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澱粉產業點燃基差貿易“星星之火”'

"

自2016年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以來,玉米及下游玉米澱粉等產品價格波動加大,相關企業對價格風險管理需求增加。8月28日-30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在走訪山東玉米深加工企業過程中發現,在豆粕期貨上發展成熟、被大豆企業廣泛應用的一種貿易模式——基差貿易正在玉米產業鏈上點燃“星星之火”。

經營形勢出現變化

2016年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以來,玉米價格波動加大,產業鏈企業避險需求增加。玉米澱粉產業,作為玉米下游深加工行業的重要分支,近年來面臨著產能增加、原料成本波動、需求在外部擾動下變得不穩定的多重困擾。

與2014年中國證券報記者走訪企業時的感受不同,彼時原料價格運行平穩、行業產能未見明顯增加、下游需求相對確定;此時,產業人士面臨的經營環境和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對未來經營前景增添了許多憂慮。例如2016年收儲制度改革提升了玉米價格整體波動率,今年上半年生豬產業相關疫情再度令玉米價格波動加大,下游造紙等行業受外部不確定因素影響需求出現明顯萎縮,玉米產業市場發生了明顯變化。

對於當下的利潤情況,星光集團銷售部部長徐淑康表示,受玉米成本高企、下游需求疲軟及競爭激烈影響,行業整體利潤情況較差。尤其是外部擾動不斷,勢必對出口外貿企業盈利產生影響。匯率的變動、訂單的執行等情況都將會對企業的經營產生影響。這就要求企業在出口時要提前鎖定匯率、定好合同執行的時間段,以及掌握好生產庫存與銷售的變化。

諸城興貿銷售部負責人馬樹章告訴記者,上半年生產玉米澱粉基本上不掙錢,甚至是虧損的。背後有兩個原因。首先,從供應端看,玉米深加工行業在2018年形勢整體不錯,慣性思維下,行業在今年上半年維持了較高開工率,導致供應充足。其次,從需求來看,行業也低估了外部擾動的影響,下游需求下滑還是比較明顯的。供應充足、需求下滑導致上半年玉米澱粉生產利潤一路下滑。此外,玉米對木薯澱粉的替代空間也在近兩年逐漸縮小。

不過也有部分企業反映,公司通過管理增效,利潤受影響並不明顯。山東福洋生物澱粉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桂芹表示,上半年每賣出一噸玉米澱粉的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變化不大,這與公司管理制度、激勵機制及產品細分度有很大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在企業經營方面,本次走訪的四家企業——諸城興貿、星光糖業、盛泰集團、福洋生物均表示玉米及玉米澱粉期貨的價格發現及風險管理功能對企業給予了很多幫助。多位企業人士與玉米澱粉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予以充分肯定。張桂芹表示,玉米澱粉期貨上市以來,期現貨價格運行保持十分一致。

馬樹章也表示,近幾年發現期貨價格發現功能發揮比較出色,為公司的價格相關決策提供了依據。此外,公司還長期參與玉米澱粉期貨的套期保值,增加了企業銷售渠道和策略。

基差定價的“星星之火”

基差貿易區別於傳統貿易中的“一口價”、長協等定價模式,主要以期貨價格為基礎,根據行業利潤情況為商品定價。目前在粕類、油脂、能源化工、有色金屬行業的運用越來越常見,逐漸成為企業管理價格風險、進行利潤管理的一項重要工具。

在經營形勢複雜化的背景下,玉米澱粉行業也加大了對這一工具的關注力度。部分企業先試先行,行業已經出現了一些成交案例。

山東星光糖業集團有限公司始建於2004年6月,是一家集原糖精煉製糖、玉米深加工等於一體的民營企業集團,其下屬子公司山東中谷澱粉糖有限公司擁有120萬噸加工玉米的加工能力,長期與青島啤酒和嘉吉等企業進行合作。

星光糖業副總經理田純敏介紹,該公司自2016年起開始進入期貨市場。公司經過近幾年在期貨市場的探索,也總結了一些經驗,對於我們實體企業來說,要將期貨作為保障企業穩健經營、健康發展的關鍵,堅持以期貨市場服務於現貨貿易的理念,做到期現完美結合,實現企業經營的目標。

