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張愛玲 讀書 服裝 文章 山東 鉅野 抗日戰爭 大學 人間煙火孰知味 2019-09-12
"

父親生於1939年,今年整整80歲。由於前些年車禍導致的後遺症,父親每天只能待在家裡休息,看看電視聽聽廣播,如果沒有人跟他說話,他很快就會昏昏欲睡。儘快父親的年齡已經超過了中國男人的平均壽命,儘管鄰居中一些比他還小的老人已經走在了他前面,但父親這樣的生活狀態還是讓人憂心。看看城裡那些80歲的老人,每天唱歌畫畫練字,邀約老友出來喝茶聊天,人家的日子過得可充實了。可見,一個人晚年生活的質量,跟一個人的文化水平有很大關係。

"

父親生於1939年,今年整整80歲。由於前些年車禍導致的後遺症,父親每天只能待在家裡休息,看看電視聽聽廣播,如果沒有人跟他說話,他很快就會昏昏欲睡。儘快父親的年齡已經超過了中國男人的平均壽命,儘管鄰居中一些比他還小的老人已經走在了他前面,但父親這樣的生活狀態還是讓人憂心。看看城裡那些80歲的老人,每天唱歌畫畫練字,邀約老友出來喝茶聊天,人家的日子過得可充實了。可見,一個人晚年生活的質量,跟一個人的文化水平有很大關係。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健身

沒有文化不要緊,我們可以學,關鍵你得下定決心。有個老太太叫姜淑梅,1937年生於山東省鉅野縣,今年已經82歲了,比我父親還大。1960年,姜淑梅跑盲流時落腳黑龍江省安達市,做了二十多年臨時工。早年讀過幾天書,事實上,姜淑梅出生後就處於抗戰時期,兵荒馬亂的,再加之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姜淑梅能讀幾天書,能夠活下來已是萬幸了。

據姜淑梅的女兒作家張愛玲(艾苓)介紹,二舅辦小學的時候,娘五六歲,姥姥跟二舅說:“讓她到學校玩吧,別掉坑裡就行。”學校就她一個女孩子,她只能自己玩。雖說不會寫,國語課本的前幾課,她現在還能背下來。因為戰亂,上學的路剛剛開始就斷了。姜淑梅很羨慕讀書人,作為她的女兒,張愛玲一直生活在姜淑梅的羨慕裡,上小學,上中學,上大學,工作,嫁人。因為姜淑梅的羨慕,張愛玲說她偷了很多懶。只要張愛玲在看書寫字,姜淑梅就認為她在做正經事,頂頂重要,不聲不響把家務活全包了。因為姜淑梅的羨慕,張愛玲成了懶丫頭,好些年都不知道疼惜她。

"

父親生於1939年,今年整整80歲。由於前些年車禍導致的後遺症,父親每天只能待在家裡休息,看看電視聽聽廣播,如果沒有人跟他說話,他很快就會昏昏欲睡。儘快父親的年齡已經超過了中國男人的平均壽命,儘管鄰居中一些比他還小的老人已經走在了他前面,但父親這樣的生活狀態還是讓人憂心。看看城裡那些80歲的老人,每天唱歌畫畫練字,邀約老友出來喝茶聊天,人家的日子過得可充實了。可見,一個人晚年生活的質量,跟一個人的文化水平有很大關係。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健身

沒有文化不要緊,我們可以學,關鍵你得下定決心。有個老太太叫姜淑梅,1937年生於山東省鉅野縣,今年已經82歲了,比我父親還大。1960年,姜淑梅跑盲流時落腳黑龍江省安達市,做了二十多年臨時工。早年讀過幾天書,事實上,姜淑梅出生後就處於抗戰時期,兵荒馬亂的,再加之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姜淑梅能讀幾天書,能夠活下來已是萬幸了。

據姜淑梅的女兒作家張愛玲(艾苓)介紹,二舅辦小學的時候,娘五六歲,姥姥跟二舅說:“讓她到學校玩吧,別掉坑裡就行。”學校就她一個女孩子,她只能自己玩。雖說不會寫,國語課本的前幾課,她現在還能背下來。因為戰亂,上學的路剛剛開始就斷了。姜淑梅很羨慕讀書人,作為她的女兒,張愛玲一直生活在姜淑梅的羨慕裡,上小學,上中學,上大學,工作,嫁人。因為姜淑梅的羨慕,張愛玲說她偷了很多懶。只要張愛玲在看書寫字,姜淑梅就認為她在做正經事,頂頂重要,不聲不響把家務活全包了。因為姜淑梅的羨慕,張愛玲成了懶丫頭,好些年都不知道疼惜她。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姜淑梅

上小學的時候,姜淑梅做飯張愛玲燒火,她說:“人家都說你作文寫得好,俺聽聽中不?”張愛玲樂意給她念作文,等著誇獎。聽完作文,姜淑梅停下來看張愛玲:“老師誇你寫得好了?”張愛玲點頭說是。誰知姜淑梅認為,張愛玲的作文不咋的,因為看起來沒勁兒。姜淑梅沒有學過什麼文藝理論,但是她卻有一套自己的判斷方法,那就是判斷文章有沒有勁兒。小學生的文章,都是依葫蘆畫瓢,能有什麼勁兒呢?等到張愛玲上中學時,再給姜淑梅讀自己寫的作文,姜淑梅就會說,現在有點帶勁兒呢。其實,張愛玲是一個比較有天賦的作家,1996年曾在魯迅文學院作家班讀書。當時,姜淑梅來看女兒,徵得學校的同意,姜淑梅也坐在教室裡聽了幾堂課。

"

父親生於1939年,今年整整80歲。由於前些年車禍導致的後遺症,父親每天只能待在家裡休息,看看電視聽聽廣播,如果沒有人跟他說話,他很快就會昏昏欲睡。儘快父親的年齡已經超過了中國男人的平均壽命,儘管鄰居中一些比他還小的老人已經走在了他前面,但父親這樣的生活狀態還是讓人憂心。看看城裡那些80歲的老人,每天唱歌畫畫練字,邀約老友出來喝茶聊天,人家的日子過得可充實了。可見,一個人晚年生活的質量,跟一個人的文化水平有很大關係。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健身

沒有文化不要緊,我們可以學,關鍵你得下定決心。有個老太太叫姜淑梅,1937年生於山東省鉅野縣,今年已經82歲了,比我父親還大。1960年,姜淑梅跑盲流時落腳黑龍江省安達市,做了二十多年臨時工。早年讀過幾天書,事實上,姜淑梅出生後就處於抗戰時期,兵荒馬亂的,再加之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姜淑梅能讀幾天書,能夠活下來已是萬幸了。

