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的“雲”與“SaaS”

雲計算 Salesforce 軟件 科技 二二 2017-06-17

迷茫的“雲”與“SaaS”

對2B的企業級應用雲服務業務領域的企業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因為當下的“雲”是一個“迷茫雲”。

迷茫的“雲”與“SaaS”

先定義三個相關但又區別的概念:應用雲、雲應用和SaaS。

應用雲是從雲計算角度出發做描述的。目前從雲計算的服務分類上看大致有基礎雲、平臺雲和應用雲三種。趨勢是三者的融合,沒有一家服務商是僅提供一種雲服務就可以在當前市場上站住腳的。

雲應用是構建在“雲”基礎上的應用。站在企業客戶視角幾乎可以把兩個當作一回事。只是應用雲服務商一般是在自建雲計算基礎設施上同時開發或提供基於雲的應用。而云應用服務商則主要提供基於雲的應用,自身大多不會建設或擁有云的基礎設施。

而SaaS則是一個能夠引出本文標題的概念。很遺憾,這個概念目前在中國市場上好像被用濫了,也被很多企業走歪了。人人都知道SaaS的字面意思,“軟件即服務”嘛。然後一大堆國內軟件企業以Salesforce為標杆風起雲湧的進入SaaS服務市場。更嚴重的是很多提供雲應用的企業並沒搞清楚雲應用和SaaS這兩個概念到底是什麼關係?有些企業甚至很隨意的稱呼“我們的SaaS軟件”如何如何…

這裡面有幾個很嚴重的誤區:

1.如何真正理解什麼是SaaS?

2.目前國內大多數面向企業市場的軟件服務商提供的雲應用是SaaS嗎?

3.從商業模式上僅僅把過去的終身License售賣變成年度租用收費就可以了嗎?

4.在一個雲平臺上提供標準化應用,按租用方式收費,運營商追求用戶數、活躍度、營收、GMV及相關增長等數據就是企業的發展目標嗎?

迷茫的“雲”與“SaaS”

在真正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看一下最新的提供Saas應用服務的相關數據。

從數據來看,SaaS公司2016年的年報普遍呈現三大特徵:營收均增長,利潤均虧損,規模均有限。從營收規模來看,電商SaaS公司點點客以3.7億元在諸多細分領域的SaaS公司中獨佔鰲頭,但即便如此, 3.7億的整體規模與海外SaaS巨頭動輒數十億美金(2017財年,Salesforce總營收83.9億美元)營收相比,規模依然差距甚遠。這一方面說明國內SaaS存在一個漫長的紅利期,另一方面也說明國內SaaS的增長仍有很大想象空間。

從增長幅度來看,餐飲行業SaaS解決方案提供商客如雲超過600%的數據頗為亮眼,點點客也實現了超過100%的增長。普遍性的營收增長說明,SaaS行業整體向好,仍處於快速上升期,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動力。從淨利潤來看,絕大多數SaaS公司的業績都在虧損。這表明,目前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犧牲利潤,搶佔市場份額是大多數SaaS公司的首要選擇;其次,行業整體面臨著“低價瓶頸”。

本文不是深度分析各SaaS領域的行業競爭和國內外比較的。而是更想從最本源的SaaS概念和商業模式上來探討今天國內標榜自己是SaaS公司或提供雲應用的企業除了表面的市場擴張和業績數字增長外,是否還有優化的潛力和變革的可能?

從目前對各主流SaaS服務商的業務解讀來看,大家似乎還是停留在應用層面。對企業客戶的價值也僅僅是一個工具屬性。由於應用雲或SaaS服務的先天要求會對服務商提出極大的挑戰。如:

a)應用雲或SaaS服務商在雲計算的基礎設施上成本極高;

b)由於收費模式的限定導致現金流相比傳統軟件銷售非常緊張,收益週期也很長;

c)由於市場競爭的激烈,在應用層級上客戶粘性不高,遷移成本極低;

d)由於中國市場的特性,客戶(哪怕是極小的客戶)對應用的個性化要求較高。而SaaS服務提供的應用很難滿足這方面的需求;

比上述挑戰更讓人感到絕望的是通過提供雲應用帶來的現金收入似乎永遠無法填補在基礎設施和運營管理上的巨大投入。換言之,如何通過提供雲應用來讓企業盈利似乎就變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截止目前很多問題沒有在本文中直接給出答案。但希望通過上述這些問題能引起讀者的關注和思考。沒人會否認在企業級市場上通過雲提供應用或SaaS服務有著極為美好的未來。但同樣也還沒有人能告訴我們在中國市場該如何做才能將夢想變為現實?

最後,我再拋出幾個問題作為大家一起思考的提示吧。

Ø如何清晰說明並界定雲應用和SaaS服務之間的關係?

Ø如何在應用的工具屬性上增加客戶粘性?

Ø在工具屬性之外是否還能提供些什麼?

在收入結構上如何改變當下過度依賴應用租用收入的現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