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援隴紀實之三】風雨扶貧路 隴原踐初心 ——記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縣委常委、副縣長(掛職)袁志興'

"
"
【武清援隴紀實之三】風雨扶貧路 隴原踐初心 ——記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縣委常委、副縣長(掛職)袁志興

8月的涇川,天藍、地綠、山青、水秀。“時間過得真快,一年多的光陰轉瞬即逝,好多事情還要加油幹!”3年的掛職時光已經度過近半程,掛職幹部袁志興感嘆時間的飛快,幹勁十足的話語中透露著感慨。

"
【武清援隴紀實之三】風雨扶貧路 隴原踐初心 ——記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縣委常委、副縣長(掛職)袁志興

8月的涇川,天藍、地綠、山青、水秀。“時間過得真快,一年多的光陰轉瞬即逝,好多事情還要加油幹!”3年的掛職時光已經度過近半程,掛職幹部袁志興感嘆時間的飛快,幹勁十足的話語中透露著感慨。

【武清援隴紀實之三】風雨扶貧路 隴原踐初心 ——記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縣委常委、副縣長(掛職)袁志興

▲袁志興(中)正在工作

2018年5月,根據組織安排,時任天津市武清區大鹼廠鎮黨務副書記的袁志興踩著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鼓點,轉戰千里,從武清來到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掛職縣委常委、副縣長。他牢記面向黨旗做出的“精準扶貧”的使命與承諾,沉下身子走進山區、走進貧困戶的村落庭院,涇川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的足跡,涇川的一戶一舍記錄了他的熱情。

捧著一顆初心上路

從華北平原到黃土高原,從黨務管理到扶貧攻堅,工作內容跨度之大使人措手不及。走上新的崗位,太多的東西需要學習。中央、市、區領導關於脫貧攻堅和東西部扶貧協作講話精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通過對這些重大決策部署的全面學習,讓袁志興對脫貧攻堅和東西部扶貧協作有了深刻的認識。

"
【武清援隴紀實之三】風雨扶貧路 隴原踐初心 ——記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縣委常委、副縣長(掛職)袁志興

8月的涇川,天藍、地綠、山青、水秀。“時間過得真快,一年多的光陰轉瞬即逝,好多事情還要加油幹!”3年的掛職時光已經度過近半程,掛職幹部袁志興感嘆時間的飛快,幹勁十足的話語中透露著感慨。

【武清援隴紀實之三】風雨扶貧路 隴原踐初心 ——記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縣委常委、副縣長(掛職)袁志興

▲袁志興(中)正在工作

2018年5月,根據組織安排,時任天津市武清區大鹼廠鎮黨務副書記的袁志興踩著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鼓點,轉戰千里,從武清來到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掛職縣委常委、副縣長。他牢記面向黨旗做出的“精準扶貧”的使命與承諾,沉下身子走進山區、走進貧困戶的村落庭院,涇川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的足跡,涇川的一戶一舍記錄了他的熱情。

捧著一顆初心上路

從華北平原到黃土高原,從黨務管理到扶貧攻堅,工作內容跨度之大使人措手不及。走上新的崗位,太多的東西需要學習。中央、市、區領導關於脫貧攻堅和東西部扶貧協作講話精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通過對這些重大決策部署的全面學習,讓袁志興對脫貧攻堅和東西部扶貧協作有了深刻的認識。

【武清援隴紀實之三】風雨扶貧路 隴原踐初心 ——記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縣委常委、副縣長(掛職)袁志興

參加工作多年來,袁志興養成了把調研掌握現場第一手資料作為提高工作能力的法寶。第一次入戶走訪時,他看到貧困戶坑坑窪窪的泥坯房、歪歪斜斜的房樑柱、破破爛爛的棉被、簡陋的擺設、昏暗的燈光,彷彿穿越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農村。有的貧困戶疊穿著衣衫,長短不一,凌亂褶皺;有的家徒四壁,吃上一頓餃子就是最大的幸福……看著這些貧困戶,袁志興再一次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同時也告訴自己,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給予他們幫助。

言語不通、飲食不習慣、生活不便,這是多數扶貧幹部工作中最先到遇到的困擾。面對新環境、新崗位、新任務,袁志興沒有等、靠、要,沒有推、拖、繞,而是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積極投入到扶貧工作主戰場。袁志興認為,在異地工作,飲食、生活都可以慢慢適應,攻克語言障礙是首要的難關。他採取就地學、村幹譯、幫扶幹部帶、駐村隊員幫等形式解決交流困難,很快投入扶貧工作中。一年多來,他吃住在縣,奔波在村,走街串巷,訪貧問苦,從一個不懂農業的“門外漢”,成長為熟悉掌握扶貧政策,對全縣貧困情況如數家珍,能夠跟隨專家學者破解發展難題的行家裡手。他把涇川當成第二故鄉,把涇川百姓當成親人,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紮紮實實開展各項工作,為涇川縣脫貧攻堅強筋壯骨,讓貧困群眾堆起了笑臉。