據姜淑梅的女兒作家張愛玲(艾苓)介紹,二舅辦小學的時候,娘五六歲,姥姥跟二舅說:“讓她到學校玩吧,別掉坑裡就行。”學校就她一個女孩子,她只能自己玩。雖說不會寫,國語課本的前幾課,她現在還能背下來。因為戰亂,上學的路剛剛開始就斷了。姜淑梅很羨慕讀書人,作為她的女兒,張愛玲一直生活在姜淑梅的羨慕裡,上小學,上中學,上大學,工作,嫁人。因為姜淑梅的羨慕,張愛玲說她偷了很多懶。只要張愛玲在看書寫字,姜淑梅就認為她在做正經事,頂頂重要,不聲不響把家務活全包了。因為姜淑梅的羨慕,張愛玲成了懶丫頭,好些年都不知道疼惜她。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姜淑梅

上小學的時候,姜淑梅做飯張愛玲燒火,她說:“人家都說你作文寫得好,俺聽聽中不?”張愛玲樂意給她念作文,等著誇獎。聽完作文,姜淑梅停下來看張愛玲:“老師誇你寫得好了?”張愛玲點頭說是。誰知姜淑梅認為,張愛玲的作文不咋的,因為看起來沒勁兒。姜淑梅沒有學過什麼文藝理論,但是她卻有一套自己的判斷方法,那就是判斷文章有沒有勁兒。小學生的文章,都是依葫蘆畫瓢,能有什麼勁兒呢?等到張愛玲上中學時,再給姜淑梅讀自己寫的作文,姜淑梅就會說,現在有點帶勁兒呢。其實,張愛玲是一個比較有天賦的作家,1996年曾在魯迅文學院作家班讀書。當時,姜淑梅來看女兒,徵得學校的同意,姜淑梅也坐在教室裡聽了幾堂課。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姜淑梅畫作

老太太確實不賴,將大作家講的寫作技巧消化了不少。姜淑梅一下筆就沒廢話,直接講那些有意思的故事,講故事裡的細節。張愛玲問姜淑梅為啥這樣寫,她說:“那年去北京,你那些朋友和同學說的話俺都記住了。他們說,人家都知道的事,你廢話少說,要講就講人家不知道的事。”我們以《一輩子沒吃過一頓飽飯》為例,來看看姜淑梅是怎麼寫作的。文中說,山東鉅野曹海有個五十多歲的男人叫雲山,經常對人說:“俺這輩子沒吃過一頓飽飯”。姜淑梅的太姥娘不信,讓太姥爺叫雲山到家裡來幹活,然後給他做頓飽飯吃。可見,這個雲山就是個打短工的。太姥娘給雲山準備了一壺酒、一壺水、兩個菜、一干糧筐包子,一個包子二兩左右,一共三十個。結果,雲山將兩盤菜吃光了,二兩酒喝完了,水還剩下半壺,乾糧筐裡還有倆包子。過了些天,鄰居跟太姥娘說:“雲山還是沒吃飽,怕你笑話他沒規矩,才沒吃幹筐子。”俺老家有規矩,到別人家做客,要是把乾糧吃光了叫“吃幹筐子了”,讓人笑話。雲山的食量確實驚人,這件事傳開後,再也沒有人請他打短工了,因為管不起飯。

"

父親生於1939年,今年整整80歲。由於前些年車禍導致的後遺症,父親每天只能待在家裡休息,看看電視聽聽廣播,如果沒有人跟他說話,他很快就會昏昏欲睡。儘快父親的年齡已經超過了中國男人的平均壽命,儘管鄰居中一些比他還小的老人已經走在了他前面,但父親這樣的生活狀態還是讓人憂心。看看城裡那些80歲的老人,每天唱歌畫畫練字,邀約老友出來喝茶聊天,人家的日子過得可充實了。可見,一個人晚年生活的質量,跟一個人的文化水平有很大關係。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健身

沒有文化不要緊,我們可以學,關鍵你得下定決心。有個老太太叫姜淑梅,1937年生於山東省鉅野縣,今年已經82歲了,比我父親還大。1960年,姜淑梅跑盲流時落腳黑龍江省安達市,做了二十多年臨時工。早年讀過幾天書,事實上,姜淑梅出生後就處於抗戰時期,兵荒馬亂的,再加之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姜淑梅能讀幾天書,能夠活下來已是萬幸了。

據姜淑梅的女兒作家張愛玲(艾苓)介紹,二舅辦小學的時候,娘五六歲,姥姥跟二舅說:“讓她到學校玩吧,別掉坑裡就行。”學校就她一個女孩子,她只能自己玩。雖說不會寫,國語課本的前幾課,她現在還能背下來。因為戰亂,上學的路剛剛開始就斷了。姜淑梅很羨慕讀書人,作為她的女兒,張愛玲一直生活在姜淑梅的羨慕裡,上小學,上中學,上大學,工作,嫁人。因為姜淑梅的羨慕,張愛玲說她偷了很多懶。只要張愛玲在看書寫字,姜淑梅就認為她在做正經事,頂頂重要,不聲不響把家務活全包了。因為姜淑梅的羨慕,張愛玲成了懶丫頭,好些年都不知道疼惜她。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姜淑梅

上小學的時候,姜淑梅做飯張愛玲燒火,她說:“人家都說你作文寫得好,俺聽聽中不?”張愛玲樂意給她念作文,等著誇獎。聽完作文,姜淑梅停下來看張愛玲:“老師誇你寫得好了?”張愛玲點頭說是。誰知姜淑梅認為,張愛玲的作文不咋的,因為看起來沒勁兒。姜淑梅沒有學過什麼文藝理論,但是她卻有一套自己的判斷方法,那就是判斷文章有沒有勁兒。小學生的文章,都是依葫蘆畫瓢,能有什麼勁兒呢?等到張愛玲上中學時,再給姜淑梅讀自己寫的作文,姜淑梅就會說,現在有點帶勁兒呢。其實,張愛玲是一個比較有天賦的作家,1996年曾在魯迅文學院作家班讀書。當時,姜淑梅來看女兒,徵得學校的同意,姜淑梅也坐在教室裡聽了幾堂課。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姜淑梅畫作

老太太確實不賴,將大作家講的寫作技巧消化了不少。姜淑梅一下筆就沒廢話,直接講那些有意思的故事,講故事裡的細節。張愛玲問姜淑梅為啥這樣寫,她說:“那年去北京,你那些朋友和同學說的話俺都記住了。他們說,人家都知道的事,你廢話少說,要講就講人家不知道的事。”我們以《一輩子沒吃過一頓飽飯》為例,來看看姜淑梅是怎麼寫作的。文中說,山東鉅野曹海有個五十多歲的男人叫雲山,經常對人說:“俺這輩子沒吃過一頓飽飯”。姜淑梅的太姥娘不信,讓太姥爺叫雲山到家裡來幹活,然後給他做頓飽飯吃。可見,這個雲山就是個打短工的。太姥娘給雲山準備了一壺酒、一壺水、兩個菜、一干糧筐包子,一個包子二兩左右,一共三十個。結果,雲山將兩盤菜吃光了,二兩酒喝完了,水還剩下半壺,乾糧筐裡還有倆包子。過了些天,鄰居跟太姥娘說:“雲山還是沒吃飽,怕你笑話他沒規矩,才沒吃幹筐子。”俺老家有規矩,到別人家做客,要是把乾糧吃光了叫“吃幹筐子了”,讓人笑話。雲山的食量確實驚人,這件事傳開後,再也沒有人請他打短工了,因為管不起飯。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貪吃鬼

