回到河隴,出任西平太守。在這場反張軌的鬥爭中,河西豪族集團的首腦人物是敦煌大族張鎮、張越兄弟。面對河西大族的聯合逼宮,武威太守張琠遣兒子張坦赴京為張軌上表請命。經過了兩次戰役之後,張軌擊敗了叛亂,並粉碎了曹祛的餘黨的第二次叛亂。消除了涼州漢人政權從內部被外族演變的可能性。

四、自立一方

6年後張軌去世,性格溫厚的張寔繼位之後雖然在政策上依舊侍奉西晉王朝,但是隨著西晉王朝的崩潰和長安朝廷的分崩離析,張家政權也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甚至開始了對晉朝殘餘勢力的瓜分和坐等滅亡。張琠因為沒有受命進京支援而抱憾終身,遺憾而死。涼州政權的地方性逐漸體現了出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永嘉之亂

雖然他多次派兵救援關中的西晉末代皇室,是當時西晉政府得到的唯一援軍,公元316年,趙漢政權的劉曜攻陷長安,西晉滅亡。當時西晉的南陽王司馬模之子司馬保組織流亡政府,自稱晉王,面對地方軍閥陳安和羌族的圍困,屢戰屢敗的他撤退到了上邽一帶,但是在張寔的故意冷落之下,司馬模才到前涼邊境就死去了,張氏政權趁機收編了司馬模的部下,並將他們納入了前涼的統治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晉的滅亡中,也有前涼的刻意冷落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同時面臨內憂外患

在第二任平西公張寔執政六年後,他為一幫左道之徒所殺。據馮培紅教授的分析,這些人很可能是來自西域和中原來此避難的祆教徒,他們以京兆人劉弘為首,在天梯第五山的粟特胡人村落裡開鑿石窟,在石窟中懸掛燈作火壇,吸引了幾千民眾前來祭拜,並宣稱劉弘應當在涼州稱王,還在民間放出了“蛇利炮,蛇利炮,公頭墜地而不覺”的讖語歌謠,舍利炮來自於梵語,指的是當時一個名叫曹舍利的粟特人。這些祆教徒用幻術在張寔在寢室裡製造了無頭人像。最後張寔的部下閻沙和牙門準備發動叛亂,擁戴劉弘,而張寔決定先下手為強,殺死了祆教徒首領劉弘,作為反擊,閻沙也做掉了張寔。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祆教祭壇

這些動亂體現出來的問題是,祆教和背後的胡族勢力正在以各種或明或暗的方式向著涼州境內滲透,在逐步動搖著政權的穩定性。在張寔被害後,弟張茂繼立。當時,前趙劉曜遣軍西攻前涼,“臨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長,以縣應曜,河西大震”。翟、石二人作為前涼的地方長官,前者出自丁零,後者為粟特人。這都在為當時的前趙政權開門揖盜。讓涼州陷入了極度的危險之中。

五、東征西討

不久之後,匈奴人的前趙王朝就開始了對前涼的武力進攻。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匈奴人

公元323年,前趙王朝從隴城兵分三路,兩支偏師用來牽制前涼在隴右的兵力,一路用來攻擊天水冀城,一路攻擊桑壁,而劉曜則帶著號稱28萬的大軍將戰線推進到隴右的黃河以南的地區,劉曜對此信心滿滿,聲稱自己要兵臨姑臧城下,一時間讓前涼公國上下人心惶惶。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軍隊

前涼方面的參謀認為趙軍雖然聲勢比較浩大,但是主力部分依舊是內心拒絕臣服的漢人。所以參軍陳珍建議親自領兵的張茂固守姑臧東南面的石頭城,一面出動精銳部隊增援隴右,張茂當即派出精銳步騎1800人突破趙軍的圍困,火速進入冀城,黃河以南的軍民聞訊之後當即士氣大振。得益於前涼多年以來對境內少數民族的剿撫並用,這時河湟地區的羌族人為了避免前趙羯族的肆虐,也聞訊組織了輕騎兵部隊前來助戰。他們一舉攻克了南安(甘肅天水),切斷了劉曜的後路。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疆域示意圖

不出張茂的預料,在劉曜得知前涼軍隊增援隴右和南安失守之後,意識到了戰局的微妙性,一旦自己帶領的主力軍隊在外覆滅,也就意味著其本民族的統治核心會慘遭重創,其他部族會順勢而起反抗。為了避免作為軍事支柱的本族軍事貴族大量陣亡,所以萌生了退兵之意。張茂在初步的防禦戰取得勝利之後,決定見好就收,避免深陷潛在的失敗泥潭,於是主動向前趙稱藩,為前涼爭取了足夠的生存空間和經濟積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適合農牧

張茂雖然只統治了5年,但是對劉曜作戰的勝利實在是不可抹殺的功績;隨後即位的第四代平西公是張駿。此人雖然年少時胡作非為,喜歡去民間沾花惹草,但是他並不是單純的紈絝子弟,少年時在民間遊蕩的同時又熟知人間疾苦,瞭解了民眾的困難和訴求。對內他一面彈壓並利用豪強,一面親自耕田勞作,勸課農桑。憑藉著涼州優良的地理環境和在外的聲望,涼州繼續招撫各地的流民和漢人遺民,一面彈壓了西域的戍己校尉趙貞的叛亂,叛亂的原因是他認為涼州沒有尊奉西晉為正統,有割據自立的嫌疑。但這也證明了前涼的自立傾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趁機向東進取

公元327年,在得知前趙君主的主力在關東被後趙擊敗的情報,張駿削去了前趙賜予的涼王稱號,宣佈自己為復晉大將軍和涼州牧,趁著中原改朝換代的時機向前趙出擊。張駿派遣武威太守竇濤,金城太守張閬,武興太守辛巖等人帶領涼州的郡國之兵攻擊前趙佔領的前涼秦州州郡。這次作戰還是以羌人為主力軍隊,“我握兵數萬,借氐羌之銳利,宜速戰滅之。”

但是這次前涼軍卻犯下了與之前前趙軍隊類似的錯誤,雖然劉曜的兒子手下都是羯趙政權的精兵,但是他深知涼軍精銳盡出,貌似強勁但是後勤壓力巨大,於是選擇了修建城壘與前涼軍對峙。而前涼軍隊自恃人數佔據優勢而大意輕敵,結果運糧路線和盛產糧食的金城地區,被前趙精騎截斷,聽聞前線作戰不利的涼軍中的羌胡部隊聽聞戰報後擾亂軍心,主動撤出戰場。在趙軍的大肆追擊之下,涼軍損失2萬人,前涼全國之兵才10萬人,相當於前涼全國兵力的五分之一,前涼奪回的河南之地再次遭到了前趙的佔領。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諸國的地圖

雖然與前趙作戰不利,但這已經是前趙的垂死掙扎了。於是張氏趁著中原改朝換代,大膽的出兵遠征,樹立前涼在西域的地位。經過一番激戰之後,前涼的遠征軍先後擊敗鄯善,焉耆,于闐,龜茲等主要的西域城邦,並迫使他們成為前涼的屬國,定期給張氏家族進貢,和漢代類似,前涼在金城設置了戍己校尉營,在樓蘭和玉門關之間設置了西域都護府,歸屬高昌郡管轄。到了後來,前涼的最大管轄範圍甚至蔓延到了蔥嶺腳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為前涼帶來了財富和兵力

張氏從此可以從西域獲得穩定的貿易收入,貢品收入,在關鍵的時刻甚至可以調動城郭諸國的兵力助戰。這無疑增加前涼的戰略縱深和經濟後盾,有利於前涼與中原胡族政權的長期對抗。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動亂源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張軌統治期間,涼州地區發生了粟特人反叛的事件。在前涼時代,曹氏,康氏,史氏的粟特人已經出現在了河西地區。一些後世史料追述到張軌後期有史、康二姓粟特人進出河西走廊。比如《梁書》卷一八《康絢傳》雲:“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詔於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後即以康為姓。晉時隴右亂,康氏遷於藍田”。粟特史、康二氏在永嘉之亂時進出河西,與西晉末五胡入華的時代形勢及前涼初粟特人的活動背景是相契合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

308年,張軌患染風疾,口不能言。以他的次子張茂攝理州事。涼州境內的敦煌張氏與粟特裔曹氏、武威賈氏、西平麴氏與田氏等當地豪族,趁機聯合起來企圖取代張軌,以實現河西地區的本地化統治。曹祛因在朝中為尚書侍郎,能方便地向晉懷帝上奏,請求另派涼州刺史,取代病重的張軌。他自己也迅速回到河隴,出任西平太守。在這場反張軌的鬥爭中,河西豪族集團的首腦人物是敦煌大族張鎮、張越兄弟。面對河西大族的聯合逼宮,武威太守張琠遣兒子張坦赴京為張軌上表請命。經過了兩次戰役之後,張軌擊敗了叛亂,並粉碎了曹祛的餘黨的第二次叛亂。消除了涼州漢人政權從內部被外族演變的可能性。

四、自立一方

6年後張軌去世,性格溫厚的張寔繼位之後雖然在政策上依舊侍奉西晉王朝,但是隨著西晉王朝的崩潰和長安朝廷的分崩離析,張家政權也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甚至開始了對晉朝殘餘勢力的瓜分和坐等滅亡。張琠因為沒有受命進京支援而抱憾終身,遺憾而死。涼州政權的地方性逐漸體現了出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永嘉之亂

雖然他多次派兵救援關中的西晉末代皇室,是當時西晉政府得到的唯一援軍,公元316年,趙漢政權的劉曜攻陷長安,西晉滅亡。當時西晉的南陽王司馬模之子司馬保組織流亡政府,自稱晉王,面對地方軍閥陳安和羌族的圍困,屢戰屢敗的他撤退到了上邽一帶,但是在張寔的故意冷落之下,司馬模才到前涼邊境就死去了,張氏政權趁機收編了司馬模的部下,並將他們納入了前涼的統治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晉的滅亡中,也有前涼的刻意冷落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同時面臨內憂外患

在第二任平西公張寔執政六年後,他為一幫左道之徒所殺。據馮培紅教授的分析,這些人很可能是來自西域和中原來此避難的祆教徒,他們以京兆人劉弘為首,在天梯第五山的粟特胡人村落裡開鑿石窟,在石窟中懸掛燈作火壇,吸引了幾千民眾前來祭拜,並宣稱劉弘應當在涼州稱王,還在民間放出了“蛇利炮,蛇利炮,公頭墜地而不覺”的讖語歌謠,舍利炮來自於梵語,指的是當時一個名叫曹舍利的粟特人。這些祆教徒用幻術在張寔在寢室裡製造了無頭人像。最後張寔的部下閻沙和牙門準備發動叛亂,擁戴劉弘,而張寔決定先下手為強,殺死了祆教徒首領劉弘,作為反擊,閻沙也做掉了張寔。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祆教祭壇

這些動亂體現出來的問題是,祆教和背後的胡族勢力正在以各種或明或暗的方式向著涼州境內滲透,在逐步動搖著政權的穩定性。在張寔被害後,弟張茂繼立。當時,前趙劉曜遣軍西攻前涼,“臨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長,以縣應曜,河西大震”。翟、石二人作為前涼的地方長官,前者出自丁零,後者為粟特人。這都在為當時的前趙政權開門揖盜。讓涼州陷入了極度的危險之中。

五、東征西討

不久之後,匈奴人的前趙王朝就開始了對前涼的武力進攻。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匈奴人

公元323年,前趙王朝從隴城兵分三路,兩支偏師用來牽制前涼在隴右的兵力,一路用來攻擊天水冀城,一路攻擊桑壁,而劉曜則帶著號稱28萬的大軍將戰線推進到隴右的黃河以南的地區,劉曜對此信心滿滿,聲稱自己要兵臨姑臧城下,一時間讓前涼公國上下人心惶惶。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軍隊

前涼方面的參謀認為趙軍雖然聲勢比較浩大,但是主力部分依舊是內心拒絕臣服的漢人。所以參軍陳珍建議親自領兵的張茂固守姑臧東南面的石頭城,一面出動精銳部隊增援隴右,張茂當即派出精銳步騎1800人突破趙軍的圍困,火速進入冀城,黃河以南的軍民聞訊之後當即士氣大振。得益於前涼多年以來對境內少數民族的剿撫並用,這時河湟地區的羌族人為了避免前趙羯族的肆虐,也聞訊組織了輕騎兵部隊前來助戰。他們一舉攻克了南安(甘肅天水),切斷了劉曜的後路。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疆域示意圖

不出張茂的預料,在劉曜得知前涼軍隊增援隴右和南安失守之後,意識到了戰局的微妙性,一旦自己帶領的主力軍隊在外覆滅,也就意味著其本民族的統治核心會慘遭重創,其他部族會順勢而起反抗。為了避免作為軍事支柱的本族軍事貴族大量陣亡,所以萌生了退兵之意。張茂在初步的防禦戰取得勝利之後,決定見好就收,避免深陷潛在的失敗泥潭,於是主動向前趙稱藩,為前涼爭取了足夠的生存空間和經濟積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適合農牧

張茂雖然只統治了5年,但是對劉曜作戰的勝利實在是不可抹殺的功績;隨後即位的第四代平西公是張駿。此人雖然年少時胡作非為,喜歡去民間沾花惹草,但是他並不是單純的紈絝子弟,少年時在民間遊蕩的同時又熟知人間疾苦,瞭解了民眾的困難和訴求。對內他一面彈壓並利用豪強,一面親自耕田勞作,勸課農桑。憑藉著涼州優良的地理環境和在外的聲望,涼州繼續招撫各地的流民和漢人遺民,一面彈壓了西域的戍己校尉趙貞的叛亂,叛亂的原因是他認為涼州沒有尊奉西晉為正統,有割據自立的嫌疑。但這也證明了前涼的自立傾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趁機向東進取

公元327年,在得知前趙君主的主力在關東被後趙擊敗的情報,張駿削去了前趙賜予的涼王稱號,宣佈自己為復晉大將軍和涼州牧,趁著中原改朝換代的時機向前趙出擊。張駿派遣武威太守竇濤,金城太守張閬,武興太守辛巖等人帶領涼州的郡國之兵攻擊前趙佔領的前涼秦州州郡。這次作戰還是以羌人為主力軍隊,“我握兵數萬,借氐羌之銳利,宜速戰滅之。”

但是這次前涼軍卻犯下了與之前前趙軍隊類似的錯誤,雖然劉曜的兒子手下都是羯趙政權的精兵,但是他深知涼軍精銳盡出,貌似強勁但是後勤壓力巨大,於是選擇了修建城壘與前涼軍對峙。而前涼軍隊自恃人數佔據優勢而大意輕敵,結果運糧路線和盛產糧食的金城地區,被前趙精騎截斷,聽聞前線作戰不利的涼軍中的羌胡部隊聽聞戰報後擾亂軍心,主動撤出戰場。在趙軍的大肆追擊之下,涼軍損失2萬人,前涼全國之兵才10萬人,相當於前涼全國兵力的五分之一,前涼奪回的河南之地再次遭到了前趙的佔領。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諸國的地圖

雖然與前趙作戰不利,但這已經是前趙的垂死掙扎了。於是張氏趁著中原改朝換代,大膽的出兵遠征,樹立前涼在西域的地位。經過一番激戰之後,前涼的遠征軍先後擊敗鄯善,焉耆,于闐,龜茲等主要的西域城邦,並迫使他們成為前涼的屬國,定期給張氏家族進貢,和漢代類似,前涼在金城設置了戍己校尉營,在樓蘭和玉門關之間設置了西域都護府,歸屬高昌郡管轄。到了後來,前涼的最大管轄範圍甚至蔓延到了蔥嶺腳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為前涼帶來了財富和兵力

張氏從此可以從西域獲得穩定的貿易收入,貢品收入,在關鍵的時刻甚至可以調動城郭諸國的兵力助戰。這無疑增加前涼的戰略縱深和經濟後盾,有利於前涼與中原胡族政權的長期對抗。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時代粟特人的形象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動亂源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張軌統治期間,涼州地區發生了粟特人反叛的事件。在前涼時代,曹氏,康氏,史氏的粟特人已經出現在了河西地區。一些後世史料追述到張軌後期有史、康二姓粟特人進出河西走廊。比如《梁書》卷一八《康絢傳》雲:“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詔於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後即以康為姓。晉時隴右亂,康氏遷於藍田”。粟特史、康二氏在永嘉之亂時進出河西,與西晉末五胡入華的時代形勢及前涼初粟特人的活動背景是相契合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

308年,張軌患染風疾,口不能言。以他的次子張茂攝理州事。涼州境內的敦煌張氏與粟特裔曹氏、武威賈氏、西平麴氏與田氏等當地豪族,趁機聯合起來企圖取代張軌,以實現河西地區的本地化統治。曹祛因在朝中為尚書侍郎,能方便地向晉懷帝上奏,請求另派涼州刺史,取代病重的張軌。他自己也迅速回到河隴,出任西平太守。在這場反張軌的鬥爭中,河西豪族集團的首腦人物是敦煌大族張鎮、張越兄弟。面對河西大族的聯合逼宮,武威太守張琠遣兒子張坦赴京為張軌上表請命。經過了兩次戰役之後,張軌擊敗了叛亂,並粉碎了曹祛的餘黨的第二次叛亂。消除了涼州漢人政權從內部被外族演變的可能性。

四、自立一方

6年後張軌去世,性格溫厚的張寔繼位之後雖然在政策上依舊侍奉西晉王朝,但是隨著西晉王朝的崩潰和長安朝廷的分崩離析,張家政權也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甚至開始了對晉朝殘餘勢力的瓜分和坐等滅亡。張琠因為沒有受命進京支援而抱憾終身,遺憾而死。涼州政權的地方性逐漸體現了出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永嘉之亂

雖然他多次派兵救援關中的西晉末代皇室,是當時西晉政府得到的唯一援軍,公元316年,趙漢政權的劉曜攻陷長安,西晉滅亡。當時西晉的南陽王司馬模之子司馬保組織流亡政府,自稱晉王,面對地方軍閥陳安和羌族的圍困,屢戰屢敗的他撤退到了上邽一帶,但是在張寔的故意冷落之下,司馬模才到前涼邊境就死去了,張氏政權趁機收編了司馬模的部下,並將他們納入了前涼的統治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晉的滅亡中,也有前涼的刻意冷落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同時面臨內憂外患

在第二任平西公張寔執政六年後,他為一幫左道之徒所殺。據馮培紅教授的分析,這些人很可能是來自西域和中原來此避難的祆教徒,他們以京兆人劉弘為首,在天梯第五山的粟特胡人村落裡開鑿石窟,在石窟中懸掛燈作火壇,吸引了幾千民眾前來祭拜,並宣稱劉弘應當在涼州稱王,還在民間放出了“蛇利炮,蛇利炮,公頭墜地而不覺”的讖語歌謠,舍利炮來自於梵語,指的是當時一個名叫曹舍利的粟特人。這些祆教徒用幻術在張寔在寢室裡製造了無頭人像。最後張寔的部下閻沙和牙門準備發動叛亂,擁戴劉弘,而張寔決定先下手為強,殺死了祆教徒首領劉弘,作為反擊,閻沙也做掉了張寔。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祆教祭壇

這些動亂體現出來的問題是,祆教和背後的胡族勢力正在以各種或明或暗的方式向著涼州境內滲透,在逐步動搖著政權的穩定性。在張寔被害後,弟張茂繼立。當時,前趙劉曜遣軍西攻前涼,“臨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長,以縣應曜,河西大震”。翟、石二人作為前涼的地方長官,前者出自丁零,後者為粟特人。這都在為當時的前趙政權開門揖盜。讓涼州陷入了極度的危險之中。

五、東征西討

不久之後,匈奴人的前趙王朝就開始了對前涼的武力進攻。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匈奴人

公元323年,前趙王朝從隴城兵分三路,兩支偏師用來牽制前涼在隴右的兵力,一路用來攻擊天水冀城,一路攻擊桑壁,而劉曜則帶著號稱28萬的大軍將戰線推進到隴右的黃河以南的地區,劉曜對此信心滿滿,聲稱自己要兵臨姑臧城下,一時間讓前涼公國上下人心惶惶。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軍隊

前涼方面的參謀認為趙軍雖然聲勢比較浩大,但是主力部分依舊是內心拒絕臣服的漢人。所以參軍陳珍建議親自領兵的張茂固守姑臧東南面的石頭城,一面出動精銳部隊增援隴右,張茂當即派出精銳步騎1800人突破趙軍的圍困,火速進入冀城,黃河以南的軍民聞訊之後當即士氣大振。得益於前涼多年以來對境內少數民族的剿撫並用,這時河湟地區的羌族人為了避免前趙羯族的肆虐,也聞訊組織了輕騎兵部隊前來助戰。他們一舉攻克了南安(甘肅天水),切斷了劉曜的後路。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疆域示意圖

不出張茂的預料,在劉曜得知前涼軍隊增援隴右和南安失守之後,意識到了戰局的微妙性,一旦自己帶領的主力軍隊在外覆滅,也就意味著其本民族的統治核心會慘遭重創,其他部族會順勢而起反抗。為了避免作為軍事支柱的本族軍事貴族大量陣亡,所以萌生了退兵之意。張茂在初步的防禦戰取得勝利之後,決定見好就收,避免深陷潛在的失敗泥潭,於是主動向前趙稱藩,為前涼爭取了足夠的生存空間和經濟積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適合農牧

張茂雖然只統治了5年,但是對劉曜作戰的勝利實在是不可抹殺的功績;隨後即位的第四代平西公是張駿。此人雖然年少時胡作非為,喜歡去民間沾花惹草,但是他並不是單純的紈絝子弟,少年時在民間遊蕩的同時又熟知人間疾苦,瞭解了民眾的困難和訴求。對內他一面彈壓並利用豪強,一面親自耕田勞作,勸課農桑。憑藉著涼州優良的地理環境和在外的聲望,涼州繼續招撫各地的流民和漢人遺民,一面彈壓了西域的戍己校尉趙貞的叛亂,叛亂的原因是他認為涼州沒有尊奉西晉為正統,有割據自立的嫌疑。但這也證明了前涼的自立傾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趁機向東進取

公元327年,在得知前趙君主的主力在關東被後趙擊敗的情報,張駿削去了前趙賜予的涼王稱號,宣佈自己為復晉大將軍和涼州牧,趁著中原改朝換代的時機向前趙出擊。張駿派遣武威太守竇濤,金城太守張閬,武興太守辛巖等人帶領涼州的郡國之兵攻擊前趙佔領的前涼秦州州郡。這次作戰還是以羌人為主力軍隊,“我握兵數萬,借氐羌之銳利,宜速戰滅之。”

但是這次前涼軍卻犯下了與之前前趙軍隊類似的錯誤,雖然劉曜的兒子手下都是羯趙政權的精兵,但是他深知涼軍精銳盡出,貌似強勁但是後勤壓力巨大,於是選擇了修建城壘與前涼軍對峙。而前涼軍隊自恃人數佔據優勢而大意輕敵,結果運糧路線和盛產糧食的金城地區,被前趙精騎截斷,聽聞前線作戰不利的涼軍中的羌胡部隊聽聞戰報後擾亂軍心,主動撤出戰場。在趙軍的大肆追擊之下,涼軍損失2萬人,前涼全國之兵才10萬人,相當於前涼全國兵力的五分之一,前涼奪回的河南之地再次遭到了前趙的佔領。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諸國的地圖

雖然與前趙作戰不利,但這已經是前趙的垂死掙扎了。於是張氏趁著中原改朝換代,大膽的出兵遠征,樹立前涼在西域的地位。經過一番激戰之後,前涼的遠征軍先後擊敗鄯善,焉耆,于闐,龜茲等主要的西域城邦,並迫使他們成為前涼的屬國,定期給張氏家族進貢,和漢代類似,前涼在金城設置了戍己校尉營,在樓蘭和玉門關之間設置了西域都護府,歸屬高昌郡管轄。到了後來,前涼的最大管轄範圍甚至蔓延到了蔥嶺腳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為前涼帶來了財富和兵力

張氏從此可以從西域獲得穩定的貿易收入,貢品收入,在關鍵的時刻甚至可以調動城郭諸國的兵力助戰。這無疑增加前涼的戰略縱深和經濟後盾,有利於前涼與中原胡族政權的長期對抗。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時代粟特人的形象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異域風情的西域美女

六、儒將統軍

公元340年,趁著前涼再次發生政權交替,後趙決定再次出兵,趁著前涼主少國疑之時,拿下涼州和西域。而這時,一位傳奇的書生將軍登上了歷史舞臺,成為了前涼的救時英雄。聖朝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蘇軾說的就是名將謝艾。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動亂源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張軌統治期間,涼州地區發生了粟特人反叛的事件。在前涼時代,曹氏,康氏,史氏的粟特人已經出現在了河西地區。一些後世史料追述到張軌後期有史、康二姓粟特人進出河西走廊。比如《梁書》卷一八《康絢傳》雲:“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詔於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後即以康為姓。晉時隴右亂,康氏遷於藍田”。粟特史、康二氏在永嘉之亂時進出河西,與西晉末五胡入華的時代形勢及前涼初粟特人的活動背景是相契合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

308年,張軌患染風疾,口不能言。以他的次子張茂攝理州事。涼州境內的敦煌張氏與粟特裔曹氏、武威賈氏、西平麴氏與田氏等當地豪族,趁機聯合起來企圖取代張軌,以實現河西地區的本地化統治。曹祛因在朝中為尚書侍郎,能方便地向晉懷帝上奏,請求另派涼州刺史,取代病重的張軌。他自己也迅速回到河隴,出任西平太守。在這場反張軌的鬥爭中,河西豪族集團的首腦人物是敦煌大族張鎮、張越兄弟。面對河西大族的聯合逼宮,武威太守張琠遣兒子張坦赴京為張軌上表請命。經過了兩次戰役之後,張軌擊敗了叛亂,並粉碎了曹祛的餘黨的第二次叛亂。消除了涼州漢人政權從內部被外族演變的可能性。

四、自立一方

6年後張軌去世,性格溫厚的張寔繼位之後雖然在政策上依舊侍奉西晉王朝,但是隨著西晉王朝的崩潰和長安朝廷的分崩離析,張家政權也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甚至開始了對晉朝殘餘勢力的瓜分和坐等滅亡。張琠因為沒有受命進京支援而抱憾終身,遺憾而死。涼州政權的地方性逐漸體現了出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永嘉之亂

雖然他多次派兵救援關中的西晉末代皇室,是當時西晉政府得到的唯一援軍,公元316年,趙漢政權的劉曜攻陷長安,西晉滅亡。當時西晉的南陽王司馬模之子司馬保組織流亡政府,自稱晉王,面對地方軍閥陳安和羌族的圍困,屢戰屢敗的他撤退到了上邽一帶,但是在張寔的故意冷落之下,司馬模才到前涼邊境就死去了,張氏政權趁機收編了司馬模的部下,並將他們納入了前涼的統治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晉的滅亡中,也有前涼的刻意冷落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同時面臨內憂外患

在第二任平西公張寔執政六年後,他為一幫左道之徒所殺。據馮培紅教授的分析,這些人很可能是來自西域和中原來此避難的祆教徒,他們以京兆人劉弘為首,在天梯第五山的粟特胡人村落裡開鑿石窟,在石窟中懸掛燈作火壇,吸引了幾千民眾前來祭拜,並宣稱劉弘應當在涼州稱王,還在民間放出了“蛇利炮,蛇利炮,公頭墜地而不覺”的讖語歌謠,舍利炮來自於梵語,指的是當時一個名叫曹舍利的粟特人。這些祆教徒用幻術在張寔在寢室裡製造了無頭人像。最後張寔的部下閻沙和牙門準備發動叛亂,擁戴劉弘,而張寔決定先下手為強,殺死了祆教徒首領劉弘,作為反擊,閻沙也做掉了張寔。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祆教祭壇

這些動亂體現出來的問題是,祆教和背後的胡族勢力正在以各種或明或暗的方式向著涼州境內滲透,在逐步動搖著政權的穩定性。在張寔被害後,弟張茂繼立。當時,前趙劉曜遣軍西攻前涼,“臨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長,以縣應曜,河西大震”。翟、石二人作為前涼的地方長官,前者出自丁零,後者為粟特人。這都在為當時的前趙政權開門揖盜。讓涼州陷入了極度的危險之中。

五、東征西討

不久之後,匈奴人的前趙王朝就開始了對前涼的武力進攻。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匈奴人

公元323年,前趙王朝從隴城兵分三路,兩支偏師用來牽制前涼在隴右的兵力,一路用來攻擊天水冀城,一路攻擊桑壁,而劉曜則帶著號稱28萬的大軍將戰線推進到隴右的黃河以南的地區,劉曜對此信心滿滿,聲稱自己要兵臨姑臧城下,一時間讓前涼公國上下人心惶惶。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軍隊

前涼方面的參謀認為趙軍雖然聲勢比較浩大,但是主力部分依舊是內心拒絕臣服的漢人。所以參軍陳珍建議親自領兵的張茂固守姑臧東南面的石頭城,一面出動精銳部隊增援隴右,張茂當即派出精銳步騎1800人突破趙軍的圍困,火速進入冀城,黃河以南的軍民聞訊之後當即士氣大振。得益於前涼多年以來對境內少數民族的剿撫並用,這時河湟地區的羌族人為了避免前趙羯族的肆虐,也聞訊組織了輕騎兵部隊前來助戰。他們一舉攻克了南安(甘肅天水),切斷了劉曜的後路。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疆域示意圖

不出張茂的預料,在劉曜得知前涼軍隊增援隴右和南安失守之後,意識到了戰局的微妙性,一旦自己帶領的主力軍隊在外覆滅,也就意味著其本民族的統治核心會慘遭重創,其他部族會順勢而起反抗。為了避免作為軍事支柱的本族軍事貴族大量陣亡,所以萌生了退兵之意。張茂在初步的防禦戰取得勝利之後,決定見好就收,避免深陷潛在的失敗泥潭,於是主動向前趙稱藩,為前涼爭取了足夠的生存空間和經濟積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適合農牧

