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的一句什麼話 使他失去了朱元璋的信任?'

"

劉伯溫,朱元璋奪天下的“第一謀士”,早年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後來為何失去信任,最後究竟怎麼死的?劉伯溫一直被認為是很有能力的人,可惜下場實在太慘。

淮西派與浙東派相互爭鬥

朱元璋在解決了北元后,致力於發展民生,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朝廷內部的爭鬥也越來越激烈,大臣們分成兩派,一派是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派,另一派是以主人公劉伯溫為首的浙東派。

李善長估計大家都不陌生,明朝的建立有他的功勞一份。如果把劉伯溫比作張良,那李善長就是蕭何。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感念他的貢獻,封它為丞相。

李善長這個人表面上寬厚,其實笑裡藏刀,心胸狹隘,誰要是得罪了他,他必將對方致死才善罷甘休。不過他遇到了對手劉伯溫就沒那麼囂張了。

朱元璋對於兩派的爭鬥睜隻眼閉隻眼,自己從中得利,好不快活。

洪武三年,李善長被封為“韓國公”,相當於是被封為“公爵”。而貢獻頗大的劉伯溫只被封為“伯爵”,年俸只有240石,李善長是4000石,劉伯溫自然心裡不爽快了。

其實朱元璋這麼做是有意而為之,朱元璋是個鄉土觀念很強的人,李善長就是他老鄉。再加上李善長埋頭幹活,不愛搶風頭。相比較,劉伯溫就顯得有點兒高調,最關鍵的是劉伯溫比朱元璋還聰明!這讓朱元璋很不放心。

洪武元年,李善長的親信李彬因犯法被劉伯溫抓起來了,此時朱元璋不在宮中,李善長跑到劉伯溫面前說情,但劉伯溫不領情。他把李彬的事報告給朱元璋,朱元璋下令處死李彬,李善長想救自己的親信。但劉伯溫堅決要殺李彬。

等到朱元璋回來後,李善長煽動很多人攻擊劉伯溫,朱元璋心裡明白,並沒有為難劉伯溫。劉伯溫於是想以退為進,請假回了老家。不過他在走之前佈下了自己的棋子,由親信楊憲接任他的御史中丞的位置。

這位楊憲是個絕頂聰明的人物,他在暗地裡不斷收集李善長的黑材料,然後拿到朱元璋面前看。開始時,朱元璋不以為然,認為這只是大臣們相互爭鬥的手段,但時間一長就越來越相信了,漸漸對李善長有了看法。這年的十一月份,他召回了劉伯溫,在這場回合中浙江集團佔了上風。

李善長感到形勢愈發對自己不利,於是他決定學習劉伯溫,找個代理人,他看中了胡惟庸。當時的胡惟庸不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很早前就追隨朱元璋,但一直不得志。在得到李善長的支持後,他成為淮西集團的“領袖”。

人算不如天算,眼瞅著淮西集團快完蛋時,朱元璋又對劉伯溫起了疑心。很多人在朱元璋面前說劉伯溫的壞話,本來朱元璋對劉伯溫就有點兒戒心。

朱元璋與劉伯溫的關鍵談話

有一天,狡猾的朱元璋找劉伯溫談話。開始時兩人以拉家常的方式說話,突然,朱元璋嚴肅起來,板著臉。

他問劉伯溫:“如果換掉李善長,你看誰最合適做丞相啊?”

劉伯溫知道這是個圈套,於是恭恭敬敬地說:“這得皇上您決定。”

朱元璋“嗯”了一聲,語氣也和緩了,接著問:“那你看楊憲怎麼樣?我看他行。”

這又是個圈套,楊憲明顯是劉伯溫一手栽培的,朱元璋拿他說事,意欲何為?

劉伯溫不傻,他知道朱元璋這樣問的目的,稍作思考後馬上回答:“楊憲嘛,有丞相之能,但無丞相之氣量,恐怕不行。”劉伯溫只能這樣回答。

朱元璋不愧是老奸巨猾,他接著問:“汪廣洋如何啊?”問完後瞟了劉伯溫一眼。

汪廣洋並不是淮西集團的人,但朱元璋一直懷疑他與劉伯溫勾結。

劉伯溫一點兒沒思考地說:“此人淺薄,不堪以丞相之職。”

朱元璋又“嗯”了一聲,突然冒出一句:“胡惟庸呢?”

胡惟庸是死對頭李善長的人,自己肯定不能說他能當丞相,不然自己的地位會如何啊。

劉伯溫不緊不慢地說:“胡惟庸現在是頭小牛,將來一定會掙脫牛犁的束縛,到時候恐怕不好控制啊!”