姜淑梅的文字確實很乾淨,沒有什麼廢話,但是看過這些文字後都印象深刻,正如有人評價說,她的作品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每一篇都精彩傳神,每個字都“釘”在紙上,每個字都“戳”在心裡。跟那些學歷很高的作家相比,姜淑梅的優勢是人生閱歷豐富,幾十年的坎坷人生,根本不需要深入生活,素材完全可隨手拈來。這輩子,姜淑梅種過地、逃過荒、避過兵禍……唯一沒“嘗試”過的,就是讀書。第一次與書有緣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上夜校。姜淑梅上了一個星期的夜校,筆還沒握穩,家裡已經告急——六個節節高的小孩,換下來的衣服要人洗,褲子擦破的屁股處,磨破的膝蓋處要人縫縫補補。她不捨地離開了夜校,好在有婆娘們安慰著:就是認熟幾個字,也沒地方用!上不了夜校,也沒什麼後悔的。

"

父親生於1939年,今年整整80歲。由於前些年車禍導致的後遺症,父親每天只能待在家裡休息,看看電視聽聽廣播,如果沒有人跟他說話,他很快就會昏昏欲睡。儘快父親的年齡已經超過了中國男人的平均壽命,儘管鄰居中一些比他還小的老人已經走在了他前面,但父親這樣的生活狀態還是讓人憂心。看看城裡那些80歲的老人,每天唱歌畫畫練字,邀約老友出來喝茶聊天,人家的日子過得可充實了。可見,一個人晚年生活的質量,跟一個人的文化水平有很大關係。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健身

沒有文化不要緊,我們可以學,關鍵你得下定決心。有個老太太叫姜淑梅,1937年生於山東省鉅野縣,今年已經82歲了,比我父親還大。1960年,姜淑梅跑盲流時落腳黑龍江省安達市,做了二十多年臨時工。早年讀過幾天書,事實上,姜淑梅出生後就處於抗戰時期,兵荒馬亂的,再加之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姜淑梅能讀幾天書,能夠活下來已是萬幸了。

據姜淑梅的女兒作家張愛玲(艾苓)介紹,二舅辦小學的時候,娘五六歲,姥姥跟二舅說:“讓她到學校玩吧,別掉坑裡就行。”學校就她一個女孩子,她只能自己玩。雖說不會寫,國語課本的前幾課,她現在還能背下來。因為戰亂,上學的路剛剛開始就斷了。姜淑梅很羨慕讀書人,作為她的女兒,張愛玲一直生活在姜淑梅的羨慕裡,上小學,上中學,上大學,工作,嫁人。因為姜淑梅的羨慕,張愛玲說她偷了很多懶。只要張愛玲在看書寫字,姜淑梅就認為她在做正經事,頂頂重要,不聲不響把家務活全包了。因為姜淑梅的羨慕,張愛玲成了懶丫頭,好些年都不知道疼惜她。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姜淑梅

上小學的時候,姜淑梅做飯張愛玲燒火,她說:“人家都說你作文寫得好,俺聽聽中不?”張愛玲樂意給她念作文,等著誇獎。聽完作文,姜淑梅停下來看張愛玲:“老師誇你寫得好了?”張愛玲點頭說是。誰知姜淑梅認為,張愛玲的作文不咋的,因為看起來沒勁兒。姜淑梅沒有學過什麼文藝理論,但是她卻有一套自己的判斷方法,那就是判斷文章有沒有勁兒。小學生的文章,都是依葫蘆畫瓢,能有什麼勁兒呢?等到張愛玲上中學時,再給姜淑梅讀自己寫的作文,姜淑梅就會說,現在有點帶勁兒呢。其實,張愛玲是一個比較有天賦的作家,1996年曾在魯迅文學院作家班讀書。當時,姜淑梅來看女兒,徵得學校的同意,姜淑梅也坐在教室裡聽了幾堂課。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姜淑梅畫作

老太太確實不賴,將大作家講的寫作技巧消化了不少。姜淑梅一下筆就沒廢話,直接講那些有意思的故事,講故事裡的細節。張愛玲問姜淑梅為啥這樣寫,她說:“那年去北京,你那些朋友和同學說的話俺都記住了。他們說,人家都知道的事,你廢話少說,要講就講人家不知道的事。”我們以《一輩子沒吃過一頓飽飯》為例,來看看姜淑梅是怎麼寫作的。文中說,山東鉅野曹海有個五十多歲的男人叫雲山,經常對人說:“俺這輩子沒吃過一頓飽飯”。姜淑梅的太姥娘不信,讓太姥爺叫雲山到家裡來幹活,然後給他做頓飽飯吃。可見,這個雲山就是個打短工的。太姥娘給雲山準備了一壺酒、一壺水、兩個菜、一干糧筐包子,一個包子二兩左右,一共三十個。結果,雲山將兩盤菜吃光了,二兩酒喝完了,水還剩下半壺,乾糧筐裡還有倆包子。過了些天,鄰居跟太姥娘說:“雲山還是沒吃飽,怕你笑話他沒規矩,才沒吃幹筐子。”俺老家有規矩,到別人家做客,要是把乾糧吃光了叫“吃幹筐子了”,讓人笑話。雲山的食量確實驚人,這件事傳開後,再也沒有人請他打短工了,因為管不起飯。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貪吃鬼

姜淑梅的文字確實很乾淨,沒有什麼廢話,但是看過這些文字後都印象深刻,正如有人評價說,她的作品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每一篇都精彩傳神,每個字都“釘”在紙上,每個字都“戳”在心裡。跟那些學歷很高的作家相比,姜淑梅的優勢是人生閱歷豐富,幾十年的坎坷人生,根本不需要深入生活,素材完全可隨手拈來。這輩子,姜淑梅種過地、逃過荒、避過兵禍……唯一沒“嘗試”過的,就是讀書。第一次與書有緣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上夜校。姜淑梅上了一個星期的夜校,筆還沒握穩,家裡已經告急——六個節節高的小孩,換下來的衣服要人洗,褲子擦破的屁股處,磨破的膝蓋處要人縫縫補補。她不捨地離開了夜校,好在有婆娘們安慰著:就是認熟幾個字,也沒地方用!上不了夜校,也沒什麼後悔的。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讀書

