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

在18世紀,英國、法國同為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的強國,對於資本主義國家來說,掌握制海權,把控國際貿易的關鍵航道至關重要,而能否把握航道則取決於這個國家是否擁有強大的海軍。

法國,作為傳統的歐洲強國,無論從人口還是資源上講,都遠遠超過英國,從地理位置上看,法國雖然不是島國,但依然擁有廣闊的海岸線和優良的港口,如果法國人能妥善的動員自己境內的資源,那麼很難想象,小國寡民的英國能與之抗衡。

"

在18世紀,英國、法國同為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的強國,對於資本主義國家來說,掌握制海權,把控國際貿易的關鍵航道至關重要,而能否把握航道則取決於這個國家是否擁有強大的海軍。

法國,作為傳統的歐洲強國,無論從人口還是資源上講,都遠遠超過英國,從地理位置上看,法國雖然不是島國,但依然擁有廣闊的海岸線和優良的港口,如果法國人能妥善的動員自己境內的資源,那麼很難想象,小國寡民的英國能與之抗衡。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雖然法國擁有如此好的先天條件,但最終,制海權卻屬於英國而非法國,一直以來,法國的海軍,無論從人員素質還是船艦數量,都小於英國,雖然數代法國國王傾盡所有的投資海軍,但法國海軍依然處於下風,就連梟雄拿破崙都無力改變。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情況,全在於法國的財政汲取能力遠低於英國,海軍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他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資,見效卻很慢,因此,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一筆巨大的財政負擔,所以,兩國海軍建設的差距體現的實際上是兩國徵稅能力的差距。

"

在18世紀,英國、法國同為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的強國,對於資本主義國家來說,掌握制海權,把控國際貿易的關鍵航道至關重要,而能否把握航道則取決於這個國家是否擁有強大的海軍。

法國,作為傳統的歐洲強國,無論從人口還是資源上講,都遠遠超過英國,從地理位置上看,法國雖然不是島國,但依然擁有廣闊的海岸線和優良的港口,如果法國人能妥善的動員自己境內的資源,那麼很難想象,小國寡民的英國能與之抗衡。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雖然法國擁有如此好的先天條件,但最終,制海權卻屬於英國而非法國,一直以來,法國的海軍,無論從人員素質還是船艦數量,都小於英國,雖然數代法國國王傾盡所有的投資海軍,但法國海軍依然處於下風,就連梟雄拿破崙都無力改變。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情況,全在於法國的財政汲取能力遠低於英國,海軍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他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資,見效卻很慢,因此,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一筆巨大的財政負擔,所以,兩國海軍建設的差距體現的實際上是兩國徵稅能力的差距。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在這場軍備競賽中,英國的議會制顯現出了巨大的優越性,新興的資產階級可以盡情遊說議員投資海軍,為他們的利益而服務,而議會制帶來的財政透明和合法性也讓英國的中產階級、富人們願意繳納重稅支持海軍建設。

相比之下,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和三個等級的設定則將這個國家分裂為了兩部分,掌握巨大財富的貴族和教會不用交稅,負擔全落在普通的農民和市民上,權貴與富人在稅收上的缺席使得法國的財政能力長期弱於英國,這股歷史欠賬終究導致了海軍的建設不足,這種缺乏長期投資的情況絕非路易十六、拿破崙的短促突擊就可以彌補。

一、紙面實力遠強於英國的法國

法國的硬實力,至少從紙面上看,是遠強於英國的,1700年,法國人口已經達到1920萬,到達1780年,則增加到2560萬,而1700年英國的人口僅為690萬,1780年也不過區區900萬,僅相當於法國1/3左右,在現代技術普及前那個依賴人力的年代,英國無疑處於極大的劣勢,這決定了英國潛在的戰爭能力必然遠遜於法國。

"

在18世紀,英國、法國同為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的強國,對於資本主義國家來說,掌握制海權,把控國際貿易的關鍵航道至關重要,而能否把握航道則取決於這個國家是否擁有強大的海軍。

法國,作為傳統的歐洲強國,無論從人口還是資源上講,都遠遠超過英國,從地理位置上看,法國雖然不是島國,但依然擁有廣闊的海岸線和優良的港口,如果法國人能妥善的動員自己境內的資源,那麼很難想象,小國寡民的英國能與之抗衡。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雖然法國擁有如此好的先天條件,但最終,制海權卻屬於英國而非法國,一直以來,法國的海軍,無論從人員素質還是船艦數量,都小於英國,雖然數代法國國王傾盡所有的投資海軍,但法國海軍依然處於下風,就連梟雄拿破崙都無力改變。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情況,全在於法國的財政汲取能力遠低於英國,海軍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他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資,見效卻很慢,因此,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一筆巨大的財政負擔,所以,兩國海軍建設的差距體現的實際上是兩國徵稅能力的差距。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在這場軍備競賽中,英國的議會制顯現出了巨大的優越性,新興的資產階級可以盡情遊說議員投資海軍,為他們的利益而服務,而議會制帶來的財政透明和合法性也讓英國的中產階級、富人們願意繳納重稅支持海軍建設。

相比之下,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和三個等級的設定則將這個國家分裂為了兩部分,掌握巨大財富的貴族和教會不用交稅,負擔全落在普通的農民和市民上,權貴與富人在稅收上的缺席使得法國的財政能力長期弱於英國,這股歷史欠賬終究導致了海軍的建設不足,這種缺乏長期投資的情況絕非路易十六、拿破崙的短促突擊就可以彌補。