張茂雖然只統治了5年,但是對劉曜作戰的勝利實在是不可抹殺的功績;隨後即位的第四代平西公是張駿。此人雖然年少時胡作非為,喜歡去民間沾花惹草,但是他並不是單純的紈絝子弟,少年時在民間遊蕩的同時又熟知人間疾苦,瞭解了民眾的困難和訴求。對內他一面彈壓並利用豪強,一面親自耕田勞作,勸課農桑。憑藉著涼州優良的地理環境和在外的聲望,涼州繼續招撫各地的流民和漢人遺民,一面彈壓了西域的戍己校尉趙貞的叛亂,叛亂的原因是他認為涼州沒有尊奉西晉為正統,有割據自立的嫌疑。但這也證明了前涼的自立傾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趁機向東進取

公元327年,在得知前趙君主的主力在關東被後趙擊敗的情報,張駿削去了前趙賜予的涼王稱號,宣佈自己為復晉大將軍和涼州牧,趁著中原改朝換代的時機向前趙出擊。張駿派遣武威太守竇濤,金城太守張閬,武興太守辛巖等人帶領涼州的郡國之兵攻擊前趙佔領的前涼秦州州郡。這次作戰還是以羌人為主力軍隊,“我握兵數萬,借氐羌之銳利,宜速戰滅之。”

但是這次前涼軍卻犯下了與之前前趙軍隊類似的錯誤,雖然劉曜的兒子手下都是羯趙政權的精兵,但是他深知涼軍精銳盡出,貌似強勁但是後勤壓力巨大,於是選擇了修建城壘與前涼軍對峙。而前涼軍隊自恃人數佔據優勢而大意輕敵,結果運糧路線和盛產糧食的金城地區,被前趙精騎截斷,聽聞前線作戰不利的涼軍中的羌胡部隊聽聞戰報後擾亂軍心,主動撤出戰場。在趙軍的大肆追擊之下,涼軍損失2萬人,前涼全國之兵才10萬人,相當於前涼全國兵力的五分之一,前涼奪回的河南之地再次遭到了前趙的佔領。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諸國的地圖

雖然與前趙作戰不利,但這已經是前趙的垂死掙扎了。於是張氏趁著中原改朝換代,大膽的出兵遠征,樹立前涼在西域的地位。經過一番激戰之後,前涼的遠征軍先後擊敗鄯善,焉耆,于闐,龜茲等主要的西域城邦,並迫使他們成為前涼的屬國,定期給張氏家族進貢,和漢代類似,前涼在金城設置了戍己校尉營,在樓蘭和玉門關之間設置了西域都護府,歸屬高昌郡管轄。到了後來,前涼的最大管轄範圍甚至蔓延到了蔥嶺腳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為前涼帶來了財富和兵力

張氏從此可以從西域獲得穩定的貿易收入,貢品收入,在關鍵的時刻甚至可以調動城郭諸國的兵力助戰。這無疑增加前涼的戰略縱深和經濟後盾,有利於前涼與中原胡族政權的長期對抗。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時代粟特人的形象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異域風情的西域美女

六、儒將統軍

公元340年,趁著前涼再次發生政權交替,後趙決定再次出兵,趁著前涼主少國疑之時,拿下涼州和西域。而這時,一位傳奇的書生將軍登上了歷史舞臺,成為了前涼的救時英雄。聖朝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蘇軾說的就是名將謝艾。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謝艾

這次中原崛起的後趙,和前趙相比更加凶殘。前趙尚且為自己的身世,構建出了劉邦-劉秀-劉備-劉淵的世襲,起碼是名義上的漢族本位和華夏認同,但是後趙本身就是來自中亞的白種人建立的

後趙的國人也就是羯胡組成十分複雜。其首領石勒起事憑藉的是身為盜寇的“十八騎”,根據《晉書·石勒載記》雲:

“遂招集王陽、夔安、支雄、冀保、吳豫、劉膺、桃豹、逯明等八騎為群盜。後郭敖、劉徵、劉寶、張曀僕、呼延莫、郭黑略、張越、孔豚、趙鹿、支屈六等又赴之,號為十八騎。”

“十八騎”成分比較複雜,其中有漢人也有胡人。雖然這些人看起來有漢族名字,但其實有外族血統。比如王陽出於烏丸;

《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石虎有太保夔安,自天竺徙遼東,玄孫逸,姚秦司空,騰仕後燕。”所以夔安出於天竺;

支姓是羯胡大姓,源出西域的月氏國。比如《元和姓纂輯本》卷 支氏條稱:“石趙司空支雄傳雲:‘其先月氏人也。’”慧皎《高僧傳》中提到的支婁迦讖(支謙)、支曇摩羅剎、支曇遷等人都出自月支。另由僧佑《出三藏記集》卷 13《支謙傳》說支謙為大月氏人,“祖父法度以漢靈帝世率國人數百歸化,拜率善中郎將”,一些月氏人在東漢時通過部落遷移的方式歸附華夏;

十八騎”中有劉姓三人,史籍中沒有提及族屬。但是,屠各胡部族中劉姓甚多,西域胡中也有此姓;

呼延氏顯然出自匈奴;

張越乃是石勒的妹夫,張氏在後趙勳貴中十分常見,如身門生主書、司典胡人出入的張離、太尉張舉,此外,張良、張群、張豺、張茂、張斯等人無一不居顯職。從上述情況來看,張氏也是胡人。

所以後趙政權的核心力量是比南匈奴更加遠離漢地的中亞白種人,成色比較複雜,本性比前趙匈奴更加凶殘可怕。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動亂源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張軌統治期間,涼州地區發生了粟特人反叛的事件。在前涼時代,曹氏,康氏,史氏的粟特人已經出現在了河西地區。一些後世史料追述到張軌後期有史、康二姓粟特人進出河西走廊。比如《梁書》卷一八《康絢傳》雲:“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詔於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後即以康為姓。晉時隴右亂,康氏遷於藍田”。粟特史、康二氏在永嘉之亂時進出河西,與西晉末五胡入華的時代形勢及前涼初粟特人的活動背景是相契合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

308年,張軌患染風疾,口不能言。以他的次子張茂攝理州事。涼州境內的敦煌張氏與粟特裔曹氏、武威賈氏、西平麴氏與田氏等當地豪族,趁機聯合起來企圖取代張軌,以實現河西地區的本地化統治。曹祛因在朝中為尚書侍郎,能方便地向晉懷帝上奏,請求另派涼州刺史,取代病重的張軌。他自己也迅速回到河隴,出任西平太守。在這場反張軌的鬥爭中,河西豪族集團的首腦人物是敦煌大族張鎮、張越兄弟。面對河西大族的聯合逼宮,武威太守張琠遣兒子張坦赴京為張軌上表請命。經過了兩次戰役之後,張軌擊敗了叛亂,並粉碎了曹祛的餘黨的第二次叛亂。消除了涼州漢人政權從內部被外族演變的可能性。

四、自立一方

6年後張軌去世,性格溫厚的張寔繼位之後雖然在政策上依舊侍奉西晉王朝,但是隨著西晉王朝的崩潰和長安朝廷的分崩離析,張家政權也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甚至開始了對晉朝殘餘勢力的瓜分和坐等滅亡。張琠因為沒有受命進京支援而抱憾終身,遺憾而死。涼州政權的地方性逐漸體現了出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永嘉之亂

雖然他多次派兵救援關中的西晉末代皇室,是當時西晉政府得到的唯一援軍,公元316年,趙漢政權的劉曜攻陷長安,西晉滅亡。當時西晉的南陽王司馬模之子司馬保組織流亡政府,自稱晉王,面對地方軍閥陳安和羌族的圍困,屢戰屢敗的他撤退到了上邽一帶,但是在張寔的故意冷落之下,司馬模才到前涼邊境就死去了,張氏政權趁機收編了司馬模的部下,並將他們納入了前涼的統治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晉的滅亡中,也有前涼的刻意冷落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同時面臨內憂外患

在第二任平西公張寔執政六年後,他為一幫左道之徒所殺。據馮培紅教授的分析,這些人很可能是來自西域和中原來此避難的祆教徒,他們以京兆人劉弘為首,在天梯第五山的粟特胡人村落裡開鑿石窟,在石窟中懸掛燈作火壇,吸引了幾千民眾前來祭拜,並宣稱劉弘應當在涼州稱王,還在民間放出了“蛇利炮,蛇利炮,公頭墜地而不覺”的讖語歌謠,舍利炮來自於梵語,指的是當時一個名叫曹舍利的粟特人。這些祆教徒用幻術在張寔在寢室裡製造了無頭人像。最後張寔的部下閻沙和牙門準備發動叛亂,擁戴劉弘,而張寔決定先下手為強,殺死了祆教徒首領劉弘,作為反擊,閻沙也做掉了張寔。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祆教祭壇

這些動亂體現出來的問題是,祆教和背後的胡族勢力正在以各種或明或暗的方式向著涼州境內滲透,在逐步動搖著政權的穩定性。在張寔被害後,弟張茂繼立。當時,前趙劉曜遣軍西攻前涼,“臨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長,以縣應曜,河西大震”。翟、石二人作為前涼的地方長官,前者出自丁零,後者為粟特人。這都在為當時的前趙政權開門揖盜。讓涼州陷入了極度的危險之中。

五、東征西討

不久之後,匈奴人的前趙王朝就開始了對前涼的武力進攻。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匈奴人

公元323年,前趙王朝從隴城兵分三路,兩支偏師用來牽制前涼在隴右的兵力,一路用來攻擊天水冀城,一路攻擊桑壁,而劉曜則帶著號稱28萬的大軍將戰線推進到隴右的黃河以南的地區,劉曜對此信心滿滿,聲稱自己要兵臨姑臧城下,一時間讓前涼公國上下人心惶惶。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軍隊

前涼方面的參謀認為趙軍雖然聲勢比較浩大,但是主力部分依舊是內心拒絕臣服的漢人。所以參軍陳珍建議親自領兵的張茂固守姑臧東南面的石頭城,一面出動精銳部隊增援隴右,張茂當即派出精銳步騎1800人突破趙軍的圍困,火速進入冀城,黃河以南的軍民聞訊之後當即士氣大振。得益於前涼多年以來對境內少數民族的剿撫並用,這時河湟地區的羌族人為了避免前趙羯族的肆虐,也聞訊組織了輕騎兵部隊前來助戰。他們一舉攻克了南安(甘肅天水),切斷了劉曜的後路。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疆域示意圖

不出張茂的預料,在劉曜得知前涼軍隊增援隴右和南安失守之後,意識到了戰局的微妙性,一旦自己帶領的主力軍隊在外覆滅,也就意味著其本民族的統治核心會慘遭重創,其他部族會順勢而起反抗。為了避免作為軍事支柱的本族軍事貴族大量陣亡,所以萌生了退兵之意。張茂在初步的防禦戰取得勝利之後,決定見好就收,避免深陷潛在的失敗泥潭,於是主動向前趙稱藩,為前涼爭取了足夠的生存空間和經濟積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適合農牧

張茂雖然只統治了5年,但是對劉曜作戰的勝利實在是不可抹殺的功績;隨後即位的第四代平西公是張駿。此人雖然年少時胡作非為,喜歡去民間沾花惹草,但是他並不是單純的紈絝子弟,少年時在民間遊蕩的同時又熟知人間疾苦,瞭解了民眾的困難和訴求。對內他一面彈壓並利用豪強,一面親自耕田勞作,勸課農桑。憑藉著涼州優良的地理環境和在外的聲望,涼州繼續招撫各地的流民和漢人遺民,一面彈壓了西域的戍己校尉趙貞的叛亂,叛亂的原因是他認為涼州沒有尊奉西晉為正統,有割據自立的嫌疑。但這也證明了前涼的自立傾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趁機向東進取

公元327年,在得知前趙君主的主力在關東被後趙擊敗的情報,張駿削去了前趙賜予的涼王稱號,宣佈自己為復晉大將軍和涼州牧,趁著中原改朝換代的時機向前趙出擊。張駿派遣武威太守竇濤,金城太守張閬,武興太守辛巖等人帶領涼州的郡國之兵攻擊前趙佔領的前涼秦州州郡。這次作戰還是以羌人為主力軍隊,“我握兵數萬,借氐羌之銳利,宜速戰滅之。”

但是這次前涼軍卻犯下了與之前前趙軍隊類似的錯誤,雖然劉曜的兒子手下都是羯趙政權的精兵,但是他深知涼軍精銳盡出,貌似強勁但是後勤壓力巨大,於是選擇了修建城壘與前涼軍對峙。而前涼軍隊自恃人數佔據優勢而大意輕敵,結果運糧路線和盛產糧食的金城地區,被前趙精騎截斷,聽聞前線作戰不利的涼軍中的羌胡部隊聽聞戰報後擾亂軍心,主動撤出戰場。在趙軍的大肆追擊之下,涼軍損失2萬人,前涼全國之兵才10萬人,相當於前涼全國兵力的五分之一,前涼奪回的河南之地再次遭到了前趙的佔領。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諸國的地圖

雖然與前趙作戰不利,但這已經是前趙的垂死掙扎了。於是張氏趁著中原改朝換代,大膽的出兵遠征,樹立前涼在西域的地位。經過一番激戰之後,前涼的遠征軍先後擊敗鄯善,焉耆,于闐,龜茲等主要的西域城邦,並迫使他們成為前涼的屬國,定期給張氏家族進貢,和漢代類似,前涼在金城設置了戍己校尉營,在樓蘭和玉門關之間設置了西域都護府,歸屬高昌郡管轄。到了後來,前涼的最大管轄範圍甚至蔓延到了蔥嶺腳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為前涼帶來了財富和兵力

張氏從此可以從西域獲得穩定的貿易收入,貢品收入,在關鍵的時刻甚至可以調動城郭諸國的兵力助戰。這無疑增加前涼的戰略縱深和經濟後盾,有利於前涼與中原胡族政權的長期對抗。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時代粟特人的形象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異域風情的西域美女

六、儒將統軍

公元340年,趁著前涼再次發生政權交替,後趙決定再次出兵,趁著前涼主少國疑之時,拿下涼州和西域。而這時,一位傳奇的書生將軍登上了歷史舞臺,成為了前涼的救時英雄。聖朝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蘇軾說的就是名將謝艾。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謝艾

這次中原崛起的後趙,和前趙相比更加凶殘。前趙尚且為自己的身世,構建出了劉邦-劉秀-劉備-劉淵的世襲,起碼是名義上的漢族本位和華夏認同,但是後趙本身就是來自中亞的白種人建立的

後趙的國人也就是羯胡組成十分複雜。其首領石勒起事憑藉的是身為盜寇的“十八騎”,根據《晉書·石勒載記》雲:

“遂招集王陽、夔安、支雄、冀保、吳豫、劉膺、桃豹、逯明等八騎為群盜。後郭敖、劉徵、劉寶、張曀僕、呼延莫、郭黑略、張越、孔豚、趙鹿、支屈六等又赴之,號為十八騎。”

“十八騎”成分比較複雜,其中有漢人也有胡人。雖然這些人看起來有漢族名字,但其實有外族血統。比如王陽出於烏丸;

《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石虎有太保夔安,自天竺徙遼東,玄孫逸,姚秦司空,騰仕後燕。”所以夔安出於天竺;

支姓是羯胡大姓,源出西域的月氏國。比如《元和姓纂輯本》卷 支氏條稱:“石趙司空支雄傳雲:‘其先月氏人也。’”慧皎《高僧傳》中提到的支婁迦讖(支謙)、支曇摩羅剎、支曇遷等人都出自月支。另由僧佑《出三藏記集》卷 13《支謙傳》說支謙為大月氏人,“祖父法度以漢靈帝世率國人數百歸化,拜率善中郎將”,一些月氏人在東漢時通過部落遷移的方式歸附華夏;

十八騎”中有劉姓三人,史籍中沒有提及族屬。但是,屠各胡部族中劉姓甚多,西域胡中也有此姓;

呼延氏顯然出自匈奴;

張越乃是石勒的妹夫,張氏在後趙勳貴中十分常見,如身門生主書、司典胡人出入的張離、太尉張舉,此外,張良、張群、張豺、張茂、張斯等人無一不居顯職。從上述情況來看,張氏也是胡人。

所以後趙政權的核心力量是比南匈奴更加遠離漢地的中亞白種人,成色比較複雜,本性比前趙匈奴更加凶殘可怕。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月氏人也是後趙羯族的一支

距離上次戰鬥已經過去了十幾年,承平日久的涼州軍民沒有遇到大規模的軍事戰鬥和訓練,所前涼邊境軍隊幾乎一觸即潰,麻秋首先帶領趙軍圍攻金城郡。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動亂源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張軌統治期間,涼州地區發生了粟特人反叛的事件。在前涼時代,曹氏,康氏,史氏的粟特人已經出現在了河西地區。一些後世史料追述到張軌後期有史、康二姓粟特人進出河西走廊。比如《梁書》卷一八《康絢傳》雲:“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詔於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後即以康為姓。晉時隴右亂,康氏遷於藍田”。粟特史、康二氏在永嘉之亂時進出河西,與西晉末五胡入華的時代形勢及前涼初粟特人的活動背景是相契合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

308年,張軌患染風疾,口不能言。以他的次子張茂攝理州事。涼州境內的敦煌張氏與粟特裔曹氏、武威賈氏、西平麴氏與田氏等當地豪族,趁機聯合起來企圖取代張軌,以實現河西地區的本地化統治。曹祛因在朝中為尚書侍郎,能方便地向晉懷帝上奏,請求另派涼州刺史,取代病重的張軌。他自己也迅速回到河隴,出任西平太守。在這場反張軌的鬥爭中,河西豪族集團的首腦人物是敦煌大族張鎮、張越兄弟。面對河西大族的聯合逼宮,武威太守張琠遣兒子張坦赴京為張軌上表請命。經過了兩次戰役之後,張軌擊敗了叛亂,並粉碎了曹祛的餘黨的第二次叛亂。消除了涼州漢人政權從內部被外族演變的可能性。

四、自立一方

6年後張軌去世,性格溫厚的張寔繼位之後雖然在政策上依舊侍奉西晉王朝,但是隨著西晉王朝的崩潰和長安朝廷的分崩離析,張家政權也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甚至開始了對晉朝殘餘勢力的瓜分和坐等滅亡。張琠因為沒有受命進京支援而抱憾終身,遺憾而死。涼州政權的地方性逐漸體現了出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永嘉之亂

雖然他多次派兵救援關中的西晉末代皇室,是當時西晉政府得到的唯一援軍,公元316年,趙漢政權的劉曜攻陷長安,西晉滅亡。當時西晉的南陽王司馬模之子司馬保組織流亡政府,自稱晉王,面對地方軍閥陳安和羌族的圍困,屢戰屢敗的他撤退到了上邽一帶,但是在張寔的故意冷落之下,司馬模才到前涼邊境就死去了,張氏政權趁機收編了司馬模的部下,並將他們納入了前涼的統治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晉的滅亡中,也有前涼的刻意冷落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同時面臨內憂外患

在第二任平西公張寔執政六年後,他為一幫左道之徒所殺。據馮培紅教授的分析,這些人很可能是來自西域和中原來此避難的祆教徒,他們以京兆人劉弘為首,在天梯第五山的粟特胡人村落裡開鑿石窟,在石窟中懸掛燈作火壇,吸引了幾千民眾前來祭拜,並宣稱劉弘應當在涼州稱王,還在民間放出了“蛇利炮,蛇利炮,公頭墜地而不覺”的讖語歌謠,舍利炮來自於梵語,指的是當時一個名叫曹舍利的粟特人。這些祆教徒用幻術在張寔在寢室裡製造了無頭人像。最後張寔的部下閻沙和牙門準備發動叛亂,擁戴劉弘,而張寔決定先下手為強,殺死了祆教徒首領劉弘,作為反擊,閻沙也做掉了張寔。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祆教祭壇

這些動亂體現出來的問題是,祆教和背後的胡族勢力正在以各種或明或暗的方式向著涼州境內滲透,在逐步動搖著政權的穩定性。在張寔被害後,弟張茂繼立。當時,前趙劉曜遣軍西攻前涼,“臨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長,以縣應曜,河西大震”。翟、石二人作為前涼的地方長官,前者出自丁零,後者為粟特人。這都在為當時的前趙政權開門揖盜。讓涼州陷入了極度的危險之中。

五、東征西討

不久之後,匈奴人的前趙王朝就開始了對前涼的武力進攻。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匈奴人

公元323年,前趙王朝從隴城兵分三路,兩支偏師用來牽制前涼在隴右的兵力,一路用來攻擊天水冀城,一路攻擊桑壁,而劉曜則帶著號稱28萬的大軍將戰線推進到隴右的黃河以南的地區,劉曜對此信心滿滿,聲稱自己要兵臨姑臧城下,一時間讓前涼公國上下人心惶惶。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軍隊

前涼方面的參謀認為趙軍雖然聲勢比較浩大,但是主力部分依舊是內心拒絕臣服的漢人。所以參軍陳珍建議親自領兵的張茂固守姑臧東南面的石頭城,一面出動精銳部隊增援隴右,張茂當即派出精銳步騎1800人突破趙軍的圍困,火速進入冀城,黃河以南的軍民聞訊之後當即士氣大振。得益於前涼多年以來對境內少數民族的剿撫並用,這時河湟地區的羌族人為了避免前趙羯族的肆虐,也聞訊組織了輕騎兵部隊前來助戰。他們一舉攻克了南安(甘肅天水),切斷了劉曜的後路。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疆域示意圖

不出張茂的預料,在劉曜得知前涼軍隊增援隴右和南安失守之後,意識到了戰局的微妙性,一旦自己帶領的主力軍隊在外覆滅,也就意味著其本民族的統治核心會慘遭重創,其他部族會順勢而起反抗。為了避免作為軍事支柱的本族軍事貴族大量陣亡,所以萌生了退兵之意。張茂在初步的防禦戰取得勝利之後,決定見好就收,避免深陷潛在的失敗泥潭,於是主動向前趙稱藩,為前涼爭取了足夠的生存空間和經濟積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適合農牧

張茂雖然只統治了5年,但是對劉曜作戰的勝利實在是不可抹殺的功績;隨後即位的第四代平西公是張駿。此人雖然年少時胡作非為,喜歡去民間沾花惹草,但是他並不是單純的紈絝子弟,少年時在民間遊蕩的同時又熟知人間疾苦,瞭解了民眾的困難和訴求。對內他一面彈壓並利用豪強,一面親自耕田勞作,勸課農桑。憑藉著涼州優良的地理環境和在外的聲望,涼州繼續招撫各地的流民和漢人遺民,一面彈壓了西域的戍己校尉趙貞的叛亂,叛亂的原因是他認為涼州沒有尊奉西晉為正統,有割據自立的嫌疑。但這也證明了前涼的自立傾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趁機向東進取

公元327年,在得知前趙君主的主力在關東被後趙擊敗的情報,張駿削去了前趙賜予的涼王稱號,宣佈自己為復晉大將軍和涼州牧,趁著中原改朝換代的時機向前趙出擊。張駿派遣武威太守竇濤,金城太守張閬,武興太守辛巖等人帶領涼州的郡國之兵攻擊前趙佔領的前涼秦州州郡。這次作戰還是以羌人為主力軍隊,“我握兵數萬,借氐羌之銳利,宜速戰滅之。”

但是這次前涼軍卻犯下了與之前前趙軍隊類似的錯誤,雖然劉曜的兒子手下都是羯趙政權的精兵,但是他深知涼軍精銳盡出,貌似強勁但是後勤壓力巨大,於是選擇了修建城壘與前涼軍對峙。而前涼軍隊自恃人數佔據優勢而大意輕敵,結果運糧路線和盛產糧食的金城地區,被前趙精騎截斷,聽聞前線作戰不利的涼軍中的羌胡部隊聽聞戰報後擾亂軍心,主動撤出戰場。在趙軍的大肆追擊之下,涼軍損失2萬人,前涼全國之兵才10萬人,相當於前涼全國兵力的五分之一,前涼奪回的河南之地再次遭到了前趙的佔領。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諸國的地圖

雖然與前趙作戰不利,但這已經是前趙的垂死掙扎了。於是張氏趁著中原改朝換代,大膽的出兵遠征,樹立前涼在西域的地位。經過一番激戰之後,前涼的遠征軍先後擊敗鄯善,焉耆,于闐,龜茲等主要的西域城邦,並迫使他們成為前涼的屬國,定期給張氏家族進貢,和漢代類似,前涼在金城設置了戍己校尉營,在樓蘭和玉門關之間設置了西域都護府,歸屬高昌郡管轄。到了後來,前涼的最大管轄範圍甚至蔓延到了蔥嶺腳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為前涼帶來了財富和兵力

張氏從此可以從西域獲得穩定的貿易收入,貢品收入,在關鍵的時刻甚至可以調動城郭諸國的兵力助戰。這無疑增加前涼的戰略縱深和經濟後盾,有利於前涼與中原胡族政權的長期對抗。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時代粟特人的形象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異域風情的西域美女

六、儒將統軍

公元340年,趁著前涼再次發生政權交替,後趙決定再次出兵,趁著前涼主少國疑之時,拿下涼州和西域。而這時,一位傳奇的書生將軍登上了歷史舞臺,成為了前涼的救時英雄。聖朝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蘇軾說的就是名將謝艾。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謝艾

這次中原崛起的後趙,和前趙相比更加凶殘。前趙尚且為自己的身世,構建出了劉邦-劉秀-劉備-劉淵的世襲,起碼是名義上的漢族本位和華夏認同,但是後趙本身就是來自中亞的白種人建立的

後趙的國人也就是羯胡組成十分複雜。其首領石勒起事憑藉的是身為盜寇的“十八騎”,根據《晉書·石勒載記》雲:

“遂招集王陽、夔安、支雄、冀保、吳豫、劉膺、桃豹、逯明等八騎為群盜。後郭敖、劉徵、劉寶、張曀僕、呼延莫、郭黑略、張越、孔豚、趙鹿、支屈六等又赴之,號為十八騎。”

“十八騎”成分比較複雜,其中有漢人也有胡人。雖然這些人看起來有漢族名字,但其實有外族血統。比如王陽出於烏丸;

《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石虎有太保夔安,自天竺徙遼東,玄孫逸,姚秦司空,騰仕後燕。”所以夔安出於天竺;

支姓是羯胡大姓,源出西域的月氏國。比如《元和姓纂輯本》卷 支氏條稱:“石趙司空支雄傳雲:‘其先月氏人也。’”慧皎《高僧傳》中提到的支婁迦讖(支謙)、支曇摩羅剎、支曇遷等人都出自月支。另由僧佑《出三藏記集》卷 13《支謙傳》說支謙為大月氏人,“祖父法度以漢靈帝世率國人數百歸化,拜率善中郎將”,一些月氏人在東漢時通過部落遷移的方式歸附華夏;

十八騎”中有劉姓三人,史籍中沒有提及族屬。但是,屠各胡部族中劉姓甚多,西域胡中也有此姓;

呼延氏顯然出自匈奴;

張越乃是石勒的妹夫,張氏在後趙勳貴中十分常見,如身門生主書、司典胡人出入的張離、太尉張舉,此外,張良、張群、張豺、張茂、張斯等人無一不居顯職。從上述情況來看,張氏也是胡人。

所以後趙政權的核心力量是比南匈奴更加遠離漢地的中亞白種人,成色比較複雜,本性比前趙匈奴更加凶殘可怕。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月氏人也是後趙羯族的一支

距離上次戰鬥已經過去了十幾年,承平日久的涼州軍民沒有遇到大規模的軍事戰鬥和訓練,所前涼邊境軍隊幾乎一觸即潰,麻秋首先帶領趙軍圍攻金城郡。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軍對完成了集結

金城位於黃河南岸,扼守河西走廊的要衝之地。金城由於守將怯懦而歸降後趙,金城的喪失導致涼州腹地暴露在後趙大軍面前,於是後趙軍隊打開了侵略涼州的門戶之地。面對政權危機,剛剛即位的張重華下令輕徭薄賦,廢除勞役,減輕民眾負擔,並集結了前涼各個郡國和西域盟友的軍隊前來參戰。由於雙方的力量大致旗鼓相當,所以兩軍在廣武城外開始對陣。

在政權的危機之中,張重華啟用了毫無軍事經驗的謝艾為將領,這一破格的提拔雖然被大家族視為趙括式的誇誇其談和書生誤國,但是正是這個貌似誇誇其談的書生,最後擊退了來犯的胡族大軍。在前涼上下的世族大人猶豫不決,畏葸不前的時候,只有這個熱血的儒生願意請纓出征。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謝艾直接派出5000精兵夜襲敵營,這一自殺式的行動一次性地將對手逼退,並接連斬殺了過千敵軍,迫使後趙軍隊的前鋒退往金城。雖然前涼的危機初步得以緩解,但是初出茅廬的謝艾卻引發了前涼大世族的不滿,最後的結果是大世族以謝艾阻礙張重華進行搜狩之禮為理由,迫使其遠離政治中心。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動亂源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張軌統治期間,涼州地區發生了粟特人反叛的事件。在前涼時代,曹氏,康氏,史氏的粟特人已經出現在了河西地區。一些後世史料追述到張軌後期有史、康二姓粟特人進出河西走廊。比如《梁書》卷一八《康絢傳》雲:“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詔於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後即以康為姓。晉時隴右亂,康氏遷於藍田”。粟特史、康二氏在永嘉之亂時進出河西,與西晉末五胡入華的時代形勢及前涼初粟特人的活動背景是相契合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

308年,張軌患染風疾,口不能言。以他的次子張茂攝理州事。涼州境內的敦煌張氏與粟特裔曹氏、武威賈氏、西平麴氏與田氏等當地豪族,趁機聯合起來企圖取代張軌,以實現河西地區的本地化統治。曹祛因在朝中為尚書侍郎,能方便地向晉懷帝上奏,請求另派涼州刺史,取代病重的張軌。他自己也迅速回到河隴,出任西平太守。在這場反張軌的鬥爭中,河西豪族集團的首腦人物是敦煌大族張鎮、張越兄弟。面對河西大族的聯合逼宮,武威太守張琠遣兒子張坦赴京為張軌上表請命。經過了兩次戰役之後,張軌擊敗了叛亂,並粉碎了曹祛的餘黨的第二次叛亂。消除了涼州漢人政權從內部被外族演變的可能性。

四、自立一方

6年後張軌去世,性格溫厚的張寔繼位之後雖然在政策上依舊侍奉西晉王朝,但是隨著西晉王朝的崩潰和長安朝廷的分崩離析,張家政權也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甚至開始了對晉朝殘餘勢力的瓜分和坐等滅亡。張琠因為沒有受命進京支援而抱憾終身,遺憾而死。涼州政權的地方性逐漸體現了出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永嘉之亂