讀不成書,但姜淑梅喜歡聽“書”。那時候,沒有電視,晚飯過後,左鄰右舍喜歡搬條凳子出來,湊在一起聊聊天,談談故事。姜淑梅喜歡聽書在當地是出了名的。為了保證每天能夠及時聽上書,她和丈夫約法三章:只要晚上這段“黃金時檔”留給她,白天就是再苦再累的家務活都由她包攬。三五年過後,那些會講故事的老人相繼去世了。坐在一起,沒人講了,有人就勸姜淑梅再續“香火”。姜淑梅毫不矜持,深情並茂地講解,常常惹得人開懷大笑。隨著電視、電腦的出現,姜淑梅的故事就沒有人聽了,幸好她還有一個最忠實的聽眾——心愛的丈夫。時間久了,丈夫說,每晚不聽上一兩段就睡不著覺。姜淑梅也說,每天不說上兩句,人就像掉了魂似的,熬不過夜。

"

父親生於1939年,今年整整80歲。由於前些年車禍導致的後遺症,父親每天只能待在家裡休息,看看電視聽聽廣播,如果沒有人跟他說話,他很快就會昏昏欲睡。儘快父親的年齡已經超過了中國男人的平均壽命,儘管鄰居中一些比他還小的老人已經走在了他前面,但父親這樣的生活狀態還是讓人憂心。看看城裡那些80歲的老人,每天唱歌畫畫練字,邀約老友出來喝茶聊天,人家的日子過得可充實了。可見,一個人晚年生活的質量,跟一個人的文化水平有很大關係。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健身

沒有文化不要緊,我們可以學,關鍵你得下定決心。有個老太太叫姜淑梅,1937年生於山東省鉅野縣,今年已經82歲了,比我父親還大。1960年,姜淑梅跑盲流時落腳黑龍江省安達市,做了二十多年臨時工。早年讀過幾天書,事實上,姜淑梅出生後就處於抗戰時期,兵荒馬亂的,再加之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姜淑梅能讀幾天書,能夠活下來已是萬幸了。

據姜淑梅的女兒作家張愛玲(艾苓)介紹,二舅辦小學的時候,娘五六歲,姥姥跟二舅說:“讓她到學校玩吧,別掉坑裡就行。”學校就她一個女孩子,她只能自己玩。雖說不會寫,國語課本的前幾課,她現在還能背下來。因為戰亂,上學的路剛剛開始就斷了。姜淑梅很羨慕讀書人,作為她的女兒,張愛玲一直生活在姜淑梅的羨慕裡,上小學,上中學,上大學,工作,嫁人。因為姜淑梅的羨慕,張愛玲說她偷了很多懶。只要張愛玲在看書寫字,姜淑梅就認為她在做正經事,頂頂重要,不聲不響把家務活全包了。因為姜淑梅的羨慕,張愛玲成了懶丫頭,好些年都不知道疼惜她。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姜淑梅

上小學的時候,姜淑梅做飯張愛玲燒火,她說:“人家都說你作文寫得好,俺聽聽中不?”張愛玲樂意給她念作文,等著誇獎。聽完作文,姜淑梅停下來看張愛玲:“老師誇你寫得好了?”張愛玲點頭說是。誰知姜淑梅認為,張愛玲的作文不咋的,因為看起來沒勁兒。姜淑梅沒有學過什麼文藝理論,但是她卻有一套自己的判斷方法,那就是判斷文章有沒有勁兒。小學生的文章,都是依葫蘆畫瓢,能有什麼勁兒呢?等到張愛玲上中學時,再給姜淑梅讀自己寫的作文,姜淑梅就會說,現在有點帶勁兒呢。其實,張愛玲是一個比較有天賦的作家,1996年曾在魯迅文學院作家班讀書。當時,姜淑梅來看女兒,徵得學校的同意,姜淑梅也坐在教室裡聽了幾堂課。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姜淑梅畫作

老太太確實不賴,將大作家講的寫作技巧消化了不少。姜淑梅一下筆就沒廢話,直接講那些有意思的故事,講故事裡的細節。張愛玲問姜淑梅為啥這樣寫,她說:“那年去北京,你那些朋友和同學說的話俺都記住了。他們說,人家都知道的事,你廢話少說,要講就講人家不知道的事。”我們以《一輩子沒吃過一頓飽飯》為例,來看看姜淑梅是怎麼寫作的。文中說,山東鉅野曹海有個五十多歲的男人叫雲山,經常對人說:“俺這輩子沒吃過一頓飽飯”。姜淑梅的太姥娘不信,讓太姥爺叫雲山到家裡來幹活,然後給他做頓飽飯吃。可見,這個雲山就是個打短工的。太姥娘給雲山準備了一壺酒、一壺水、兩個菜、一干糧筐包子,一個包子二兩左右,一共三十個。結果,雲山將兩盤菜吃光了,二兩酒喝完了,水還剩下半壺,乾糧筐裡還有倆包子。過了些天,鄰居跟太姥娘說:“雲山還是沒吃飽,怕你笑話他沒規矩,才沒吃幹筐子。”俺老家有規矩,到別人家做客,要是把乾糧吃光了叫“吃幹筐子了”,讓人笑話。雲山的食量確實驚人,這件事傳開後,再也沒有人請他打短工了,因為管不起飯。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貪吃鬼

姜淑梅的文字確實很乾淨,沒有什麼廢話,但是看過這些文字後都印象深刻,正如有人評價說,她的作品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每一篇都精彩傳神,每個字都“釘”在紙上,每個字都“戳”在心裡。跟那些學歷很高的作家相比,姜淑梅的優勢是人生閱歷豐富,幾十年的坎坷人生,根本不需要深入生活,素材完全可隨手拈來。這輩子,姜淑梅種過地、逃過荒、避過兵禍……唯一沒“嘗試”過的,就是讀書。第一次與書有緣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上夜校。姜淑梅上了一個星期的夜校,筆還沒握穩,家裡已經告急——六個節節高的小孩,換下來的衣服要人洗,褲子擦破的屁股處,磨破的膝蓋處要人縫縫補補。她不捨地離開了夜校,好在有婆娘們安慰著:就是認熟幾個字,也沒地方用!上不了夜校,也沒什麼後悔的。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讀書

讀不成書,但姜淑梅喜歡聽“書”。那時候,沒有電視,晚飯過後,左鄰右舍喜歡搬條凳子出來,湊在一起聊聊天,談談故事。姜淑梅喜歡聽書在當地是出了名的。為了保證每天能夠及時聽上書,她和丈夫約法三章:只要晚上這段“黃金時檔”留給她,白天就是再苦再累的家務活都由她包攬。三五年過後,那些會講故事的老人相繼去世了。坐在一起,沒人講了,有人就勸姜淑梅再續“香火”。姜淑梅毫不矜持,深情並茂地講解,常常惹得人開懷大笑。隨著電視、電腦的出現,姜淑梅的故事就沒有人聽了,幸好她還有一個最忠實的聽眾——心愛的丈夫。時間久了,丈夫說,每晚不聽上一兩段就睡不著覺。姜淑梅也說,每天不說上兩句,人就像掉了魂似的,熬不過夜。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講故事