一、紙面實力遠強於英國的法國

法國的硬實力,至少從紙面上看,是遠強於英國的,1700年,法國人口已經達到1920萬,到達1780年,則增加到2560萬,而1700年英國的人口僅為690萬,1780年也不過區區900萬,僅相當於法國1/3左右,在現代技術普及前那個依賴人力的年代,英國無疑處於極大的劣勢,這決定了英國潛在的戰爭能力必然遠遜於法國。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太陽王路易十四

在軍事力量上,法國擁有全歐陸最強大的陸軍,而且在路易十四推行中央集權,削弱貴族權力後,政府對於臣民的控制進一步加強,這使得法國可以建立完善的常備軍制度和徵兵制度,在路易十四時期,法國陸軍的常備軍數量已經達到了30萬之多,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歐洲國家可以擋住太陽王的兵峰。

相對於法國,雖然英國也完成了中央集權的改革,但是由於小國寡民,其支撐10萬人的陸軍就已經捉襟見肘,這意味著英國幾乎不可能在陸地上與法國稱雄。

但幸運的是,海軍的建設與陸軍不同,陸軍依靠的是人數,而海軍依靠的則是技術水平,而技術水平要想提高,更多依賴國家長線的投資。在海軍建設上,金錢遠比人力重要。

二、法國的教會和貴族不用交稅,其徵稅能力遠弱於英國

雖然相對於法國,英國地小人寡,但是英國的議會制卻擁有遠勝於法國的徵稅能力,相比於可以充分汲取社會資源的英國,法國的財政制度顯得落伍而且十分不平等。在英國,富人要交稅,而且越富交的越多,在法國,最富有的教會和貴族則交稅很少甚至不用交稅,全國最有錢的人不需要交稅,這大大制約了法國的財政能力,使得法國無法長期的投資於海軍。

"

在18世紀,英國、法國同為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的強國,對於資本主義國家來說,掌握制海權,把控國際貿易的關鍵航道至關重要,而能否把握航道則取決於這個國家是否擁有強大的海軍。

法國,作為傳統的歐洲強國,無論從人口還是資源上講,都遠遠超過英國,從地理位置上看,法國雖然不是島國,但依然擁有廣闊的海岸線和優良的港口,如果法國人能妥善的動員自己境內的資源,那麼很難想象,小國寡民的英國能與之抗衡。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雖然法國擁有如此好的先天條件,但最終,制海權卻屬於英國而非法國,一直以來,法國的海軍,無論從人員素質還是船艦數量,都小於英國,雖然數代法國國王傾盡所有的投資海軍,但法國海軍依然處於下風,就連梟雄拿破崙都無力改變。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情況,全在於法國的財政汲取能力遠低於英國,海軍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他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資,見效卻很慢,因此,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一筆巨大的財政負擔,所以,兩國海軍建設的差距體現的實際上是兩國徵稅能力的差距。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在這場軍備競賽中,英國的議會制顯現出了巨大的優越性,新興的資產階級可以盡情遊說議員投資海軍,為他們的利益而服務,而議會制帶來的財政透明和合法性也讓英國的中產階級、富人們願意繳納重稅支持海軍建設。

相比之下,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和三個等級的設定則將這個國家分裂為了兩部分,掌握巨大財富的貴族和教會不用交稅,負擔全落在普通的農民和市民上,權貴與富人在稅收上的缺席使得法國的財政能力長期弱於英國,這股歷史欠賬終究導致了海軍的建設不足,這種缺乏長期投資的情況絕非路易十六、拿破崙的短促突擊就可以彌補。

一、紙面實力遠強於英國的法國

法國的硬實力,至少從紙面上看,是遠強於英國的,1700年,法國人口已經達到1920萬,到達1780年,則增加到2560萬,而1700年英國的人口僅為690萬,1780年也不過區區900萬,僅相當於法國1/3左右,在現代技術普及前那個依賴人力的年代,英國無疑處於極大的劣勢,這決定了英國潛在的戰爭能力必然遠遜於法國。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太陽王路易十四

在軍事力量上,法國擁有全歐陸最強大的陸軍,而且在路易十四推行中央集權,削弱貴族權力後,政府對於臣民的控制進一步加強,這使得法國可以建立完善的常備軍制度和徵兵制度,在路易十四時期,法國陸軍的常備軍數量已經達到了30萬之多,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歐洲國家可以擋住太陽王的兵峰。

相對於法國,雖然英國也完成了中央集權的改革,但是由於小國寡民,其支撐10萬人的陸軍就已經捉襟見肘,這意味著英國幾乎不可能在陸地上與法國稱雄。

但幸運的是,海軍的建設與陸軍不同,陸軍依靠的是人數,而海軍依靠的則是技術水平,而技術水平要想提高,更多依賴國家長線的投資。在海軍建設上,金錢遠比人力重要。

二、法國的教會和貴族不用交稅,其徵稅能力遠弱於英國

雖然相對於法國,英國地小人寡,但是英國的議會制卻擁有遠勝於法國的徵稅能力,相比於可以充分汲取社會資源的英國,法國的財政制度顯得落伍而且十分不平等。在英國,富人要交稅,而且越富交的越多,在法國,最富有的教會和貴族則交稅很少甚至不用交稅,全國最有錢的人不需要交稅,這大大制約了法國的財政能力,使得法國無法長期的投資於海軍。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就拿人頭稅來說,,教士通過贖買直接被國王賜予免於交稅,貴族則通過各種關係來巧妙避稅,法國的某位伯爵,收入為4萬利弗爾,按照稅表,須繳納1700-2500利弗爾,但實際納稅只有400利弗爾。貴族繳納的稅額僅為應納稅額的八分之一,其上繳稅賦總量僅為平民的10%。