雖然他多次派兵救援關中的西晉末代皇室,是當時西晉政府得到的唯一援軍,公元316年,趙漢政權的劉曜攻陷長安,西晉滅亡。當時西晉的南陽王司馬模之子司馬保組織流亡政府,自稱晉王,面對地方軍閥陳安和羌族的圍困,屢戰屢敗的他撤退到了上邽一帶,但是在張寔的故意冷落之下,司馬模才到前涼邊境就死去了,張氏政權趁機收編了司馬模的部下,並將他們納入了前涼的統治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晉的滅亡中,也有前涼的刻意冷落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同時面臨內憂外患

在第二任平西公張寔執政六年後,他為一幫左道之徒所殺。據馮培紅教授的分析,這些人很可能是來自西域和中原來此避難的祆教徒,他們以京兆人劉弘為首,在天梯第五山的粟特胡人村落裡開鑿石窟,在石窟中懸掛燈作火壇,吸引了幾千民眾前來祭拜,並宣稱劉弘應當在涼州稱王,還在民間放出了“蛇利炮,蛇利炮,公頭墜地而不覺”的讖語歌謠,舍利炮來自於梵語,指的是當時一個名叫曹舍利的粟特人。這些祆教徒用幻術在張寔在寢室裡製造了無頭人像。最後張寔的部下閻沙和牙門準備發動叛亂,擁戴劉弘,而張寔決定先下手為強,殺死了祆教徒首領劉弘,作為反擊,閻沙也做掉了張寔。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祆教祭壇

這些動亂體現出來的問題是,祆教和背後的胡族勢力正在以各種或明或暗的方式向著涼州境內滲透,在逐步動搖著政權的穩定性。在張寔被害後,弟張茂繼立。當時,前趙劉曜遣軍西攻前涼,“臨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長,以縣應曜,河西大震”。翟、石二人作為前涼的地方長官,前者出自丁零,後者為粟特人。這都在為當時的前趙政權開門揖盜。讓涼州陷入了極度的危險之中。

五、東征西討

不久之後,匈奴人的前趙王朝就開始了對前涼的武力進攻。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匈奴人

公元323年,前趙王朝從隴城兵分三路,兩支偏師用來牽制前涼在隴右的兵力,一路用來攻擊天水冀城,一路攻擊桑壁,而劉曜則帶著號稱28萬的大軍將戰線推進到隴右的黃河以南的地區,劉曜對此信心滿滿,聲稱自己要兵臨姑臧城下,一時間讓前涼公國上下人心惶惶。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軍隊

前涼方面的參謀認為趙軍雖然聲勢比較浩大,但是主力部分依舊是內心拒絕臣服的漢人。所以參軍陳珍建議親自領兵的張茂固守姑臧東南面的石頭城,一面出動精銳部隊增援隴右,張茂當即派出精銳步騎1800人突破趙軍的圍困,火速進入冀城,黃河以南的軍民聞訊之後當即士氣大振。得益於前涼多年以來對境內少數民族的剿撫並用,這時河湟地區的羌族人為了避免前趙羯族的肆虐,也聞訊組織了輕騎兵部隊前來助戰。他們一舉攻克了南安(甘肅天水),切斷了劉曜的後路。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疆域示意圖

不出張茂的預料,在劉曜得知前涼軍隊增援隴右和南安失守之後,意識到了戰局的微妙性,一旦自己帶領的主力軍隊在外覆滅,也就意味著其本民族的統治核心會慘遭重創,其他部族會順勢而起反抗。為了避免作為軍事支柱的本族軍事貴族大量陣亡,所以萌生了退兵之意。張茂在初步的防禦戰取得勝利之後,決定見好就收,避免深陷潛在的失敗泥潭,於是主動向前趙稱藩,為前涼爭取了足夠的生存空間和經濟積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適合農牧

張茂雖然只統治了5年,但是對劉曜作戰的勝利實在是不可抹殺的功績;隨後即位的第四代平西公是張駿。此人雖然年少時胡作非為,喜歡去民間沾花惹草,但是他並不是單純的紈絝子弟,少年時在民間遊蕩的同時又熟知人間疾苦,瞭解了民眾的困難和訴求。對內他一面彈壓並利用豪強,一面親自耕田勞作,勸課農桑。憑藉著涼州優良的地理環境和在外的聲望,涼州繼續招撫各地的流民和漢人遺民,一面彈壓了西域的戍己校尉趙貞的叛亂,叛亂的原因是他認為涼州沒有尊奉西晉為正統,有割據自立的嫌疑。但這也證明了前涼的自立傾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趁機向東進取

公元327年,在得知前趙君主的主力在關東被後趙擊敗的情報,張駿削去了前趙賜予的涼王稱號,宣佈自己為復晉大將軍和涼州牧,趁著中原改朝換代的時機向前趙出擊。張駿派遣武威太守竇濤,金城太守張閬,武興太守辛巖等人帶領涼州的郡國之兵攻擊前趙佔領的前涼秦州州郡。這次作戰還是以羌人為主力軍隊,“我握兵數萬,借氐羌之銳利,宜速戰滅之。”

但是這次前涼軍卻犯下了與之前前趙軍隊類似的錯誤,雖然劉曜的兒子手下都是羯趙政權的精兵,但是他深知涼軍精銳盡出,貌似強勁但是後勤壓力巨大,於是選擇了修建城壘與前涼軍對峙。而前涼軍隊自恃人數佔據優勢而大意輕敵,結果運糧路線和盛產糧食的金城地區,被前趙精騎截斷,聽聞前線作戰不利的涼軍中的羌胡部隊聽聞戰報後擾亂軍心,主動撤出戰場。在趙軍的大肆追擊之下,涼軍損失2萬人,前涼全國之兵才10萬人,相當於前涼全國兵力的五分之一,前涼奪回的河南之地再次遭到了前趙的佔領。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諸國的地圖

雖然與前趙作戰不利,但這已經是前趙的垂死掙扎了。於是張氏趁著中原改朝換代,大膽的出兵遠征,樹立前涼在西域的地位。經過一番激戰之後,前涼的遠征軍先後擊敗鄯善,焉耆,于闐,龜茲等主要的西域城邦,並迫使他們成為前涼的屬國,定期給張氏家族進貢,和漢代類似,前涼在金城設置了戍己校尉營,在樓蘭和玉門關之間設置了西域都護府,歸屬高昌郡管轄。到了後來,前涼的最大管轄範圍甚至蔓延到了蔥嶺腳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為前涼帶來了財富和兵力

張氏從此可以從西域獲得穩定的貿易收入,貢品收入,在關鍵的時刻甚至可以調動城郭諸國的兵力助戰。這無疑增加前涼的戰略縱深和經濟後盾,有利於前涼與中原胡族政權的長期對抗。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時代粟特人的形象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異域風情的西域美女

六、儒將統軍

公元340年,趁著前涼再次發生政權交替,後趙決定再次出兵,趁著前涼主少國疑之時,拿下涼州和西域。而這時,一位傳奇的書生將軍登上了歷史舞臺,成為了前涼的救時英雄。聖朝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蘇軾說的就是名將謝艾。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謝艾

這次中原崛起的後趙,和前趙相比更加凶殘。前趙尚且為自己的身世,構建出了劉邦-劉秀-劉備-劉淵的世襲,起碼是名義上的漢族本位和華夏認同,但是後趙本身就是來自中亞的白種人建立的

後趙的國人也就是羯胡組成十分複雜。其首領石勒起事憑藉的是身為盜寇的“十八騎”,根據《晉書·石勒載記》雲:

“遂招集王陽、夔安、支雄、冀保、吳豫、劉膺、桃豹、逯明等八騎為群盜。後郭敖、劉徵、劉寶、張曀僕、呼延莫、郭黑略、張越、孔豚、趙鹿、支屈六等又赴之,號為十八騎。”

“十八騎”成分比較複雜,其中有漢人也有胡人。雖然這些人看起來有漢族名字,但其實有外族血統。比如王陽出於烏丸;

《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石虎有太保夔安,自天竺徙遼東,玄孫逸,姚秦司空,騰仕後燕。”所以夔安出於天竺;

支姓是羯胡大姓,源出西域的月氏國。比如《元和姓纂輯本》卷 支氏條稱:“石趙司空支雄傳雲:‘其先月氏人也。’”慧皎《高僧傳》中提到的支婁迦讖(支謙)、支曇摩羅剎、支曇遷等人都出自月支。另由僧佑《出三藏記集》卷 13《支謙傳》說支謙為大月氏人,“祖父法度以漢靈帝世率國人數百歸化,拜率善中郎將”,一些月氏人在東漢時通過部落遷移的方式歸附華夏;

十八騎”中有劉姓三人,史籍中沒有提及族屬。但是,屠各胡部族中劉姓甚多,西域胡中也有此姓;

呼延氏顯然出自匈奴;

張越乃是石勒的妹夫,張氏在後趙勳貴中十分常見,如身門生主書、司典胡人出入的張離、太尉張舉,此外,張良、張群、張豺、張茂、張斯等人無一不居顯職。從上述情況來看,張氏也是胡人。

所以後趙政權的核心力量是比南匈奴更加遠離漢地的中亞白種人,成色比較複雜,本性比前趙匈奴更加凶殘可怕。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月氏人也是後趙羯族的一支

距離上次戰鬥已經過去了十幾年,承平日久的涼州軍民沒有遇到大規模的軍事戰鬥和訓練,所前涼邊境軍隊幾乎一觸即潰,麻秋首先帶領趙軍圍攻金城郡。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軍對完成了集結

金城位於黃河南岸,扼守河西走廊的要衝之地。金城由於守將怯懦而歸降後趙,金城的喪失導致涼州腹地暴露在後趙大軍面前,於是後趙軍隊打開了侵略涼州的門戶之地。面對政權危機,剛剛即位的張重華下令輕徭薄賦,廢除勞役,減輕民眾負擔,並集結了前涼各個郡國和西域盟友的軍隊前來參戰。由於雙方的力量大致旗鼓相當,所以兩軍在廣武城外開始對陣。

在政權的危機之中,張重華啟用了毫無軍事經驗的謝艾為將領,這一破格的提拔雖然被大家族視為趙括式的誇誇其談和書生誤國,但是正是這個貌似誇誇其談的書生,最後擊退了來犯的胡族大軍。在前涼上下的世族大人猶豫不決,畏葸不前的時候,只有這個熱血的儒生願意請纓出征。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謝艾直接派出5000精兵夜襲敵營,這一自殺式的行動一次性地將對手逼退,並接連斬殺了過千敵軍,迫使後趙軍隊的前鋒退往金城。雖然前涼的危機初步得以緩解,但是初出茅廬的謝艾卻引發了前涼大世族的不滿,最後的結果是大世族以謝艾阻礙張重華進行搜狩之禮為理由,迫使其遠離政治中心。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攻守城戰役

在聽說謝艾被貶斥之後,石虎大喜過望,立馬再次任命之前作戰不利的麻秋去戴罪立功,收到謝艾被貶職的消息之後,趙軍先行肅清了前涼在黃河以南的孤立據點,在大夏失守之後,枹罕北倚群山,西靠大夏河,東南面朝甘南平原,是涼州防禦東南方向最重要的戰略要地,因此前涼將枹罕變成了自己疆土的最後防線,公元347年春天,麻秋率領8萬人馬進犯枹罕,與集結在此的前涼軍隊展開激戰。麻秋在地面上使用人力投石機砲車轟擊前涼城牆,在地下挖掘百條地道攻城,晉陽太守郎坦被氣勢洶洶的趙軍被嚇破了膽,建議放棄堅固的外城,將軍隊撤往內城防禦,武城太守張悛立即反對這種謬論:“剛開戰就放棄外城,會動搖我軍軍心,大勢到時候就很難挽回了。”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動亂源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張軌統治期間,涼州地區發生了粟特人反叛的事件。在前涼時代,曹氏,康氏,史氏的粟特人已經出現在了河西地區。一些後世史料追述到張軌後期有史、康二姓粟特人進出河西走廊。比如《梁書》卷一八《康絢傳》雲:“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詔於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後即以康為姓。晉時隴右亂,康氏遷於藍田”。粟特史、康二氏在永嘉之亂時進出河西,與西晉末五胡入華的時代形勢及前涼初粟特人的活動背景是相契合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

308年,張軌患染風疾,口不能言。以他的次子張茂攝理州事。涼州境內的敦煌張氏與粟特裔曹氏、武威賈氏、西平麴氏與田氏等當地豪族,趁機聯合起來企圖取代張軌,以實現河西地區的本地化統治。曹祛因在朝中為尚書侍郎,能方便地向晉懷帝上奏,請求另派涼州刺史,取代病重的張軌。他自己也迅速回到河隴,出任西平太守。在這場反張軌的鬥爭中,河西豪族集團的首腦人物是敦煌大族張鎮、張越兄弟。面對河西大族的聯合逼宮,武威太守張琠遣兒子張坦赴京為張軌上表請命。經過了兩次戰役之後,張軌擊敗了叛亂,並粉碎了曹祛的餘黨的第二次叛亂。消除了涼州漢人政權從內部被外族演變的可能性。

四、自立一方

6年後張軌去世,性格溫厚的張寔繼位之後雖然在政策上依舊侍奉西晉王朝,但是隨著西晉王朝的崩潰和長安朝廷的分崩離析,張家政權也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甚至開始了對晉朝殘餘勢力的瓜分和坐等滅亡。張琠因為沒有受命進京支援而抱憾終身,遺憾而死。涼州政權的地方性逐漸體現了出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永嘉之亂

雖然他多次派兵救援關中的西晉末代皇室,是當時西晉政府得到的唯一援軍,公元316年,趙漢政權的劉曜攻陷長安,西晉滅亡。當時西晉的南陽王司馬模之子司馬保組織流亡政府,自稱晉王,面對地方軍閥陳安和羌族的圍困,屢戰屢敗的他撤退到了上邽一帶,但是在張寔的故意冷落之下,司馬模才到前涼邊境就死去了,張氏政權趁機收編了司馬模的部下,並將他們納入了前涼的統治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晉的滅亡中,也有前涼的刻意冷落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同時面臨內憂外患

在第二任平西公張寔執政六年後,他為一幫左道之徒所殺。據馮培紅教授的分析,這些人很可能是來自西域和中原來此避難的祆教徒,他們以京兆人劉弘為首,在天梯第五山的粟特胡人村落裡開鑿石窟,在石窟中懸掛燈作火壇,吸引了幾千民眾前來祭拜,並宣稱劉弘應當在涼州稱王,還在民間放出了“蛇利炮,蛇利炮,公頭墜地而不覺”的讖語歌謠,舍利炮來自於梵語,指的是當時一個名叫曹舍利的粟特人。這些祆教徒用幻術在張寔在寢室裡製造了無頭人像。最後張寔的部下閻沙和牙門準備發動叛亂,擁戴劉弘,而張寔決定先下手為強,殺死了祆教徒首領劉弘,作為反擊,閻沙也做掉了張寔。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祆教祭壇

這些動亂體現出來的問題是,祆教和背後的胡族勢力正在以各種或明或暗的方式向著涼州境內滲透,在逐步動搖著政權的穩定性。在張寔被害後,弟張茂繼立。當時,前趙劉曜遣軍西攻前涼,“臨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長,以縣應曜,河西大震”。翟、石二人作為前涼的地方長官,前者出自丁零,後者為粟特人。這都在為當時的前趙政權開門揖盜。讓涼州陷入了極度的危險之中。

五、東征西討

不久之後,匈奴人的前趙王朝就開始了對前涼的武力進攻。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匈奴人

公元323年,前趙王朝從隴城兵分三路,兩支偏師用來牽制前涼在隴右的兵力,一路用來攻擊天水冀城,一路攻擊桑壁,而劉曜則帶著號稱28萬的大軍將戰線推進到隴右的黃河以南的地區,劉曜對此信心滿滿,聲稱自己要兵臨姑臧城下,一時間讓前涼公國上下人心惶惶。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軍隊

前涼方面的參謀認為趙軍雖然聲勢比較浩大,但是主力部分依舊是內心拒絕臣服的漢人。所以參軍陳珍建議親自領兵的張茂固守姑臧東南面的石頭城,一面出動精銳部隊增援隴右,張茂當即派出精銳步騎1800人突破趙軍的圍困,火速進入冀城,黃河以南的軍民聞訊之後當即士氣大振。得益於前涼多年以來對境內少數民族的剿撫並用,這時河湟地區的羌族人為了避免前趙羯族的肆虐,也聞訊組織了輕騎兵部隊前來助戰。他們一舉攻克了南安(甘肅天水),切斷了劉曜的後路。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疆域示意圖

不出張茂的預料,在劉曜得知前涼軍隊增援隴右和南安失守之後,意識到了戰局的微妙性,一旦自己帶領的主力軍隊在外覆滅,也就意味著其本民族的統治核心會慘遭重創,其他部族會順勢而起反抗。為了避免作為軍事支柱的本族軍事貴族大量陣亡,所以萌生了退兵之意。張茂在初步的防禦戰取得勝利之後,決定見好就收,避免深陷潛在的失敗泥潭,於是主動向前趙稱藩,為前涼爭取了足夠的生存空間和經濟積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適合農牧

張茂雖然只統治了5年,但是對劉曜作戰的勝利實在是不可抹殺的功績;隨後即位的第四代平西公是張駿。此人雖然年少時胡作非為,喜歡去民間沾花惹草,但是他並不是單純的紈絝子弟,少年時在民間遊蕩的同時又熟知人間疾苦,瞭解了民眾的困難和訴求。對內他一面彈壓並利用豪強,一面親自耕田勞作,勸課農桑。憑藉著涼州優良的地理環境和在外的聲望,涼州繼續招撫各地的流民和漢人遺民,一面彈壓了西域的戍己校尉趙貞的叛亂,叛亂的原因是他認為涼州沒有尊奉西晉為正統,有割據自立的嫌疑。但這也證明了前涼的自立傾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趁機向東進取

公元327年,在得知前趙君主的主力在關東被後趙擊敗的情報,張駿削去了前趙賜予的涼王稱號,宣佈自己為復晉大將軍和涼州牧,趁著中原改朝換代的時機向前趙出擊。張駿派遣武威太守竇濤,金城太守張閬,武興太守辛巖等人帶領涼州的郡國之兵攻擊前趙佔領的前涼秦州州郡。這次作戰還是以羌人為主力軍隊,“我握兵數萬,借氐羌之銳利,宜速戰滅之。”

但是這次前涼軍卻犯下了與之前前趙軍隊類似的錯誤,雖然劉曜的兒子手下都是羯趙政權的精兵,但是他深知涼軍精銳盡出,貌似強勁但是後勤壓力巨大,於是選擇了修建城壘與前涼軍對峙。而前涼軍隊自恃人數佔據優勢而大意輕敵,結果運糧路線和盛產糧食的金城地區,被前趙精騎截斷,聽聞前線作戰不利的涼軍中的羌胡部隊聽聞戰報後擾亂軍心,主動撤出戰場。在趙軍的大肆追擊之下,涼軍損失2萬人,前涼全國之兵才10萬人,相當於前涼全國兵力的五分之一,前涼奪回的河南之地再次遭到了前趙的佔領。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諸國的地圖

雖然與前趙作戰不利,但這已經是前趙的垂死掙扎了。於是張氏趁著中原改朝換代,大膽的出兵遠征,樹立前涼在西域的地位。經過一番激戰之後,前涼的遠征軍先後擊敗鄯善,焉耆,于闐,龜茲等主要的西域城邦,並迫使他們成為前涼的屬國,定期給張氏家族進貢,和漢代類似,前涼在金城設置了戍己校尉營,在樓蘭和玉門關之間設置了西域都護府,歸屬高昌郡管轄。到了後來,前涼的最大管轄範圍甚至蔓延到了蔥嶺腳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為前涼帶來了財富和兵力

張氏從此可以從西域獲得穩定的貿易收入,貢品收入,在關鍵的時刻甚至可以調動城郭諸國的兵力助戰。這無疑增加前涼的戰略縱深和經濟後盾,有利於前涼與中原胡族政權的長期對抗。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時代粟特人的形象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異域風情的西域美女

六、儒將統軍

公元340年,趁著前涼再次發生政權交替,後趙決定再次出兵,趁著前涼主少國疑之時,拿下涼州和西域。而這時,一位傳奇的書生將軍登上了歷史舞臺,成為了前涼的救時英雄。聖朝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蘇軾說的就是名將謝艾。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謝艾

這次中原崛起的後趙,和前趙相比更加凶殘。前趙尚且為自己的身世,構建出了劉邦-劉秀-劉備-劉淵的世襲,起碼是名義上的漢族本位和華夏認同,但是後趙本身就是來自中亞的白種人建立的

後趙的國人也就是羯胡組成十分複雜。其首領石勒起事憑藉的是身為盜寇的“十八騎”,根據《晉書·石勒載記》雲:

“遂招集王陽、夔安、支雄、冀保、吳豫、劉膺、桃豹、逯明等八騎為群盜。後郭敖、劉徵、劉寶、張曀僕、呼延莫、郭黑略、張越、孔豚、趙鹿、支屈六等又赴之,號為十八騎。”

“十八騎”成分比較複雜,其中有漢人也有胡人。雖然這些人看起來有漢族名字,但其實有外族血統。比如王陽出於烏丸;

《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石虎有太保夔安,自天竺徙遼東,玄孫逸,姚秦司空,騰仕後燕。”所以夔安出於天竺;

支姓是羯胡大姓,源出西域的月氏國。比如《元和姓纂輯本》卷 支氏條稱:“石趙司空支雄傳雲:‘其先月氏人也。’”慧皎《高僧傳》中提到的支婁迦讖(支謙)、支曇摩羅剎、支曇遷等人都出自月支。另由僧佑《出三藏記集》卷 13《支謙傳》說支謙為大月氏人,“祖父法度以漢靈帝世率國人數百歸化,拜率善中郎將”,一些月氏人在東漢時通過部落遷移的方式歸附華夏;

十八騎”中有劉姓三人,史籍中沒有提及族屬。但是,屠各胡部族中劉姓甚多,西域胡中也有此姓;

呼延氏顯然出自匈奴;

張越乃是石勒的妹夫,張氏在後趙勳貴中十分常見,如身門生主書、司典胡人出入的張離、太尉張舉,此外,張良、張群、張豺、張茂、張斯等人無一不居顯職。從上述情況來看,張氏也是胡人。

所以後趙政權的核心力量是比南匈奴更加遠離漢地的中亞白種人,成色比較複雜,本性比前趙匈奴更加凶殘可怕。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月氏人也是後趙羯族的一支

距離上次戰鬥已經過去了十幾年,承平日久的涼州軍民沒有遇到大規模的軍事戰鬥和訓練,所前涼邊境軍隊幾乎一觸即潰,麻秋首先帶領趙軍圍攻金城郡。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軍對完成了集結

金城位於黃河南岸,扼守河西走廊的要衝之地。金城由於守將怯懦而歸降後趙,金城的喪失導致涼州腹地暴露在後趙大軍面前,於是後趙軍隊打開了侵略涼州的門戶之地。面對政權危機,剛剛即位的張重華下令輕徭薄賦,廢除勞役,減輕民眾負擔,並集結了前涼各個郡國和西域盟友的軍隊前來參戰。由於雙方的力量大致旗鼓相當,所以兩軍在廣武城外開始對陣。

在政權的危機之中,張重華啟用了毫無軍事經驗的謝艾為將領,這一破格的提拔雖然被大家族視為趙括式的誇誇其談和書生誤國,但是正是這個貌似誇誇其談的書生,最後擊退了來犯的胡族大軍。在前涼上下的世族大人猶豫不決,畏葸不前的時候,只有這個熱血的儒生願意請纓出征。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謝艾直接派出5000精兵夜襲敵營,這一自殺式的行動一次性地將對手逼退,並接連斬殺了過千敵軍,迫使後趙軍隊的前鋒退往金城。雖然前涼的危機初步得以緩解,但是初出茅廬的謝艾卻引發了前涼大世族的不滿,最後的結果是大世族以謝艾阻礙張重華進行搜狩之禮為理由,迫使其遠離政治中心。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攻守城戰役

在聽說謝艾被貶斥之後,石虎大喜過望,立馬再次任命之前作戰不利的麻秋去戴罪立功,收到謝艾被貶職的消息之後,趙軍先行肅清了前涼在黃河以南的孤立據點,在大夏失守之後,枹罕北倚群山,西靠大夏河,東南面朝甘南平原,是涼州防禦東南方向最重要的戰略要地,因此前涼將枹罕變成了自己疆土的最後防線,公元347年春天,麻秋率領8萬人馬進犯枹罕,與集結在此的前涼軍隊展開激戰。麻秋在地面上使用人力投石機砲車轟擊前涼城牆,在地下挖掘百條地道攻城,晉陽太守郎坦被氣勢洶洶的趙軍被嚇破了膽,建議放棄堅固的外城,將軍隊撤往內城防禦,武城太守張悛立即反對這種謬論:“剛開戰就放棄外城,會動搖我軍軍心,大勢到時候就很難挽回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城下紮營的後趙軍隊

最終前涼軍隊依舊選擇在城外排兵佈陣,按照計劃有序迎戰趙軍,與趙軍的工程手段針鋒相對。由於趙軍在堅城面前毫無進展,所以石虎又派出了2萬人增員。在此期間,後趙雖然一度成功的聯繫到了守城方的內應,但是迅速被守軍斬殺,城外後趙軍隊的倉庫也被守軍的勇士出城焚燬,這讓守軍的士氣大增,民心安定。石虎在得知再次攻城失敗之後十分生氣,於是命令以3000名具裝騎兵---黑槊龍驤軍為核心的3萬人支援石虎。此時這些重騎兵已經裝備了馬甲和適合騎兵使用的長槊,馬鐙為騎士在馬背作戰提供了更好的穩定性,適合直接衝鋒敵陣。面對新一輪的外敵入侵,張重華再次啟用了被貶謫在外的謝艾,對他授予節杖,封為軍師將軍,帶領3萬涼軍步騎和羌族騎兵長驅直入救援枹罕。麻秋得知謝艾出動後,決定在廣武附近的長最沿著河流築城,以逸待勞,將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書生將領一舉擊敗。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動亂源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張軌統治期間,涼州地區發生了粟特人反叛的事件。在前涼時代,曹氏,康氏,史氏的粟特人已經出現在了河西地區。一些後世史料追述到張軌後期有史、康二姓粟特人進出河西走廊。比如《梁書》卷一八《康絢傳》雲:“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詔於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後即以康為姓。晉時隴右亂,康氏遷於藍田”。粟特史、康二氏在永嘉之亂時進出河西,與西晉末五胡入華的時代形勢及前涼初粟特人的活動背景是相契合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

308年,張軌患染風疾,口不能言。以他的次子張茂攝理州事。涼州境內的敦煌張氏與粟特裔曹氏、武威賈氏、西平麴氏與田氏等當地豪族,趁機聯合起來企圖取代張軌,以實現河西地區的本地化統治。曹祛因在朝中為尚書侍郎,能方便地向晉懷帝上奏,請求另派涼州刺史,取代病重的張軌。他自己也迅速回到河隴,出任西平太守。在這場反張軌的鬥爭中,河西豪族集團的首腦人物是敦煌大族張鎮、張越兄弟。面對河西大族的聯合逼宮,武威太守張琠遣兒子張坦赴京為張軌上表請命。經過了兩次戰役之後,張軌擊敗了叛亂,並粉碎了曹祛的餘黨的第二次叛亂。消除了涼州漢人政權從內部被外族演變的可能性。

四、自立一方

6年後張軌去世,性格溫厚的張寔繼位之後雖然在政策上依舊侍奉西晉王朝,但是隨著西晉王朝的崩潰和長安朝廷的分崩離析,張家政權也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甚至開始了對晉朝殘餘勢力的瓜分和坐等滅亡。張琠因為沒有受命進京支援而抱憾終身,遺憾而死。涼州政權的地方性逐漸體現了出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永嘉之亂

雖然他多次派兵救援關中的西晉末代皇室,是當時西晉政府得到的唯一援軍,公元316年,趙漢政權的劉曜攻陷長安,西晉滅亡。當時西晉的南陽王司馬模之子司馬保組織流亡政府,自稱晉王,面對地方軍閥陳安和羌族的圍困,屢戰屢敗的他撤退到了上邽一帶,但是在張寔的故意冷落之下,司馬模才到前涼邊境就死去了,張氏政權趁機收編了司馬模的部下,並將他們納入了前涼的統治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晉的滅亡中,也有前涼的刻意冷落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同時面臨內憂外患

在第二任平西公張寔執政六年後,他為一幫左道之徒所殺。據馮培紅教授的分析,這些人很可能是來自西域和中原來此避難的祆教徒,他們以京兆人劉弘為首,在天梯第五山的粟特胡人村落裡開鑿石窟,在石窟中懸掛燈作火壇,吸引了幾千民眾前來祭拜,並宣稱劉弘應當在涼州稱王,還在民間放出了“蛇利炮,蛇利炮,公頭墜地而不覺”的讖語歌謠,舍利炮來自於梵語,指的是當時一個名叫曹舍利的粟特人。這些祆教徒用幻術在張寔在寢室裡製造了無頭人像。最後張寔的部下閻沙和牙門準備發動叛亂,擁戴劉弘,而張寔決定先下手為強,殺死了祆教徒首領劉弘,作為反擊,閻沙也做掉了張寔。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祆教祭壇

這些動亂體現出來的問題是,祆教和背後的胡族勢力正在以各種或明或暗的方式向著涼州境內滲透,在逐步動搖著政權的穩定性。在張寔被害後,弟張茂繼立。當時,前趙劉曜遣軍西攻前涼,“臨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長,以縣應曜,河西大震”。翟、石二人作為前涼的地方長官,前者出自丁零,後者為粟特人。這都在為當時的前趙政權開門揖盜。讓涼州陷入了極度的危險之中。

五、東征西討

不久之後,匈奴人的前趙王朝就開始了對前涼的武力進攻。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匈奴人

公元323年,前趙王朝從隴城兵分三路,兩支偏師用來牽制前涼在隴右的兵力,一路用來攻擊天水冀城,一路攻擊桑壁,而劉曜則帶著號稱28萬的大軍將戰線推進到隴右的黃河以南的地區,劉曜對此信心滿滿,聲稱自己要兵臨姑臧城下,一時間讓前涼公國上下人心惶惶。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軍隊