應該說,聽書講書的經歷對提高姜淑梅的寫作能力有很大幫助,也即是說,姜淑梅這個作家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經過了漫長時間的積累。丈夫因為車禍去世後,張愛玲擔心母親總是沉浸在悲痛中走不出來,就建議姜淑梅學習寫字,為了讓認字變得不那麼枯燥,張愛玲起初讓母親看戲曲頻道認字,後來姜淑梅又自創了編快板、順口溜認字,為了不放棄身邊每一個學認字的機會,孩子、街上的行人都成了她的老師,牌匾、廣告、說明書都成了她認字的教材。幾個月後,姜淑梅就可以讀幼兒故事了。隨著認字認得多了,張愛玲又開始讓母親看書,《一千零一夜》、“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家的書。

"

父親生於1939年,今年整整80歲。由於前些年車禍導致的後遺症,父親每天只能待在家裡休息,看看電視聽聽廣播,如果沒有人跟他說話,他很快就會昏昏欲睡。儘快父親的年齡已經超過了中國男人的平均壽命,儘管鄰居中一些比他還小的老人已經走在了他前面,但父親這樣的生活狀態還是讓人憂心。看看城裡那些80歲的老人,每天唱歌畫畫練字,邀約老友出來喝茶聊天,人家的日子過得可充實了。可見,一個人晚年生活的質量,跟一個人的文化水平有很大關係。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健身

沒有文化不要緊,我們可以學,關鍵你得下定決心。有個老太太叫姜淑梅,1937年生於山東省鉅野縣,今年已經82歲了,比我父親還大。1960年,姜淑梅跑盲流時落腳黑龍江省安達市,做了二十多年臨時工。早年讀過幾天書,事實上,姜淑梅出生後就處於抗戰時期,兵荒馬亂的,再加之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姜淑梅能讀幾天書,能夠活下來已是萬幸了。

據姜淑梅的女兒作家張愛玲(艾苓)介紹,二舅辦小學的時候,娘五六歲,姥姥跟二舅說:“讓她到學校玩吧,別掉坑裡就行。”學校就她一個女孩子,她只能自己玩。雖說不會寫,國語課本的前幾課,她現在還能背下來。因為戰亂,上學的路剛剛開始就斷了。姜淑梅很羨慕讀書人,作為她的女兒,張愛玲一直生活在姜淑梅的羨慕裡,上小學,上中學,上大學,工作,嫁人。因為姜淑梅的羨慕,張愛玲說她偷了很多懶。只要張愛玲在看書寫字,姜淑梅就認為她在做正經事,頂頂重要,不聲不響把家務活全包了。因為姜淑梅的羨慕,張愛玲成了懶丫頭,好些年都不知道疼惜她。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姜淑梅

上小學的時候,姜淑梅做飯張愛玲燒火,她說:“人家都說你作文寫得好,俺聽聽中不?”張愛玲樂意給她念作文,等著誇獎。聽完作文,姜淑梅停下來看張愛玲:“老師誇你寫得好了?”張愛玲點頭說是。誰知姜淑梅認為,張愛玲的作文不咋的,因為看起來沒勁兒。姜淑梅沒有學過什麼文藝理論,但是她卻有一套自己的判斷方法,那就是判斷文章有沒有勁兒。小學生的文章,都是依葫蘆畫瓢,能有什麼勁兒呢?等到張愛玲上中學時,再給姜淑梅讀自己寫的作文,姜淑梅就會說,現在有點帶勁兒呢。其實,張愛玲是一個比較有天賦的作家,1996年曾在魯迅文學院作家班讀書。當時,姜淑梅來看女兒,徵得學校的同意,姜淑梅也坐在教室裡聽了幾堂課。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姜淑梅畫作

老太太確實不賴,將大作家講的寫作技巧消化了不少。姜淑梅一下筆就沒廢話,直接講那些有意思的故事,講故事裡的細節。張愛玲問姜淑梅為啥這樣寫,她說:“那年去北京,你那些朋友和同學說的話俺都記住了。他們說,人家都知道的事,你廢話少說,要講就講人家不知道的事。”我們以《一輩子沒吃過一頓飽飯》為例,來看看姜淑梅是怎麼寫作的。文中說,山東鉅野曹海有個五十多歲的男人叫雲山,經常對人說:“俺這輩子沒吃過一頓飽飯”。姜淑梅的太姥娘不信,讓太姥爺叫雲山到家裡來幹活,然後給他做頓飽飯吃。可見,這個雲山就是個打短工的。太姥娘給雲山準備了一壺酒、一壺水、兩個菜、一干糧筐包子,一個包子二兩左右,一共三十個。結果,雲山將兩盤菜吃光了,二兩酒喝完了,水還剩下半壺,乾糧筐裡還有倆包子。過了些天,鄰居跟太姥娘說:“雲山還是沒吃飽,怕你笑話他沒規矩,才沒吃幹筐子。”俺老家有規矩,到別人家做客,要是把乾糧吃光了叫“吃幹筐子了”,讓人笑話。雲山的食量確實驚人,這件事傳開後,再也沒有人請他打短工了,因為管不起飯。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貪吃鬼

姜淑梅的文字確實很乾淨,沒有什麼廢話,但是看過這些文字後都印象深刻,正如有人評價說,她的作品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每一篇都精彩傳神,每個字都“釘”在紙上,每個字都“戳”在心裡。跟那些學歷很高的作家相比,姜淑梅的優勢是人生閱歷豐富,幾十年的坎坷人生,根本不需要深入生活,素材完全可隨手拈來。這輩子,姜淑梅種過地、逃過荒、避過兵禍……唯一沒“嘗試”過的,就是讀書。第一次與書有緣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上夜校。姜淑梅上了一個星期的夜校,筆還沒握穩,家裡已經告急——六個節節高的小孩,換下來的衣服要人洗,褲子擦破的屁股處,磨破的膝蓋處要人縫縫補補。她不捨地離開了夜校,好在有婆娘們安慰著:就是認熟幾個字,也沒地方用!上不了夜校,也沒什麼後悔的。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讀書

讀不成書,但姜淑梅喜歡聽“書”。那時候,沒有電視,晚飯過後,左鄰右舍喜歡搬條凳子出來,湊在一起聊聊天,談談故事。姜淑梅喜歡聽書在當地是出了名的。為了保證每天能夠及時聽上書,她和丈夫約法三章:只要晚上這段“黃金時檔”留給她,白天就是再苦再累的家務活都由她包攬。三五年過後,那些會講故事的老人相繼去世了。坐在一起,沒人講了,有人就勸姜淑梅再續“香火”。姜淑梅毫不矜持,深情並茂地講解,常常惹得人開懷大笑。隨著電視、電腦的出現,姜淑梅的故事就沒有人聽了,幸好她還有一個最忠實的聽眾——心愛的丈夫。時間久了,丈夫說,每晚不聽上一兩段就睡不著覺。姜淑梅也說,每天不說上兩句,人就像掉了魂似的,熬不過夜。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講故事