三、英國可以發行國債來籌措海軍軍費,法國則不行

除了徵稅外,英國還可以通過向臣民出售國債的方式籌措軍費,1692年到1693年,英國首度發行國債來解決瀕臨崩潰的財政形勢。國債,即政府邀請公司以及個人向其借款。作為回報,這些公司以及個人將會得到相應的股份,每年都會得到分紅。

"

在18世紀,英國、法國同為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的強國,對於資本主義國家來說,掌握制海權,把控國際貿易的關鍵航道至關重要,而能否把握航道則取決於這個國家是否擁有強大的海軍。

法國,作為傳統的歐洲強國,無論從人口還是資源上講,都遠遠超過英國,從地理位置上看,法國雖然不是島國,但依然擁有廣闊的海岸線和優良的港口,如果法國人能妥善的動員自己境內的資源,那麼很難想象,小國寡民的英國能與之抗衡。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雖然法國擁有如此好的先天條件,但最終,制海權卻屬於英國而非法國,一直以來,法國的海軍,無論從人員素質還是船艦數量,都小於英國,雖然數代法國國王傾盡所有的投資海軍,但法國海軍依然處於下風,就連梟雄拿破崙都無力改變。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情況,全在於法國的財政汲取能力遠低於英國,海軍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他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資,見效卻很慢,因此,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一筆巨大的財政負擔,所以,兩國海軍建設的差距體現的實際上是兩國徵稅能力的差距。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在這場軍備競賽中,英國的議會制顯現出了巨大的優越性,新興的資產階級可以盡情遊說議員投資海軍,為他們的利益而服務,而議會制帶來的財政透明和合法性也讓英國的中產階級、富人們願意繳納重稅支持海軍建設。

相比之下,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和三個等級的設定則將這個國家分裂為了兩部分,掌握巨大財富的貴族和教會不用交稅,負擔全落在普通的農民和市民上,權貴與富人在稅收上的缺席使得法國的財政能力長期弱於英國,這股歷史欠賬終究導致了海軍的建設不足,這種缺乏長期投資的情況絕非路易十六、拿破崙的短促突擊就可以彌補。

一、紙面實力遠強於英國的法國

法國的硬實力,至少從紙面上看,是遠強於英國的,1700年,法國人口已經達到1920萬,到達1780年,則增加到2560萬,而1700年英國的人口僅為690萬,1780年也不過區區900萬,僅相當於法國1/3左右,在現代技術普及前那個依賴人力的年代,英國無疑處於極大的劣勢,這決定了英國潛在的戰爭能力必然遠遜於法國。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太陽王路易十四

在軍事力量上,法國擁有全歐陸最強大的陸軍,而且在路易十四推行中央集權,削弱貴族權力後,政府對於臣民的控制進一步加強,這使得法國可以建立完善的常備軍制度和徵兵制度,在路易十四時期,法國陸軍的常備軍數量已經達到了30萬之多,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歐洲國家可以擋住太陽王的兵峰。

相對於法國,雖然英國也完成了中央集權的改革,但是由於小國寡民,其支撐10萬人的陸軍就已經捉襟見肘,這意味著英國幾乎不可能在陸地上與法國稱雄。

但幸運的是,海軍的建設與陸軍不同,陸軍依靠的是人數,而海軍依靠的則是技術水平,而技術水平要想提高,更多依賴國家長線的投資。在海軍建設上,金錢遠比人力重要。

二、法國的教會和貴族不用交稅,其徵稅能力遠弱於英國

雖然相對於法國,英國地小人寡,但是英國的議會制卻擁有遠勝於法國的徵稅能力,相比於可以充分汲取社會資源的英國,法國的財政制度顯得落伍而且十分不平等。在英國,富人要交稅,而且越富交的越多,在法國,最富有的教會和貴族則交稅很少甚至不用交稅,全國最有錢的人不需要交稅,這大大制約了法國的財政能力,使得法國無法長期的投資於海軍。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就拿人頭稅來說,,教士通過贖買直接被國王賜予免於交稅,貴族則通過各種關係來巧妙避稅,法國的某位伯爵,收入為4萬利弗爾,按照稅表,須繳納1700-2500利弗爾,但實際納稅只有400利弗爾。貴族繳納的稅額僅為應納稅額的八分之一,其上繳稅賦總量僅為平民的10%。

三、英國可以發行國債來籌措海軍軍費,法國則不行

除了徵稅外,英國還可以通過向臣民出售國債的方式籌措軍費,1692年到1693年,英國首度發行國債來解決瀕臨崩潰的財政形勢。國債,即政府邀請公司以及個人向其借款。作為回報,這些公司以及個人將會得到相應的股份,每年都會得到分紅。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這樣一來,公司和個人能夠獲得一項穩定的收入,而在必要的時刻,政府則有了支付軍餉的能力。隨著戰爭的不斷爆發,英國國債也在不斷攀升。1757年,國債僅有5700萬英鎊;而到了1787年,這一數字則增加到了2億4000萬英鎊.為了支付利息,當年的財政支出達到了9400萬鎊。對於年稅收入剛剛超過1300萬英鎊的英國來說,著實是一筆大費用。

相比之下,法國籌措國債的能力遠弱於英國。

四、問題的根源:議會制優於君主專制,議會制下英國商人對於英國政府的巨大影響使得長期投資於海軍成為可能

之前說到英國和法國財政汲取能力的巨大差異,但我們不禁要問,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為何英國可以徵更多的稅,發更多的國債,而法國則不行。

