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看廟戲

最愛看廟戲

廟戲(散文)

自小愛看戲,不分戲種。河北梆子、河南豫劇、國粹京劇,亦或其它。那時,為了看場戲,常常絞盡腦汁變著花樣向母親討要錢,今天要麼交書本費,明兒準備班級活動費,後個還要看望病重的老師。起初,母親還信以為真,並未露出破綻,後來,直到自己曠課老師找到家,紙裡再也包不住火,待老師走後,母親雖沒言語,卻從床底下抽出一根粗麻繩,不假思索地套在了自己的脖頸上,我竟執拗地扭頭就走,杵在禮堂前,誰叫都不動。

禮堂,坐落在縣城中心地段。也是縣文化活動中心。唱戲、文藝演出、重大會議都在此。建築風格外觀與人民大會堂近似,高柱屹立,宏偉大氣。聽附近上了年紀的老人講,禮堂的原址本是座廟,後來隨著縣城的逐步變化不斷拓展,拆了廟,改建成禮堂。禮堂後院駐有一個縣豫劇團,很火,演出也多。不僅在縣裡唱,也出去唱。外來的劇團也來,且都是名角。有次,不等戲散,我竟奮不顧身跑到後臺,見到一個穿戲服的演員拽著她的長袖非上跟她學唱戲,她愛撫著我的小腦袋,語氣似輕顯重,唱戲也要有學問,先好好讀書吧!記不清八幾年的秋後,禮堂的屋頂整體被掀翻,以為年久需加固,接著牆體也隨之倒塌,最後夷為平地。一年多,這裡煥然一新,入眼的是兩排整整齊齊兩三層間隔錯落有致的商業步行街,服裝鞋帽、生活用品、飯店小吃,樣樣齊全。震耳的是商家喇叭裡已錄好音重複播放的開業大酬賓的好信息,再也聽不到那鑼鼓喧天,鏗鏘豪邁的沁骨唱腔。

禮堂由文化活動中心轉型成了商圈後,據說縣劇團也瀕臨解散。沒有場地戲就無法演,沒有演出演員的收入就沒有保障。所迫之下,有的不得不改行做起了小本買賣維持生計,縣衙有關係的搗鼓個財政收入,一杯茶一張報混天熬退,還有離不開舞臺的,只好跳槽到外地的劇團繼續唱著。只是在縣城再難看到他們了。

最愛看廟戲

那時,一到放暑假或寒假,尚在工作的父母擔心我獨自在家無人照看不安全,便會把我送往三十里外的鄉下姥姥家。起個大早,因天黑之前父親還要返回縣城,蹬著那輛赫拉響卻擦洗得鋥亮的28型“飛鴿”自行車,託著我坐在前邊的橫樑上。路基不像現在這麼好走,到處坑坑窪窪,塵土飛揚,有的地段只能下車推著行走,約莫兩小時左右方到姥姥家。起初在鄉下很不習慣,髒,有味,找個小賣部買零食都難。好歹舅舅家閨女多,且與我年齡不差幾歲,能玩到一堆。割麥子、掰棒子、摘棉花,這些在城裡不幹的活,在鄉下都學會了。後來發生的不僅使我對這裡有了不捨,且萌生了要在農村紮根一輩子的想法。

離姥姥家不遠,有座廟。坐東朝西,南北五間房長,二層樓高,底座灰磚砌就,上層實木搭建,坡屋頂,帶前廊,典型傳統式北方寺廟風格。初一十五或廟會,十里八村的人都趕來祈福。聽姥姥說過,小時她的姥姥常帶她去,年代之久,無從考證。儘管村裡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足,到處翻舊蓋新,可這座廟始終還在,沒變。最期盼也是最幸福的,村裡七八個大喇叭一齊響,先聽到用手拍打麥克風的嗡嗡叫,隨即傳出裡面的人習慣性地清咳聲,宣佈者像宣佈國家大事般鄭重其事並情緒高昂:全體社員請注意了,晚上七點在村東廟唱戲,能去的都去。一連播三遍,一字不落。那些在村外農田勞作的人們,聽罷,趕緊收拾鋤頭鐵鍬等農用工具,匆忙往家趕。和舅家幾姐妹玩得正起勁,撒腿就往姥姥家,催促著姥姥快點做飯,生怕晚了。姥姥顛著小腳,從東屋跑到西屋,又從西屋跑回南屋,拿盆、和麵,摘菜。姥爺也不閒著,一手不停地拉動著風箱,一手大把大把地往灶火裡添柴。火苗都竄到了鐵鍋裡,煙嗆出淚來,也不肯挪動半步,瞪著小眼,等水開。吃罷,嘴也顧不上擦,腮幫上還糊著麵醬,扛起姥爺親手製作的高板凳,一搖一晃地跑出了巷,舅家幾姐妹仍在吃,不等。到廟,還是遲了。人到的雖不多,靠臺的位置幾乎都被佔嚴,一看地下用粉筆畫的圓圈圈,還有寫得“佔”字,只好很不情願地朝後排了。看不著,只好站在板凳上,甚至顛起腳尖,那滋味絕不比干一天農活輕鬆多少。下次,便長了記性,聽完廣播便效仿地前去佔地。人家看我面生,毫不理會。危難之時,還是舅家娘子女管用,才保住自己圈的地盤。也有強佔不讓的,但鑼鼓一響,頓時安靜了。

最愛看廟戲

廟建在路中檔最頂頭,挨近的兩邊房簷都齊刷刷站滿了人,就連道邊的樹叉間也擱架著,如此壯觀的場面是我在縣城從未見過的。若逢雨雪天,臺上的演員沒有一個罷演或半路終演的。個個凍的青鼻紫臉,一招一式絕不走樣,唱腔從不跑偏。臺下坐著看唱的賴著不走,有的脫下外衣照住頭露出眼,或掫起板凳扣在腦瓜上,更有甚者,索性啥都不顧,看傻了。

後來,參加了工作,成了家。回鄉下姥姥那漸漸少了,也再沒看過戲。偶爾回去,路過那座廟時,駐足,呆望。不幸的是,姥姥姥爺相繼去世後,舅舅也於前年離開。前些日子,姨進城,去看望。問起廟戲的事。自打表哥給姨在縣城買了房,她也極少回了,聽說唱過,但不肯定。

暗想,再回到鄉下看出廟戲。

稿件管理:野狼

稿件審閱:桑桑

簡評:通過一次次看戲的小情節表達了作者對廟戲的喜愛。

最愛看廟戲

作者簡介:立夏 本名:趙麗霞.作品散見於《散文百家》、《散文選刊》、《青海湖》、《社區》、《農民日報》....


投稿諮詢微信:zxm549750302

雜誌徵文大賽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普通投稿(非參賽)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投稿必須原創首發,杜絕抄襲,文責自負。

本文為中鄉美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