應該說,聽書講書的經歷對提高姜淑梅的寫作能力有很大幫助,也即是說,姜淑梅這個作家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經過了漫長時間的積累。丈夫因為車禍去世後,張愛玲擔心母親總是沉浸在悲痛中走不出來,就建議姜淑梅學習寫字,為了讓認字變得不那麼枯燥,張愛玲起初讓母親看戲曲頻道認字,後來姜淑梅又自創了編快板、順口溜認字,為了不放棄身邊每一個學認字的機會,孩子、街上的行人都成了她的老師,牌匾、廣告、說明書都成了她認字的教材。幾個月後,姜淑梅就可以讀幼兒故事了。隨著認字認得多了,張愛玲又開始讓母親看書,《一千零一夜》、“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家的書。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寫字

2010年,張愛玲將母親接到綏化與自己同住,在家的時候,姜淑梅總給她講故事,並囑咐她有時間把故事寫下來。2012年的夏天,一支鉛筆、一塊橡皮和一疊用過的打印紙成為姜淑梅的第一批文具。在女兒的勸說下,姜淑梅正式開始學習寫字,並稱女兒張愛玲為張老師。一個70多歲的老人,無法很好地掌控拿筆的力度,每一筆下去都哆哆嗦嗦,像鋸齒一樣。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了近半個月的練習,姜淑梅終於可以達到張老師的“基本要求”了。會寫字了,自然就可以將自己的人生閱歷寫下來。2013年4月起,姜淑梅部分文字刊於《讀庫》。處女作《亂時候,窮時候》得到中央電視臺《讀書》、鳳凰衛視《名人面對面》、樑文道《開卷八分鐘》等欄目專題推薦,入選豆瓣讀書“2013年度最受關注圖書”:《苦菜花,甘蔗芽》入圍“2014年度中國好書”;《長脖子女人》獲華文好書“2015年度評委會特別獎”。

"

父親生於1939年,今年整整80歲。由於前些年車禍導致的後遺症,父親每天只能待在家裡休息,看看電視聽聽廣播,如果沒有人跟他說話,他很快就會昏昏欲睡。儘快父親的年齡已經超過了中國男人的平均壽命,儘管鄰居中一些比他還小的老人已經走在了他前面,但父親這樣的生活狀態還是讓人憂心。看看城裡那些80歲的老人,每天唱歌畫畫練字,邀約老友出來喝茶聊天,人家的日子過得可充實了。可見,一個人晚年生活的質量,跟一個人的文化水平有很大關係。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健身

沒有文化不要緊,我們可以學,關鍵你得下定決心。有個老太太叫姜淑梅,1937年生於山東省鉅野縣,今年已經82歲了,比我父親還大。1960年,姜淑梅跑盲流時落腳黑龍江省安達市,做了二十多年臨時工。早年讀過幾天書,事實上,姜淑梅出生後就處於抗戰時期,兵荒馬亂的,再加之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姜淑梅能讀幾天書,能夠活下來已是萬幸了。

據姜淑梅的女兒作家張愛玲(艾苓)介紹,二舅辦小學的時候,娘五六歲,姥姥跟二舅說:“讓她到學校玩吧,別掉坑裡就行。”學校就她一個女孩子,她只能自己玩。雖說不會寫,國語課本的前幾課,她現在還能背下來。因為戰亂,上學的路剛剛開始就斷了。姜淑梅很羨慕讀書人,作為她的女兒,張愛玲一直生活在姜淑梅的羨慕裡,上小學,上中學,上大學,工作,嫁人。因為姜淑梅的羨慕,張愛玲說她偷了很多懶。只要張愛玲在看書寫字,姜淑梅就認為她在做正經事,頂頂重要,不聲不響把家務活全包了。因為姜淑梅的羨慕,張愛玲成了懶丫頭,好些年都不知道疼惜她。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姜淑梅

上小學的時候,姜淑梅做飯張愛玲燒火,她說:“人家都說你作文寫得好,俺聽聽中不?”張愛玲樂意給她念作文,等著誇獎。聽完作文,姜淑梅停下來看張愛玲:“老師誇你寫得好了?”張愛玲點頭說是。誰知姜淑梅認為,張愛玲的作文不咋的,因為看起來沒勁兒。姜淑梅沒有學過什麼文藝理論,但是她卻有一套自己的判斷方法,那就是判斷文章有沒有勁兒。小學生的文章,都是依葫蘆畫瓢,能有什麼勁兒呢?等到張愛玲上中學時,再給姜淑梅讀自己寫的作文,姜淑梅就會說,現在有點帶勁兒呢。其實,張愛玲是一個比較有天賦的作家,1996年曾在魯迅文學院作家班讀書。當時,姜淑梅來看女兒,徵得學校的同意,姜淑梅也坐在教室裡聽了幾堂課。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姜淑梅畫作

老太太確實不賴,將大作家講的寫作技巧消化了不少。姜淑梅一下筆就沒廢話,直接講那些有意思的故事,講故事裡的細節。張愛玲問姜淑梅為啥這樣寫,她說:“那年去北京,你那些朋友和同學說的話俺都記住了。他們說,人家都知道的事,你廢話少說,要講就講人家不知道的事。”我們以《一輩子沒吃過一頓飽飯》為例,來看看姜淑梅是怎麼寫作的。文中說,山東鉅野曹海有個五十多歲的男人叫雲山,經常對人說:“俺這輩子沒吃過一頓飽飯”。姜淑梅的太姥娘不信,讓太姥爺叫雲山到家裡來幹活,然後給他做頓飽飯吃。可見,這個雲山就是個打短工的。太姥娘給雲山準備了一壺酒、一壺水、兩個菜、一干糧筐包子,一個包子二兩左右,一共三十個。結果,雲山將兩盤菜吃光了,二兩酒喝完了,水還剩下半壺,乾糧筐裡還有倆包子。過了些天,鄰居跟太姥娘說:“雲山還是沒吃飽,怕你笑話他沒規矩,才沒吃幹筐子。”俺老家有規矩,到別人家做客,要是把乾糧吃光了叫“吃幹筐子了”,讓人笑話。雲山的食量確實驚人,這件事傳開後,再也沒有人請他打短工了,因為管不起飯。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貪吃鬼

姜淑梅的文字確實很乾淨,沒有什麼廢話,但是看過這些文字後都印象深刻,正如有人評價說,她的作品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每一篇都精彩傳神,每個字都“釘”在紙上,每個字都“戳”在心裡。跟那些學歷很高的作家相比,姜淑梅的優勢是人生閱歷豐富,幾十年的坎坷人生,根本不需要深入生活,素材完全可隨手拈來。這輩子,姜淑梅種過地、逃過荒、避過兵禍……唯一沒“嘗試”過的,就是讀書。第一次與書有緣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上夜校。姜淑梅上了一個星期的夜校,筆還沒握穩,家裡已經告急——六個節節高的小孩,換下來的衣服要人洗,褲子擦破的屁股處,磨破的膝蓋處要人縫縫補補。她不捨地離開了夜校,好在有婆娘們安慰著:就是認熟幾個字,也沒地方用!上不了夜校,也沒什麼後悔的。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讀書

