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於魁智在京劇界現在很紅,從實際情況看說他在生行中最紅也是事實,正如一個著名主持人所言,“於魁智是當今第一老生”,於能到現在的地位肯定有其原因,既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從主觀看於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了自己,但我認為只有主觀原因使於很紅有可能,但不大可能使他成為最紅,於的藝術學的是兩個流派一個人,我們可以對比一下,論於學楊派,未必及的上張克、李軍;論於學餘派,純度不及新秀王佩瑜;論學李少春,他絕對比不上馬少良,甚至王立軍也不弱於他,還有張建國等其他派的優秀演員一直在旁邊虎視耽耽,若論綜合藝術水平於與他們相差不大,但惟有他成了第一老生,肯定還有其他客觀原因,根據我個人的理解,原因有主要下面幾個方面:

第一,老藝術家的提攜。於魁智因一個偶然原因在鞍山救過袁世海先生的場,從此以後袁老對於特別關照,這是於走紅的基礎, 沒有這一點,於以後即使仍走紅也沒這麼快,因為於進入中國京劇院一團後,團裡對他並未重視,據電視採訪於魁智時他自己說,剛進團幾年內並沒讓他演戲,甚至遭到一些演員的排擠,從85年救袁的場以後,袁老對他很照顧,凡他演出都帶上於魁智,和於合作演出, 於也就成了一團的老生主演,他的才華才得以展現,因此可以這麼說, 於若沒袁老的提攜,他還要在團裡繼續埋沒著,有人會說,是金子總會閃光的, 我看未必,現在多少獲金獎的演員抱怨回去沒戲演,何況於魁智當時沒得過什麼獎,若於沒成老生主演未必能 參加 87年大賽,以後的事就更不好說了,人的機遇相當重要,走著了或沒走著對人的一生都有很大影響,(典型的例子象同是奚派的張軍強、王小蟬論藝術不見的弱於張建國, 知名度卻比張低的多,就是機遇沒張建國好。) 於魁智算是機遇很好,順理成章的參加了87年、91年、梅蘭芳金獎等大賽,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從而開始走紅全國,袁老逝世前對於一直很好,憑袁老在梨園界的地位,於的受益可想而知,所以在在袁老逝世時,於魁智隱約已是最紅的老生了,可見袁世海先生不但為於魁智走紅打過基礎,還為他更加走紅出過力,在後一方面袁老可能是無意識的。於與袁老的得意弟子楊赤關係相當好,這與於受過袁老的知遇之恩是有很大關係的。

第二,媒體的捧場。生、旦是京劇中最大的行當,當時媒體中旦角捧的是李維康,生行一時未找到合適的人選,87年後獲得老生行前三名中的的言興朋因故去了美國,關懷也去了香港,只剩下於魁智一人在國內,又加上他91年大賽拿了生行第一名,故媒體集中對準了他,從電視到廣播,還有戲曲雜誌,於魁智的名字和演唱高頻律出現,電視中有他的演出;廣播中放他的唱段;雜誌中很多捧他的文章,文章中對他的評價是超高的,拿93年的《中國京劇》中的一期說吧,有篇介紹於的文章,標題是《他是中國京劇的希望》,這口氣可真夠厲害的,就這樣一來二去了好幾年,於魁智想不紅都難,於這是佔盡了天時。


於魁智何以成為“當今第一老生”?

第三,學院派元老的照顧。中國戲曲學院是中國戲曲界的最高學府,當然也包括京劇界,學院中的老先生們資歷深,權威重,在京劇界說話很有分量,對是學院出身並在裡面表現相當好的於魁智不可能沒有照顧,這對於的走紅相當有利,現在與於在同一水平線上的張建國、張克、李軍、關懷,只有李軍是學院派的,但李軍畢業後分配到了山東京劇院,92年才調到上海京劇院,無論是山東還是上海,都有些鞭長莫及,不如北京照顧起來方便,後來這些演員也都進了戲曲學院,成了研究生,但當時大局已定,誰也無力迴天了,於魁智在這方面又佔了地利。

第四,任團領導的的優勢。於魁智的原二團,也就是現在的一團,陣容應是中國京劇院所有團中最強大的,人才濟濟,青衣李勝素、李海燕;小生江其虎;花旦管波;名醜鄭巖,此外花臉常聘用楊赤、鄧沐瑋、孟廣祿;武生則是奚中路,象這個陣容,演出的質量肯定高,但最後總功勞算誰的呢?肯定是團長於魁智,在領導和戲迷的心理,於既是好演員,又有領導才能,對他進一步走紅起了很大的摧動作用,在這一點上,同是團長的張建國比於要差一些,因此於魁智的團在於走紅過程中扮演的是人和。


於魁智何以成為“當今第一老生”?

