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的一生,為何活成“紙上談兵”四個字'

"

每期一個歷史人物,今天說趙括。

一場長平之戰,讓白起背上了人屠的惡名,更讓趙括成了紙上談兵的笑話,被後世人們茶餘飯後談論恥笑,這無疑不是一種恥辱。

扒開歷史的重重迷霧,趙括真的那麼不堪嗎?乃至於“紙上談兵”這四個字就能概括他的一生?真實的趙括是怎樣的,怎麼一生就活成了四個字。

"

每期一個歷史人物,今天說趙括。

一場長平之戰,讓白起背上了人屠的惡名,更讓趙括成了紙上談兵的笑話,被後世人們茶餘飯後談論恥笑,這無疑不是一種恥辱。

扒開歷史的重重迷霧,趙括真的那麼不堪嗎?乃至於“紙上談兵”這四個字就能概括他的一生?真實的趙括是怎樣的,怎麼一生就活成了四個字。

趙括的一生,為何活成“紙上談兵”四個字

趙括是名門之後,父親趙奢是著名的將領。

都說虎父無犬子,長平之戰以前,很多人也是這樣認為的,表面上趙括也有當仁不讓的氣勢。趙括熟讀兵法,在兵法的辯論上,連父親趙奢也非其敵手。可以說在沙盤推演的環節,趙括大約是無敵手的。

同一件事,同一個人,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有人認為趙括是不世出的奇才,也有人認為趙括只是虛有其表。而不看好趙括的後者很有意思,竟然是他的至親友人和敵人。

趙括的父親曾評論趙括: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大意是說趙括談論戰爭太過雲淡風輕,覺得太容易,如果任用趙括為趙國將領的話,必將令趙軍陷於萬劫不復之地。

說白了,其父親認為趙括沒有面對戰爭的那份責任感,沒有經歷鐵血洗禮的那份沉重感。對待戰爭像打遊戲一樣,這樣的人領兵當然是禍非福。

歷史記載,長平之戰前夕,當趙括被任命為大將時,其母也曾遊說過趙國國君表示反對:始妾事其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父子異志,願王勿遣。

趙括的母親認為趙括跟其父相隔十萬八千里,不關心體恤將士,只顧自己利益,不能和將士打成一片。將士不同心,仗當然不好打。

除了趙母,趙國的另一個明白人是藺相如,他也勸過趙王: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藺相如認為趙括只知死搬硬套,不知變通。這當然又是領軍作戰的大忌。

"

每期一個歷史人物,今天說趙括。

一場長平之戰,讓白起背上了人屠的惡名,更讓趙括成了紙上談兵的笑話,被後世人們茶餘飯後談論恥笑,這無疑不是一種恥辱。

扒開歷史的重重迷霧,趙括真的那麼不堪嗎?乃至於“紙上談兵”這四個字就能概括他的一生?真實的趙括是怎樣的,怎麼一生就活成了四個字。

趙括的一生,為何活成“紙上談兵”四個字

趙括是名門之後,父親趙奢是著名的將領。

都說虎父無犬子,長平之戰以前,很多人也是這樣認為的,表面上趙括也有當仁不讓的氣勢。趙括熟讀兵法,在兵法的辯論上,連父親趙奢也非其敵手。可以說在沙盤推演的環節,趙括大約是無敵手的。

同一件事,同一個人,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有人認為趙括是不世出的奇才,也有人認為趙括只是虛有其表。而不看好趙括的後者很有意思,竟然是他的至親友人和敵人。

趙括的父親曾評論趙括: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大意是說趙括談論戰爭太過雲淡風輕,覺得太容易,如果任用趙括為趙國將領的話,必將令趙軍陷於萬劫不復之地。

說白了,其父親認為趙括沒有面對戰爭的那份責任感,沒有經歷鐵血洗禮的那份沉重感。對待戰爭像打遊戲一樣,這樣的人領兵當然是禍非福。

歷史記載,長平之戰前夕,當趙括被任命為大將時,其母也曾遊說過趙國國君表示反對:始妾事其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父子異志,願王勿遣。

趙括的母親認為趙括跟其父相隔十萬八千里,不關心體恤將士,只顧自己利益,不能和將士打成一片。將士不同心,仗當然不好打。

除了趙母,趙國的另一個明白人是藺相如,他也勸過趙王: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藺相如認為趙括只知死搬硬套,不知變通。這當然又是領軍作戰的大忌。

趙括的一生,為何活成“紙上談兵”四個字

除了自己的至親友人,最瞭解趙括的就是他的敵人——以國相范雎為首的秦國。他們當然不認可趙括的能力,否則哪會費盡心機利用反間計趕走讓他們頭痛的廉頗,讓趙括上位。

按理說,這麼小兒科的離間計趙孝成王是沒那麼容易上當的,面對秦國間諜散步的謠言,至少該先查清楚謠言來自哪裡。

可趙孝成王並沒有,那麼輕易的就任命了趙括為統軍的大將,是否太兒戲了,太不合理了。剝開歷史的迷霧,很可能趙國有內奸,並且是趙王最信任的人,此人一句話,能抵得過其他人數萬句,而趙王又急於求勝。這是對如此輕易的任用趙括最好的解釋了。