在利用期貨市場方面,目前公司與下游客戶開展了基差點價套保模式、升貼水套保模式及場外期權套保模式。企業開展的基差點價銷售模式,即雙方談好一個基差,結合點價時主力合約盤面價格確定雙方買賣價格,這樣便於雙方靈活的價格銷售。公司對基差交易已形成完善的交易模式,並與客戶開展基於基差交易的長期合作,比如制定一個季度或者更長一段時間的銷售採購計劃。“我們從2015年就開始做基差定價了。今年我們跟嘉吉、青島啤酒(啤酒糖漿的原料是玉米澱粉)都談過基差貿易。”徐淑康表示,此外公司還於2017年參與大商所玉米場外期權交易,採用的是單邊買入看漲期權的策略,在行權日前提前獲利平倉。

據瞭解,目前澱粉行業已經開展了基差貿易,但基差交易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於下游客戶的接受度,目前主要以一些理念先進、模式成熟的下游客戶主動要求基差報價、然後成交的案例為主。

在玉米澱粉行業基差交易推廣中,濰坊盛泰藥業有限公司就是這樣一家積極踐行並主動推動的公司。公司屬於玉米深加工行業,明星產品是藥用葡萄糖。據公司總經理助理兼交易總經理趙鬆介紹,公司從2014年玉米澱粉期貨上市後開始接觸期貨市場,經過探索,在2017年確立了以加工利潤管理為主線的期貨操作思路,目前做過玉米和玉米澱粉的基差、價差交易。

趙鬆表示,目前市場普遍在做的是即期的價格管理,在期貨和現貨市場中選擇一個利潤較優的場所進行買貨或者賣貨,表面看是增加了選擇度,但實際上仍然是被動接受市場價格。利用期貨市場管理價格波動的優勢並不明顯。而實際上,通過基差和價差的交易,可以做到對加工利潤的長期管理。“玉米、澱粉的加工利潤管理包括三部分,第一是玉米的基差,第二是澱粉的基差,第三是玉米和澱粉的跨品種價差。如何把這三部分運用好,其實是加工利潤管理的核心。”

據介紹,該公司目前主要推廣的是玉米澱粉的基差交易,對遠期玉米澱粉基差的操作是公司遠期加工利潤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環。目前行業對澱粉基差貿易的接受度偏低,但只要有所突破,加工利潤的鎖定就成為可能,這也是其著力推廣玉米澱粉基差的重要原因。“主要通過微信公眾號來向客戶報基差,也有和卓創的合作,讓他們轉載基差報價。全年有52周基差報價,我們會根據自己的風險評估來報。”趙鬆表示,通過基差交易,追求的是無論市場行情如何波動,公司的利潤持續平穩的狀態。“當然,不是所有的基差交易都會做,我們還會結合對對手方信用情況的評估。”

推廣需要一個過程

諸城興貿玉米開發有限公司(下稱“諸城興貿”)也是澱粉行業推廣基差貿易的第一批“吃螃蟹”的公司。諸城興貿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目前年消化玉米600萬噸,生產玉米澱粉400餘萬噸。但在實踐中銷售部的馬樹章發現這一貿易模式的推廣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去年開始向下遊推廣基差貿易但阻力很大,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下游企業對這一模式的接受度不夠,結合期貨盤面商談價格對他們來說較難實現,企業更加傾向於一口價的定價方式;另一方面,2018年原料玉米價格以下行趨勢為主,企業原料成本可控、利潤相對較好,對風險不太敏感。”因此,馬樹章表示,基差貿易這一新定價模式的推廣需要一個過程,豆粕基差貿易的成熟用了十年時間,澱粉期貨上市才五年,過渡到基差貿易還需要一段時間。

趙鬆表示,目前基差貿易推廣主要面臨兩大需要克服的困難,主要來自客戶的主觀和制度層面。一是客戶主要想通過基差交易賺取更多的利潤,而不是降低企業經營風險。現在行業形勢還不算差,只是多賺少賺的問題,只有等行業不好的時候,企業才會主動思考“鎖利潤”的問題。二是客戶的採購和銷售能否結合在一起也是影響基差交易模式推廣的重要因素。傳統企業採購與銷售是分開的,鼓勵擴大銷售規模,同時嚴格把握採購成本。而基差貿易是採購和銷售結合在一起考慮的綜合性問題,這需要經歷企業從思路到制度的變化。

行業距離這一變化還有多遠?從一組數據中或許可以看出,玉米深加工企業風險管理需求實際上正在不斷增加。相關統計顯示,2016年到2018年,我國玉米澱粉行業總產能分別約為3500萬噸、近4000萬噸和超過4500萬噸,總產量分別達到2259萬噸、2595萬噸左右和2815萬噸,玉米澱粉行業開工率不足65%且呈現下降態勢。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玉米深加工產能快速增加,新增產能嚴重超過市場需求的增長速度,後期產能過剩壓力增大,行業兼併、重組、整合或將拉開序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