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作者簡介:

吳漢國(筆名:自得趣翁,孝義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長)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近幾年,看慣了太多的古村老宅,觸目荒涼破碎,比較完整的十之二三。我之所以喜好在這歷史的廢墟里徘徊,無非憑藉實景尋找一些前人生活的蛛絲馬跡,發現一些文明的吉光片羽,進而瞭解他們有過怎樣的情趣,具有何等的智慧,創建了什麼樣的功業。

任、王兩族是孝義高陽村的大姓,據有考的物證,任氏一族於元末明初從河北任縣遷來,距今已達五百三十餘年;王氏一族於明代萬曆年間遷來,至今也有四百三十年了。兩大家族都有過耕讀兼商的歷史,以及由商入仕、讀書致仕的榮耀。這些成功人士的顯赫,除記之於志書、家譜、口傳外,可觸摸的便是遺留至今的“豪宅”了。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按照任玉魁先生的調查,高陽現存王家五處、任家四處清代老宅。其中以王家“旗杆院”最為宏闊。該院始建於雍正元年,已有三百年曆史。按舊制規定,只有功名在“舉人”以上的建築才可以豎立斗子旗杆,依其官階大小,旗杆斗的形制也有等級之分。據72歲的王春濤記憶,他小時候這院的雙鬥旗杆還在,現在只有兩塊上馬石置於道旁。↕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旗杆院正門的門廊尚存,古匾字跡漫漶,只能辯得出“箕裘丕承”四個大字。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老宅主人鎖了前半部院子的大門,王春濤先生和我的老戰友武光領我從右旁的窯洞大門沿坡而上,大門窯頂坍塌一空,空遺前壁後壁。他們說,這處偏院原是旗杆院的生活服務區。說白了,就是雜役勞作的地方。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高大的主院東牆開著兩個邊門連通偏院,第一個邊門也鎖著,隔著門縫可見前半部最後一院的穿廊正廳,那廊子結構完整,少有缺損。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第二個邊門尚存門廊,進去是一條甬道似的院子。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甬道中部向北開門,可進入後半部的二進院落。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後部兩個院門的門腿子風化嚴重,上部比較完整。磚雕垂柱、斗拱、圖案未見損毀,出簷椽頭、滴水尚屬整齊。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二進院門頭匾刻“克繩祖武”,大意是能夠學習祖先一樣的英武氣概。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裡院已不住人,上下窯洞牆壁不失堅固,正窯廊簷失修。前後院一地荒草。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正窯兩側各有廈窯一孔,木扇門窗上下一體,俱為原件遺存。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登頂前瞰,前半部院落上坐樓廳,一軸串聯著七節院子堪稱宏偉。春濤手指左右說道,同等格局的王家大院並排三處,另外兩處已經拆毀。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極目四望,落日銜山,遠處近處,皆為王家所建。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昔日的繁華隨風已逝,空餘斷壁高牆。但願王氏一族能夠修繕並保護好這座老宅,用以激勵後人再創輝煌。↕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看罷旗杆院十日後再來,為的是諮詢一些疑點。趁機請春濤再領我看幾處老宅。就在旗杆院向北數武,即是王家最古老的院子,據稱,此院始建於明末清初,就是那位七世祖王生基住過的院子,其婦呂氏曾獲縣令旌嘉“冰雪情操”匾額。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舉頭望門額牌匾,橫刻“惟德動天”,右首豎刻“丁丑朱明”一行小字。所謂“朱明”,亦即明朝代稱,現存至今罕見。回家查證明朝有多少個丁丑年份,最近的當屬崇禎十年,即公元1637年,距今381年;上一個丁丑年,在萬曆五年,即公元1577年,距今441年。根據王家遷來高陽四百三十年的歷史,這塊匾當在崇禎十年所制無疑,其文物價值珍貴。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隔著鎖著的門縫管窺,一方低矮的照壁蒼古,壁心圖案已毀。未能入內,頗覺遺憾。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上月13日第一次來高陽,武光戰友陪同我參觀了題額為“毓秀第”的任家老宅,老主人與翰林院老主人乃同胞兄弟,排行老五。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這是個二進院子,前院原建拆除,裡院門廊尚存。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坊木鏤雕細膩繁複,門額陽刻“清標遠映”。這一組木雕堪稱珍品。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裡院凌亂不堪,上下窯穿廊無存,只有柱礎尚在……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還有幾個雕花柱石。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二門裡廊殘破,木雕獸首斜出五件。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雕刻拙樸,惹人喜愛。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武光說,他父親活著的時候,就是專門做這個的,這個行當的木匠俗稱“摳摳匠”。