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餘華的書單:把時間留給一流的作品

“如果你把時間都給了三流的東西,就真的就沒有時間閱讀一流的作品了!”

——布魯姆(美國著名教育家)

一流作家甄選一流作品,幾十年閱讀史匯聚世界大師

哪些是餘華心中最值得反覆閱讀的經典?

《一千零一夜》

作家餘華的書單:把時間留給一流的作品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

將民間世俗的理想、圓滑的人情世故、神祕主義的夢幻、現實主義的批判性,以及命運的因果報應和道德上的懲惡揚善熔於一爐,其漫長和龐雜的故事猶如連成一片後綿延不絕的山峰。然而重要的是:只要仔細閱讀全書就會發現,敘述中合理的依據在其浩瀚的篇幅裡隨處可見,或者說正是這些來自現實的可信的依據將故事裡的每一個轉折銜接得天衣無縫。

羅伯-格里耶《嫉妒》

作家餘華的書單:把時間留給一流的作品

(灕江出版社,1987年)

回憶、猜測和想象使眾多的閱讀者百感交集,他們的內心不由自主地去經歷往事的痛苦、焦慮和憤怒,同時還有著惡作劇般的期待和不知所措的好奇心。他們重新經歷的心理過程彙集到了一起,如同涓涓細流匯入江河,然後又匯入大海一樣,彙集到了羅伯-格里耶的《嫉妒》之中。一切的描敘都顯示了羅伯·格里耶對眼睛的忠誠,他讓敘述關閉了內心和情感之門,僅僅是看到而已,此外什麼都沒有,彷彿是一架攝影機在工作,而且還沒有“噝噝”的機器聲。正因為如此,羅伯-格里耶的《嫉妒》才有可能成為嫉妒之海。

威廉·福克納《喧譁與騷動》

作家餘華的書單:把時間留給一流的作品

(譯林出版社,2015年)

這是一位奇妙的作家,他是為數不多的能夠教會別人寫作的作家,他的敘述裡充滿了技巧,同時又隱藏不見,尤其是他的一些中短篇小說,外表馬虎,似乎敘述者對自己的工作隨心所欲,就像他叼著菸斗的著名照片,一臉的滿不在乎。

博爾赫斯《永生》

作家餘華的書單:把時間留給一流的作品

(浙江文藝出版社,2006年)

博爾赫斯在小說裡這樣寫:“我一連好幾天沒有找到水,毒辣的太陽,乾渴和對乾渴的恐懼使日子長得難以忍受。”這個句子為什麼令人讚歎,就是因為在“乾渴”的後面,博爾赫斯告訴我們還有更可怕的“對乾渴的恐懼”。我相信這就是一個作家的看法。

加西亞·馬爾克斯《禮拜二午睡時刻》

作家餘華的書單:把時間留給一流的作品

(南海出版公司,2015年)

《百年孤獨》塑造了一個天馬行空的作家偶象,一個對想象力盡情揮霍的偶象,其實馬爾克斯在敘述裡隱藏著小心翼翼的剋制,正是這兩者間激烈的對抗,造就了偉大的馬爾克斯。《禮拜二午睡時刻》所展示的就是作家剋制的才華。它的主題其實源遠流長,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愛。雖然作為小偷的兒子被人槍殺的事實會令任何母親不安,然而這個經過了長途旅行,帶著已經枯萎的鮮花和唯一的女兒,來到這陌生之地看望亡兒之墳的母親卻是如此的鎮靜。馬爾克斯的敘述簡潔和不動聲色,人物和場景彷彿是在攝影作品中出現,而且他只寫下了母親面對一切的鎮靜,鎮靜的後面卻隱藏著無比的悲痛和寬廣的愛。

馬塞爾·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作家餘華的書單:把時間留給一流的作品

(譯林出版社,2012年)

馬塞爾·普魯斯特在其綿延不絕的《追憶似水年華》裡,讓等待變成了品味自己生命時的自我訴說,我們經常可以讀到他在床上醒來時某些甜蜜的無所事事,“醒來時他本能地從中尋問,須臾間便能得知他在地球上佔據了什麼地點,醒來前流逝了多長時間”。或者他注視著窗戶,陽光從百葉窗裡照射進來,使他感到百葉窗上插滿了羽毛。只有在沒有目標的時候,又在等待自己的某個決定來到時,才會有這樣的心情和眼睛。等待的過程總是有些無所事事,這恰恰是體會生命存在的美好時光。而普魯斯特與眾不同的是,他在入睡前就已經開始了—“我情意綿綿地把腮幫貼在枕頭的鼓溜溜的面頰上,它像我們童年的臉龐,那麼飽滿、嬌嫩、清新。”

對偉大作品的閱讀,都像情竇初開的回憶。

——餘華

作家餘華的書單:把時間留給一流的作品

餘華的文學大師書單

米蘭·昆德拉

《笑忘書》

《被背叛的遺囑》

博爾赫斯

《永生》

《南方》

《烏爾裡卡》

《沙之書》

威廉·福克納

《喧譁與騷動》

《我彌留之際》

《沃許》

胡安·魯爾福

《佩德羅巴拉莫》

《烈火中的平原》

加西亞·馬爾克斯

《枯枝敗葉》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

《惡時辰》

《格蘭德大媽的葬禮》

《禮拜二午睡時刻》

歐內斯特·海明威

《老人與海》

《白象似的群山》

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與罰》

茨威格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象棋的故事》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

川端康成

《伊豆的舞女》

卡夫卡

《城堡》

《鄉村醫生》

《在流放地》

《變形記》

布魯諾·舒爾茨

《鱷魚街》

《鳥》

《蟑螂》

《父親的最後一次逃走》

若昂·吉馬朗埃斯·羅薩

《河的第三條岸》

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

《傻瓜吉姆佩爾》

拉克司奈斯

《青魚》

史蒂芬·克萊恩

《海上扁舟》

霍桑

《紅字》

契訶夫

《三姐妹》

《一個官員的死》

《草原》

貝克特

《等待戈多》

普魯斯特

《追憶似水年華》

羅伯-格里耶

《嫉妒》

司湯達

《紅與黑》

布爾加科夫

《大師和瑪格麗特》

卡塔雷爾

《亡軍的將領》

西格弗裡德·倫茨

《德語課》

《麵包與運動》

斯特林堡

《紅房間》

《古斯塔夫瓦薩》

《半張紙》

魯迅

《孔乙己》

《狂人日記》

哈金

《等待》

《南京安魂曲》

《自由生活》

《新郎》

《好兵》

莫言

《歡樂》

伊恩·麥克尤恩

《最初的愛情,最後的儀式》

謝爾·埃斯普馬克

《失憶》

《一千零一夜》

一個人的閱讀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其精神發育史和思想成長史。

以上內容整理自餘華《文學或者音樂》譯林出版社2017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