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路”咋就通向了跑馬場'

鄭州 農村 體育 河北新聞網承德新聞 2019-07-21
"

這兩年網絡上有一個熱詞,叫做“重新定義”。這個詞有時可以理解為某一舉動、某一說法讓人大跌眼鏡,刷新了大家的認知——原來被“定義”的事物,竟然可以是這樣,或者竟然不是這樣。近日,一封讀者來信,一次現場調查,就讓公眾好好見識了一下啥叫“重新定義”。

7月15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一篇題為《五雲山開發亂象緣何得不到整治?》的來信調查。據此文報道,位於鄭州上街區的五雲山,原為農村,10多年前政府進行扶貧開發,將山區5個自然村整體搬遷。但農民下山後,公共資源竟成私家領地,開發商違規建起了國家明令禁止的跑馬場、高爾夫球場,並違規興建別墅。

面對記者的求證,相關人員避實就虛、百般詭辯——開發商“售樓部”的沙盤上赫然立著跑馬場的標識,竟睜著眼講“一直沒有跑馬場”“疑似的也沒有”;口口聲聲說沒有高爾夫球場,但五雲山山頂一處正常營業的“有氧運動中心”裡,卻閃現著揮杆擊球的身影;明明千套別墅已在山上形成合圍之勢,還一口咬定“是養老項目”“現在對別墅缺乏明確的定義”。更加氣人的是,在原有村落已經完成整體搬遷4年後,當地有關部門竟然花900多萬元扶貧資金修建通往五雲山以及一些樓盤的“扶貧路”,但非“會員”和“業主”不可過路通行。

“此馬非馬”“別墅非墅”……一次五雲山之旅,幾多“重新定義”。山上大別墅挺立,山間“扶貧路”貫通,讓人不僅得“重新定義”一下“有氧運動”“養老項目”,恐怕連“扶貧”都得有一個新的認識。肆意生長的違建,面不紅心不跳的應答,就彷彿一種任性的宣示:你見或不見,我就在那裡,不增,不減。“扶貧路”通向了跑馬場這一事件,惡劣之處不僅在於事件本身,也在於當地一些人迴應外界質疑時的態度。

一位時評人曾說,別墅這種事物,其外延往往是溢出住宅概念之外的,而具有某種象徵意義。違規別墅能逆風滋長,大抵都是因為在其背後,建設者、購買者甚至監管者之間有著盤根錯節的利益勾連。事實上,早在2011年,五雲山就因擅自改變土地性質建別墅被國土部掛牌督辦。可在此之後,山上的“小鎮”反而從1個增加到5個。其間對環境的破壞,對扶貧資金的挪用,讓人心疼得無法承受。這背後是否有包庇,是否有黑幕,是否有權力尋租?答案不用到別的地方找,就擺在五雲山上。

“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曾經轟動一時的“秦嶺違建別墅”事件,教訓不可謂不深刻。正風肅紀持續加力之時,仍然不吸取教訓,大搞違規建設;脫貧攻堅進入響鼓重錘階段,居然將“扶貧路”修到了跑馬場。對於這樣的頂風作案,一查到底是應當有、必須有的態度。《人民日報》曝光五雲山開發亂象之後,鄭州市當晚迴應稱,將按照實事求是、依法依規的原則,對發現的問題不遮掩、查清楚、改到底,有什麼問題就處理好什麼問題。希望鄭州市說到做到,徹查此事,並深入反思“扶貧路”咋就通向了跑馬場,給公眾一個滿意的交待。(張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