讀不成書,但姜淑梅喜歡聽“書”。那時候,沒有電視,晚飯過後,左鄰右舍喜歡搬條凳子出來,湊在一起聊聊天,談談故事。姜淑梅喜歡聽書在當地是出了名的。為了保證每天能夠及時聽上書,她和丈夫約法三章:只要晚上這段“黃金時檔”留給她,白天就是再苦再累的家務活都由她包攬。三五年過後,那些會講故事的老人相繼去世了。坐在一起,沒人講了,有人就勸姜淑梅再續“香火”。姜淑梅毫不矜持,深情並茂地講解,常常惹得人開懷大笑。隨著電視、電腦的出現,姜淑梅的故事就沒有人聽了,幸好她還有一個最忠實的聽眾——心愛的丈夫。時間久了,丈夫說,每晚不聽上一兩段就睡不著覺。姜淑梅也說,每天不說上兩句,人就像掉了魂似的,熬不過夜。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講故事

應該說,聽書講書的經歷對提高姜淑梅的寫作能力有很大幫助,也即是說,姜淑梅這個作家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經過了漫長時間的積累。丈夫因為車禍去世後,張愛玲擔心母親總是沉浸在悲痛中走不出來,就建議姜淑梅學習寫字,為了讓認字變得不那麼枯燥,張愛玲起初讓母親看戲曲頻道認字,後來姜淑梅又自創了編快板、順口溜認字,為了不放棄身邊每一個學認字的機會,孩子、街上的行人都成了她的老師,牌匾、廣告、說明書都成了她認字的教材。幾個月後,姜淑梅就可以讀幼兒故事了。隨著認字認得多了,張愛玲又開始讓母親看書,《一千零一夜》、“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家的書。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寫字

2010年,張愛玲將母親接到綏化與自己同住,在家的時候,姜淑梅總給她講故事,並囑咐她有時間把故事寫下來。2012年的夏天,一支鉛筆、一塊橡皮和一疊用過的打印紙成為姜淑梅的第一批文具。在女兒的勸說下,姜淑梅正式開始學習寫字,並稱女兒張愛玲為張老師。一個70多歲的老人,無法很好地掌控拿筆的力度,每一筆下去都哆哆嗦嗦,像鋸齒一樣。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了近半個月的練習,姜淑梅終於可以達到張老師的“基本要求”了。會寫字了,自然就可以將自己的人生閱歷寫下來。2013年4月起,姜淑梅部分文字刊於《讀庫》。處女作《亂時候,窮時候》得到中央電視臺《讀書》、鳳凰衛視《名人面對面》、樑文道《開卷八分鐘》等欄目專題推薦,入選豆瓣讀書“2013年度最受關注圖書”:《苦菜花,甘蔗芽》入圍“2014年度中國好書”;《長脖子女人》獲華文好書“2015年度評委會特別獎”。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創作中

今年,姜淑梅又出版了《拍手為歌》,內容包括尚未發表過的老故事和她收集整理的魯西南地區民謠,這也是她的第一本畫集。她回到魯西南的鄉野,走街串巷“上貨”,蒐集兒時記憶裡家鄉口耳相傳的“小唱”,和童年的玩伴、如今白髮蒼蒼的老太太們拍手吟唱。她用笨拙的筆觸密密麻麻地記錄下這些民謠,憑著記憶畫出從前的生活,色彩濃烈,充滿熱鬧的煙火氣。“小唱”曾經是鄉間孩子們玩耍、情人們表情達意的一種方式,是農人在天地與勞作間隨口吟唱的歌謠,如今已慢慢被遺忘。這一百餘首“小唱”和五十餘幅手繪畫,承載了消逝的童年遊戲與鄉間生活,留下一幅百年間逐漸遠去的鄉村圖景。

"

父親生於1939年,今年整整80歲。由於前些年車禍導致的後遺症,父親每天只能待在家裡休息,看看電視聽聽廣播,如果沒有人跟他說話,他很快就會昏昏欲睡。儘快父親的年齡已經超過了中國男人的平均壽命,儘管鄰居中一些比他還小的老人已經走在了他前面,但父親這樣的生活狀態還是讓人憂心。看看城裡那些80歲的老人,每天唱歌畫畫練字,邀約老友出來喝茶聊天,人家的日子過得可充實了。可見,一個人晚年生活的質量,跟一個人的文化水平有很大關係。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健身

沒有文化不要緊,我們可以學,關鍵你得下定決心。有個老太太叫姜淑梅,1937年生於山東省鉅野縣,今年已經82歲了,比我父親還大。1960年,姜淑梅跑盲流時落腳黑龍江省安達市,做了二十多年臨時工。早年讀過幾天書,事實上,姜淑梅出生後就處於抗戰時期,兵荒馬亂的,再加之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姜淑梅能讀幾天書,能夠活下來已是萬幸了。

據姜淑梅的女兒作家張愛玲(艾苓)介紹,二舅辦小學的時候,娘五六歲,姥姥跟二舅說:“讓她到學校玩吧,別掉坑裡就行。”學校就她一個女孩子,她只能自己玩。雖說不會寫,國語課本的前幾課,她現在還能背下來。因為戰亂,上學的路剛剛開始就斷了。姜淑梅很羨慕讀書人,作為她的女兒,張愛玲一直生活在姜淑梅的羨慕裡,上小學,上中學,上大學,工作,嫁人。因為姜淑梅的羨慕,張愛玲說她偷了很多懶。只要張愛玲在看書寫字,姜淑梅就認為她在做正經事,頂頂重要,不聲不響把家務活全包了。因為姜淑梅的羨慕,張愛玲成了懶丫頭,好些年都不知道疼惜她。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姜淑梅

上小學的時候,姜淑梅做飯張愛玲燒火,她說:“人家都說你作文寫得好,俺聽聽中不?”張愛玲樂意給她念作文,等著誇獎。聽完作文,姜淑梅停下來看張愛玲:“老師誇你寫得好了?”張愛玲點頭說是。誰知姜淑梅認為,張愛玲的作文不咋的,因為看起來沒勁兒。姜淑梅沒有學過什麼文藝理論,但是她卻有一套自己的判斷方法,那就是判斷文章有沒有勁兒。小學生的文章,都是依葫蘆畫瓢,能有什麼勁兒呢?等到張愛玲上中學時,再給姜淑梅讀自己寫的作文,姜淑梅就會說,現在有點帶勁兒呢。其實,張愛玲是一個比較有天賦的作家,1996年曾在魯迅文學院作家班讀書。當時,姜淑梅來看女兒,徵得學校的同意,姜淑梅也坐在教室裡聽了幾堂課。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姜淑梅畫作

