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河北人之二——張家口:大風大浪之後的泰然平和'

"

張家口“一出場就風華正茂”,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第一戰,就發生在這裡。四五千年以前的遠古時期,黃帝、炎帝、蚩尤“邑於涿鹿之阿,合符釜山”,最後炎帝聯合黃帝戰勝蚩尤,逐漸成為以炎、黃部落為核心的華夏族,炎黃子孫也發源於此。

張家口這個名稱始於明代,嘉靖八年(1529年)守備張珍在北城牆開一小門,曰“小北門”,因門小如口,又由張珍開築,所以稱“張家口”。自古以來,張家口是河北西北部的中心城市,是連接河北、山西、內蒙的重要交通樞紐。

建國以前,張家口部分地區屬於大同府、宣化府,在明清晉商繁榮時期,張家口是晉商貿易中轉的重要市場,其繁華,可稱關外的一顆明珠。可以說,晉商是發跡于山西,發達於張家口。那時張家口駱駝成陣、騾馬成群、店鋪林立、商賈如雲(其中絕大多數是晉商),成為中、蒙、俄商人的“南北交易所”。所以,1905年清政府把中國第一條鐵路修在北京與張家口之間(即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不是沒有原因的。

張家口作為西北重錘,歷來是作為軍事要塞而存在,清朝時期,“張家口都統”的最高任務便是抵禦外來侵略,安撫邊疆的穩定。上80年代中國開始全面開放改革後,張家口作為軍事要塞依然不能開放。直到1995年5月,中央才宣佈了張家口的開放。消息傳來,錯過了中國開放改革最好時期的張家口人感慨萬千。如今張家口和老大哥北京聯合舉辦2022年冬奧,總算抬起頭來了。

曾經跨過山川草原,見過大風大浪的張家口人,豁達但不急躁,對待生活一直是從容泰然的,60多年前,丁玲在以涿鹿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中寫道:“什麼樣的日子都能泰然的過下去,幾十年來都是這樣的生活著,他全家人都勞動,都吃不飽,但也餓不死。”當然,這是舊時候對張家口人的現實寫照,在艱苦時期,張家口人雖苦尤樂,優哉遊哉,也算是面對生活的一種樂觀精神。

張家口本來就有殷實的家底,悠久燦爛的文化、草原風霜的吹打、精於貿易的頭腦、抵禦外敵的勇氣,再加上如今冬奧的契機,張家口“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現如今,張家口人已經成為全河北省最為忙碌的人,不管是在家鄉參與建設的張家口人,還是早年外出打拼的張家口人,如今緊緊抱成了一團,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恨不能馬上把張家口變得天翻地覆。現在的張家口人自信、樂觀、積極,驕傲之間更多了一絲霸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