前涼方面的參謀認為趙軍雖然聲勢比較浩大,但是主力部分依舊是內心拒絕臣服的漢人。所以參軍陳珍建議親自領兵的張茂固守姑臧東南面的石頭城,一面出動精銳部隊增援隴右,張茂當即派出精銳步騎1800人突破趙軍的圍困,火速進入冀城,黃河以南的軍民聞訊之後當即士氣大振。得益於前涼多年以來對境內少數民族的剿撫並用,這時河湟地區的羌族人為了避免前趙羯族的肆虐,也聞訊組織了輕騎兵部隊前來助戰。他們一舉攻克了南安(甘肅天水),切斷了劉曜的後路。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疆域示意圖

不出張茂的預料,在劉曜得知前涼軍隊增援隴右和南安失守之後,意識到了戰局的微妙性,一旦自己帶領的主力軍隊在外覆滅,也就意味著其本民族的統治核心會慘遭重創,其他部族會順勢而起反抗。為了避免作為軍事支柱的本族軍事貴族大量陣亡,所以萌生了退兵之意。張茂在初步的防禦戰取得勝利之後,決定見好就收,避免深陷潛在的失敗泥潭,於是主動向前趙稱藩,為前涼爭取了足夠的生存空間和經濟積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適合農牧

張茂雖然只統治了5年,但是對劉曜作戰的勝利實在是不可抹殺的功績;隨後即位的第四代平西公是張駿。此人雖然年少時胡作非為,喜歡去民間沾花惹草,但是他並不是單純的紈絝子弟,少年時在民間遊蕩的同時又熟知人間疾苦,瞭解了民眾的困難和訴求。對內他一面彈壓並利用豪強,一面親自耕田勞作,勸課農桑。憑藉著涼州優良的地理環境和在外的聲望,涼州繼續招撫各地的流民和漢人遺民,一面彈壓了西域的戍己校尉趙貞的叛亂,叛亂的原因是他認為涼州沒有尊奉西晉為正統,有割據自立的嫌疑。但這也證明了前涼的自立傾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趁機向東進取

公元327年,在得知前趙君主的主力在關東被後趙擊敗的情報,張駿削去了前趙賜予的涼王稱號,宣佈自己為復晉大將軍和涼州牧,趁著中原改朝換代的時機向前趙出擊。張駿派遣武威太守竇濤,金城太守張閬,武興太守辛巖等人帶領涼州的郡國之兵攻擊前趙佔領的前涼秦州州郡。這次作戰還是以羌人為主力軍隊,“我握兵數萬,借氐羌之銳利,宜速戰滅之。”

但是這次前涼軍卻犯下了與之前前趙軍隊類似的錯誤,雖然劉曜的兒子手下都是羯趙政權的精兵,但是他深知涼軍精銳盡出,貌似強勁但是後勤壓力巨大,於是選擇了修建城壘與前涼軍對峙。而前涼軍隊自恃人數佔據優勢而大意輕敵,結果運糧路線和盛產糧食的金城地區,被前趙精騎截斷,聽聞前線作戰不利的涼軍中的羌胡部隊聽聞戰報後擾亂軍心,主動撤出戰場。在趙軍的大肆追擊之下,涼軍損失2萬人,前涼全國之兵才10萬人,相當於前涼全國兵力的五分之一,前涼奪回的河南之地再次遭到了前趙的佔領。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諸國的地圖

雖然與前趙作戰不利,但這已經是前趙的垂死掙扎了。於是張氏趁著中原改朝換代,大膽的出兵遠征,樹立前涼在西域的地位。經過一番激戰之後,前涼的遠征軍先後擊敗鄯善,焉耆,于闐,龜茲等主要的西域城邦,並迫使他們成為前涼的屬國,定期給張氏家族進貢,和漢代類似,前涼在金城設置了戍己校尉營,在樓蘭和玉門關之間設置了西域都護府,歸屬高昌郡管轄。到了後來,前涼的最大管轄範圍甚至蔓延到了蔥嶺腳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為前涼帶來了財富和兵力

張氏從此可以從西域獲得穩定的貿易收入,貢品收入,在關鍵的時刻甚至可以調動城郭諸國的兵力助戰。這無疑增加前涼的戰略縱深和經濟後盾,有利於前涼與中原胡族政權的長期對抗。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時代粟特人的形象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異域風情的西域美女

六、儒將統軍

公元340年,趁著前涼再次發生政權交替,後趙決定再次出兵,趁著前涼主少國疑之時,拿下涼州和西域。而這時,一位傳奇的書生將軍登上了歷史舞臺,成為了前涼的救時英雄。聖朝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蘇軾說的就是名將謝艾。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謝艾

這次中原崛起的後趙,和前趙相比更加凶殘。前趙尚且為自己的身世,構建出了劉邦-劉秀-劉備-劉淵的世襲,起碼是名義上的漢族本位和華夏認同,但是後趙本身就是來自中亞的白種人建立的

後趙的國人也就是羯胡組成十分複雜。其首領石勒起事憑藉的是身為盜寇的“十八騎”,根據《晉書·石勒載記》雲:

“遂招集王陽、夔安、支雄、冀保、吳豫、劉膺、桃豹、逯明等八騎為群盜。後郭敖、劉徵、劉寶、張曀僕、呼延莫、郭黑略、張越、孔豚、趙鹿、支屈六等又赴之,號為十八騎。”

“十八騎”成分比較複雜,其中有漢人也有胡人。雖然這些人看起來有漢族名字,但其實有外族血統。比如王陽出於烏丸;

《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石虎有太保夔安,自天竺徙遼東,玄孫逸,姚秦司空,騰仕後燕。”所以夔安出於天竺;

支姓是羯胡大姓,源出西域的月氏國。比如《元和姓纂輯本》卷 支氏條稱:“石趙司空支雄傳雲:‘其先月氏人也。’”慧皎《高僧傳》中提到的支婁迦讖(支謙)、支曇摩羅剎、支曇遷等人都出自月支。另由僧佑《出三藏記集》卷 13《支謙傳》說支謙為大月氏人,“祖父法度以漢靈帝世率國人數百歸化,拜率善中郎將”,一些月氏人在東漢時通過部落遷移的方式歸附華夏;

十八騎”中有劉姓三人,史籍中沒有提及族屬。但是,屠各胡部族中劉姓甚多,西域胡中也有此姓;

呼延氏顯然出自匈奴;

張越乃是石勒的妹夫,張氏在後趙勳貴中十分常見,如身門生主書、司典胡人出入的張離、太尉張舉,此外,張良、張群、張豺、張茂、張斯等人無一不居顯職。從上述情況來看,張氏也是胡人。

所以後趙政權的核心力量是比南匈奴更加遠離漢地的中亞白種人,成色比較複雜,本性比前趙匈奴更加凶殘可怕。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月氏人也是後趙羯族的一支

距離上次戰鬥已經過去了十幾年,承平日久的涼州軍民沒有遇到大規模的軍事戰鬥和訓練,所前涼邊境軍隊幾乎一觸即潰,麻秋首先帶領趙軍圍攻金城郡。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軍對完成了集結

金城位於黃河南岸,扼守河西走廊的要衝之地。金城由於守將怯懦而歸降後趙,金城的喪失導致涼州腹地暴露在後趙大軍面前,於是後趙軍隊打開了侵略涼州的門戶之地。面對政權危機,剛剛即位的張重華下令輕徭薄賦,廢除勞役,減輕民眾負擔,並集結了前涼各個郡國和西域盟友的軍隊前來參戰。由於雙方的力量大致旗鼓相當,所以兩軍在廣武城外開始對陣。

在政權的危機之中,張重華啟用了毫無軍事經驗的謝艾為將領,這一破格的提拔雖然被大家族視為趙括式的誇誇其談和書生誤國,但是正是這個貌似誇誇其談的書生,最後擊退了來犯的胡族大軍。在前涼上下的世族大人猶豫不決,畏葸不前的時候,只有這個熱血的儒生願意請纓出征。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謝艾直接派出5000精兵夜襲敵營,這一自殺式的行動一次性地將對手逼退,並接連斬殺了過千敵軍,迫使後趙軍隊的前鋒退往金城。雖然前涼的危機初步得以緩解,但是初出茅廬的謝艾卻引發了前涼大世族的不滿,最後的結果是大世族以謝艾阻礙張重華進行搜狩之禮為理由,迫使其遠離政治中心。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攻守城戰役

在聽說謝艾被貶斥之後,石虎大喜過望,立馬再次任命之前作戰不利的麻秋去戴罪立功,收到謝艾被貶職的消息之後,趙軍先行肅清了前涼在黃河以南的孤立據點,在大夏失守之後,枹罕北倚群山,西靠大夏河,東南面朝甘南平原,是涼州防禦東南方向最重要的戰略要地,因此前涼將枹罕變成了自己疆土的最後防線,公元347年春天,麻秋率領8萬人馬進犯枹罕,與集結在此的前涼軍隊展開激戰。麻秋在地面上使用人力投石機砲車轟擊前涼城牆,在地下挖掘百條地道攻城,晉陽太守郎坦被氣勢洶洶的趙軍被嚇破了膽,建議放棄堅固的外城,將軍隊撤往內城防禦,武城太守張悛立即反對這種謬論:“剛開戰就放棄外城,會動搖我軍軍心,大勢到時候就很難挽回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城下紮營的後趙軍隊

最終前涼軍隊依舊選擇在城外排兵佈陣,按照計劃有序迎戰趙軍,與趙軍的工程手段針鋒相對。由於趙軍在堅城面前毫無進展,所以石虎又派出了2萬人增員。在此期間,後趙雖然一度成功的聯繫到了守城方的內應,但是迅速被守軍斬殺,城外後趙軍隊的倉庫也被守軍的勇士出城焚燬,這讓守軍的士氣大增,民心安定。石虎在得知再次攻城失敗之後十分生氣,於是命令以3000名具裝騎兵---黑槊龍驤軍為核心的3萬人支援石虎。此時這些重騎兵已經裝備了馬甲和適合騎兵使用的長槊,馬鐙為騎士在馬背作戰提供了更好的穩定性,適合直接衝鋒敵陣。面對新一輪的外敵入侵,張重華再次啟用了被貶謫在外的謝艾,對他授予節杖,封為軍師將軍,帶領3萬涼軍步騎和羌族騎兵長驅直入救援枹罕。麻秋得知謝艾出動後,決定在廣武附近的長最沿著河流築城,以逸待勞,將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書生將領一舉擊敗。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北朝的步兵和騎兵

在偵查到趙軍的動靜之後,謝艾決定冒險吸引對手出防禦工事作戰。如果在短期內不解決對手的話,那麼時間一長,後趙可以聚集到更多的兵力,到時候再想消滅就比較困難了,而論戰略資源的消耗,前涼是比拼不過佔據中原地區的後趙的。所以謝艾決定採用類似於韓信的背水一戰的策略,在引誘對手出工事迎戰的同時,派出精銳部隊奪取敵人的防禦工事,造成敵軍士氣動搖,然後再前後夾擊,一舉擊敗對手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動亂源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張軌統治期間,涼州地區發生了粟特人反叛的事件。在前涼時代,曹氏,康氏,史氏的粟特人已經出現在了河西地區。一些後世史料追述到張軌後期有史、康二姓粟特人進出河西走廊。比如《梁書》卷一八《康絢傳》雲:“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詔於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後即以康為姓。晉時隴右亂,康氏遷於藍田”。粟特史、康二氏在永嘉之亂時進出河西,與西晉末五胡入華的時代形勢及前涼初粟特人的活動背景是相契合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

308年,張軌患染風疾,口不能言。以他的次子張茂攝理州事。涼州境內的敦煌張氏與粟特裔曹氏、武威賈氏、西平麴氏與田氏等當地豪族,趁機聯合起來企圖取代張軌,以實現河西地區的本地化統治。曹祛因在朝中為尚書侍郎,能方便地向晉懷帝上奏,請求另派涼州刺史,取代病重的張軌。他自己也迅速回到河隴,出任西平太守。在這場反張軌的鬥爭中,河西豪族集團的首腦人物是敦煌大族張鎮、張越兄弟。面對河西大族的聯合逼宮,武威太守張琠遣兒子張坦赴京為張軌上表請命。經過了兩次戰役之後,張軌擊敗了叛亂,並粉碎了曹祛的餘黨的第二次叛亂。消除了涼州漢人政權從內部被外族演變的可能性。

四、自立一方

6年後張軌去世,性格溫厚的張寔繼位之後雖然在政策上依舊侍奉西晉王朝,但是隨著西晉王朝的崩潰和長安朝廷的分崩離析,張家政權也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甚至開始了對晉朝殘餘勢力的瓜分和坐等滅亡。張琠因為沒有受命進京支援而抱憾終身,遺憾而死。涼州政權的地方性逐漸體現了出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永嘉之亂

雖然他多次派兵救援關中的西晉末代皇室,是當時西晉政府得到的唯一援軍,公元316年,趙漢政權的劉曜攻陷長安,西晉滅亡。當時西晉的南陽王司馬模之子司馬保組織流亡政府,自稱晉王,面對地方軍閥陳安和羌族的圍困,屢戰屢敗的他撤退到了上邽一帶,但是在張寔的故意冷落之下,司馬模才到前涼邊境就死去了,張氏政權趁機收編了司馬模的部下,並將他們納入了前涼的統治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晉的滅亡中,也有前涼的刻意冷落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同時面臨內憂外患

在第二任平西公張寔執政六年後,他為一幫左道之徒所殺。據馮培紅教授的分析,這些人很可能是來自西域和中原來此避難的祆教徒,他們以京兆人劉弘為首,在天梯第五山的粟特胡人村落裡開鑿石窟,在石窟中懸掛燈作火壇,吸引了幾千民眾前來祭拜,並宣稱劉弘應當在涼州稱王,還在民間放出了“蛇利炮,蛇利炮,公頭墜地而不覺”的讖語歌謠,舍利炮來自於梵語,指的是當時一個名叫曹舍利的粟特人。這些祆教徒用幻術在張寔在寢室裡製造了無頭人像。最後張寔的部下閻沙和牙門準備發動叛亂,擁戴劉弘,而張寔決定先下手為強,殺死了祆教徒首領劉弘,作為反擊,閻沙也做掉了張寔。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祆教祭壇

這些動亂體現出來的問題是,祆教和背後的胡族勢力正在以各種或明或暗的方式向著涼州境內滲透,在逐步動搖著政權的穩定性。在張寔被害後,弟張茂繼立。當時,前趙劉曜遣軍西攻前涼,“臨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長,以縣應曜,河西大震”。翟、石二人作為前涼的地方長官,前者出自丁零,後者為粟特人。這都在為當時的前趙政權開門揖盜。讓涼州陷入了極度的危險之中。

五、東征西討

不久之後,匈奴人的前趙王朝就開始了對前涼的武力進攻。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匈奴人

公元323年,前趙王朝從隴城兵分三路,兩支偏師用來牽制前涼在隴右的兵力,一路用來攻擊天水冀城,一路攻擊桑壁,而劉曜則帶著號稱28萬的大軍將戰線推進到隴右的黃河以南的地區,劉曜對此信心滿滿,聲稱自己要兵臨姑臧城下,一時間讓前涼公國上下人心惶惶。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軍隊

前涼方面的參謀認為趙軍雖然聲勢比較浩大,但是主力部分依舊是內心拒絕臣服的漢人。所以參軍陳珍建議親自領兵的張茂固守姑臧東南面的石頭城,一面出動精銳部隊增援隴右,張茂當即派出精銳步騎1800人突破趙軍的圍困,火速進入冀城,黃河以南的軍民聞訊之後當即士氣大振。得益於前涼多年以來對境內少數民族的剿撫並用,這時河湟地區的羌族人為了避免前趙羯族的肆虐,也聞訊組織了輕騎兵部隊前來助戰。他們一舉攻克了南安(甘肅天水),切斷了劉曜的後路。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疆域示意圖

不出張茂的預料,在劉曜得知前涼軍隊增援隴右和南安失守之後,意識到了戰局的微妙性,一旦自己帶領的主力軍隊在外覆滅,也就意味著其本民族的統治核心會慘遭重創,其他部族會順勢而起反抗。為了避免作為軍事支柱的本族軍事貴族大量陣亡,所以萌生了退兵之意。張茂在初步的防禦戰取得勝利之後,決定見好就收,避免深陷潛在的失敗泥潭,於是主動向前趙稱藩,為前涼爭取了足夠的生存空間和經濟積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適合農牧

張茂雖然只統治了5年,但是對劉曜作戰的勝利實在是不可抹殺的功績;隨後即位的第四代平西公是張駿。此人雖然年少時胡作非為,喜歡去民間沾花惹草,但是他並不是單純的紈絝子弟,少年時在民間遊蕩的同時又熟知人間疾苦,瞭解了民眾的困難和訴求。對內他一面彈壓並利用豪強,一面親自耕田勞作,勸課農桑。憑藉著涼州優良的地理環境和在外的聲望,涼州繼續招撫各地的流民和漢人遺民,一面彈壓了西域的戍己校尉趙貞的叛亂,叛亂的原因是他認為涼州沒有尊奉西晉為正統,有割據自立的嫌疑。但這也證明了前涼的自立傾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趁機向東進取

公元327年,在得知前趙君主的主力在關東被後趙擊敗的情報,張駿削去了前趙賜予的涼王稱號,宣佈自己為復晉大將軍和涼州牧,趁著中原改朝換代的時機向前趙出擊。張駿派遣武威太守竇濤,金城太守張閬,武興太守辛巖等人帶領涼州的郡國之兵攻擊前趙佔領的前涼秦州州郡。這次作戰還是以羌人為主力軍隊,“我握兵數萬,借氐羌之銳利,宜速戰滅之。”

但是這次前涼軍卻犯下了與之前前趙軍隊類似的錯誤,雖然劉曜的兒子手下都是羯趙政權的精兵,但是他深知涼軍精銳盡出,貌似強勁但是後勤壓力巨大,於是選擇了修建城壘與前涼軍對峙。而前涼軍隊自恃人數佔據優勢而大意輕敵,結果運糧路線和盛產糧食的金城地區,被前趙精騎截斷,聽聞前線作戰不利的涼軍中的羌胡部隊聽聞戰報後擾亂軍心,主動撤出戰場。在趙軍的大肆追擊之下,涼軍損失2萬人,前涼全國之兵才10萬人,相當於前涼全國兵力的五分之一,前涼奪回的河南之地再次遭到了前趙的佔領。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諸國的地圖

雖然與前趙作戰不利,但這已經是前趙的垂死掙扎了。於是張氏趁著中原改朝換代,大膽的出兵遠征,樹立前涼在西域的地位。經過一番激戰之後,前涼的遠征軍先後擊敗鄯善,焉耆,于闐,龜茲等主要的西域城邦,並迫使他們成為前涼的屬國,定期給張氏家族進貢,和漢代類似,前涼在金城設置了戍己校尉營,在樓蘭和玉門關之間設置了西域都護府,歸屬高昌郡管轄。到了後來,前涼的最大管轄範圍甚至蔓延到了蔥嶺腳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為前涼帶來了財富和兵力

張氏從此可以從西域獲得穩定的貿易收入,貢品收入,在關鍵的時刻甚至可以調動城郭諸國的兵力助戰。這無疑增加前涼的戰略縱深和經濟後盾,有利於前涼與中原胡族政權的長期對抗。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時代粟特人的形象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異域風情的西域美女

六、儒將統軍

公元340年,趁著前涼再次發生政權交替,後趙決定再次出兵,趁著前涼主少國疑之時,拿下涼州和西域。而這時,一位傳奇的書生將軍登上了歷史舞臺,成為了前涼的救時英雄。聖朝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蘇軾說的就是名將謝艾。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謝艾

這次中原崛起的後趙,和前趙相比更加凶殘。前趙尚且為自己的身世,構建出了劉邦-劉秀-劉備-劉淵的世襲,起碼是名義上的漢族本位和華夏認同,但是後趙本身就是來自中亞的白種人建立的

後趙的國人也就是羯胡組成十分複雜。其首領石勒起事憑藉的是身為盜寇的“十八騎”,根據《晉書·石勒載記》雲:

“遂招集王陽、夔安、支雄、冀保、吳豫、劉膺、桃豹、逯明等八騎為群盜。後郭敖、劉徵、劉寶、張曀僕、呼延莫、郭黑略、張越、孔豚、趙鹿、支屈六等又赴之,號為十八騎。”

“十八騎”成分比較複雜,其中有漢人也有胡人。雖然這些人看起來有漢族名字,但其實有外族血統。比如王陽出於烏丸;

《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石虎有太保夔安,自天竺徙遼東,玄孫逸,姚秦司空,騰仕後燕。”所以夔安出於天竺;

支姓是羯胡大姓,源出西域的月氏國。比如《元和姓纂輯本》卷 支氏條稱:“石趙司空支雄傳雲:‘其先月氏人也。’”慧皎《高僧傳》中提到的支婁迦讖(支謙)、支曇摩羅剎、支曇遷等人都出自月支。另由僧佑《出三藏記集》卷 13《支謙傳》說支謙為大月氏人,“祖父法度以漢靈帝世率國人數百歸化,拜率善中郎將”,一些月氏人在東漢時通過部落遷移的方式歸附華夏;

十八騎”中有劉姓三人,史籍中沒有提及族屬。但是,屠各胡部族中劉姓甚多,西域胡中也有此姓;

呼延氏顯然出自匈奴;

張越乃是石勒的妹夫,張氏在後趙勳貴中十分常見,如身門生主書、司典胡人出入的張離、太尉張舉,此外,張良、張群、張豺、張茂、張斯等人無一不居顯職。從上述情況來看,張氏也是胡人。

所以後趙政權的核心力量是比南匈奴更加遠離漢地的中亞白種人,成色比較複雜,本性比前趙匈奴更加凶殘可怕。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月氏人也是後趙羯族的一支

距離上次戰鬥已經過去了十幾年,承平日久的涼州軍民沒有遇到大規模的軍事戰鬥和訓練,所前涼邊境軍隊幾乎一觸即潰,麻秋首先帶領趙軍圍攻金城郡。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軍對完成了集結

金城位於黃河南岸,扼守河西走廊的要衝之地。金城由於守將怯懦而歸降後趙,金城的喪失導致涼州腹地暴露在後趙大軍面前,於是後趙軍隊打開了侵略涼州的門戶之地。面對政權危機,剛剛即位的張重華下令輕徭薄賦,廢除勞役,減輕民眾負擔,並集結了前涼各個郡國和西域盟友的軍隊前來參戰。由於雙方的力量大致旗鼓相當,所以兩軍在廣武城外開始對陣。

在政權的危機之中,張重華啟用了毫無軍事經驗的謝艾為將領,這一破格的提拔雖然被大家族視為趙括式的誇誇其談和書生誤國,但是正是這個貌似誇誇其談的書生,最後擊退了來犯的胡族大軍。在前涼上下的世族大人猶豫不決,畏葸不前的時候,只有這個熱血的儒生願意請纓出征。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謝艾直接派出5000精兵夜襲敵營,這一自殺式的行動一次性地將對手逼退,並接連斬殺了過千敵軍,迫使後趙軍隊的前鋒退往金城。雖然前涼的危機初步得以緩解,但是初出茅廬的謝艾卻引發了前涼大世族的不滿,最後的結果是大世族以謝艾阻礙張重華進行搜狩之禮為理由,迫使其遠離政治中心。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攻守城戰役

在聽說謝艾被貶斥之後,石虎大喜過望,立馬再次任命之前作戰不利的麻秋去戴罪立功,收到謝艾被貶職的消息之後,趙軍先行肅清了前涼在黃河以南的孤立據點,在大夏失守之後,枹罕北倚群山,西靠大夏河,東南面朝甘南平原,是涼州防禦東南方向最重要的戰略要地,因此前涼將枹罕變成了自己疆土的最後防線,公元347年春天,麻秋率領8萬人馬進犯枹罕,與集結在此的前涼軍隊展開激戰。麻秋在地面上使用人力投石機砲車轟擊前涼城牆,在地下挖掘百條地道攻城,晉陽太守郎坦被氣勢洶洶的趙軍被嚇破了膽,建議放棄堅固的外城,將軍隊撤往內城防禦,武城太守張悛立即反對這種謬論:“剛開戰就放棄外城,會動搖我軍軍心,大勢到時候就很難挽回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城下紮營的後趙軍隊

最終前涼軍隊依舊選擇在城外排兵佈陣,按照計劃有序迎戰趙軍,與趙軍的工程手段針鋒相對。由於趙軍在堅城面前毫無進展,所以石虎又派出了2萬人增員。在此期間,後趙雖然一度成功的聯繫到了守城方的內應,但是迅速被守軍斬殺,城外後趙軍隊的倉庫也被守軍的勇士出城焚燬,這讓守軍的士氣大增,民心安定。石虎在得知再次攻城失敗之後十分生氣,於是命令以3000名具裝騎兵---黑槊龍驤軍為核心的3萬人支援石虎。此時這些重騎兵已經裝備了馬甲和適合騎兵使用的長槊,馬鐙為騎士在馬背作戰提供了更好的穩定性,適合直接衝鋒敵陣。面對新一輪的外敵入侵,張重華再次啟用了被貶謫在外的謝艾,對他授予節杖,封為軍師將軍,帶領3萬涼軍步騎和羌族騎兵長驅直入救援枹罕。麻秋得知謝艾出動後,決定在廣武附近的長最沿著河流築城,以逸待勞,將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書生將領一舉擊敗。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北朝的步兵和騎兵

在偵查到趙軍的動靜之後,謝艾決定冒險吸引對手出防禦工事作戰。如果在短期內不解決對手的話,那麼時間一長,後趙可以聚集到更多的兵力,到時候再想消滅就比較困難了,而論戰略資源的消耗,前涼是比拼不過佔據中原地區的後趙的。所以謝艾決定採用類似於韓信的背水一戰的策略,在引誘對手出工事迎戰的同時,派出精銳部隊奪取敵人的防禦工事,造成敵軍士氣動搖,然後再前後夾擊,一舉擊敗對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謝艾的羽扇白衣的形象見於歷史的記載

在安排好了執行突擊任務的精銳騎兵之後,謝艾親自出馬,他一身儒服,手持白羽扇,頭戴白帢巾,乘鉊車,表示自己雖然是一介書生,但是毫不畏懼對手。相比於文學作品中諸葛亮的羽扇綸巾,謝艾的白衣羽扇見於真正歷史的記載,顯得更加神閒氣定而難能可貴。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動亂源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張軌統治期間,涼州地區發生了粟特人反叛的事件。在前涼時代,曹氏,康氏,史氏的粟特人已經出現在了河西地區。一些後世史料追述到張軌後期有史、康二姓粟特人進出河西走廊。比如《梁書》卷一八《康絢傳》雲:“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詔於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後即以康為姓。晉時隴右亂,康氏遷於藍田”。粟特史、康二氏在永嘉之亂時進出河西,與西晉末五胡入華的時代形勢及前涼初粟特人的活動背景是相契合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

308年,張軌患染風疾,口不能言。以他的次子張茂攝理州事。涼州境內的敦煌張氏與粟特裔曹氏、武威賈氏、西平麴氏與田氏等當地豪族,趁機聯合起來企圖取代張軌,以實現河西地區的本地化統治。曹祛因在朝中為尚書侍郎,能方便地向晉懷帝上奏,請求另派涼州刺史,取代病重的張軌。他自己也迅速回到河隴,出任西平太守。在這場反張軌的鬥爭中,河西豪族集團的首腦人物是敦煌大族張鎮、張越兄弟。面對河西大族的聯合逼宮,武威太守張琠遣兒子張坦赴京為張軌上表請命。經過了兩次戰役之後,張軌擊敗了叛亂,並粉碎了曹祛的餘黨的第二次叛亂。消除了涼州漢人政權從內部被外族演變的可能性。

四、自立一方

6年後張軌去世,性格溫厚的張寔繼位之後雖然在政策上依舊侍奉西晉王朝,但是隨著西晉王朝的崩潰和長安朝廷的分崩離析,張家政權也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甚至開始了對晉朝殘餘勢力的瓜分和坐等滅亡。張琠因為沒有受命進京支援而抱憾終身,遺憾而死。涼州政權的地方性逐漸體現了出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永嘉之亂

雖然他多次派兵救援關中的西晉末代皇室,是當時西晉政府得到的唯一援軍,公元316年,趙漢政權的劉曜攻陷長安,西晉滅亡。當時西晉的南陽王司馬模之子司馬保組織流亡政府,自稱晉王,面對地方軍閥陳安和羌族的圍困,屢戰屢敗的他撤退到了上邽一帶,但是在張寔的故意冷落之下,司馬模才到前涼邊境就死去了,張氏政權趁機收編了司馬模的部下,並將他們納入了前涼的統治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晉的滅亡中,也有前涼的刻意冷落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同時面臨內憂外患

在第二任平西公張寔執政六年後,他為一幫左道之徒所殺。據馮培紅教授的分析,這些人很可能是來自西域和中原來此避難的祆教徒,他們以京兆人劉弘為首,在天梯第五山的粟特胡人村落裡開鑿石窟,在石窟中懸掛燈作火壇,吸引了幾千民眾前來祭拜,並宣稱劉弘應當在涼州稱王,還在民間放出了“蛇利炮,蛇利炮,公頭墜地而不覺”的讖語歌謠,舍利炮來自於梵語,指的是當時一個名叫曹舍利的粟特人。這些祆教徒用幻術在張寔在寢室裡製造了無頭人像。最後張寔的部下閻沙和牙門準備發動叛亂,擁戴劉弘,而張寔決定先下手為強,殺死了祆教徒首領劉弘,作為反擊,閻沙也做掉了張寔。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祆教祭壇

這些動亂體現出來的問題是,祆教和背後的胡族勢力正在以各種或明或暗的方式向著涼州境內滲透,在逐步動搖著政權的穩定性。在張寔被害後,弟張茂繼立。當時,前趙劉曜遣軍西攻前涼,“臨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長,以縣應曜,河西大震”。翟、石二人作為前涼的地方長官,前者出自丁零,後者為粟特人。這都在為當時的前趙政權開門揖盜。讓涼州陷入了極度的危險之中。

五、東征西討

不久之後,匈奴人的前趙王朝就開始了對前涼的武力進攻。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匈奴人

公元323年,前趙王朝從隴城兵分三路,兩支偏師用來牽制前涼在隴右的兵力,一路用來攻擊天水冀城,一路攻擊桑壁,而劉曜則帶著號稱28萬的大軍將戰線推進到隴右的黃河以南的地區,劉曜對此信心滿滿,聲稱自己要兵臨姑臧城下,一時間讓前涼公國上下人心惶惶。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軍隊

