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用什麼手段把元順帝逼得一逃再逃 逃無可逃 一病不起?

上一篇談到,元軍想收復大都,即使通州城內沒有明軍的精銳部隊,元軍也攻不下來。

順帝沒有趁明軍主力西出而奪回大都,朱元璋卻不會漏過任何一次能夠打擊敵人的機會。洪武二年(1369)四月五日,明軍先在灤州(今河北省唐山市以東)擊敗了也速丞相的部隊,解除了大都東南方向的威脅。至六月,常遇春、李文忠兩人率步兵8萬,騎兵萬餘,出三河(今河北省三河市),過鹿兒嶺,出擊元軍重點防守的全寧一大寧一線。也速丞相提兵迎擊,被常遇春擊敗。

朱元璋用什麼手段把元順帝逼得一逃再逃  逃無可逃  一病不起?

灤州

按照明朝史官的說法,此時太子愛猷識理達臘駐軍紅羅山,順帝及上都群臣都指望他能夠防衛上都的外圍,愛猷識理達臘卻認為上都才是明軍重點進攻對象,就算明軍進攻紅羅山,出於脣亡齒寒的考慮,上都也定會發兵救援。

由於雙方認識上的略微錯位導致明軍對紅羅山發起進攻之後,愛猷識理達臘並未做積極防禦,都也無兵來救,明軍的進攻竟然意外順利,沒用幾天就奪下紅羅山。紅羅山一丟,上都東線的門戶大開,儘管也速丞相率元軍敗兵退往全寧一大寧一線,將明軍主力引開,但是順帝此時手中無兵無將,在上都哪還坐得穩當!

朱元璋用什麼手段把元順帝逼得一逃再逃  逃無可逃  一病不起?

六月十三日,順帝離開上都,逃奔應昌(今內蒙古自治區克什克騰旗西北),留下河南王普化、中書平章政事鼎住留守上都。四天之後的六月十七日,上都陷落,順帝在六月二十日才抵達應昌,這才收到上都陷落的消息。順帝本來就病得不輕,車馬勞頓之餘,心情上再受打擊,病情一下子加重起來。

順帝本來的目標是收復大都,結果眼見得連上都都失掉了,在應昌進無可進,退無可退。大臣們一再上奏,請順帝西赴和林。然而順帝卻有兩個顧慮。一則是自已身體狀況不佳,再撤向和林,路途遙遠,鞍馬勞頓,恐怕撐不住。再則是和林是大蒙古國時期的舊都,蒙古人在那邊的勢力固然強盛,自己一旦撤到和林,就必須向西道諸王借兵。西道諸王與元朝皇帝全部出身於忽必烈系不同,他們之中還有不少出身於窩闊臺系、蒙哥系以及阿里不哥系,與元朝之間關係頗為複雜。元朝勢力強盛之時,尚能壓服這些諸王,使他們尊奉元朝為宗主,但現在落魄至此,難保不會牆倒眾人推。基於這兩點原因,順帝待在應昌並不肯走,仍然就地集結兵力試圖奪回上都。

朱元璋用什麼手段把元順帝逼得一逃再逃  逃無可逃  一病不起?

群臣也理解順帝的心思,但是應昌雖然沒有經過紅巾戰亂,城池完好,可是畢竟不是一個發達地區,順帝帶著宿衛部隊和官員逃到這裡,發現糧食儲備嚴重不足,想要在這裡集結重兵,根本不可能。可是順帝死活不願意去和林,又一病不起,大家也就只好僵在這裡。

無奈之下,知樞密院事觀音奴出了個主意,請順帝立刻派專使去聯繫駐留在甘肅的擴廓帖木兒,並召集退出山西的擴廓帖木兒餘部,命他們從西線對長城以內的明軍佔領區展開作戰,牽制常遇春、李文忠的北伐軍,如此可以暫時緩解眼前的壓力。

朱元璋用什麼手段把元順帝逼得一逃再逃  逃無可逃  一病不起?

元順帝

於是在進入七月之後,擴廓帖木兒部將韓札兒率軍攻破原州(今甘肅省鎮原縣)、涇州(今甘肅省涇川縣),試圖奪取慶陽,將徐達部隊壓制在驛馬關(今甘肅省慶陽市西南)一線。八月,元將賀宗哲攻打鳳翔,脫列伯、孔興等人襲擊大同,在西線展開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反攻。然而韓札兒至驛馬關後無法再進一步,賀宗哲久攻鳳翔徒勞無功,脫列伯等人在馬邑(今山西省朔縣)被馳援大同的明軍李文忠部擊潰,脫列伯被擒,除了緩解順帝君臣的壓力以外,西線攻勢只是損兵折將,並未取得實質性的戰果。

下一篇談元順帝之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