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或洪水過後,草魚等養殖魚類患病的防治措施

草魚 畜牧業 農業 中國水產頻道 2017-06-08

中國水產頻道報道,2016年4月下旬—6月下旬,是閩北山區梅雨季節,這段時間由於天氣多變,雨水多、天氣忽冷忽熱,草魚等養殖魚類病害比往年增多30%~40%,養殖戶僅此損失就比較嚴重。筆者在診治魚類病害和下鄉進行技術指導過程中發現,患病魚類有90%左右為草魚,而這些患病草魚,經診斷,主要有以下兩個特點:①主要是患爛鰓病、赤皮病、車輪蟲病、指環蟲病和卵甲藻病等;②兩種病或三種病併發約佔70%,三種病或四種病併發約佔30%。經對當時天氣和患病草魚池塘的現場調查,對生產養殖過程的瞭解,患病草魚主要為特殊天氣如大雨或洪水過後發病。患病草魚相對的比較嚴重,從診治病例得知,每口池塘(1.2×667m2~6.3×667m2)最初的每天死亡7~9尾,到嚴重時75~319尾,。通過筆者採取綜合措施防治,基本治癒,現將診治方法簡要介紹如下,供同行業者參考。

患病草魚養殖池一般為山壠田或河水、雨水等容易進入的池塘,水源為山溪水或小河水,患病草魚養殖池塘面積1.2×667m2~6.3×667m2不等,總數為37口,診治37例。草魚患病後常在池邊附近遊動,攝食量明顯下降或停食,用肉眼檢查:體表鱗片脫落,有赤皮病症狀,手摸體表及鱗片,黏液增多,鱗片粗糙易脫落,有的脫落處有充血等炎症;翻開鰓蓋可見鰓兩側充血發紅,鰓黏液分泌過多、黏有汙物或汙泥,呼吸頻率加快,有的輕壓鰓部有血樣黏液從鰓孔中流出。剖開病魚,腹腔有少量積水,肝膽基本正常,腸內基本無食物,後腸有輕微充血。用顯微鏡檢查,可見鰓絲上有卵甲藻、指環蟲、車輪蟲等寄生,一個視野有5~15個不等的卵甲藻或車輪蟲和2個以上的指環蟲蟲體,鰓絲黏液細胞增生、脫落,上皮細胞崩解、排列紊亂,體表與魚鰭一個視野有2~7個的卵甲藻。根據症狀和對現場的調查瞭解,初步診斷為爛鰓病、赤皮病、車輪蟲病、指環蟲病和卵甲藻病等,一般多為兩種以上併發病,伴有輕度腸炎。

發病時間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該段時期為全縣梅雨季節,天氣多變,雨水多、天氣忽冷忽熱,養殖池塘水質受外界條件影響,常發生劇烈變化,而且池塘水質相對混濁。養殖魚類長期生活於這樣的環境中,免疫力下降,易發生病害,造成草魚生病而發生死亡,死亡數量僅筆者接診的每天每口池塘達30尾以上,其病死率雖不高,但時間相對拉的較長,若不能及時治癒,其累計的死亡數量較大,損失比較嚴重。

除上述客觀因素外,還有許多人為的因素,諸如:未能及時疏通進排水渠道,導致大雨時池塘過水或洪水倒灌;不論天氣如何變化,只要魚能吃養殖戶就大量投喂飼料,未遵守“四定”原則進行投喂,導致魚體抗應激能力差;大雨或洪水過後,未能及時調節和消毒池塘水體,導致水質變化幅度大或直接惡化;放養密度偏大,草魚等養殖魚類有些小毛病,未查清病因就亂投藥物;另外還有飼料投喂不科學等。

加大塘中換水量,科學做好調節與消毒養殖水體(用生石灰15~20g/m3或漂白粉1g/m3或水質改良劑等)的工作,保持塘中水色和透明度相對穩定。

有發生卵甲藻病的首先用生石灰15~20g/m3全池潑灑,連用2d。根據病情用晶體敵百蟲0.5g/m3全池潑灑防治指環蟲病,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0.5g/m3全池潑灑防治車輪蟲病。用二氧化氯0.3g/m3全池潑灑防治爛鰓病、赤皮病。休息2d後,根據病情重複上述用藥方法1次。

在停食2~3d後,每100kg吃食魚類用三黃粉按說明書拌餌投喂,連續投喂7d,同時適量添加大蒜素、高穩VC等,或者在餌料中添加0.2%的維生素C及莨菪類藥連續投喂7d。

通過上述方法治療後,3d後養殖患病魚類死亡數明顯下降,10d後基本無死魚,效果較顯著。但此時仍要注意水質的調控,以防病情出現反覆。(作者:鄧志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