“漲姿勢”了。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這個老宅的總體結構還算完整,鑲一口種植牙的費用就可以修復出來,不知是否有人出手?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任家最出名的老宅,當屬建於清代中期的翰林院了。據傳,大院的老主人曾在京城為皇宮加工蠟燭,因此捐了個翰林虛銜,名利顯赫,遂建豪宅於故里。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第一次與武光來找不到掌鑰匙的人,第三次找著任玉瑤先生一同前往。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大門廊下,匾刻“履清吉”,可理解為出入皆清平吉祥。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玉瑤掌著邊門鑰匙,進去是一座四合大院。正向三間系硬山頂木結構大廳,兩側各有耳房一孔,東西廂各有磚木瓦房三間。上世紀六十年代,這裡曾做汾西礦務局基建工程處糧庫,改建了正廳立面,屋簷以下泥塑了三個五角星和兩幅橫標,陰刻“發展經濟”、“保障供給”八個大字。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進入大廳,八根樑柱兀立,赤椽烏樑鮮豔如初;後壁丹書“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一側山牆丹書“藏糧於民備戰備荒”。半個世紀過去了,字跡還那麼醒目。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與翰林院同屬一體的另一處老宅緊貼翰林院後牆,中隔一條甬道,當屬翰林院內宅。甬道東端開一小門,北側照壁一座。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甬道中部開有院門,至今裡邊住著人家。↕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最吸人眼睛的還是裡院中門的磚雕……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一如旗杆院的中門那麼精美。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兩個門腿子上部各嵌一幅圓形磚雕,彩釉剝蝕殆盡。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兩側門壁各嵌三尺見方几何形制錢磚雕,從古到今人人都想著發財。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中門內廊只剩了一副骨架,正衝著遠處的高樓大廈。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返身看去內外整潔。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好客的主人請我們屋裡喝茶。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正窯一明兩暗,完整地保留著木隔扇門窗。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登上窯頂看甬道,翰林院正廳的瓦披岌岌可危。↕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保護,保護,刻不容緩。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毓秀第向東,乃是翰林院老主人三弟創建的宅院,俗稱“武舉院”。前方窯洞大門深深,猶如堡門。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前院拆毀一空,中門廊子猶存。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闌額木雕略無缺損。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裡院正窯穿廊裝飾俱在……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雀替古樸,顏色褪盡。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有人住就有保護,缺的是文化意識和資金。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正北街還有一處住人的任家老宅,人稱“花欄院”。臨街大門已改。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二街門保留了原來的簷頂和木門框,其餘部分瓷板裝飾。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敦古風”門匾紅漆敷底,字瀝金粉。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裡院正窯五孔,修飾了門窗圓旋,東西廂改建成混凝土蓋板房。既保留了祖宗遺產,又加了適合與現代生活的元素,不失為另一種保護辦法。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正窯兩側各有一間廈窯……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進門去卻是一處小小的院子。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這小院,南北房間相對,南屋門楣、兩窗上方俱有卷軸式磚雕。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門額雕刻“約而精”,內涵精簡、極簡之意。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西窗雕刻“坐花”……

「遊記」吳老先生三探高陽古村老宅


北窗雕刻“醉月”。詩意撲面而來。這真是:方寸之間成一統,坐花醉月賽神仙。

相關推薦

推薦中...