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分三步治癱有三方——宋正廉臨證經驗'

鍼灸 中醫 穴位 麥粒腫 高血壓 藥品 中風 傳承中醫 2019-07-20
"
想學習系統的中醫課程,頭條評論+私信回覆:學習中醫,即可免費領取鍼灸學習視頻哦!
"
想學習系統的中醫課程,頭條評論+私信回覆:學習中醫,即可免費領取鍼灸學習視頻哦!
針刺分三步治癱有三方——宋正廉臨證經驗


宋正廉,男,四川省巫縣人,1926年12月生。1951年於湖北醫學院畢業。曾任外、內科醫師。1955年10月到衛生部中醫研究院中醫研究班,參加全國第一期西醫學習中醫班,二年半畢業,得銀質獎章。畢業後,分配到中醫研究院附屬醫院鍼灸科,並拜黃竹齋為師。1962年底,調鍼灸研究所任第一研究室副主任。對腦血管疾患、脊髓空洞症、腦炎後遺症、坐骨神經痛、頸椎綜合徵等,進行過臨床研究和部分實驗研究,先後發表20多篇學術論文,並參加編寫了《中國鍼灸學概要》一書。曾任中國中醫研究院鍼灸研究所神經科主任、主任醫師。

一、學術特點和醫療專長

1.三步針刺手法

(1)進針避痛:許多患者怕針刺的疼痛,注意手法操作,可以避痛。醫者手法熟練,操作時做到“輕、巧、柔、和”,一般來說是不痛的。具體操作有三點:①捻轉進針:右手將針輕輕接觸消毒的穴位上,與皮膚垂直,捻轉針柄角度在90度範圍以內,捻轉時要求作到全神貫注,手輕均勻,捻轉緩進。②指切速刺進針: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重切穴位上,右手持針快速刺入,適合1-1.5寸針。③挾持進針:用潮溼的消毒棉花球,挾包住針尖端,然後用左手拇食指用力捏緊,輕觸到消毒的穴位上,消毒的右手拇食指,緊捏住針體距左手拇食指約0.5cm處,右手快速用力刺入皮膚,適合1.5或1.5寸以上的長針,針體粗細均可。或將消毒棉球包住針體尖端,留出針尖0.5〜1cm長,然後用右手姆食指捏住包棉花處針的下端,迅速刺入皮下。

(2)針刺得氣:①主要是運用手法操作,如捻轉、提插、搗、彈、刮等來候氣。宋氏常用捻轉與提插兩種手法相結合的操作方法,用來候氣,此法操作流利柔和易得氣,患者且感到舒服。②除手法操作候氣外,針刺還應達到一定深度,特別臀部,大腿股部等肌肉豐滿的部位。③若頭部、面部及手指等處和肌肉淺薄部位,若針刺無得氣感,可調整針刺深達骨膜面,即可出現得氣感應電④若針腹部得氣感不明顯時,可將針刺達到腹膜或透過腹膜,即可以出現明顯的得氣感應。⑤若屬紅腫熱痛的瘡癤、麥粒腫、瞼緣炎等淺表疾患,古人認為:“表證應淺刺”,那我們就可以將針用捻轉的手法,把針捻入淺表的皮內,針感亦很敏感。

(3)針刺補瀉:針刺補瀉與針刺刺激量強度有關,治病也和用藥一樣,必須按患者虛實,給予不同的藥物和適當的劑量,治療效果就好。古代針刺補法和瀉法的不同點,主要取決於提插、捻轉的頻率、幅度、力量和時間。如捻轉補瀉,捻轉幅度小、速度慢、時間短為補法,反之為瀉法。又如提插,當針進到一定深度得氣後,提時用力輕、速度慢,插時用力重、速度快、時間短為補法,反為瀉法。若提插時,用力均勻,速度中等為平補平瀉。宋氏在臨床中常以刺激量為標準治療效果一般比較好。除捻轉、提插補瀉而外,宋氏還用捻轉、提插相結合的操作方法以及震頗的手法行補、瀉和平補平瀉的操作,用於虛實不同的患者,效果亦很好。

2.治癱三方

治療中風、偏癱或其他癱瘓,主要穴三方:

(1)頭穴:百會、風池、通天、承光。百會為督脈經穴,諸陽之會,有平肝潛陽、鎮靜安神、通經活絡、調和氣血、昇陽益氣之功。承光、通天二穴,為膀胱經俞穴,部位在頭的巔頂,屬於足厥陰肝的部位,古人用此二六主治頭痛、目眩、眩暈,故有養陰、平肝熄風、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此三穴再與風池穴同用有祛風通絡、活血止痛、養陰平肝的功效。

(2)四肢穴:曲池、外關、合谷、環跳、陽陵泉、足三裡、三陰交、太沖。合谷、外關、環跳、陽陵泉、太沖通經活絡、調和氣血,曲池、足三裡、三陰交理脾和胃。

(3)華佗挾脊穴:①上肢癱;頸5、6,胸1、2。②下肢癱:胸11、12,腰1、2、3、4。具有理以上治癱三方,可以單用治療,也可以選兩方合用。對於久病疑難重症,也可採用三方合用的方法治療。

二、醫案選

例1:偏癱(腦溢血)

張XX,女,59歲,家庭婦女,1983年7月10日初診。’

患者5日前頭痛不適,煩躁易怒,手指麻,當天下午與孩子生氣,頭痛加重,6日出現左半身沉重,左手抬不起,麻木增重,頭仍痛,左腿稍能抬,但站不住,去醫院門診測血壓170/110mmHg,西匿診斷:“高血壓、腦血栓形成”。給障壓藥和鎮靜劑內脤觀察,頭痛減輕,但偏癱如重。日左上肢全癱,左下肢稍能移動,言語不清,伸舌偏左,因病不見好轉牽鍼灸治檢査:神志清楚,形體瘦,面赤,舌質紅暗,苔黃薄,脈弦滑有力尺弱。血壓160/100mmHg,左上肢全癱,左下肢稍能移動,各關節均不能伸屈,咽反射減弱,伸舌偏左,左側上下肢痛覺減退,左側生理反射亢進,霍夫曼氏徵(+),巴氏徵(+)。辨證為肝腎陰虛,肝風內動,風中經絡,氣血不通而成偏癱,治以養陰平肝,活血通絡。

處方:百會、通天、曲池、陽陵泉、太沖。

治療經過:頭部穴加電針,手法以平補平瀉,瀉曲池、陽陵泉,留針30分鐘。每隔日針1次。當日針刺結束,患者感到頭部輕鬆,頭痛消失。當針刺開始時血壓升高10mmHg,留針期間血壓下降。就診3次時,左腿抬動度增大,上肢稍能活動,針6次時可屈膝,足踝佴不能動,左上肢能抬動。因頭部有時出現跳痛,患者去崇文醫院作檢査,發現右側頭頂側有小血腫,屬於“出血性偏癱”。密切觀察病情及血壓情況下,繼續針刺到15次時,左側上下肢均能伸屈,唯手足指(趾)的活動仍不靈活。繼續每週治療2次,經兩個月後,活動功能基本全恢復。在治療中,因血壓波動,大便幹,苔黃厚,曾配穴天樞、足三裡調理中氣,理腸通便。

【按】腦溢血患者初期要密切觀察血壓的變化,在針刺時血壓波動在10mmHg以下針刺較適合。

例2:痿證(腦炎後遺症)

XX鬱子,女,32歲,東京涉谷區八間町。1986年7月20日初診。

患者四肢全癱臥床不能動13年。小時頭部受過傷,突然發生持物不穩。1969年12月8日,在東京某醫科大學作頭部手術,術後左半身輕癱,3天后高燒40度,持續3周,昏迷不醒,診斷腦脊髄膜炎,經治療退燒後,四肢全癱,二便失禁,眼球向下斜視。不幾日,又合併肺炎高燒住院搶救。1975年高燒昏迷5天。1976年高燒昏迷時間較長,住院數月,長期鼻飼進食,小便失禁保留導尿管三年多,於1978年取掉,但仍有殘尿和遺尿。1984年2月去醫院住院作被動體療三個月,四肢癱仍無變化,四肢肌肉萎縮嚴重,雙足內翻畸形,經常有癲癇發作,小便仍有遺尿,全身骨節痠痛,臥不安眠,飲食無味。檢查:面色蒼白,精神萎靡,舌質淡紅,苔厚根部白膩,脈細弱,臥床不能移動,除右手能作曲伸外,其餘左半身、右下肢全癱,肌肉萎縮嚴重,雙足畸形內翻,小腿及足趾膚色暗黑無光澤,癰覺減退,由於頭、頸、肩、腰、踝、趾均痛,並常有抽搐發作,常服抗瘭癰、止痛藥物。雙下肢膝、跟腱反射消失,左上肢腱反射減弱,右上肢較活躍。另有視物模糊。患者術後感受外邪,高燒數次,神昏數週,邪入心包,心、脾、肝、腎、肺等五臟受損,氣血虧虛,經脈失養,久之經絡不通,氣血不調,膚色暗黑無光澤,脾不健運,胃不受納,久之肌肉萎縮,形成癱痿證。治以健脾胃、調氣血、通經絡。