問題的根源就在於政治制度的不同,英國的議會制下,英國的資產階級可以通過遊說和選舉影響政府的決策,使得政府的決策服務於他們的利益,而資產階級的利益在於貿易,貿易則需要強大的海軍,因此,建設強大的海軍實際上是政府回饋資產階級的方式。

"

在18世紀,英國、法國同為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的強國,對於資本主義國家來說,掌握制海權,把控國際貿易的關鍵航道至關重要,而能否把握航道則取決於這個國家是否擁有強大的海軍。

法國,作為傳統的歐洲強國,無論從人口還是資源上講,都遠遠超過英國,從地理位置上看,法國雖然不是島國,但依然擁有廣闊的海岸線和優良的港口,如果法國人能妥善的動員自己境內的資源,那麼很難想象,小國寡民的英國能與之抗衡。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雖然法國擁有如此好的先天條件,但最終,制海權卻屬於英國而非法國,一直以來,法國的海軍,無論從人員素質還是船艦數量,都小於英國,雖然數代法國國王傾盡所有的投資海軍,但法國海軍依然處於下風,就連梟雄拿破崙都無力改變。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情況,全在於法國的財政汲取能力遠低於英國,海軍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他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資,見效卻很慢,因此,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一筆巨大的財政負擔,所以,兩國海軍建設的差距體現的實際上是兩國徵稅能力的差距。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在這場軍備競賽中,英國的議會制顯現出了巨大的優越性,新興的資產階級可以盡情遊說議員投資海軍,為他們的利益而服務,而議會制帶來的財政透明和合法性也讓英國的中產階級、富人們願意繳納重稅支持海軍建設。

相比之下,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和三個等級的設定則將這個國家分裂為了兩部分,掌握巨大財富的貴族和教會不用交稅,負擔全落在普通的農民和市民上,權貴與富人在稅收上的缺席使得法國的財政能力長期弱於英國,這股歷史欠賬終究導致了海軍的建設不足,這種缺乏長期投資的情況絕非路易十六、拿破崙的短促突擊就可以彌補。

一、紙面實力遠強於英國的法國

法國的硬實力,至少從紙面上看,是遠強於英國的,1700年,法國人口已經達到1920萬,到達1780年,則增加到2560萬,而1700年英國的人口僅為690萬,1780年也不過區區900萬,僅相當於法國1/3左右,在現代技術普及前那個依賴人力的年代,英國無疑處於極大的劣勢,這決定了英國潛在的戰爭能力必然遠遜於法國。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太陽王路易十四

在軍事力量上,法國擁有全歐陸最強大的陸軍,而且在路易十四推行中央集權,削弱貴族權力後,政府對於臣民的控制進一步加強,這使得法國可以建立完善的常備軍制度和徵兵制度,在路易十四時期,法國陸軍的常備軍數量已經達到了30萬之多,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歐洲國家可以擋住太陽王的兵峰。

相對於法國,雖然英國也完成了中央集權的改革,但是由於小國寡民,其支撐10萬人的陸軍就已經捉襟見肘,這意味著英國幾乎不可能在陸地上與法國稱雄。

但幸運的是,海軍的建設與陸軍不同,陸軍依靠的是人數,而海軍依靠的則是技術水平,而技術水平要想提高,更多依賴國家長線的投資。在海軍建設上,金錢遠比人力重要。

二、法國的教會和貴族不用交稅,其徵稅能力遠弱於英國

雖然相對於法國,英國地小人寡,但是英國的議會制卻擁有遠勝於法國的徵稅能力,相比於可以充分汲取社會資源的英國,法國的財政制度顯得落伍而且十分不平等。在英國,富人要交稅,而且越富交的越多,在法國,最富有的教會和貴族則交稅很少甚至不用交稅,全國最有錢的人不需要交稅,這大大制約了法國的財政能力,使得法國無法長期的投資於海軍。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就拿人頭稅來說,,教士通過贖買直接被國王賜予免於交稅,貴族則通過各種關係來巧妙避稅,法國的某位伯爵,收入為4萬利弗爾,按照稅表,須繳納1700-2500利弗爾,但實際納稅只有400利弗爾。貴族繳納的稅額僅為應納稅額的八分之一,其上繳稅賦總量僅為平民的10%。

三、英國可以發行國債來籌措海軍軍費,法國則不行

除了徵稅外,英國還可以通過向臣民出售國債的方式籌措軍費,1692年到1693年,英國首度發行國債來解決瀕臨崩潰的財政形勢。國債,即政府邀請公司以及個人向其借款。作為回報,這些公司以及個人將會得到相應的股份,每年都會得到分紅。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這樣一來,公司和個人能夠獲得一項穩定的收入,而在必要的時刻,政府則有了支付軍餉的能力。隨著戰爭的不斷爆發,英國國債也在不斷攀升。1757年,國債僅有5700萬英鎊;而到了1787年,這一數字則增加到了2億4000萬英鎊.為了支付利息,當年的財政支出達到了9400萬鎊。對於年稅收入剛剛超過1300萬英鎊的英國來說,著實是一筆大費用。

相比之下,法國籌措國債的能力遠弱於英國。

四、問題的根源:議會制優於君主專制,議會制下英國商人對於英國政府的巨大影響使得長期投資於海軍成為可能

之前說到英國和法國財政汲取能力的巨大差異,但我們不禁要問,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為何英國可以徵更多的稅,發更多的國債,而法國則不行。

