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知識必學:遠志


中藥知識必學:遠志


中藥知識必學:遠志

遠志是遠志的根,而遠志的苗又叫做小草,亦可入藥,有益精補陰之效。古時遠志常根苗通用,現今多用遠志稀用小草。《世說新語》載東晉謝安高臥東山隱居,四十餘歲不願出仕。後朝一再催促他出山做官,謝安無奈這才答應出山,但他堅決在大將軍桓溫部下做司馬。當時有人給桓溫送去一些草藥,其中一味藥正是遠志。桓溫問謝安:“此藥名遠志,又名小草,為什麼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稱呼呢?”謝安未能答出,這時另一位名士郝隆應聲答道:“處則為遠志,出則為小草。”謝安聽後臉露愧色,桓溫看看謝安,笑說:“郝參軍之話極有意趣”。

一個是目標遠大,一個卻形容渺小,同一株植物卻有著如此懸殊的兩個藥名。這就是造物的神奇。

中藥知識必學:遠志

遠志

服之主益智強志,故有遠志之稱,可使志向遠大,也就是強志不忘,用於治療記憶力減退。宋《清異錄》中將遠志叫做醒心杖,明李時珍則在《本草綱目》中稱此草服之能益智強志,故有遠志之稱。

本品為遠志科植物遠志或卵葉遠志的乾燥根。產東北、西北、華北、華中等地區,野生或栽培,挖出根後,去掉泥土和雜質,趁水分未乾時選粗大整齊的放在平板上來回搓至皮肉與木心分離,抽去木心,晒乾即為遠志筒。較小的根用木棒敲打使其鬆軟,去掉木心,晒乾,因皮部不成筒狀,故名遠志肉。過於細小,不能抽去木心的稱為遠志根。晒乾,貯藏於乾燥通風處。

中藥知識必學:遠志

臨床用名有遠志、制遠志、蜜遠志、朱遠志。制遠志取原藥材去雜質,另取甘草加適量水煎湯。遠志與甘草煎液焯煮,取出,晾乾,除去脫落心。焦遠志取制遠志,炒至表面焦褐色,噴淋清水,取出放涼,乾燥。朱遠志為取制遠志,加入少量清水溼潤均勻後,撒入飛硃砂細粉,拌勻,晾乾。蜜遠志為取煉蜜,加入少許開水稀釋後,淋於遠志段中,拌勻,稍悶潤,待蜜被吸盡後,炒制文火加熱,炒至深黃色,略帶焦斑,不粘手時,取出,晾涼。甘草汁炮製可降低遠志對胃黏膜的刺激,增強遠志之豁痰鎮咳之效。蜜炙遠志可增強其潤肺止咳和安神寧志作用。生遠志祛痰開竅作用較強,多用於痰阻心竅之證;炙遠志化痰止咳作用佳,多用於咳嗽痰多;制遠志其燥性減緩,藥性平和,安神定智好。

中藥知識必學:遠志

古人認為遠志生品能戟人咽喉,使用前須經去心炮製。凡使先須去心,若不去心,服之令人煩,後各代基沿用淨制去心的炮製方法。

本品性溫,味苦、辛,歸心、腎、肺經,功於安神益志,交通心神,祛痰,消腫。主用於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驚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瘡瘍腫毒,乳房腫痛等。其藥性平和,寒、熱、虛實兼可用之,其入心經、腎經,腎藏志,志傷則健忘,心腎不交,心火不能下通於腎,腎水不能上濟於心。遠志則交通心腎,善治健忘之症。另遠志入肺經,可以通肺竅而祛痰開竅,故痰阻心竅也可用之,咳嗽痰多、痰稠黏連等症狀亦是常用,其辛散化痰、宣洩通竅,痰迷心竅可引起神昏癲狂,本品可開竅,治療痰阻癲瘋之症。

蓋之,遠志專主心經者,心本血之總彙,辛溫以通利之,宜其振作心陽,而益人智慧矣。

中藥知識必學:遠志

遠志藥材呈圓柱形,略彎曲,表面灰黃色至灰棕色,有較密並深陷的橫皺紋,老根橫皺紋較密且深陷,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皮部棕黃色,木部黃白色,皮部易與木部剝離(剝離者習稱遠志肉,不能剝離者習稱遠志棍)。嚼之有刺喉感。飲片本品呈圓柱形的段,飲片切面中空,形如鵝管。商品由於集採加工方式的不同,而有遠志筒(鵝管志筒)、遠志肉與遠志棍等規格。市場上按直徑分為0.4cm以上,0.3-0.4cm中條,0.2-0.3cm規格。

產地遠志必須種植三年,才能符合藥典中遠志皁苷的含量。產地農民採挖時間不確定,造成家種遠志含量不達標情況非常普遍。遠志根莖處於生長階段就挖出來晒乾後肉體發虛,含量嚴重不足。家種品多是通過機器採挖,快捷方便,減少了堆積發熱時間,因此黃麴黴素不易超標。而野生遠志黃麴黴素難控。價格高時,產區無論大小看到就挖,野生遠志的含量參差不齊。同時野生遠志普遍存在黃麴黴素超標現象。遠志存儲時間過長,走油極為普遍。

以筒粗、肉厚、去淨木心者為佳。

中藥知識必學:遠志

本文為中國藥店原創/整理,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圖片來源:品牌方提供

親,中國藥店公眾號長期公開徵集稿件,如您欲抒發心聲、記錄生活、分享經驗……可以文字或圖片形式將作品發送到[email protected](郵箱),稿費=200元+閱讀量*0.01元。溫馨提示,投稿時請註明聯繫方式

在看一下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