處方:脾俞、胃俞、足三裡、三陰交、百會、通天、心俞、膈俞。

治療經過:脾、胃俞用補法,通天、百會電針30分鐘,足三裡電計30分鐘,其他穴亦留針30分,都以平補平瀉手法。每3〜4天針1次。第一次治後3天頭未痛,腦子清楚,睡眠好,有食慾,大便通,身痛減輕。第三診時,舌胎由膩轉薄,頭身瘙輕,頸、脊、腰還有時痛,増加頸5、6,胸1、2挾脊穴,快速針,平補平瀉手法,其餘同前方。為了解除患者平時不治療時的痛苦,教其母親為她做梅花針治療(部位:頭、脊柱兩側及痛覺感縝退區適當按摩、捏脊。經五次治療,左上肢亦肌力增加,視物清楚,小便控制時向延長,胃納香,睡眠轉好,右下肢有些微動。10次治療,患者頭痛、頸、背、腰等處的疼痛消失,不需服止痛藥,癲癇抽搐亦停止,雙下肢及上肢膚色好轉,足部暗黑色縮小,並能在床上坐住吃飯。從8月20日開始加強肢體功能活動,閎足有畸形,就邊坐邊活動腿。十三年臥床不能動的嫌疾,經四個月39次的鍼灸治療,目前二便正常,自己能支架坐在床邊,自己可以吃飯,雙下肢彼、膝、踝關節均出現自主動作,預計糾正足的畸形之後是可以站起來走路的。

【按】古人認為“治痿獨取陽明”,矣先理脾和胃,使氣血本源恢復,胃的受納佳,脾的運化健,氣血充足,經脈得養,經脈得通,氣血調和,陰陽平衡,是癱的要點所在。此外,患者主動配合活動,也是治痿證不可少的條件。

例3:頸肩痛(頸椎綜合徵)

山XXX,男,36歲,日本醫學博士。1986年11月27日初診。

患者因勞累發病,9月14日右側頸肩痛,頸部活動受限,大搏指麻木,去整形醫院牽引治療,角頸託及脤藥物,診斷為“頸5、6椎間盤突出”,一週減輕,後又出現頸肩痛、麻及指麻,頸部活動受限。檢査:面色黃,形體一般,痛苦病容,舌苔白薄,舌質淡紅,脈弦滑,左頸肩部有壓痛。X線片:頸椎生理曲度變直,頸5、6椎向後滑半說位狀。患者由於頸肩勞損,氣血阻滯,絡脈不通,而疼痛麻木,治以活血通絡。

處方:天柱、大椎、曲垣、曲池。

治療經過:手法以平補平瀉,並用電針,針後痛減,但後伸時頸胸段仍痛,10月29日二診,覺頸部活動輕快,手麻輕,頸後伸時背部痛,前方加胸1、2挾脊穴,行得法,留針30分鐘並小劑量電刺激,針完後囑患者作頸前屈後伸動作,痛感明顯好轉。並囑患者每日作前後左右活動3次,以鞏固療效。11月1日,三診,精神佳,睡眠好,頸部活動受限消失,唯拇指麻感。舌苔白厚,舌質淡紅。康方中的曲池改手三裡,加外關、陽溪,活血通絡以除麻木之苦。11月4日,四診時,肩背疼沉感消失,唯拇指偶爾麻,舌苔薄白,脈弦緩。繼續用三診時的處方鞏固療效。

學習中醫,請私信回覆:學習中醫。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中醫養生方法僅供參考學習,不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