劉伯溫以為考試自此結束,沒想到最致命的問題還在後頭呢。

朱元璋裝出朝中無人可用的樣子,慨嘆地說:“看來丞相之位只能由你來擔任了!”

劉伯溫覺得不能說自己不行,不然朱元璋真的覺得自己不行怎麼辦,這時的朱元璋對李善長不太信任,說不定皇上真的會立自己為丞相,於是回答說:“我並非不知道自己可以,但我這個人嫉惡如仇,皇上還是慢慢挑吧。”

朱元璋聽了這話心裡很不高興,但沒有表露出來,他心想:這人自認有丞相之才,毫不掩飾,他嫉的“惡”又指的是誰呢?

劉伯溫說完後還加了句:“目前朝中還沒有適合的!”

從那以後,朱元璋對劉伯溫的態度發生大幅度轉變。

劉伯溫究竟死於誰之手?

洪武三年,朱元璋找到劉伯溫說:“你這麼一大把年紀了,該在家多陪陪老婆孩子,何必陪我這個孤家寡人呢。”

這明擺著不就是想趕劉伯溫走嘛,“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劉伯溫只好告老還鄉。

至此,浙東集團的勢力每況愈下,很快敗下陣來,楊憲也被胡惟庸給殺了。

胡惟庸做事情喜歡斬草除根,劉伯溫告老還鄉後也不放過他。他向朱元璋告狀說劉伯溫佔據了一塊有“王氣”的地。

朱元璋下詔要處罰劉伯溫,他扣除了劉伯溫的退休金,劉伯溫只好回到了京城。其實他回來的更重要的原因是想呆在朱元璋的眼皮子底下,這樣胡惟庸就不會胡作非為。反正他是這樣想的。

洪武八年,劉伯溫病倒了,朱元璋特派胡惟庸探望劉伯溫,胡惟庸帶的大夫給劉伯溫開了藥,沒多久後就病情加重去世了。後來胡惟庸倒臺時,醫生承認是胡惟庸指使他害死劉伯溫的。

像劉伯溫這樣的人物,胡惟庸按理說是不敢隨便將他害死的,很可能得到朱元璋的默許。但無論怎樣,對於劉伯溫的死 ,朱元璋肯定有責任。胡惟庸贏了!但他贏到了最後嗎?答案是否定的。

"

劉伯溫,朱元璋奪天下的“第一謀士”,早年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後來為何失去信任,最後究竟怎麼死的?劉伯溫一直被認為是很有能力的人,可惜下場實在太慘。

淮西派與浙東派相互爭鬥

朱元璋在解決了北元后,致力於發展民生,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朝廷內部的爭鬥也越來越激烈,大臣們分成兩派,一派是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派,另一派是以主人公劉伯溫為首的浙東派。

李善長估計大家都不陌生,明朝的建立有他的功勞一份。如果把劉伯溫比作張良,那李善長就是蕭何。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感念他的貢獻,封它為丞相。

李善長這個人表面上寬厚,其實笑裡藏刀,心胸狹隘,誰要是得罪了他,他必將對方致死才善罷甘休。不過他遇到了對手劉伯溫就沒那麼囂張了。

朱元璋對於兩派的爭鬥睜隻眼閉隻眼,自己從中得利,好不快活。

洪武三年,李善長被封為“韓國公”,相當於是被封為“公爵”。而貢獻頗大的劉伯溫只被封為“伯爵”,年俸只有240石,李善長是4000石,劉伯溫自然心裡不爽快了。

其實朱元璋這麼做是有意而為之,朱元璋是個鄉土觀念很強的人,李善長就是他老鄉。再加上李善長埋頭幹活,不愛搶風頭。相比較,劉伯溫就顯得有點兒高調,最關鍵的是劉伯溫比朱元璋還聰明!這讓朱元璋很不放心。

洪武元年,李善長的親信李彬因犯法被劉伯溫抓起來了,此時朱元璋不在宮中,李善長跑到劉伯溫面前說情,但劉伯溫不領情。他把李彬的事報告給朱元璋,朱元璋下令處死李彬,李善長想救自己的親信。但劉伯溫堅決要殺李彬。

等到朱元璋回來後,李善長煽動很多人攻擊劉伯溫,朱元璋心裡明白,並沒有為難劉伯溫。劉伯溫於是想以退為進,請假回了老家。不過他在走之前佈下了自己的棋子,由親信楊憲接任他的御史中丞的位置。