問題的根源就在於政治制度的不同,英國的議會制下,英國的資產階級可以通過遊說和選舉影響政府的決策,使得政府的決策服務於他們的利益,而資產階級的利益在於貿易,貿易則需要強大的海軍,因此,建設強大的海軍實際上是政府回饋資產階級的方式。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相比之下,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一切的財政大權全部歸於國王,國王可以隨便花錢,而法國的資產階級和貴族都完全無法制約。路易十四很多驕奢淫慾的行為在英國很快就會被議會否決,但在法國他卻可以為所欲為,國王權力的不受限制,使得很多錢都被國王亂花了,沒有用到海軍發展上。而由於缺乏約束國王的手段,法國的資產階級只能看著寶貴的財政資源被國王亂花,海軍建設陷於停滯。

那麼,為何英國可以通過國債來籌集軍費,法國就不行呢?這同樣是政治制度的問題。

"

在18世紀,英國、法國同為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的強國,對於資本主義國家來說,掌握制海權,把控國際貿易的關鍵航道至關重要,而能否把握航道則取決於這個國家是否擁有強大的海軍。

法國,作為傳統的歐洲強國,無論從人口還是資源上講,都遠遠超過英國,從地理位置上看,法國雖然不是島國,但依然擁有廣闊的海岸線和優良的港口,如果法國人能妥善的動員自己境內的資源,那麼很難想象,小國寡民的英國能與之抗衡。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雖然法國擁有如此好的先天條件,但最終,制海權卻屬於英國而非法國,一直以來,法國的海軍,無論從人員素質還是船艦數量,都小於英國,雖然數代法國國王傾盡所有的投資海軍,但法國海軍依然處於下風,就連梟雄拿破崙都無力改變。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情況,全在於法國的財政汲取能力遠低於英國,海軍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他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資,見效卻很慢,因此,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一筆巨大的財政負擔,所以,兩國海軍建設的差距體現的實際上是兩國徵稅能力的差距。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在這場軍備競賽中,英國的議會制顯現出了巨大的優越性,新興的資產階級可以盡情遊說議員投資海軍,為他們的利益而服務,而議會制帶來的財政透明和合法性也讓英國的中產階級、富人們願意繳納重稅支持海軍建設。

相比之下,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和三個等級的設定則將這個國家分裂為了兩部分,掌握巨大財富的貴族和教會不用交稅,負擔全落在普通的農民和市民上,權貴與富人在稅收上的缺席使得法國的財政能力長期弱於英國,這股歷史欠賬終究導致了海軍的建設不足,這種缺乏長期投資的情況絕非路易十六、拿破崙的短促突擊就可以彌補。

一、紙面實力遠強於英國的法國

法國的硬實力,至少從紙面上看,是遠強於英國的,1700年,法國人口已經達到1920萬,到達1780年,則增加到2560萬,而1700年英國的人口僅為690萬,1780年也不過區區900萬,僅相當於法國1/3左右,在現代技術普及前那個依賴人力的年代,英國無疑處於極大的劣勢,這決定了英國潛在的戰爭能力必然遠遜於法國。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太陽王路易十四

在軍事力量上,法國擁有全歐陸最強大的陸軍,而且在路易十四推行中央集權,削弱貴族權力後,政府對於臣民的控制進一步加強,這使得法國可以建立完善的常備軍制度和徵兵制度,在路易十四時期,法國陸軍的常備軍數量已經達到了30萬之多,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歐洲國家可以擋住太陽王的兵峰。

相對於法國,雖然英國也完成了中央集權的改革,但是由於小國寡民,其支撐10萬人的陸軍就已經捉襟見肘,這意味著英國幾乎不可能在陸地上與法國稱雄。

但幸運的是,海軍的建設與陸軍不同,陸軍依靠的是人數,而海軍依靠的則是技術水平,而技術水平要想提高,更多依賴國家長線的投資。在海軍建設上,金錢遠比人力重要。

二、法國的教會和貴族不用交稅,其徵稅能力遠弱於英國

雖然相對於法國,英國地小人寡,但是英國的議會制卻擁有遠勝於法國的徵稅能力,相比於可以充分汲取社會資源的英國,法國的財政制度顯得落伍而且十分不平等。在英國,富人要交稅,而且越富交的越多,在法國,最富有的教會和貴族則交稅很少甚至不用交稅,全國最有錢的人不需要交稅,這大大制約了法國的財政能力,使得法國無法長期的投資於海軍。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就拿人頭稅來說,,教士通過贖買直接被國王賜予免於交稅,貴族則通過各種關係來巧妙避稅,法國的某位伯爵,收入為4萬利弗爾,按照稅表,須繳納1700-2500利弗爾,但實際納稅只有400利弗爾。貴族繳納的稅額僅為應納稅額的八分之一,其上繳稅賦總量僅為平民的10%。

三、英國可以發行國債來籌措海軍軍費,法國則不行

除了徵稅外,英國還可以通過向臣民出售國債的方式籌措軍費,1692年到1693年,英國首度發行國債來解決瀕臨崩潰的財政形勢。國債,即政府邀請公司以及個人向其借款。作為回報,這些公司以及個人將會得到相應的股份,每年都會得到分紅。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這樣一來,公司和個人能夠獲得一項穩定的收入,而在必要的時刻,政府則有了支付軍餉的能力。隨著戰爭的不斷爆發,英國國債也在不斷攀升。1757年,國債僅有5700萬英鎊;而到了1787年,這一數字則增加到了2億4000萬英鎊.為了支付利息,當年的財政支出達到了9400萬鎊。對於年稅收入剛剛超過1300萬英鎊的英國來說,著實是一筆大費用。

相比之下,法國籌措國債的能力遠弱於英國。

四、問題的根源:議會制優於君主專制,議會制下英國商人對於英國政府的巨大影響使得長期投資於海軍成為可能

之前說到英國和法國財政汲取能力的巨大差異,但我們不禁要問,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為何英國可以徵更多的稅,發更多的國債,而法國則不行。