第五,《打金磚》曾起過重大作用,《打金磚》一劇,也許在京劇歷史中有兩個人引起的轟動最大,一個是李少春,另一個就是於魁智了,於演的的確不錯,但其實這個戲,當代很多演員都演,而且演的水平並不低於於魁智,象言興朋、關懷、張建國、李軍等,但奇怪的是他們都沒演出名氣來,前些年電視好象就認於魁智的這個戲,一遍一遍的放,看多了觀眾也就任了,此戲就成了於的招牌戲和殺手鐗,對於的走紅起過很大作用,這原是個主觀原因,於畢竟付出了主觀努力,但這個劇目的演出,使一部分觀眾誤解了此戲,(當然這與於魁智無關,)把它演變成一個客觀原因,他們看到這個戲太廟一折連摔帶跌,就認為這是一個文武並重的戲了,於也順理成章成了文武全材,於成為文武老生始自此劇,但此戲絕非武戲,但不管是不是,於的文武老生地位確定了,在於與別的老生水平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多了一個“武”字就顯出優勢來了,似乎就比其他老生高一籌了,但冤枉的是此戲那些老生也大多會,若提到真正的武戲,於確在戲曲學院學過,但以後好象未露演,我估計是一般, 不然打著李少春允文允武路子的於魁智,一定會演,以展示他是真正的文武全材,至於以後排的《 野豬林》,於現在仍常演,但水平不及馬少良和王立軍,只有《打金磚》一直是於獨佔鰲頭,此劇既幫他成為文武老生,也為他在走紅程度上超過其他老生立過汗馬功勞。


於魁智何以成為“當今第一老生”?

第六,部分戲迷的盲目推崇。任何一個出名的的演員都有自己的戲迷,但好象於魁智更佔優勢,他有自己的魅力和人緣,臺下一表人才,臺上扮相英俊,就是在婚姻上,因娶的是香港太太,都給人一種神祕感,只這幾點,就能吸引不少觀眾,但最吸引人的還是他的唱腔,公正的說,象這個時代的演員能唱這樣已是高水平了,不要苛求太多,而且於的唱有個好處,剛剛迷戀京劇的大都喜歡,至於原因一直沒搞清楚。在當時,很有部分戲迷為他的演唱折服,這些戲迷以後大多成了於的鐵桿戲迷,也成了現在眾多於迷中的中堅力量,實際他們中不少一部分戲迷為盲目崇拜,不客氣的說他們根本不瞭解於的唱腔,他們唯一捧於的出發點就是認為於的唱好,但又說不出好在何處,他們熱情有加,為弘揚和維護於的唱腔可謂殫精竭慮,他們有的認為於不比老譚低,有的認為於只要有傳人就可成派,象這種可笑荒唐的提法比比皆是,但他們還真能為於戲迷的增加起了一定作用,不管怎麼說,觀眾是演員生存的基礎,戲迷多寡也成了衡量演員優劣的標準,這一條有一定道理,但未必完全準確,從於魁智部分戲迷身上就可看出,於的戲迷應屬鬚生行中最多的,於的部分戲迷都對於崇拜成那樣了,於能不紅嗎?

第七,排新戲鞏固了地位。這幾年於排了不少新戲, 我就不列舉了,但沒有成功的,這也是現在所有新遍戲的通病,我相信於魁智應是清楚的,新遍戲沒有出路,但以現在的戲曲環境,大潮流是創新,繼承遠不如創新吃香,那些創新干將們雖然是殺一陣敗一陣,但個個屢敗屢戰,誓死不屈,令人歎為觀止,他們肯定認為如果不這樣就是思想不進步。作為一團之長和京劇生行的帶頭人能顯得思想落後嗎?因此肯定要排新戲,至於會不會成功,我相信於不會抱太大希望,我認為演員在這個問題上始終比那些所謂導演清醒,但問題在於花國家錢使自己揚名有什麼不好,每排一出新戲總會熱鬧一番,觀眾劇名可能記不住,但主演大多能記住,誰不願觀眾進一步熟悉自己呢?坐在生行頭一把交椅的於魁智通過排新戲既跟上了時代潮流,又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何樂而不為呢?我認為於以後還會把新戲繼續排下去。


於魁智何以成為“當今第一老生”?

於魁智的走紅是主客觀原因相互作用的結果,在於走紅的問題上主觀原因起決定作用,但我認為若無以上客觀原因,於會不會象今天這麼紅很難說,但正如大獎賽第一名未必本事就一定大於其他選手一樣,最紅的演員也未必藝術就最高。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