揣著一顆匠心攻堅

“2013年,涇川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村91個,貧困人口6.41萬人,貧困發生率20.09%。經過5年的努力,79個貧困村脫貧退出,累計減貧1.59萬戶、6.27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15%。今年3月,順涇川利通過貧困縣退出省級第三方評估檢查,實現整縣脫貧摘帽。”談到涇川脫貧攻堅工作,袁志興脫口而出。

通過工作之初的實地調研,袁志興敏銳地認識到:貧困群眾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最重要的還是因地制宜發展產業,這才是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長久之計。“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袁志興將發展產業作為扶貧工作的重點,著眼於提升貧困村和貧困戶的自身造血能力,帶領群眾“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
【武清援隴紀實之三】風雨扶貧路 隴原踐初心 ——記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縣委常委、副縣長(掛職)袁志興

8月的涇川,天藍、地綠、山青、水秀。“時間過得真快,一年多的光陰轉瞬即逝,好多事情還要加油幹!”3年的掛職時光已經度過近半程,掛職幹部袁志興感嘆時間的飛快,幹勁十足的話語中透露著感慨。

【武清援隴紀實之三】風雨扶貧路 隴原踐初心 ——記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縣委常委、副縣長(掛職)袁志興

▲袁志興(中)正在工作

2018年5月,根據組織安排,時任天津市武清區大鹼廠鎮黨務副書記的袁志興踩著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鼓點,轉戰千里,從武清來到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掛職縣委常委、副縣長。他牢記面向黨旗做出的“精準扶貧”的使命與承諾,沉下身子走進山區、走進貧困戶的村落庭院,涇川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的足跡,涇川的一戶一舍記錄了他的熱情。

捧著一顆初心上路

從華北平原到黃土高原,從黨務管理到扶貧攻堅,工作內容跨度之大使人措手不及。走上新的崗位,太多的東西需要學習。中央、市、區領導關於脫貧攻堅和東西部扶貧協作講話精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通過對這些重大決策部署的全面學習,讓袁志興對脫貧攻堅和東西部扶貧協作有了深刻的認識。

【武清援隴紀實之三】風雨扶貧路 隴原踐初心 ——記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縣委常委、副縣長(掛職)袁志興

參加工作多年來,袁志興養成了把調研掌握現場第一手資料作為提高工作能力的法寶。第一次入戶走訪時,他看到貧困戶坑坑窪窪的泥坯房、歪歪斜斜的房樑柱、破破爛爛的棉被、簡陋的擺設、昏暗的燈光,彷彿穿越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農村。有的貧困戶疊穿著衣衫,長短不一,凌亂褶皺;有的家徒四壁,吃上一頓餃子就是最大的幸福……看著這些貧困戶,袁志興再一次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同時也告訴自己,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給予他們幫助。

言語不通、飲食不習慣、生活不便,這是多數扶貧幹部工作中最先到遇到的困擾。面對新環境、新崗位、新任務,袁志興沒有等、靠、要,沒有推、拖、繞,而是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積極投入到扶貧工作主戰場。袁志興認為,在異地工作,飲食、生活都可以慢慢適應,攻克語言障礙是首要的難關。他採取就地學、村幹譯、幫扶幹部帶、駐村隊員幫等形式解決交流困難,很快投入扶貧工作中。一年多來,他吃住在縣,奔波在村,走街串巷,訪貧問苦,從一個不懂農業的“門外漢”,成長為熟悉掌握扶貧政策,對全縣貧困情況如數家珍,能夠跟隨專家學者破解發展難題的行家裡手。他把涇川當成第二故鄉,把涇川百姓當成親人,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紮紮實實開展各項工作,為涇川縣脫貧攻堅強筋壯骨,讓貧困群眾堆起了笑臉。

揣著一顆匠心攻堅

“2013年,涇川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村91個,貧困人口6.41萬人,貧困發生率20.09%。經過5年的努力,79個貧困村脫貧退出,累計減貧1.59萬戶、6.27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15%。今年3月,順涇川利通過貧困縣退出省級第三方評估檢查,實現整縣脫貧摘帽。”談到涇川脫貧攻堅工作,袁志興脫口而出。

通過工作之初的實地調研,袁志興敏銳地認識到:貧困群眾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最重要的還是因地制宜發展產業,這才是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長久之計。“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袁志興將發展產業作為扶貧工作的重點,著眼於提升貧困村和貧困戶的自身造血能力,帶領群眾“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武清援隴紀實之三】風雨扶貧路 隴原踐初心 ——記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縣委常委、副縣長(掛職)袁志興

