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汝州小超,2001年5月出生於河南汝州,今年18歲的我,是中國戲曲的鐵桿粉絲,雖然我表現的不夠突出,但是心中永遠是支持咱們戲曲的。

自小父母外出打工,我跟著爺爺奶奶在家生活,小時候經常看我們河南地方戲曲欄目《梨園春》小時候也不太懂事,經常跟著電視瞎唱,街坊鄰里都知道我喜歡唱戲,但我始終唱不下來一段完整的戲曲,

2011年的時候,我迷上了豫劇唐派《南陽關》《三哭殿》《血濺烏紗》《轅門斬子》等一系列經典名段,每天都會哼上幾句,唱上兩三嗓子,當時我覺得自己唱的很好,也很能拿的出手,但是後來嗓子徹底上不去了,尤其是高音,學了那麼多段唐派戲,卻唱不出來,心裡挺難受的。

隔了一年半載之後,我發現我的嗓音適合唱馬金鳳大師的旦角戲,好不容易發現一個適合我嗓子的戲,得趕緊學,我當時才上初一,但是學習挺差的,背書總是背不完,但是《穆桂英掛帥》這部戲,全劇我都能背下來,跟著唱也都不落一句。

之後學完了馬金鳳大師的《穆桂英掛帥》全場戲,又學了張寶英老師的《秦香蓮》全劇,那個時候好像還學了兩部全場戲,當時戲詞我在家都能默寫出來,我上學都沒這麼用功過,當時筆記我都抄了好多,全是從網上抄的,因為當時自己手機還不太懂,也不懂得收藏。

再後來有了真正屬於我自己的手機。戲曲名段經典唱腔,網上都可以一覽而盡了,豫劇六大名旦“常陳崔馬閻桑”這些經典唱腔也都能唱上幾段,尤其是《花木蘭》《桃花庵》《對花槍》《秦雪梅》《投衙》等,隨著嗓音不斷的變化,也學習了李斯忠大師,吳新平老師等包公戲,除了牛得草老師的《拾女婿》《七品芝麻官》之外,別的是都看過,就是唱不來。

後來接觸到了評劇,河北梆子,京劇,黃梅戲,感覺姊妹劇種都挺優秀的,經典影視《花為媒》阮媽,張無可真能把人物帶到情景中,趙麗蓉老師和新鳳霞老師,把人物演得淋漓盡致,其中優美的唱腔猶在耳邊迴盪,其中《報花名》相信廣大朋友都比較熟悉,也算是經典中的經典了,還有鬧洞房一折,“張無可用目愁…”也是經典。

河北梆子名家彭蕙蘅老師,張慧雲,許荷英等藝術家,把梆子戲也帶出了河北,正在向全國廣泛開來,其中河北梆子名劇《竇娥冤》每看一次,感動一次,流淚一次,竇娥臨死之前在斬莊之上,聲聲淚字字泣,感天地動鬼神,六月飛雪,三年災荒。還有許多,比如《徐策跑城》《大登殿》等等,均是一大批優秀劇目。

黃梅戲藝術家吳瓊老師是我們河南的老朋友,有他演出的黃梅戲,大多都深受粉絲們的歡迎,我窮老師才藝廣泛,不僅能唱黃梅戲,還能反串河南豫劇,反串河南越調,還能唱民族歌曲,他演出的《打豬草》《夫妻觀燈》是我每天晚上都要聽的,唱腔非常優美,而且很喜慶,最火的就是《女駙馬》,在網絡上也是一等一的流行曲,也是吳老師的代表戲曲。

最先了解的京劇就是《鍘美案》,這部戲在河南也是廣為流傳唱的,尤其是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無論是小孩還是老人都能上唱上兩句,我最喜歡的京劇名家就是劉桂娟,李勝素等,京劇《鎖麟囊》也是一部很優美的戲曲,其中,“避雨”演唱的兩段就非常好,同樣是出嫁,一個富貴一個貧窮,心生憐憫贈送靈囊,好人有好報,最終知恩圖報,闔家歡樂。

比如山東的呂劇,山東梆子等。陝西的秦腔,眉戶等。雲南的山歌,採茶調。湖南的花鼓戲。安徽的民間小調。都是一大批優美的戲曲,最不喜歡的就是福建的戲曲,也不知道是為什麼,一句都聽不懂,可能是離普通話差別太遠了,不知道你們能聽懂不?

之前有人說,如果北京和河南可以相比,那麼京劇和豫劇自然可以戲比,國粹和地方戲,首都在北京,北京的戲曲就是國粹,若首都在洛陽或者開封,再或者是鄭州,那河南的戲曲豈不是?也變成了國粹?山水輪流轉,一切都不是沒可能的,

若河南豫劇真變成了國粹,您怎麼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