這位楊憲是個絕頂聰明的人物,他在暗地裡不斷收集李善長的黑材料,然後拿到朱元璋面前看。開始時,朱元璋不以為然,認為這只是大臣們相互爭鬥的手段,但時間一長就越來越相信了,漸漸對李善長有了看法。這年的十一月份,他召回了劉伯溫,在這場回合中浙江集團佔了上風。

李善長感到形勢愈發對自己不利,於是他決定學習劉伯溫,找個代理人,他看中了胡惟庸。當時的胡惟庸不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很早前就追隨朱元璋,但一直不得志。在得到李善長的支持後,他成為淮西集團的“領袖”。

人算不如天算,眼瞅著淮西集團快完蛋時,朱元璋又對劉伯溫起了疑心。很多人在朱元璋面前說劉伯溫的壞話,本來朱元璋對劉伯溫就有點兒戒心。

朱元璋與劉伯溫的關鍵談話

有一天,狡猾的朱元璋找劉伯溫談話。開始時兩人以拉家常的方式說話,突然,朱元璋嚴肅起來,板著臉。

他問劉伯溫:“如果換掉李善長,你看誰最合適做丞相啊?”

劉伯溫知道這是個圈套,於是恭恭敬敬地說:“這得皇上您決定。”

朱元璋“嗯”了一聲,語氣也和緩了,接著問:“那你看楊憲怎麼樣?我看他行。”

這又是個圈套,楊憲明顯是劉伯溫一手栽培的,朱元璋拿他說事,意欲何為?

劉伯溫不傻,他知道朱元璋這樣問的目的,稍作思考後馬上回答:“楊憲嘛,有丞相之能,但無丞相之氣量,恐怕不行。”劉伯溫只能這樣回答。

朱元璋不愧是老奸巨猾,他接著問:“汪廣洋如何啊?”問完後瞟了劉伯溫一眼。

汪廣洋並不是淮西集團的人,但朱元璋一直懷疑他與劉伯溫勾結。

劉伯溫一點兒沒思考地說:“此人淺薄,不堪以丞相之職。”

朱元璋又“嗯”了一聲,突然冒出一句:“胡惟庸呢?”

胡惟庸是死對頭李善長的人,自己肯定不能說他能當丞相,不然自己的地位會如何啊。

劉伯溫不緊不慢地說:“胡惟庸現在是頭小牛,將來一定會掙脫牛犁的束縛,到時候恐怕不好控制啊!”

劉伯溫以為考試自此結束,沒想到最致命的問題還在後頭呢。

朱元璋裝出朝中無人可用的樣子,慨嘆地說:“看來丞相之位只能由你來擔任了!”

劉伯溫覺得不能說自己不行,不然朱元璋真的覺得自己不行怎麼辦,這時的朱元璋對李善長不太信任,說不定皇上真的會立自己為丞相,於是回答說:“我並非不知道自己可以,但我這個人嫉惡如仇,皇上還是慢慢挑吧。”

朱元璋聽了這話心裡很不高興,但沒有表露出來,他心想:這人自認有丞相之才,毫不掩飾,他嫉的“惡”又指的是誰呢?

劉伯溫說完後還加了句:“目前朝中還沒有適合的!”

從那以後,朱元璋對劉伯溫的態度發生大幅度轉變。

劉伯溫究竟死於誰之手?

洪武三年,朱元璋找到劉伯溫說:“你這麼一大把年紀了,該在家多陪陪老婆孩子,何必陪我這個孤家寡人呢。”

這明擺著不就是想趕劉伯溫走嘛,“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劉伯溫只好告老還鄉。

至此,浙東集團的勢力每況愈下,很快敗下陣來,楊憲也被胡惟庸給殺了。

胡惟庸做事情喜歡斬草除根,劉伯溫告老還鄉後也不放過他。他向朱元璋告狀說劉伯溫佔據了一塊有“王氣”的地。

朱元璋下詔要處罰劉伯溫,他扣除了劉伯溫的退休金,劉伯溫只好回到了京城。其實他回來的更重要的原因是想呆在朱元璋的眼皮子底下,這樣胡惟庸就不會胡作非為。反正他是這樣想的。

洪武八年,劉伯溫病倒了,朱元璋特派胡惟庸探望劉伯溫,胡惟庸帶的大夫給劉伯溫開了藥,沒多久後就病情加重去世了。後來胡惟庸倒臺時,醫生承認是胡惟庸指使他害死劉伯溫的。

像劉伯溫這樣的人物,胡惟庸按理說是不敢隨便將他害死的,很可能得到朱元璋的默許。但無論怎樣,對於劉伯溫的死 ,朱元璋肯定有責任。胡惟庸贏了!但他贏到了最後嗎?答案是否定的。

劉伯溫的一句什麼話 使他失去了朱元璋的信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