問題的根源就在於政治制度的不同,英國的議會制下,英國的資產階級可以通過遊說和選舉影響政府的決策,使得政府的決策服務於他們的利益,而資產階級的利益在於貿易,貿易則需要強大的海軍,因此,建設強大的海軍實際上是政府回饋資產階級的方式。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相比之下,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一切的財政大權全部歸於國王,國王可以隨便花錢,而法國的資產階級和貴族都完全無法制約。路易十四很多驕奢淫慾的行為在英國很快就會被議會否決,但在法國他卻可以為所欲為,國王權力的不受限制,使得很多錢都被國王亂花了,沒有用到海軍發展上。而由於缺乏約束國王的手段,法國的資產階級只能看著寶貴的財政資源被國王亂花,海軍建設陷於停滯。

那麼,為何英國可以通過國債來籌集軍費,法國就不行呢?這同樣是政治制度的問題。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議會制下,議員都由英國精英選舉(當時英國只有占人口5%的精英可以選舉),因此,他們將錢花在哪裡,具體怎麼花都受到精英們的影響,而選舉制也使得英國的政府不敢隨便賴賬,一旦賴賬,直接意味著現任政府的落選,因此,議會制下,英國的精英和人民是相信政府的,因為他們有能決定政府去留的權力,這種選舉權在公民和政府間建立了互信,這才使得大規模籌集國債的舉措可以實行。

相比之下,法國就糟多了,名義上法國國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如果想賴賬,誰能制止?路易十四時期,就曾向全國舉債,到了路易十六時期都沒有還清。這種無法約束的權力徹底摧毀了各階層對於政府的信任。這使得法國不可能向英國那樣制定長期的海軍發展計劃,更不可能籌集到如此多的債務用於救急。

"

在18世紀,英國、法國同為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的強國,對於資本主義國家來說,掌握制海權,把控國際貿易的關鍵航道至關重要,而能否把握航道則取決於這個國家是否擁有強大的海軍。

法國,作為傳統的歐洲強國,無論從人口還是資源上講,都遠遠超過英國,從地理位置上看,法國雖然不是島國,但依然擁有廣闊的海岸線和優良的港口,如果法國人能妥善的動員自己境內的資源,那麼很難想象,小國寡民的英國能與之抗衡。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雖然法國擁有如此好的先天條件,但最終,制海權卻屬於英國而非法國,一直以來,法國的海軍,無論從人員素質還是船艦數量,都小於英國,雖然數代法國國王傾盡所有的投資海軍,但法國海軍依然處於下風,就連梟雄拿破崙都無力改變。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情況,全在於法國的財政汲取能力遠低於英國,海軍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他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資,見效卻很慢,因此,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一筆巨大的財政負擔,所以,兩國海軍建設的差距體現的實際上是兩國徵稅能力的差距。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在這場軍備競賽中,英國的議會制顯現出了巨大的優越性,新興的資產階級可以盡情遊說議員投資海軍,為他們的利益而服務,而議會制帶來的財政透明和合法性也讓英國的中產階級、富人們願意繳納重稅支持海軍建設。

相比之下,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和三個等級的設定則將這個國家分裂為了兩部分,掌握巨大財富的貴族和教會不用交稅,負擔全落在普通的農民和市民上,權貴與富人在稅收上的缺席使得法國的財政能力長期弱於英國,這股歷史欠賬終究導致了海軍的建設不足,這種缺乏長期投資的情況絕非路易十六、拿破崙的短促突擊就可以彌補。

一、紙面實力遠強於英國的法國

法國的硬實力,至少從紙面上看,是遠強於英國的,1700年,法國人口已經達到1920萬,到達1780年,則增加到2560萬,而1700年英國的人口僅為690萬,1780年也不過區區900萬,僅相當於法國1/3左右,在現代技術普及前那個依賴人力的年代,英國無疑處於極大的劣勢,這決定了英國潛在的戰爭能力必然遠遜於法國。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太陽王路易十四

在軍事力量上,法國擁有全歐陸最強大的陸軍,而且在路易十四推行中央集權,削弱貴族權力後,政府對於臣民的控制進一步加強,這使得法國可以建立完善的常備軍制度和徵兵制度,在路易十四時期,法國陸軍的常備軍數量已經達到了30萬之多,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歐洲國家可以擋住太陽王的兵峰。

相對於法國,雖然英國也完成了中央集權的改革,但是由於小國寡民,其支撐10萬人的陸軍就已經捉襟見肘,這意味著英國幾乎不可能在陸地上與法國稱雄。

但幸運的是,海軍的建設與陸軍不同,陸軍依靠的是人數,而海軍依靠的則是技術水平,而技術水平要想提高,更多依賴國家長線的投資。在海軍建設上,金錢遠比人力重要。

二、法國的教會和貴族不用交稅,其徵稅能力遠弱於英國

雖然相對於法國,英國地小人寡,但是英國的議會制卻擁有遠勝於法國的徵稅能力,相比於可以充分汲取社會資源的英國,法國的財政制度顯得落伍而且十分不平等。在英國,富人要交稅,而且越富交的越多,在法國,最富有的教會和貴族則交稅很少甚至不用交稅,全國最有錢的人不需要交稅,這大大制約了法國的財政能力,使得法國無法長期的投資於海軍。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就拿人頭稅來說,,教士通過贖買直接被國王賜予免於交稅,貴族則通過各種關係來巧妙避稅,法國的某位伯爵,收入為4萬利弗爾,按照稅表,須繳納1700-2500利弗爾,但實際納稅只有400利弗爾。貴族繳納的稅額僅為應納稅額的八分之一,其上繳稅賦總量僅為平民的10%。