老太太確實不賴,將大作家講的寫作技巧消化了不少。姜淑梅一下筆就沒廢話,直接講那些有意思的故事,講故事裡的細節。張愛玲問姜淑梅為啥這樣寫,她說:“那年去北京,你那些朋友和同學說的話俺都記住了。他們說,人家都知道的事,你廢話少說,要講就講人家不知道的事。”我們以《一輩子沒吃過一頓飽飯》為例,來看看姜淑梅是怎麼寫作的。文中說,山東鉅野曹海有個五十多歲的男人叫雲山,經常對人說:“俺這輩子沒吃過一頓飽飯”。姜淑梅的太姥娘不信,讓太姥爺叫雲山到家裡來幹活,然後給他做頓飽飯吃。可見,這個雲山就是個打短工的。太姥娘給雲山準備了一壺酒、一壺水、兩個菜、一干糧筐包子,一個包子二兩左右,一共三十個。結果,雲山將兩盤菜吃光了,二兩酒喝完了,水還剩下半壺,乾糧筐裡還有倆包子。過了些天,鄰居跟太姥娘說:“雲山還是沒吃飽,怕你笑話他沒規矩,才沒吃幹筐子。”俺老家有規矩,到別人家做客,要是把乾糧吃光了叫“吃幹筐子了”,讓人笑話。雲山的食量確實驚人,這件事傳開後,再也沒有人請他打短工了,因為管不起飯。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貪吃鬼

姜淑梅的文字確實很乾淨,沒有什麼廢話,但是看過這些文字後都印象深刻,正如有人評價說,她的作品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每一篇都精彩傳神,每個字都“釘”在紙上,每個字都“戳”在心裡。跟那些學歷很高的作家相比,姜淑梅的優勢是人生閱歷豐富,幾十年的坎坷人生,根本不需要深入生活,素材完全可隨手拈來。這輩子,姜淑梅種過地、逃過荒、避過兵禍……唯一沒“嘗試”過的,就是讀書。第一次與書有緣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上夜校。姜淑梅上了一個星期的夜校,筆還沒握穩,家裡已經告急——六個節節高的小孩,換下來的衣服要人洗,褲子擦破的屁股處,磨破的膝蓋處要人縫縫補補。她不捨地離開了夜校,好在有婆娘們安慰著:就是認熟幾個字,也沒地方用!上不了夜校,也沒什麼後悔的。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讀書

讀不成書,但姜淑梅喜歡聽“書”。那時候,沒有電視,晚飯過後,左鄰右舍喜歡搬條凳子出來,湊在一起聊聊天,談談故事。姜淑梅喜歡聽書在當地是出了名的。為了保證每天能夠及時聽上書,她和丈夫約法三章:只要晚上這段“黃金時檔”留給她,白天就是再苦再累的家務活都由她包攬。三五年過後,那些會講故事的老人相繼去世了。坐在一起,沒人講了,有人就勸姜淑梅再續“香火”。姜淑梅毫不矜持,深情並茂地講解,常常惹得人開懷大笑。隨著電視、電腦的出現,姜淑梅的故事就沒有人聽了,幸好她還有一個最忠實的聽眾——心愛的丈夫。時間久了,丈夫說,每晚不聽上一兩段就睡不著覺。姜淑梅也說,每天不說上兩句,人就像掉了魂似的,熬不過夜。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講故事

應該說,聽書講書的經歷對提高姜淑梅的寫作能力有很大幫助,也即是說,姜淑梅這個作家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經過了漫長時間的積累。丈夫因為車禍去世後,張愛玲擔心母親總是沉浸在悲痛中走不出來,就建議姜淑梅學習寫字,為了讓認字變得不那麼枯燥,張愛玲起初讓母親看戲曲頻道認字,後來姜淑梅又自創了編快板、順口溜認字,為了不放棄身邊每一個學認字的機會,孩子、街上的行人都成了她的老師,牌匾、廣告、說明書都成了她認字的教材。幾個月後,姜淑梅就可以讀幼兒故事了。隨著認字認得多了,張愛玲又開始讓母親看書,《一千零一夜》、“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家的書。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寫字

2010年,張愛玲將母親接到綏化與自己同住,在家的時候,姜淑梅總給她講故事,並囑咐她有時間把故事寫下來。2012年的夏天,一支鉛筆、一塊橡皮和一疊用過的打印紙成為姜淑梅的第一批文具。在女兒的勸說下,姜淑梅正式開始學習寫字,並稱女兒張愛玲為張老師。一個70多歲的老人,無法很好地掌控拿筆的力度,每一筆下去都哆哆嗦嗦,像鋸齒一樣。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了近半個月的練習,姜淑梅終於可以達到張老師的“基本要求”了。會寫字了,自然就可以將自己的人生閱歷寫下來。2013年4月起,姜淑梅部分文字刊於《讀庫》。處女作《亂時候,窮時候》得到中央電視臺《讀書》、鳳凰衛視《名人面對面》、樑文道《開卷八分鐘》等欄目專題推薦,入選豆瓣讀書“2013年度最受關注圖書”:《苦菜花,甘蔗芽》入圍“2014年度中國好書”;《長脖子女人》獲華文好書“2015年度評委會特別獎”。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創作中

今年,姜淑梅又出版了《拍手為歌》,內容包括尚未發表過的老故事和她收集整理的魯西南地區民謠,這也是她的第一本畫集。她回到魯西南的鄉野,走街串巷“上貨”,蒐集兒時記憶裡家鄉口耳相傳的“小唱”,和童年的玩伴、如今白髮蒼蒼的老太太們拍手吟唱。她用笨拙的筆觸密密麻麻地記錄下這些民謠,憑著記憶畫出從前的生活,色彩濃烈,充滿熱鬧的煙火氣。“小唱”曾經是鄉間孩子們玩耍、情人們表情達意的一種方式,是農人在天地與勞作間隨口吟唱的歌謠,如今已慢慢被遺忘。這一百餘首“小唱”和五十餘幅手繪畫,承載了消逝的童年遊戲與鄉間生活,留下一幅百年間逐漸遠去的鄉村圖景。

傳奇奶奶姜淑梅:六十歲學認字,七十五歲學寫作,八十歲學畫畫

人生格言

如今的姜淑梅不僅玩寫作,唱歌、彈琴、畫畫都是她的愛好,姜淑梅經常說:“不怕起步晚,就怕壽命短,千萬別偷懶!”從傳奇奶奶姜淑梅的身上,我們能找到奮鬥的動力和生活的勇氣。姜淑梅今年八十二歲了,身體沒啥大毛病,經常有人問她健康祕訣。姜淑梅說:要學會算大賬,不算小賬。自己的身體是大賬,剩下的雞毛蒜皮都是小賬。這輩子姜淑梅總算大賬,不算小賬,時間長了,學會了不生氣。姜淑梅告誡大家:“你們都比俺有文化,比俺會算賬,不生氣,都能做到吧?”(彭忠富/整理;參考文獻《拍手為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