如此情況下,趙括敗了,敗得如此悽慘,成就了白起人屠的惡名,將自己活成了“紙上談兵”四個字。

歷史記載的有些東西總是矛盾的,在被秦軍圍困絕糧的情況下,趙軍並未譁變投降,趙括曾數次組織突圍,乃至戰死沙場後,趙軍才投降,後被白起坑殺。

趙括的突圍和戰死沙場也為其增添了一絲悲壯的味道。也讓其父母友人對他的評論有些站不住腳。

"

每期一個歷史人物,今天說趙括。

一場長平之戰,讓白起背上了人屠的惡名,更讓趙括成了紙上談兵的笑話,被後世人們茶餘飯後談論恥笑,這無疑不是一種恥辱。

扒開歷史的重重迷霧,趙括真的那麼不堪嗎?乃至於“紙上談兵”這四個字就能概括他的一生?真實的趙括是怎樣的,怎麼一生就活成了四個字。

趙括的一生,為何活成“紙上談兵”四個字

趙括是名門之後,父親趙奢是著名的將領。

都說虎父無犬子,長平之戰以前,很多人也是這樣認為的,表面上趙括也有當仁不讓的氣勢。趙括熟讀兵法,在兵法的辯論上,連父親趙奢也非其敵手。可以說在沙盤推演的環節,趙括大約是無敵手的。

同一件事,同一個人,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有人認為趙括是不世出的奇才,也有人認為趙括只是虛有其表。而不看好趙括的後者很有意思,竟然是他的至親友人和敵人。

趙括的父親曾評論趙括: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大意是說趙括談論戰爭太過雲淡風輕,覺得太容易,如果任用趙括為趙國將領的話,必將令趙軍陷於萬劫不復之地。

說白了,其父親認為趙括沒有面對戰爭的那份責任感,沒有經歷鐵血洗禮的那份沉重感。對待戰爭像打遊戲一樣,這樣的人領兵當然是禍非福。

歷史記載,長平之戰前夕,當趙括被任命為大將時,其母也曾遊說過趙國國君表示反對:始妾事其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父子異志,願王勿遣。

趙括的母親認為趙括跟其父相隔十萬八千里,不關心體恤將士,只顧自己利益,不能和將士打成一片。將士不同心,仗當然不好打。

除了趙母,趙國的另一個明白人是藺相如,他也勸過趙王: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藺相如認為趙括只知死搬硬套,不知變通。這當然又是領軍作戰的大忌。

趙括的一生,為何活成“紙上談兵”四個字

除了自己的至親友人,最瞭解趙括的就是他的敵人——以國相范雎為首的秦國。他們當然不認可趙括的能力,否則哪會費盡心機利用反間計趕走讓他們頭痛的廉頗,讓趙括上位。

按理說,這麼小兒科的離間計趙孝成王是沒那麼容易上當的,面對秦國間諜散步的謠言,至少該先查清楚謠言來自哪裡。

可趙孝成王並沒有,那麼輕易的就任命了趙括為統軍的大將,是否太兒戲了,太不合理了。剝開歷史的迷霧,很可能趙國有內奸,並且是趙王最信任的人,此人一句話,能抵得過其他人數萬句,而趙王又急於求勝。這是對如此輕易的任用趙括最好的解釋了。

如此情況下,趙括敗了,敗得如此悽慘,成就了白起人屠的惡名,將自己活成了“紙上談兵”四個字。

歷史記載的有些東西總是矛盾的,在被秦軍圍困絕糧的情況下,趙軍並未譁變投降,趙括曾數次組織突圍,乃至戰死沙場後,趙軍才投降,後被白起坑殺。

趙括的突圍和戰死沙場也為其增添了一絲悲壯的味道。也讓其父母友人對他的評論有些站不住腳。

趙括的一生,為何活成“紙上談兵”四個字

或許,拋開歷史的記載,有沒有可能是這樣一種情況。

秦國變法後國力日漸強盛,人才大多歸附秦國。反觀趙國,國力不進則退,將帥青黃不接,廉頗老矣,趙國無人。趙孝成王認為這樣僵持下去趙國遲早要敗,不如破釜沉舟,起用年輕的更有鬥志的趙括。一來趙國屢敗,太需要一場勝利了,二來趙國太需要後繼的年輕將領了。

是勝是敗,在此一舉,長痛不如短痛。

面對秦國的兵強馬壯,優秀的將領的指揮,趙國不敵而敗。

然而國君是不會錯的,而如此的大敗自然要一個人來背鍋。

趙括就是那個背鍋之人,而這口黑鍋上更是刻有“紙上談兵”四個大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