前涼方面的參謀認為趙軍雖然聲勢比較浩大,但是主力部分依舊是內心拒絕臣服的漢人。所以參軍陳珍建議親自領兵的張茂固守姑臧東南面的石頭城,一面出動精銳部隊增援隴右,張茂當即派出精銳步騎1800人突破趙軍的圍困,火速進入冀城,黃河以南的軍民聞訊之後當即士氣大振。得益於前涼多年以來對境內少數民族的剿撫並用,這時河湟地區的羌族人為了避免前趙羯族的肆虐,也聞訊組織了輕騎兵部隊前來助戰。他們一舉攻克了南安(甘肅天水),切斷了劉曜的後路。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疆域示意圖

不出張茂的預料,在劉曜得知前涼軍隊增援隴右和南安失守之後,意識到了戰局的微妙性,一旦自己帶領的主力軍隊在外覆滅,也就意味著其本民族的統治核心會慘遭重創,其他部族會順勢而起反抗。為了避免作為軍事支柱的本族軍事貴族大量陣亡,所以萌生了退兵之意。張茂在初步的防禦戰取得勝利之後,決定見好就收,避免深陷潛在的失敗泥潭,於是主動向前趙稱藩,為前涼爭取了足夠的生存空間和經濟積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適合農牧

張茂雖然只統治了5年,但是對劉曜作戰的勝利實在是不可抹殺的功績;隨後即位的第四代平西公是張駿。此人雖然年少時胡作非為,喜歡去民間沾花惹草,但是他並不是單純的紈絝子弟,少年時在民間遊蕩的同時又熟知人間疾苦,瞭解了民眾的困難和訴求。對內他一面彈壓並利用豪強,一面親自耕田勞作,勸課農桑。憑藉著涼州優良的地理環境和在外的聲望,涼州繼續招撫各地的流民和漢人遺民,一面彈壓了西域的戍己校尉趙貞的叛亂,叛亂的原因是他認為涼州沒有尊奉西晉為正統,有割據自立的嫌疑。但這也證明了前涼的自立傾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趁機向東進取

公元327年,在得知前趙君主的主力在關東被後趙擊敗的情報,張駿削去了前趙賜予的涼王稱號,宣佈自己為復晉大將軍和涼州牧,趁著中原改朝換代的時機向前趙出擊。張駿派遣武威太守竇濤,金城太守張閬,武興太守辛巖等人帶領涼州的郡國之兵攻擊前趙佔領的前涼秦州州郡。這次作戰還是以羌人為主力軍隊,“我握兵數萬,借氐羌之銳利,宜速戰滅之。”

但是這次前涼軍卻犯下了與之前前趙軍隊類似的錯誤,雖然劉曜的兒子手下都是羯趙政權的精兵,但是他深知涼軍精銳盡出,貌似強勁但是後勤壓力巨大,於是選擇了修建城壘與前涼軍對峙。而前涼軍隊自恃人數佔據優勢而大意輕敵,結果運糧路線和盛產糧食的金城地區,被前趙精騎截斷,聽聞前線作戰不利的涼軍中的羌胡部隊聽聞戰報後擾亂軍心,主動撤出戰場。在趙軍的大肆追擊之下,涼軍損失2萬人,前涼全國之兵才10萬人,相當於前涼全國兵力的五分之一,前涼奪回的河南之地再次遭到了前趙的佔領。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諸國的地圖

雖然與前趙作戰不利,但這已經是前趙的垂死掙扎了。於是張氏趁著中原改朝換代,大膽的出兵遠征,樹立前涼在西域的地位。經過一番激戰之後,前涼的遠征軍先後擊敗鄯善,焉耆,于闐,龜茲等主要的西域城邦,並迫使他們成為前涼的屬國,定期給張氏家族進貢,和漢代類似,前涼在金城設置了戍己校尉營,在樓蘭和玉門關之間設置了西域都護府,歸屬高昌郡管轄。到了後來,前涼的最大管轄範圍甚至蔓延到了蔥嶺腳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為前涼帶來了財富和兵力

張氏從此可以從西域獲得穩定的貿易收入,貢品收入,在關鍵的時刻甚至可以調動城郭諸國的兵力助戰。這無疑增加前涼的戰略縱深和經濟後盾,有利於前涼與中原胡族政權的長期對抗。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時代粟特人的形象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異域風情的西域美女

六、儒將統軍

公元340年,趁著前涼再次發生政權交替,後趙決定再次出兵,趁著前涼主少國疑之時,拿下涼州和西域。而這時,一位傳奇的書生將軍登上了歷史舞臺,成為了前涼的救時英雄。聖朝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蘇軾說的就是名將謝艾。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謝艾

這次中原崛起的後趙,和前趙相比更加凶殘。前趙尚且為自己的身世,構建出了劉邦-劉秀-劉備-劉淵的世襲,起碼是名義上的漢族本位和華夏認同,但是後趙本身就是來自中亞的白種人建立的

後趙的國人也就是羯胡組成十分複雜。其首領石勒起事憑藉的是身為盜寇的“十八騎”,根據《晉書·石勒載記》雲:

“遂招集王陽、夔安、支雄、冀保、吳豫、劉膺、桃豹、逯明等八騎為群盜。後郭敖、劉徵、劉寶、張曀僕、呼延莫、郭黑略、張越、孔豚、趙鹿、支屈六等又赴之,號為十八騎。”

“十八騎”成分比較複雜,其中有漢人也有胡人。雖然這些人看起來有漢族名字,但其實有外族血統。比如王陽出於烏丸;

《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石虎有太保夔安,自天竺徙遼東,玄孫逸,姚秦司空,騰仕後燕。”所以夔安出於天竺;

支姓是羯胡大姓,源出西域的月氏國。比如《元和姓纂輯本》卷 支氏條稱:“石趙司空支雄傳雲:‘其先月氏人也。’”慧皎《高僧傳》中提到的支婁迦讖(支謙)、支曇摩羅剎、支曇遷等人都出自月支。另由僧佑《出三藏記集》卷 13《支謙傳》說支謙為大月氏人,“祖父法度以漢靈帝世率國人數百歸化,拜率善中郎將”,一些月氏人在東漢時通過部落遷移的方式歸附華夏;

十八騎”中有劉姓三人,史籍中沒有提及族屬。但是,屠各胡部族中劉姓甚多,西域胡中也有此姓;

呼延氏顯然出自匈奴;

張越乃是石勒的妹夫,張氏在後趙勳貴中十分常見,如身門生主書、司典胡人出入的張離、太尉張舉,此外,張良、張群、張豺、張茂、張斯等人無一不居顯職。從上述情況來看,張氏也是胡人。

所以後趙政權的核心力量是比南匈奴更加遠離漢地的中亞白種人,成色比較複雜,本性比前趙匈奴更加凶殘可怕。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月氏人也是後趙羯族的一支

距離上次戰鬥已經過去了十幾年,承平日久的涼州軍民沒有遇到大規模的軍事戰鬥和訓練,所前涼邊境軍隊幾乎一觸即潰,麻秋首先帶領趙軍圍攻金城郡。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軍對完成了集結

金城位於黃河南岸,扼守河西走廊的要衝之地。金城由於守將怯懦而歸降後趙,金城的喪失導致涼州腹地暴露在後趙大軍面前,於是後趙軍隊打開了侵略涼州的門戶之地。面對政權危機,剛剛即位的張重華下令輕徭薄賦,廢除勞役,減輕民眾負擔,並集結了前涼各個郡國和西域盟友的軍隊前來參戰。由於雙方的力量大致旗鼓相當,所以兩軍在廣武城外開始對陣。

在政權的危機之中,張重華啟用了毫無軍事經驗的謝艾為將領,這一破格的提拔雖然被大家族視為趙括式的誇誇其談和書生誤國,但是正是這個貌似誇誇其談的書生,最後擊退了來犯的胡族大軍。在前涼上下的世族大人猶豫不決,畏葸不前的時候,只有這個熱血的儒生願意請纓出征。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謝艾直接派出5000精兵夜襲敵營,這一自殺式的行動一次性地將對手逼退,並接連斬殺了過千敵軍,迫使後趙軍隊的前鋒退往金城。雖然前涼的危機初步得以緩解,但是初出茅廬的謝艾卻引發了前涼大世族的不滿,最後的結果是大世族以謝艾阻礙張重華進行搜狩之禮為理由,迫使其遠離政治中心。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攻守城戰役

在聽說謝艾被貶斥之後,石虎大喜過望,立馬再次任命之前作戰不利的麻秋去戴罪立功,收到謝艾被貶職的消息之後,趙軍先行肅清了前涼在黃河以南的孤立據點,在大夏失守之後,枹罕北倚群山,西靠大夏河,東南面朝甘南平原,是涼州防禦東南方向最重要的戰略要地,因此前涼將枹罕變成了自己疆土的最後防線,公元347年春天,麻秋率領8萬人馬進犯枹罕,與集結在此的前涼軍隊展開激戰。麻秋在地面上使用人力投石機砲車轟擊前涼城牆,在地下挖掘百條地道攻城,晉陽太守郎坦被氣勢洶洶的趙軍被嚇破了膽,建議放棄堅固的外城,將軍隊撤往內城防禦,武城太守張悛立即反對這種謬論:“剛開戰就放棄外城,會動搖我軍軍心,大勢到時候就很難挽回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城下紮營的後趙軍隊

最終前涼軍隊依舊選擇在城外排兵佈陣,按照計劃有序迎戰趙軍,與趙軍的工程手段針鋒相對。由於趙軍在堅城面前毫無進展,所以石虎又派出了2萬人增員。在此期間,後趙雖然一度成功的聯繫到了守城方的內應,但是迅速被守軍斬殺,城外後趙軍隊的倉庫也被守軍的勇士出城焚燬,這讓守軍的士氣大增,民心安定。石虎在得知再次攻城失敗之後十分生氣,於是命令以3000名具裝騎兵---黑槊龍驤軍為核心的3萬人支援石虎。此時這些重騎兵已經裝備了馬甲和適合騎兵使用的長槊,馬鐙為騎士在馬背作戰提供了更好的穩定性,適合直接衝鋒敵陣。面對新一輪的外敵入侵,張重華再次啟用了被貶謫在外的謝艾,對他授予節杖,封為軍師將軍,帶領3萬涼軍步騎和羌族騎兵長驅直入救援枹罕。麻秋得知謝艾出動後,決定在廣武附近的長最沿著河流築城,以逸待勞,將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書生將領一舉擊敗。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北朝的步兵和騎兵

在偵查到趙軍的動靜之後,謝艾決定冒險吸引對手出防禦工事作戰。如果在短期內不解決對手的話,那麼時間一長,後趙可以聚集到更多的兵力,到時候再想消滅就比較困難了,而論戰略資源的消耗,前涼是比拼不過佔據中原地區的後趙的。所以謝艾決定採用類似於韓信的背水一戰的策略,在引誘對手出工事迎戰的同時,派出精銳部隊奪取敵人的防禦工事,造成敵軍士氣動搖,然後再前後夾擊,一舉擊敗對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謝艾的羽扇白衣的形象見於歷史的記載

在安排好了執行突擊任務的精銳騎兵之後,謝艾親自出馬,他一身儒服,手持白羽扇,頭戴白帢巾,乘鉊車,表示自己雖然是一介書生,但是毫不畏懼對手。相比於文學作品中諸葛亮的羽扇綸巾,謝艾的白衣羽扇見於真正歷史的記載,顯得更加神閒氣定而難能可貴。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北朝騎兵馬槊衝鋒

麻秋看到對方主帥如此輕佻,不禁被敵將的作為所激怒,於是馬上下令全軍以黑槊龍驤軍為前鋒,發起衝擊。在後趙重騎兵的衝殺之下,前涼大軍中軍的前線陣地遭到了嚴重的動搖,陣地幾近崩潰,用戰車和長牌組成的臨時陣地被對方的騎兵衝殺地七零八落,所剩無幾,士兵們被後趙的重騎兵活活地踩踏城肉餅和泥漿。但是在謝艾的督陣之下,前涼軍隊的中軍依舊沒有崩潰。謝艾依舊坐在胡床之上鎮定自若地指揮著戰鬥,絲毫不見慌張之態。

在向謝艾所在的本陣發起攻擊時,由於整個長最戰場附近有很多的灌木和丘陵,而且後趙軍隊的陣後揚起了陣陣煙塵。在前涼軍隊的前後通信聯絡的配合之下,前涼軍隊的包抄部隊在敵軍後方營地焚燬糧草,掠奪畜群,涼軍的陣前迷惑和陣後劫營,讓後趙軍隊前後不穩,漸生懷疑。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動亂源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張軌統治期間,涼州地區發生了粟特人反叛的事件。在前涼時代,曹氏,康氏,史氏的粟特人已經出現在了河西地區。一些後世史料追述到張軌後期有史、康二姓粟特人進出河西走廊。比如《梁書》卷一八《康絢傳》雲:“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詔於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後即以康為姓。晉時隴右亂,康氏遷於藍田”。粟特史、康二氏在永嘉之亂時進出河西,與西晉末五胡入華的時代形勢及前涼初粟特人的活動背景是相契合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

308年,張軌患染風疾,口不能言。以他的次子張茂攝理州事。涼州境內的敦煌張氏與粟特裔曹氏、武威賈氏、西平麴氏與田氏等當地豪族,趁機聯合起來企圖取代張軌,以實現河西地區的本地化統治。曹祛因在朝中為尚書侍郎,能方便地向晉懷帝上奏,請求另派涼州刺史,取代病重的張軌。他自己也迅速回到河隴,出任西平太守。在這場反張軌的鬥爭中,河西豪族集團的首腦人物是敦煌大族張鎮、張越兄弟。面對河西大族的聯合逼宮,武威太守張琠遣兒子張坦赴京為張軌上表請命。經過了兩次戰役之後,張軌擊敗了叛亂,並粉碎了曹祛的餘黨的第二次叛亂。消除了涼州漢人政權從內部被外族演變的可能性。

四、自立一方

6年後張軌去世,性格溫厚的張寔繼位之後雖然在政策上依舊侍奉西晉王朝,但是隨著西晉王朝的崩潰和長安朝廷的分崩離析,張家政權也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甚至開始了對晉朝殘餘勢力的瓜分和坐等滅亡。張琠因為沒有受命進京支援而抱憾終身,遺憾而死。涼州政權的地方性逐漸體現了出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永嘉之亂

雖然他多次派兵救援關中的西晉末代皇室,是當時西晉政府得到的唯一援軍,公元316年,趙漢政權的劉曜攻陷長安,西晉滅亡。當時西晉的南陽王司馬模之子司馬保組織流亡政府,自稱晉王,面對地方軍閥陳安和羌族的圍困,屢戰屢敗的他撤退到了上邽一帶,但是在張寔的故意冷落之下,司馬模才到前涼邊境就死去了,張氏政權趁機收編了司馬模的部下,並將他們納入了前涼的統治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晉的滅亡中,也有前涼的刻意冷落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同時面臨內憂外患

在第二任平西公張寔執政六年後,他為一幫左道之徒所殺。據馮培紅教授的分析,這些人很可能是來自西域和中原來此避難的祆教徒,他們以京兆人劉弘為首,在天梯第五山的粟特胡人村落裡開鑿石窟,在石窟中懸掛燈作火壇,吸引了幾千民眾前來祭拜,並宣稱劉弘應當在涼州稱王,還在民間放出了“蛇利炮,蛇利炮,公頭墜地而不覺”的讖語歌謠,舍利炮來自於梵語,指的是當時一個名叫曹舍利的粟特人。這些祆教徒用幻術在張寔在寢室裡製造了無頭人像。最後張寔的部下閻沙和牙門準備發動叛亂,擁戴劉弘,而張寔決定先下手為強,殺死了祆教徒首領劉弘,作為反擊,閻沙也做掉了張寔。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祆教祭壇

這些動亂體現出來的問題是,祆教和背後的胡族勢力正在以各種或明或暗的方式向著涼州境內滲透,在逐步動搖著政權的穩定性。在張寔被害後,弟張茂繼立。當時,前趙劉曜遣軍西攻前涼,“臨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長,以縣應曜,河西大震”。翟、石二人作為前涼的地方長官,前者出自丁零,後者為粟特人。這都在為當時的前趙政權開門揖盜。讓涼州陷入了極度的危險之中。

五、東征西討

不久之後,匈奴人的前趙王朝就開始了對前涼的武力進攻。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匈奴人

公元323年,前趙王朝從隴城兵分三路,兩支偏師用來牽制前涼在隴右的兵力,一路用來攻擊天水冀城,一路攻擊桑壁,而劉曜則帶著號稱28萬的大軍將戰線推進到隴右的黃河以南的地區,劉曜對此信心滿滿,聲稱自己要兵臨姑臧城下,一時間讓前涼公國上下人心惶惶。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軍隊

前涼方面的參謀認為趙軍雖然聲勢比較浩大,但是主力部分依舊是內心拒絕臣服的漢人。所以參軍陳珍建議親自領兵的張茂固守姑臧東南面的石頭城,一面出動精銳部隊增援隴右,張茂當即派出精銳步騎1800人突破趙軍的圍困,火速進入冀城,黃河以南的軍民聞訊之後當即士氣大振。得益於前涼多年以來對境內少數民族的剿撫並用,這時河湟地區的羌族人為了避免前趙羯族的肆虐,也聞訊組織了輕騎兵部隊前來助戰。他們一舉攻克了南安(甘肅天水),切斷了劉曜的後路。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疆域示意圖

不出張茂的預料,在劉曜得知前涼軍隊增援隴右和南安失守之後,意識到了戰局的微妙性,一旦自己帶領的主力軍隊在外覆滅,也就意味著其本民族的統治核心會慘遭重創,其他部族會順勢而起反抗。為了避免作為軍事支柱的本族軍事貴族大量陣亡,所以萌生了退兵之意。張茂在初步的防禦戰取得勝利之後,決定見好就收,避免深陷潛在的失敗泥潭,於是主動向前趙稱藩,為前涼爭取了足夠的生存空間和經濟積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適合農牧

張茂雖然只統治了5年,但是對劉曜作戰的勝利實在是不可抹殺的功績;隨後即位的第四代平西公是張駿。此人雖然年少時胡作非為,喜歡去民間沾花惹草,但是他並不是單純的紈絝子弟,少年時在民間遊蕩的同時又熟知人間疾苦,瞭解了民眾的困難和訴求。對內他一面彈壓並利用豪強,一面親自耕田勞作,勸課農桑。憑藉著涼州優良的地理環境和在外的聲望,涼州繼續招撫各地的流民和漢人遺民,一面彈壓了西域的戍己校尉趙貞的叛亂,叛亂的原因是他認為涼州沒有尊奉西晉為正統,有割據自立的嫌疑。但這也證明了前涼的自立傾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趁機向東進取

公元327年,在得知前趙君主的主力在關東被後趙擊敗的情報,張駿削去了前趙賜予的涼王稱號,宣佈自己為復晉大將軍和涼州牧,趁著中原改朝換代的時機向前趙出擊。張駿派遣武威太守竇濤,金城太守張閬,武興太守辛巖等人帶領涼州的郡國之兵攻擊前趙佔領的前涼秦州州郡。這次作戰還是以羌人為主力軍隊,“我握兵數萬,借氐羌之銳利,宜速戰滅之。”

但是這次前涼軍卻犯下了與之前前趙軍隊類似的錯誤,雖然劉曜的兒子手下都是羯趙政權的精兵,但是他深知涼軍精銳盡出,貌似強勁但是後勤壓力巨大,於是選擇了修建城壘與前涼軍對峙。而前涼軍隊自恃人數佔據優勢而大意輕敵,結果運糧路線和盛產糧食的金城地區,被前趙精騎截斷,聽聞前線作戰不利的涼軍中的羌胡部隊聽聞戰報後擾亂軍心,主動撤出戰場。在趙軍的大肆追擊之下,涼軍損失2萬人,前涼全國之兵才10萬人,相當於前涼全國兵力的五分之一,前涼奪回的河南之地再次遭到了前趙的佔領。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諸國的地圖

雖然與前趙作戰不利,但這已經是前趙的垂死掙扎了。於是張氏趁著中原改朝換代,大膽的出兵遠征,樹立前涼在西域的地位。經過一番激戰之後,前涼的遠征軍先後擊敗鄯善,焉耆,于闐,龜茲等主要的西域城邦,並迫使他們成為前涼的屬國,定期給張氏家族進貢,和漢代類似,前涼在金城設置了戍己校尉營,在樓蘭和玉門關之間設置了西域都護府,歸屬高昌郡管轄。到了後來,前涼的最大管轄範圍甚至蔓延到了蔥嶺腳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為前涼帶來了財富和兵力

張氏從此可以從西域獲得穩定的貿易收入,貢品收入,在關鍵的時刻甚至可以調動城郭諸國的兵力助戰。這無疑增加前涼的戰略縱深和經濟後盾,有利於前涼與中原胡族政權的長期對抗。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時代粟特人的形象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異域風情的西域美女

六、儒將統軍

公元340年,趁著前涼再次發生政權交替,後趙決定再次出兵,趁著前涼主少國疑之時,拿下涼州和西域。而這時,一位傳奇的書生將軍登上了歷史舞臺,成為了前涼的救時英雄。聖朝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蘇軾說的就是名將謝艾。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謝艾

這次中原崛起的後趙,和前趙相比更加凶殘。前趙尚且為自己的身世,構建出了劉邦-劉秀-劉備-劉淵的世襲,起碼是名義上的漢族本位和華夏認同,但是後趙本身就是來自中亞的白種人建立的

後趙的國人也就是羯胡組成十分複雜。其首領石勒起事憑藉的是身為盜寇的“十八騎”,根據《晉書·石勒載記》雲:

“遂招集王陽、夔安、支雄、冀保、吳豫、劉膺、桃豹、逯明等八騎為群盜。後郭敖、劉徵、劉寶、張曀僕、呼延莫、郭黑略、張越、孔豚、趙鹿、支屈六等又赴之,號為十八騎。”

“十八騎”成分比較複雜,其中有漢人也有胡人。雖然這些人看起來有漢族名字,但其實有外族血統。比如王陽出於烏丸;

《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石虎有太保夔安,自天竺徙遼東,玄孫逸,姚秦司空,騰仕後燕。”所以夔安出於天竺;

支姓是羯胡大姓,源出西域的月氏國。比如《元和姓纂輯本》卷 支氏條稱:“石趙司空支雄傳雲:‘其先月氏人也。’”慧皎《高僧傳》中提到的支婁迦讖(支謙)、支曇摩羅剎、支曇遷等人都出自月支。另由僧佑《出三藏記集》卷 13《支謙傳》說支謙為大月氏人,“祖父法度以漢靈帝世率國人數百歸化,拜率善中郎將”,一些月氏人在東漢時通過部落遷移的方式歸附華夏;

十八騎”中有劉姓三人,史籍中沒有提及族屬。但是,屠各胡部族中劉姓甚多,西域胡中也有此姓;

呼延氏顯然出自匈奴;

張越乃是石勒的妹夫,張氏在後趙勳貴中十分常見,如身門生主書、司典胡人出入的張離、太尉張舉,此外,張良、張群、張豺、張茂、張斯等人無一不居顯職。從上述情況來看,張氏也是胡人。

所以後趙政權的核心力量是比南匈奴更加遠離漢地的中亞白種人,成色比較複雜,本性比前趙匈奴更加凶殘可怕。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月氏人也是後趙羯族的一支

距離上次戰鬥已經過去了十幾年,承平日久的涼州軍民沒有遇到大規模的軍事戰鬥和訓練,所前涼邊境軍隊幾乎一觸即潰,麻秋首先帶領趙軍圍攻金城郡。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軍對完成了集結

金城位於黃河南岸,扼守河西走廊的要衝之地。金城由於守將怯懦而歸降後趙,金城的喪失導致涼州腹地暴露在後趙大軍面前,於是後趙軍隊打開了侵略涼州的門戶之地。面對政權危機,剛剛即位的張重華下令輕徭薄賦,廢除勞役,減輕民眾負擔,並集結了前涼各個郡國和西域盟友的軍隊前來參戰。由於雙方的力量大致旗鼓相當,所以兩軍在廣武城外開始對陣。

在政權的危機之中,張重華啟用了毫無軍事經驗的謝艾為將領,這一破格的提拔雖然被大家族視為趙括式的誇誇其談和書生誤國,但是正是這個貌似誇誇其談的書生,最後擊退了來犯的胡族大軍。在前涼上下的世族大人猶豫不決,畏葸不前的時候,只有這個熱血的儒生願意請纓出征。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謝艾直接派出5000精兵夜襲敵營,這一自殺式的行動一次性地將對手逼退,並接連斬殺了過千敵軍,迫使後趙軍隊的前鋒退往金城。雖然前涼的危機初步得以緩解,但是初出茅廬的謝艾卻引發了前涼大世族的不滿,最後的結果是大世族以謝艾阻礙張重華進行搜狩之禮為理由,迫使其遠離政治中心。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攻守城戰役

在聽說謝艾被貶斥之後,石虎大喜過望,立馬再次任命之前作戰不利的麻秋去戴罪立功,收到謝艾被貶職的消息之後,趙軍先行肅清了前涼在黃河以南的孤立據點,在大夏失守之後,枹罕北倚群山,西靠大夏河,東南面朝甘南平原,是涼州防禦東南方向最重要的戰略要地,因此前涼將枹罕變成了自己疆土的最後防線,公元347年春天,麻秋率領8萬人馬進犯枹罕,與集結在此的前涼軍隊展開激戰。麻秋在地面上使用人力投石機砲車轟擊前涼城牆,在地下挖掘百條地道攻城,晉陽太守郎坦被氣勢洶洶的趙軍被嚇破了膽,建議放棄堅固的外城,將軍隊撤往內城防禦,武城太守張悛立即反對這種謬論:“剛開戰就放棄外城,會動搖我軍軍心,大勢到時候就很難挽回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城下紮營的後趙軍隊

最終前涼軍隊依舊選擇在城外排兵佈陣,按照計劃有序迎戰趙軍,與趙軍的工程手段針鋒相對。由於趙軍在堅城面前毫無進展,所以石虎又派出了2萬人增員。在此期間,後趙雖然一度成功的聯繫到了守城方的內應,但是迅速被守軍斬殺,城外後趙軍隊的倉庫也被守軍的勇士出城焚燬,這讓守軍的士氣大增,民心安定。石虎在得知再次攻城失敗之後十分生氣,於是命令以3000名具裝騎兵---黑槊龍驤軍為核心的3萬人支援石虎。此時這些重騎兵已經裝備了馬甲和適合騎兵使用的長槊,馬鐙為騎士在馬背作戰提供了更好的穩定性,適合直接衝鋒敵陣。面對新一輪的外敵入侵,張重華再次啟用了被貶謫在外的謝艾,對他授予節杖,封為軍師將軍,帶領3萬涼軍步騎和羌族騎兵長驅直入救援枹罕。麻秋得知謝艾出動後,決定在廣武附近的長最沿著河流築城,以逸待勞,將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書生將領一舉擊敗。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北朝的步兵和騎兵

在偵查到趙軍的動靜之後,謝艾決定冒險吸引對手出防禦工事作戰。如果在短期內不解決對手的話,那麼時間一長,後趙可以聚集到更多的兵力,到時候再想消滅就比較困難了,而論戰略資源的消耗,前涼是比拼不過佔據中原地區的後趙的。所以謝艾決定採用類似於韓信的背水一戰的策略,在引誘對手出工事迎戰的同時,派出精銳部隊奪取敵人的防禦工事,造成敵軍士氣動搖,然後再前後夾擊,一舉擊敗對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謝艾的羽扇白衣的形象見於歷史的記載

在安排好了執行突擊任務的精銳騎兵之後,謝艾親自出馬,他一身儒服,手持白羽扇,頭戴白帢巾,乘鉊車,表示自己雖然是一介書生,但是毫不畏懼對手。相比於文學作品中諸葛亮的羽扇綸巾,謝艾的白衣羽扇見於真正歷史的記載,顯得更加神閒氣定而難能可貴。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北朝騎兵馬槊衝鋒

麻秋看到對方主帥如此輕佻,不禁被敵將的作為所激怒,於是馬上下令全軍以黑槊龍驤軍為前鋒,發起衝擊。在後趙重騎兵的衝殺之下,前涼大軍中軍的前線陣地遭到了嚴重的動搖,陣地幾近崩潰,用戰車和長牌組成的臨時陣地被對方的騎兵衝殺地七零八落,所剩無幾,士兵們被後趙的重騎兵活活地踩踏城肉餅和泥漿。但是在謝艾的督陣之下,前涼軍隊的中軍依舊沒有崩潰。謝艾依舊坐在胡床之上鎮定自若地指揮著戰鬥,絲毫不見慌張之態。

在向謝艾所在的本陣發起攻擊時,由於整個長最戰場附近有很多的灌木和丘陵,而且後趙軍隊的陣後揚起了陣陣煙塵。在前涼軍隊的前後通信聯絡的配合之下,前涼軍隊的包抄部隊在敵軍後方營地焚燬糧草,掠奪畜群,涼軍的陣前迷惑和陣後劫營,讓後趙軍隊前後不穩,漸生懷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北朝步騎兵的混戰

後趙軍隊還在遲疑營地是否淪陷的時刻,前涼部隊憑藉事先約定好的信號前後夾擊。這一操作非常驚險。因為這不僅十分考驗前後兩軍的協同配合能力,也對將領的處變不驚,統領全軍士氣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前後兩軍的信息通信非常關鍵,否則整個行動非常有可能功虧一簣。

後趙軍隊還在遲疑營地是否淪陷的時刻,前涼部隊憑藉事先約定好的信號前後夾擊。這一操作非常驚險。因為這不僅十分考驗前後兩軍的協同配合能力,也對將領的處變不驚,統領全軍士氣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前後兩軍的信息通信非常關鍵,否則整個行動非常有可能功虧一簣。

