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優秀軍人到致富帶頭人'

棗莊 農村 山東 合作社 滕州日報 2019-09-17
"

誰能想到,曾經人心渙散的“問題村”, 現在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 記者走進南沙河鎮北池村, 映入眼簾的是乾淨筆直的街巷通到村民家門口, 一座座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幽靜雅緻, 街巷兩旁綠樹成蔭、花團錦簇,寬闊漂亮的文化娛樂廣場上歡聲笑語。 說起18年間北池村翻天覆地的變化, 離不開村黨支部書記秦應煉。

"

誰能想到,曾經人心渙散的“問題村”, 現在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 記者走進南沙河鎮北池村, 映入眼簾的是乾淨筆直的街巷通到村民家門口, 一座座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幽靜雅緻, 街巷兩旁綠樹成蔭、花團錦簇,寬闊漂亮的文化娛樂廣場上歡聲笑語。 說起18年間北池村翻天覆地的變化, 離不開村黨支部書記秦應煉。

從優秀軍人到致富帶頭人

秦應煉在查看村莊規劃情況

挺身而出挑重擔

上世紀八十年代, 北池村曾被評為棗莊市“工業產值第一村”。村辦企業化工原料廠生產的化工產品暢銷不衰,為北池村贏得“魯南第一村”的美譽,但後期,由於村“兩委”在村務管理上不夠公開透明, 群眾不瞭解、不明白,意見日益疊加,加之九十年代末, 由於國家政策調整和企業管理不善, 化工原料廠停產倒閉,矛盾問題突出,村班子一度陷入癱瘓。2001年10月, 面對這一現狀,軍人出身的秦應煉挺身而出,在鎮黨委的支持和全村人的期望下,高票當選為新一屆村黨支部書記。

上任後,秦應煉帶領村“兩委”,積極拓寬村級發展思路, 堅持三產融合發展理念, 充分發揮近郊村區位優勢,盤活村內資產資源,趟出了一條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他盤活老舊廠房,建成佔地300畝的北池工業園區,引入中小企業13家,每年增加租金收入36萬元。 秦應煉在土地資源中找收益, 整建制流轉土地800畝, 引資8500萬元建成生態觀光示範園,整理坑塘、溝渠等對外出租,增加集體收入10萬元。 秦應煉受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啟發, 成立了全市首家農村置業股份合作社, 採取村民自願認籌的方式, 創新籌集股金37.5萬元, 一期工程已建成2600平方米廠房對外出租, 增加集體收入9萬元,村民每股每年分紅100元,使村莊真正實現了產業振興。

陽光議事得民心

秦應煉認為, 北池村要走出困境, 當務之急是把渙散的人心聚攏, 陽光議事是關鍵。

秦應煉堅持乾的每一件事都讓群眾來監督, 真正把權力交給黨員和群眾。 他帶領村“兩委” 創新實施了“支部提議、 兩委商議、 黨委政府審核、 村黨員大會審議、 村民議事會決議、 決議公開、 實施結果公開” 的“陽光議事七步法”, 打破了“一言堂”, 做到大家的事大家議, 村內大小事務都實行民主決策。 秦應煉帶領村“兩委” 選舉產生了村務監督委員會, 建立健全了村務監督委員會相關制度,對村中大小事務採取事前參與、事中監督、 事後評估的方式進行全程監督。 每月還定期在28日對村委財務和事務等工作進行審核、監督, 真正讓黨員群眾參與並監督村裡的每一項決策、 每一筆支出, 給群眾一個明白, 還幹部一身清白。

發展成果村民共享

每當夜幕降臨, 北池村的文化娛樂廣場上格外熱鬧, 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不約而同的來到這裡隨著音樂翩翩起舞, 已成為村內一道亮麗風景線。“村集體有錢了就得多為村民辦實事, 讓他們得到看得見、 摸得著的好處。” 秦應煉說。

秦應煉始終堅持發展成果由村民共享的理念, 村集體每年拿出收入的50%補貼給每位村民: 醫保每人補助110元, 自來水每立方米補貼1.5元, 衛生費、 治安雙保和小麥、 玉米保險村集體全部承擔, 人均年受益達200餘元。 秦應煉帶領村“兩委” 依託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創建工程, 累計投資300萬元完善了村內基礎設施, 完成立面改造230戶, 美化牆面2.4萬平方米, 復鋪主幹道1.3萬平方米, 建設了綜合黨群服務中心和文化長廊, 打造了高標準的生活區。

憑著較強的宗旨意識、 創新意識以及突出的工作成績, 秦應煉先後榮獲山東省“擔當作為好書記”並榮記省委二等功、 棗莊市勞動模範、 棗莊市優秀複員軍人、 滕州市“五一” 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記者 田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