三、英國可以發行國債來籌措海軍軍費,法國則不行

除了徵稅外,英國還可以通過向臣民出售國債的方式籌措軍費,1692年到1693年,英國首度發行國債來解決瀕臨崩潰的財政形勢。國債,即政府邀請公司以及個人向其借款。作為回報,這些公司以及個人將會得到相應的股份,每年都會得到分紅。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這樣一來,公司和個人能夠獲得一項穩定的收入,而在必要的時刻,政府則有了支付軍餉的能力。隨著戰爭的不斷爆發,英國國債也在不斷攀升。1757年,國債僅有5700萬英鎊;而到了1787年,這一數字則增加到了2億4000萬英鎊.為了支付利息,當年的財政支出達到了9400萬鎊。對於年稅收入剛剛超過1300萬英鎊的英國來說,著實是一筆大費用。

相比之下,法國籌措國債的能力遠弱於英國。

四、問題的根源:議會制優於君主專制,議會制下英國商人對於英國政府的巨大影響使得長期投資於海軍成為可能

之前說到英國和法國財政汲取能力的巨大差異,但我們不禁要問,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為何英國可以徵更多的稅,發更多的國債,而法國則不行。

問題的根源就在於政治制度的不同,英國的議會制下,英國的資產階級可以通過遊說和選舉影響政府的決策,使得政府的決策服務於他們的利益,而資產階級的利益在於貿易,貿易則需要強大的海軍,因此,建設強大的海軍實際上是政府回饋資產階級的方式。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相比之下,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一切的財政大權全部歸於國王,國王可以隨便花錢,而法國的資產階級和貴族都完全無法制約。路易十四很多驕奢淫慾的行為在英國很快就會被議會否決,但在法國他卻可以為所欲為,國王權力的不受限制,使得很多錢都被國王亂花了,沒有用到海軍發展上。而由於缺乏約束國王的手段,法國的資產階級只能看著寶貴的財政資源被國王亂花,海軍建設陷於停滯。

那麼,為何英國可以通過國債來籌集軍費,法國就不行呢?這同樣是政治制度的問題。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議會制下,議員都由英國精英選舉(當時英國只有占人口5%的精英可以選舉),因此,他們將錢花在哪裡,具體怎麼花都受到精英們的影響,而選舉制也使得英國的政府不敢隨便賴賬,一旦賴賬,直接意味著現任政府的落選,因此,議會制下,英國的精英和人民是相信政府的,因為他們有能決定政府去留的權力,這種選舉權在公民和政府間建立了互信,這才使得大規模籌集國債的舉措可以實行。

相比之下,法國就糟多了,名義上法國國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如果想賴賬,誰能制止?路易十四時期,就曾向全國舉債,到了路易十六時期都沒有還清。這種無法約束的權力徹底摧毀了各階層對於政府的信任。這使得法國不可能向英國那樣制定長期的海軍發展計劃,更不可能籌集到如此多的債務用於救急。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拿破崙也無法擊敗英國海軍

最終,這種財政上的差距反映在了海戰的結果上,雖然在個別國王時期,法國能佔據上風,但最終的勝利一定屬於英國,無論路易十六和拿破崙多麼雄心萬丈,他們都沒能彌補法國在海軍上的歷史欠賬。

事實證明,能迅速反映富人、精英需求的議會制遠優於一人一意孤行的君主專制。而其最大的優勢就在於財政汲取能力,只有人們有能力影響政府時,他們才願意把更多的錢交到政府手裡,沒人會願意把錢就給一個不受控制的賭徒手裡。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本人頭條號/微信訂閱號:沉思的托克維爾

"

在18世紀,英國、法國同為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的強國,對於資本主義國家來說,掌握制海權,把控國際貿易的關鍵航道至關重要,而能否把握航道則取決於這個國家是否擁有強大的海軍。

法國,作為傳統的歐洲強國,無論從人口還是資源上講,都遠遠超過英國,從地理位置上看,法國雖然不是島國,但依然擁有廣闊的海岸線和優良的港口,如果法國人能妥善的動員自己境內的資源,那麼很難想象,小國寡民的英國能與之抗衡。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雖然法國擁有如此好的先天條件,但最終,制海權卻屬於英國而非法國,一直以來,法國的海軍,無論從人員素質還是船艦數量,都小於英國,雖然數代法國國王傾盡所有的投資海軍,但法國海軍依然處於下風,就連梟雄拿破崙都無力改變。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情況,全在於法國的財政汲取能力遠低於英國,海軍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他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資,見效卻很慢,因此,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一筆巨大的財政負擔,所以,兩國海軍建設的差距體現的實際上是兩國徵稅能力的差距。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在這場軍備競賽中,英國的議會制顯現出了巨大的優越性,新興的資產階級可以盡情遊說議員投資海軍,為他們的利益而服務,而議會制帶來的財政透明和合法性也讓英國的中產階級、富人們願意繳納重稅支持海軍建設。

相比之下,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和三個等級的設定則將這個國家分裂為了兩部分,掌握巨大財富的貴族和教會不用交稅,負擔全落在普通的農民和市民上,權貴與富人在稅收上的缺席使得法國的財政能力長期弱於英國,這股歷史欠賬終究導致了海軍的建設不足,這種缺乏長期投資的情況絕非路易十六、拿破崙的短促突擊就可以彌補。