在謝艾注意到了敵軍後陣出現了煙塵,影響到了前軍的士氣和佈陣之後,後趙軍前陣的黑槊龍驤軍也開始遲疑不前。趁著這個機會,前涼軍隊命令手持長牌,長槊,環首刀的漢人步兵在敵方重騎兵發起衝鋒之前迫近對手。一旦對方的重騎兵加速發起了衝鋒,整個局面就非常難以挽回了。於是謝艾一聲令下,命令前涼的重步兵向前衝殺,讓羌胡騎兵從兩翼包抄,向著混亂中的前趙軍掩殺。在戰鬥中,前涼戰士們以長牌為掩護,以環首刀和長斧等武器攻擊具裝戰馬缺乏保護的馬腿,用長矛和弩箭射殺馬背上的披甲騎士。因為失去了加速衝鋒的機會,在激戰中失去了加速衝鋒的後趙騎士無法發揮出最大的威力,這讓涼軍有了逆轉戰局的機會。在前涼中路軍的浴血奮戰之下,後趙軍隊的黑槊龍驤軍損失慘重,幾乎全員陣亡,而後趙的漢人部隊因為失去了大軍的核心部分,所以作鳥獸散。最後在這一戰後,趙軍3萬騎兵被涼軍斬殺超過一半,剩下的一萬騎兵全部覆滅於度過黃河時的黃河波濤之中。這一戰讓後趙的精銳部隊損失慘重。直到後趙滅亡,都不敢再次覬覦前涼政權。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動亂源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張軌統治期間,涼州地區發生了粟特人反叛的事件。在前涼時代,曹氏,康氏,史氏的粟特人已經出現在了河西地區。一些後世史料追述到張軌後期有史、康二姓粟特人進出河西走廊。比如《梁書》卷一八《康絢傳》雲:“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詔於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後即以康為姓。晉時隴右亂,康氏遷於藍田”。粟特史、康二氏在永嘉之亂時進出河西,與西晉末五胡入華的時代形勢及前涼初粟特人的活動背景是相契合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

308年,張軌患染風疾,口不能言。以他的次子張茂攝理州事。涼州境內的敦煌張氏與粟特裔曹氏、武威賈氏、西平麴氏與田氏等當地豪族,趁機聯合起來企圖取代張軌,以實現河西地區的本地化統治。曹祛因在朝中為尚書侍郎,能方便地向晉懷帝上奏,請求另派涼州刺史,取代病重的張軌。他自己也迅速回到河隴,出任西平太守。在這場反張軌的鬥爭中,河西豪族集團的首腦人物是敦煌大族張鎮、張越兄弟。面對河西大族的聯合逼宮,武威太守張琠遣兒子張坦赴京為張軌上表請命。經過了兩次戰役之後,張軌擊敗了叛亂,並粉碎了曹祛的餘黨的第二次叛亂。消除了涼州漢人政權從內部被外族演變的可能性。

四、自立一方

6年後張軌去世,性格溫厚的張寔繼位之後雖然在政策上依舊侍奉西晉王朝,但是隨著西晉王朝的崩潰和長安朝廷的分崩離析,張家政權也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甚至開始了對晉朝殘餘勢力的瓜分和坐等滅亡。張琠因為沒有受命進京支援而抱憾終身,遺憾而死。涼州政權的地方性逐漸體現了出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永嘉之亂

雖然他多次派兵救援關中的西晉末代皇室,是當時西晉政府得到的唯一援軍,公元316年,趙漢政權的劉曜攻陷長安,西晉滅亡。當時西晉的南陽王司馬模之子司馬保組織流亡政府,自稱晉王,面對地方軍閥陳安和羌族的圍困,屢戰屢敗的他撤退到了上邽一帶,但是在張寔的故意冷落之下,司馬模才到前涼邊境就死去了,張氏政權趁機收編了司馬模的部下,並將他們納入了前涼的統治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晉的滅亡中,也有前涼的刻意冷落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同時面臨內憂外患

在第二任平西公張寔執政六年後,他為一幫左道之徒所殺。據馮培紅教授的分析,這些人很可能是來自西域和中原來此避難的祆教徒,他們以京兆人劉弘為首,在天梯第五山的粟特胡人村落裡開鑿石窟,在石窟中懸掛燈作火壇,吸引了幾千民眾前來祭拜,並宣稱劉弘應當在涼州稱王,還在民間放出了“蛇利炮,蛇利炮,公頭墜地而不覺”的讖語歌謠,舍利炮來自於梵語,指的是當時一個名叫曹舍利的粟特人。這些祆教徒用幻術在張寔在寢室裡製造了無頭人像。最後張寔的部下閻沙和牙門準備發動叛亂,擁戴劉弘,而張寔決定先下手為強,殺死了祆教徒首領劉弘,作為反擊,閻沙也做掉了張寔。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祆教祭壇

這些動亂體現出來的問題是,祆教和背後的胡族勢力正在以各種或明或暗的方式向著涼州境內滲透,在逐步動搖著政權的穩定性。在張寔被害後,弟張茂繼立。當時,前趙劉曜遣軍西攻前涼,“臨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長,以縣應曜,河西大震”。翟、石二人作為前涼的地方長官,前者出自丁零,後者為粟特人。這都在為當時的前趙政權開門揖盜。讓涼州陷入了極度的危險之中。

五、東征西討

不久之後,匈奴人的前趙王朝就開始了對前涼的武力進攻。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匈奴人

公元323年,前趙王朝從隴城兵分三路,兩支偏師用來牽制前涼在隴右的兵力,一路用來攻擊天水冀城,一路攻擊桑壁,而劉曜則帶著號稱28萬的大軍將戰線推進到隴右的黃河以南的地區,劉曜對此信心滿滿,聲稱自己要兵臨姑臧城下,一時間讓前涼公國上下人心惶惶。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軍隊

前涼方面的參謀認為趙軍雖然聲勢比較浩大,但是主力部分依舊是內心拒絕臣服的漢人。所以參軍陳珍建議親自領兵的張茂固守姑臧東南面的石頭城,一面出動精銳部隊增援隴右,張茂當即派出精銳步騎1800人突破趙軍的圍困,火速進入冀城,黃河以南的軍民聞訊之後當即士氣大振。得益於前涼多年以來對境內少數民族的剿撫並用,這時河湟地區的羌族人為了避免前趙羯族的肆虐,也聞訊組織了輕騎兵部隊前來助戰。他們一舉攻克了南安(甘肅天水),切斷了劉曜的後路。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疆域示意圖

不出張茂的預料,在劉曜得知前涼軍隊增援隴右和南安失守之後,意識到了戰局的微妙性,一旦自己帶領的主力軍隊在外覆滅,也就意味著其本民族的統治核心會慘遭重創,其他部族會順勢而起反抗。為了避免作為軍事支柱的本族軍事貴族大量陣亡,所以萌生了退兵之意。張茂在初步的防禦戰取得勝利之後,決定見好就收,避免深陷潛在的失敗泥潭,於是主動向前趙稱藩,為前涼爭取了足夠的生存空間和經濟積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適合農牧

張茂雖然只統治了5年,但是對劉曜作戰的勝利實在是不可抹殺的功績;隨後即位的第四代平西公是張駿。此人雖然年少時胡作非為,喜歡去民間沾花惹草,但是他並不是單純的紈絝子弟,少年時在民間遊蕩的同時又熟知人間疾苦,瞭解了民眾的困難和訴求。對內他一面彈壓並利用豪強,一面親自耕田勞作,勸課農桑。憑藉著涼州優良的地理環境和在外的聲望,涼州繼續招撫各地的流民和漢人遺民,一面彈壓了西域的戍己校尉趙貞的叛亂,叛亂的原因是他認為涼州沒有尊奉西晉為正統,有割據自立的嫌疑。但這也證明了前涼的自立傾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趁機向東進取

公元327年,在得知前趙君主的主力在關東被後趙擊敗的情報,張駿削去了前趙賜予的涼王稱號,宣佈自己為復晉大將軍和涼州牧,趁著中原改朝換代的時機向前趙出擊。張駿派遣武威太守竇濤,金城太守張閬,武興太守辛巖等人帶領涼州的郡國之兵攻擊前趙佔領的前涼秦州州郡。這次作戰還是以羌人為主力軍隊,“我握兵數萬,借氐羌之銳利,宜速戰滅之。”

但是這次前涼軍卻犯下了與之前前趙軍隊類似的錯誤,雖然劉曜的兒子手下都是羯趙政權的精兵,但是他深知涼軍精銳盡出,貌似強勁但是後勤壓力巨大,於是選擇了修建城壘與前涼軍對峙。而前涼軍隊自恃人數佔據優勢而大意輕敵,結果運糧路線和盛產糧食的金城地區,被前趙精騎截斷,聽聞前線作戰不利的涼軍中的羌胡部隊聽聞戰報後擾亂軍心,主動撤出戰場。在趙軍的大肆追擊之下,涼軍損失2萬人,前涼全國之兵才10萬人,相當於前涼全國兵力的五分之一,前涼奪回的河南之地再次遭到了前趙的佔領。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諸國的地圖

雖然與前趙作戰不利,但這已經是前趙的垂死掙扎了。於是張氏趁著中原改朝換代,大膽的出兵遠征,樹立前涼在西域的地位。經過一番激戰之後,前涼的遠征軍先後擊敗鄯善,焉耆,于闐,龜茲等主要的西域城邦,並迫使他們成為前涼的屬國,定期給張氏家族進貢,和漢代類似,前涼在金城設置了戍己校尉營,在樓蘭和玉門關之間設置了西域都護府,歸屬高昌郡管轄。到了後來,前涼的最大管轄範圍甚至蔓延到了蔥嶺腳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為前涼帶來了財富和兵力

張氏從此可以從西域獲得穩定的貿易收入,貢品收入,在關鍵的時刻甚至可以調動城郭諸國的兵力助戰。這無疑增加前涼的戰略縱深和經濟後盾,有利於前涼與中原胡族政權的長期對抗。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時代粟特人的形象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異域風情的西域美女

六、儒將統軍

公元340年,趁著前涼再次發生政權交替,後趙決定再次出兵,趁著前涼主少國疑之時,拿下涼州和西域。而這時,一位傳奇的書生將軍登上了歷史舞臺,成為了前涼的救時英雄。聖朝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蘇軾說的就是名將謝艾。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謝艾

這次中原崛起的後趙,和前趙相比更加凶殘。前趙尚且為自己的身世,構建出了劉邦-劉秀-劉備-劉淵的世襲,起碼是名義上的漢族本位和華夏認同,但是後趙本身就是來自中亞的白種人建立的

後趙的國人也就是羯胡組成十分複雜。其首領石勒起事憑藉的是身為盜寇的“十八騎”,根據《晉書·石勒載記》雲:

“遂招集王陽、夔安、支雄、冀保、吳豫、劉膺、桃豹、逯明等八騎為群盜。後郭敖、劉徵、劉寶、張曀僕、呼延莫、郭黑略、張越、孔豚、趙鹿、支屈六等又赴之,號為十八騎。”

“十八騎”成分比較複雜,其中有漢人也有胡人。雖然這些人看起來有漢族名字,但其實有外族血統。比如王陽出於烏丸;

《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石虎有太保夔安,自天竺徙遼東,玄孫逸,姚秦司空,騰仕後燕。”所以夔安出於天竺;

支姓是羯胡大姓,源出西域的月氏國。比如《元和姓纂輯本》卷 支氏條稱:“石趙司空支雄傳雲:‘其先月氏人也。’”慧皎《高僧傳》中提到的支婁迦讖(支謙)、支曇摩羅剎、支曇遷等人都出自月支。另由僧佑《出三藏記集》卷 13《支謙傳》說支謙為大月氏人,“祖父法度以漢靈帝世率國人數百歸化,拜率善中郎將”,一些月氏人在東漢時通過部落遷移的方式歸附華夏;

十八騎”中有劉姓三人,史籍中沒有提及族屬。但是,屠各胡部族中劉姓甚多,西域胡中也有此姓;

呼延氏顯然出自匈奴;

張越乃是石勒的妹夫,張氏在後趙勳貴中十分常見,如身門生主書、司典胡人出入的張離、太尉張舉,此外,張良、張群、張豺、張茂、張斯等人無一不居顯職。從上述情況來看,張氏也是胡人。

所以後趙政權的核心力量是比南匈奴更加遠離漢地的中亞白種人,成色比較複雜,本性比前趙匈奴更加凶殘可怕。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月氏人也是後趙羯族的一支

距離上次戰鬥已經過去了十幾年,承平日久的涼州軍民沒有遇到大規模的軍事戰鬥和訓練,所前涼邊境軍隊幾乎一觸即潰,麻秋首先帶領趙軍圍攻金城郡。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軍對完成了集結

金城位於黃河南岸,扼守河西走廊的要衝之地。金城由於守將怯懦而歸降後趙,金城的喪失導致涼州腹地暴露在後趙大軍面前,於是後趙軍隊打開了侵略涼州的門戶之地。面對政權危機,剛剛即位的張重華下令輕徭薄賦,廢除勞役,減輕民眾負擔,並集結了前涼各個郡國和西域盟友的軍隊前來參戰。由於雙方的力量大致旗鼓相當,所以兩軍在廣武城外開始對陣。

在政權的危機之中,張重華啟用了毫無軍事經驗的謝艾為將領,這一破格的提拔雖然被大家族視為趙括式的誇誇其談和書生誤國,但是正是這個貌似誇誇其談的書生,最後擊退了來犯的胡族大軍。在前涼上下的世族大人猶豫不決,畏葸不前的時候,只有這個熱血的儒生願意請纓出征。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謝艾直接派出5000精兵夜襲敵營,這一自殺式的行動一次性地將對手逼退,並接連斬殺了過千敵軍,迫使後趙軍隊的前鋒退往金城。雖然前涼的危機初步得以緩解,但是初出茅廬的謝艾卻引發了前涼大世族的不滿,最後的結果是大世族以謝艾阻礙張重華進行搜狩之禮為理由,迫使其遠離政治中心。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攻守城戰役

在聽說謝艾被貶斥之後,石虎大喜過望,立馬再次任命之前作戰不利的麻秋去戴罪立功,收到謝艾被貶職的消息之後,趙軍先行肅清了前涼在黃河以南的孤立據點,在大夏失守之後,枹罕北倚群山,西靠大夏河,東南面朝甘南平原,是涼州防禦東南方向最重要的戰略要地,因此前涼將枹罕變成了自己疆土的最後防線,公元347年春天,麻秋率領8萬人馬進犯枹罕,與集結在此的前涼軍隊展開激戰。麻秋在地面上使用人力投石機砲車轟擊前涼城牆,在地下挖掘百條地道攻城,晉陽太守郎坦被氣勢洶洶的趙軍被嚇破了膽,建議放棄堅固的外城,將軍隊撤往內城防禦,武城太守張悛立即反對這種謬論:“剛開戰就放棄外城,會動搖我軍軍心,大勢到時候就很難挽回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城下紮營的後趙軍隊

最終前涼軍隊依舊選擇在城外排兵佈陣,按照計劃有序迎戰趙軍,與趙軍的工程手段針鋒相對。由於趙軍在堅城面前毫無進展,所以石虎又派出了2萬人增員。在此期間,後趙雖然一度成功的聯繫到了守城方的內應,但是迅速被守軍斬殺,城外後趙軍隊的倉庫也被守軍的勇士出城焚燬,這讓守軍的士氣大增,民心安定。石虎在得知再次攻城失敗之後十分生氣,於是命令以3000名具裝騎兵---黑槊龍驤軍為核心的3萬人支援石虎。此時這些重騎兵已經裝備了馬甲和適合騎兵使用的長槊,馬鐙為騎士在馬背作戰提供了更好的穩定性,適合直接衝鋒敵陣。面對新一輪的外敵入侵,張重華再次啟用了被貶謫在外的謝艾,對他授予節杖,封為軍師將軍,帶領3萬涼軍步騎和羌族騎兵長驅直入救援枹罕。麻秋得知謝艾出動後,決定在廣武附近的長最沿著河流築城,以逸待勞,將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書生將領一舉擊敗。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北朝的步兵和騎兵

在偵查到趙軍的動靜之後,謝艾決定冒險吸引對手出防禦工事作戰。如果在短期內不解決對手的話,那麼時間一長,後趙可以聚集到更多的兵力,到時候再想消滅就比較困難了,而論戰略資源的消耗,前涼是比拼不過佔據中原地區的後趙的。所以謝艾決定採用類似於韓信的背水一戰的策略,在引誘對手出工事迎戰的同時,派出精銳部隊奪取敵人的防禦工事,造成敵軍士氣動搖,然後再前後夾擊,一舉擊敗對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謝艾的羽扇白衣的形象見於歷史的記載

在安排好了執行突擊任務的精銳騎兵之後,謝艾親自出馬,他一身儒服,手持白羽扇,頭戴白帢巾,乘鉊車,表示自己雖然是一介書生,但是毫不畏懼對手。相比於文學作品中諸葛亮的羽扇綸巾,謝艾的白衣羽扇見於真正歷史的記載,顯得更加神閒氣定而難能可貴。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北朝騎兵馬槊衝鋒

麻秋看到對方主帥如此輕佻,不禁被敵將的作為所激怒,於是馬上下令全軍以黑槊龍驤軍為前鋒,發起衝擊。在後趙重騎兵的衝殺之下,前涼大軍中軍的前線陣地遭到了嚴重的動搖,陣地幾近崩潰,用戰車和長牌組成的臨時陣地被對方的騎兵衝殺地七零八落,所剩無幾,士兵們被後趙的重騎兵活活地踩踏城肉餅和泥漿。但是在謝艾的督陣之下,前涼軍隊的中軍依舊沒有崩潰。謝艾依舊坐在胡床之上鎮定自若地指揮著戰鬥,絲毫不見慌張之態。

在向謝艾所在的本陣發起攻擊時,由於整個長最戰場附近有很多的灌木和丘陵,而且後趙軍隊的陣後揚起了陣陣煙塵。在前涼軍隊的前後通信聯絡的配合之下,前涼軍隊的包抄部隊在敵軍後方營地焚燬糧草,掠奪畜群,涼軍的陣前迷惑和陣後劫營,讓後趙軍隊前後不穩,漸生懷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北朝步騎兵的混戰

後趙軍隊還在遲疑營地是否淪陷的時刻,前涼部隊憑藉事先約定好的信號前後夾擊。這一操作非常驚險。因為這不僅十分考驗前後兩軍的協同配合能力,也對將領的處變不驚,統領全軍士氣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前後兩軍的信息通信非常關鍵,否則整個行動非常有可能功虧一簣。

後趙軍隊還在遲疑營地是否淪陷的時刻,前涼部隊憑藉事先約定好的信號前後夾擊。這一操作非常驚險。因為這不僅十分考驗前後兩軍的協同配合能力,也對將領的處變不驚,統領全軍士氣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前後兩軍的信息通信非常關鍵,否則整個行動非常有可能功虧一簣。

在謝艾注意到了敵軍後陣出現了煙塵,影響到了前軍的士氣和佈陣之後,後趙軍前陣的黑槊龍驤軍也開始遲疑不前。趁著這個機會,前涼軍隊命令手持長牌,長槊,環首刀的漢人步兵在敵方重騎兵發起衝鋒之前迫近對手。一旦對方的重騎兵加速發起了衝鋒,整個局面就非常難以挽回了。於是謝艾一聲令下,命令前涼的重步兵向前衝殺,讓羌胡騎兵從兩翼包抄,向著混亂中的前趙軍掩殺。在戰鬥中,前涼戰士們以長牌為掩護,以環首刀和長斧等武器攻擊具裝戰馬缺乏保護的馬腿,用長矛和弩箭射殺馬背上的披甲騎士。因為失去了加速衝鋒的機會,在激戰中失去了加速衝鋒的後趙騎士無法發揮出最大的威力,這讓涼軍有了逆轉戰局的機會。在前涼中路軍的浴血奮戰之下,後趙軍隊的黑槊龍驤軍損失慘重,幾乎全員陣亡,而後趙的漢人部隊因為失去了大軍的核心部分,所以作鳥獸散。最後在這一戰後,趙軍3萬騎兵被涼軍斬殺超過一半,剩下的一萬騎兵全部覆滅於度過黃河時的黃河波濤之中。這一戰讓後趙的精銳部隊損失慘重。直到後趙滅亡,都不敢再次覬覦前涼政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最終免於被羯族吞滅

七、評論:重整秩序,統領華夷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動亂源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張軌統治期間,涼州地區發生了粟特人反叛的事件。在前涼時代,曹氏,康氏,史氏的粟特人已經出現在了河西地區。一些後世史料追述到張軌後期有史、康二姓粟特人進出河西走廊。比如《梁書》卷一八《康絢傳》雲:“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詔於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後即以康為姓。晉時隴右亂,康氏遷於藍田”。粟特史、康二氏在永嘉之亂時進出河西,與西晉末五胡入華的時代形勢及前涼初粟特人的活動背景是相契合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

308年,張軌患染風疾,口不能言。以他的次子張茂攝理州事。涼州境內的敦煌張氏與粟特裔曹氏、武威賈氏、西平麴氏與田氏等當地豪族,趁機聯合起來企圖取代張軌,以實現河西地區的本地化統治。曹祛因在朝中為尚書侍郎,能方便地向晉懷帝上奏,請求另派涼州刺史,取代病重的張軌。他自己也迅速回到河隴,出任西平太守。在這場反張軌的鬥爭中,河西豪族集團的首腦人物是敦煌大族張鎮、張越兄弟。面對河西大族的聯合逼宮,武威太守張琠遣兒子張坦赴京為張軌上表請命。經過了兩次戰役之後,張軌擊敗了叛亂,並粉碎了曹祛的餘黨的第二次叛亂。消除了涼州漢人政權從內部被外族演變的可能性。

四、自立一方

6年後張軌去世,性格溫厚的張寔繼位之後雖然在政策上依舊侍奉西晉王朝,但是隨著西晉王朝的崩潰和長安朝廷的分崩離析,張家政權也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甚至開始了對晉朝殘餘勢力的瓜分和坐等滅亡。張琠因為沒有受命進京支援而抱憾終身,遺憾而死。涼州政權的地方性逐漸體現了出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永嘉之亂

雖然他多次派兵救援關中的西晉末代皇室,是當時西晉政府得到的唯一援軍,公元316年,趙漢政權的劉曜攻陷長安,西晉滅亡。當時西晉的南陽王司馬模之子司馬保組織流亡政府,自稱晉王,面對地方軍閥陳安和羌族的圍困,屢戰屢敗的他撤退到了上邽一帶,但是在張寔的故意冷落之下,司馬模才到前涼邊境就死去了,張氏政權趁機收編了司馬模的部下,並將他們納入了前涼的統治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晉的滅亡中,也有前涼的刻意冷落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同時面臨內憂外患

在第二任平西公張寔執政六年後,他為一幫左道之徒所殺。據馮培紅教授的分析,這些人很可能是來自西域和中原來此避難的祆教徒,他們以京兆人劉弘為首,在天梯第五山的粟特胡人村落裡開鑿石窟,在石窟中懸掛燈作火壇,吸引了幾千民眾前來祭拜,並宣稱劉弘應當在涼州稱王,還在民間放出了“蛇利炮,蛇利炮,公頭墜地而不覺”的讖語歌謠,舍利炮來自於梵語,指的是當時一個名叫曹舍利的粟特人。這些祆教徒用幻術在張寔在寢室裡製造了無頭人像。最後張寔的部下閻沙和牙門準備發動叛亂,擁戴劉弘,而張寔決定先下手為強,殺死了祆教徒首領劉弘,作為反擊,閻沙也做掉了張寔。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祆教祭壇

這些動亂體現出來的問題是,祆教和背後的胡族勢力正在以各種或明或暗的方式向著涼州境內滲透,在逐步動搖著政權的穩定性。在張寔被害後,弟張茂繼立。當時,前趙劉曜遣軍西攻前涼,“臨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長,以縣應曜,河西大震”。翟、石二人作為前涼的地方長官,前者出自丁零,後者為粟特人。這都在為當時的前趙政權開門揖盜。讓涼州陷入了極度的危險之中。

五、東征西討

不久之後,匈奴人的前趙王朝就開始了對前涼的武力進攻。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匈奴人

公元323年,前趙王朝從隴城兵分三路,兩支偏師用來牽制前涼在隴右的兵力,一路用來攻擊天水冀城,一路攻擊桑壁,而劉曜則帶著號稱28萬的大軍將戰線推進到隴右的黃河以南的地區,劉曜對此信心滿滿,聲稱自己要兵臨姑臧城下,一時間讓前涼公國上下人心惶惶。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軍隊

前涼方面的參謀認為趙軍雖然聲勢比較浩大,但是主力部分依舊是內心拒絕臣服的漢人。所以參軍陳珍建議親自領兵的張茂固守姑臧東南面的石頭城,一面出動精銳部隊增援隴右,張茂當即派出精銳步騎1800人突破趙軍的圍困,火速進入冀城,黃河以南的軍民聞訊之後當即士氣大振。得益於前涼多年以來對境內少數民族的剿撫並用,這時河湟地區的羌族人為了避免前趙羯族的肆虐,也聞訊組織了輕騎兵部隊前來助戰。他們一舉攻克了南安(甘肅天水),切斷了劉曜的後路。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疆域示意圖

不出張茂的預料,在劉曜得知前涼軍隊增援隴右和南安失守之後,意識到了戰局的微妙性,一旦自己帶領的主力軍隊在外覆滅,也就意味著其本民族的統治核心會慘遭重創,其他部族會順勢而起反抗。為了避免作為軍事支柱的本族軍事貴族大量陣亡,所以萌生了退兵之意。張茂在初步的防禦戰取得勝利之後,決定見好就收,避免深陷潛在的失敗泥潭,於是主動向前趙稱藩,為前涼爭取了足夠的生存空間和經濟積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適合農牧

張茂雖然只統治了5年,但是對劉曜作戰的勝利實在是不可抹殺的功績;隨後即位的第四代平西公是張駿。此人雖然年少時胡作非為,喜歡去民間沾花惹草,但是他並不是單純的紈絝子弟,少年時在民間遊蕩的同時又熟知人間疾苦,瞭解了民眾的困難和訴求。對內他一面彈壓並利用豪強,一面親自耕田勞作,勸課農桑。憑藉著涼州優良的地理環境和在外的聲望,涼州繼續招撫各地的流民和漢人遺民,一面彈壓了西域的戍己校尉趙貞的叛亂,叛亂的原因是他認為涼州沒有尊奉西晉為正統,有割據自立的嫌疑。但這也證明了前涼的自立傾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趁機向東進取

公元327年,在得知前趙君主的主力在關東被後趙擊敗的情報,張駿削去了前趙賜予的涼王稱號,宣佈自己為復晉大將軍和涼州牧,趁著中原改朝換代的時機向前趙出擊。張駿派遣武威太守竇濤,金城太守張閬,武興太守辛巖等人帶領涼州的郡國之兵攻擊前趙佔領的前涼秦州州郡。這次作戰還是以羌人為主力軍隊,“我握兵數萬,借氐羌之銳利,宜速戰滅之。”

但是這次前涼軍卻犯下了與之前前趙軍隊類似的錯誤,雖然劉曜的兒子手下都是羯趙政權的精兵,但是他深知涼軍精銳盡出,貌似強勁但是後勤壓力巨大,於是選擇了修建城壘與前涼軍對峙。而前涼軍隊自恃人數佔據優勢而大意輕敵,結果運糧路線和盛產糧食的金城地區,被前趙精騎截斷,聽聞前線作戰不利的涼軍中的羌胡部隊聽聞戰報後擾亂軍心,主動撤出戰場。在趙軍的大肆追擊之下,涼軍損失2萬人,前涼全國之兵才10萬人,相當於前涼全國兵力的五分之一,前涼奪回的河南之地再次遭到了前趙的佔領。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諸國的地圖

雖然與前趙作戰不利,但這已經是前趙的垂死掙扎了。於是張氏趁著中原改朝換代,大膽的出兵遠征,樹立前涼在西域的地位。經過一番激戰之後,前涼的遠征軍先後擊敗鄯善,焉耆,于闐,龜茲等主要的西域城邦,並迫使他們成為前涼的屬國,定期給張氏家族進貢,和漢代類似,前涼在金城設置了戍己校尉營,在樓蘭和玉門關之間設置了西域都護府,歸屬高昌郡管轄。到了後來,前涼的最大管轄範圍甚至蔓延到了蔥嶺腳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為前涼帶來了財富和兵力

張氏從此可以從西域獲得穩定的貿易收入,貢品收入,在關鍵的時刻甚至可以調動城郭諸國的兵力助戰。這無疑增加前涼的戰略縱深和經濟後盾,有利於前涼與中原胡族政權的長期對抗。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時代粟特人的形象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異域風情的西域美女

六、儒將統軍

公元340年,趁著前涼再次發生政權交替,後趙決定再次出兵,趁著前涼主少國疑之時,拿下涼州和西域。而這時,一位傳奇的書生將軍登上了歷史舞臺,成為了前涼的救時英雄。聖朝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蘇軾說的就是名將謝艾。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謝艾

這次中原崛起的後趙,和前趙相比更加凶殘。前趙尚且為自己的身世,構建出了劉邦-劉秀-劉備-劉淵的世襲,起碼是名義上的漢族本位和華夏認同,但是後趙本身就是來自中亞的白種人建立的

後趙的國人也就是羯胡組成十分複雜。其首領石勒起事憑藉的是身為盜寇的“十八騎”,根據《晉書·石勒載記》雲:

“遂招集王陽、夔安、支雄、冀保、吳豫、劉膺、桃豹、逯明等八騎為群盜。後郭敖、劉徵、劉寶、張曀僕、呼延莫、郭黑略、張越、孔豚、趙鹿、支屈六等又赴之,號為十八騎。”

“十八騎”成分比較複雜,其中有漢人也有胡人。雖然這些人看起來有漢族名字,但其實有外族血統。比如王陽出於烏丸;

《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石虎有太保夔安,自天竺徙遼東,玄孫逸,姚秦司空,騰仕後燕。”所以夔安出於天竺;

支姓是羯胡大姓,源出西域的月氏國。比如《元和姓纂輯本》卷 支氏條稱:“石趙司空支雄傳雲:‘其先月氏人也。’”慧皎《高僧傳》中提到的支婁迦讖(支謙)、支曇摩羅剎、支曇遷等人都出自月支。另由僧佑《出三藏記集》卷 13《支謙傳》說支謙為大月氏人,“祖父法度以漢靈帝世率國人數百歸化,拜率善中郎將”,一些月氏人在東漢時通過部落遷移的方式歸附華夏;

十八騎”中有劉姓三人,史籍中沒有提及族屬。但是,屠各胡部族中劉姓甚多,西域胡中也有此姓;