袁志興帶領縣有關部門、鄉鎮有關人員立足涇川產業佈局,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緊緊圍繞全縣“牛果菜”三大主導產業發展佈局,精準發力,認真編制脫貧規劃和年度計劃,為精準扶貧找準了突破口。兩年來,武清共計援助涇川縣扶貧資金5142.552萬元,實施幫扶項目54個,搭建日光溫室108座、鋼架大棚311座,扶持貧困戶種植瓜菜及地膜洋芋7461畝,建成柿餅加工車間及240噸冷藏庫1處、黃花菜加工車間2處,註冊成立帶貧企業1家,對37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補貼扶持,涇川縣產業發展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目前,通過產業扶貧項目帶動貧困人口3192人,戶均增收3500元以上。除此之外,袁志興號召將有限的扶貧資金投入與無限的社會扶貧力量相結合,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工作,通過社會力量建設村莊幸福大院、實現小學改造提升、修建蓄水池、為中小學困難學生髮放困難資助等。如今的涇川,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致富產業逐漸發展,百姓生活質量日益提高,群眾臉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懷著一顆熱心扶貧

脫貧攻堅的時代使命,需要扶貧幹部的特殊擔當。袁志興要求扶貧幹部努力做到“案無積卷,事不過夜”。他是這麼說的,他自己也是這麼做的。有時扶貧任務由於特殊原因耽誤,他晚上就會加班到深夜。採訪過程中,涇川縣城關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高凱華前來和袁志興交流工作,兩人操著一口陌生的口音嫻熟對話,袁志興的話語中已經沒有了普通話的影子,很難分辨出具體的內容。“袁縣長經常到我們村入戶調研,幫我們捋清了村莊發展思路,解決了產業發展難題,而且他還十分關心幹部的個人情況,跟我們談工作、聊生活,十分平易近人。”高凱華跟記者分享與袁志興共事的感觸,評價中肯真摯。

"
【武清援隴紀實之三】風雨扶貧路 隴原踐初心 ——記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縣委常委、副縣長(掛職)袁志興

8月的涇川,天藍、地綠、山青、水秀。“時間過得真快,一年多的光陰轉瞬即逝,好多事情還要加油幹!”3年的掛職時光已經度過近半程,掛職幹部袁志興感嘆時間的飛快,幹勁十足的話語中透露著感慨。

【武清援隴紀實之三】風雨扶貧路 隴原踐初心 ——記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縣委常委、副縣長(掛職)袁志興

▲袁志興(中)正在工作

2018年5月,根據組織安排,時任天津市武清區大鹼廠鎮黨務副書記的袁志興踩著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鼓點,轉戰千里,從武清來到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掛職縣委常委、副縣長。他牢記面向黨旗做出的“精準扶貧”的使命與承諾,沉下身子走進山區、走進貧困戶的村落庭院,涇川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的足跡,涇川的一戶一舍記錄了他的熱情。

捧著一顆初心上路

從華北平原到黃土高原,從黨務管理到扶貧攻堅,工作內容跨度之大使人措手不及。走上新的崗位,太多的東西需要學習。中央、市、區領導關於脫貧攻堅和東西部扶貧協作講話精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通過對這些重大決策部署的全面學習,讓袁志興對脫貧攻堅和東西部扶貧協作有了深刻的認識。

【武清援隴紀實之三】風雨扶貧路 隴原踐初心 ——記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縣委常委、副縣長(掛職)袁志興

參加工作多年來,袁志興養成了把調研掌握現場第一手資料作為提高工作能力的法寶。第一次入戶走訪時,他看到貧困戶坑坑窪窪的泥坯房、歪歪斜斜的房樑柱、破破爛爛的棉被、簡陋的擺設、昏暗的燈光,彷彿穿越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農村。有的貧困戶疊穿著衣衫,長短不一,凌亂褶皺;有的家徒四壁,吃上一頓餃子就是最大的幸福……看著這些貧困戶,袁志興再一次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同時也告訴自己,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給予他們幫助。

言語不通、飲食不習慣、生活不便,這是多數扶貧幹部工作中最先到遇到的困擾。面對新環境、新崗位、新任務,袁志興沒有等、靠、要,沒有推、拖、繞,而是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積極投入到扶貧工作主戰場。袁志興認為,在異地工作,飲食、生活都可以慢慢適應,攻克語言障礙是首要的難關。他採取就地學、村幹譯、幫扶幹部帶、駐村隊員幫等形式解決交流困難,很快投入扶貧工作中。一年多來,他吃住在縣,奔波在村,走街串巷,訪貧問苦,從一個不懂農業的“門外漢”,成長為熟悉掌握扶貧政策,對全縣貧困情況如數家珍,能夠跟隨專家學者破解發展難題的行家裡手。他把涇川當成第二故鄉,把涇川百姓當成親人,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紮紮實實開展各項工作,為涇川縣脫貧攻堅強筋壯骨,讓貧困群眾堆起了笑臉。