一、紙面實力遠強於英國的法國

法國的硬實力,至少從紙面上看,是遠強於英國的,1700年,法國人口已經達到1920萬,到達1780年,則增加到2560萬,而1700年英國的人口僅為690萬,1780年也不過區區900萬,僅相當於法國1/3左右,在現代技術普及前那個依賴人力的年代,英國無疑處於極大的劣勢,這決定了英國潛在的戰爭能力必然遠遜於法國。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太陽王路易十四

在軍事力量上,法國擁有全歐陸最強大的陸軍,而且在路易十四推行中央集權,削弱貴族權力後,政府對於臣民的控制進一步加強,這使得法國可以建立完善的常備軍制度和徵兵制度,在路易十四時期,法國陸軍的常備軍數量已經達到了30萬之多,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歐洲國家可以擋住太陽王的兵峰。

相對於法國,雖然英國也完成了中央集權的改革,但是由於小國寡民,其支撐10萬人的陸軍就已經捉襟見肘,這意味著英國幾乎不可能在陸地上與法國稱雄。

但幸運的是,海軍的建設與陸軍不同,陸軍依靠的是人數,而海軍依靠的則是技術水平,而技術水平要想提高,更多依賴國家長線的投資。在海軍建設上,金錢遠比人力重要。

二、法國的教會和貴族不用交稅,其徵稅能力遠弱於英國

雖然相對於法國,英國地小人寡,但是英國的議會制卻擁有遠勝於法國的徵稅能力,相比於可以充分汲取社會資源的英國,法國的財政制度顯得落伍而且十分不平等。在英國,富人要交稅,而且越富交的越多,在法國,最富有的教會和貴族則交稅很少甚至不用交稅,全國最有錢的人不需要交稅,這大大制約了法國的財政能力,使得法國無法長期的投資於海軍。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就拿人頭稅來說,,教士通過贖買直接被國王賜予免於交稅,貴族則通過各種關係來巧妙避稅,法國的某位伯爵,收入為4萬利弗爾,按照稅表,須繳納1700-2500利弗爾,但實際納稅只有400利弗爾。貴族繳納的稅額僅為應納稅額的八分之一,其上繳稅賦總量僅為平民的10%。

三、英國可以發行國債來籌措海軍軍費,法國則不行

除了徵稅外,英國還可以通過向臣民出售國債的方式籌措軍費,1692年到1693年,英國首度發行國債來解決瀕臨崩潰的財政形勢。國債,即政府邀請公司以及個人向其借款。作為回報,這些公司以及個人將會得到相應的股份,每年都會得到分紅。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這樣一來,公司和個人能夠獲得一項穩定的收入,而在必要的時刻,政府則有了支付軍餉的能力。隨著戰爭的不斷爆發,英國國債也在不斷攀升。1757年,國債僅有5700萬英鎊;而到了1787年,這一數字則增加到了2億4000萬英鎊.為了支付利息,當年的財政支出達到了9400萬鎊。對於年稅收入剛剛超過1300萬英鎊的英國來說,著實是一筆大費用。

相比之下,法國籌措國債的能力遠弱於英國。

四、問題的根源:議會制優於君主專制,議會制下英國商人對於英國政府的巨大影響使得長期投資於海軍成為可能

之前說到英國和法國財政汲取能力的巨大差異,但我們不禁要問,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為何英國可以徵更多的稅,發更多的國債,而法國則不行。

問題的根源就在於政治制度的不同,英國的議會制下,英國的資產階級可以通過遊說和選舉影響政府的決策,使得政府的決策服務於他們的利益,而資產階級的利益在於貿易,貿易則需要強大的海軍,因此,建設強大的海軍實際上是政府回饋資產階級的方式。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相比之下,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一切的財政大權全部歸於國王,國王可以隨便花錢,而法國的資產階級和貴族都完全無法制約。路易十四很多驕奢淫慾的行為在英國很快就會被議會否決,但在法國他卻可以為所欲為,國王權力的不受限制,使得很多錢都被國王亂花了,沒有用到海軍發展上。而由於缺乏約束國王的手段,法國的資產階級只能看著寶貴的財政資源被國王亂花,海軍建設陷於停滯。

那麼,為何英國可以通過國債來籌集軍費,法國就不行呢?這同樣是政治制度的問題。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議會制下,議員都由英國精英選舉(當時英國只有占人口5%的精英可以選舉),因此,他們將錢花在哪裡,具體怎麼花都受到精英們的影響,而選舉制也使得英國的政府不敢隨便賴賬,一旦賴賬,直接意味著現任政府的落選,因此,議會制下,英國的精英和人民是相信政府的,因為他們有能決定政府去留的權力,這種選舉權在公民和政府間建立了互信,這才使得大規模籌集國債的舉措可以實行。

相比之下,法國就糟多了,名義上法國國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如果想賴賬,誰能制止?路易十四時期,就曾向全國舉債,到了路易十六時期都沒有還清。這種無法約束的權力徹底摧毀了各階層對於政府的信任。這使得法國不可能向英國那樣制定長期的海軍發展計劃,更不可能籌集到如此多的債務用於救急。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拿破崙也無法擊敗英國海軍

最終,這種財政上的差距反映在了海戰的結果上,雖然在個別國王時期,法國能佔據上風,但最終的勝利一定屬於英國,無論路易十六和拿破崙多麼雄心萬丈,他們都沒能彌補法國在海軍上的歷史欠賬。

事實證明,能迅速反映富人、精英需求的議會制遠優於一人一意孤行的君主專制。而其最大的優勢就在於財政汲取能力,只有人們有能力影響政府時,他們才願意把更多的錢交到政府手裡,沒人會願意把錢就給一個不受控制的賭徒手裡。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本人頭條號/微信訂閱號:沉思的托克維爾

海軍建設取決於財政能力:為何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成為了海洋霸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