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書院,為何會成為中國教育進化的縮影

嶽麓書院,為何會成為中國教育進化的縮影

嶽麓書院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千年學府,是一座精神和信仰的殿堂,因為文化讓這座書院有了靈魂,它是中華民族優秀人才的搖籃,學術思想和文化創新的基礎,嶽麓書院的發展歷史也是中國教育不斷進化的縮影。

嶽麓書院位於湖南長沙嶽麓山下,這裡三面環山,前臨湘江,有著名山碧水的依託是一處文人避世靜修的好地方。自古以來,嶽麓書院就是江南一帶的教育和學術中心,王夫之、魏源、曾國藩、左宗棠、郭崇燾、譚嗣同、蔡鍔等人都曾經在這裡學習過,在和平的時候他們會在這座庭院中靜心讀書,而在國難的時候嗎,他們又會揮戈上陣,為國家慷慨赴死。

嶽麓書院,為何會成為中國教育進化的縮影

從湘江西岸的樓牌口到嶽麓書院有一條古道相連,這也形成了嶽麓書院的中軸線,書院兩邊是“天馬”和“鳳凰”兩座山,在書院中有居室齋舍、授業講堂、藏書樓閣、聖寺專祠、園林碑廊,在書院前還有“飲馬池”。

嶽麓書院,為何會成為中國教育進化的縮影

門額“嶽麓書院”四字為宋真宗字跡。

早在五代時期就有僧人在這裡辦學,到了北宋正式創辦了嶽麓書院,在此之後不斷的擴建,書院的規模也日漸昌盛了起來,歷經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之後,直到光緒二十九年改為了高等學堂。

嶽麓書院,為何會成為中國教育進化的縮影

在1918年湖南高等工業門學校遷到了嶽麓書院旁,1926年,工專、商專和政法專校合併,改為了湖南大學,我們現在看到的建築大多是在20世紀80年代在清朝建築的基礎上修繕而成的。

嶽麓書院,為何會成為中國教育進化的縮影

在古代的時候,嶽麓書院是江南一帶的教育和學術中心,曾經幾度輝煌過,非常受朝廷的重視和百姓的青眯。宋真宗、理宗以及清朝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先後為書院題字贈書。

嶽麓書院,為何會成為中國教育進化的縮影

可以說在近千年的辦學歷史中,嶽麓書院中的名人志士可謂桃李爭輝、宋代陸九淵、明代王守仁、清代王文清等都曾薈萃在這裡講學或是主持書院,而出生於嶽麓書院的名人更是難以數計,思想家王夫之、魏源,曾國潘和曾國荃兄弟二人也曾經在這裡學習薰陶。

嶽麓書院,為何會成為中國教育進化的縮影

書院內還有大量的碑匾,如唐刻“麓山寺碑”、江夏黃仙鶴勒石刻篆;明刻宋真宗手書“嶽麓書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康熙、乾隆御匾“學達性天”、“道南正脈”(御匾懸掛在講堂大廳)等。

嶽麓書院,為何會成為中國教育進化的縮影

在光緒二十九年學院改為學堂之後,更有很多仁人志士來到這裡,黃興、蔡鍔、陳天華、鄧中夏、蔡和森等,有人說,嶽麓書院的發展是江南,甚至中國教育不斷進化的縮影,這一點也不誇張。

嶽麓書院,為何會成為中國教育進化的縮影

書院中古樹參天,還有成片的竹林,徘徊在其中也可以讓人心胸開闊。

嶽麓書院,為何會成為中國教育進化的縮影

在我國有四大書院:嶽麓書院、嵩陽書院、應天書院和白鹿洞書院,在這四大書院之中,曾與嶽麓書院其名的“嵩陽書院”最近剛剛修復;“應天書院”在明代中後期淹沒於黃河,城址北遷,原講院故址已無存;“白鹿洞書院”辦學早已經終止。唯有嶽麓書院千年以來辦學不已。

嶽麓書院,為何會成為中國教育進化的縮影

中國古代書院肇創於唐,繁盛於宋元,歷明清而不衰,賡續千年之久。迄至近代,才逐漸為新式學校教育所取代。在上千年的發展進程中,書院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形成了以人格修養為旨歸的尚德精神、以經世致用為特點的務實精神、以薪火相傳為特徵的創新精神。

嶽麓書院,為何會成為中國教育進化的縮影

嶽麓書院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書院建築群。

嶽麓書院,為何會成為中國教育進化的縮影

交通:長沙市乘坐63、106、132、202、305、908、立珊線、旅1路等公交車在市四醫院站下車,從東大門進入;或乘132、202、305、立珊專線、旅1、旅3線在嶽麓山南站下車,從南大門進入。

落榜進士:一個永遠走在路上的揹包客,也許有一天會和你擦肩而過。

【微信:wudan365】【微信公眾號:lvxing36524】【微博:@落榜進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