揣著一顆匠心攻堅

“2013年,涇川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村91個,貧困人口6.41萬人,貧困發生率20.09%。經過5年的努力,79個貧困村脫貧退出,累計減貧1.59萬戶、6.27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15%。今年3月,順涇川利通過貧困縣退出省級第三方評估檢查,實現整縣脫貧摘帽。”談到涇川脫貧攻堅工作,袁志興脫口而出。

通過工作之初的實地調研,袁志興敏銳地認識到:貧困群眾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最重要的還是因地制宜發展產業,這才是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長久之計。“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袁志興將發展產業作為扶貧工作的重點,著眼於提升貧困村和貧困戶的自身造血能力,帶領群眾“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武清援隴紀實之三】風雨扶貧路 隴原踐初心 ——記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縣委常委、副縣長(掛職)袁志興

袁志興帶領縣有關部門、鄉鎮有關人員立足涇川產業佈局,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緊緊圍繞全縣“牛果菜”三大主導產業發展佈局,精準發力,認真編制脫貧規劃和年度計劃,為精準扶貧找準了突破口。兩年來,武清共計援助涇川縣扶貧資金5142.552萬元,實施幫扶項目54個,搭建日光溫室108座、鋼架大棚311座,扶持貧困戶種植瓜菜及地膜洋芋7461畝,建成柿餅加工車間及240噸冷藏庫1處、黃花菜加工車間2處,註冊成立帶貧企業1家,對37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補貼扶持,涇川縣產業發展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目前,通過產業扶貧項目帶動貧困人口3192人,戶均增收3500元以上。除此之外,袁志興號召將有限的扶貧資金投入與無限的社會扶貧力量相結合,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工作,通過社會力量建設村莊幸福大院、實現小學改造提升、修建蓄水池、為中小學困難學生髮放困難資助等。如今的涇川,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致富產業逐漸發展,百姓生活質量日益提高,群眾臉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懷著一顆熱心扶貧

脫貧攻堅的時代使命,需要扶貧幹部的特殊擔當。袁志興要求扶貧幹部努力做到“案無積卷,事不過夜”。他是這麼說的,他自己也是這麼做的。有時扶貧任務由於特殊原因耽誤,他晚上就會加班到深夜。採訪過程中,涇川縣城關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高凱華前來和袁志興交流工作,兩人操著一口陌生的口音嫻熟對話,袁志興的話語中已經沒有了普通話的影子,很難分辨出具體的內容。“袁縣長經常到我們村入戶調研,幫我們捋清了村莊發展思路,解決了產業發展難題,而且他還十分關心幹部的個人情況,跟我們談工作、聊生活,十分平易近人。”高凱華跟記者分享與袁志興共事的感觸,評價中肯真摯。

【武清援隴紀實之三】風雨扶貧路 隴原踐初心 ——記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縣委常委、副縣長(掛職)袁志興

袁志興深愛親人和家庭,但更深知肩上的責任之重,擔任涇川縣委常委、副縣長之後,太多的忙碌冷淡了家庭,他舍小家為大家,一心撲在工作上。把自己的情和愛、時間和精力更多地分給了他熱愛的扶貧事業,分給了涇川百姓。他與貧困戶漸漸近了,與家人卻漸漸遠了,逐漸成了家裡的“隱形人”,家裡有事不能照應、親朋有需不能幫忙,給他累積了很多遺憾。在袁志興看來,這一段扶貧路,他無怨無悔,但對於家人,卻滿是愧疚。“當初決定到涇川扶貧,對我們一家來說都不容易。家裡老人本就年歲已高,我剛到涇川時恰值孩子小升初,我不僅缺乏了對老人的照顧也缺席了對孩子小學最後階段的陪伴。”袁志興動容地說道,“這一年多來,一家人聚少離多,多虧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我才能放心奔向扶貧路。等任務完成後,我會加倍補償我的親人們。”親情為大愛讓路,真情為脫貧領航,這是一名共產黨員、一名扶貧幹部對初心、對使命的生動詮釋。

“‘精準扶貧’不是一句口號,‘縣委常委、副縣長’不是一頂帽子。”面對餘下一年多的扶貧工作,袁志興說。他表示,今後要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和紮實行動推動東西部扶貧協作取得新成效,繼續鞏固好涇川縣脫貧成效,為全縣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