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水幕電影層層轉包:3852萬元也不是小數目

這兩天,有人實名舉報“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區水幕電影項目層層轉包”一事在網上熱傳。萬全區委有關人員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網傳的水幕電影項目總投資數4000萬不實,區財政投入資金3852萬元,目前正處於審計驗收階段。

3852多萬元固然不等於4000萬,但也不是一筆小數目,尤其是對萬全區這樣一個前貧困縣來說。公眾不關心4000萬與3852萬的小差額,只關心這筆資金究竟花到了什麼地方,落到了誰的手裡。

萬全縣2016年“升格”為萬全區,但直到2019年5月才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水幕電影項目開始施工時仍是貧困縣。據萬全區政府官網,2018年全年區財政投入扶貧資金3307.99萬元。一部獻禮電影比全年扶貧資金還多出500萬,是什麼概念?

萬全區表示,多部門組成的調查組正在調查影片拍攝過程中是否存在層層轉包問題。層層轉包當然要查。舉報者並非不知內情的普通網友,而是這個項目的執行導演,舉報文章也具體到了一層一層的人名、錢數,這些細節都是將來調查需要直接回應的。

不可迴避的是,在層層轉包的表象之下,實質性問題是:這樣一個地方為什麼能砸出這樣一大筆錢來拍電影?決策者是誰?決策依據是否充分?決策程序是否合法合規?

目前當地有關人員給出的解釋是“發展城郊旅遊產業”,但這個模糊的說辭不能使該項目擺脫“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嫌疑。

今年一月份,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通報了兩起“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典型案例。其一是甘肅省榆中縣在入城口處建設兩座高達28米、寬達145米的秦漢仿古城門、一座大型雕塑以及兩個遠離居住區的景觀廣場,投入資金6200萬元;其二是陝西韓城市在西禹高速韓城出入口景觀提升工程建設中,刻意追求“鯉魚躍龍門”的形象效果,建設超大體量的假山跌瀑、人造水系及亮化工程,總投資1.9億元。

3852萬的水幕電影項目,雖然涉及資金總量趕不上上述兩起案例,但一場30分鐘的電影與城門、雕塑等實際景觀相比,浮誇程度似乎有過之而無不及。假如舉報文章屬實,幾千萬的資金落到執行環節只剩135萬,執行導演則因4.5萬元的款項未結憤而舉報,那麼雁過拔毛的“力度”更是驚人。

這件事已經成為全網關注的焦點,要想平息輿論,容不得半點敷衍和推脫。而且舉報人自稱受到了人身威脅,更增加了事情的複雜性。為公平可信起見,不宜由萬全縣自查自糾,而應由上級部門組織調查,並全程向社會公開進展。

一查到底當意味著把3852萬中的每一分錢的去處搞明白,輿論關於其中是否存在腐敗的猜測應予重視。這場水幕電影事件帶來的反思,更應該上升到嚴肅地方財政紀律、問題項目倒追責任人的層面。

當一個地方還有大量貧困群眾的時候,要不要花幾千萬拍一部自嗨的電影,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而這個答案不應該等到紙包不住火的時候再由網友高聲說出來。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