呼延氏顯然出自匈奴;

張越乃是石勒的妹夫,張氏在後趙勳貴中十分常見,如身門生主書、司典胡人出入的張離、太尉張舉,此外,張良、張群、張豺、張茂、張斯等人無一不居顯職。從上述情況來看,張氏也是胡人。

所以後趙政權的核心力量是比南匈奴更加遠離漢地的中亞白種人,成色比較複雜,本性比前趙匈奴更加凶殘可怕。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月氏人也是後趙羯族的一支

距離上次戰鬥已經過去了十幾年,承平日久的涼州軍民沒有遇到大規模的軍事戰鬥和訓練,所前涼邊境軍隊幾乎一觸即潰,麻秋首先帶領趙軍圍攻金城郡。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軍對完成了集結

金城位於黃河南岸,扼守河西走廊的要衝之地。金城由於守將怯懦而歸降後趙,金城的喪失導致涼州腹地暴露在後趙大軍面前,於是後趙軍隊打開了侵略涼州的門戶之地。面對政權危機,剛剛即位的張重華下令輕徭薄賦,廢除勞役,減輕民眾負擔,並集結了前涼各個郡國和西域盟友的軍隊前來參戰。由於雙方的力量大致旗鼓相當,所以兩軍在廣武城外開始對陣。

在政權的危機之中,張重華啟用了毫無軍事經驗的謝艾為將領,這一破格的提拔雖然被大家族視為趙括式的誇誇其談和書生誤國,但是正是這個貌似誇誇其談的書生,最後擊退了來犯的胡族大軍。在前涼上下的世族大人猶豫不決,畏葸不前的時候,只有這個熱血的儒生願意請纓出征。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謝艾直接派出5000精兵夜襲敵營,這一自殺式的行動一次性地將對手逼退,並接連斬殺了過千敵軍,迫使後趙軍隊的前鋒退往金城。雖然前涼的危機初步得以緩解,但是初出茅廬的謝艾卻引發了前涼大世族的不滿,最後的結果是大世族以謝艾阻礙張重華進行搜狩之禮為理由,迫使其遠離政治中心。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攻守城戰役

在聽說謝艾被貶斥之後,石虎大喜過望,立馬再次任命之前作戰不利的麻秋去戴罪立功,收到謝艾被貶職的消息之後,趙軍先行肅清了前涼在黃河以南的孤立據點,在大夏失守之後,枹罕北倚群山,西靠大夏河,東南面朝甘南平原,是涼州防禦東南方向最重要的戰略要地,因此前涼將枹罕變成了自己疆土的最後防線,公元347年春天,麻秋率領8萬人馬進犯枹罕,與集結在此的前涼軍隊展開激戰。麻秋在地面上使用人力投石機砲車轟擊前涼城牆,在地下挖掘百條地道攻城,晉陽太守郎坦被氣勢洶洶的趙軍被嚇破了膽,建議放棄堅固的外城,將軍隊撤往內城防禦,武城太守張悛立即反對這種謬論:“剛開戰就放棄外城,會動搖我軍軍心,大勢到時候就很難挽回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城下紮營的後趙軍隊

最終前涼軍隊依舊選擇在城外排兵佈陣,按照計劃有序迎戰趙軍,與趙軍的工程手段針鋒相對。由於趙軍在堅城面前毫無進展,所以石虎又派出了2萬人增員。在此期間,後趙雖然一度成功的聯繫到了守城方的內應,但是迅速被守軍斬殺,城外後趙軍隊的倉庫也被守軍的勇士出城焚燬,這讓守軍的士氣大增,民心安定。石虎在得知再次攻城失敗之後十分生氣,於是命令以3000名具裝騎兵---黑槊龍驤軍為核心的3萬人支援石虎。此時這些重騎兵已經裝備了馬甲和適合騎兵使用的長槊,馬鐙為騎士在馬背作戰提供了更好的穩定性,適合直接衝鋒敵陣。面對新一輪的外敵入侵,張重華再次啟用了被貶謫在外的謝艾,對他授予節杖,封為軍師將軍,帶領3萬涼軍步騎和羌族騎兵長驅直入救援枹罕。麻秋得知謝艾出動後,決定在廣武附近的長最沿著河流築城,以逸待勞,將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書生將領一舉擊敗。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北朝的步兵和騎兵

在偵查到趙軍的動靜之後,謝艾決定冒險吸引對手出防禦工事作戰。如果在短期內不解決對手的話,那麼時間一長,後趙可以聚集到更多的兵力,到時候再想消滅就比較困難了,而論戰略資源的消耗,前涼是比拼不過佔據中原地區的後趙的。所以謝艾決定採用類似於韓信的背水一戰的策略,在引誘對手出工事迎戰的同時,派出精銳部隊奪取敵人的防禦工事,造成敵軍士氣動搖,然後再前後夾擊,一舉擊敗對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謝艾的羽扇白衣的形象見於歷史的記載

在安排好了執行突擊任務的精銳騎兵之後,謝艾親自出馬,他一身儒服,手持白羽扇,頭戴白帢巾,乘鉊車,表示自己雖然是一介書生,但是毫不畏懼對手。相比於文學作品中諸葛亮的羽扇綸巾,謝艾的白衣羽扇見於真正歷史的記載,顯得更加神閒氣定而難能可貴。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北朝騎兵馬槊衝鋒

麻秋看到對方主帥如此輕佻,不禁被敵將的作為所激怒,於是馬上下令全軍以黑槊龍驤軍為前鋒,發起衝擊。在後趙重騎兵的衝殺之下,前涼大軍中軍的前線陣地遭到了嚴重的動搖,陣地幾近崩潰,用戰車和長牌組成的臨時陣地被對方的騎兵衝殺地七零八落,所剩無幾,士兵們被後趙的重騎兵活活地踩踏城肉餅和泥漿。但是在謝艾的督陣之下,前涼軍隊的中軍依舊沒有崩潰。謝艾依舊坐在胡床之上鎮定自若地指揮著戰鬥,絲毫不見慌張之態。

在向謝艾所在的本陣發起攻擊時,由於整個長最戰場附近有很多的灌木和丘陵,而且後趙軍隊的陣後揚起了陣陣煙塵。在前涼軍隊的前後通信聯絡的配合之下,前涼軍隊的包抄部隊在敵軍後方營地焚燬糧草,掠奪畜群,涼軍的陣前迷惑和陣後劫營,讓後趙軍隊前後不穩,漸生懷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北朝步騎兵的混戰

後趙軍隊還在遲疑營地是否淪陷的時刻,前涼部隊憑藉事先約定好的信號前後夾擊。這一操作非常驚險。因為這不僅十分考驗前後兩軍的協同配合能力,也對將領的處變不驚,統領全軍士氣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前後兩軍的信息通信非常關鍵,否則整個行動非常有可能功虧一簣。

後趙軍隊還在遲疑營地是否淪陷的時刻,前涼部隊憑藉事先約定好的信號前後夾擊。這一操作非常驚險。因為這不僅十分考驗前後兩軍的協同配合能力,也對將領的處變不驚,統領全軍士氣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前後兩軍的信息通信非常關鍵,否則整個行動非常有可能功虧一簣。

在謝艾注意到了敵軍後陣出現了煙塵,影響到了前軍的士氣和佈陣之後,後趙軍前陣的黑槊龍驤軍也開始遲疑不前。趁著這個機會,前涼軍隊命令手持長牌,長槊,環首刀的漢人步兵在敵方重騎兵發起衝鋒之前迫近對手。一旦對方的重騎兵加速發起了衝鋒,整個局面就非常難以挽回了。於是謝艾一聲令下,命令前涼的重步兵向前衝殺,讓羌胡騎兵從兩翼包抄,向著混亂中的前趙軍掩殺。在戰鬥中,前涼戰士們以長牌為掩護,以環首刀和長斧等武器攻擊具裝戰馬缺乏保護的馬腿,用長矛和弩箭射殺馬背上的披甲騎士。因為失去了加速衝鋒的機會,在激戰中失去了加速衝鋒的後趙騎士無法發揮出最大的威力,這讓涼軍有了逆轉戰局的機會。在前涼中路軍的浴血奮戰之下,後趙軍隊的黑槊龍驤軍損失慘重,幾乎全員陣亡,而後趙的漢人部隊因為失去了大軍的核心部分,所以作鳥獸散。最後在這一戰後,趙軍3萬騎兵被涼軍斬殺超過一半,剩下的一萬騎兵全部覆滅於度過黃河時的黃河波濤之中。這一戰讓後趙的精銳部隊損失慘重。直到後趙滅亡,都不敢再次覬覦前涼政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最終免於被羯族吞滅

七、評論:重整秩序,統領華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玉羊

前涼政權在幽州,幷州,還有江北祖逖的勢力紛紛消退或者被消滅了之後,獨自在北方勸課農桑,發展商貿,與西域列國保持著密切的貿易往來,並大興儒學,傳承漢族文化,不至於讓詩書衣冠淪亡於胡塵之中,實在是善莫大焉。而涼國能夠立足於西部70年,除了自身的武力足夠強大之外,還有西域地區沒有強大外敵威脅,有利於前涼的擴張不無關係。如果西域和草原上有足夠強大的外族勢力存在,那麼前涼就無法專心致志,一致對敵。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動亂源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張軌統治期間,涼州地區發生了粟特人反叛的事件。在前涼時代,曹氏,康氏,史氏的粟特人已經出現在了河西地區。一些後世史料追述到張軌後期有史、康二姓粟特人進出河西走廊。比如《梁書》卷一八《康絢傳》雲:“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詔於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後即以康為姓。晉時隴右亂,康氏遷於藍田”。粟特史、康二氏在永嘉之亂時進出河西,與西晉末五胡入華的時代形勢及前涼初粟特人的活動背景是相契合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

308年,張軌患染風疾,口不能言。以他的次子張茂攝理州事。涼州境內的敦煌張氏與粟特裔曹氏、武威賈氏、西平麴氏與田氏等當地豪族,趁機聯合起來企圖取代張軌,以實現河西地區的本地化統治。曹祛因在朝中為尚書侍郎,能方便地向晉懷帝上奏,請求另派涼州刺史,取代病重的張軌。他自己也迅速回到河隴,出任西平太守。在這場反張軌的鬥爭中,河西豪族集團的首腦人物是敦煌大族張鎮、張越兄弟。面對河西大族的聯合逼宮,武威太守張琠遣兒子張坦赴京為張軌上表請命。經過了兩次戰役之後,張軌擊敗了叛亂,並粉碎了曹祛的餘黨的第二次叛亂。消除了涼州漢人政權從內部被外族演變的可能性。

四、自立一方

6年後張軌去世,性格溫厚的張寔繼位之後雖然在政策上依舊侍奉西晉王朝,但是隨著西晉王朝的崩潰和長安朝廷的分崩離析,張家政權也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甚至開始了對晉朝殘餘勢力的瓜分和坐等滅亡。張琠因為沒有受命進京支援而抱憾終身,遺憾而死。涼州政權的地方性逐漸體現了出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永嘉之亂

雖然他多次派兵救援關中的西晉末代皇室,是當時西晉政府得到的唯一援軍,公元316年,趙漢政權的劉曜攻陷長安,西晉滅亡。當時西晉的南陽王司馬模之子司馬保組織流亡政府,自稱晉王,面對地方軍閥陳安和羌族的圍困,屢戰屢敗的他撤退到了上邽一帶,但是在張寔的故意冷落之下,司馬模才到前涼邊境就死去了,張氏政權趁機收編了司馬模的部下,並將他們納入了前涼的統治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晉的滅亡中,也有前涼的刻意冷落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同時面臨內憂外患

在第二任平西公張寔執政六年後,他為一幫左道之徒所殺。據馮培紅教授的分析,這些人很可能是來自西域和中原來此避難的祆教徒,他們以京兆人劉弘為首,在天梯第五山的粟特胡人村落裡開鑿石窟,在石窟中懸掛燈作火壇,吸引了幾千民眾前來祭拜,並宣稱劉弘應當在涼州稱王,還在民間放出了“蛇利炮,蛇利炮,公頭墜地而不覺”的讖語歌謠,舍利炮來自於梵語,指的是當時一個名叫曹舍利的粟特人。這些祆教徒用幻術在張寔在寢室裡製造了無頭人像。最後張寔的部下閻沙和牙門準備發動叛亂,擁戴劉弘,而張寔決定先下手為強,殺死了祆教徒首領劉弘,作為反擊,閻沙也做掉了張寔。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祆教祭壇

這些動亂體現出來的問題是,祆教和背後的胡族勢力正在以各種或明或暗的方式向著涼州境內滲透,在逐步動搖著政權的穩定性。在張寔被害後,弟張茂繼立。當時,前趙劉曜遣軍西攻前涼,“臨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長,以縣應曜,河西大震”。翟、石二人作為前涼的地方長官,前者出自丁零,後者為粟特人。這都在為當時的前趙政權開門揖盜。讓涼州陷入了極度的危險之中。

五、東征西討

不久之後,匈奴人的前趙王朝就開始了對前涼的武力進攻。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匈奴人

公元323年,前趙王朝從隴城兵分三路,兩支偏師用來牽制前涼在隴右的兵力,一路用來攻擊天水冀城,一路攻擊桑壁,而劉曜則帶著號稱28萬的大軍將戰線推進到隴右的黃河以南的地區,劉曜對此信心滿滿,聲稱自己要兵臨姑臧城下,一時間讓前涼公國上下人心惶惶。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軍隊

前涼方面的參謀認為趙軍雖然聲勢比較浩大,但是主力部分依舊是內心拒絕臣服的漢人。所以參軍陳珍建議親自領兵的張茂固守姑臧東南面的石頭城,一面出動精銳部隊增援隴右,張茂當即派出精銳步騎1800人突破趙軍的圍困,火速進入冀城,黃河以南的軍民聞訊之後當即士氣大振。得益於前涼多年以來對境內少數民族的剿撫並用,這時河湟地區的羌族人為了避免前趙羯族的肆虐,也聞訊組織了輕騎兵部隊前來助戰。他們一舉攻克了南安(甘肅天水),切斷了劉曜的後路。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疆域示意圖

不出張茂的預料,在劉曜得知前涼軍隊增援隴右和南安失守之後,意識到了戰局的微妙性,一旦自己帶領的主力軍隊在外覆滅,也就意味著其本民族的統治核心會慘遭重創,其他部族會順勢而起反抗。為了避免作為軍事支柱的本族軍事貴族大量陣亡,所以萌生了退兵之意。張茂在初步的防禦戰取得勝利之後,決定見好就收,避免深陷潛在的失敗泥潭,於是主動向前趙稱藩,為前涼爭取了足夠的生存空間和經濟積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適合農牧

張茂雖然只統治了5年,但是對劉曜作戰的勝利實在是不可抹殺的功績;隨後即位的第四代平西公是張駿。此人雖然年少時胡作非為,喜歡去民間沾花惹草,但是他並不是單純的紈絝子弟,少年時在民間遊蕩的同時又熟知人間疾苦,瞭解了民眾的困難和訴求。對內他一面彈壓並利用豪強,一面親自耕田勞作,勸課農桑。憑藉著涼州優良的地理環境和在外的聲望,涼州繼續招撫各地的流民和漢人遺民,一面彈壓了西域的戍己校尉趙貞的叛亂,叛亂的原因是他認為涼州沒有尊奉西晉為正統,有割據自立的嫌疑。但這也證明了前涼的自立傾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趁機向東進取

公元327年,在得知前趙君主的主力在關東被後趙擊敗的情報,張駿削去了前趙賜予的涼王稱號,宣佈自己為復晉大將軍和涼州牧,趁著中原改朝換代的時機向前趙出擊。張駿派遣武威太守竇濤,金城太守張閬,武興太守辛巖等人帶領涼州的郡國之兵攻擊前趙佔領的前涼秦州州郡。這次作戰還是以羌人為主力軍隊,“我握兵數萬,借氐羌之銳利,宜速戰滅之。”

但是這次前涼軍卻犯下了與之前前趙軍隊類似的錯誤,雖然劉曜的兒子手下都是羯趙政權的精兵,但是他深知涼軍精銳盡出,貌似強勁但是後勤壓力巨大,於是選擇了修建城壘與前涼軍對峙。而前涼軍隊自恃人數佔據優勢而大意輕敵,結果運糧路線和盛產糧食的金城地區,被前趙精騎截斷,聽聞前線作戰不利的涼軍中的羌胡部隊聽聞戰報後擾亂軍心,主動撤出戰場。在趙軍的大肆追擊之下,涼軍損失2萬人,前涼全國之兵才10萬人,相當於前涼全國兵力的五分之一,前涼奪回的河南之地再次遭到了前趙的佔領。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諸國的地圖

雖然與前趙作戰不利,但這已經是前趙的垂死掙扎了。於是張氏趁著中原改朝換代,大膽的出兵遠征,樹立前涼在西域的地位。經過一番激戰之後,前涼的遠征軍先後擊敗鄯善,焉耆,于闐,龜茲等主要的西域城邦,並迫使他們成為前涼的屬國,定期給張氏家族進貢,和漢代類似,前涼在金城設置了戍己校尉營,在樓蘭和玉門關之間設置了西域都護府,歸屬高昌郡管轄。到了後來,前涼的最大管轄範圍甚至蔓延到了蔥嶺腳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為前涼帶來了財富和兵力

張氏從此可以從西域獲得穩定的貿易收入,貢品收入,在關鍵的時刻甚至可以調動城郭諸國的兵力助戰。這無疑增加前涼的戰略縱深和經濟後盾,有利於前涼與中原胡族政權的長期對抗。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時代粟特人的形象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異域風情的西域美女

六、儒將統軍

公元340年,趁著前涼再次發生政權交替,後趙決定再次出兵,趁著前涼主少國疑之時,拿下涼州和西域。而這時,一位傳奇的書生將軍登上了歷史舞臺,成為了前涼的救時英雄。聖朝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蘇軾說的就是名將謝艾。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謝艾

這次中原崛起的後趙,和前趙相比更加凶殘。前趙尚且為自己的身世,構建出了劉邦-劉秀-劉備-劉淵的世襲,起碼是名義上的漢族本位和華夏認同,但是後趙本身就是來自中亞的白種人建立的

後趙的國人也就是羯胡組成十分複雜。其首領石勒起事憑藉的是身為盜寇的“十八騎”,根據《晉書·石勒載記》雲:

“遂招集王陽、夔安、支雄、冀保、吳豫、劉膺、桃豹、逯明等八騎為群盜。後郭敖、劉徵、劉寶、張曀僕、呼延莫、郭黑略、張越、孔豚、趙鹿、支屈六等又赴之,號為十八騎。”

“十八騎”成分比較複雜,其中有漢人也有胡人。雖然這些人看起來有漢族名字,但其實有外族血統。比如王陽出於烏丸;

《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石虎有太保夔安,自天竺徙遼東,玄孫逸,姚秦司空,騰仕後燕。”所以夔安出於天竺;

支姓是羯胡大姓,源出西域的月氏國。比如《元和姓纂輯本》卷 支氏條稱:“石趙司空支雄傳雲:‘其先月氏人也。’”慧皎《高僧傳》中提到的支婁迦讖(支謙)、支曇摩羅剎、支曇遷等人都出自月支。另由僧佑《出三藏記集》卷 13《支謙傳》說支謙為大月氏人,“祖父法度以漢靈帝世率國人數百歸化,拜率善中郎將”,一些月氏人在東漢時通過部落遷移的方式歸附華夏;

十八騎”中有劉姓三人,史籍中沒有提及族屬。但是,屠各胡部族中劉姓甚多,西域胡中也有此姓;

呼延氏顯然出自匈奴;

張越乃是石勒的妹夫,張氏在後趙勳貴中十分常見,如身門生主書、司典胡人出入的張離、太尉張舉,此外,張良、張群、張豺、張茂、張斯等人無一不居顯職。從上述情況來看,張氏也是胡人。

所以後趙政權的核心力量是比南匈奴更加遠離漢地的中亞白種人,成色比較複雜,本性比前趙匈奴更加凶殘可怕。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月氏人也是後趙羯族的一支

距離上次戰鬥已經過去了十幾年,承平日久的涼州軍民沒有遇到大規模的軍事戰鬥和訓練,所前涼邊境軍隊幾乎一觸即潰,麻秋首先帶領趙軍圍攻金城郡。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軍對完成了集結

金城位於黃河南岸,扼守河西走廊的要衝之地。金城由於守將怯懦而歸降後趙,金城的喪失導致涼州腹地暴露在後趙大軍面前,於是後趙軍隊打開了侵略涼州的門戶之地。面對政權危機,剛剛即位的張重華下令輕徭薄賦,廢除勞役,減輕民眾負擔,並集結了前涼各個郡國和西域盟友的軍隊前來參戰。由於雙方的力量大致旗鼓相當,所以兩軍在廣武城外開始對陣。

在政權的危機之中,張重華啟用了毫無軍事經驗的謝艾為將領,這一破格的提拔雖然被大家族視為趙括式的誇誇其談和書生誤國,但是正是這個貌似誇誇其談的書生,最後擊退了來犯的胡族大軍。在前涼上下的世族大人猶豫不決,畏葸不前的時候,只有這個熱血的儒生願意請纓出征。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謝艾直接派出5000精兵夜襲敵營,這一自殺式的行動一次性地將對手逼退,並接連斬殺了過千敵軍,迫使後趙軍隊的前鋒退往金城。雖然前涼的危機初步得以緩解,但是初出茅廬的謝艾卻引發了前涼大世族的不滿,最後的結果是大世族以謝艾阻礙張重華進行搜狩之禮為理由,迫使其遠離政治中心。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攻守城戰役

在聽說謝艾被貶斥之後,石虎大喜過望,立馬再次任命之前作戰不利的麻秋去戴罪立功,收到謝艾被貶職的消息之後,趙軍先行肅清了前涼在黃河以南的孤立據點,在大夏失守之後,枹罕北倚群山,西靠大夏河,東南面朝甘南平原,是涼州防禦東南方向最重要的戰略要地,因此前涼將枹罕變成了自己疆土的最後防線,公元347年春天,麻秋率領8萬人馬進犯枹罕,與集結在此的前涼軍隊展開激戰。麻秋在地面上使用人力投石機砲車轟擊前涼城牆,在地下挖掘百條地道攻城,晉陽太守郎坦被氣勢洶洶的趙軍被嚇破了膽,建議放棄堅固的外城,將軍隊撤往內城防禦,武城太守張悛立即反對這種謬論:“剛開戰就放棄外城,會動搖我軍軍心,大勢到時候就很難挽回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城下紮營的後趙軍隊

最終前涼軍隊依舊選擇在城外排兵佈陣,按照計劃有序迎戰趙軍,與趙軍的工程手段針鋒相對。由於趙軍在堅城面前毫無進展,所以石虎又派出了2萬人增員。在此期間,後趙雖然一度成功的聯繫到了守城方的內應,但是迅速被守軍斬殺,城外後趙軍隊的倉庫也被守軍的勇士出城焚燬,這讓守軍的士氣大增,民心安定。石虎在得知再次攻城失敗之後十分生氣,於是命令以3000名具裝騎兵---黑槊龍驤軍為核心的3萬人支援石虎。此時這些重騎兵已經裝備了馬甲和適合騎兵使用的長槊,馬鐙為騎士在馬背作戰提供了更好的穩定性,適合直接衝鋒敵陣。面對新一輪的外敵入侵,張重華再次啟用了被貶謫在外的謝艾,對他授予節杖,封為軍師將軍,帶領3萬涼軍步騎和羌族騎兵長驅直入救援枹罕。麻秋得知謝艾出動後,決定在廣武附近的長最沿著河流築城,以逸待勞,將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書生將領一舉擊敗。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北朝的步兵和騎兵

在偵查到趙軍的動靜之後,謝艾決定冒險吸引對手出防禦工事作戰。如果在短期內不解決對手的話,那麼時間一長,後趙可以聚集到更多的兵力,到時候再想消滅就比較困難了,而論戰略資源的消耗,前涼是比拼不過佔據中原地區的後趙的。所以謝艾決定採用類似於韓信的背水一戰的策略,在引誘對手出工事迎戰的同時,派出精銳部隊奪取敵人的防禦工事,造成敵軍士氣動搖,然後再前後夾擊,一舉擊敗對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謝艾的羽扇白衣的形象見於歷史的記載

在安排好了執行突擊任務的精銳騎兵之後,謝艾親自出馬,他一身儒服,手持白羽扇,頭戴白帢巾,乘鉊車,表示自己雖然是一介書生,但是毫不畏懼對手。相比於文學作品中諸葛亮的羽扇綸巾,謝艾的白衣羽扇見於真正歷史的記載,顯得更加神閒氣定而難能可貴。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北朝騎兵馬槊衝鋒

麻秋看到對方主帥如此輕佻,不禁被敵將的作為所激怒,於是馬上下令全軍以黑槊龍驤軍為前鋒,發起衝擊。在後趙重騎兵的衝殺之下,前涼大軍中軍的前線陣地遭到了嚴重的動搖,陣地幾近崩潰,用戰車和長牌組成的臨時陣地被對方的騎兵衝殺地七零八落,所剩無幾,士兵們被後趙的重騎兵活活地踩踏城肉餅和泥漿。但是在謝艾的督陣之下,前涼軍隊的中軍依舊沒有崩潰。謝艾依舊坐在胡床之上鎮定自若地指揮著戰鬥,絲毫不見慌張之態。

在向謝艾所在的本陣發起攻擊時,由於整個長最戰場附近有很多的灌木和丘陵,而且後趙軍隊的陣後揚起了陣陣煙塵。在前涼軍隊的前後通信聯絡的配合之下,前涼軍隊的包抄部隊在敵軍後方營地焚燬糧草,掠奪畜群,涼軍的陣前迷惑和陣後劫營,讓後趙軍隊前後不穩,漸生懷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北朝步騎兵的混戰

後趙軍隊還在遲疑營地是否淪陷的時刻,前涼部隊憑藉事先約定好的信號前後夾擊。這一操作非常驚險。因為這不僅十分考驗前後兩軍的協同配合能力,也對將領的處變不驚,統領全軍士氣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前後兩軍的信息通信非常關鍵,否則整個行動非常有可能功虧一簣。

後趙軍隊還在遲疑營地是否淪陷的時刻,前涼部隊憑藉事先約定好的信號前後夾擊。這一操作非常驚險。因為這不僅十分考驗前後兩軍的協同配合能力,也對將領的處變不驚,統領全軍士氣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前後兩軍的信息通信非常關鍵,否則整個行動非常有可能功虧一簣。

在謝艾注意到了敵軍後陣出現了煙塵,影響到了前軍的士氣和佈陣之後,後趙軍前陣的黑槊龍驤軍也開始遲疑不前。趁著這個機會,前涼軍隊命令手持長牌,長槊,環首刀的漢人步兵在敵方重騎兵發起衝鋒之前迫近對手。一旦對方的重騎兵加速發起了衝鋒,整個局面就非常難以挽回了。於是謝艾一聲令下,命令前涼的重步兵向前衝殺,讓羌胡騎兵從兩翼包抄,向著混亂中的前趙軍掩殺。在戰鬥中,前涼戰士們以長牌為掩護,以環首刀和長斧等武器攻擊具裝戰馬缺乏保護的馬腿,用長矛和弩箭射殺馬背上的披甲騎士。因為失去了加速衝鋒的機會,在激戰中失去了加速衝鋒的後趙騎士無法發揮出最大的威力,這讓涼軍有了逆轉戰局的機會。在前涼中路軍的浴血奮戰之下,後趙軍隊的黑槊龍驤軍損失慘重,幾乎全員陣亡,而後趙的漢人部隊因為失去了大軍的核心部分,所以作鳥獸散。最後在這一戰後,趙軍3萬騎兵被涼軍斬殺超過一半,剩下的一萬騎兵全部覆滅於度過黃河時的黃河波濤之中。這一戰讓後趙的精銳部隊損失慘重。直到後趙滅亡,都不敢再次覬覦前涼政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最終免於被羯族吞滅

七、評論:重整秩序,統領華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玉羊

前涼政權在幽州,幷州,還有江北祖逖的勢力紛紛消退或者被消滅了之後,獨自在北方勸課農桑,發展商貿,與西域列國保持著密切的貿易往來,並大興儒學,傳承漢族文化,不至於讓詩書衣冠淪亡於胡塵之中,實在是善莫大焉。而涼國能夠立足於西部70年,除了自身的武力足夠強大之外,還有西域地區沒有強大外敵威脅,有利於前涼的擴張不無關係。如果西域和草原上有足夠強大的外族勢力存在,那麼前涼就無法專心致志,一致對敵。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北朝騎射手

類似於後來的敦煌歸義軍。在河西立足的漢人割據勢力必須依賴遙遠的中原王室作為旗幟凝聚人心,團結力量。因為河西本身不是任何上古部族的發源地,而是華夷交界的蠻荒之地。這裡無法為獨立建國的漢人政權提供法統依據。如果這裡的世家大族敢於自立稱帝,就會打破世家大族的平衡,稱帝之人會迅速失去其他家族的平衡和支持。所以稱帝意味著引發殘酷的內戰。後來的張祚就是如此犯下大忌。最後以內戰的方式消耗了前涼的國力。但是對於漢民而言,前涼已經是胡人淪陷區的一片綠洲了。男兒西北有神州,我們不應忘記這樣一群英雄健兒的存在。

"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的版圖

在五胡亂華,神州大地遍地哀鴻之際,在華夏的西北一隅,有一個自立一方的漢人政權自成一體,與江東的東晉互為犄角,對抗著胡族的雲擾和侵襲,並帶領著河西漢民扛過了胡族作亂最凶殘的歲月,最終帶領著河西的漢魏遺民們歸順了相對仁慈的前秦王朝。這個政權就是五胡十六國中國運最為持久的前涼政權。這個小國在很多方面堪稱之後敦煌歸義軍的典範和榜樣,體現了河西地區地緣政治的特色和獨特優勢。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雖然這最終成為了前涼政權沒有實現的遺憾,但是這份豪情透過厚重的史書,依舊可以為人所感知到。

一、張軌其人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張軌畫像

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出生於公元255年,雍州安定烏氏人,雖然他是西漢開國時代的常山王張耳的弟十七世孫,但是在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了寒門士人。在推崇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雖然有著難以逾越的升級瓶頸,但是他依舊勤奮好學,少年時拜同郡名士皇甫謐為師,師徒一起隱居在宜陽山地堅持不出仕。晉武帝太始年間,張軌受到當時的名家張華的接待,他獲得了張華的高度認可,認為他是二品之精,對於寒門士族而言,這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評價了。得到了推薦的張軌在仕途上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到散騎常侍,徵西軍司的位置。由於提前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親王們會發生慘烈的內戰,所以他主動請纓,出馬擔任涼州的刺史。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涼州的行政區劃分

雖然這一舉動在當時的高門士族看來不可理喻,但是東邊的州郡確實不利於寒門士人施展拳腳,涼州雖然遠在西陲,但是憑藉著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的善戰之士,可以在即將到來的大動亂中獲得一夕安寢。也得以讓張軌施展才華與抱負。

二、涼州的民族成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

當時的涼州地區,隨著三國的混戰和魏晉的易代,在人口分佈和民族構成上變得更加多元而複雜。其中敦煌和酒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最高,越往東的外族分佈越複雜。

首先是漢族。自漢代以來至魏晉五涼,大批中原豪族大姓、地主官吏因被貶或避難徙居河西,憑藉其固有家族優勢發展成為河西地區的高門大姓。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就形成了以氾、張、段、曹、賈、索、陰、令狐氏等為代表的世代為官作宦的世家大族。進入晉代的門閥時代,豪族大姓勢力更盛。他們把持地方軍政大權,左右政局,對河西地區的政治興衰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原大亂,中央無力、無暇西顧河西之際,地方大姓勢力迅速膨脹。按地域可將河西大姓分為三個群體,金城大姓群、武威大姓群和敦煌大姓群。金城交通位置重要,武威政治優勢明顯,敦煌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分別成為權勢家族雲集之地。之後的涼州歷史與這些漢族世家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這些大家族會是張軌治理涼州的重要盟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羌人羊頭罐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代世族居住的陶樓

漢末魏初中央王朝對河西失去有效控制,但此地的主要統治階層仍為漢族,尤其是各郡的豪強大族割據稱雄,互相爭鬥;在河西諸郡中,武威、張掖、酒泉、西平四郡同時造反,割據自立,軍閥們彼此之間又爭鬥攻殺,對河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動盪。當時曹操正用兵於西蜀,無暇顧及河西,採取了張既提出的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任由河西諸雄自相爭鬥。經過一年多的軍閥征戰,張掖和鸞殺掉武威顏俊,但和鸞又為武威王祕所殺,河西東部的形勢一派混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三國混戰給了河西以自立的可能性

220年初,曹操死去之後,子曹丕即魏王位,開始經營河西,首先是恢復了涼州剌史的建制,鄒岐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對武威、金城等郡有所控制,但對西平、張掖、武威等郡的割據豪強則難以駕馭,新任命的各郡太守遭到了他們的拒納,並且聯合起來對付鄒岐。在金城太守蘇則、雍州刺史張既的率領下,最終誘殺麴演、擊斬張進、降伏黃華,徹底平定了河西豪強的叛亂。後來爆發的盧水胡叛亂又被更有才華的涼州刺史張既鎮壓。雖然漢人大致還是河西的統治民族,但是中央政府對於這裡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這為後來的涼州自治打下了基礎。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涼州

但是,河西外族人口比例大幅上升。東漢末年以後 , 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 由於關中漢族人口大量南遷 , 少數民族大量遷入 ,漢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 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日趨上升,所以 , 晉朝人江統說 :“關中之人 , 百餘萬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據有學者研究 , 西晉末年 ,關中及以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當在二百數十萬 , 數倍於漢民族的人口。

在河西豪強們的叛亂平定之後,武威附近爆發了所謂的三種胡之亂,這裡的三種胡指的是東遷河西的康姓和史姓的昭武九姓和本地的小月氏人,以及由龜茲王族白氏統治的龜茲移民部落、和之前生息於此的盧水胡部族。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接受了蜀漢的節度;而這一部分盧水胡和龜茲人後來被姜維安置在了四川繁縣,但仍舊與河西的同族保持著聯繫。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末有龜茲人來華

根據斯坦因1907年在長城烽燧下發現的7封粟特文書來看,有相當多的粟特商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河西地區,以姑臧為中心建立大本營,並前往長安和洛陽貿易;除了貿易和戰爭之外,河西地區還有一部分宗教移民,比如西晉高僧竺法護的祖先是月氏人,屬於因為傳播佛教而東來的月氏人......這都證明了當地還有從西域遷徙而來的外族移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龜茲人的形象

在此之後,到了曹魏統治中後期,河西地區遷入了被統稱為河西鮮卑的幾個鮮卑部族,其中以與拓跋氏同祖的禿髮鮮卑最為強大,主要分佈於金城到青海湖一線。作為五胡入侵的預演,他們在公元270年-304年發動起義,讓西晉朝廷頗廢了一番力氣才得以平定。但是鮮卑和羌族頭人們的反抗,也為這些部族的酋長和豪帥爭取到了在本地政治事務中的話語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人

以上的各路外族中,羌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到了曹魏和西晉時代,經過了東漢的羌亂,西涼軍閥的東進和蜀魏的爭奪戰,仍有相當多的羌族人居住在西平,酒泉,金城。這些羌人甚至吸納了一些匈奴破敗之後,從貝加爾湖遷徙到居延海和武威,酒泉附近的丁零人。只是羌人一貫本著部落中心的原則,彼此需要交換人質才能團結一致,很難形成強大而持久的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間的仇恨遠遠大於外敵入侵的威脅。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外族分化利用。

由於河湟地區的地理封閉性以及高山河谷地形,使他們難以發展對外關係以取得遠方的輔助性生活資源,部落的分枝性結構及“平等自主”原則,更使得每以小群體都自作抉擇,以求生存或擴張其利益,各大小部落為了爭美好的河谷而爭戰不休,互相掠奪,互相結仇,所以容易被分化收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作為獨立的貿易民族,有自己的組織和社群

相比之下,有商業社群組織和情報網絡,而且有獨立的祆教信仰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是一個更加獨立的力量,更富有組織力和獨立性,後來憑藉出色的貿易和語言天賦以及軍事才能,這些人還在本地政治中獲得了一席之地,粟特人經常性旳為包括前涼在內的北方各國政權當使團和外交大使,以及官方貿易人員;而當地信佛的龜茲和月氏人則和後來中原的黃白混合人群羯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上的兩個群體因為有較為成熟的西域文化,區別於漢人。面對外界的外族入侵,他們很可能會變成不安定的因素。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漢魏門閥主導了當時的政治

三、保境安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彪悍的羌族騎兵被前涼收為己用

公元305年,河西鮮卑部族在若羅拔能的指揮下入侵涼州的治所姑臧城,在內政修明的情況下,張軌派出了宋家世族將領宋配對入侵的鮮卑人發動強力反擊,在涼州總人口約40萬的情況下,將叛亂的鮮卑斬首萬餘級,以鐵血方式威樑國境內的各路蠻夷。在征服了桀驁不信的鮮卑人之後,張軌擴建了匈奴人修建的臥龍城,修建了更加宏偉的姑臧,並建造了宮殿。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鮮卑騎射手

同時針對境內潛在的少數民族叛亂,張家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政策,在鎮壓的鮮卑之亂後,張氏採用了合理的民族招撫政策,組建了羌胡人和鮮卑人組建的胡騎。相比於純粹的遊牧民,羌族人半耕半牧,羌族聚居區出產的戰馬更加強健彪悍,更能適應不同地形區的氣候,比漢族用於耕地和引車的馬匹更適合作戰,所以從東漢末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產的羌騎成為了漢末爭霸中的搶手部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六郡良家子

加上這裡從西漢時代就出產與匈奴對抗的六郡良家子,西漢末年竇融也是憑藉河西本地的藩化人口和胡族騎兵保境安民,所以河西有很好的騎兵基礎。後來這些騎兵成為了前涼維繫國家,響應東晉的重要武力保證。正如張軌給東晉的表章所言:“荊州剽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在擊敗了鮮卑之後,為了打通長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擊敗了桀驁不馴的隴西太守韓稚,獲得了南陽王司馬模轉賜的御劍,獲得了在隴西地區殺伐決斷的大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用儒家經典維繫政權

在用武力鐵血立威之後,張軌著手振興涼州的文化事業:作為儒家學士的他想到了用積極入世,主張忠君報國的儒家學說整頓士氣,鼓舞人心。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設置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尋訪各地的三老,更新各地的風化,並邀請涼州九郡的世族子弟前來入學,並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為主殉難的節士,以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面對當時混亂的局面,積極入世的儒學無疑比崇尚清談的玄學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後來前涼士人面對胡族入侵時表現出的責任感和氣節與這樣的儒家教育不無關係。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銖錢

而在經濟上,張軌恢復了漢制五銖錢,讓涼州的經濟恢復了穩定。在索氏家族的協助下,張軌重鑄了五銖錢,取代了當時以物易物的混亂貿易情況,穩定了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這為他後來的施展拳腳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到了八王之亂時期,在全國幾乎都停止了對朝廷進貢的情況之下,只有張軌主持的涼州在向中央提供稅負和兵源。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西晉朝廷給張軌封賞不斷,封他為侍中,太尉,涼州牧,大都督,司空,西平郡公。雖然有涼州勤王騎兵的奮戰和“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美談,但是西晉滅亡已經是幾乎無法改變的事實。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亂華是漢民的巨大災難

在永嘉之亂之後,不少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地流寓到河西,出現了中州避難涼州者絡繹不絕的局面。為了安置新來的中原移民,涼州政府為新移民分設了武興郡。將司馬保戰敗和永嘉之亂的流散人口加起來有2-3萬。

在這批避亂河西的人口中,有不少人是中原的著名人士和有識之士,增加了涼州的文化力量和人力資源儲備。但是張軌一人的忠誠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法扭轉涼州淪為漢族孤島的情況下,對晉王室忠心耿耿的平西公爵張軌逝世,張軌終年六十歲,在涼州十三年,他就是前涼的第一代西平公。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動亂源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張軌統治期間,涼州地區發生了粟特人反叛的事件。在前涼時代,曹氏,康氏,史氏的粟特人已經出現在了河西地區。一些後世史料追述到張軌後期有史、康二姓粟特人進出河西走廊。比如《梁書》卷一八《康絢傳》雲:“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詔於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後即以康為姓。晉時隴右亂,康氏遷於藍田”。粟特史、康二氏在永嘉之亂時進出河西,與西晉末五胡入華的時代形勢及前涼初粟特人的活動背景是相契合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粟特人

308年,張軌患染風疾,口不能言。以他的次子張茂攝理州事。涼州境內的敦煌張氏與粟特裔曹氏、武威賈氏、西平麴氏與田氏等當地豪族,趁機聯合起來企圖取代張軌,以實現河西地區的本地化統治。曹祛因在朝中為尚書侍郎,能方便地向晉懷帝上奏,請求另派涼州刺史,取代病重的張軌。他自己也迅速回到河隴,出任西平太守。在這場反張軌的鬥爭中,河西豪族集團的首腦人物是敦煌大族張鎮、張越兄弟。面對河西大族的聯合逼宮,武威太守張琠遣兒子張坦赴京為張軌上表請命。經過了兩次戰役之後,張軌擊敗了叛亂,並粉碎了曹祛的餘黨的第二次叛亂。消除了涼州漢人政權從內部被外族演變的可能性。

四、自立一方

6年後張軌去世,性格溫厚的張寔繼位之後雖然在政策上依舊侍奉西晉王朝,但是隨著西晉王朝的崩潰和長安朝廷的分崩離析,張家政權也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甚至開始了對晉朝殘餘勢力的瓜分和坐等滅亡。張琠因為沒有受命進京支援而抱憾終身,遺憾而死。涼州政權的地方性逐漸體現了出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永嘉之亂

雖然他多次派兵救援關中的西晉末代皇室,是當時西晉政府得到的唯一援軍,公元316年,趙漢政權的劉曜攻陷長安,西晉滅亡。當時西晉的南陽王司馬模之子司馬保組織流亡政府,自稱晉王,面對地方軍閥陳安和羌族的圍困,屢戰屢敗的他撤退到了上邽一帶,但是在張寔的故意冷落之下,司馬模才到前涼邊境就死去了,張氏政權趁機收編了司馬模的部下,並將他們納入了前涼的統治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晉的滅亡中,也有前涼的刻意冷落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同時面臨內憂外患

在第二任平西公張寔執政六年後,他為一幫左道之徒所殺。據馮培紅教授的分析,這些人很可能是來自西域和中原來此避難的祆教徒,他們以京兆人劉弘為首,在天梯第五山的粟特胡人村落裡開鑿石窟,在石窟中懸掛燈作火壇,吸引了幾千民眾前來祭拜,並宣稱劉弘應當在涼州稱王,還在民間放出了“蛇利炮,蛇利炮,公頭墜地而不覺”的讖語歌謠,舍利炮來自於梵語,指的是當時一個名叫曹舍利的粟特人。這些祆教徒用幻術在張寔在寢室裡製造了無頭人像。最後張寔的部下閻沙和牙門準備發動叛亂,擁戴劉弘,而張寔決定先下手為強,殺死了祆教徒首領劉弘,作為反擊,閻沙也做掉了張寔。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祆教祭壇

這些動亂體現出來的問題是,祆教和背後的胡族勢力正在以各種或明或暗的方式向著涼州境內滲透,在逐步動搖著政權的穩定性。在張寔被害後,弟張茂繼立。當時,前趙劉曜遣軍西攻前涼,“臨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長,以縣應曜,河西大震”。翟、石二人作為前涼的地方長官,前者出自丁零,後者為粟特人。這都在為當時的前趙政權開門揖盜。讓涼州陷入了極度的危險之中。

五、東征西討

不久之後,匈奴人的前趙王朝就開始了對前涼的武力進攻。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匈奴人

公元323年,前趙王朝從隴城兵分三路,兩支偏師用來牽制前涼在隴右的兵力,一路用來攻擊天水冀城,一路攻擊桑壁,而劉曜則帶著號稱28萬的大軍將戰線推進到隴右的黃河以南的地區,劉曜對此信心滿滿,聲稱自己要兵臨姑臧城下,一時間讓前涼公國上下人心惶惶。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軍隊

前涼方面的參謀認為趙軍雖然聲勢比較浩大,但是主力部分依舊是內心拒絕臣服的漢人。所以參軍陳珍建議親自領兵的張茂固守姑臧東南面的石頭城,一面出動精銳部隊增援隴右,張茂當即派出精銳步騎1800人突破趙軍的圍困,火速進入冀城,黃河以南的軍民聞訊之後當即士氣大振。得益於前涼多年以來對境內少數民族的剿撫並用,這時河湟地區的羌族人為了避免前趙羯族的肆虐,也聞訊組織了輕騎兵部隊前來助戰。他們一舉攻克了南安(甘肅天水),切斷了劉曜的後路。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疆域示意圖

不出張茂的預料,在劉曜得知前涼軍隊增援隴右和南安失守之後,意識到了戰局的微妙性,一旦自己帶領的主力軍隊在外覆滅,也就意味著其本民族的統治核心會慘遭重創,其他部族會順勢而起反抗。為了避免作為軍事支柱的本族軍事貴族大量陣亡,所以萌生了退兵之意。張茂在初步的防禦戰取得勝利之後,決定見好就收,避免深陷潛在的失敗泥潭,於是主動向前趙稱藩,為前涼爭取了足夠的生存空間和經濟積蓄。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河西走廊適合農牧

張茂雖然只統治了5年,但是對劉曜作戰的勝利實在是不可抹殺的功績;隨後即位的第四代平西公是張駿。此人雖然年少時胡作非為,喜歡去民間沾花惹草,但是他並不是單純的紈絝子弟,少年時在民間遊蕩的同時又熟知人間疾苦,瞭解了民眾的困難和訴求。對內他一面彈壓並利用豪強,一面親自耕田勞作,勸課農桑。憑藉著涼州優良的地理環境和在外的聲望,涼州繼續招撫各地的流民和漢人遺民,一面彈壓了西域的戍己校尉趙貞的叛亂,叛亂的原因是他認為涼州沒有尊奉西晉為正統,有割據自立的嫌疑。但這也證明了前涼的自立傾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趙趁機向東進取

公元327年,在得知前趙君主的主力在關東被後趙擊敗的情報,張駿削去了前趙賜予的涼王稱號,宣佈自己為復晉大將軍和涼州牧,趁著中原改朝換代的時機向前趙出擊。張駿派遣武威太守竇濤,金城太守張閬,武興太守辛巖等人帶領涼州的郡國之兵攻擊前趙佔領的前涼秦州州郡。這次作戰還是以羌人為主力軍隊,“我握兵數萬,借氐羌之銳利,宜速戰滅之。”

但是這次前涼軍卻犯下了與之前前趙軍隊類似的錯誤,雖然劉曜的兒子手下都是羯趙政權的精兵,但是他深知涼軍精銳盡出,貌似強勁但是後勤壓力巨大,於是選擇了修建城壘與前涼軍對峙。而前涼軍隊自恃人數佔據優勢而大意輕敵,結果運糧路線和盛產糧食的金城地區,被前趙精騎截斷,聽聞前線作戰不利的涼軍中的羌胡部隊聽聞戰報後擾亂軍心,主動撤出戰場。在趙軍的大肆追擊之下,涼軍損失2萬人,前涼全國之兵才10萬人,相當於前涼全國兵力的五分之一,前涼奪回的河南之地再次遭到了前趙的佔領。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諸國的地圖

雖然與前趙作戰不利,但這已經是前趙的垂死掙扎了。於是張氏趁著中原改朝換代,大膽的出兵遠征,樹立前涼在西域的地位。經過一番激戰之後,前涼的遠征軍先後擊敗鄯善,焉耆,于闐,龜茲等主要的西域城邦,並迫使他們成為前涼的屬國,定期給張氏家族進貢,和漢代類似,前涼在金城設置了戍己校尉營,在樓蘭和玉門關之間設置了西域都護府,歸屬高昌郡管轄。到了後來,前涼的最大管轄範圍甚至蔓延到了蔥嶺腳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西域為前涼帶來了財富和兵力

張氏從此可以從西域獲得穩定的貿易收入,貢品收入,在關鍵的時刻甚至可以調動城郭諸國的兵力助戰。這無疑增加前涼的戰略縱深和經濟後盾,有利於前涼與中原胡族政權的長期對抗。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五胡時代粟特人的形象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異域風情的西域美女

六、儒將統軍

公元340年,趁著前涼再次發生政權交替,後趙決定再次出兵,趁著前涼主少國疑之時,拿下涼州和西域。而這時,一位傳奇的書生將軍登上了歷史舞臺,成為了前涼的救時英雄。聖朝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蘇軾說的就是名將謝艾。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謝艾

這次中原崛起的後趙,和前趙相比更加凶殘。前趙尚且為自己的身世,構建出了劉邦-劉秀-劉備-劉淵的世襲,起碼是名義上的漢族本位和華夏認同,但是後趙本身就是來自中亞的白種人建立的

後趙的國人也就是羯胡組成十分複雜。其首領石勒起事憑藉的是身為盜寇的“十八騎”,根據《晉書·石勒載記》雲:

“遂招集王陽、夔安、支雄、冀保、吳豫、劉膺、桃豹、逯明等八騎為群盜。後郭敖、劉徵、劉寶、張曀僕、呼延莫、郭黑略、張越、孔豚、趙鹿、支屈六等又赴之,號為十八騎。”

“十八騎”成分比較複雜,其中有漢人也有胡人。雖然這些人看起來有漢族名字,但其實有外族血統。比如王陽出於烏丸;

《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石虎有太保夔安,自天竺徙遼東,玄孫逸,姚秦司空,騰仕後燕。”所以夔安出於天竺;

支姓是羯胡大姓,源出西域的月氏國。比如《元和姓纂輯本》卷 支氏條稱:“石趙司空支雄傳雲:‘其先月氏人也。’”慧皎《高僧傳》中提到的支婁迦讖(支謙)、支曇摩羅剎、支曇遷等人都出自月支。另由僧佑《出三藏記集》卷 13《支謙傳》說支謙為大月氏人,“祖父法度以漢靈帝世率國人數百歸化,拜率善中郎將”,一些月氏人在東漢時通過部落遷移的方式歸附華夏;

十八騎”中有劉姓三人,史籍中沒有提及族屬。但是,屠各胡部族中劉姓甚多,西域胡中也有此姓;

呼延氏顯然出自匈奴;

張越乃是石勒的妹夫,張氏在後趙勳貴中十分常見,如身門生主書、司典胡人出入的張離、太尉張舉,此外,張良、張群、張豺、張茂、張斯等人無一不居顯職。從上述情況來看,張氏也是胡人。

所以後趙政權的核心力量是比南匈奴更加遠離漢地的中亞白種人,成色比較複雜,本性比前趙匈奴更加凶殘可怕。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月氏人也是後趙羯族的一支

距離上次戰鬥已經過去了十幾年,承平日久的涼州軍民沒有遇到大規模的軍事戰鬥和訓練,所前涼邊境軍隊幾乎一觸即潰,麻秋首先帶領趙軍圍攻金城郡。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軍對完成了集結

金城位於黃河南岸,扼守河西走廊的要衝之地。金城由於守將怯懦而歸降後趙,金城的喪失導致涼州腹地暴露在後趙大軍面前,於是後趙軍隊打開了侵略涼州的門戶之地。面對政權危機,剛剛即位的張重華下令輕徭薄賦,廢除勞役,減輕民眾負擔,並集結了前涼各個郡國和西域盟友的軍隊前來參戰。由於雙方的力量大致旗鼓相當,所以兩軍在廣武城外開始對陣。

在政權的危機之中,張重華啟用了毫無軍事經驗的謝艾為將領,這一破格的提拔雖然被大家族視為趙括式的誇誇其談和書生誤國,但是正是這個貌似誇誇其談的書生,最後擊退了來犯的胡族大軍。在前涼上下的世族大人猶豫不決,畏葸不前的時候,只有這個熱血的儒生願意請纓出征。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謝艾直接派出5000精兵夜襲敵營,這一自殺式的行動一次性地將對手逼退,並接連斬殺了過千敵軍,迫使後趙軍隊的前鋒退往金城。雖然前涼的危機初步得以緩解,但是初出茅廬的謝艾卻引發了前涼大世族的不滿,最後的結果是大世族以謝艾阻礙張重華進行搜狩之禮為理由,迫使其遠離政治中心。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攻守城戰役

在聽說謝艾被貶斥之後,石虎大喜過望,立馬再次任命之前作戰不利的麻秋去戴罪立功,收到謝艾被貶職的消息之後,趙軍先行肅清了前涼在黃河以南的孤立據點,在大夏失守之後,枹罕北倚群山,西靠大夏河,東南面朝甘南平原,是涼州防禦東南方向最重要的戰略要地,因此前涼將枹罕變成了自己疆土的最後防線,公元347年春天,麻秋率領8萬人馬進犯枹罕,與集結在此的前涼軍隊展開激戰。麻秋在地面上使用人力投石機砲車轟擊前涼城牆,在地下挖掘百條地道攻城,晉陽太守郎坦被氣勢洶洶的趙軍被嚇破了膽,建議放棄堅固的外城,將軍隊撤往內城防禦,武城太守張悛立即反對這種謬論:“剛開戰就放棄外城,會動搖我軍軍心,大勢到時候就很難挽回了。”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城下紮營的後趙軍隊

最終前涼軍隊依舊選擇在城外排兵佈陣,按照計劃有序迎戰趙軍,與趙軍的工程手段針鋒相對。由於趙軍在堅城面前毫無進展,所以石虎又派出了2萬人增員。在此期間,後趙雖然一度成功的聯繫到了守城方的內應,但是迅速被守軍斬殺,城外後趙軍隊的倉庫也被守軍的勇士出城焚燬,這讓守軍的士氣大增,民心安定。石虎在得知再次攻城失敗之後十分生氣,於是命令以3000名具裝騎兵---黑槊龍驤軍為核心的3萬人支援石虎。此時這些重騎兵已經裝備了馬甲和適合騎兵使用的長槊,馬鐙為騎士在馬背作戰提供了更好的穩定性,適合直接衝鋒敵陣。面對新一輪的外敵入侵,張重華再次啟用了被貶謫在外的謝艾,對他授予節杖,封為軍師將軍,帶領3萬涼軍步騎和羌族騎兵長驅直入救援枹罕。麻秋得知謝艾出動後,決定在廣武附近的長最沿著河流築城,以逸待勞,將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書生將領一舉擊敗。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北朝的步兵和騎兵

在偵查到趙軍的動靜之後,謝艾決定冒險吸引對手出防禦工事作戰。如果在短期內不解決對手的話,那麼時間一長,後趙可以聚集到更多的兵力,到時候再想消滅就比較困難了,而論戰略資源的消耗,前涼是比拼不過佔據中原地區的後趙的。所以謝艾決定採用類似於韓信的背水一戰的策略,在引誘對手出工事迎戰的同時,派出精銳部隊奪取敵人的防禦工事,造成敵軍士氣動搖,然後再前後夾擊,一舉擊敗對手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謝艾的羽扇白衣的形象見於歷史的記載

在安排好了執行突擊任務的精銳騎兵之後,謝艾親自出馬,他一身儒服,手持白羽扇,頭戴白帢巾,乘鉊車,表示自己雖然是一介書生,但是毫不畏懼對手。相比於文學作品中諸葛亮的羽扇綸巾,謝艾的白衣羽扇見於真正歷史的記載,顯得更加神閒氣定而難能可貴。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北朝騎兵馬槊衝鋒

麻秋看到對方主帥如此輕佻,不禁被敵將的作為所激怒,於是馬上下令全軍以黑槊龍驤軍為前鋒,發起衝擊。在後趙重騎兵的衝殺之下,前涼大軍中軍的前線陣地遭到了嚴重的動搖,陣地幾近崩潰,用戰車和長牌組成的臨時陣地被對方的騎兵衝殺地七零八落,所剩無幾,士兵們被後趙的重騎兵活活地踩踏城肉餅和泥漿。但是在謝艾的督陣之下,前涼軍隊的中軍依舊沒有崩潰。謝艾依舊坐在胡床之上鎮定自若地指揮著戰鬥,絲毫不見慌張之態。

在向謝艾所在的本陣發起攻擊時,由於整個長最戰場附近有很多的灌木和丘陵,而且後趙軍隊的陣後揚起了陣陣煙塵。在前涼軍隊的前後通信聯絡的配合之下,前涼軍隊的包抄部隊在敵軍後方營地焚燬糧草,掠奪畜群,涼軍的陣前迷惑和陣後劫營,讓後趙軍隊前後不穩,漸生懷疑。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北朝步騎兵的混戰

後趙軍隊還在遲疑營地是否淪陷的時刻,前涼部隊憑藉事先約定好的信號前後夾擊。這一操作非常驚險。因為這不僅十分考驗前後兩軍的協同配合能力,也對將領的處變不驚,統領全軍士氣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前後兩軍的信息通信非常關鍵,否則整個行動非常有可能功虧一簣。

後趙軍隊還在遲疑營地是否淪陷的時刻,前涼部隊憑藉事先約定好的信號前後夾擊。這一操作非常驚險。因為這不僅十分考驗前後兩軍的協同配合能力,也對將領的處變不驚,統領全軍士氣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前後兩軍的信息通信非常關鍵,否則整個行動非常有可能功虧一簣。

在謝艾注意到了敵軍後陣出現了煙塵,影響到了前軍的士氣和佈陣之後,後趙軍前陣的黑槊龍驤軍也開始遲疑不前。趁著這個機會,前涼軍隊命令手持長牌,長槊,環首刀的漢人步兵在敵方重騎兵發起衝鋒之前迫近對手。一旦對方的重騎兵加速發起了衝鋒,整個局面就非常難以挽回了。於是謝艾一聲令下,命令前涼的重步兵向前衝殺,讓羌胡騎兵從兩翼包抄,向著混亂中的前趙軍掩殺。在戰鬥中,前涼戰士們以長牌為掩護,以環首刀和長斧等武器攻擊具裝戰馬缺乏保護的馬腿,用長矛和弩箭射殺馬背上的披甲騎士。因為失去了加速衝鋒的機會,在激戰中失去了加速衝鋒的後趙騎士無法發揮出最大的威力,這讓涼軍有了逆轉戰局的機會。在前涼中路軍的浴血奮戰之下,後趙軍隊的黑槊龍驤軍損失慘重,幾乎全員陣亡,而後趙的漢人部隊因為失去了大軍的核心部分,所以作鳥獸散。最後在這一戰後,趙軍3萬騎兵被涼軍斬殺超過一半,剩下的一萬騎兵全部覆滅於度過黃河時的黃河波濤之中。這一戰讓後趙的精銳部隊損失慘重。直到後趙滅亡,都不敢再次覬覦前涼政權。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最終免於被羯族吞滅

七、評論:重整秩序,統領華夷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前涼玉羊

前涼政權在幽州,幷州,還有江北祖逖的勢力紛紛消退或者被消滅了之後,獨自在北方勸課農桑,發展商貿,與西域列國保持著密切的貿易往來,並大興儒學,傳承漢族文化,不至於讓詩書衣冠淪亡於胡塵之中,實在是善莫大焉。而涼國能夠立足於西部70年,除了自身的武力足夠強大之外,還有西域地區沒有強大外敵威脅,有利於前涼的擴張不無關係。如果西域和草原上有足夠強大的外族勢力存在,那麼前涼就無法專心致志,一致對敵。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北朝騎射手

類似於後來的敦煌歸義軍。在河西立足的漢人割據勢力必須依賴遙遠的中原王室作為旗幟凝聚人心,團結力量。因為河西本身不是任何上古部族的發源地,而是華夷交界的蠻荒之地。這裡無法為獨立建國的漢人政權提供法統依據。如果這裡的世家大族敢於自立稱帝,就會打破世家大族的平衡,稱帝之人會迅速失去其他家族的平衡和支持。所以稱帝意味著引發殘酷的內戰。後來的張祚就是如此犯下大忌。最後以內戰的方式消耗了前涼的國力。但是對於漢民而言,前涼已經是胡人淪陷區的一片綠洲了。男兒西北有神州,我們不應忘記這樣一群英雄健兒的存在。

西北望神州: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政權

而活躍在絲路貿易線上的粟特人融入華夏,則還需要歲月的打磨和洗禮了。

參考文獻:

1、五涼史略

2、前涼政權的興替

3、粟特人在五涼政權的蹤跡

4、羌人與五涼政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